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教学大纲知识讲解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教学大纲知识讲解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教学大纲知识讲解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教学大纲知识讲解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英文名称:Mathematics Teaching Method of Grade School

课程编码:14109C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程

总学时:48

总学分:3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课堂教学技能等

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是培养能适应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具有本科文化程度的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因此,它在培养学生将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与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方面的知识和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技能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数学教育的整体认识水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之适应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作为课程的小学数学教学论 2课时

教学内容:

0.1 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

0.2 数学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

0.3 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0.4 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明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结构。

重点: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难点: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走进小学数学课程 4课时

教学内容:

1.1 数学的基本认识

1.2 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与任务

1.3 小学数学课程及其发展

1.4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数学的研究对象、特点与发展以及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明确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目标。

重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目标分析。

难点:数学的研究对象、特点与发展

第二章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4课时

教学内容:

2.1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构成

2.2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发展

2.3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标准简介

2.4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础理论

教学目标:

了解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构成、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领域在各个学段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全面系统地掌握小学数学基础知识与思想方法。

重点: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以及小学数学基础知识与思想方法。

难点:小学数学思想方法。

第三章小学数学学习过程 4课时

教学内容:

3.1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概述

3.2 数学知识的学习

3.3 数学技能学习

3.4 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

3.5 数学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影

教学目标:

了解小学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以及数学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理解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数学技能与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

重点: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数学技能与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

难点:数学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 6课时

教学内容:

4.1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分析

4.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特征

4.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

4.3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诸要素及其关系;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特征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并掌握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重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难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第五章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10课时

教学内容:

5.1 备课

5.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5.3 课后的系列工作

教学目标:

了解并掌握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的各个重要环节。掌握备课与上课的基本要求,并能按要求上课。

重点:备课以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类型及结构。

难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第六章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4课时

教学内容:

6.1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概述

6.2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要求,掌握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重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难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设计。

第七章小学数学规则教学 2课时

教学内容:

7.1 小学数学规则教学概述

7.2 小学数学规则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小学数学规则教学的一般要求,掌握各个重要环节。掌握小学数学规则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重点:小学数学规则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难点:小学数学规则教学设计。

第八章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 2课时

教学内容:

8.1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概述

8.2 儿童发展空间知觉与空间观念的基本特征

8.3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教学目标:

明确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重要作用,了解其主要内容与教学目标,了解儿童发展空间知觉与空间观念的基本特征,掌握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重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难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

第九章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 2课时

教学内容:

9.1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概述

9.2 儿童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的主要特征

9.3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明确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育价值,了解其内容构成及目标要求,了解儿童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的主要特征,掌握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重点: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难点: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

第十章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 2课时

教学内容:

10.1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概述

10.2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认识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意义,掌握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过程特征,并能进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

重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难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5课时

教学内容:

11.1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概说

11.2 数学教学语言艺术

11.3 导入的艺术

11.4 提问的艺术

11.5 教学情境的创设艺术

教学目标:

了解并初步掌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情境创设艺术等课堂教学艺术。

重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情境创设艺术等课堂教学艺术。

难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实际运用。

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

1、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时,一方面,要注意在理论上追踪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援引较为权威的专著作为立论的依据;注意广泛吸收小学教师的新鲜经验作为教例,充实教材内容,验证理论原理。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研究,为此,教学方法采取以讲授为主,辅之于讨论、自学辅导、课题研究性学习等。2、教学测评

该课程在每一章的后面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通过阅读有关参考书,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及时收取平时作业并批改记分。考核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闭卷考试(60%);实践部分开卷考察(40%)。

五、学时分配

表1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时分配表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杨庆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2、参考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国家教育部,2001年。

