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第10课 民间面塑 ▏人美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第10课 民间面塑 ▏人美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第10课  民间面塑  ▏人美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第10课  民间面塑  ▏人美版

关注面大着力点小

—————《民间面塑》教学反思

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我国民间面塑的历史悠久,在北方尤其是黄河流域各省普遍有做面塑的习俗。它源于民间祭祀活动,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课内容在全套教材中属于“民间美术”系列内容,与本册后面的《多彩的民间美术》共同组成民间美术单元。本课引导学生感受民间面塑的美感,体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民间美术的热情,鼓励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以往我教完这一课,学生的作业既没有数量,也没有质量。于是,我从学生的作业失误找突破。以二年级学过的《动物乐园》为点,引导学生力求表现民间面塑的风格特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文化,关注面大,激发学生求知欲

出示街头巷尾的面塑摊、面塑师傅正在捏面人等场景图片。“你们曾经见过这样的情景吗?感受到什么?”学生有少数在吉庆街、庙会、归元寺等地见过。这一下让没有见过面塑的学生好奇了。接下来,了解面塑材料的制作过程。原来漂亮的材料是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民间艺人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这也体现中国民间美术取材很普通的特点。最后,“相册”中出现一件件漂亮的面塑作品,有传统的八仙过海、嫦娥玉兔、孙悟空猪八戒,也有现代的喜洋洋、维尼熊……这些民间面塑内涵丰富,造型精美,三年级的学生欣赏后,不由得感叹。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已经领略到民间面塑的悠久历史。“他们是怎么捏的那么好呢?”学生的求知欲被点燃了。

二、整体到部分欣赏,新闻视频的体会,体会面塑艺术特点

民间面塑让人感到种类丰富,形象生动、精致漂亮,这是整体印象。但是不同地区的面塑在技法、造型等方面都有不同特点,因此民间面塑艺术形成多个流派。我选取“相册”中的两件作品进行分析,《仕女像》北京面塑的代表,造型精巧细致,惟妙惟肖。一般用于欣赏。实际上,孩子们街头看到的、感兴趣的大多是北京面塑手法。而陕西面塑怎么理解呢?面塑是黄河流域各省的习俗,长江岸边长大的孩子不容易明白。两分钟不到的新闻视频采访播放,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讲解,明白了这类面塑造型夸张变形,色彩艳丽,富有寓意。一般用于祭祀和食用。通过观察比较,设问探究的方法,得到民间面塑特点:形象生动、夸张变形、色彩艳丽。这为后面的面塑创作做好铺垫。

三、以动物为着力点,突破面塑的创作难点

学生在二年级《动物乐园》中学会了造型简洁、突出动物特征的制作方法。在本课的学习中,

运用迁移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力求表现出民间美术的风格特点。首先,请学生从三组鸟、母鸡、猪的作品中,找出其中的面塑作品。通过观察比较,找出面塑作品的特点。这个环节为表现出民间美术特点做准备。然后,PPT演示动物变成面塑形象的过程:原型――简化――面塑形。接着,PPT演示制作方法,学生看图自学。教师引导总结面塑的制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最后,教师重点示范搓彩条、叠捏的民间面塑特有的技法。运用自学和示范相结合的方法,既为后面的学习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从整节课来看,教学效果比以前好多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得到了激发,作品令人耳目一新,真是有趣!以前上这课时,觉得自己讲的太少,学生纷纷照着课本做“老虎”,而且还是平面的“老虎”。当自己讲解详细时,一节课满满当当,没有空隙,作品仍然乏味。本节课关注面大,借助视频图片,给了学生丰富的内容去感悟。着力点小,迁移以前的知识,让他们去表现创作,学生大都有自己心爱的立体面塑作品。当然,每节课都有遗憾,我觉得自己的面塑技艺有限,就是希望自己为学生埋下了热爱民间美术,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粒种子,以后会生根发芽……

三年级美术民间面塑

民间面塑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应会:尝试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在作业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艺术制作的基本技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难点: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面塑常用工具:拨子(也叫塑刀)、剪子、小梳子、擦手油等。其中拨子使最主要的工具,它的形状似柳树叶,一头尖。拨子一般可以用有机玻璃或旧的牙刷把制作,规格根据个人需要。此外,还要准备一些小竹签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准备情况,教师分发制作材料。调节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面塑玩具,请同学欣赏面人玩具作品。 2.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 3.课件展示:(1)不同种类形象的面人让学生欣赏。 (2)不同种类形象的面花让学生欣赏。 (3)请同学谈谈他们的感受,想不想用彩面做个小艺术品?今天我们就尝

