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既包括了地质科学,也包括了许多相关应用科学技术。

内容包括:油气藏的基本要素、油气藏形成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油气藏的基本要素包括油气藏中的流体(油、气、水)、储集层、盖层、圈闭和油气藏;油气藏形成机理包括烃源岩和油气成因、油气运移和聚集、油气藏形成及破坏;油气分布规律包括含油气盆地、盆地中的油气聚集单元和油气在时、空、深上的分布规律。

扩展内容包括:含油气系统和盆地模拟、非常规含油气系统和非常规油气资源以及油气勘探基本程序和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

任意一个油气藏和油藏中都存在石油、天然气、油气田水三种流体,而纯气藏中只有天然气和油气田水。这些流体存在于储集层的空隙裂缝中,并在圈闭范围内按重力分异,在垂向上近似层状分布。天然气最轻居圈闭顶部,石油居中,水在下面。但是,油气藏中的石油、天然气、油气田水三者并非截然分离,气-油、油-水和气-水之间存在过渡带,它们以一定关系共存于储集层的孔隙裂缝系统中。

第一节石油

石油又称原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在地下油气藏中石油无论在成分上还是相态上都是极其复杂的混合物。在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含有数量不等的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在相态上以液态为主,溶有大量烃气及少量非烃气,并溶有数量不等的烃类和非烃类的固态物质。

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是碳和氢,其次是氮、硫、氧。碳、氢两元素主要呈烃类化合物存在,是石油组成的主体。氮、硫、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大多富集在渣油或胶质和沥青质中。

氧主要富集在石油高沸点馏分中,其含量与石油的次生变化程度有关。

石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加热蒸馏,将原油切割成不同范围(馏程)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石油中不同和组分的化合物由于分子结构的差异,对吸附剂和有机溶剂具有选择性的吸附和溶解的性能。根据这一特性,可选用氧化铝和硅胶作为吸附剂以及不同有机溶剂,将石油分为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等组分。

石油的化合物组成主要可分为烃和非烃两大类。石油中不同组分的化合物组成如下:饱和烃,包括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含天然石蜡,碳数分布多在C16~C70)和环烷烃;芳烃:包括芳烃和环烷芳烃;非烃即胶质和沥青质:为含氮、硫、氧的非烃化合物。

低沸点的馏分主要是由低碳数、分子量较小的烷烃和环烷烃组成;中馏分以中分子量和较高碳数的烷烃和环烷烃组成,并含有一定数量的芳烃和环烷烃及少量的含氮、硫、氧化合物;而重馏分则以高碳数和大分子量的环烷烃、芳烃、环烷芳烃和含氮、硫、氧化合物组成。含氮、硫、氧化合物主要富集在重馏分中。

石油的化合物类型及特征

正构异烷、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和环烷芳烃、含氮、硫、氧化合物。

含氮、硫、氧化合物:石油中普遍含有数量不等的含氮、硫、氧等非烃化合物。低-中分子量者主要存在于轻-中馏分中;而高分子量则富集于胶质和沥青质中。

1.低—中分子量的含氮、硫、氧化合物

含硫化合物:含硫量常作为评价原油质量的一项指标。

2.高分子量含氮、硫、氧化合物:石油中高分子量的含氮、硫、氧化合物主要富集于

胶质和沥青质中,是属于芳香系列和环烷-芳香系列天然高分子量化合物末端成员,为含氮、硫、氧的衍生物。

生物标记化合物是指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经历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后被保存下来的有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也被称为“分子化石”、“地球化学化石”和“指纹化合物”,他们是石油有机成因的最有利的佐证。

沉积有机质在成岩作用和热降解作用过程中,这些生物标记化合物也将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化学变化,包括失去不稳定的官能团,加氢还原,异构化合芳构化等作用,以形成热力学上稳定的异构体的基本骨架。因此,这种基本结构的稳定性使其具有判明有机质来源以及确定原始沉积环境的作用,又可作为油源对比的重要参数,也可用于油气运移的研究,生物标记物的异构体尤其是种类繁多的立体异构体,能够用于追溯有机质所经历的热演化过程,提供有机质演化程度------成熟度的信息。

石油的分类的原则与方法:石油化学侧重于个馏分含量及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地球化学家和地质学家则注意原油组成与生油岩及其演化作用的关系。

凝析油和稠油

凝析油:是指在地层特殊温压条件下,液态烃逆蒸发形成的凝析气被开采到地面后,由于温度和压力降低而逆凝结为液态烃即称凝析油。

凝析油的成因:与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油气运移分馏作用和混合作用等因素有关。海相腐泥型有机母质生成的凝析油,出现在高成熟度阶段(镜质体反射率

R0=1.35%~2.0%);陆相湖盆混合型有机母质生成的凝析油,主要出现在成熟-高成熟阶段(镜质体反射率R0=0.7%~2.0%);海陆过渡相及内陆沼泽相煤系地层腐殖型有机母质生成的凝析油,可出现在低成熟度阶段(镜质体反射率R0=0.5%~0.7%),也可出现在成熟-高成熟阶段。

稠油:稠油是相对于原油的黏度而言的。

稠油的成因和稠变作用:稠油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稠油和次生稠油。次生成因的稠油和沥青是稠油资源的主体,存在少量的原生未熟-低熟稠油。

(1)原生稠油:原生稠油指未遭受过生物降解、水洗、氧化和轻组分散失等作用的稠油。原生稠油的形成主要与生烃母质的生源构成、沉积环境和原油的早期生

成等因素有关。生源构成是指形成原生稠油的生烃母质多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如藻类、细菌等,这类有机质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类脂物,具有早期生烃的特点,还含有较丰富胶质、沥青质类生物有机大分子,胶质、沥青质类化合物均为含

氮、硫、氧等杂原子的化合物,组成复杂,分子量较高。

(2)次生稠油:石油经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进入圈闭形成藏以及之后的地质的过程中,使其变稠和变重的各种地质作用称稠变作用。稠变作用过程可分为运移阶

段和成藏后的保存阶段,有些稠油可以是两个阶段连续的稠变作用过程的结果,也可以是多期稠变作用过程的结果。稠变作用因素主要是水洗、生物降解、氧

化和轻组分散失等作用。这些稠变作用因素常常是同时发生。次生稠油可由正

常液态原油经稠变作用形成,也可由原生稠油叠加稠变作用而加剧其稠化,所

有原油经过次生改造都可以成为次生稠油。

原油在储集层中,经过水洗、生物降解、轻组分损失和无机氧化作用等一种或几种过程而发生降解,造成原油中轻质端成员减少,链烷烃和低分子量的烷

烃基本损失,使稳定的氮、硫、氧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多环芳烃富集,胶质和

沥青质的含量增加。在有些情况下通过厌氧细菌的作用,从硫化物中分离出来

的硫和烃类反应,增加了原油中硫的含量和重组分的丰度。生物降解作用使原

油通过与储层中的细菌发生作用从而导致正、异构烷烃以及环烷烃和芳烃依次

受到破坏和消失。生物降解作用是次生稠油的一种主要成因。

水洗作用通过水的活动,将原油中轻质成分带走,从而使原油变稠。水洗作用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通过断层或不整合面导致浅层淡水淋滤,这种类型往