《小学数学教学论》,马云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

《数学教育新论》,杨高全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执笔教师:杜艳芳教研室主任:李俊义教学系(部)主任: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毕业实习 课程类别:必修 学时: 学分: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教学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之后,即将进入毕业设计之前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实习,深入企业、公司和设计单位进行实践课题项目设计或 生产实践,学习和掌握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不同材料的性能及运用等内容,进一步巩固 所学理论知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检验并提高自己的设计实践能力;针对毕业设计任务的内容,了解生产、设计中的实际情况,收集相关资料,为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做好准备、奠定 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实践基础。通过实习让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于毕业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尽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内容: 结合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和知识结构,选择相关的单位进行实习。 1、了解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熟悉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3、了解相关材料的性能和加工工艺 4、学会在工作中的分工和协作 5、深入了解社会、企业对设计人才的能力要求 6、了解毕业设计任务相关的资料和内容 (二)要求: 要求在实习期间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指导教师加强联系,严格考勤;认真完成实习工作和任务;对实习进行深入总结并剖析自己。 三、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为周。 四、实习方式 实习单位以老师推荐和学生自己联系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就

业兴趣分散安排到各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设计公司等单位,主要是社会实践动手能力 和认知实践能力的锻炼。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现场指导、电话指导、网 上指导等方式对学生的实习进度和质量加以控制。 五、考核内容 1.对教师的要求实践成绩=实践作品70%+实践报告30% ①实践指导教师应具备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责任心强、体贴入微地关心并指导学生、对突发事件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②指导教师应在实践期间不定期的到实践场所查学生的实验情况2—3次,解答学生的问题、调整实践内容、了解学生表现情况,检查结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实践成绩。 ③评定学生实践成绩。 2.对学生的要求 ①实践课程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允许免修;实践环节不及格者,按 照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②每天按时到实践地点、认真实践、完成实践要求的工作任务。 ③填写实践报告书

商务英语阅读课堂笔记整理版讲解学习

Business English A Reading course(整理版) 商务英语阅读的主要内容: 商务英语阅读主要包括世界经济形势、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投资、金融风险与管理、商业文化、企业管理等。这些阅读材料不但传递最新的世界经济和国际商务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还提供最新、最典型的商务语言和词汇,有助于学生熟悉并掌握商务英语文章的典型语言用法、语言风格及语言特点等。 1)阿迪达斯Impossible Is Nothing.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 2)香奈儿Fashion passes, style remains. 流行稍纵即逝,风格永存 3)飞利浦Let us make things better. 让我们做得更好 4)麦氏咖啡Good to the last drop.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This Bill of exchange shall be accepted first and then can be honored by the acceptor. (该汇票应先承兑,然后由承兑方进行支付) Words & expressions: Transnational road warriors 从事跨国商务活动的人 Faculty and alumni Performance-review process 绩效考核过程 Make an assessment of sb 对某人作出评价 In a group setting 公共场合 Have a one-on-one session with sb 进行单独会话 Tone down 缓和语气 Career progression 事业发展 Cultural gulf 文化鸿沟 In the arena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e 在国际商务的平台上 Common ground 共同点 At the institutional level 制度层面 Fall short 结果,后果 Ongoing cross-pollination 不断学习他国先进事物 Trait 特征 Be customer-centric 以客户为本 Implement 实施 Commonality 共性 The integration of the global economy 全球经济一体化 See local context ad integral 本土文化语境知识 一些跨国公司英文名称: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宝洁公司 Johnson & Johnson Ltd. 强生公司 Carrefour China Inc. 家乐福 Bayerische Motor en Werhe AG宝马公司