试着塑造一个美丽、可爱的小艺术品。导入新课,并课件出示课题:《民间面塑》。 三、讲授新课 1.出示范作,分析并讲解面塑的制作方法: 压、揉、搓、拧、剪 2.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帮助,并分别演示用法。 梳子、牙签、牙刷、拨子等。 3.看课件: 这些方法在实际造型中还需要灵活运用。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位民间艺人的作品,边看边想,他是如何用这些技法表现作品的? 看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找找个部分都用的什么方法制作。 4.小组探究: 关于面塑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教师并给予讲解。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塑造你自己喜欢的形象。(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指导要点: (1)造型设计要有创意。 (2)注意色彩的搭配。 (3)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课堂小结,作品展示 组织学生有秩序地互相欣赏浏览。并让学生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 教师概括总结本课的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多留心一下身边的艺术。

人美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10课民间面塑教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 《美术》第五册2民间面塑 主备人:修订人:审核人:编制时间:2021.08.04 课 题 民间面塑类型造型-表现课时 1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知识 技能 目标 ①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 术的特点。 ②尝试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塑造 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 情感 态度 目标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丰 富多彩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 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 ②在作业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教具 学 具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准备情况,教 师分发制作材料。调节学 生情绪,准备上课。 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面塑玩具, 请同学欣赏面人玩具作 品。 (2)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 面人? 课件展示:(1)不同种 类形象的面人让学生欣 赏。 (2)不同种类形象的面花 让学生欣赏。 (3)请同学谈谈他们的感 欣赏面人玩具作品: 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感受,尝试着塑 造一个美丽、可爱的小艺术品。

受,想不想用彩面做个小艺术品?今天我们就尝试着塑造一个美丽、可爱的小艺术品。导入新课,并课件出示课题:《民间面塑》。 二、师生探讨,表现创新:(1)出示范作,分析并讲解面塑的制作方法: 压、揉、搓、拧、剪 (2)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帮助,并分别演示用法。梳子、牙签、牙刷、拨子等。 (3)看课件: 这些方法在实际造型中还需要灵活运用。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位民间艺人的作品,边看边想,他是如何用这些技法表现作品的?看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找找个部分都用的什么方法制作。 (4)小组探究: 关于面塑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教师并给予讲解。三、展示交流,多元评价:作业要求: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塑造你自己喜欢的形象。(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指导要点: (1)造型设计要有创意。(2)注意色彩的搭配。合作探究: 探索制作加工尝试加工制作彩面的方法(学生动手操作) 1.怎样揉面制作出的彩面更加均匀美 观? 2.怎样运用以前学习的色彩调和出更加 丰富的颜色? 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进行无主题的碗面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完成作品) 欣赏面塑作品的制作过程。各组通过讨论提出问题。每组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交流。各组互评,谈感受。 小小鉴 赏家: 分 别从造 型设 计、创

民间面塑教学反思

《民间面塑》教学反思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空间意识,所以三年级美术课也开始培养孩子的空间感,立体感。例如:第一课的《我的小天地》本节课的《民间面塑》。 本节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重在培养孩子的动手造型能力与想象力。我分为“欣赏”“说”“做”“感受”四个部分。 首先“欣赏”的部分,出示传统的面塑图片,图片要有针对性,漂亮但不能太复杂。 说”让学生说面塑的特点。——外形美观而且奇特有些具有夸张性,色彩艳丽一般采用红黄蓝绿紫黑都是常见色,创作题材都与日常生活有关。制作方法一般有搓、揉、捏、压、剪等方法。这些都是和我们面塑是民间艺术有这独特的关系。 “做”这个部分我鼓励学生尽量塑造与别人不一样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在实践教学中,我发现将面塑和绘画同时进行互补,能使受常规约束的丰富想象释放出来,塑造出各种有创意的东西,尤其是有童趣的作品来。过程中,我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塑造出有童趣的有创意的作品。“感受”主要是指活动后的评价。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并不能仅限于对技能技巧的评定上,对充满童趣作品,尤其是合作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同时,评价时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把学生作品拍照在大屏幕上展示,大家共同欣赏,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引导学生在欣赏、评价的过程中提高评价能力,采用产生自

