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决定理论
- 格式:pdf
- 大小:2.45 MB
- 文档页数:116
汇率决定理论第三章汇率决定理论汇率是⼀种⾦融资产价格,它是⼀种货币⽤另⼀种货币表⽰的价格。
汇率的定义给我们这样的直觉,即可以通过考察每种货币的供求来分析某⼀汇率⽔平的达到和变动。
本章对均衡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分析就是主要通过分析两国货币供求的变动进⾏的。
但这样做绝不意味着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轻重,事实上,货币供求对汇率的影响往往通过其他因素作为中间环节起作⽤。
这种将汇率作为⼀种资产价格进⾏分析的⽅法始于20世纪70年代。
在此之前,国际贸易余额被视为汇率决定中的最主要因素。
那时,⼈们通常强调汇率变动在消除国际贸易失衡中的作⽤。
根据这⼀思路,我们可以预期,贸易盈余国的货币会升值,⽽贸易⾚字国的货币会贬值。
这样,汇率变动导致国际相对价格的变动从⽽消除贸易失衡。
但现实世界远⾮如此简单。
贸易盈余国货币贬值、⾚字国货币升值的现象时有发⽣。
这促使经济学家从新的⾓度来考察汇率的决定和变动。
将汇率作为资产价格的分析⽅法有两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形式。
较简单的是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法,它假定了国内和国外债券完全可替代。
它认为汇率调整使国内和国外的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影响国内和国外货币供求的因素,如政府货币政策、国与国相对经济增长率的差异等,会对货币市场均衡产⽣扰动并进⽽影响汇率。
较为复杂的是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分析法。
与货币分析法不同,它假定国内和国外资产不完全可替代⼀假定意味着,在考虑货币市场均衡外,我们必须注意汇率⾏为与国内和国外债券的供给、需求变动的关系。
例如,使对国内债券相对需求改变的因素会破坏投资者在国内、外资产组合上的平衡从⽽影响汇率。
本章的分析从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分析开始。
3.1外汇市场均衡—利率平价理论⼀种资产的均衡价格是使这种资产供求相等的市场出清价格,因此,资产价格决定理论⾸先需阐明决定⼀种资产的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因素。
对外汇资产⽽⾔,外汇市场上⼀种货币的供给就相当于对其他货币的需求,因此,汇率决定理论⾸先只需理解对外汇的需求。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8章汇率决定理论8.1 复习笔记一、外汇与汇率1.外汇定义及其作用(1)外汇定义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以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国际支付手段或债权。
①外汇是静态意义的外汇,并未涉及债权、债务的转让与支付,而只是支付的手段。
②外汇必须具有国际性。
③外汇必须具有可偿性。
④外汇必须具有可兑换性。
⑤该种货币的发行国要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与实力,使其他国家的人们愿意接受该种货币,同时该种货币要能够自由地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而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也只有在发行国之外才能算作外汇。
(2)外汇的作用①外汇作为价值尺度,用来衡量不同国家的商品、劳务、金融产品的价值(价格)。
②外汇作为国际购买手段进行国际间的货物、服务及金融资产等产出的买卖。
③外汇可以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为国际商品、国际金融、国际劳务、国际资金等方面债权、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债务的清偿。
④外汇作为国际储备手段,支付一国必须偿付的债务,维持本币汇率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与增长,同时可以作为国际财富的象征。
(3)国际储备与最佳外汇储备规模①储备资产的定义储备资产是一国货币当局随时可以利用并控制的外币资产。
它的作用是为国际收支失衡提供融资,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率间接地调整收支失衡以及达到其他各种目的。
②最佳外汇储备规模适度的储备资产规模是受到若干因素控制的,一般要求保持三个月的进口支付水平的外汇;10%的国内生产总值,即国内生产总值中有10%的沉淀作为应付外部失衡时调整之用;另外外汇储备应该为外债余额的30%,即可以应付支付外债的需要。
储备资产少了经济安全受到影响,多了影响资金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国际融资的难易度的变化,国际储备的数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③储备资产的来源a.国际收支的顺差是外汇储备的主要和直接来源。
第九章 汇率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1.一价定律(the Law of One Price )是指当贸易是开放的,并且交易费用为零时,同样的货物无论在何地销售,其价格必然相同。
2. 开放经济条件中的一价定律:是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同一种商品在世界各国以同一货币表示,其价格是一样的。
简言之,就是同一种商品在世界范围内卖同样的价格。
用公式表示为:i a P =e i b P3.购买力平价:是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4.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某一时点上,两国的一般价格水平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又称绝对购买力平价。
5.相对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的相对形式说明的汇率变动的根据。
它将汇率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动归因于两个国家在这一段时期中的物价水平或货币购买力的变化。
换言之,在一段时期内,汇率的变化是与同一时期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正比的。
