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减重代谢手术介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
- 格式:pptx
- 大小:24.43 MB
- 文档页数:62
减重代谢手术:护理的角度1. 引言减重代谢手术(Bariatric Surgery)是一种治疗肥胖和改善代谢紊乱的有效方法。
手术通过改变患者的胃和/或小肠的结构,从而减少食物摄入量和吸收量,达到减重和改善代谢的目的。
本文档将从护理的角度,详细介绍减重代谢手术的护理要点、患者教育和术后管理。
2. 护理评估在减重代谢手术前,护士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肥胖病史、合并症等。
- 身体状况: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身体活动能力、心理状态等。
- 社会支持:了解患者家庭、朋友和社会支持系统,为术后康复提供保障。
3. 护理措施3.1 术前护理- 教育患者了解减重代谢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手术过程和可能的并发症。
- 协助医生进行术前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 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如戒烟、戒酒、调整饮食惯等。
- 评估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减轻患者术前焦虑。
3.2 术后护理-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吻合口瘘等。
- 协助患者进行术后早期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饮食管理,逐步过渡到流质、半流质、固体食物。
- 教育患者进行术后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饮食惯、身体锻炼等。
4. 患者教育- 术前教育: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预期效果和可能的风险,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和满意度。
- 术后教育:指导患者掌握术后饮食管理、药物使用、身体锻炼等方面的知识,促进术后康复。
5. 术后管理- 建立随访计划:制定术后定期随访的时间表,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需求。
- 饮食管理:指导患者遵循术后饮食原则,保证营养摄入,避免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
-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抗酸剂等药物,预防并发症。
-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辅导,帮助患者适应术后生活。
6. 结论减重代谢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肥胖和改善代谢紊乱的方法。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版)以及空腹血糖≥5.6mmol/L)。
2)MDT包括内分泌科、心血管科、营养科、外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1.2手术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或其他需要先行治疗的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等。
2)相对禁忌证:BMI<27.5;手术前未经内科治疗或生活方式改变治疗;手术前未经心理评估或存在无法配合手术后管理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青少年、老年人或极度肥胖患者;存在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严重胃食管反流等胃肠道疾病;存在严重的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异常;存在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等。
2手术方式的选择2.1手术方式的选择原则1)根据患者BMI、年龄、性别、合并症、代谢综合征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
2)手术方式应尽可能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同时确保手术效果。
2.2手术方式的具体选择1)胃镜下胃部减容术(GES):适用于BMI<35,无代谢综合征和严重合并症的轻至中度肥胖患者。
2)胃旁路手术(RYGB):适用于BMI≥35,或BMI≥32.5且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
3)胃套管切除术(SG):适用于BMI≥35,或BMI≥32.5且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
4)一期吸脂减重术:适用于BMI<35,脂肪分布较为集中的患者。
5)二期手术:适用于BMI≥50,或BMI≥45且存在严重合并症的极重度肥胖患者。
3术前评估与准备3.1术前评估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包括肥胖病史、合并症、手术史、过敏史、药物过敏史、家族史等。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等。
3)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片、心电图、腹部B超、胃镜检查等。
4)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对手术的认知程度。
3.2术前准备1)生活方式改变: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等。
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有大量患者。
尽管药物和生活方式的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但在某些情况下,手术治疗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选择。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糖尿病的手术治疗,分析其原理、适应症、手术方式等多个方面,以期给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
概述:糖尿病的手术治疗是一种通过改变胃部解剖结构或代谢机制来控制血糖水平的方法。
目前常见的糖尿病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胃重建手术和代谢性手术。
这些手术可以改善胃肠道解剖结构,增加饱腹感,促使胰岛素分泌等,从而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血糖水平。
正文内容:一、胃重建手术:1. 胃绕道手术:通过创建一个新的胃和将食管直接与远离十二指肠的小肠段相连接,达到减少摄入食物量和改变消化吸收的效果。
2. 胃分流手术:通过将胃分为两个部分,使食物绕过大部分胃,直接进入小肠,从而减少食物吸收和促进胰岛素分泌。
3. 胃束带手术:通过在胃的上部放置一条束带,使胃变窄,从而减少食物的摄入量和降低血糖水平。
二、代谢性手术:1. 胰岛移植:通过将健康的胰岛组织移植到糖尿病患者体内,以替代受损的胰岛功能,实现胰岛素的正常分泌。