认知心理学教学大纲

认知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6058 课程名称: 认知心理学 英文名称 : Cognitive Psychology 学分: 3 总学时: 54 实验(上机)学时: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 : 心理学专业三年级 一、课程说明 (一) 编写本大纲的指导思想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是心理学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大纲以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为指导, 注重科学性、 系统性和完整性,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 内容 上深入浅出, 尽可能全面深入地介绍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方法和各种认知理论以及国内 外有关的新近研究成果。 课程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 使学生了解人是如何获得客观环境中的信息, 即信息是如何作为知识 得以再现和转换、 如何被储存、 以及如何被用于指导人的心理和行为; 了解从知觉到思维范 围内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与规律,运用这些知识,使人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认知能力。 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比较认知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对于同一种心理现象在研究方法 与研究结果上的本质差异,重点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技术。 (三) 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主要涉及对认知理论及新近研究成果的评介。主要包括: 意、记忆、言语、概念形成、推理和问题解决等。 教学难点主要涉及对各种认知模型的深入理解及应用。 (四)知识范围及相关课程的关系 认知心理学涉及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以信息加工观点对人的高级心 理过程 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的理解。相关课程主要包括: 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 认知心理学认为注意、知觉、记忆、 思维等认知现象是交织在一起的, 了解有助于说明另一组现象, 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很可能会发现人类认知过程的 统一加工模式。 认知心理学不仅要把认识过程统一起来, 而且要把普通心理学各个领域统一 起来, 也就是要用认知观点研究和说明情绪、 动机、个性等方面。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还进一 步扩展到了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等领域。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选用 教材:王甦,汪圣安, 《认知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01810-X /C .54 教学参考书: 陈煊之,《认知心理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知觉、 模式识别、 注 (主要是认识 普通心理 对于一组现象的 2001 年 7 月。 ISBN 7- 301 2006 年 12 月。 ISBN 7- 5361-3418- 5

《二语习得》课程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二语习得】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24053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学分】2 【总学时】34 【讲授学时】34 【实验学时】 【先修课程】《英语教师职业技能》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方向高年级学生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第二语言(外语)习得的性质、特点、内容、理论研究流派、研究热点、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本课程采用多元视角,对二语习得与教学进行多学科、全方位的介绍与探讨,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二语习得与教学全过程的诸方面,学习和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理论,从而加深对二语教学这一认知活动的理性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打下基础,提高科研能力,提高运用理论探讨和解决英语教学问题的能力,力争成为积极、自觉的思考者和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者、研究者。 【内容提要】 第一章【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 [基本要求] 了解语言教学中几个最基本的议题,即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 [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理论基础的全貌,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审慎、理智、全面的思考,从中悟出自己的语言教学思路或理论。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 语言 学习与教学 语言学与心理学的趋势 第二节 [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 应用语言学 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第一语言习得】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第一语言习得是认识第二语言学习原理的基础、掌握第一语言习得所涉及的主要议题、概念和主流理论观点。 [重点难点] 使学生意识到虽然本章议题都尚无定论,但第一语言习得研究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系密切相关,其导向和成果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颇具启示。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行为主义 内在论 功能主义 第二节 [第一语言习得中的主要问题] 能力与行为 理解与产出 先天本质与后天培养 普遍语法 系统性与变化性 语言与思维 模仿 实践 输入 语篇 第三章【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对比】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可做的三类对比及三类比较重涉及的6个议题(关键期假设;神经学的研究成果;精神运动协调方面的探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情感因素的作用;语言发展的因素) [重点难点] 对本章所论述的因素进行综合思考,就任何一类比较形成自己的认识。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对比与对照] 对比与对照的类型 关键期假说 第二节 [对比与对照中的关键问题] 神经学问题

中国古代史历史学教学大纲下

课程编号:16014202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The Syllabus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适用专业:历史学本科 总课时:72(其中理论72 ) 学分:4 制定单位:历史文化系执笔者:王芳审核人:赵元编写日期:2010年9月20日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本科的主干基础课。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地、系统地阐明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专业相关理论和历史基本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扎实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发展动态,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增强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自信心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 第十章隋朝: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隋朝前期的政治 掌握隋初的各项政治制度及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熟练掌握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大索貌阅、输籍定样等重要概念; 第二节隋朝政治经济的发展 了解隋朝政治经济的发展的概况,熟练掌握隋代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及其影响。 第三节隋朝的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 了解隋朝的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概况。 第四节农民起义与隋朝的灭亡 掌握隋末农民起义的具体经过及结果,熟练掌握隋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及其意义。了解隋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第十一章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第一节唐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掌握唐初的各项政治制度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熟练掌握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武则天的统治等重要史实。分析唐代前期繁盛局面产生的重要原因。 第二节唐后期的政治和经济

