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绪的认知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

(一)阿诺德德“评定—兴奋”说

“评定—兴奋”说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再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这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J.Singer)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到的生理唤醒;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体验。情绪状态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骨骼肌的活动,向大脑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景的评估,来自这三个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体验,称为情绪唤醒模型。

这个工作系统包括三个亚系统:

第一个亚系统:对来自环境的输入信息的知觉分析;

第二个亚系统: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建立起来的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过去、现在和对未来的期望;

第三个亚系统:现实情景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称为认知比较器,它带有庞大的生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激活机构,并与效应器官相联系。

这个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通过认知比较器把当前的现实刺激与存储在记忆中的过去经验进行比较,当知觉分析与认知加工间出现不匹配时,认知比较器就产生信息,动员一系列的生化和神经机制,释放化学物质,改变脑的神经激活状态,使身体适应当前情景的要求,这时情绪就被唤醒了。

(三)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认为情绪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才可能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动作组合,即动作反应。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来讲,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

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控制判断。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

知识点3 情绪的理论

知识点3 情绪的理论 一、情绪的早期理论 (一)詹姆斯——兰格理论 詹姆斯根据情绪发生时引起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机体变化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兰格与詹姆斯在情绪产生的具体描述上虽有不同,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二)坎农——巴德学说 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多和肌肉紧张等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状态。因此,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Bard,1934,1950)的支持和发展,故后人称坎农的情绪理论为坎农——巴德情绪学说。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一)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她提出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如恐惧及逃避、愤怒及攻击等)。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这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2016年继续教育试题--专业技术人员情绪管理与职场减压(选修)80分试题

1.从()的角度看情绪和情感的差异,情绪更多地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 (单选 ) A需要 B发生早晚 C反映特点 D种类 2.当人们满足了饥渴需要时会感到高兴,当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会感到恐惧,这些都是人的()反应。 (单选 ) A情绪 B情感 C客观 D行为 3.父辈对下一代殷切的期望、深沉的爱都体现了()的深刻性与内隐性。 (单选 ) A思想 B情感 C情绪 D感觉 4.()情绪和原始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情绪必须经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能学习到。 (单选 ) A复杂;基本 B简单;基本 C基本;复杂

D复杂;简单 5.()是指一个人盼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 (单选 ) A快乐 B愤怒 C恐惧 D悲哀 6.()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单选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情感 7.心理学上最早对情绪提出系统理论解释者,当推19世纪末美国先驱心理学家()。 (单选 ) A詹姆斯 B兰格 C坎农 D巴德 8.()认为当情绪刺激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立即引起我们身体上的某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冲动传到神经系统产生情绪,即情绪就是对外周机体变化的觉知。 (单选 ) A詹姆斯-兰格理论 B坎农-巴德理论 C詹姆斯-巴徳理论 D情绪的认知理论

9.()过分强调丘脑对情绪的影响,忽视了外周生理反应及大脑皮质对情绪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单选 ) A詹姆斯-兰格理论 B坎农-巴德理论 C詹姆斯-巴徳理论 D情绪的认知理论 10.()是心理学中主张情绪产生于对刺激情境或对事物的评价的理论。 (单选 ) A詹姆斯-兰格理论 B坎农-巴德理论 C詹姆斯-巴徳理论 D情绪的认知理论 11.情绪认知理论认为,()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单选 ) A环境事件 B生理状况 C认知过程 D大脑皮质 12.()提出了情绪产生决定于两个主要因素,生理唤醒和认知因素,认知因素又包括对生理唤醒的认知解释和对环境刺激的认识。 (单选 ) A阿诺德 B沙赫特 C拉扎勒斯 D西米诺夫 13.()能找出一个得不到最好效果的做法中的意义,提醒我们,要找出一个有更好效果的作法,同时

