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上册 逆推 1教案 沪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4
逆推 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结合树状算图,理解逆推。
2.能运用逆推推算出输入的数。
3.能运用逆推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逆推的思想。
教学重点:
结合树状算图反映数球通过计算通道时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倒过来想)。
教学过程:
一、探究引新
1.师(出示计算盒):仔细观察,这个计算盒与前面正推中出现过的计算盒有什么不同?
2.提问:一个数球通过计算通道后显示的数是55,你们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3.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4.提示:
我们可以先用树状算图表示原来的计算过程,再倒过来用树状算图想计算方法。
5.交流汇报。
边汇报边完整树状算图,最后写出综合算式:
(55+23)÷6—5
=78÷6—5
=13—5
=8
二、巩固理解
1.练一练,画出“破译”下面计算盒的树状算图,并列出算式。
2.通过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流程图,运用逆推的思想求输入前的数。
3.创设情景:
三、实际应用
1.先读清题意,画出树状算图,再列算式。
2.果园里有桃树若干棵,梨树比桃树多18棵,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橘子树比苹果树少42棵,橘子树有84棵,果园里有几棵桃树?
板书设计
逆推
可以先用树状算图表示原来的计算过程,再倒过来用树状算图想计算方法。
《逆推》教学目标:1.能结合树状算图初步理解逆推的思想方法。
2.能运用逆推的思想推算出输入的数。
3.能运用逆推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学生结合树状算图理解逆推的思想方法,并运用逆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引入阶段1、把下列树状算图填写完整,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75=100 ()-15=30()×15=90 ()÷20=52、小明从泗泾站乘轻轨去上海火车站买车票,途径九亭站、七宝站、桂林路站、宜山路站、人民广场站,最后到达上海火车站。
师:同学们,你能根据上面这段描述,说出小明乘同路线轻轨回家的路线吗?(1)学生单独思考然后同桌交流(2)学生反馈:小明回家的路线是:上海火车站→人民广场站→宜山路站→桂林路站→七宝站→九亭站→泗泾站(3)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我把去上海的路线写下来,然后倒着想就可以啦师:对,在数学学习中,除了可以按顺序分析问题外,我们也可以倒着思考问题,有时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这种倒着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数学上就是“逆推”的思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逆推》二、探究阶段多媒体出示例1:一个数球通过计算通道后显示的数是21,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一)、观察比较(1)师:根据计算盒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原来的数是几?(2)师:同学们先观察这个计算盒与我们前面正推的计算盒有什么不同?学生1:里面的数字不同。
(师:观察两个数盒中输入时的数球、输出时数球有什么不同)学生2:正推中的计算盒输入时的数球大小是知道的,输出的结果不知道,今天学习的计算数盒中是反的,输入的数球大小是不知道的,输出的结果是知道的。
师:对,换句话说,正推时我们是从条件出发,求出结果(师同时板书),那么逆推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待会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
(二)、师生互动合作(1)师:这个计算盒的顺序是怎样的?学生:一个数减去2的差乘3所得的积是21。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暑期第10讲树状算图(正推、逆推)讲义要点一:逆推的方法问题一:完成下面的树状算图.一个数球通过计算通道后显示的数是21,你知道这个数球上原来的数是几吗?问题二:一个数球通过计算通道后显示的数是55,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归纳总结已知一个数球通过计算通道后显示的数,要求输入时数球上的数,可以采用逆推的方法,利用树状算图来进行推导.问题三:例一个数球经过计算通道后显示的数是63,你能算出数球原来显示的数是几吗?归纳总结解此类题时,一般利用树状算图进行倒推即可.数学故事在一桩谋杀案中,有两个嫌疑犯甲和乙,另有四个证人正受到讯问.第一个证人说:“我只知道甲是无罪的.”第二个证人说:“我只知道乙是无罪的.”第三个证人说:“前面两个证词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第四个证人说:“我可以肯定第三个证人的证词是假的.”通过调查研究,已证实第四个证人说了实话,凶手是谁呢?