我满足感,成功感,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面塑是典型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在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传统文化的介绍。反思面塑教学活动中的“看”、“做”、“说”,是在尊重、了学生的基础上,我与学生充分互动的体现,注重在面塑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面塑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面塑活动中体验无穷的乐趣。 我认为,高效课堂教师要珍惜教师要珍惜每一份每一分钟,要珍惜每一句话,孩子们自己能学会的就不要多给他讲,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孩子们是向上的,向上是他们的天性,也是他们的动力,要想办法让他们体会到向上的成就感。教师要用方法去激发,激发激发再激发,引导引导再引导,激发好了,引导好了,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幼儿园大班面塑教案】幼儿园创意面塑教案_大班彩泥面塑教案

【幼儿园大班面塑教案】幼儿园创意面塑教案_大班彩泥面塑教案 1 教案一:美丽的面塑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面塑的特点,知道面塑是我国的民俗之一。 2、感知民间艺术的美,体验民间文化的丰富性,体会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准备各种形态的面塑图片,组织幼儿观赏。 2、白面、面板、塑料剪刀等面塑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法引入主题:“孩子们,春节刚过,你们在家都吃什么好处的了?”将话题引入面塑,然后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家里或者你见过的面塑,你吃过的面塑是什么味道,是什么感觉。 2、教师出示各种美丽的面塑图片,让幼儿观察欣赏,进一步激发兴趣。并且启发幼儿从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观察欣赏,进一步让幼儿形成自己的审美风格和情感态度。

3、一边欣赏,教师一边提问:他们有什么特点?是拿什么做的? 4、教师继续深入:“小朋友们见过了那么多美丽的面塑,也吃过,那你们知道面塑是怎么来的吗?为什么要做面塑呢?有什么含义?”请幼儿自行讨论和交流。 5、教师向幼儿介绍面塑的由来及民间风俗。让幼儿知道面塑实际上是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主要出现在嫁娶礼品、殡葬供品中,(屈老师https://www.doczj.com/doc/b78151532.html,)也用于寿辰生日、馈赠亲友、祈祷祭奠等等方面。农家把已蒸好的各种面塑花摆在诸神前,其中猪头形面塑俗称“大供”,另外还有花模、花果模、礼模、馍玩具等。让幼儿感受到我国丰富的文化和民俗习惯。 6、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相互分享和品尝幼儿园准备的面塑。

延伸活动:请幼儿回家与父母一起制作面塑。 2 教案二:中国民间面塑欣赏 活动的目的 1、欣赏民间面塑,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年级美术教案民间面塑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单元 2 课题民间面塑教学课时 2 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尝试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 .欣赏引入、激发兴趣、教授新课、录像欣赏、小组探究、 人文知识、学生创作、评价欣赏、小结 视屏显示、概括分析、讲解作品,渗透人文知识、讲解、 演示、自主创作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 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发扬乡 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技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教学难点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面塑常用工具:拨子(也可叫塑刀)、剪子、小梳子、搽手油等。其中拨子是最主要的工具,它的形状似柳树叶,一头扁、一头尖。拨子一般可以用有机玻璃或旧的牙刷把制作,规格根据个人需要。此外,还要准备一些小竹签(羊肉串签)、白纸板、乳胶等等。学生材料用橡皮泥代替 板 书 设 计 揉、捏、搓、粘概括、夸张、特征突出。 南派面人汤作品北派郎绍安作品课时教学设计流程

教师行为学生活动环节目标及 课堂调控 1.欣赏引入 视屏显示:在大森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快快乐乐、无忧无虑。(注:这些小动物是用面塑造出来的) 问:在这幅画面中,你注意到哪些动物的动作?你能模仿出来,让同学们猜一猜吗? 2.概括分析 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老虎吼叫的声音) 欣赏书中老虎作品,引出课题。 视频展示面塑“虎”的各种造型. 3.讲授新课 问:你们想不想用彩面做个小动物?今天我们就尝试着塑造一个美丽、可爱的动物形象。 板书课题:民间面塑——小动物 4.人文鉴赏 讲解作品,渗透人文知识。 面塑这一艺术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就已出现。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如今它已成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部分。面塑的题材:人物、动物、植物…… 面塑的艺术风格:分为南方派和北方派。南方派的特点精秀优美,北方派的风格小巧玲珑。 5.讲解、演示 演示:用搓花条的方法搓一条蛇。 教师:同学们想象出了许多不同的造型,但我们还要把这些小动物用彩面塑造出来。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你们要认真观察老师演示的过 请几个同学模仿不同动物进行表演,其他同学猜。 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简单地说出或模仿出动物的基本特征。 分析老虎的特征。 小组研究: 这些可爱的老虎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这些作品是如何突出表现老虎的特点的? 小组讨论:观察、分析老虎的特征。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书中的民间艺术家制作的精美面塑艺术品。 春节面花 学生结合制作彩泥的经验,小结:通过揉、捏、搓、粘等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制作出可爱的小动物了。(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