合理情绪理论

合理情绪理论及其应用 合理情绪理论既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首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首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首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这种理论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者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及因果关系,特别强调认知在其中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下面举我的一个实例:某天我和A同学在上课回来的路上,迎面走来的是我们的某科任课老师,A同学很热情的向老师打招呼,而我觉得老师没有向我这个方向看,索性也假装没看到,扭头就走过去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这件事却对我的情绪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边走边想,老师会不会是已经看到我了,或者老师想起我在课堂上表现很一般就索性不看重我了,这件事会不会加深我在老师心目中的不良形象……于是这件小事是我久久不能心安。这种本没必要的多虑甚至使我对这个老师的课产生了某种惧怕感与逃避情绪,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到了我的整个学习和生活。这个实例很具有代表性。按照合理情绪理论,在这个

事件中与老师的偶然碰面时激发事件,但很显然,这并不是引起后来我的各种想法的直接原因。作为经历事件的个体,我在事后产生了不正确的认知与明显错误的观念,从而引发了消极情绪和某种程度上的行为障碍。在特定的认知情绪与行为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我的这种不合理的情绪和不合理的行为。在合理情绪疗法中,建立合理的思维方式,树立合理的理念,减少不良影响,通过改变以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帮助患者减少或排除已有的情绪障碍。经过认真的反思,我很快发现自己在此事中不合理的理念与错误的思维方式,完全是通过自我理念支配着自己的思维,让某种不合理的想法延续良久,甚至想到不切实际的后果,使自己无端陷于某种忧虑,细细想来时完全没有必要的。因此,经常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下面再说一个很实际的例子,集体生活的共同生活秩序需要大家来共同维护,但是由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难免产生某些小摩擦。但有些人由于不能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想法,有时会导致矛盾的产生。例如,高中时我们宿舍由于人数比较多,成员之间经常因为某些小事发生不必要的争吵。B同学和C同学因为某事闹矛盾了,而原因很可笑也很可悲,竟然是因为B不经意的说话影响了C睡觉,两人起初也只是轻微斗嘴,可到后来互不相让,愈演愈烈,直至不可开交。很显然,两人的表现都是不合理的行为,而且都是受到不合理情绪与信念的驱使。按照合理情绪理论,C同学在此事发生后很显然产生了十分消极的情绪,而在这种情绪的引导下,开始与B争吵,而

情绪的相关理论

1.詹姆士(James)—兰格(bnge)的情绪理论 该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于某一情境的变化引起自身状态的感觉。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引起个体的生理反应,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变化,由机体反应引起情绪体验。因此,情绪只是对于一种生理状态的感觉,是对机体内部和外部生理变化的意识。 2.坎农(connan)—巴德的丘脑情绪理论 该理论认为,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同时把信息输送到大脑和机体的其他部位.到达大脑皮层的信息产牛情绪体验,而到达内脏和骨铬肌肉的信息激活生理反应,因此,身体变化与情绪体验同时发生o3.巴甫洛夫(Pavlov)的动力定型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大脑皮层中按照刺激物的顺序形成厂比较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这种系统叫做动力定型,是入学4、习惯和需要的生理基础。当客观事物符合我们的动力定型时,其刺激所引起的皮质神经过程就会按原来的轨道运行,产生满意的倩绪和情感。如果客观事物不符合动人定型,就会使旧的动力定型遭到破坏,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人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有两个系统。 由具体事物的影响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称为第一佰号系统,内语言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称为第二倍号系统。人们不仅通过第一信号系统产生情绪体验,也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例如,当一个人遭遇不幸时,自己的情绪怎么也平静不下

