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 期末试卷(二)

  • 格式:docx
  • 大小:21.52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期末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03年湖北武昌创办我国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即【】,标志着我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诞生。

A.厦门幼稚园B.南京鼓楼幼稚园C.湖北幼稚园D.上海幼稚园2、在幼儿园常见的游戏分类中,【】是学前儿童最主要的游戏类型,贯穿于幼儿园各个年龄阶段。

A.表演游戏B.角色游戏C.积木游戏D.规则游戏

3、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

A.拉察鲁斯B.格鲁斯C.席勒和斯宾塞D.阿普利登4、弗洛伊德认为,【】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矛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

A.宣泄

B.强迫重复

C.冲动

D.游戏

5、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智力(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是【】

A.顺应超过了同化

B.顺应

C.同化超过了顺应

D.同化

6、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由【】提出的。

A.贝特森

B.伯莱因

C.亨特

D.埃利斯

7、儿童玩的玩具或游戏与邻近的儿童相同或相似,但没有要在一起玩的意向,属于【】

A.单独游戏

B.平行游戏

C.协同游戏

D.合作游戏

8、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是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下列不属于这一观点的是【】

A.游戏是儿童的主动的活动

B.游戏是儿童的独立性活动

C.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D.游戏是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9、【】生动地把游戏治疗概括为:把受压抑的情绪“玩出来”。

A.纽曼

B. 艾里克森

C.加维

D.克罗伊斯

10、按照儿童认知发展对游戏进行分类的首创者是【】

A.皮亚杰

B.维果茨基

C.布鲁纳

D.布卢姆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娃娃游戏

12、恩物

13、亲子游戏

14、游戏指导的“三段论式”

15、剩余精力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6、什么是游戏的宣泄说?

17、简述皮亚杰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18、游戏作为一种主体性活动的特征表现是什么?

19、为什么说游戏是伴随着愉快体验的严肃表现?

20、简述游戏的外部可观察行为因素。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1、试分析把游戏的本质概括为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2、试结合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谈谈在我国家庭中倡导和开展亲子游戏的策略。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0分)

23.冬天到了,幼儿园开展冬季锻炼。有一位大班的老师认为在扔沙包活动中可以教幼儿学会测量,于是他把幼儿带到了户外。户外的地面是由一块块方形的水泥砖铺成的。他先让幼儿扔沙包,然后问:“怎样才能知道扔得多远?”幼儿说:“可以数地上的方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在老师的不断提问和要求下,幼儿举出了可以用棍子、跨步、绳、布条等不同方法。老师很满意这样的结果,认为教学目标达到了。然而,整个过程对幼儿来说索然无味。

请你说出这个活动的问题何在?如果你是这个教师,你会怎么做?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B

3、C

4、D

5、C

6、A

7、B

8、C

9、B 10、A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娃娃游戏:在游戏的研究领域,有人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叫做“娃娃游戏”(doll-play)的研究式样。一般的模式是给幼儿一大堆娃娃,它们穿着各种服饰以标志身份,如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等。这些娃娃和一些游戏材料组成了某种生活情景,如家庭环境。然后让被试在玩娃娃时,讲一个关于这些娃娃的故事。研究人员通过对儿童的行为表现的观察,对儿童所讲述的故事的分析以及在与儿童的谈话中,可以记录到大量的人格方面的因素,如攻击性、深层的情绪障碍问题等。

12、恩物:“恩物”,按福禄培尔的意见是神赐给儿童的东西。“恩物”实际上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是幼儿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恩物”主要有6种。他的后继者又陆续编制,发展为10种,另有10种作业。有时两者统称为“恩物”,合计20种。

13、亲子游戏是家庭内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感情为基础,以婴幼儿与家长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全方位开发孩子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创造、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帮助孩子初步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而进行的一种活动。

14、游戏指导的“三段论式”: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三段论式”的方法模式,即对主题角色游戏的组织上分成开始——进行——结束三个阶段。在开始阶段,教师的任务是了解幼儿游戏的愿望(扮演什么角色),帮助幼儿布置游戏环境;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帮助幼儿扩展游戏情节;在游戏结束时对幼儿的游戏与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15、剩余精力说: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是德国思想家席勒(F.Schiller)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H.Spencer)。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

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就越强。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吃饭、洗手等)外,不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也还有剩余精力。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要找到出路消耗、发散出去,否则就像不透气的蒸汽锅,要发生爆炸,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以获得快乐,这样就产生了游戏。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而低等动物的精力只能用于保存自己,无剩余精力,所以不存在游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6、什么是游戏的宣泄说?

蒙尼格(Menninger)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思想,提出游戏的宣泄说。他强调了游戏在发泄内在冲动和减轻焦虑的益处,认为游戏的价值就在于能发泄被抑制的侵犯性冲动。蒙尼格认为,在人们身上,存在着一种本能的攻击性驱力,这种驱力在不断地寻求表现。它的直接的表现在哪里被否定,就会在哪里形成病症。人们之所以游戏,正是因为游戏是发泄这种攻击性驱力的合法的、为社会所允许的途径。对于成人来说,体育运动、竞赛是攻击性驱力的最好出路。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游戏则是翻译攻击性驱力的最好途径。蒙尼格相信,游戏这种非现实性的活动的最重要的价值是它为释放被抑制的攻击性提供了机会。

17、简述皮亚杰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发展的心理学派的代表人是皮亚杰是在研究象征性功能的形成和发展的问题时,注意到儿童的游戏。他试图通过研究儿童的游戏和模仿,找到沟通感知运动与运算思维活动之间的桥梁。因此,他的游戏理论,与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就是他的认知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他的主要论点是,认为游戏是一种在已有经验范围里的活动,是对原有知识技能的练习和巩固,是智力(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或表现形式,儿童游戏的动力基础在于智慧的发展形式,即用认知发展理论的术语来说,游戏是同化超过了顺应。另外,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儿童智力(认知)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智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游戏的类型不同。儿童之所以游戏,特别是象征性游戏,是因为儿童难以适应周围现实世界,为达到必要的智力(认知)上的平衡和情感上的满足,而不是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