专业认识实习 教学大纲

《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一、实习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7015 2、课程名称(中英文):专业认识实习/Understanding Practice 3、学时学分:1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5、开课单位: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刘建勋 7、先修课程:汽车服务工程 二、实习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汽车服务行业有一基本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本专业课程时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三、实习内容及要求 四、实习的组织实施 本实习为参观实习,采用校外分散实习的方式。实习安排在第5学期,12周后进行,主要利用周末时间。 实习内容及地点安排见下表。

五、实习纪律与注意事项 1、指导教师及学生应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触动设备,随意翻动或擅自拿走实习单位的文件、资料及物件等。 2、指导教师及学生不得无故缺课、旷课,也不得迟到、早退。 3、各班干部、团干部及学生会干部应配合指导教师做好考勤及维安工作。 4、实习报告提交后,三天内指导教师必须完成批改并提交实习成绩,一周内完成实习总结的撰写。 此外,在实习中,指导教师与学生还应随时注意实习中的安全问题;学生还应注意随身携带水笔、笔记本,以便做好实习记录。 六、指导方式 实习指导教师应由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实习前与实习单位的联系、用车的申请;负责实习期对学生的考勤、指导、督促,实习报告的批改、成绩的提交,以及实习总结的撰写工作。 七、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 实习成绩由实习时的表现及实习报告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40%及60%。 其具体成绩评定办法见下表。

认知心理学教学大纲

《认知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认知心理学 2、课程类别:必修课 3、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 4、课程地位:专业主干课程 5、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 6、总学分:3学分 7、先修课程:预修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 二、课程目标 认知心理学是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设的专业性很强的深化课程,主要探讨信息加工的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式。认知心理学是一门方法论课程。它精密、科学、巧妙的实验设计是心理学专业学生所要学习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特别是要学生弄清楚信息加工的内部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学会认知心理学的几种主要的实验设计。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对认知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方法及其发展有初步的了解。 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对象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二、认知心理学的实质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方法 一、减法反应时实验 二、相加因素法实验

三、“开窗”实验 四、出声思考 五、计算机模拟 第三节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及影响 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1.内部原因: 2.外部因素: 二、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第四节关于认知心理学的争论 一、关于人与计算机的类比 二、关于加工方式 第二章知觉(6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和掌握知觉领域中的一些重要的研究和存在地问题。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 一、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二种对立的知觉理论:假设考验说和刺激物说 三、知觉加工 (一)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二)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四、模式识别 (一)模板说 (二)原型说 (三)特征说 “鬼城”模型 (四)优势效应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大纲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大纲 (适用于医学检验专业) 课程性质与目的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的任务是借助细胞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寄生虫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室先进的检测技术,对病人来自离体的血液、尿液、粪便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标本进行理学、化学、病原学、显微镜形态学等检查,为临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观察疗效、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是为适应我国检验专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目前临床需要的检验专业专门人才而设定。课程主要介绍临床检验基础中最常用的一般检验,但确是临床最需要的部分,通过这些实验而得到简便、快速的检测结果,基本满足临床医学检验筛选疾病的需求。 课程的设置与要求 临床检验基础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同时注重实践的课程,课程设置在学生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向临床学习过度阶段,是医学检验专业必修课程,由医学检验系临床血液教研室负责教学安排。课程目的是使该专业的学生掌握临床检验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实验包括血细胞计数、血涂片检查、尿干化学检测、尿沉渣镜检、阴道分泌物检查、精液常规检查、脑脊液常规检查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临床检验的基础理论,熟悉临床检验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常规检验的实践技能;熟悉检验方法学的评价;掌握各检验项目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在1个学期内完成,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为教学主体,安排在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课44学时,实验课44学时。本课程设定5学分。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理论课与实验课平行进行,理论和实验课每次各安排4学时。实验课以分组形式进行,每组5~6人,实验带教老师先进行讲解及演示,然后由学生单独操作或分工操作完成实验内容。每位学生应参加每次实验,认真完成操作,并客观、真实、及时地记录实验结果,按时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