来,如果这时候有人用言语劝告几句,就可能平静下来,这就是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4.行为学派的情绪理论 该理论认为,情绪只是有机体对待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和一族反应,因此经常从反应模式和活动水平两方面去描述情绪。行为主义的莫圣人华生认为,情绪是—种遗传的反应模式,它包括整个的身体机制,特别是内脏和腺体活动系统的深刻变化。在他之后,操作条件反射论者斯金纳特别注意从动物在个体生活中的习得行为研究情绪,发展了用条件反射技术来引发倩绪的方法,并把挫折效应作为研究情绪的一个标难方法。 5.精神分析学派的情绪理论 该理论的中心是焦虑问题。弗格伊镕提出,人有客观件焦虑、神经症焦虑和道德焦虑这三种焦虑,它们分别代表白我在对待现实、本我、超我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时采取的软弱态度。客观性焦虑源于人的“诞生创伤”——新生儿诞生时被来自新环境的大量则激所掩没,是一种原发性的焦虑,它是以后个人生活中继发的焦虑反应的原型。当”‘个人面临一种创伤的可能性时.就会有一种与诞生创伤相联系的倩绪的复现。例如人在焦虑时出现的紧张急促的呼吸、肌肉的颤抖、加快的心跳等特征都是模拟和重复新生儿的情绪特征。神经症焦虑产牛十害怕自己的本能行为的客观后果,害怕从事被禁止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后果。这种焦虑有两种形式。一是“自由漂浮”式焦虑,指个人不断地预料会有最坏的结果.把偶然的事件看成厄运的先兆,特别害

第四章 情绪

第四章情绪 (一)情绪和情感 情绪是指同人的社会性需要联系的态度体验。 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二、表情动作 表情动作:情绪发生时,有机体外部发生的明显变化,简称表情。 (一)三种主要表情 面部表情 身段表情 言语表情 人脸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表情作用 研究发现(艾克曼,1975) 眼睛对表达忧伤, 口部对表达快乐和厌恶很重要。 愉快、感兴趣等正性情绪增加面部肌肉的活动, 发怒、沮丧等负性情绪主要引起前额区和眉间的活动。 (二)表情的先天性和社会性 1、表情的先天性 2、表情的社会性 三、情绪的功能 (一)适应功能 情绪是个体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工具) (二)组织功能 情绪的组织作用指情绪对其他心理过程的影响 (三)动机功能 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 (四)信号功能 情绪在人际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表情是思想的信号,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 四、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一)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如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 这些特征的变化具有两极性,即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级 肯定的情绪——是积极的、增力的,能提高个体的活动能力。 否定的情绪——是消极的、减力的,能降低个体活动的能力。 但在某些情况下,同一种情绪既可能具有增力性质,也可具有减力性质,如恐惧。 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两级。 激动的情绪是强烈的、短暂和爆发式的态度体验,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狂喜、激愤等。与激动情绪对立的是平静情绪,是一种平静安稳的情绪状态。 情绪的强度具有强和弱两级。

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 什么是ABC理论 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如图中,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这是因为从前因到结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ridge),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评价与解释。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情绪 ABC理论中:A 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同样是报考英语六级,结果两个人都没过。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 为什么?就是诱发事件A与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解释的B在作怪。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另一个人可能说: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过,是不是我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人家会怎么评价我。于是不同的B带来的C大相径庭。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九章情绪与情感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一、单选题 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 2.在冯特提出的情绪三维理论中,下面哪一个维度不包含在其中( ) A.愉快一不愉快B.激动一平静C.注意一拒绝D.紧张一松弛 3.所谓 "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皆是 ( )的绝好写照。 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境 4.根据坎农一巴德情绪学说,情绪的中心位于 ( )。 A.内脏B.外周神经系统C.杏仁核D.丘脑 5.在情绪的认知理论中强调对刺激情景的评估作用的理论是 ( )。 A.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B.沙赫特的二因素情绪理论 C.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理论D.伊扎德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6.当人处于应激状态下时会出现肌肉紧张、血压升高等反应,这是情绪的 ( ) 表现。 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生理唤醒D.行为反应

7.詹姆斯一兰格的情绪理论主要强调的是 ( )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A.中枢神经系统B.植物性神经系统C认知评价D.动机水平 8.当个体遇到对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时,会出现 "意识狭窄"现象,此时 ( )。 A.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B.出现意识消失的情况 C.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D.对发生的鲁莽行为可以不负责任 9.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 ( )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A对客观事物的感知B个体的愿望和需要C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D个体的能力与人格 10.下面属于情绪而不属于情感的是 ( )。 A对艺术作品的欣赏B对祖国的热爱C助人为乐的幸福感D高考被录取带来的喜悦 11*.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 12、内驱力其实就是()。 A生理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内部动机D外部动机 13.在荒邻野外看见老虎,人们害怕,而看见动物园中笼子中的老虎,不但不怕反而高兴,这种现象说明: A.刺激决定情绪 B.认知决定情绪 C.生理唤醒决定情