祖冲之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河北省涞水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最终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作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正96边形,求得,并指出,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592,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证.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明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叫做“祖率”.正推、逆推:结合树状图和流程图用加减乘除和括号,正着或倒着推理的一种运算方式【例1】先画树状算图再列式计算:(1)(2)【难度】★【例2】根据树状图计算并写出算式【难度】★【例3】如图,根据算盒求输出的数.(要求画树状算图,列算式计算)【难度】★★【例4】根据树状图计算并写出算式.【难度】★★【例5】小巧用同样的速度看完一本故事书,先看5天,再用6天看完剩下的432页,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难度】★★【例6】老牛的体重是86千克,是小牛体重的2倍,小羊的体重比小牛的体重轻24千克,小羊的体重是多少千克?【例7】李叔叔有40个鸡蛋,第一天卖了10个,第二天卖了剩下的一半多两个,还剩几个鸡蛋?【难度】★★【例8】一个数加40,减68,再除以9,得26,求这个数。
逆推[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55-p56[教学内容分析]逆推就是“倒过来推想”。
教材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体会逆推的特点,了解逆推的过程,感悟运用逆推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本节课为学生后面的综合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画图、列表等策略,在前一节课中学习了正推,知道在计算盒中进行运算。
了解正推的特点和过程,并能列出综合算式。
[教学目标]1、能结合树状算图理解逆推的思想方法。
2、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关系,有根据地说出推算的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3、能列综合算式表达逆推的推算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并能用正推的思想进行检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关系,有根据地说出推算的原因。
难点:列综合算式表达逆推的推算过程。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多媒体课件、学习单、展台[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猜数游戏,引入新课师:黄老师能猜出你心中想的数,想不想试一试?规则:想一个20以内数,把这个数减去1,再乘2,告诉老师结果。
[设计说明:]由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积极参与,也引发学生的好奇:老师怎么猜出学生心中所想?由此探究这个奥秘。
二、探索新知(一)已旧引新1、出示计算盒师:这个计算盒输入的数是21,输出的数你会求吗?列出综合算式2、像这样已知原数,经过多次运算,求结果的方法,叫做正推(板书)。
(二)自主探索1、出示计算盒,和正推计算盒有什么不同?2、请你在学习单上画出树状算图,表示数球的运算过程(1)巡视[习惯培养:]要求学生做到用尺、铅笔作图。
(2)反馈:[评价伴随:]两种树状算图都可以,及时进行表扬及肯定。
(3)讨论:你更喜欢哪一种?理由?3、列算式4、揭示课题5、如何验算?(正推)(三)尝试练习师:为什么25加23有括号?小结:当我们列综合算式时,要关注运算的先后顺序,在特定的情况下要引入括号。
[设计说明:]由正推计算盒引出逆推的计算盒,学生在对比中,自己尝试画出表示逆推运算过程的树状算图。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上册逆推 1教案沪教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树状算图理解逆推的思想方法。
2.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关系,有根据地说出推算的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3.能列综合算式表达逆推的推算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并能用正推的思想进行检验。
教学重点:
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关系,有根据地说出推算的原因。
教学难点:
列综合算式表达逆推的推算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复习正推,游戏引入。
1.出示正推的计算盒,请学生上黑板摆树状图。
2.其余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树状图并列综合算式。
(7+13)÷2—8=2
3.猜数游戏,引入新课。
我能猜出你心中想的数,想不想试一试?
每个同学想一个数,写在卡片上。
按照我给你的游戏规则运算一下。
你只要告诉我运算结果,我就能猜出你们纸上所写的数。
规则:想一个数;把这个数减去1;再乘以2;最后加上4;告诉老师结果。
你们的心思我都知道。
刚才都是老师在猜你们想的数,其实你们也能猜出我所想的数。
只要根据一定的规则,你们保证也能行。
想不想学学这个本领?
二、结合树状图,理解逆推的思想方法。
1.多媒体演示:一个数球通过计算通道后显示的数是55,你能猜猜这个数是几吗?
2.观察:这个计算盒与正推中出现过的计算盒有什么不同?