历史教学大纲

高中历史课程: 一、高一年级历史课程介绍: 高一历史是衔接初中与高中历史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中国史、世界史的基本知识一定的了解,是“知其然的阶段”,到了高中,历史的学习开始深入,需要学生们“知其所以然”。高一历史课程在2010年新课改之后,课程体系和结构同以往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打破了中国史、世界史的界限,而是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历史的学习。高一年级的历史分政治史和经济史两个专题,分别在上下两个学期完成学习任务。 二、高二历史课程介绍 历史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特点在诸学科中最为显著,真可谓"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乃至于我们的先贤纷纷感慨:"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天地间无非史而已""我们仅仅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等等,声声感叹道出了史学对象的广大和浩淼。高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需要注重理解,将知识灵活解读,培养独立分析的能力,才能纵横捭阖,处变不惊。高二历史是文化史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三、高三历史课程介绍 今年高三同学仍旧采用旧课程标准,他们是旧课程标准的最后一届考生。高三历史全一册学习的是中国古代史部分的内容,以朝代分期为纵向线索,而每一历史时期,又按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对外交流的体系结构进行横向学习。全书共分六章,分别讲述了: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时间线索明了,侧重点清晰。 高中历史课程大纲

《生产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生产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j1610034 总学时1周理论实验/上机1周学分 1 开课单位信息学院开课系电子工程系修订时间 2006年1月1日 课程简介 教学内容 “生产认识实习”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某项电子和信息产品及系统的生产环节,建立电子和信息产品及系统生产流程的概念和基本技术。比较深入的了解生产工艺过程、掌握电子和信息产品及系统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了解电子和信息产品及系统的组装和调试方法,加深对已经学习过的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使学生获得组织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通过收集阅读和分析理解产品的有关资料,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在生产实践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为学生后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研究生学习以及社会实际工作以及打下基础。通过生产认识实习使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深入群众、培养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发展民族工业、勇攀科学高峰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操。 修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电子技术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信息处理类课程 教材:暂无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生产认识实习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完善和补充。“生产认识实习”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某项电子和信息产品及系统的生产环节,建立电子和信息产品及系统生产流程的概念和基本技术。比较深入的了解生产工艺过程、掌握电子和信息产品及系统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了解电子和信息产品及系统的组装和调试方法,加深对已经学习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血液学与检验 英文名称:clinical hematology and inspection 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122 学分:6.5 理论课学时:58 实验课学时:64 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性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物理学、电子学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检验技术促进了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不断前进。临床血液学检验是应用血细胞生理学、血液生化学、血液免疫学、遗传血液学、血液流变学、实验血液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检查造血微环境、造血细胞、骨髓细胞及血栓与止血的各种凝血因子等。因此,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造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之一。 通过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论上弄清实验原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类造血细胞的生理、病理形态与各类常见血液病的临床基础及检验技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培养有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及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医学检验医师。 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重点讲授造血检验、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各类贫血、白血病、出凝血疾病等疾病的检查原理、操作方法、评价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血液学检验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细胞形态的图示以启发式方法教学。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标本、挂图、图谱等,并结合电化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细胞绘图等手段,强化记忆,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早到医学检验室轮流进行实习,更好地配合理论教学。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绪论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32学时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 基本面向:适用于专科体育教育专业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任务、基本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教育心理学是体育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该课程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该课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第一,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探索学校教育的心理规律,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第二,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形成现代教育心理观念,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学习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获得的新观

点、概念、原理学习与问题解决、技能的形成、学习的迁移、品德的形成、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教学心理、课堂学习管理、教学评价和教师心理等内容。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学习观与教学观;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个别差异;掌握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并按其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教育心理学产生、发展的简史。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3.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范围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原则 2.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临床技能课》实验教学大纲