往与轻组分会发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和氧化作用相伴生;二是油藏底部地层水

内部循环系统的活动,可带走油藏底部原油的轻质成分,该种油藏具备一定厚

度的稠油垫。

(3)稠油的化学组成特征

原生稠油与次生稠油的本质差异在于成藏后是否经过次生改造,如果原生稠油也经过了次生改造,将变得更稠。

稠油与常规轻质原油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1)黏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

(2)稠油中轻质组分含量低,而胶质、沥青质含量高。

(3)稠油黏度对温度敏感,随着温度的降低其黏度显著增大,这是稠油热采的主要机理。

石油的物理性质

1.颜色在投射光下石油的颜色可以是无色、淡黄、浅黄、褐黄、深褐、浅红、

棕、黑绿及黑色。石油颜色的深浅主要取决于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胶质和沥

青质含量愈高,则颜色愈深。

2.密度和相对密度石油的密度为单位体积石油的质量。单位体积石油的质量与

密度的关系可表示为w=pg,石油的质量和4摄氏度时同体积纯水的质量比值,叫石油的密度。

石油的相对密度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组成。就烷烃而言,相对密度随碳数的增加而变大。碳数相同的烃类,相对密度烷烃小,芳烃大,环烷烃居中。与胶体和沥青质相比,烃类的相对密度较小。上述各种情况,就其实质都是与含氢量有关,相对密度与含氢量有明显的相关性。

地下石油的相对密度还与油中溶解气量、压力、温度等因素有关,溶解气量多则相对密度小。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相对密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少,随压力增加而增大。

3.黏度石油黏度是指石油流动时分子之间相对运动所引起的内摩擦力。黏度大

则流动性差,反之,则流动性好。黏度参数对了解油气运移、进行油井动态分析以及石油储运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黏度分为动力黏度、运动黏度和相对黏度。通常讲的原油黏度是指动力黏度。

黏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石油的化学组成。分子小的烷烃、环烷烃含量多,黏度就低;而石蜡、胶质、沥青质含量高,黏度就高。

黏度随温度升高、溶解气量和轻组分增加而降低,随压力增大而增大。原油黏度变化较大,一般1~100mPa.s时原油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加,在埋深1500m以下,石油的黏度值比地表小得多。一般来说,原油黏度大密度也大。

4.溶解性石油能不同程度溶解于许多溶剂中,如正己烷、苯、乙醇、乙醚以及

氯仿、二氯化甲烷、二氯化碳、四氯化碳等。利用不同溶剂对原油的溶解特性可开展原油和烃源岩可溶有机质的族分和化合物分离。

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就纯化合物而言,芳烃的溶解度最大,苯可以达到0.178%;环烷烃次之,一般为0.0014%0.015%;烷烃最低,仅百万分之几十。当水中饱和二氧化碳和烃气时,石油的溶解度将明显增加。石油在水中的溶解性对认识石油初次运移时可能存在的相态有重要意义。

5.凝固和液化石油失去流动能力的最高温度称为凝结点,而液化与此正相反。

石油的凝固和液化温度没有固定的数值,在凝固和液化之间可以出现中间状态。

富含沥青质的石油随着温度降低逐渐变稠而无明显凝固现象,但富含石蜡的石油在温度下降到结蜡点时(低于石蜡的熔点温度37~76摄氏度),则伴随石蜡结晶析出而出现凝固现象。石油凝固点的高低与含蜡量及烷烃碳原子数具正相关性,低凝固点的石油为优质石油,凝固点高的石油容易使井底结蜡,给采油工作带来麻烦。在石油输送中凝固点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指标。根据凝固点的高低,可将石油分为高凝油(>=40摄氏度)、常规油(-10~40摄氏度)和低凝油(<-10摄氏度)三类。

6.导电性石油及其产品具有极高的电阻率。

7.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荧光的特性,即石油的荧光性。石油中只

有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具有荧光性。这是因为他们能吸收紫外光中波长较短、能量较高的光子,随后放出波长较长而能量较低的可见光即荧光,饱和烃不发荧光。荧光颜色随不饱和烃的浓度及分子量增加而加深。芳烃呈天蓝色,胶质为黄色,沥青质为褐色。

8.旋光性大多数石油具有将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一定角度的能力,即石油的旋

光性。绝大多数石油都能是偏光面向右旋转呈右旋,仅少数为左旋。旋光角可用旋光仪测定。

石油的旋光性是与其含有结构不对称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尤其是四环甾烷和五环三萜烷等有关。因此,旋光性被认为是石油有机成因的证据之一。

9.热值石油的热值即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石油的发热量。

10.界面现象石油在含水的多孔岩石中的存在状态,除受其饱和度影响外,主要

受各种流体之间及流体与固体之间的各种界面现象的制约,了解这些现象对理解许多石油地质过程的重要。

界面现象主要包括: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界面张力、黏附力、内聚力、润湿性、润湿角和毛细管半径。而且流体与岩层的关系可用毛细现象加以解释。

各种界面现象和毛细现象都是由分子间的吸引力所引起。界面现象的有关问题,将在油层物理学中作进一步讲述。

第二节天然气

天然气的概念和产状

天然气的概念:广义的天然气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气体。根据其存在

环境,将天然气分为8类:大气、地表沉积物中气、沉积岩中的气、海洋

中的溶解气、变质岩中气、岩浆岩中气、地幔排出气、宇宙气。

狭义的天然气即石油天然气地质学主要研究的天然气,仅限于地壳上部存

在的各种天然气,重点研究有工业价值的聚集型、分散型和非常规烃类气

体和非烃类气体。

天然气的产状

地壳中的天然气,依其存在的相态可以分为游离态、溶解态和天然气-水合

物;依其形成的地质条件和成藏要素可分为常规气和非常规气;常规气主

要指聚集型气包括气藏气、气顶气和凝析气;分散型气主要包括油溶气、

水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非常规气依其成因和分布特征可分为盆地中心气

(深盆气、致密储层气)、煤层气、页岩裂缝气和浅层生物气;依其与石

油产出的关系可分为伴生气和非伴生气。

1.聚集型天然气

游离气是常规气藏中天然气存在的基本形式,大规模的游离烃气或非烃气的聚集可被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聚集型的以烃类为主的气体可以

是气藏气、气顶气和凝析气。

气藏气:是指圈闭中具有一定工业价值的单独天然气聚集,特别是巨大的非伴生气藏(田)气,是研究的重点。有些气藏气也可以存在于

油气田中,在垂向与横向上与油藏或油气藏保持一定的联系。

气顶气:是指与油共存于油气藏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这种天然气不仅在分布上,而且在成因上与石油都有密切联系。它

的基本特点是:重烃气含量多数大于5%,个别可高于甲烷,但也有重

烃气小于5%的。重烃气含量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石油的组成和密

度。

凝析气:是一种特殊的气藏气。在地下较高温度、压力条件下,凝析油因逆蒸发作用而气化,呈单一气相存在,故称凝析气。采出后因地

表温度、压力降低,因逆凝结作用呈液态产出,与凝析气藏中的天然气分离。这种含有凝析油的气藏,称为凝析油气藏,或称为凝析气藏。2.分散型天然气

分散型天然气主要以油溶气、水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赋存。

油溶气:任一油藏内总会溶有数量不等的天然气,每吨油溶气的数量少则几到几十立方米,多则可达数百到上千立方米。采油时分离出的天然气应可收集起来回注于油藏或作燃料和化工染料。