2. 腹腔镜下胰岛切除术:通过腹腔镜技术切除部分或全部胰岛组织,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3. 胰腺瘤切除术:对于糖尿病患者合并胰岛瘤的情况,手术切除胰岛瘤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三、手术治疗的适应症:1. 2型糖尿病患者:对于无法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管理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可以考虑。
2. 重度肥胖者: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对于BMI 超过35的重度肥胖者,手术治疗可以帮助控制血糖。
3. 糖尿病合并疾病:对于合并胰岛瘤、胰腺疾病等导致糖尿病的情况,手术治疗可以解决这些潜在问题。
四、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1. 术前评估:在进行手术治疗前,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检和评估,包括血糖水平、胰岛素分泌等指标,以确定手术的适应症和预后。
2. 手术选择:针对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技术,包括胃重建手术和代谢性手术等。
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引言:肥胖和2型糖尿病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肥胖和2型糖尿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外科手术治疗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本文将针对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外科治疗指南。
1.适应症: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下列情况:(1)18-65岁之间,持续5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2) 非肥胖患者以及BMI≥32.5 kg/m2的肥胖患者;(3)对药物治疗有抵抗性的患者。
2.外科手术方式:常用的外科手术方式包括胃切除术和胃旁路术。
(1) 胃切除术:通过切除胃部,减少葡萄糖生成,达到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
常见的胃切除术包括垂体切除术和Sugiura手术。
(2)胃旁路术:通过改变食管与小肠的连接方式,减少食物摄入和吸收,达到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效果。
常见的胃旁路术包括胃旁路术和吻合术。
3.操作技术:(1)腹腔镜手术: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2)开放手术:适用于复杂病例,手术风险高的患者。
4.术后管理:(1)饮食管理:术后维持健康饮食,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
(2)运动锻炼:适度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代谢,控制体重。
(3)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必要的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和其他并发症。
(4)定期随访:定期复查血糖、血脂、血压等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治疗效果评价:外科手术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效果主要通过观察术后1年内患者的体重变化、血糖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来评价。
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较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然而,外科手术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决定。
此外,患者在术后还需要严密的管理和随访,以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
注: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循医生的建议。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一、本文概述《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是一份全面阐述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策略的权威指南。
本文旨在提供关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方法的最新信息和实践建议,以指导医生和患者在做出治疗决策时参考。
随着全球肥胖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这些疾病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外科治疗,尤其是减重手术,已被证实对于某些重度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由于手术风险、术后管理等因素,外科治疗的选择和实施需要谨慎和专业的指导。
本指南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对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手术方法、术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指南也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提倡建立由外科、内分泌、营养、心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评估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的发布,旨在提高我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建议,推动我国肥胖及糖尿病外科治疗领域的持续发展。
二、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原则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多学科团队协作、综合治疗、长期随访的基本原则。
在治疗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肥胖程度、糖尿病病情以及心理状况,确保患者充分了解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风险和益处。
个体化治疗原则: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糖尿病病程、并发症情况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多学科团队协作原则: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心理科等。
应建立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治疗。