《临床技能课》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技能课》 英文名称:《Clinical skill training》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200学时 学分:12.5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麻醉专业 选修课程: 临床技能课五年制本科实验教学大纲 基本要求 临床技能教学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临床技能是医生和医学生的基本功,医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是衡量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临床技能主要包括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伦理和医患沟通技巧等人文技能,问诊和病历书写、全身体格检查、外科手术学基本技能、临床常用操作技术、无菌术、判读心电图、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技能,以及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综合临床分析能力等。依据“全球医学最基本要求”的内容,按照“昆明医学院教学计划”的安排和要求,课程开设于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学生进入毕业实习之前,教学内容主要包括3个模块:人文技能教学模块,临床技能教学模块和OSCE 考试模块。临床技能课总学时为200学时,其中专题讲座30学时,170学时均为实验课教学。 临床技能课着重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应首先相互之间反复训练问诊的技巧及体格检查的基本手法,再通过临床技能中心各实验室的教学模型模拟教学、临场综合能力训练、计算机模拟病人临床思维训练、动物手术操作训练等方式的教学,达到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

第一单元人文技能教学模块 实验一医患沟通 目的要求: 熟悉有效的医患沟通技能,会运用沟通技巧创造一个便于与病人及其亲属交流和同行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的环境。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沟通的技巧和艺术; 2.医患沟通的方法。 实验二医疗纠纷防范 目的要求: 掌握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内容,认识医学职业的基本要素,包括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态度; 2.医学伦理、卫生法律; 3.医疗纠纷防范。 第二单元临床技能教学模块 实验三病历书写规范 目的要求:熟练掌握病历及其他常用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案书写的一般要求及注意事项;

日本历史课程教学大纲

《日本历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D30768B0 课程属性:限选 学时:30 学分:1.5 先修课程:高级日语、日本学概况 考核方式:考查 使用教材: 刘建强主编,《新编日本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2年 主要参考书: 贺静彬主编,《日本历史与文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井上清主编,《日本历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 坂本太郎主编,《日本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通过对日本史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日本历史发展、变迁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与所学专业的相辅相成,及时补充相应的日文词汇。同时注意结合日本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组成结构、习俗、文化等内容,结合各个时期历史的若干课题,加强学生独立搜集、整理资料、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加深对日本民族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为三年级第一学期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和观看相关影像资料等方式,有系统地介绍日本如何从先史时代走向近现代,让学生对近代日本的国家属性和文明发展有正确的认识。一方面掌握日本语周遭国家关系的互动,另一方面,对于日本以中国为文化母国又保有自己特征的文明吸收方式有所认

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去主动搜索资讯,考察资料,培养阅读日文的历史资料的语言能力。 三、学时分配: 章节课程内容学时 1 日本原始社会的基本情况 2 2 日本古代社会的基本情况 2 3 律令国家的形成的基本内容 2 4 古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2 5 中世的日本社会概况 2 6 中世幕府社会概况 2 7 近世日本社会概况 2 8 近世江户幕府的社会政治特征 2 9 日本近代社会初期特别是明治维新时期的改革内容 2 10 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2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的社会概况 2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社会 2 13 中日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2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社会 2 15 复习 2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为佳 各种教学方法都是一定历史背景和环境下的产物。本课程作为日语专业学生全面了解日本历史的一种有效途径,应在任课教师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生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认知实习教学大纲模版

******大学本科教学大纲1 课程名称:认知实习或社会调查 英文名称: 学分: 1 总学时:96学时 实践学时:90学时(2周) 年级专业: 授课教师: (空两行) 一、认知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空一行) (空一行) 二、认知实习的预修课程 (空一行) 统计学及相关专业课程。 (空一行) 三、认知实习的专业内容、要求和建议学时分配 (空一行) (课程内容是指课程章、节、目的内容;学时分配数写在“章”后面。表格为暗格,可以根据课程安排,插入行或删除行) 序号认知实习的专业内容与要求学时1、2课时 11、大标题为三号宋体,基本信息内容、各级标题为宋体加粗小四号,正文为宋体5号; 2、行距:1.5倍; 3、黑色字为教学大纲内容项目;紫色字为“撰写范例”,绿色字为说明。