水溶气:水溶气富集程度受地下温度、压力、水的矿化度、二氧化碳含量和储层水数量等因素控制;水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氮气,有时还含有乙烷和丙烷等重烃组分以及稀有气体。

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是固态的结晶化合物。在这种化合物中,水的冰晶体格架扩展为包括天然气分子的晶体。主要有两种基本单位:较小的单位晶体中含有46个水分子和8个甲烷分子,这种较小的晶格可也可含有C2H6、H2S、CO2等气体分子;较大的单位晶胞中含有136个水分子和8个丙烷或丁烷气体分子,甚至更大的异丁烷和戊烷也可进入冰的晶格格架形成天然气-水合物。

在标准温度、压力条件下,每立方米天然气-水合物会含有近60~164立方米甲烷。在同样的储集空间,天然气-水合物能储集更多的烃类气体。

天然气-水合物是在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时要求压力的增加要比温度的增加加快得多。在大多数沉积盆地中,随着深埋的增加和地层压力的增加远不能在地层温度条件下形成和保持天然气-水合物。目前天然气-水合物仍不具经济开发价值。

3.非常规天然气

非常规天然气目前主要指盆地中心气(深盆气这类天然气、致密储层气)、煤层气、页岩裂缝气和浅层生物气。除浅层生物气外,类天然气实际上是介于分散型和聚集型之间的过渡类型气。这类天然气系统的成藏机理、条件和过程往往有别于常规天然气系统,储集层为低孔低渗致密砂岩、煤层和裂缝性泥岩。

盆地中心气:指聚集在盆地翼部和深部低孔低渗致密储层中的热成因气,也称深盆气或致密储层气。盆地中心气(系统)常常与构造圈闭无关,储集体为低孔渗致密储层,大面积连续分布,天然气运聚与浮力驱动无关,储气体可由气-水两相界面的毛细管压力封闭或物性和岩性封闭,无偿规意义上的溢出点,缺少底水,气藏压力往往为高压或者低压。

煤层气:指煤层中储集的以吸附甲烷为主的天然气,煤矿中将该天然气俗称瓦斯。煤层气系统与常规天然气系统在气源岩、储集层、气体储存、运移聚集机理等方面均有差别。

页岩裂缝气:指页岩裂缝和孔隙系统中的生物气与热解气,它可以是有机和无机颗粒表面的吸附气,也可以是裂缝和孔隙中的游离气,有时与油相相伴生。页岩裂缝系统天然气富集条件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如

存在富集有机质的页岩,并发育有大量天然裂缝,页岩本身就是烃源岩

又是储集层,气层属裂缝-岩性型储集系统。

浅层生物气:一般指埋深小于1000m的沉积物或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在未成熟阶段由厌氧细菌作用形成的以生物甲烷为主的天然气。

4.伴生气和非伴生气

天然气产出依其与油藏分布的关系,可分为伴生气和非伴生气。

凡是在油藏范围内与油藏分布有密切关系的气顶气、油溶气以及油藏之

间或油藏上、下方的气藏气,都成为伴气。

天然气的化学组成

气(油)藏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烃类,通常是甲烷占优势,并有数量不等的重烃气。但在某些石油伴生气(气顶气和油溶气)中,重烃气含量可以超过甲烷。非烃气在绝大多数气藏气中为次要组成,但在某些气藏中可以成为主要组成,形成N2

气藏、CO2气藏、H2S气藏等。常见的非烃气除上述的N2、CO2、H2、Hg等以及痕量的惰性气体包括氦(He)、氖(Ne)、氪(Kr)、氙(Xe)、氡(Rn)。

烃类组成

天然气的烃类组成一般以甲烷为主,重烃气为次。

非烃组成

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N2、CO2、H2S、H2、CO、SO2、Hg蒸汽及惰性气体,有时还含有少量氮、磷、氧化合物。

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在常温、常压下以气态存在的烃类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及异丁烷,非烃类有氢气、氮气、二氧化碳、硫化氢和惰性气体。

1.分子大小

天然气分子近似的有效直径一般比长度要小,有效直径相当于最小

长度。

2.表观分子量

天然气是多组分混合气体,因此天然气的分子量称表观分子量。

3.密度和相对密度

天然气密度定义为单位体积的质量。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一般是指相同压力、温度条件下,天然气密度与

空气密度的比值。

4.溶解度

天然气能不同程度地溶于水和石油两类不同溶剂中,天然气和水是

属于不易互溶的气-液系统,一般常用亨利定律表示。而天然气和石

油具较强的互溶能力,用亨利定律表示偏差较大。

(1)在水中的溶解度:天然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常用亨利公式表示:

Q=C.p 式中:Q为溶解度,表示单位容积中溶解的气体体积,

m3/m3;C为溶解系数或亨利系数,10-5m3/m3.Pa;p为气

体压力(对混合气体计算各组分的溶解度时,为该组分的分

压)。

天然气在水中的溶解系数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气体组分和

水互溶能力以及温度和含盐量,而同一组分分则取决于温度

和含盐量。

(2)在石油中的溶解度:天然气在石油的溶解度指在地层温、压条件下液态原油中所溶解的,并在温、压降低后析出的气体

数量,常用V气/V油表示。天然气与石油具有互溶关系,

溶解系数比在水中打得多。

天然气在石油中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地层温

度、压力、天然气的组成和原油轻组分含量。当温度一定时,

压力上升,气体溶解度增加,直到饱和点压力为止。在高压

下,石油可溶解数百倍自身体积的天然气。天然气的溶解度

随地层温度升高而降低,随烃气碳数增加而增大,重烃气含

量越高则溶解度越大。在相同温压条件下,低碳数烃含量高

的轻质原油比重质原油溶解天然气的能力强得多。

黏度

天然气的黏度是测量天然气抵抗流动能力的一种量度,常用

的是动力黏度(u),即绝对黏度。

吸附作用

分子引力使岩石颗粒对天然气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但吸附的

数值不大。

热值

每立方米天然气或每千克天然气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称热

值,单位是每立方米一千焦。

烃类气、液的相态

成都理工石油地质学精品课程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 ◆教学目的:了解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使学生对本课程所讨论的物质对象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油、气的化合物组成和油田水的特征及水型。难点是石油的组分组成和生物标记化合物、天然气的相图以及油气的同位素分布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石油的概念;石油的组成——元素、化合物、馏分、组分等;石油的分类;海陆相石油的区别;石油的物理性质。(石油工程专业适当补习相关有机化学内容) 天然气的概念(广义和狭义);天然气的产出类型;天然气的组成——烃类和非烃类组分;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稳定同位素的概念及表示方式;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及分馏效应;油、气的稳定同位素组成——主要是碳和氢,硫、氮、氧作简要介绍。(石油工程专业只讲碳、氢同位素分布的表示及油气中碳、氢同位素的分布范围) 油田水概述;油田水的产状,包括贮存状态、与油气的位置关系;油田水的来源;油田水的化学成分及矿化度;油田水的水型;油田水的物理性质。 要求学生了解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专业概念,理解石油不同化学组成(元素、化合物、组分、馏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油、气主要物理性质(比重与密度、粘度、溶解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明确油、气没有确定的物理常数,化学组成是决定其物理性质的本质因素。了解组成油气的主要元素碳和氢的同位素变化特征。了解油田水的基本特征,掌握油田水的苏林分类及油田水的主要水型。特别是温度和压力(涉及地面与地下不同环境)对油气物理性质的影响必须讲深讲透,讲清同位素分馏效应,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章油气成因与烃源岩 ◆教学目的:认识油气的来源及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知晓如何评价油气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石油成因的现代概念及与之相联系的烃源岩评价,天然气成因类型中的煤型气;难点是与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相适应的有利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以及深源油气无机成因机理。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油气成因概述,包括研究意义、简史。 石油成因的现代概念——阐述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原理。 早期成油说与未熟-低熟油——简介有机成因早期成油说与部分勘探现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考研真题_2003-2015

