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现状
- 格式:docx
- 大小:14.82 KB
- 文档页数:3
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在当今社会,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环境压力的加大,畜牧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应对这些挑战。
一、资源利用不合理1. 饲料资源浪费:目前,畜牧业普遍存在饲料资源的浪费问题。
许多农民过度依赖进口饲料,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2. 水资源浪费:畜牧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然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却较低。
传统养殖方式没有有效控制水资源的使用,导致浪费现象频繁发生。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应该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饲料资源利用效率:发展饲料资源多样化、规模化生产,通过科学配方和饲养管理,提高能量和营养素的利用率,减少饲料的浪费。
2. 推广节水型畜牧业模式:引进先进的节水饲养设备和技术,优化畜禽舍、挖掘蓄水池等,实现循环利用和节约水资源。
二、环境污染问题1. 水土资源污染:随着畜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排泄物的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水体受到畜禽粪便和排泄物的直接排放,导致水体污染,影响水环境的健康。
2. 温室气体排放:畜牧业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尤其是甲烷气体的排放。
这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发展循环农业模式: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开展生物气体化利用,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能源,减少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2. 强化环保意识:加强对农民的环保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对环境友好型养殖技术的推广。
三、动物健康与安全问题1. 饲养环境差:许多传统养殖方式存在着饲养密度过大、通风条件差等问题,导致畜牧动物健康状况下降。
2. 兽药滥用:传统畜牧业中兽药的滥用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仅对动物健康造成威胁,也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为确保动物健康与安全,以下是一些建议:1. 改善饲养环境:建设符合动物福利标准的畜牧场,并加强饲养条件的监管,确保畜牧动物能够良好生长,并减少疾病的传播。
畜牧行业概况了解全球畜牧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畜牧行业概况:了解全球畜牧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加,畜牧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畜牧业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肉类和乳品的需求,还在许多农村地区扮演着重要的经济角色。
本文将带您了解全球畜牧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全球畜牧行业的现状(不需要再次标注小节标题)1. 畜牧业发展状况畜牧业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16亿头奶牛、11.7亿头猪和20亿只鸡。
其中,中国是畜牧业最大的生产国之一,其养殖规模庞大。
2. 畜牧行业的贡献畜牧行业不仅对食品供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对经济增长、就业和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许多发展中国家依赖畜牧业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
3. 挑战和问题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粮食需求的增长,畜牧行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可持续养殖、动物福利和环境保护等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此外,畜牧业也面临着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挑战。
二、全球畜牧行业的发展趋势(不需要再次标注小节标题)1. 增长潜力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质量肉类和乳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特别是在亚洲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畜牧行业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2. 技术创新与提升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畜牧行业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与提升的力度。
养殖技术、饲料研发和动物疾病防控等方面将得到更多关注和投资,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 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畜牧行业将加强可持续发展的努力。
生态友好型的畜牧业模式将得到更多推广和应用,以减少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动物福利问题。
4. 增强农民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将继续通过畜牧业来提高自身收入。
政府将加大对农牧民的支持和扶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5. 国际贸易和合作全球畜牧行业将更加注重国际贸易和合作。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畜牧业将能够分享技术和经验,共同应对行业面临的挑战。
2023-11-05•养殖鸵鸟的背景和意义•鸵鸟的生物学特性•鸵鸟的饲养和管理•鸵鸟的繁殖和育种•鸵鸟养殖的收益和商业模式目•鸵鸟养殖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录01养殖鸵鸟的背景和意义鸵鸟养殖的背景鸵鸟原产于非洲,是一种体型巨大、生命力顽强的鸟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鸵鸟肉、鸵鸟蛋等产品逐渐受到消费者青睐。