6课时 4课时 4课时 (空一行) 四、认知实习的方法、组织与指导 (空一行) (一)认知实习的方法 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社会调查。 (二)认知实习的组织 认知实习一般分为策划、动员、实施、中期交流、总结交流等五个阶段。 学院认知实习领导小组成员:学院院长、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分管教学副院长、分管实习副院长、院教学委员会委员、专业负责人及辅导员。 各专业安排1至2名专业教师,作为实习带教教师。 (三)认知实习的指导 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社会调查。 (空一行) 五、认知实习的作业要求及上交时间 (空一行) (一)实习日志:纪录实习当天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实习内容等,留存实习成

果及实习的图片、或视频等;认真开展文案研究,对每天的文案工作要有日记记录或读后感等;走访要有完整的走访记录,包括走访时间、地点、走访单位的电话、访谈内容、走访单位的公章或被访者的签名或私章等; (二)实习周记:纪录实习期间每周的实习内容与体会等。 (三)实习报告:见实习报告撰写要求及封面。 (四)实习汇报PPT。 (空一行) 六、认知实习学生须知和有关注意事项 ******专业实习实习生须知 (摘自《******专业实习学生手册》) 专业实习是全校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拓宽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实习生能够通过接触社会、关注市场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每一位实习生都必须充分重视,全力以赴地认真完成实习的各项具体任务。为确保实习的正常进行,提高实习质量,要求每位实习生做到: 一、服从校、院、系和实习单位的领导,执行校、院、系制订的“实习大纲”,做好各项工作,完成实习任务。 二、每位实习生必须参加院系组织的实习前教育活动,了解实习单位基本情况,认真学习实习大纲和实习纪律,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制订实习计划。 三、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上下班制度、请假制度等,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病假须有证明。 四、尊重指导人员的意见,虚心好学,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写好实习日记,在实践的基础上写好调查报告、实习总结和实习建议。 五、注意工作安全和交通安全,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安全操作规程。若因违反实习纪律和安全工作要求造成自身伤害者,由学生本人负责;造成国家或他人财产或人身伤害的,应由学生本人及家长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 六、爱护公物,节约水电,遵守财务制度。实习期间,动用实习单位的器物,应征得该单位有关部门同意,并按期归还。若有损坏或丢失,须及时汇报,并照价赔偿。 七、在实习单位,应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注意搞好环境卫生,积极主动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实习结束时,及时归还所借物品,并做好告别工作。 以上规定每位实习生都严格遵守。如有违反,指导人员应当进行批评教育。对拒不听从教育,态度恶劣者,指导教师有权停止该生的实习,由校、院做出相应处理。情节恶劣者,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 2014年9月 第3页共5页