能源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 一:名词解释 1氯仿沥青“A”指岩样未经酸处理,用氯仿抽提出的有机质产物。具有游离性和还原性,分散在岩石中,与石油性质接近。是最常用的有机质丰度指标之一 2&值 3可燃冰(固态气水合物) 4次生油气藏 5力场强度 6有效渗透率 7输导层 8地层油气藏 二:简答题 1、rock-eval原理及应用(岩石热解) 1聚集性天然气特点和类型 2水动力圈闭的特点和类型 3油气初次运移的介质条件 三:论述题(3选2) 1有机质的成烃演化阶段(与干酪根有关) 2不整合油气藏的形成机理 3举例说明油气藏的形成条件

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名词解释 1盖层微渗漏 2石油 3伴生气 4成烃坳陷 5含油饱和度 二:简述题 1不整合油气藏的封闭机理、特点和主要类型 2岩性油气藏的封闭机理、特点和主要类型 3石油化合物组成及特点 4评价有机质成熟度方法 5天然气分类方法 三:论述题 1油气藏充分条件 2成烃演化阶段 3断层和油气聚集 4油气藏形成时间确定方法及评述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名词解释 1圈闭之现代概念 2储集层 3油气运移 4天然气水合物 5生物标志化合物 6干酪根 6油气运移 7饱和度中值压力、 8油气聚集方式 9甲烷水合物 二:简述题 1有机质类型的确定方法 2盖层的封闭机制及评价参数 3背斜油气藏概念、基本特点和主要类型 三:论述题 1论述有机质成烃演化阶段及其特点 2试举例论述油气藏形成的充分条件 3影响砂岩储集层储集性的因素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教案及思考题Word版

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 (Chapter1 Liquid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 学时:6 学时 基本内容: ①石油的概念、组成、特征、分类及物理性质。 ②天然气的概念、产出类型、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 ③油田水的概念、类型和特征。 ④油气的碳、氢稳定同位素。 教学重点:石油的组成和特征,天然气的产出类型,油田水的类型。 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节石油 一、石油的概念及组成 石油(又称原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一)石油的元素组成 主要是碳、氢、硫、氮、氧。尤其是碳、氢,两元素在石油中一般占95~99%,平均为97.5%。除上述五种元素外,在石油中还发现其他微量元素,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二)石油的馏分、组分与化合物组成 1.石油的馏分组成 石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加热蒸馏,将石油切割不同沸点范围(即馏程)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 2.石油的组分组成 石油的组分:石油化合物的不同组分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分别为油质、苯胶质、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3.石油的化合物组成 在近代实验室中,用液相色谱可将石油划分为饱和烃、芳烃、非烃及沥青质。 4.三者的关系 石油的组分、化合物和馏分的大致对应关系如下:

二、石油的化合物及特征(本节重点) (一)烃类化合物 1.正构烷烃 其含量主要取决于:①生成石油的原始有机质的类型;②原油的成熟度:在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 正烷烃分布曲线的应用:判断成油原始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油源对比。 2.异构烷烃 以异戊间二烯烷烃最重要,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植烷和姥鲛烷。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叶绿素的侧链——植醇或色素,为生物标志化合物。常用于油源对比和沉积环境研究。 3.环烷烃 石油中的环烷烃多为五员环或六员环。随着成熟度的增高,由多环向单、双环转化,一般,单、双环占环烷烃的50—55%;三环占环烷烃的20%;四、五环占环烷烃的25%。 4.芳香烃 芳香烃包括苯及其同系物,有多环芳烃和稠环芳香烃。 (二)非烃化合物 1.含硫化合物:主要有硫醇(—SH)、硫化物(—S—)(包括硫醚R—S—Rˊ、环硫醚)、二硫化物(—S—S—)以及噻吩衍生物。 2.含氮化合物:可分为碱性和中性两大类。碱性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吡啶、喹啉、异喹啉及吡啶的同系物。中性含氮化合物有吡咯、吲哚、咔唑的同系物及酰胺等。原油中含有具有重要意义的中性含氮化合物,即卟啉化合物,它是石油有机成因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3.含氧化合物:主要有酸性和中性两大类。酸性含氧化合物中有环烷酸、脂肪酸及酚,总称石油酸;中性含氧化合物有醛、酮等,其含量较少。 三、石油的分类 Tissot和Welte(1978)提出的,该方案中的原油组成数据是指沸点>210℃的馏分分析数据。该分类采用三角图解,以烷烃、环烷烃、芳烃+N、S、O化合物作为三角图解的三个端元。 分为:石蜡型、环烷型、石蜡环烷型、芳香—中间型、芳香—环烷型和芳香—沥青型六种类型。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考研真题7

考试科目:石油地质学 一、区分和解释下列名词(5×7=35) 1、生油门限与生油窗 2、油气藏与油气田 3、相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 4、油气初次运移与二次运移 5、地层不整合圈闭与地层超覆圈闭 6、油型气和煤型气 7、地层压力梯度与地层压力系数 二、填空题(1×25=25) 1、随着天然气源岩成熟度的增加,天然气的δ13C1值_________,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油型气的δ13C1比煤型气的δ13C1_________。 2、盖层的主要岩性一般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少数为_____________。 3、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在England的流体势定义中,主要反映了三种力对油气运移的影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流体势的高低可以判断油气的运移方向,油气总是由流体势的______区向流体势的______区运移。 5、圈闭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油气比较富集的主要盆地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8、渤海湾盆地属于________________型盆地,其主要的含油气层系为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0×5=50) 1、简述Ⅰ型干酪根和Ⅲ型干酪根的基本特征。 2、简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发育的主要因素。 3、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主要受哪些地质因素的控制? 4、简述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5、简述前陆盆地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四、综合题(20×2=40) 1、根据油气藏形成与油气富集的基本原理,论述三角洲相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 2、图1为某盆地的白垩系目的层顶面埋深图。该盆地中间有一近东西向的北倾逆断层,断层活动时为侏罗纪——早第三纪,使得盆地发育二个凹陷A和B。研究表明,凹陷A主要发育侏罗系煤系源岩,凹陷B主要发育白垩系泥质烃源岩,凹陷A侏罗系煤系源岩的R0为1.0%——1.5%,凹陷B白垩系泥质烃源岩R0为0.6%——1.0%,已发现5个油藏和3个气藏,特征见表1。白垩系砂岩分布较广,砂体连续性较好,物性也较好。凹陷A侏罗系煤系源岩主要生油期为白垩纪末,主要生气期为早第三纪末,凹陷B白垩系泥质烃源岩生油期为晚第三纪末。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新进展-大作业题目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结课大作业石油与然气地质学新进展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新进展 大作业