2019年一年级美术民间面塑教案

2019年一年级美术民间面塑教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对面塑艺术的初步了解,了解其变化多样的特点。 应会:尝试运用粘、贴、揉、捏、剪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脸谱或者人物全身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面塑文化。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保护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学习用技法创造自己的作品。 难点:各种方法的搭配灵活使用。 三、教具、学具 橡皮泥、面塑配备工具、牙签、剪刀、小块卡纸、面塑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工具携带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面塑的玩具,请学生欣赏面塑作品。 2.提出问题: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 3.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看书,请他们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些地方是你需要学习的? 2.针对学生问题共同分析。 3.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演示一些学生不懂的制作方法。 5.做到一定时间停下来开始请学生提出问题:关于面塑你还打算知道什么信息? 6.示大师的作品,请同学分析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自己的作品的。 (四)评价 关于作品造型设计方面,色彩搭配方面。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方面。拿不同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 请学生关注身边的传统艺术,写一份观察短文。 附送: 2019年一年级美术秋季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由幼儿园转入小学,习惯比较差,易失去注意力。

10.民间面塑

教学设计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名称民间面塑 课标依据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重在培养孩子的动手造型能力与想象力。 教学目标 1.认知: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2.情感: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乡土文化的情感。 3.能力:尝试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创作一个小动物形象。 教学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教学难点 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彩泥、牙签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空间意识,所以三年级美术课也开始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立体感。对于彩泥的创作,学生们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造型塑造上还需要不断的加强。

教法学法 教师运用演示法、示范法引导法学生了解认识民间面塑,并且通过演示法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民间面塑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安全提示放学回家路上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具。 二、导入新课: 师:老师给你们看几张图片,你们来看看这是什么?(出示图片) 师:对!这是面塑,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民间面塑吧! (板书:“民间面塑”) 三、讲授新课: 师: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各地区不同风格的面塑 作品,你们来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大小各异,造型奇特)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第23页,看看这些面塑动物和我们现实生活中见到的动物形象一样吗?那请你说说它们给你什么感觉? (出示课件:色彩鲜艳、特点突出、造型夸张) 师:对!这些精美的民间面塑作品生动传神、夸张变形、色彩鲜艳,美轮美奂,是我们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师:那你们这些漂亮的面塑作品是怎么创作的呢?用过我们之前学的哪些知识呢? (揉、搓、压、捏、刻、贴) 师: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去创作面塑作品,那能用 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增长知识。 探究民间面塑的风格特点 引导学生体

人美版美术三上《民间面塑》教案(2课时)

第二课民间面塑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制作面塑作品 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面塑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很多城市乡村都可以找到面塑艺术的踪影,它们带给一代又一代孩子们那么多的企盼、那么多的惊喜、那么多的感叹……教材共两页版面,其中包括“面人”与“面花”的佳作欣赏、制作步骤图及学生作品。在学习中,主要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大胆创新、联系生活,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不同人文环境下,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第一课时:可爱的老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塑造一只生动的老虎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面塑艺术制作的基本技法,塑造老虎形象。 难点: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老虎范作、剪子、小梳子、擦手油、小竹签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视频出示:在大森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快快乐乐、无忧无虑。提问:在这幅画面中,你注意到哪些动物的动作?你能模仿出来,让同学们猜一猜吗? 学生模仿不同动物进行表演,其他同学猜。 二、欣赏分析 1.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老虎吼叫的声音) 2.欣赏书中老虎的作品,引出课题。 3.视频展示面塑老虎的各种造型,引导学生分析老虎的特征。 三、小组探究 讨论:1.这些可爱的老虎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这些作品是如何突出表现老虎的特点的? 四、讲解、演示 师:演示通过揉、捏、搓、粘等简单的方法制作出老虎的形象。(提醒学生一些细节的处理)