6.资本套利:当各国利率存在差异时,投资者为了获取较高的收益,愿意将低利率货币投向利率较高的国家,以套取利差收益,这就是国际间的资本套利。
很显然,这种由于套利而引起的资本流动必然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7.抛补套利:在套利活动中,如果投资者为了避免汇率对自己的不利变动,利用远期外汇合同进行套期保值,这就是所谓的抛补套利。
8.非抛补套利:如果投资者在套利活动中相信汇率的变动会对自己有利,不采取套期保值措施,这就是所谓的非抛补套利。
9.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前者指借贷关系已形成,但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
10.粘性价格(Sticky-Price )是指短期内商品价格粘住不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水平会逐渐发生变化直至达到其新的长期均衡值。
11.汇率超调:汇率对外部冲击做出的过度调整,即汇率预期变动偏离了在价格完全弹性情况下调整到位后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这种现象称之为汇率超调。
二、填空题1.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以 一价 定律为基础的。
1、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
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
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
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
这就是购买力平价说。
一国物价水平的整体变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于短期汇率变动的解释能力是有限的。
但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于预测汇率变动的长期趋势还是有其合理性的。
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始终处于世界前列,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商品价值下降,而且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基本上处于一个较低的可控水平,使得人民币始终保持较强的购买力。
所以,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是在所难免的。
2、费雪效应费雪效应揭示了通货膨胀率预期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它指出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利率也将上升。
费雪效应表明:物价水平上升时,利率一般有增高的倾向;物价水平下降时,利率一般有下降的倾向。
国际费雪效应所表达的是两国货币的汇率与两国资本市场利率之间的关系。
它认为,即期汇率的变动幅度与两国利率之差相等,但方向相反。
考虑到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证分析,无论长期还是短期,我国都存在一定费雪效应;而国际费雪效用在长短期都非常弱。
这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还处于名义利率的市场管制阶段,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其次,我国对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估算时滞变化大。
再次,金融资产自有的流动性。
由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会增加持现成本,使得可借资金增加,从而实际贷款利率有下降的趋势。
最后,由于税收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为了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给优惠政策,而国内市场上名义借贷利率不变,从而外商在中国的实际收益率上升,导致大量资金从国外流人中国。
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引言汇率是指两个国家之间的货币交换比率。
在全球化时代,汇率变动对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汇率决定的理论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并通过分析几个主要的理论模型,说明汇率决定的主要因素和机制。
经济基本面理论经济基本面理论是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中比较经典的一个。
它基于经济基本面,即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来解释汇率的波动。
根据经济基本面理论,汇率的变动取决于国家的经济状况、经济政策以及国际贸易状况等因素。
例如,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国家时,该国的货币价值通常会上升,因为其他国家对该国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
此外,货币政策的改变、贸易政策的变化以及国际投资流动等都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资产定价方法资产定价方法是另一种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
这种方法基于资产市场的运行机制,通过分析资产价格的变化来解释汇率的波动。
根据资产定价方法,汇率的变动与国家之间的资产价格的变动有关。
例如,当一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上的股价上涨时,该国的货币价值通常会下降,因为投资者将更倾向于购买该国的股票,而不是持有该国的货币。
同样地,当国际投资者对一个国家的债券市场感兴趣时,该国的货币价值也会上升。
资本流动理论资本流动理论是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
这种理论基于资本在国家之间的流动,通过分析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方向来解释汇率的波动。
根据资本流动理论,汇率的变动与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方向有关。
