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和尚与富和尚
- 格式:doc
- 大小:4.58 MB
- 文档页数:4
《为学》(二)
作者:彭端淑
来源:《语文世界(小学版)》2012年第10期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词语解释]
蜀:四川。
欲:想要,要。
恃:凭借,依靠。
往:去。
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译文]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什么去?” 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数年来都想雇船沿江东下,还没去成。
你凭借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而穷和尚却到了。
人要立志,难道反而不如四川边境上的那个穷和尚吗?
[三言两语]
作者采用举例论证的手法,表明了穷和尚追求理想的勇气、信念和毅力。
这件事给我们一个启示——一个人想要学有所成,关键在于勤奋,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超常的毅力。
蜀鄙二僧”寓言告诉我们只要志向坚定,能够刻苦,即使条件有限,也能取得成功《蜀鄙二僧》有感《蜀鄙二僧》一文虽短,却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我读了此则短文,细细品味,体会出了一个道理:天下事有难易之分。
“难”可转为“易”;不为,就是“易”也能转为“难”。
从前,四川有两个和尚,一穷一富。
穷和尚凭着一瓶一钵去游了南海。
相隔何止千里,穷和尚去成。
可见“不能”与“不为”大不一样。
“不能”是指客观条件不具备或是违反客观条件的事,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而“不为”是指客观条件允许,有能力做到却不去做的事。
富和尚比穷和尚具有优越的条件,但仍说不能去南海。
“不能”与“不为”似乎很相似,但本质上却是大相径庭的。
很就以前,古人早为两者作了区分,而遗憾的是至今仍有人将二者混淆,以“不为”作“不能”现在有些人对“振兴中华,勤奋读书”的热潮置若罔闻,一味怨恨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却不知要抓紧时间将这一块补回来,还振振有词说:书嘛!我再也读不来了。
”真是“读不来”吗?恐怕是“不来读”吧!这些人正是混淆了“不能”与“不为”了,将后者作为前者了。
君不闻:“事在人为。
”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肯下决心去做。
像读书、学习这样的事情,古代的晋平公主逾七十,古稀之年尚以“柄烛之明”自励,何况咱们这些尚未到而立年的人呢?怎能以“不能”为由搪塞?且看我们周围,自学成材的青年不乏其例、枚不胜举;郭辉摇着轮椅进最高学府;张海迪逆境奋发的事迹感动了多少中国青年。
近据报载,某市一副市长为常握更多知识以适应改革需求,报考电大,以优异成绩被录取。
听到这些消息,那些对读书持“不能”论的年轻人应当有所感悟吧?已愈不惑之年的副市长尚视学习为“可为”之事,而年轻人又有什么理求去说“不能”之事乃由“不为”而来。
我不可以否认“不能”之事确有存在,但却不能将“不为”当“不能”。
在蜀鄙二僧中,富僧没有亲身实践过,是否能徒步去南海,而是由主观消极怠惰,便妄下断言、语,踟橱不前,将游南海看为“不能”。
《为学》文言文翻译《为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
主观努力是成败的关键。
人贵立志,事在人为。
人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
人之为学,贵在立志,无论客观条件的好坏,天资的高低,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下面是《为学》文言文的翻译,欢迎阅读参考!原文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
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译为:每天不停地学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
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
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
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
两个和尚的古文一、原文呈现哎呀,我不太清楚你说的具体是哪篇关于两个和尚的古文呢。
不过有个很出名的是蜀鄙二僧。
原文大概是这样:“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二、注释1. 蜀:四川。
2. 鄙:边境。
3. 语:告诉。
4. 之:去,往。
5. 恃:凭借。
6. 钵:和尚用的碗。
三、翻译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一个水瓶一个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想要雇船顺流而下,还没能去成呢。
你凭借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
四、赏析1. 这篇古文特别简单却又很有深意。
它通过两个和尚想去南海这件事的不同态度和结果,告诉我们做事情,外在的条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决心和行动力。
穷和尚虽然什么都没有,但就凭着一个瓶子一个钵就出发了,并且成功到达。
而富和尚条件很好,想买船去南海,想了好几年却一直没去成。
2. 从人物形象上来看,穷和尚是那种很有勇气、果断且意志坚定的人。
他虽然物质匮乏,但是心中有梦想,并且敢于去追求。
富和尚呢,相对比较保守,顾虑太多,虽然有想法但缺乏行动力。
这种对比很鲜明,让我们一下子就能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
五、作者介绍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彭端淑,他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
他的文章往往富有哲理,善于用简单的故事来阐述深刻的道理,就像这篇蜀鄙二僧一样,能够让读者在简单的故事中受到启发,明白一些为人处世或者实现目标的重要原则。
《为学》原文与翻译《为学》原文与翻译《为学》选自《白鹤堂集》,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为学》原文与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为学》原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努力去做这件事,那么困难的事也变得容易了。
不做这件事,那么容易的事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与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学,那么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
我每天不停地学习,长时间不懈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是真的愚笨还是真的平庸了。
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我才思敏捷,超过别人。