《民间面塑》教学设计

《民间面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面塑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面塑文化,学习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 2、通过学习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动手能力。 3、了解民间艺术家的聪明和智慧,激发学生热爱民间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民间面塑所蕴含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情感,了解面塑制作的表现手法和造型特点。 难点:学习面塑制作技法,进行实践创作。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橡皮泥、牙签等。 学生:橡皮泥、牙签等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暑假老师去公园玩,看到有人在用面团做小人,你们见过没有呢? 二、形象回忆作品赏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同时介绍面塑的特点和面人的流派知识。 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 课件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等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 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 三、小组探究 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么不同?紧密细腻,黏合力等。联系捏橡皮泥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手段来造型?揉球、搓条、扎眼。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动手操作 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以及用这些方法可以制作哪些特殊的装饰。 三、自主创作 结合不同的造型手法,创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四、互相交流 面塑博览会开幕啦!组织学生有秩序的互相欣赏浏览。 谈谈自己分别的发现,分别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 五、课堂延伸 由于时代、地域、风土人情等各不相同,我国的面塑艺术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貌;今天你创造出了面塑作品,珍藏了好朋友的面塑作品,这可能是你的第一件藏品,希望今后同学们更多地关注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

第2课 民间面塑

第2课民间面塑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课 学习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应会:尝试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在作业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知识点与训练点: 知识点: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艺术制作的基本技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训练点: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面塑常用工具:拨子(也叫塑刀)、剪子、小梳子、擦手油等。其中拨子使最主要的工具,它的形状似柳树叶,一头

尖。拨子一般可以用有机玻璃或旧的牙刷把制作,规格根据个人需要。此外,还要准备一些小竹签等。 德育渗透: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课前准备:橡皮泥、牙签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准备情况,教师分发制作材料。调节学生情绪,提示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具准备上课。 二、板书课题——第2课:民间面塑(1分钟) 1、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面塑玩具,请同学欣赏面人玩具作品。 (2)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 课件展示:(1)不同种类形象的面人让学生欣赏。 (2)不同种类形象的面花让学生欣赏。 (3)请同学谈谈他们的感受,想不想用彩面做个小艺术品?今天我们就尝试着塑造一个美丽、可爱的小艺术品。导入新课,并课件出示课题:《民间面塑》。 三、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请同学们看我们的学习目标(口述或小黑板出示) 1、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包括十八个课题。教学安排考虑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与前面学过知识的衔接,同时,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 教材突出艺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低年级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

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民间面塑》教案1

《民间面塑》教案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教学难点: 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课前准备: 橡皮泥、牙签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暑假老师去公园玩,看到有人在用面团做小人,你们见过没有呢? 二、形象回忆作品赏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同时介绍面人的流派知识。 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 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等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 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 三、小组探究 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么不同?紧密细腻,黏合力 联系捏橡皮泥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手段来造型?揉球、搓条、扎眼。 看看书中的作品,有哪些地方你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四、动手操作 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以及用这些方法可以制作哪些特殊的装饰。 五、自主创作 结合不同的造型手法,创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六、互相交流 面塑博览会开幕啦!组织学生有秩序的互相欣赏浏览。 谈谈自己分别的发现,分别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

七、课堂延伸 由于时代、地域、风土人情等各不相同,我国的面塑艺术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貌;今天你创造出了面塑作品,珍藏了好朋友的面塑作品,这可能是你的第一件藏品,希望今后同学们更多地关注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

三年级美术上册 民间面塑 2教案 人美版

民间面塑 【教学内容】 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面塑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扎根华夏土地,充满泥土气息,无 论是造型、构图还是色彩点染,都有一种和黄土地一样的粗犷美、朴实美、深厚美和广 袤美。学生学习面塑不应该仅仅要求他们会用面塑的方法制作动物,而是要通过面塑这 一形式,重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作型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的特点。 2.尝试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技法,并尝试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想象。 【教学难点】 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 学生对面塑造型这一艺术处理手段比较生疏,实践不多,影响对作品的表现。通过学生对橡皮泥技法的会议,拉近与面塑艺术的距离,使学生充分了解面塑材质的特征,结合示范与小组探究,有利于突破学生创造中的这一难点。 【教具】 课本、有关资料图片、面塑作品、蒸好的素面、辅助用品、多媒体 【学具】 课本、蒸好的素面、辅助用品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组织:

教师准备教学用具。 检查学生的制作用具的准备情况。 稳定学生情绪,准备授课。 二、导入: 1.教师请学生用手摸一摸、闻一闻,猜猜盘中放的是什么? 2.引出课题。 三、讲授新知: 1.教师简单介绍什么是面塑。 2.教师指导学生尝试探索加工彩面的方法。 怎样揉色制作出的彩面更加均匀美观? 怎样用以前学过的色彩调和知识调出更加丰富的颜色? 3.可以用你们制作出的彩面去塑造什么? 4.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无主题的玩面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可以借一些工具来完成作品。5.引导学生讲一讲自己的作品,并总结在玩面的过程中,用了哪几种技法? 鼓励学生能够大胆探究。 6.教师介绍几种不常见但使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 7.利用可见欣赏一位民间艺术家的作品,边看边想,他是如何用这些技法表现作品的?8.关于面塑,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9.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作简单介绍: 面塑的题材:人物、动物、植物 面塑的艺术风格:南方派精秀优美,北方派风格小巧玲珑。 …… 四、作品创作: 1.教师布置有关创作要求。 2.作品创作。 3.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设计】 运用所学方法,塑造你喜欢的形象。 【板书设计】 第二课民间面塑