鸵鸟养殖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成为特种养殖的成功范例之一。
鸵鸟养殖的意义鸵鸟肉和鸵鸟蛋营养丰富,口感好,对人体健康有益,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选择。
提供优质的肉类和蛋类产品创造经济效益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推动特种养殖业的发展鸵鸟养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其肉、蛋等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价格较高,给养殖户带来可观的收益。
鸵鸟养殖可以满足人们对野生动物资源的需求,减少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破坏,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护。
鸵鸟养殖的成功经验为其他特种养殖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推动了特种养殖业的整体发展。
02鸵鸟的生物学特性鸵鸟的形态特征成年鸵鸟的身高可以达到2.5米,体重可以达到150公斤。
鸵鸟的皮肤厚实,眼睛较小,通常呈棕色或灰色。
鸵鸟的腿部肌肉发达,强壮有力,适合快速奔跑和跳跃。
鸵鸟的翅膀很短,无法飞行,但可以用来平衡身体。
鸵鸟是一种大型的非飞行鸟类,具有长而粗壮的腿和长长的脖子。
鸵鸟的生活习性鸵鸟的蛋是已知最大的蛋,单个蛋的重量可以达到1.5公斤。
鸵鸟的繁殖季节通常在雨季,雌鸟一次可以产下大约10个蛋。
鸵鸟主要在陆地上生活,但它们也可以在水中游泳和潜水。
鸵鸟是群居动物,通常生活在由数只到数百只个体组成的群体中。
鸵鸟是杂食性动物,食物包括植物、昆虫、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
03鸵鸟的饲养和管理鸵鸟的饲料和营养饲料种类鸵鸟主要饲料包括青草、多汁料、精饲料和动物性饲料等,其中青草和多汁料为粗饲料,精饲料和动物性饲料为补充饲料。
营养需求鸵鸟在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如雏鸟阶段需要高蛋白质、低纤维的饲料,成年鸟则需要低蛋白质、高纤维的饲料。
1、经济动物的特点:(1)具有地域的特异性:特种经济动物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其分布范围有限,对生活环境有特殊的要求(2)其特异性具有相对性:包括地域上、时间上的相对性(3)驯化历史较传统,比家畜禽驯化晚(4)有特殊的价值,如观赏价值、要用价值、肉用价值、皮用价值等。
2、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特点:(1)高投入,高产出,资金周转快(2)高效益、高风险(3)季节性、环节性和技术性强(4)信息性强(5)规模生产、规模效益3、特种经济动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品种的评定标准不明确,市场不规范,抄种倒钟现象十分严重(2)所做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品种选育、繁殖、饲料加工、畜禽舍设计与规划、环境控制等养殖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大多数经济动物不具备集约化生产的技术条件(3)动物产品的加工相对落后,产品规格化成本都低,销售渠道不畅,常因产品无法转化,造成价格暴跌,挫伤养殖户的积极性(4)缺乏正确的宣传和引导,过分夸大经济动物的养殖效益,常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局面,生产的稳定性差4、犬的生理特性(1)嗅觉极灵敏,喜吃肉食和腥味食物(犬嗅觉细胞的数量是人的40多倍,优于人类上百倍);(2)听觉灵敏(是人类的16倍);(3)视觉较差(全色盲);(4)味觉较迟钝;(5)智力较强;(6)不耐热,爱好清洁(适宜温度是15~17℃);(7)有极强的归家本领;(8)有排尿标记的习性;对光和火有强烈的恐惧感;以声音表达情绪5、种犬的选择种犬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优劣,因此(1)要选择体质健壮、生长发育良好,繁殖力强,遗传性状稳定的犬(2)优良的公犬一般体态匀称,被毛紧密,膝距适中,头型端正,臀部较肩部略高,背平直,胸围宽,腹部紧,尾直,锤而有力,口齿整齐,生殖器官发育良好,雄性强,无遗传缺陷(3)纯种犬要在本品种内选择,以防品种退化,对有相同缺点的公母犬不宜交配(4)配种年龄最好是壮龄配壮龄,或壮老结合,不能老配老,严禁近亲交配6、哺乳期仔犬的饲养管理(1)a、哺乳期仔犬被毛稀少,保温能力差b、大脑未发育完全,体温调节机能低,特别怕冷c、消化机能不健全,容易患病(2)及时吃初乳a、仔犬可以从初乳中获得15%的免疫球蛋白b、初乳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和丰富的维生素,并且还有多种抗体(3)及时补饲a、从15日龄开始,以后逐渐增加,仔犬需要量大,而母犬的泌乳量减少,因此需要补饲b、补饲应该少喂多餐,促进仔犬消化系统发育,可以给一些味美的粥,并加入适量鱼肝油和骨粉c、补饲可及时仔犬拉肚子(4)及时分群断奶,45天左右母犬停止泌乳。
新型特种经济动物—羊驼摘要:羊驼是近几年来中国新兴的特种经济动物,具有对环境极强的适应力以及自身高品质的毛、皮、肉等优点,蕴藏着丰富的经济效益和科研价值.综述了羊驼的生理特性、繁殖特性,饲养方法以及羊驼养殖的现状,研究前景等等。
关键词:羊驼繁殖饲养管理“羊驼”亦称驼羊,是南美洲的一种驼科动物,是秘鲁、玻利维亚等国的主要放牧家畜,现存数量350多万只。
在动物学分类上属哺乳纲偶蹄目,骆驼科,美洲驼属。
最早起源地在北美洲,共同祖先为原柔蹄类动物。
由于羊驼适应性和耐粗饲性能非常强,在南美海拔4000m左右安第斯高原地区,利用那里的高山劣质草场饲养羊驼,已是当地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
目前羊驼前景看好,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家掀起了羊驼饲养热潮,都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为一种新型特种经济动物,羊驼在北方稍加保温措施即可安全过冬,南方也具备羊驼生长、繁育的良好自然环境。
我国于2001年由山西农业大学首次从澳大利亚引进美洲羊驼。
羊驼的体型比美利奴羊稍大些,体躯相似,不同的是羊驼有个长颈,头似骆驼,鼻梁隆起,两耳竖立,颈细长,无驼峰,全长2米左右,平均肩高90~100 厘米,不会鸣叫,只能偶尔发出低沉的“吭吭”声,寿命20~25 岁。
毛纤维长而卷曲,毛长20~40 cm,细度15~20cm。
具有银色光泽,毛形成很大卷,在身体两侧呈波浪形披覆,轻柔而富有弹性;成年公羊驼肩高90~100 cm,体长200 cm,体重75 kg,母羊驼体重65 kg。
[1]羊驼有两种类型,即苏里羊驼和华加亚羊驼。
苏里羊驼毛纤维长而较直,一般在15cm以上,形成很多大卷,在身体两侧呈波浪型批覆,很像林肯羊;华加亚羊驼被毛细密,毛纤维较短,卷曲轻柔富有弹性,类似靠力代羊。
羊驼的视觉、听觉、嗅觉发育良好,警觉性高。
羊驼几乎整天都处于警惕状态,可发现2 000 m以外的狗或陌生人。
羊驼的嗅觉发育良好,母驼通过嗅觉辨别自己的孩子,公驼靠嗅觉辨别发情母驼。