合理情绪疗法(情绪ABC理论)

从前,有两个秀才一起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一支出殡的队伍。 看到那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瞪” 一下,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万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瞪” 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奥! 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 合理情绪疗法(情绪ABC理论) 一、定义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也译为理性情绪疗法,又称情绪ABC理论)是上一世纪50年代,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 A.Ellis )提出的。是认知 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法,因其中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也称为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 理论基础: 人具有非理性的本质:每个人、任何社会与文化都有非理性的成分。 心理障碍是由于一个人所持有的非理性的(irrati onal) 、不符合逻辑的思维和信念(belief)引起的,是由于错误的自我谈话所引起。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Epictetus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二、情绪ABC理论 艾利斯: A( activating event ),诱发事件 B (belief) :信念和态度 C (con seque nee) :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理论要点: 影响我们情绪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而不是事情本身。 A 诱发事件 B 信念 C 情绪行为 【例】别人对你说:“你这人真好! ?他喜欢我,真好!一一高兴、开心 ?他仅在安慰我吧!一一伤心,生气 ?我不怎么样,这人干嘛?- -一怀疑、困惑 ?哼,讨好我,想利用我!――厌烦、敌意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对事件正确的认识一般会导致适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而错误的认知往往是导致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

情绪ABC理论(1)

情绪ABC理论 1引言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都做生意,大女儿是卖扇子的,小女儿是卖雨伞的。天晴时,老太太就为小女儿担忧,担心雨伞卖不出去;天阴时,老太太就为大女儿忧虑,担心扇子卖不出去。如此一来,老太太的日子过得很忧郁。邻居问她为何总是满脸忧伤。老太太说明情况。邻居笑着说:“老太太,你真好福气呀!天晴时,你的大女儿生意很好;天阴时,你的小女儿生意兴隆。”老太太听了,登时豁然开朗,转忧为喜。 这其中蕴含怎样的道理呢?同样一件事,从不一样的角度去想,心情就会很不一样,人生的境界也会很不一样!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尔波特·艾里斯已经把中国的俗语“想得开”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他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情绪ABC理论,也称晴雨ABC理论。他以一句很有名的话作为ABC理论理念上的起点:“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 所谓ABC,A指事件(activating event);B指信念(Beliefs),也称为非理性信念,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对该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这件事发生后,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即A→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和解释才是引起情绪更为直接的原因,即A→B→C。 前因信念后果 图1 情绪ABC理论概念结构图 如图1中,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这是因为从前因到结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elief),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评价与解释。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 2常见的不合理信念 1.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是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 2.有价值的人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

情绪ABC理论

ABC理论 ABC理论(ABC Theory of Emotion)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灾祸; 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 已经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 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总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 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 逃避挑战与责任可能要比正视它们容易得多; 不合理观念的特征 依据ABC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人的不合理观念常常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例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对我好”等等。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每一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某个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获得成功,他周围的人或事物的表现及发展也不会以他的意愿来改变。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展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二是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

情绪理论情绪ABC理论

【情绪理论】情绪ABC理论 咨询师似乎是最能听到人间百态的职业,往往来咨询的人,都觉得自己是最大的受害者,所有的凄苦都存在一人身上,我当然理解他们那种痛彻心扉的真实感触,但真正带给他们如此巨大痛苦的,却往往不是发生的事情而是他们对事情的看法。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是合理情绪疗法的创始人,他有一个着名的情绪ABC 理论,A(activatingevent)是指诱发性事件;B(belief)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consequence)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事实是,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比如同样是考试没考好,一个人可能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为什么?就是人的信念B在起作用。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也可能觉得这是是背水一战,不能失败。于是,不同的B带来的C大相径庭。所以,真正伤害你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下面给大家看篇文章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发生激战,最后两名士兵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士兵之所以在激战中还能互相照顾、彼此不分,因为他们来自同一个小镇。他们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互相鼓励和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未与部队联系上。幸运的是,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能度过几日了。也许是因为战争的原因,森林中的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