作业一:比较分析致密砂岩、页岩、常规砂岩储层的差异性。(30分)作业二:中国海相页岩油气主要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新进展。(30分)作业三:分析致密油气藏与其它油气藏(页岩油气、煤层气、常规油气)的异同点。(40分) 要求: 1、所有答题需打印在A4纸上提交。上下左右页边距2cm,作业正文采用小四宋体(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Times New Roman),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排版规范。封面格式请勿改动,仅需填写个人相关信息。 2、答题时应尽量采用自己语言,不得拷贝复制。 3、严禁相互之间抄袭,如发现抄袭,视情节严重程度根据抄袭部分占该题目总分的比例扣除相应分数或者成绩记0分。 作业一:比较分析致密砂岩、页岩、常规砂岩储层的差异性。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包括缩小粒间孔、粒间溶孔、溶蚀扩大粒间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和晶间微孔;孔隙喉道以片状、弯片状和管束状喉道为主;发育构造微裂缝、解理缝及层面缝等裂缝结构。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复杂化了储层的孔隙结构,大量发育的黏土矿物明显降低了储层的渗透率,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得储层致密化,而后期的溶蚀作用交代作用又可以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致密砂岩储层渗流空间具有强烈的尺度性,空间尺度分为致密基块孔喉尺度、天然裂缝尺度、水力裂缝尺度及宏观气井尺度,而气体的产出就是经致密基块—天然裂缝—水力裂缝—井筒的跨尺度、多种介质的复杂过程。致密砂岩储层与常规储层在孔隙度、渗透率及储层压力等方面差异显著。此外,两者的研究内容及分布规律亦存在区别。常规储层孔渗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所以研究其孔隙与喉道参数即可;但大量的事实表明,仅采用孔喉参数难以有效地确定致密砂岩储层的渗透率,而对其渗透率起决定作用的是裂缝体系,且致密砂岩的储集空间亦受其控制。 致密砂岩气藏和常规气藏的分布规律区别明显,我国致密气藏多以深盆气的形式出现。以深盆气藏为例,它具有特殊的成藏机理和圈闭分布规律,多形成于向斜轴部或背斜翼部,而常规油气藏可早于深盆气藏形成,且分布于其上倾方向。对常规圈闭气藏来说,天然气多聚集于孔渗条件较好的构造高部位,聚集位置与气源岩明显分开,气水分布服从重力分异原理,但是对于致密砂岩气藏来说,天然气主要聚集在离烃源岩比较近的位置,不服从重力分异原理,气水关系发生倒置。 页岩储层研究重点包括矿物类型与含量、孔隙度和渗透率、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等方面。矿物类型和含量是决定了页岩储层脆性特征,寻找脆性矿物含量高、易压裂的地层对页岩气压裂开发具有重要影响。页岩储层孔隙( 纳米级) 系统对烃类的储集能力和流体向裂缝网络传导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页岩孔隙按大小可分为大孔(直径大于50nm),介孔(直径介于2~50nm)、微孔(直径小于2nm)。利用气体在页岩孔隙中的吸附与解吸可以测量其孔隙大小及其分布情况,当压力低于气体的临界压力时,对于介孔与大孔,首先发生多层吸附,相对压力更高时,则发生毛细管凝聚,形成类似液体的弯液面。页岩的孔隙度主要分布在0.01%~5%,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0001~10mD,页岩的孔隙度与渗透率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渗透率大于1mD的页岩岩心中存在着明显的天然裂缝或取心诱导裂缝。页岩中黏土矿物的总含量主要介于20%~70%,黏土矿物主要为绿泥石、伊利石、蒙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物理2-2第十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16 16-6在均匀密绕的螺绕环导线内通有电流20A ,环上线圈 400匝,细环的平均周长是40cm ,测得环内磁感应强度是1.0T 。求: (1)磁场强度; (2)磁化强度; (3)磁化率; (4)磁化面电流的大小和相对磁导率。 [解] (1) 螺绕环内磁场强度 由nI d L =??l H 得 1 -42 m 100.2104020400??=??== -A L nI H (2) 螺绕环内介质的磁化强度 由M B H -= μ得 1-547 m 1076.710210 40 .1??=?-?= -= --A H B M πμ (3) 磁介质的磁化率 由H M m χ=得 8.381021076.74 5 m =??==H M χ (4)环状磁介质表面磁化面电流密度 -15m 1076.7??==A M j 总磁化面电流 A L j dL M I L 55101.34.01076.7?=??=?=?='? 相对磁导率 8.398.3811m 0r =+=+== χμμH B

16-7.一绝对磁导率为μ1的无限长圆柱形直导线,半径为R 1,其中均匀地通有电流I 。导线外包一层绝对磁导率为μ2的圆筒形不导电磁介质,外半径为R 2,如习题16-7图所示。试求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分布,并画出H -r ,B-r 曲线。 [解] 将安培环路定理∑?=?I d L l H 应用于半径为r 的同心圆周 当0≤r ≤1R 时,有 2 2 1 12r R I r H πππ?= ? 所以 2 112R Ir H π= 2111 112R Ir H B πμμ== 当r ≥1R 时,有I r H =?π22 所以r I H π22= 在磁介质内部1R ≤r ≤2R 时,r I H B πμμ22222== 在磁介质外部r ≥2R 时,r I H B πμμ20202 ==' 各区域中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均与导体圆柱中电流的方向成右手螺旋关系。 H -r 曲线 B-r 曲线 习题16-7图 R 1 R 2 本图中假设 B 2 12 1μμ>r r 1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复习题

《石油地质学》复习参考 一、名词解释(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4、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5、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6、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7、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8、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9.天然气: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 10.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时,在一定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11.相渗透率:又称有效渗透率,指储集层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分别用K0,Kg,Kw分别表示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

12.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13.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14.盖层闭合度: 15.油气藏:地壳上的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 16.油田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诶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17.沉积有机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沉积物(岩)中保存下来的有机质。 18.力场强度:把单位质量流体在力场中受到的力E为力场强度。 19·二次运移:指油气脱离烃源岩后在储集层或其他渗透性介质中的运移。 20.流体势:将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之和。 21.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主要成分是烃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以游离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22.油气显示:石油、天然气、石油沥青矿物在地表的天然露头或钻井的人工露头。 23.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碱、非氧化型酸和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24.烃源岩:富含有机质,生成过足以形成工业性油气聚集的细粒沉积岩。 25.油气运移:指地壳中的石油、天然气在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位置移动。 26.生油门限: 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中随着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增加,其中的有机质逐步转变成油或气。当生油岩的埋藏到达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也是与深度相应温度)时,叫进入生油门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历年考研专业课真题和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历年考研专业课真题目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历年考研 代码 真题年代 专业课真题科目 211 翻译硕士英语2011 212 翻译硕士俄语2011 242 俄语2008---2011 243 日语2008---2011 244 德语2011 245 法语2008---2011 357 英语翻译基础2011 358 俄语翻译基础2011 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2011 703 公共行政学2011 704 数学分析2011 705 普通物理2011 706 有机化学2000,2005---2009,2011 707 无机及分析化学2007---2009,2011 708 生物化学2011 法学基础(法理学、民法学、刑 2011 710 法学)