2024年狍子养殖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狍子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其养殖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
养殖狍子不仅可以满足市场对狍子产品的需求,还能保护野生狍子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本文旨在对狍子养殖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以帮助养殖者了解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 市场规模目前,中国的狍子养殖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养殖狍子的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据估计,中国目前的狍子养殖数量已经超过10万头。
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养殖者投入其中。
3. 市场需求狍子及其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价值。
狍子肉被视为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受到健康意识增强的消费者的青睐。
此外,狍子皮革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被用于制作高档皮具和服装。
同时,狍子角还可以提取制作药物和保健品,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消费升级的趋势,狍子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4. 政策环境政府对狍子养殖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增大。
多个地区相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养殖狍子。
政策的出台包括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技术支持等方面,为养殖者提供了更好的经营环境和发展机遇。
这将进一步推动狍子养殖业的发展。
5. 竞争状况目前,狍子养殖市场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其他养殖基地、野生狍子资源开发商以及进口狍子产品。
由于养殖狍子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施,初期投入较大,新进入市场的养殖者需要与已有的养殖基地展开竞争。
此外,野生狍子资源的开发和经营也会与养殖狍子产生竞争。
此外,进口狍子产品的市场份额也需要养殖者关注。
因此,养殖狍子者需要提高自身竞争力,通过提供优质产品和增加附加值来赢得市场份额。
6. 发展趋势未来狍子养殖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养殖技术将不断进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效益。
其次,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狍子养殖与加工、销售环节的衔接更加紧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第三,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狍子产品的消费市场将更加广阔。
果子狸的养殖现状与经济价值
1、养殖现状
果子狸又称花面狸、白鼻狗、香狸、青猺、白额灵毛等,是一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尤其爱吃野生水果的动物,故名果子狸。
其肉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肥而不腻、鲜嫩可口,古往今来一直是我国人民喜爱的野味。
果子狸的毛皮称为青猺皮,是我国大宗出口毛皮之一。
长期以由于猎捕过度,以致野生资源数量急减。
近年来,为了加强野生动物的资源保护和利用,在陕西、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区已进行了规模养殖,并且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2、经济价值
青猺皮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销路好。
裘皮在世界占据着其特殊的地位,是制裘、皮帽、手套等的原料,其针毛硬而坚韧,多用来制作高级毛刷和毛笔。
果子狸还可以作为动物园的珍贵动物展览。
果子狸肉历来是我国传统的野味佳品,在我国的南方和港澳地区经济价值极高,肉可制作药用佳肴,备受人们青睐。
我国是果子狸的主要产地,过去由于上期滥捕,使得自然资源大为减少,不但国内市场上供不应求,国际市场上也货源奇缺。
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保证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已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用于果子狸的人工饲养和产品开发与利用。
目前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已把养殖果子狸作为发展多种经营的好副业。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现状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近年来发展很快,特种经济动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从价值上可以将其分为药用动物、裘皮 ( 革) 用动物、肉用动物和观赏动物等几大类。本地养殖的特殊品有蝎子、七彩山鸡、梅花鹿、牛蛙、蜗牛、蓝狐 ( 银狐、雪狐) 、獭兔等,笔者针对目前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特点进行分析,为准备投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者提供参考。 1 特种养殖的主要特点及现状 1. 1 高投入、高产出和高风险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成本相对较高,主要表现在引种费用相对较高,需要较大的场地和特殊的笼舍设计,饲料价格相对较高,卫生防疫和产品加工的方法各异等。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效益较好,但高效益的项目风险也比较大,市场行情的波动大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1. 2 养殖技术和产品加工技术要求较高 特种经济动物的种类繁多,因各自的生物学特性不同,需要不同的饲养管理方法,需要饲养人员掌握相关的科学技术。日前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还相对缺乏。市场上特种经济动物的成品配合饲料种类很少,特种经济动物疾病防治用的疫苗和药品等也多是使用畜禽药品,只是在剂量上有所调整特种经济动物的产品加工技术复杂。 1. 