光,除了那只鹿,他们再也没有看到任何动物,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龄较小的那位士兵身上。一天,他们在森林中遇到了敌人,经过一番激战,两人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他们自以为安全的时候,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士兵中了一枪,幸运的是仅仅肩膀受了伤。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过来,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伙伴痛哭不止。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两眼直直的。他们都以为己的生命即将结束,身边的鹿肉也没有动。谁也不知道,他们那晚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第二天,部队找到了他们。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士兵说:“我知道是谁开的那一枪,就是我的战友,他去年去世了。”“在他抱住我的时候,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但是当晚我原谅了他,我知道他是想独自占有鹿肉活下来,我也知道他活下来是为了他的母亲。”“此后30年,我装着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家。战争结束后,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他在他母亲的遗像前跪下来,请求我的原谅。我没有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我没有理由不原谅他。”一个人,能容忍别人的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傲慢无礼、狂妄无知,要靠极大的心量。受不了恶意诽谤,纠结于此,只能对自己造成致命的伤害。以德报怨说着很简单,但与其说是回归仁慈、友善与祥和,不如说是放过了自己。安乐吉祥的生活从何而来?是:忍辱。大多数人际关系中,痛苦往往来自于身边最亲近和信任的人伤害了自己(事实上这是头脑的错觉。同等的伤害,我们会因为关系越亲近,在情绪上显得更难以承受而已)。但真正的问题是:即使事情已经过去很久,受害者都还记忆犹新、反复回味……

《护理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有答案

《护理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有答案《护理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共38题,76分 1 2分 支持疗法不包括()。 A解释 B保证 C指导 D改善环境 E疏导 2 2分 父母对儿童过分溺爱放纵易造成的人格障碍是()。 A偏执型人格障碍 B分裂型人格障碍 C癔症型人格障碍 D焦虑型人格障碍 E强迫型人格障碍 3 2分 A型人格是下列哪类疾病典型的人格特点 ()

A冠心病 B支气管哮喘 C糖尿病 D消化性溃疡 E恶性肿瘤 4 2分 病人最常见、最重要的心理变化是()。 A人格变化 B意志变化 C情绪变化 D认知功能变化 E以上都不是 5 2分 按照现代心理学界的标准,四项基本情绪是:() A忧虑、快乐、悲哀和愤怒 B忧虑、快乐、悲哀和恐惧 C忧虑、快乐、恐惧和愤怒 D快乐、悲哀、恐惧和愤怒 E以上都不对 6

2分 注意的两个特征是 () A广泛性与集中性 B指向性与稳定性 C广泛性与稳定性 D指向性与集中性 E间接性和概括性 7 2分 下列哪项特点多见于知识分子或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A焦虑、紧张 B抑郁 C偏执 D恐惧 E愤怒 8 2分 心境是()。 A正性情绪 B负性情绪 C一种情感

D抑郁情绪 E一种情绪状态 9 2分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符A型行为特征,() A有时间紧迫感 B待人随和 C有竞争性 D为成就努力奋斗 E醉心于工作 10 2分 在记忆过程中不包括的环节为()。 A验证 B保持 C回忆 D识记 E再认 11 2分 杯弓蛇影是一种()。 A幻觉

B病理性错觉 C生理性错觉 D情绪 E感觉 12 2分 因工作负荷大,环境温度高,噪声较大,人际关系复杂,给心身健康带来压力的应激是()。 A日常生活应激源 B环境应激源 C职业性应激源 D内源性应激源 E沟通性应激源 13 2分 现代护理观主要体现在 () A从疾病护理转变为心身整体护理 B护理理论与实践拓展到心理、行为、社会 C护理对象从个体到群体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14

情绪管理与职场减压试题

1.()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单选 ) A情绪 B爱情 C风气 D思想 2.情绪的()是人的一种自我觉察,即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 (单选 ) A主观体验 B生理唤醒 C外部行为 D客观体验 3.情绪与情感的()不同,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 (单选 ) A需要 B发生早晚 C反映特点 D种类 4.()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如大多数人不论遇到什么挫折,其民族自尊心不会轻易改变。 (单选 ) A思想 B情感 C情绪