综合治疗原则:外科治疗只是肥胖及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部分,应结合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长期随访原则:术后应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监测,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糖尿病的控制情况。
50快乐养生 2020.012型糖尿病患者要重视体重管理⊙四川省三台县人民医院 温春成最新的糖尿病缓解临床试验发现,通过实行体重管理计划,减肥超过10公斤的人中,有近三分之二(64%)的患者在两年后病情得到缓解。
肥胖是引起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也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因子,因此,进行体重管理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及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BMI是最便捷的监测指标肥胖的根本原因是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
如果人体长期能量摄入大于消耗,多余的碳水化合物就将转化为脂肪,作为代谢能量储存起来。
而胰岛素抵抗的个体由于高胰岛素血症,将会积累更多的脂肪。
若皮下脂肪组织已经饱和,则新合成的过量脂肪将在肝脏中累积,引起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进一步促进脂肪合成的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纠正能量失衡可改善肥胖和2型糖尿病。
BMI(体质指数,是体重管理的最重要指标,是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患者进行自我体重管理最便捷的监测指标,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定义建立在BMI基础上。
中国成人的肥胖标准通常被认为是:BMI≥24为超重,BMI≥28 为肥胖,均略低于国际分界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建议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体重目标是:使肥胖或超重者BMI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减少5%~10%;确诊的患者其综合控制目标中即包括BMI<24。
综合措施控制体重控制体重的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减肥药物及手术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当被确定为2型糖尿病后,患者应该改善生活方式,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并且要注意改善饮食。
患者应该请专科医生帮助计算每日应正常摄取的热量,将其分布于三餐,进行均衡饮食,每日碳水化合物(大米、白面和各种杂粮等)的摄入量应该占一天总能量的50%~55%,这样既能保证热量和营养的供给,还能有效地避免饭后血糖的升高。
其次,蔬菜以叶茎类蔬菜为主,如果吃土豆、白薯、山药等富含淀粉的蔬菜,就要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
世界肥胖人口不断增加,代谢手术技术也推陈出新。
传统上,代谢手术分为限制摄入型、减少吸收型及联合型。
研究[1]表明减少吸收型手术能够降低足够的多余体重,其中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手术(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with duodenal switch,BPD-DS)是公认平均减重量最大的术式,并且对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有着非常高的缓解率,其中糖尿病缓解率达93.4%[2],但其技术复杂性及并发症风险过高使得推广率很低[1,3]。
据2016年国际肥胖与代谢病外科联盟(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the Surgery of Obesity and Metabolic Disorders,IFSO)统计,首次手术最常用的术式是袖状胃切除术(sleeve gastrectomy,SG),占统计总数的53.6%,其次是Roux-en-Y 胃旁路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RYGB)30.1%[3],RYGB更多应用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但从对RYGB术后患者的随访数据中发现,目前糖尿病5年复发达到20%~30%左右[5-7],对于胰岛素严重抵抗的患者,RYGB可能并不是最佳的代谢术式,而且RYGB 和SG对于超级肥胖的患者,也不能减掉足够的多余体重[8-11]。
但保留胃幽门的胃肠减重手术(stomach intestinal pylorus sparing surgery,SIPS)却可以平衡RYGB、SG、BPD-DS之间减重、改善代谢与并发症的关系:减掉的体重、糖尿病缓解率高于RYGB及SG,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PD-DS,同时,SIPS在技术上较BPD-DS简易,使得其可以成为对术者最具吸引力的备选术式。
另外,SIPS也可作为SG术后复胖或减重效果不佳患者的修正术式,SG修正为RYGB的术后效果并不满意[12],而修正为传统DS需要考虑到它操作的复杂性以及营养障碍等并发症风险。
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减重目标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类型。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减重成为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减重的目标及相关策略。
目标一:降低体重和腰围体重和腰围是评估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减轻体重和腰围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1.确定减重目标: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确定减重目标,一般来说,每周减少0.5至1千克的体重是一个合理的目标。
2.控制热量摄入:减少热量摄入是减重的关键,建议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并在饮食中增加高纤维食物和蔬菜水果的摄入,增加饱腹感。
3.增加体力活动:除了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也是减重的重要手段之一。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等。
4.改变生活方式:除了饮食和运动,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减重的关键。
如限制饮酒、戒烟、规律作息等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体重和腰围。
目标二:改善血糖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减重不仅可以改善体重和腰围,同时还可以改善血糖控制。
1.稳定血糖:减重过程中,重要的是保持血糖的稳定。
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运动,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水平并维持在理想范围。