《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Cognitive Psychology》课程编号: 学时数及学分:学时:54。学分:3 教材名称及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认知心理学》,王甦、汪安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 本大纲主笔人:林海亮 一、教学目的、要求和任务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认知心理学起始于本世纪50年代中期,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立足于心理学界了。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它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记忆和思维领域的突破性研究。 认知心理学既是一门专业课,也是一门方法论课程。它是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设的专业性很强的深化课程,主要探讨信息加工的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式。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要掌握包括模式识别、选择性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高级心理活动信息加工过程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求学习者通过认知心理学课程中提供的科学的实验设计,了解并掌握认知心理学科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特别是要学生掌握信息加工的内部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学会认知心理学的几种主要的实验设计。 二、大纲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6课时)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认知实习》指导书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认知实习》指导书 课程编号:见人才培养方案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周数:12周 学分:18学分 一.认知实习的目的和作用 认知实习是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同学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情况下,提前进入企业或社会,参与到具体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发现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然后带着问题再来学习,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职业积累更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具针对性。 本专业认知实习目的: 1 认知专业:使学生了解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先进的教学理念或者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情况,加深对专业的感性认识。 2 认知社会:结合实习内容消化和理解课堂学习过的理论知识,了解实习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3 认知自我: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确定自己后两年大学生活努力的方向。 二.认知实习的主要准备、要求和内容 认知实习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实习准备工作,指导教师的职责,动员工作,学生的要求,成绩考核规定等。 1.实习准备: (1)认知实习方式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在校集中实习四周,校外分散实习8周; (2)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实习目的、意义、实习方式、实习内容、实习要求、成绩考核等内容; (3)按本科培养目标要求所编写的实习报告在实习前发到师生手中; (4)认真选择实习地点,选择实习场所应注意事项:专业基本对口,能满足实习大纲要求;就地就近,相对稳定;选择管理先进,对学生实习较重视的场所。 (5)实习前明确实习指导教师,向学生进行实习动员,讲明目的、意义和要求,宣布纪律、进行安全教育。2. 实习要求: (1)了解当前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状况,促进我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2) 对实习所在的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工作、课堂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等其它工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3)了解实习所在的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或事业运作中的科学的方法、作用和职责,广泛地接触他们,从他们 身上学习踏实优良的品质和作风。 (4) 了解所从事专业工作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 (5) 通过实习,学会观察,搜集资料,调查研究,整理报告等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结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7) 总结实习内容,撰写实习报告(含实习周记、实习总结、实习鉴定)。 3、实习内容

商务阅读

第一项:句子与文章的匹配 Exercise One 1. This company has more than one vacancy in its factory. 2. Only graduate engineers will be considered. 3. This job requires qualifications but no previous experience. 4. Knowledge of two European languages is needed for the job. 5. Frequent international travel is part of the job. 6. Y ou will receive an extra payment every year, in addition to your basic salary. 7. Y ou will be employed for only a fixed period. 小知识:招聘广告的通用格式。 使用所需职位或用人单位作为标题;正文部分依次列出:所需职位;条件(详细);待遇(通常不祥);其他情况 重要词汇和表达: consultancy; graduate; graduate engineer; applicant; permanent post; inspector; accommodation; qualification; manufacturing; starting salary; basic salary; annual bonus

链接:What’s your ideal job? Exercise T wo 1. Selecting staff and getting them to work together 2. Suggestions to help you improve your memory. 3. Advice on working with both senior and junior staff. 4. Suggestions for dealing with difficult clients. 5. Developing oral and written presentation skills. 6. Advice on negotiating staff complaints. 7. Guidance on using television, radio and the press to your advantage. 小技巧:备选句中使用解释性的语言而相应的文章中出现技术性语言或“术语”。反之亦然。小知识:出版物广告的通用格式。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英文名称:Basic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查 总学时:42 学分:2.5 理论课学时:6 实验课学时:36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临床基本技能是医生和医学生的基本功,医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是衡量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临床基本技能主要包括问诊和病历书写、全身体格检查、外科手术学基本技能、临床常用操作技术、无菌术、妇产科基本技能、儿科基本技能等临床基本技能,以及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综合临床分析能力等。依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内容,按照“牡丹江医学院培养方案”的安排和要求,课程开设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入毕业实习之前,本课程目的是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主干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强化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的目的,为学生尽快适应临床实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 CAI 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模型等教学设备,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考试是检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实验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形成性考试采用对理论课和实验课出勤情况进行的考核,实验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教学目的·教学时间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教学评估 一、教学目的 历史教学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及现在,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加深对祖国的热爱,拓展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中国史和世界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初中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要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要引导学生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正确看待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要使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时间安排 1.中国古代史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中国近现代史在初中二年级开设,世界史在初中三年级开设,每周均为2课时。 2.在中国历史教学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补充编写乡土史教材或当地民族史教材,教学时间约8课时。在教学中,这些课时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结合中国历史教材的有关内容,穿插使用。乡土史教材或当地民族史教材,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部门审定。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为指导,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2.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注重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科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等。 4.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