D感觉 5.()情绪和原始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情绪必须经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能学习到。 (单选 ) A复杂;基本 B简单;基本 C基本;复杂 D复杂;简单 6.()是指一个人盼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 (单选 ) A快乐 B愤怒 C恐惧 D悲哀 7.()是指所追求的目的受到阻碍,愿望无法实现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单选 ) A快乐 B愤怒 C恐惧 D悲哀 8.()是指心爱的事物失去时,或理想和愿望破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单选 ) A快乐 B愤怒 C恐惧

D悲哀 9.()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单选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情感 10.()强调,情绪产生的原因是植物神经系统的活动,因此也叫做外周情绪理论。 (单选 ) A詹姆斯-兰格理论 B坎农-巴德理论 C詹姆斯-巴徳理论 D情绪的认知理论 11.()认为当情绪刺激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立即引起我们身体上的某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冲动传到神经系统产生情绪,即情绪就是对外周机体变化的觉知。 (单选 ) A詹姆斯-兰格理论 B坎农-巴德理论 C詹姆斯-巴徳理论 D情绪的认知理论 12.()认为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单选 ) A詹姆斯 B兰格

情绪作业

作业(情绪) 1下面属于情绪而不属于情感的是(D )。 A.对艺术作品的欣赏 B.对祖国的热爱 C.助人为乐的幸福感 D.高考被录取带来的喜悦 2.人应激状态下时会出现肌肉紧张、血压升高等反应,这是情绪的( C) 表现。 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生理唤醒 D.行为反应 3 属于情绪的外部表现的是(BCD)(多选)。 A.心潮澎湃 B.眉开眼笑 C.坐立不安D.轻声呻吟 E.心跳加速 4 下列哪几个研究者认为情绪应该从三个维度来进行分类(BCD)? A. Russell B.冯特 C. Schloberg D. Plutchik E Izard 5.根据坎农一巴德情绪学说,情绪的中心位于( D)。 A.内脏 B.外周神经系统 C.杏仁核 D.丘脑 6.在情绪的认知理论中强调对刺激情景的评估作用的理论是(AC )。 A.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 B.沙赫特的二因素情绪理论 C.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理论 D.伊扎德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7 詹姆斯一兰格的情绪理论主要强调的是(B )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A.中枢神经系统 B.植物性神经系统 C.认知评价 D.动机水平 8. 在情绪的认知理论中强调对生理唤醒进行认知解释的理论是(B) A.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 B.沙赫特的二因素情绪理论 C.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理论 D.伊扎德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9 拍案大叫,暴跳如雷描述的是下列哪种情绪类别(A)?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E 道德感 F 理智感 G 美感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B)的影响所致。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11 冯特提出的情绪三维理论中包括下面哪些维度(CDE)? A. 睡眠—紧张 B 注意—拒绝 C愉快—不愉快 D 激动—平静 E 紧张—松弛 12 下列哪个研究者将情绪从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等三个维度提出情绪三维模型(D)。