2.监测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确保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可以使用血糖仪进行定期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
3.合理用药:除了饮食和运动控制外,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还需要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
因此,在减重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
目标三:改善血脂和血压控制肥胖患者往往伴随有高血脂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减重对于改善这些指标非常重要。
1.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饱和脂肪酸是导致血脂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少高脂食物和烹调用油脂的摄入,可以有效控制血脂水平。
2.增加健康脂肪摄入:在减重的过程中,患者可以适量增加健康脂肪的摄入,如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坚果等,可以帮助改善血脂水平。
探索减重代谢手术的护理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问题日益严重,肥胖不仅影响外观,更易引发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减重代谢手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有效治疗肥胖和代谢性疾病的手段。
本文档旨在探讨减重代谢手术的护理方案,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减重代谢手术概述1. 手术类型减重代谢手术主要包括:腹腔镜胃旁路手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 LRYGB)、腹腔镜胃套手术(Laparoscopic Vertical Banded Gastrectomy, LVBG)、腹腔镜胃绑手术(Laparoscopic 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 LAGB)等。
2. 手术适应症手术适应症主要包括:BMI≥32的肥胖患者,或有BMI<32但伴有至少一种代谢综合征(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患者。
3. 手术禁忌症手术禁忌症主要包括: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严重的营养不良、怀孕和哺乳期的女性等。
三、护理方案1. 术前护理a. 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优点、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b. 术前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高、体重、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c. 营养和运动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营养和运动,以提高手术效果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2. 术后护理a. 常规护理术后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意识和伤口情况。
b. 饮食管理术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调整饮食,从流质食物开始,逐步过渡到半流质和固体食物。
c. 活动和康复指导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以促进恢复和减轻术后并发症。
3. 心理护理肥胖患者常常伴有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
四、结论减重代谢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肥胖和代谢性疾病的手段,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综合的护理方案,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减重代谢手术在肥胖合并 2型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摘要:2型糖尿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基于此病症病程长、治愈难度大且易诱发一系列恶性并发症等特征,导致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
据相关报道显示,肥胖是诱发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针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多主张通过服用降糖药物和减肥药物并结合健康饮食、合理运动来维持血糖水平正常,但是,临床普遍存在因依从性差而导致血糖控制效果差强人意的现象。
近几年,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者经实践后发现,减重代谢手术的实施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症状的好转以及正常血糖水平的维持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鉴于此,本文就该手术干预措施在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减重代谢手术;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肥胖症患者易诱发多种临床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关节和肌肉疾病、胃肠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2型糖尿病及心理疾病等。
减重代谢手术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概念,该治疗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干预来达到降低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改善其血糖水平,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的目的。
然而术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如复胖、功能损害等也是临床关注的焦点问题。
鉴于此,特展开本组分析,并综述如下。
1.减重代谢手术在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随着减重代谢手术在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有效应用与实施,大幅度提高了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有研究者经临床实践后发现,与药物干预相比,胃袖状切除术(SG)和Roux-en-Y胃旁路术(RYGB)在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更高,不但利于体重的减轻和血糖水平的控制,同时可促使患者有效维持减重效果和改善2型糖尿病症状。