民间面塑

三年级美术上册 《民间面塑》教学设计 固隆乡中心学校王红莲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人 1.视屏显示面塑造出的小动物:在大森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快快乐乐、无忧无虑。 在这幅画面中,你注意到哪些动物的动作? 你能模仿出来,让同学们猜一猜吗?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老虎吼叫的声音) 欣赏书中老虎作品 视频展示面塑“虎”的各种造型你们想用彩面做各种形象吗? 2今天我们就尝试着塑造一个面塑形象。 板书课题:民间面塑 二、师生探讨,表现创新. 1.课件展示不同种类形象面塑: 同学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塑形象? 2、你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吗? 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春节、端午节不同场合的讲究规则。 3、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 感受一下,橡皮泥与面有什么不同?

4、关于面塑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面塑的题材:人物、动物、植物。 面塑的艺术风格:分为南方派和北方派。南方派的特点精秀优美,北方派的风格小巧玲珑。 代表人物:“面人汤”——汤子博;“面人郎”——郎绍安。 面塑的工艺类型:分为“粗”、“细”两大类,粗者多为街头艺人所作;细者则为专业艺术家的作品。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 5.想一想:可以用你们制作的彩面去塑造什么? 演示:用搓花条的方法搓一条蛇。 三、展示交流,多元评价. 演示:用搓花条的方法搓一条蛇。 同学们想象出了许多不同的造型,但我们还要把这些小动物用彩面塑造出来。根据我们所学习的,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 认真观察老师演示的过程,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观察出的方法最多、最好。 四.归纳拓展,审美升华. 引导学生发现那些构思独特的面塑作品。 还有什么办法能使作品更生动、更有趣?

(完整版)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 教案 朱庄实验小学黄正观 2010年9月

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包括十八个课题。教学安排考虑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与前面学过知识的衔接,同时,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 教材突出艺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低年级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 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小学美术教案全套

小学美术教案全册 美丽的昆虫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回忆对称形状,色彩绚丽的昆虫,并能把自己认识的最美丽的昆虫凭记忆画出来。 2.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观察探索科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回忆昆虫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昆虫花纹颜色的对称搭配。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昆虫标本、作画工具一套。 学具准备:收集的昆虫资料、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首先给大家看样东西:(师展示蝴蝶标本),好看吗?这是二年级的小同学自己制作的昆虫标本。说到昆虫,它可是个大家族。早在三亿五千万年前它就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一种动物了。不管是在寒冷的南极、北极,还是炎热干旱的沙漠、赤道,不管在水里,土壤里,草地上,石缝中到处都有它们的痕迹。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今天这节美术课,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进入神奇美丽的昆虫世界,去观察了解这些可爱的小生灵。 二、讲授新课 1. 交流: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你都认识哪些昆虫?(请学生将各收集的昆虫资料拿出来交流分享) 2.概括(教师结合标本进行):大家说得可真棒,这些昆虫不管怎样变化多端,但通常都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形状各异,色彩丰富。 3.欣赏: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漂亮的昆虫图片,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希望同学们在看的过程中,要认真仔细,最少记下一种昆虫身体的形状、图案和颜色等特征。观看过程中可以讨论交流。(播放配乐朗诵昆虫课件。) 4.讲解示范作画步骤: A.构思:选择自己熟悉喜爱的昆虫。 B.起稿:构图要饱满,直接用黑彩笔画,如果画错则用修改添加法进行巧妙掩盖。 C.装饰:在昆虫身上添加图案花纹,注意两边对称。用学过的线和基本形来装饰。 D.涂色:色彩要鲜艳,多用对比色。涂背景色时可多用近似色丰富画面层次。 三、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勇于创新、大胆作画的同学予以表扬。提醒学生活学活用,多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鼓励学生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美丽的昆虫来。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民间面塑》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美术《民间面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设计应用 【教材分析】 面塑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扎根华夏土地,充满泥土气息,无论是造型、构图还是色彩点染,都有一种和黄土地一样的粗犷美和朴实美。学生学习面塑不应该仅仅要求他们会用面塑的方法制作动物,而是要通过面塑这一形式,重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作型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的特点。 2、尝试用捏、揉、搓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技法,并尝试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想象。 【教学难点】 捏、揉、搓等技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 学生对面塑造型这一艺术处理手段比较生疏,实践不多,影响对作品的表现。通过学生对彩泥的认识、感受,拉近与面塑艺术的距离,使学生充分了解面塑材质的特征,结合示范与小组探究,有利于突破学生创造中的这一难点。 【教具】 课本、有关资料图片、“面塑”作品、辅助用品、多媒体 【学具】 课本、彩泥、辅助用品。 【教学过程】 一、教学组织: 教师准备教学用具。检查学生的制作用具的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准备授课。 二、导入: 1、同学们都吃过饺子,你们有谁包过饺子?(学生给大家介绍包饺子的过程) 2、引出课题,《民间面塑》。学生看书,初步了解面塑。 三、讲授新知: 1、简单介绍什么是面塑。(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第10课 民间面塑 ▏人美版