合理情绪理论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合理情绪理论及其应用 一、合理情绪理论 合理情绪理论既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 A(activating event 的首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首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 的首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这种理论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者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及因果关系,特别强调认知在其中的作用。如图所示: 二、实例 这是一件我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事:有一对夫妻,家庭情况不是很好,但夫妻感情一直不错。某天妻子逛街回来,告诉丈夫,她以前的同学嫁了一个富二代,生活情况特别好,今天看到那个同学毫不犹豫的买走了她一直想要而买不起的一件首饰,然后又叹息埋怨了几句,丈夫听后竟勃然大怒,说妻子开始嫌弃他是个穷人,不想与他生活了,干脆离婚算了,妻子也委屈的同丈夫吵起来,最终差点离了婚。 这件事情中表面上妻子的埋怨(激发事件A)是导致夫妻不和(行为后果C)的直接原因,但实际上这一句小小的抱怨导致这次争吵主要是因为丈夫对抱怨的不合理的认知和评价。由于他一直处于事业不太成功的境遇,无法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便产生了如自卑自责、焦虑等的消极情绪,所以当听到妻子的埋怨时,他便错误的将它放大到妻子嫌弃他是穷人的层面,偏执的坚持自己的想法,导致了一个糟糕的结果。 这个丈夫如果能用一种积极的情绪来看待妻子的叹息与抱怨,也许他就能将妻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努力拼搏的动力,事情将会呈现完全不一样的结局。 曾经有一次我给一个朋友发短信,好久她都没有回复我,我就开始焦虑,是不是我什么地方做的不对,惹她不开心了或者是生气了,甚至想起了很久以前闹过别扭,她是不是因为这个而故意不回复,但事情过去了那么久,她不应该这样啊。当时就什么想法都有,甚至没办法好好吃饭、睡觉,但后来才知道是她手机出了点问题。现在想来,是消极情绪在作祟而已,用不合理的信念看待事情,导致了糟糕的结局。 三、ABC理论的应用 对于初入大学的我们而言,很多事情都是新鲜的,但因为新鲜,也多了许多的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时常让我感到迷茫,而我又是一个不太自信的人,也比较容易苛责自己,总是感觉一切问题的出现是自己做的不够好的原因,遇到事情、思考问题总是往坏处想,比较悲观。基于对自己情绪的分析和对ABC理论的学习,我觉得应用合理情绪理论有以下步骤:

情绪的理论

情绪化行为研究平台(群号170941219,) 一、情绪的早期理论 1.情绪的外周理论——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n James,1842-1910)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Carl Lange),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后人称他们的理论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学说。 詹姆斯根据情绪发生时引起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机体变化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他指出,“情绪,只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它的原因纯粹是身体的。”又说:“人们的常识认为,先产生某种情绪,之后才有机体的变化和行为的产生,但我的主张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当一个情绪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立刻会引起身体的某种变化,激起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情绪。在詹姆斯看来,悲伤乃由哭泣而起,愤怒乃由打斗而致,恐惧乃由战栗而来,高兴乃由发笑而生。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他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情感,假如没有身体的属性,就不存在了。”“血管运动的混乱、血管宽度的改变以及各个器官中血液量的变化,乃是激丨情的真正的最初原因。”兰格以饮酒和药物为例来说明情绪变化的原因。酒和某些药物都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因素,它们之所以能够引起情绪变化,是因为饮酒、用药都能引起血管的活动,而血管的活动是受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的。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作用加强,血管扩张,结果就产生了愉快的情绪;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减弱,血管收缩或器官痉挛,结果就产生了恐怖。因此,情绪决定于血管受神经支配的状态、血管容积的改变以及对它的意识。 兰格与詹姆斯在情绪产生的具体描述中虽有不同,但他们的基本观念是相同的,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詹姆斯-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多的争议。美国生理学家坎农(W.Cannon,1927)首先反对这一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2.坎农-巴德学说 坎农对詹姆斯-兰格理论提出了三点疑问:第一,机体上的生理变化,在各种情绪状态下并无多大的差异,因此根据生理变化很难分辨各种不同的情绪。第二,机体的生理变化受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支配,这种变化缓慢,不足以说明情绪瞬息变化的事实。第三,机体的某些生理变化可由药物引起,但药物(如肾上腺素)只能使生理状态激活,而不能产生情绪。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多和肌肉紧张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准备状态。例如,某人遇到一只老虎,由视觉感官引起的冲动,经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处,在此更换神经元后,同时发出两种冲动:一是经过体干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到达骨骼肌和内脏,引起生理应激准备状态。二是传至大脑,使某人意识到老虎的出现。这时某人的大脑中可能有两种意识活动:其一,认为老虎是驯养动物,并不可怕。因此,大脑即将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并转而控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使应激生理状态受到压抑,恢复平衡;其二,认为老虎是可怕的,会伤害到人,大脑对丘脑抑制解除,使植物性神经系统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的应激生理反应,并采取行动尽快逃避,于是产生了恐惧,随着逃跑时生理变化的加剧,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RET)(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首创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也称理性情绪疗法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维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们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合理情绪疗法的目标就是降低求助者的不良情绪体验,使他们治疗结束后能带最少的焦虑,抑郁和敌意去生活,帮助他们有一个较现实,理性和宽容的人生哲学 ABC理论是这一疗法的核心理论,这里A代表诱发事件(actiating events),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评价(beliefs),C代表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艾里斯认为“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在这一疗法中,咨询师是指导者、说服者、分析者、也是权威的信息提供者和求助者非理性观念对抗的辩论者。 合理情绪疗法分四个阶段 一、心理诊断阶段,在这一阶段,咨询师主要的任务是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找出ABC。还应向求助者解说情绪ABC理论,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二、领悟阶段,咨询师的任务在于深入寻找和确认求助者不合理信念,且对理论进一步解说和证明,使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早年生活经历影响,而是由于他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在寻找求助者不合理信念时,可以抓住绝对化要求、以偏概全、糟糕至极的典型特征,并把它们与求助者不适应的情绪与行为反应联系起来。力求让求助者达到以下三种领悟:1、使他们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2、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该负责任;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三、修通阶段,这一阶段是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技术和方法运用的阶段。咨询师的任务在于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常的方法有:1、与不合理信念辨论最常用最具特色的方法,来源于“产婆术”,这一方法指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对求助者持有的善于他们自己、他人及周围世界的不合理信念假设进行挑战和质疑,以动摇他们的这些信念。主要通过咨询师围绕求助者信念的非理性特征积极主动地提问。如求助者对周围的人或环境存在绝对他要求的时候,咨询师可以运用“黄金法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来反驳。这时由于他们可能存在着“反黄金法则”(我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必须对我怎么样)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第一步,使求助者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让他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情绪反应。第二步,帮助求助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反应,并使他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第三步,停止想象,让求助者讲述他如何想,自己的情绪又有哪些变化,是如何变化的,改变了哪些观念。对于求助者情绪和观念的积极转弯,咨询师及时给予强化并巩固他新的良好的情绪反应。第四步,求助者按自己所希望的感觉和行动进行想象,从而有利于确立一个积极的情绪和目标。 3、家庭作业是辩论的延伸,让求助者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认,可以通过RET自助表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 4、其它方法还有自我管理程序、停留于此。在行为技术中还包括训练和系统脱敏。 四、再教育阶段 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能运