减重代谢手术可分为限制摄入型、吸收不良型和联合型,其中限制摄入型主要包括可调节胃束带术(AGB)、SG、胃折叠术(GP )、内镜下胃内气囊置入术(BIB)等:吸收不良型主要包括:胆胰转流及十二指肠转位术(DS);联合型主要包括:RYGB、迷你胃旁路术(MGB),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为RYGB、SG、AGB 等。
2020版:肥胖糖尿病患者代谢手术的指南解读(全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已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增加了全民的健康负担和经济负担。
减重代谢手术作为近年来治疗肥胖及肥胖合并症的主要方式,其安全性较高,术后不仅可以获得持久减重效果,同时有效缓解肥胖相关合并症,可从根本上改善病态肥胖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减重代谢手术作为治疗肥胖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目前能根治糖尿病,延缓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唯一手段,值得推广和合理应用。
我国减重代谢手术虽开展的相对较晚,但为规范和推动减重代谢手术的发展,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指南,并且随着近年来减重代谢手术数量的增加和临床数据的积累及对减重代谢手术认识的不断深入,2019年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联合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指南进行了修订和更新[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也推出了肥胖糖尿病的手术治疗指南,虽然指南中仍存在部分问题有待商榷,但对临床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诊疗标准,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初步解析和探讨。
一、减重代谢手术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选择目前国内外减重代谢手术相关指南均将BMI作为判定是否符合施行减重代谢手术的客观指标和主要标准。
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建议:对于BMI>40 kg/m2的患者不论有无糖尿病及BMI 35~40 kg/m2之间,经改善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应积极推荐行减重代谢手术;对于BMI介于30~35kg/m2之间,且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减重代谢手术虽不积极推荐,但可以作为临床上的一种治疗方式[2]。
当然指南中也提到不同的种族,BMI 阈值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于亚洲人群来说,上述BMI标准应降低2.5 kg/m2[3]。
我国2019版《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中对于单纯肥胖患者积极推荐行减重代谢手术的BMI的标准为≥37.5 kg/m2;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若BMI≥32.5 kg/m2则积极推荐手术[1]。
代谢手术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现状郭亚慧;赵豫梅;宋滇平【摘要】代谢手术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就代谢手术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研究现状简述如下.【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8(015)007【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肥胖症;2型糖尿病;减重及代谢手术【作者】郭亚慧;赵豫梅;宋滇平【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糖尿病科,云南昆明 65003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糖尿病科,云南昆明 65003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糖尿病科,云南昆明 65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肥胖伴2型糖尿病目前已成为全球化的公共健康问题,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都伴有肥胖症[1]。
过去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治疗手段主要为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的转变、饮食控制、血糖监测、药物等,但效果均不佳。
直至上世纪90年代,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减重代谢外科也逐渐发展起来。
目前,已成为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最有效的手段[2]。
1 代谢手术的演变减重代谢外科近百年的发展历程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1925年Levton[3]报道了胃空肠吻合术可改善患者肾糖阈,随后瑞恩和DeWind改进了该术式,于1963年完成空肠-结肠转流术[4],即通过缩短小肠长度以减少能量的吸收,从而减重,但由于术后出现腹泻、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较多,该术式随后逐渐被淘汰。
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出现了胃转流术及Rouxen-Y胃旁路术以及其他改进的胃限制型手术[5],其中垂直胃绑带手术成为了20世纪80年代减重手术的主流,并在1986年被Kuzmak等改进为更加简洁、完善的可调节胃束带术。
但经过长期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比分析,Roux-en-Y胃旁路术的减重效果更为理想[5],因此,Roux-en-Y胃旁路术仍然是20世纪90年代的主流术式。
最新: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的研究进展要点2024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22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5.37亿,其中90%为2型糖尿病,且患病率仍在增加。
超重/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有国外研究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超重/肥胖者比例高达65.3%。
在中国,糖尿病人群中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1%、24.3%和45.4%。