711 中国古代文学2011 71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原理2008,2011 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体育教育 2011 716 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 801 沉积岩石学2005---2008 802 构造地质学2003---2010 803 地震勘探2003---2009,2011 805 电子技术基础2011 806 软件技术基础2011 808 地理信息系统2011 809 石油地质学2001---2011 810 测井方法与原理2005---2011 811 工程流体力学2001---2009,2011 812 理论力学2008---2011 813 材料力学2006---2011 814 物理化学1999---2009,2011 815 渗流物理2001---2009,2011 816 油田化学基础2011 817 工程热力学2008---2011 818 化工原理1999---2009,2011 819 生物工程201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复习思考 绪论 基本知识: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 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 基本知识: 1.石油 2.生物标志化合物 3.油气显示 4.石油旋光性 5.石油荧光性 6.石油凝固点 7.石油的馏分8.湿气和干气 9.非伴生气 10.气顶气 11.气藏气 12.固态气水合物 13.煤层气 14.伴生气15.凝析气 16.天然气(狭义) 17.非常规气藏 18.底水和边水 19.油水的矿化度 20.油田水 21.油矿物 22.油气苗 23.同位素效应 24.同位素类型曲线25.同位索分馏作用 思考问题: 1.简述海相与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 2.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 3.蒂索和怀特(1978)提出的石油分类。 4.石油的化合物组成。 5.油田水的分类(Sulin,1948) 。 6.油田水的来源。 7.油田水的产状。 8.油田水的化学组成。 9.不同成因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和碳氢稳定同位素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 基本知识: 1.束缚孔隙 2.渗透性储集层 3.孔隙结构 4.相对渗透率 5.有效孔隙度 6.流体饱和度 7.有效渗透率 8.储集层(岩) 9.合油气层 10.储集模式 11.圈闭盖层 12.盖层的自封闭 13.区域盖层 14.盖层的微渗漏 15.盖层 16.闭合度 17.油气柱高度 思考问题: 1.简述砂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及其成因。 2.储集层的物理性质包括哪些内容?

3.按孔隙大小可分为几种类型? 4.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参数有哪些? 5.如何评价储集岩的物性? 6.如何评价储层孔隙结构? 7.影响砂岩储集性的因素有哪些? 8.影响砂岩储集性的成岩后生作用有哪些? 9.影响碳酸盐岩储集性的因素有那些? 10.沉积作用对砂岩储集性的影响碎屑岩储集层的不均一性有几种类型? 11.成岩后生作用对砂岩储集性的影响成岩后生作用对碳酸盐岩储集性的影响其他岩类储集层有哪些岩类? 12.沉积环境对碳酸盐岩储集性的影响如何评价盖层的好坏? 13.盖层的封闭机制。 14.盖层的岩石类型。 15.储层与盖层的关系如何? 第三章圈闭和油气藏 基本知识: 1.圈闭 2.油气藏 3.溢出点 4.气顶和油环 5.闭合面积 6.含油边界和合油面积 7.构造圈闭 8.断层圈闭 9.基岩油气藏 10.地层圈闭 11.岩性圈闭 12.水动力圈闭13.复合圈闭 思考问题: 1.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 2.简述圈闭的现代概念及各种圈闭类型特征?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 第四章油气成因和烃源岩 基本知识: 1.干酪根 2.TTI 3.烃源岩 4.CPI 5.沉积有机质 6.地温梯度 7.门限温度 8.油型气 9.生物成因气 10.无机成因气 11.煤型气 12.煤气发生率 13.有机质成熟度 14.烃源岩系 思考问题: 1.简述如何评价烃源岩的好坏? 3.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 4.简述沉积有机质热演化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特征。 5.评价有机质成熟度的主要指标及其应用? 6.温度和时问对干酪根成烃演化的影响? 7.沉积有机质的原始生化组成及其对成烃的意义? 8.油气有机成因的主要证据?

中国石油大学1999-2005石油地质学考研试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学》历年考研试题(1999-2005) 1999年 一、名词解释(2.5×8=20)( 8、9题任选一题) 1、低—未熟油 2、相渗透率 3、油气田 4、圈闭 5、生油窗 6、油气聚集带 7、油气系统 8、控制储量 9、干酪根 二、填空题(1×30=30) 1、原油粘度的变化受____、____、____所制约。 2、有机成因气可分为____、____、____和过渡气。 3、天然气干燥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的比值。 4、石油的族组分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5、适合于油气生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包括____、_____等。 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____、____、____等。

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 8、背斜油气藏根据圈闭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9、影响泥页岩异常压力形成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_等。 10、影响盖层排替压力大小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 三、简答题 (50)( 4、5任选一题) 1、简述温度、压力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10) 2、比较地台内部断陷型盆地主要石油地质特征。 (15) 3、试比较油气初次与二次运移在相态、动力、方向、距离、时期上的区别与联系。 (10) 4、简述油气藏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15) 5、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15) 2000年 一、名词解释(4×5=20) 1、油气藏

2、干酪根 3、生油门限 4、相渗透率 5、固态气体水合物 二、简答题(7×5=35) 1、简述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甲烷同位素特征。 2、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3、简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及其特点。 4、简述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5、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主要机理。 三、论述题(15×3=45) 1、是从生油母岩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因素、油气生成的阶段等方面论述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烃理论的基本要点。 2、试从源岩条件、储盖层发育特征、油气运移条件、圈闭发育特征等方面论述三角洲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 3、试述箕状凹陷(单断型断陷盆地)非构造圈闭及其非构造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分布。2001年 一、区分和解释下列名词(4×5=20) 1、生油门限与生油窗 2、相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 3、煤型气与煤层气 4、岩性上倾尖灭圈闭与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