当一个国家的资本流入超过资本流出时,该国的货币价值通常会上升,因为国外投资者需求该国的货币以购买该国的资产。
相反,当一个国家的资本流出超过资本流入时,该国的货币价值会下降。
存在压力的平衡理论存在压力的平衡理论是针对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中的短期波动的解释。
该理论认为,汇率在短期内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压力影响而发生变动,但是最终会趋于某种平衡状态。
根据存在压力的平衡理论,汇率的变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贸易平衡、资本流动、经济政策以及市场预期等。
第三章汇率决定理论汇率是一种金融资产价格, 它是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
汇率的定义给我们 这样的直觉, 即可以通过考察每种货币的供求来分析某一汇率水平的达到和变动。
本章对均 衡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分析就是主要通过分析两国货币供求的变动进行的。
但这样做绝不 意味着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无足轻重, 事实上, 货币供求对汇率的影响往往通过其他因素 作为中间环节起作用。
这种将汇率作为一种资产价格进行分析的方法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
在此之前, 国际贸 易余额被视为汇率决定中的最主要因素。
那时,人们通常强调汇率变动在消除国际贸易失衡 中的作用。
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可以预期,贸易盈余国的货币会升值, 而贸易赤字国的货币 会贬值。
这样, 汇率变动导致国际相对价格的变动从而消除贸易失衡。
但现实世界远非如此简单。
贸易盈余国货币贬值、 赤字国货币升值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促使经济学家从新的角度 来考察汇率的决定和变动。
将汇率作为资产价格的分析方法有两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形式。
较 简单的是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法, 它假定了国内和国外债券完全可替代。
它认为汇率调整使 国内和国外的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影响国内和国外货币供求的因素, 如政府货币政策、 国与 国相对经济增长率的差异等, 会对货币市场均衡产生扰动并进而影响汇率。
较为复杂的是汇 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分析法。
与货币分析法不同, 它假定国内和国外资产不完全可替代一假定 意味着, 在考虑货币市场均衡外, 我们必须注意汇率行为与国内和国外债券的供给、 需求变 动的关系。
例如, 使对国内债券相对需求改变的因素会破坏投资者在国内、 外资产组合上的 平衡从而影响汇率。
本章的分析从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分析开始。
3.1 外汇市场均衡—利率平价理论 一种资产的均衡价格是使这种资产供求相等的市场出清价格, 因此, 资产价格决定理论 首先需阐明决定一种资产的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因素。
影响汇率的因素与汇率的决定理论首先,经济因素是影响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1.国内经济基本面: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对其货币的汇率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强劲,通胀率低,并且对外贸易平衡,那么其货币的价值往往会上涨。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疲软,通胀率高,并且存在贸易逆差,那么其货币的价值可能会下跌。
2.利率水平:利率的高低也会影响汇率。
一般来说,利率越高,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购买该货币,从而提高货币的汇率。
因此,一个国家的新闻利率水平对其货币的价值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3.贸易平衡:贸易平衡也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国家的贸易逆差较大,即其进口超过出口,那么其货币的价值可能会下跌。
因为这种情况下,该国的货币需求较低,而供应较高。
其次,政治因素也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1.政府政策:政府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例如,政府通过降低利率、购买外汇市场上的本国货币等手段来提高货币的价值。
2.政治稳定性:政治稳定性对汇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稳定,国内没有政治风险,那么其货币的价值往往会相对稳定。
相反,政治不稳定和内外部冲突可能会导致货币价值的下跌。
最后,市场因素也对汇率波动产生重要影响。
1.外汇市场交易量: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对汇率波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市场上大量交易其中一种货币,那么该货币的价格可能会上涨。
2.投资者情绪:投资者情绪也会影响汇率。
例如,如果投资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前景有信心,那么可能会购买该国的货币,进而提高其汇率。
在汇率的决定理论方面,有多种经济学理论来解释汇率的决定。
1.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的决定是基于不同国家商品价格的相对差异。
如果一个国家的物价上涨较快,那么其货币的价值可能会下跌,从而实现购买力平价。
2.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认为,在没有交易成本和风险的情况下,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利率应该相等。
如果一国货币的利率高于其他国家的货币,那么该国货币的价值可能会上涨,以达到利率平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