关注面大着力点小 —————《民间面塑》教学反思 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我国民间面塑的历史悠久,在北方尤其是黄河流域各省普遍有做面塑的习俗。它源于民间祭祀活动,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课内容在全套教材中属于“民间美术”系列内容,与本册后面的《多彩的民间美术》共同组成民间美术单元。本课引导学生感受民间面塑的美感,体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民间美术的热情,鼓励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以往我教完这一课,学生的作业既没有数量,也没有质量。于是,我从学生的作业失误找突破。以二年级学过的《动物乐园》为点,引导学生力求表现民间面塑的风格特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文化,关注面大,激发学生求知欲 出示街头巷尾的面塑摊、面塑师傅正在捏面人等场景图片。“你们曾经见过这样的情景吗?感受到什么?”学生有少数在吉庆街、庙会、归元寺等地见过。这一下让没有见过面塑的学生好奇了。接下来,了解面塑材料的制作过程。原来漂亮的材料是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民间艺人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这也体现中国民间美术取材很普通的特点。最后,“相册”中出现一件件漂亮的面塑作品,有传统的八仙过海、嫦娥玉兔、孙悟空猪八戒,也有现代的喜洋洋、维尼熊……这些民间面塑内涵丰富,造型精美,三年级的学生欣赏后,不由得感叹。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已经领略到民间面塑的悠久历史。“他们是怎么捏的那么好呢?”学生的求知欲被点燃了。 二、整体到部分欣赏,新闻视频的体会,体会面塑艺术特点 民间面塑让人感到种类丰富,形象生动、精致漂亮,这是整体印象。但是不同地区的面塑在技法、造型等方面都有不同特点,因此民间面塑艺术形成多个流派。我选取“相册”中的两件作品进行分析,《仕女像》北京面塑的代表,造型精巧细致,惟妙惟肖。一般用于欣赏。实际上,孩子们街头看到的、感兴趣的大多是北京面塑手法。而陕西面塑怎么理解呢?面塑是黄河流域各省的习俗,长江岸边长大的孩子不容易明白。两分钟不到的新闻视频采访播放,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讲解,明白了这类面塑造型夸张变形,色彩艳丽,富有寓意。一般用于祭祀和食用。通过观察比较,设问探究的方法,得到民间面塑特点:形象生动、夸张变形、色彩艳丽。这为后面的面塑创作做好铺垫。 三、以动物为着力点,突破面塑的创作难点 学生在二年级《动物乐园》中学会了造型简洁、突出动物特征的制作方法。在本课的学习中,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民间面塑 ▏人美版

《民间面塑》教学设计(新)