(完整版)油气成藏地质学作业

第一章研究内容 1、油气成藏地质学的内涵及其在石油地质学中的位置 答:成藏研究涵盖的内容很多,包括基本的成藏条件或要素、成藏年代、成藏动力(运聚动力)、油气藏分布规律或富集规律等。 赵靖舟将从事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方面的研究称为“油气成藏地质学”(简称成藏地质学),认为它应是石油地质学中与石油构造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储层地质学、开发地质学等相并列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2、成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答:成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静态的成藏要素、动态的成藏作用和最终的成藏结果,涉及生、运、聚、保等影响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各个方面,但重点是运、聚、保。其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5个方面: 1)成藏要素或成藏条件的研究。包括生、储、盖、圈等基本成藏要素的研究和评价,重点是诸成藏要素耦合关系或配置关系的研究,目的为区域评价提供依据。 2)成藏年代学研究。主要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现代成藏年代学实验分析技术与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尽可能精确地确定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时间,恢复油气藏的形成演化历史。3)成藏地球化学研究。采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利用各种油气地球化学信息,研究油气运移的时间(成藏年代学)和方向(运移地球化学),分析油气藏的非均质性及其成因。 4)成藏动力学研究。重点研究油气运移聚集的动力学特点,划分成藏动力学系统,恢复成藏过程,重建成藏历史,搞清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式。 5)油气藏分布规律及评价预测。这是成藏地质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它是在前述几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进行资源评价和油气田分布预测,从而为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在盆地早期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地质学研究的重点是基本成藏条件的评价研究与含油气系统划分。 在含油气系统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研究的重点是运聚动力学、输导体系的研究、成藏动力系统划分、已发现油气藏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研究,以及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 在成藏动力系统的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地质学的研究重点油气藏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研究以及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等。 3、成藏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1)最大限度地获去资料,以得到尽可能丰富的地质信息。 2)信息分类与分析——变杂乱为有序,去伪存真,突出主要矛盾。 3)确定成藏时间,分析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式,总结分布规律。 4)评价勘探潜力,进行区带评价,预测有利目标。 高素质的石油地质科学地质工作者须备的基本素质: ①1知识+4种能力+2种意识②扎实的背景知识 ③细致的观察能力④全面准确的信息识别能力丰富的想象力⑤周密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⑥强烈的创造意识 ⑦强烈的找油意识 第二章油气成藏地球化学 成藏地球化学研究内容 1)油藏中流体和矿物的相互作用 2)油藏流体的非均质性及其形成机理 3)探索油气运移、充注、聚集历史与成藏机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原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总学时:72 一、教学思想 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这门课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打好基础、向前覆盖(覆盖已经学过的基础地质知识,让学生了解它们与油气地质学的关系及其用途)、向后延伸(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精髓在于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授课中围绕现代油气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了精练的讲述,致力于语言风格上精练、简约,内容安排上深入简出,以便于学生的学习、掌握; 3、在课程体系安排上,体现了以油气藏为核心的油气勘探指导思想。先介绍油气地质学的核心——油气藏及其构成因素,然后是油气藏的形成机理,最后介绍油气藏的赋存规律,共分三个大的板块; 4、尽量避免与后续课程的重复,适当加强了在生烃、运移等章节的份量; 5、吸纳了目前油气地质学的国内外主要进展,如:天然气的形成和富集、流体动力与油气的运聚成藏、储盖层评价、含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学、油气成藏组合、非常规油气等。 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油气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要求对油气在地下的实际赋存条件如圈闭和油气藏的结构等,能通过图件的形式表达出来。故安排了8次实习(其中第8次为综合大实习)。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安排了3次分组实验(课下进行)。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 本课程总学时为72,以教师讲授为主,并安排8次实习。 学时分配:教师授课60学时,课堂实习12学时,实验需在课下完成。建议学时的分配方案:第一章绪论,6学时 实习一中国主要油气盆地和油气田分布,1学时 第二章油气藏中的流体,6学时 第三章储层与盖层,8学时 实习二储集层孔隙结构观察对比、影响碎屑岩物性的因素分析,1学时 第四章圈闭与油气藏,8学时 实习三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的识别,1学时 第五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与生油岩,8学时 实习四有机质成熟演化曲线和成熟度分区,1学时 实习五TTI值的计算和应用,1学时 第六章石油与天然气的运移,8学时 实习六地下水动力分布与油气运聚的关系,1学时 实习七油源对比与油气运移方向确定,1学时 第七章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8学时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 就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源控论: 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普遍具有多隆多坳的特征,而陆相沉积又具有近物源、短水流的特点,陆相地层岩性岩相变化快、断裂发育,油气很难进行长距离运移。因此生油坳陷生成的石油主要聚集在生油坳陷的内部和周缘,主要生油区控制了大中型油气田的分布。 ●复式油气藏聚集带: 就是主要受二级构造带、区域断裂带、区域岩性尖灭带、物性变化带、地层超覆带、地层不整合带等控制的,形成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而以其他油气藏类型为辅的多种类型油气藏成群成带分布,在平面和剖面上构成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气藏叠合连片分布的含油气带。 ●未熟—低熟油: 干酪根晚期热降解生烃模式可能是常规的生烃模式,但不是唯一的生烃模式。在自然界中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各类早期生成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特别在陆相盆地沉积物中,常含有某些活化能低的特定有机母质,可以低温早熟生成油气,就是未熟油气。 ●煤成油理论: 一般认为,煤系地层主要含Ⅲ型干酪根,以生气为主,不能形成大油田。 人们认识到煤系地层到底是生气还是生油与煤的显微组分有关。如果煤系地层含有的富氢显微组分达到一定的比例就可以生成商业价值的液态石油,并形成大油田,同时还对煤系富氢显微组分的类型、形成环境、生烃机理、排烃条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系统的煤成油理论。 ●石油:

是以液态烃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天然气: 地壳岩石孔隙中天然生成的、以烃类为主的可燃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气体,如CO 2、H2S等(油气地质学研究的主要是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 ●气藏气: 指圈闭中具有商业价值的单独天然气聚集,特别是巨大的非伴生气藏(田)气,是研究的重点。 ●气顶气: 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煤层气: 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煤型气(煤成气): 腐殖型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的分散有机质)热演化生成的天然气。 ●固态气水合物: 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由甲烷气体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 ●油田水: 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xx(层): 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石(层)都成为储集岩(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线性代数(2013-2014-1)-A卷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线性代数》期末试卷 (32学时)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课系室应用数学系 考试日期2014 年1月9日 注意事项:1.请在试卷正面答题,反面及附页可作草稿纸; 2.答题时请注意书写清楚,保持卷面清洁; 3.本试卷共六道大题,满分100分; 4.试卷本请勿撕开,否则作废; 5.本试卷正文共6页。

一.填空题(3分?5=15分) 1.在5阶行列式中,项4123125435a a a a a 前的符号为【 】. 2. 设3阶方阵100025013A ?? ? = ? ??? ,则1A -=【 】. 3. 设向量组1(,0,)T a c α=,2(,,0)T b c α=,3(0,,)T a b α=线性无关,则,,a b c 必满 足关系式【 】. 4. 设n 阶可逆矩阵A 的每行元素之和为常数a ,则1A -的每行元素之和为【 】. 5.设二次型2221231231213(,,)4222f x x x x x x tx x x x =++++,当t 满足【 】 时,123(,,)f x x x 为正定二次型. 二. 选择题(3分?5=15分) 1. 设3040 222207004222 D =---,则D 的第4行元素余子式之和为【 】. (A) 0; (B) 28; (C) 28-; (D) 前面选项都不对. 2. 设A 是n 阶方阵,2A =,*A 为A 的伴随矩阵,则1*-=A A 【 】. (A) 2; (B) 2n ; (C) 12-n ; (D) 前面选项都不对. 3. 已知矩阵11221130B a -?? ? = ? ?-??,且()2R B =,则a =【 】. (A) 5; (B) 1; (C) 1-; (D) 5-. 4. 设n 元齐次线性方程组0=Ax 的系数矩阵A 的秩为r ,则方程组0=Ax 有非零 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A) r n =; (B) r n ≥; (C) r n >; (D) r n <. 5.设3阶方阵A 的特征值为1,2,3-,E 为单位矩阵,则2+A E 的迹(2)tr A E + 为【 】. (A) 7; (B) 7-; (C) 2; (D) 前面选项都不对.