华师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 )。 A.性格 B.意志 C.需要 D.兴趣 标准答案:B 2.()认为情绪就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机体的生理变化在情绪经验是第一位的,个体的情绪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 A.阿诺德 B.坎农—博德 C.普里布拉姆 D.詹姆士—兰格 标准答案:D 3.与朋友的友情,无论在顺利的条件下,还是在困难的环境中,都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互相爱护,这是属于情感品质中的() A.倾向性 B.深刻性 C.稳固性 D.效果性 标准答案:B 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A.感觉 B.表象 C.记忆 D.知觉 标准答案:A 5.最早运用无意义音节研究遗忘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 A.巴甫洛夫 B.弗洛伊德 C.艾宾浩斯 D.冯特 标准答案:C 6.马斯洛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安全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标准答案:D

7.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是() A.概括性和形象性 B.集中性和指向性 C.间接性和概括性 D.准备性和敏捷性 标准答案:C 8.司机一边把握方向盘,一边注意行人、车辆及交通信号,这是注意的() A.起伏 B.分散 C.转移 D.分配 标准答案:D 9.热恋中的男女往往看不到对方的缺点,这是下列哪种效应的影响?()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标签作用 标准答案:C 10.()是指通过观察实物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参观等方式,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式。 A.教具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像直观 D.言语直观 标准答案:B 11.智力多元论是()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瑟斯顿 C.吉尔福特 D.加德纳 标准答案:D 12.有些人对某事物的兴趣虽也达到了迷恋的程度,但很容易”见异思迁“,难以持久,这是缺乏兴趣的()品质的表现。 A.广度 B.有效性 C.稳定性 D.专一性 标准答案:C 13.自我认识属于自我意识中的()形式。 A.认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