②整体感知面塑的美感:种类丰富、形象漂亮 2、利用平板电脑,探究不同面塑风格的艺术特点 (平板电脑有二份文件:第一份是山西清明祭祖的新闻视频、第二份是民间面塑文档图片)利用平板电脑,分小组讨论交流: ①两组面塑作品表现的分别是什么? ②外形、色彩各有什么特点? ③面塑作品的作用是什么? 3、分析总结:第一组是北京代表,面塑造型精巧细致,惟妙惟肖。一般用于欣赏收藏。第二组是陕西代表,面塑造型夸张变形,色彩艳丽,寓意吉祥。一般用于祭祀和食用。 板书:艺术特点:形象生动、夸张变形、色彩艳丽 设计意图:①不同地区的民间面塑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因此,首先整体感知,再了解不同地区的风格特点。由整体到局部,给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感受。 ②第一组以北京为代表的面塑作品,造型和色彩的特点一目了然,比较容易理解。第二组以山西为代表的面塑作品,有浓厚的北方地域民俗,学生难以理解。播放清明祭祖的新闻视频,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容易明白,而且还会感到民间文化的生动有趣。 三、微课视频,学习设计制作面塑的方法: 1、PPT图片观察比较: ②面塑的动物形象与真实的动物形象,在外形和色彩方面有什么不同? ②判断:在作品中找出哪些是面塑作品?为什么? (面塑作品中有捏、搓、剪、挑的痕迹,色彩中有搓彩条的运用) 2、体会动物如何演变成面塑形象:原型——简化――面塑形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凸显教学难点,为后面教学中力求表现出民间美术特点做好准备。 3、微课演示,学生自学面塑的方法: ①准备彩面、剪刀、梳子、挑子等 ②搓外形,捏出鸟眼和嘴 ③将两种以上彩面搓彩条

④彩条变尾巴 ⑤叠捏成翅膀 ⑥剪出羽毛,梳子梳出纹路 4、谈话:面塑的制作方法什么?要注意哪些问题? 板书:捏、搓、剪、挑 5、教师可以重点示范:运用搓彩条、叠捏的方法表现动物羽毛。 设计意图:利用微课,采用自学的方法学习,既为后面的学习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过渡:大家现在特别想做出自己的面塑作品吧! 四、艺术实践,设计制作民间面塑: 1、(看书、PPT图片)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 2、试着做一件具有民间气息的动物面塑作品。注意运用搓彩条、叠捏的方法。 3、学生练习尝试,感受色彩表现的乐趣。 5、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并指导学生,提示注意安全问题。 设计意图:艺术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民间面塑的艺术特点。学生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巩固对民间面塑特点的认识。 五、作品上传,评议面塑作品: 1、学生作品拍照,上传教育云班级空间。 2、学生在教育云班级空间,互相欣赏,并评议。 3、教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4、教师留言,建议家长们发表评论。 设计意图:学生的面塑作品通过网络的方式上传,那么作品不仅同学、美术教师可以进行评价,而且家长、科任老师都可以欣赏评价,学生的点滴成长会得到更多的关爱! 六、利用PPT图片,课堂结语: (欣赏民间美术吹糖塑等图片)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课外多关注街头巷尾的民间美术,如果有条件,可以及时的拍下来或者录制下来,传到教育云班级空间里,让大家共同欣赏体会。设计意图: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课外更多的拓展延伸。相信通过教育云网,

小学美术教案:《民间面塑》教案

《民间面塑》教案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应会:尝试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艺术制作的基本技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难点: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面塑常用工具:拨子(也叫塑刀)、剪子、小梳子、擦手油等。其中拨子使最主要的工具,它的形状似柳树叶,一头尖。拨子一般可以用有机玻璃或旧的牙刷把制作,规格根据个人需要。此外,还要准备一些小竹签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准备情况,教师分发制作材料。调节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2、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面塑玩具,请同学欣赏面人玩具作品,感受民间面塑的美感。 (2)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

课件展示:不同种类形象的面塑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说说民间面塑的特点。 不同种类形象的面人。同时介绍面人的流派知识。学生谈孙悟空、猪八戒、嫦娥等等,有的面人艺人还会照着小朋友的样子捏呢! 由学生见过的比较简单的面人引入精美的面塑艺术宝库。艺术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如此多彩的艺术,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美、生活的美与艺术的美之间的关系。 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吗? (3)请同学谈谈他们的感受,想不想用彩面做个小艺术品?今天我们就尝试着塑造一个美丽、可爱的小艺术品。导入新课,并课件出示课题:《民间面塑》。 3、讲授新课:教师演示,制作一个民间面塑面人。 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以及用这些方法可以制作哪些特殊的装饰。(重点放在动物表现手法上)学生尝试。在学习新技法的同时鼓励创新,鼓励举一反三。 (1)教师出示范作,分析并讲解面塑的制作方法: 压、揉、搓、拧、剪 (2)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帮助,并分别演示用法。 梳子、牙签、牙刷、拨子等。 (3)看课件: 这些方法在实际造型中还需要灵活运用。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位民间艺人的作品,边看边想,他是如何用这些技法表现作品的? 看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找找个部分都用的什么方法制作。 (4)小组探究: 关于面塑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教师并给予讲解。 4、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塑造你自己喜欢的形象。(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指导要点: (1)造型设计要有创意。 (2)注意色彩的搭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