3 炒种和欺诈使投资者望而却步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涉及多个行业,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没有成立强有力的行业管理组织,供求市场混乱,存在着倒种、炒种和欺诈等现象,许多养殖户上当受骗,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任何一种动物的养殖要发展成一种产业,都必须经历抓捕驯化、小群饲养、适度规模养殖和集约化生产四个阶段。受经济、文化、科技、气候条件、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品种的经济动物养殖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就同一经济动物而言,其发展现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除受饮食习惯及文化的影响外,总体上表现为经济和科技发达、自然条件好的国家或地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发展较快。 我国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历史比较悠久,但由于经济和科技落后、生活水平低等因素,使得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长期处在抓捕驯化和小规模生产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的逐步解放和农产品市场的培育,农民的商品意识不断加强,市场对经济动物及其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经济动物养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种类由少变多,饲养规模由小变大,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良好发展势头。部分经济动物的养殖已经进入了集约化生产阶段,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2 投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准备条件 2. 1 养殖目的明确,有足够的资金和抗风险能力投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不能抱投机和暴富的心理,在资金投入时要进行详细的预算。动物养殖至少要经过一到两个生产周期才能见到效益,在见效前的场房建设、引种、饲料、水电和人工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资金投入,依据实际财力制定养殖规模。 2. 2 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专业人才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发展很快,如果投资规模较大,必须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专业人才,按行业标准建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即使是一家一户式的小规模饲养,也应掌握或了解先进的养殖技术,如利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蓝狐的改良、选用合适的饲料配方等。 2. 3 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养殖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可以从事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时亦需办理驯养繁殖许可证,同时还要依法符合动物防疫、检疫的要求。例如,对肉用特种经济动物产品的卫生检疫要依照相关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办理。 2. 4 充分了解市场,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 市场调查在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中非常重要,热门品种和紧俏品种不一定是好品种,有经济效益的,最适合自己的才是好品种。如果以前没有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经历,应选择容易饲养、种源充足、供求市场都很大的常规品种,尽管利润有限,但风险较小,而且可以积累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经验,如梅花鹿、马鹿、蓝狐、牛蛙、蝎子、獭兔、野猪和七彩山鸡等。 选择药用动物和裘皮用动物养殖只需了解国内、外大市场的行情即可; 选择肉用动物养殖一定要了解周边市场的需求。在其他地区大规模养殖则必须考察当地市场,确定了养殖的种类,然后就是如何选择优良种源的问题。选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一定要请专家协助,参照选种标准,选择有实力的养殖场进行引种。因种兽的价格相对较高,很多经销商都将商品兽当作种兽出售,扰乱了养殖市场。使许多养殖户蒙受经济上的损失。 2. 5 选择合适的地点建场 特种经济动物的种类繁多,因各自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和市场需求不同适合分不同的地区饲养。例如狐和貉等毛皮兽适合在寒冷的北方饲养。 2. 6 加入行业组织,及时了解信息 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行业组织发展较慢,虽然在一些地区和一些科研单位成立了相关的养殖协会,但多数协会结构单一,其指导性和组织性不强,科技含量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投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一定要加入相关的行业协会,加强交流,加强学习,及时了解有关政策和行业信息,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3 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应对措施和发展对策 3.1 合理选择饲养品种 投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前必须了解所要养殖品种的特性、真实市场价值和养殖成本,慎重做出选择。首先要选择国家允许经营利用的物种,国家林业局2003年8月正式发布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布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梅花鹿等54种陆生野生动物名单的通知》,对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中物种,如梅花鹿、马鹿等,以及因科学研究用的称猴等、因中医药用的黑熊等均需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的许可手续。其次要选择饲养技术成熟、种源充足和供求市场都很的常规物种。