中国石油大学历年石油地质学考题及答案汇总

1999年博士生入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氯仿沥青“A” 2、孔隙结构 3、排替压力 4、隐蔽油气藏 5、生物气 6、油藏地球化学 7、前陆盆地:位于皱褶山系前缘与毗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它包括从山前拗陷到克拉 通边缘斜坡的过渡区。前渊盆地、山前拗陷、山前拗陷—地台边缘拗陷、山前拗陷—地台斜坡等概念都属于前陆盆地范畴。 8、油气藏描述 9、控制储量 10、流体封存箱: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指沉积盆地内(1分)由封闭层分割的(1分)异常压力系统(1分)。箱内生、储、盖条件俱全,常由主箱与次箱组成。有两种类型,一为超压封存箱,孔隙流体支撑盖层及上覆岩石—流体的重力;另一为欠压封存箱,岩石基质支撑盖层及上覆岩石—流体的重力。 二、问答 1、叙述现代油气成因模式,并简要说明我国陆相油气成因理论研究的进展 2、举例说明我国东西部含油气盆地类型及其油气藏分布特征的差异 3、围绕勘探的任务和目标,试述不同勘探阶段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的内容和主要方法 4、试述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地质因素 5、讨论烃源岩的排烃机理 6、试评述“含油气系统”,并举例说明 7、试论述现代油气有机成因理论的主要观点 8、试论述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答、(1)成因类型:有机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有机成因气包括生物气、油型气(腐泥型气)、煤型气(腐殖型气)。另外,有人对有机成因气除分为上述几种外,还划分出了低温-热催化过渡气以及陆源有机气等 (2)地球化学特征: 无机成因气,取决于具体成因,一般非烃成分含量较高,可含少量甲烷。来自深源的无机气一般含较高的氦、氩等。 生物化学气,成分主要为甲烷 油型气:依其源岩成熟程度分石油伴生气、凝析油伴生气和裂解干气。石油伴生气和凝析油伴生气的重烃气含量高。过成熟的裂解干气,以甲烷为主,重烃气极少。 煤型气:主要为甲烷。其凝析油重,常含有较高的苯、甲苯以及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另外,煤型气常含汞蒸汽 陆源有机气是指成气母质是介于油型气和煤型气母质之间的过渡型,其特征也如此,是陆源有机质,多位分散III型有机质生成的,现在一般归于煤型气。 低温-热催化过渡气:介于生物生气阶段于热催化生油阶段之间,其地化特征也是两者的过渡 9、油气成藏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10、试述残留盆地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特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要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 2.圈闭 3.溢出点 4.TTI 5.CPI 6.初次运移 7.流体势 8.系列圈闭 9.含油气盆地10.石油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二) 一、基本概念(任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天然气 2.绝对渗透率 3.孔隙结构 4.饱和度 5.盖层闭合度 6.油气藏 7.油田水8.沉积有机质9.力场强度10二次运移11.流体势 二、选择题(20分) 1.在自然条件下,对有机质成烃催化活力最强的粘土是____ A 伊利石型 B 高岭石型 C 蒙-伊混成石型 D 蒙脱石型 2.石油中C、H两元素比值约为____ A 0.56 B 3.5 C 6.5 D 12.5 3.有机质过成熟生干气阶段,Ro(%)为____ A <0.5 B 0.5—1.3 C 1.3—2.0 D ≥2.0 4.某石油中环烷烃含量为30%,正+异构烷烃含量为25%,则该石油类型为____ A 石蜡-环烷型 B 石蜡型 C 环烷型 D 芳香-中间型 三、填空题(20分) 1.识别和评价烃源岩主要是通过___ 、和__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加以确定。 2.若石油中环烷烃含量和正+异构烷烃含量各占30%,则该石油属于_ ___。 3.Sulin将天然水分为氯化镁型、__ __、__ __和___ _。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Petroleum Geology》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修订)人:宋荣彩制定(修订)时间:2010年2月所在单位:能源学院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课程简介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大致知晓油气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萌发对从事油气行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能源,化工原料,国际贸易物资;世界及中国油气工业发展概况——历史,现状,未来展望;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任务、内容、性质及主要相关基础课程。 要求学生了解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和油气工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掌握油气矿产的基本特点;大致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内容梗概。对油气行业的现状,尽可能运用最新的统计资料。对油气资源的展望和新的替代能源的研究可作适当介绍和讨论。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 教学目的:了解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使学生对本课程所讨论的物质对象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石油的概念;石油的组成——元素、化合物、馏分、组分等;石油的分类;海陆相石油的区别;石油的物理性质。(石油工程专业适当补习相关有机化学内容) 天然气的概念(广义和狭义);天然气的产出类型;天然气的组成——烃类和非烃类组分;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稳定同位素的概念及表示方式;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及分馏效应;油、气的稳定同位素组成——主要是碳和氢,硫、氮、氧作简要介绍。(石油工程专业只讲碳、氢同位素分布的表示及油气中碳、氢同位素的分布范围) 油田水概述;油田水的产状,包括贮存状态、与油气的位置关系;油田水的来源;油田水的化学成分及矿化度;油田水的水型;油田水的物理性质。 要求学生了解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专业概念,理解石油不同化学组成(元素、化合物、组分、馏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油、气主要物理性质(比重与密度、粘度、溶解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明确油、气没有确定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建筑工程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 题目:建筑工程资料员实践报告 学习中心:临淄教育中心教学服务站 年级专业:网络12秋建筑工程管理 学生姓名:王青青学号:12461150003 实践单位:山东凯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实践起止时间:14年2月16日~14年5月26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教育学院 完成时间:2014 年 6 月15 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实践单位评议表

建筑工程资料员实践报告

般无需进行设计或验算,但对一些特殊结构,新型体系的模板或超出适用范围的一般模板,则应进行设计或验算。 3、熟悉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工程包括制备、运输、浇筑、养护等施工过程,各施工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任一过程施工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工程的最终质量。混凝土的制备包括了混凝土的配制与混凝土的搅拌,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混凝土的配制还包含了混凝土的设计配合以及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施工配合比是根据实验室的设计配合比提高一个数值,并有95%的强度保证率。混凝土施工配料计量必须准确,才能保证所拌制的混凝土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其偏差不得超过规范规定。施工配合比与实验配合比的差别在于含水率的区别。混凝土的浇筑是混凝土工程的重中之重,也只有合格的浇筑,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符合设计的要求,才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尺寸准确,才能保证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而且还检查模板的尺寸,轴线及其支架承载力和稳定性。浇筑质量还以浇筑工人的技术水平有密切的关系。若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够很容易产生离析现象,而且容易产生蜂窝、麻面,甚至产生露筋现象。施工缝的留置也是混凝土浇筑的一种特殊工艺,由于某些原因,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且停歇时间可能超过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则应预先确定在适当的部位留置施工缝。一般施工缝应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的部位,应用时考虑施工的方便。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天热的时候要注意养护。 三、参与了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队经过自检、互检、交接检后,再报项目部,由项目质检员复查,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我同时也参与了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上现场之前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如墙体配筋图、楼板梁的配筋图、模板施工图等。模板验收中主要检查板缝是否封堵严密、垂直度是否合格、测量模板安装是否满足房间开间要求等;钢筋验收则检查墙体的保护层厚度、箍筋间距、梯子筋以及暗柱暗梁的配筋是否符合要求等。通过现场学习,积极向有关技术人员请教,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