如果摒弃而不用,那跟愚笨和平庸的人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既然这样,那么愚笨平庸,聪明敏捷的功用,难道是永远不变的吗?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穷和尚说:“我只要带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3则关于穷人与富人区别的小故事含感悟3则关于穷人与富人区别的小故事含感悟故事1 穷人与富人有一个关于穷人和富人的故事。
富人有十万元钱,而穷人仅有一千元钱。
穷人和富人都购买了五元一张的奖券,且都得到一千元钱的奖励。
不同的是:穷人乐得几乎跳了起来,因为他认为自己的财产又增加了一倍;而富人却很苦恼,因为他抱怨这点钱连给自己的轿车买个备胎都不够。
【感悟】幸福是一种满足,快乐就是快慰自己。
穷人和富人的满足与快慰无一不是建立在自己的需求之上。
需求大者不易饱,需求小者容易足。
幸福与快乐离哪个更近,不言而喻。
故事2 穷和尚与富和尚四川偏远地区有座寺院,寺院里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用一个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一直想租条船沿着长江而下,可是一直到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凭什么去?!”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富和尚深感惭愧。
【感悟】实现理想,抵达目的地并不一定需要准备好了所有的条件才开始前行,重要的是要有决心和勇气,有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精神。
赶快行动吧,说一尺不如行一寸!故事3 跛足歌手一个因为贫穷和无助而企图自杀的青年在森林中徘徊。
这时,他惊奇地看到:在三月的风中,一名跛足的歌手自远方而来,弹着古朴斑驳的竖琴。
他的脸上洋溢着快乐而幸福的神情。
整片森林因他的放歌而充满生机。
那青年终于明白了:原来一个人自身的贫寒并不妨碍他对于世界的贡献,不妨碍他过得快乐。
【感悟】生活的贫寒不应该成为弃绝于世的理由,对世间的绝望应该缘于最深层次也就是精神与思想上的绝望,其他任何事情都不应该成为自杀的理由。
尝试让自己快乐地去生活,你会发现富有其实一直在你身边。
西蜀之去南海翻译
西蜀之去南海翻译为:从西蜀到南海的距离
出处:《蜀鄙二僧》,原名《为学一首示子侄》,收录于《白鹤堂文集》,为清代彭端淑作品,作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因彭端淑同族子侄很多,仅其祖父直系就达69人之众,但当时连一个文举人都没有,作者见状,甚为忧心,急而训之,所以才写出这篇文章来。
巴蜀地区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条件前往南海?”穷和尚说:“我只要带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要雇船顺江而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能凭借什么去南海?”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他已经去过南海的事告诉了富和尚。
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四川的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富和尚没有到南海,穷和尚却到了。
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梦想怎样实现读穷和尚与富和尚有感——读《穷和尚与富和尚》有感
我今天读了一篇文章《穷和尚与富和尚》。
两个和尚都有一个梦想——去海南岛,富和尚花了一大笔钱来买船,可惜钱不够,去不了海南岛;穷和尚却只用一个碗就来到了海南岛。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梦想不容易实现。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有的人实现了,有的人却永远也没有实现。
这是为什么了?穷和尚靠坚强的毅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强的毅力,梦想就会实现到底。
但愿我们小朋友都能有穷和尚的毅力,脚踏实地的走稳,多彩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为学》全文翻译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去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不去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去学,那么难学的东西也变得容易了;不去学,那么容易学的东西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能力平庸,赶不上别人。
每天不停地学习,长时间不懈怠,等到学业成功了,也就不觉得自己愚笨与平庸了。
我天资聪明,加倍地高于别人;我才能敏捷,加倍地高于别人。
如果舍弃不用,聪慧敏捷与愚笨平庸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孔子的学说,最终由迟钝的弟子传承下来。
难么愚笨平庸和聪慧敏捷,对于人所起的作用,难道有不变的规律吗?四川的边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倚仗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想要雇船顺流而下,尚且未能成行。
你倚仗什么去呢!”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露出了羞愧的脸色。
西边的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了那里。
人们树立志向,反而不如四川边远地区的和尚吗?因此,聪慧和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
自己仗着聪慧与敏捷而不学习的人,是自取失败的人。
愚笨和平庸,可能会限制人,却也限不住人。
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限,而努力学习不知疲倦的人,是依靠自身努力获得成功的人。
《为学》全文翻译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去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不去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去学,那么难学的东西也变得容易了;不去学,那么容易学的东西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能力平庸,赶不上别人。
每天不停地学习,长时间不懈怠,等到学业成功了,也就不觉得自己愚笨与平庸了。
我天资聪明,加倍地高于别人;我才能敏捷,加倍地高于别人。
如果舍弃不用,聪慧敏捷与愚笨平庸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穷和尚与富和尚
作者:肥鹅
来源:《学苑创造·A版》2019年第11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富和尚准备了很久都没做到的事,穷和尚却做到了。可见,再美好的理想,如果不动手去
做也不可能实现。反之,再艰(jiān)难的事情,只要脚踏(tà)实地,坚持不懈(xiè)地行
動,一定会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