如果没有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经验,不要选择技术尚不完善的养殖物种和养殖方式;选择种源充足且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常规物种,虽然利润有限,但风险亦相对较小,而且可以积累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经脸。再次选择适合于本地区生长的物种。选择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种类时要考虑其原产地的自然条件,例如光周期和温、湿度等是否与本地相符合。特种经济动物的种类繁多,因各自的生物学特性不同,适合在不同的地区饲养。最后要选择有综合开发利用价值的物种。提高特种经济动物产品的加工质全和对特种经济动物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是保证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每种特种经济动物都有其自身的主要产品,例如貉、狐和貂的毛皮,鹿的茸角等。如对貉肉进行深加工,使其进人食品市场;开发鹿的茸肉兼用品种等,可以获取更大的利润,同时降低了养殖的风险。 3.2 增加科技投入 特种养殖业需要特殊的养殖技术,通过人才培训和技术攻关等措施,加大对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技术投入,对传统畜牧业在育种、繁殖、饲料生产、疫病防制等领域成熟的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和转化,并应用于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近几年来,广大养殖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研究总结了不少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如鹿、貉、貂、狐品种改良技术,鹿、狐的人工授精技术,狐、貉、貂的提前取皮技术,疫病防制及产品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技术等,对促进产业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 3.3 加大产品开发力度 我国的畜产品特别是经济动物产品的种类和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相当一部分经济动物的生产尚处在以提供原料为主的原始阶段,深加工能力有限,产品种类单一,规格化及标准化程度低,市场占有力差。根据国际市场对畜产品的要求,加大产品的开发力度,使经济动物产品向多样化、规格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将有利于经济动物向产业化发展。同时,提高特种经济动物产品的加工质量和对特种经济动物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是保证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每种特种经济动物都有其自身的主要产品,如貉和蓝狐的毛皮,鹿的茸角和鸵鸟的肉等。如果对貉肉进行加工并进入食品市场,开发鹿的茸肉兼用品种,对鸵鸟皮进行深加工,就会获取更大的利润,同时降低了养殖的风险。国家有关部门和有实力的企业目前十分重视特种经济动物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 4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水貂、獭兔等很多毛皮动物的裘皮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人们饮食习惯的多元化,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要求有更多种类的肉食满足其需要;进人人们生活领域的观赏动物、伴侣动物的数量急剧增加。这些市场需求大大地推动了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并且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又为这一新兴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虽然特种经济动物的产品受市场需求和行情的影响较大,但只要在主管部门依法规范管理下,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及时地把握市场信息,抓紧当前有利时机,以多种形式,充分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派和饲料来源,加强产业间的紧密协作和共局发展,因地制宜地发展特种养殖业,我国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一定会有稳定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车永能,马自兴.澄江县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路径探析[J].中国畜禽种业.2016(01) [2] 刘伟石.浅谈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中的炒种问题[J].中国林副特产.2005(05) [3] 张洁.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现状[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7(05) [4] 农辑.养什么特种经济动物好[J].农村新技术.2002(03) [5] 孙红喻,靳玉文.特种经济动物引种十注意[J].农家顾问.2002(04) [6] 孙居祥,王玉顺,刘紫金.特种经济动物养什么好?[J].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01(06) [7] 尹正良.饲养特种经济动物五注意[J].湖南农业.1998(12) [8] 尹正良.怎样提高饲养特种经济动物的效益[J].湖南农业.1999(04) [9] 饲养特种经济动物“五注意”[J].科技经济市场.1999(01) [10] 尹正良.饲养特种经济动物应注意的问题[J].湖南农业.1996(02) [11] 王信喜,杨海明,王庆.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现状与思考[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0(06) [12] 徐丽萍.吉林省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前景分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8(01) [13] 刘鑫.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养殖与饲料.2008(10) [14] 李光玉.养殖户该如何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J].农村养殖技术.2007(01) [15] 刘伟石,商兰,任艳玲.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种类的选择[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