超重/肥胖是2型糖尿病致病的高危因素之一,超重/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2型糖尿病和超重/肥胖症患者均易罹患心血管疾病,而当两种疾病共患时,可能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而近年来的meta分析显示,1987年至2022年间,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 控制水平虽有所改善,但体重指数却逐年上升。
这意味着目前2型糖尿病的整体疾病控制情况并不理想。
临床研究显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适当减重能带来多方面的获益。
近年来,在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糖尿病诊疗指南(后文简称ADA指南)等指南/共识的修订更新中,体重管理的重要性也逐渐上升,糖尿病疾病管理的目标已从既往的控制血糖转变为"控糖、减重"双重管理。
基于此,未来如何实现对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患者的长期、有效体重管理,值得深入探讨。
一、体重管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首先,肥胖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其重要机制之一是胰岛素抵抗。
一方面,肥胖患者常出现脂肪细胞肥大、内脏肥胖面积增加和异位脂肪沉积等,并伴随着脂肪因子分泌特征的改变-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和瘦素]分泌增加而抗炎因子(如IL-10和脂联素)分泌减少,最终导致胰岛素抵抗;另一方面,肥胖可诱导胰岛β细胞增殖,促进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多,引发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β细胞功能衰竭,使患者从糖尿病前期进展为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2解读肥胖T2DM患者减重策略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合理膳食、增加体力活动和纠正引起能量摄入过度或活动不足的行为和习惯。
减重初期,建议由专业团队对患者进行6个月内至少14次综合的生活方式干预指导。
➤合理的减重饮食应是在保证膳食营养素平衡的基础上每日总热量摄入平均减少500~750 kcal,根据个人的基线体重进行调整。
推荐在营养师指导下,制订基于个人代谢特点和喜好的个体化饮食方案。
最常见的3种膳食模式:(1)限制能量平衡膳食(calorie-restricted diet, CRD):每日热量摄入平均降低30%~50%或减少500 kcal,或者每日热量摄入限制在1 000~1 500 kcal;每日摄入蛋白质1.2~1.5 g/kg、脂肪供能比例20%~30%、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40%~55%。
采用营养代餐模式的CRD较全食物CRD更有助于减轻体重、腰围和脂肪含量,并保持营养均衡。
(2)高蛋白膳食(HPD):每日蛋白质的供给量一般占供热比的20%以上,或至少1.5 g/kg体重以上。
对于单纯性肥胖以及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者、高胆固醇血症者,HPD较正常蛋白膳食更有利于减轻体重以及改善血脂,减少体重反弹;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不推荐HPD。
(3)间歇性禁食(IF):“5+2断食”即“轻断食”模式,指1周内5 d正常进食,其他2 d(非连续)则摄取平常能量的1/4(女性约500 kcal/d,男性约600 kcal/d)的饮食模式。
IF模式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血脂。
➤增加体力活动对体重减轻的影响取决于运动的方式、强度、时间、频率和总量。
每周大约300 min中等强度的耐力活动或150 min更高强度的运动可以显著减少内脏脂肪,并预防减重后体重反弹。
建议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采取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相结合的运动方式。
减重初期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每天30 min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相当于以5~6 km/h的速度行走),减重维持期每周200~300 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每周2~3次(非连续),每次15~20 min,抗阻训练以复合动作(深蹲、硬拉、卧推)为主,8~12次/组,高负载、低次数、低组数和低负载、高次数、高组数相结合的抗阻训练,可以最大限度地达到“增肌减脂”的效果。
2022最新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全文)2022年最新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旨在提供全面的体重管理策略,尤其是对于T2DM合并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应给予充分重视。
除了控制超重或肥胖外,还应注重体重管理的质量。
因此,评估患者身体成分的改变,尤其是内脏脂肪的变化,以“减脂增肌”为目的,是减重治疗的重要部分。
同时,减少或避免减重过程中的体重波动,使体重长期维持在目标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
体重管理是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肥胖悖论”揭示了其复杂性。
该共识的制订是依据国内外研究的新进展,并经过多次讨论。
因此,该共识旨在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全面地了解T2DM的体重管理策略。
在本共识中,重要的体重管理相关名词有身体成分、体重指数(BMI)、腰围和腰臀比(WHR)。
身体成分可分为去脂体质量和身体脂肪两种。
BMI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评估肥胖程度的测量指标,但无法反映人体脂肪的分布情况。
腰围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被推荐作为评估内脏脂肪和心血管代谢风险有价值的替代预测指标。
腰围测量方法是被测者站立,双脚分开25~30 cm,取被测者髂前上嵴和第12肋下缘连线中点,水平位绕腹1周围长,皮尺应紧贴软组织,但不压迫,测量值精确到0.1 cm。
腰臀比是腰部围度与臀部围度的比值,是评价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
体脂率是指身体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可以反映身体脂肪含量及瘦体重和肌肉含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男性体脂率≥25%,女性体脂率≥35%可评价为肥胖。
同时,WHO、亚洲和中国推荐的诊断标准如下表所示。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肌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或肌肉功能减退。
诊断标准包括骨骼肌质量指数、日常步行速度和握力等指标。
肥胖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但是肥胖与预后的关系存在争议。
一些研究发现,在糖尿病患者中,超重或肥胖人群可能具有更好的预后,这被称为“肥胖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