(知道输出的数,不知道输入的数,要求输入的数。
)
3.正推可以把数球上的数从进口按顺序计算到出口就行了,现在数球上的数不知道,怎么办呢?(学生讨论,发散思维,各抒己见)
?)
4.我们可以用树状算图来表示原来输入的计算过程。
(师在黑板上先放上卡片○
5.小组学习,摆出树状算图。
(黑板上演示)
6.小组讨论:根据树状算图,你准备先求哪个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树状图,懂得已知两个数才能求第三个数,从而得出由下而上的计算过程。
)
7.大组交流,多媒体辅助演示。
通过输出的数55,求出数球在B处的数:(媒体闪烁)
55+23=78 (板书)
说说用加法的依据:被减数=差+减数(板书)
知道B处的数78,可以求出A处的数:(媒体闪烁)
78÷6=13 (板书)
说说用除法的依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
数球进入通道时的数又如何算?(媒体闪烁)
13-5=8 (板书)
说说用减法的依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板书)
8.这种倒过来想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逆推。
(出示课题)
9.正推与逆推从计算盒上看有什么不同?(媒体演示)
正推与逆推都可以借助树状图来分析,但是,在看树状图列式时,正推和逆推有什么区别?(媒体演示)
正推与逆推从思考过程来看都是数球由输入经过通道到输出,但在解决问题上,正推是由上而下计算,逆推是由下而上计算。
把三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
(55+23)÷6-5=8 (注意括号的运用)
三、巩固练习。
1.你能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本领,画出“破译”下面计算盒的树状算图,并列综合算式解答吗?看媒体完成练习纸第二题。
2.让我们再来把正推和逆推进行一次比较。
请看练习纸第三题的树状图,你能分辨出哪一题是正推,哪一题是逆推吗?写出综合算式并解答。
学生边做,老师边巡视,鼓励学生。
(你做得很好,等会我请你上来展示)
3.你能看懂这样的流程图吗?根据输入到输出的流程图,你觉得运用什么方法来求输入的数?
学生解答完后问:你找到逆推推算的好方法吗?
四、拓展练习。
1.现在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能帮我解决一下吗?
一个数,加上8,乘以8,减去8,除以8,结果还是8,这个数是多少?
2.你怎么知道这个数算对了?(用正推法检验一下。
)
3.小结:这几题题型都不一样,但都是用逆推的方法来解决的。
4.下面我们来帮小胖算算爷爷的年龄,你愿意吗?完成P49第4题。
5.你们想不想知道我的年龄?也请你来算一算。
6.解释猜数游戏。
你能说一说刚才游戏中老师猜数的秘密吗?(媒体演示)
今天掌握了逆推的方法,你也能猜出我心中想的数了。
(试猜几个数。
)
学生互相猜数。
让学生猜一个较大的数,学生有些困难,老师告诉学生可以把树状图化简后算起来就更简单。
如何化简,以后我们继续学习。
附送: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上册逆推 2教案沪教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结合树状算图,理解逆推。
2.能运用逆推推算出输入的数。
3.能运用逆推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逆推的思想。
教学重点:
结合树状算图反映数球通过计算通道时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倒过来想)。
教学过程:
一、探究引新
1.师(出示计算盒):仔细观察,这个计算盒与前面正推中出现过的计算盒有什么不同?
2.提问:一个数球通过计算通道后显示的数是55,你们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3.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4.提示:
我们可以先用树状算图表示原来的计算过程,再倒过来用树状算图想计算方法。
5.交流汇报。
边汇报边完整树状算图,最后写出综合算式:
(55+23)÷6—5
=78÷6—5
=13—5
=8
二、巩固理解
1.练一练,画出“破译”下面计算盒的树状算图,并列出算式。
2.通过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流程图,运用逆推的思想求输入前的数。
3.创设情景:
三、实际应用
1.先读清题意,画出树状算图,再列算式。
2.果园里有桃树若干棵,梨树比桃树多18棵,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橘子树比苹果树少42棵,橘子树有84棵,果园里有几棵桃树?
板书设计
逆推
可以先用树状算图表示原来的计算过程,再倒过来用树状算图想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