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的观察与指导2
- 格式:ppt
- 大小:798.00 KB
- 文档页数:43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实训手册一、前言《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指导学前儿童行为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儿童行为发展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观察工具和方法,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原因,并能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本实训手册将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实训指导,结合具体案例,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
二、实训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行为发展的基本理论和观察方法。
2.学会运用观察工具记录和分析学前儿童的行为表现。
3.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原因,能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4.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爱心,提升与学前儿童的互动能力。
三、实训内容与案例实训项目一:儿童日常行为观察目标:掌握观察方法,记录儿童日常行为表现。
案例:在幼儿园选择一个班级,对班级中的几名儿童进行为期一周的日常行为观察。
使用观察记录表,记录儿童在吃饭、睡觉、游戏等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如是否独立吃饭、睡觉是否安稳、游戏时是否合群等。
观察结束后,分析儿童行为背后的原因,如家庭环境、性格特点等,并撰写观察报告。
实训项目二:儿童社交行为观察与指导目标:了解儿童社交行为特点,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案例:在幼儿园选择一个社交场景,如小组活动或自由游戏时间,观察儿童的社交行为。
记录儿童在与人交往中的表现,如是否主动与人交流、是否愿意分享玩具、是否懂得轮流等待等。
对于表现出社交困难的儿童,如害羞、攻击性行为等,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并在教师的协助下实施。
观察指导效果,并撰写反思报告。
实训项目三:儿童情绪行为观察与应对目标:了解儿童情绪行为特点,学会应对儿童情绪问题。
案例:在幼儿园选择一个情绪场景,如儿童因为玩具被抢而哭泣或因为受到表扬而兴奋。
观察儿童的情绪表现,记录情绪发生的原因、持续时间以及儿童的应对方式。
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儿童,学习并运用情绪安抚技巧,如拥抱、温柔的话语等。
观察安抚效果,并与教师讨论更有效的情绪应对策略。
游戏指导策略一、游戏指导原则1.趣味性游戏是一项愉悦性活动,教师应让幼儿充分体会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2.教育性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愉悦感,还应重视游戏的教育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3.主体性游戏是幼儿自主自发的活动,游戏应该以幼儿为主体,考虑幼儿的需要,尊重其天性。
4.互动性游戏是师幼共同参与的互动活动,热情、积极的教师更容易带动幼儿参与游戏。
二、游戏过程指导遵循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从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三个方面展开具体的过程指导。
1.游戏前的指导游戏前,教师要做好时间、场地、材料及经验的指导。
(1)游戏时间是儿童游戏的保障,游戏时间的多少直接影响游戏的数量和质量。
(2)游戏场地是儿童游戏必备的条件,场地的地点、空间密度和结构特征都会对儿童游戏产生影响。
(3)游戏材料是儿童游戏的物质支撑,是儿童游戏的工具,如果没有材料,儿童游戏很难进行,游戏前教师要充分考虑游戏材料的种类、数量、特征等因素。
(4)游戏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一般来说,儿童游戏内容很大程度上与儿童的知识经验挂钩,要想提高儿童游戏的质量的指导就要重视儿童日常生活经验。
2.游戏中的指导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后,游戏中的指导主要是围绕指导角色、指导时机、指导方式3个方面展开。
(1)指导角色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角色主要有观察者和参与者两种。
作为观察者,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行为、语言、情绪的转变以及材料的使用,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
作为参与者,教师可随机应变的利用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配合幼儿开展游戏,通过提问、回应、建议给予必要的支持。
(2)指导时机当遇到以下六种情形时,教师可以介入儿童游戏:①当儿童并不投入自己所构思的游戏想象情境时;②当儿童难以与其他同伴沟通互动时;③当儿童一再重复自己原有的游戏行为,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游戏有困难时;④当儿童缺少材料,使游戏难以继续时;⑤当儿童发生游戏技能的困难时;⑥当游戏中出现负面行为效应时。
以上六个情形都是以儿童为中心,教师作为支持者能够帮助幼儿将游戏发挥出最大价值角度出发。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学前游戏论》课程作业姓名:学号:年级:2014秋学习中心:余杭学习中心—————————————————————————————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论一、名词解释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
是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性活动。
游戏精神:是超越自己,不断挑战,能欣赏游戏,能从游戏中得到快乐于满足感。
二、辨析题(请判断以下儿童行为是否是游戏)1、明明在数学区里,拿起卡片,对应卡片上的数字夹夹子,夹好之后立起来,数字小人就可以站好了,他看起来对自己的本领很自豪。
(是)2、今天莉莉选择的是玩橡皮泥,老师请她做一个小胖猪试试,并为她提供了范例,莉莉就努力做起来。
(否)3、浩浩早上一到幼儿园就拉上他的好朋友袁帅进了建构区,两个人插了一把机关枪、一把手枪,接着就对着打起来,一边嘟嘟地开着枪,一边炫耀着自己的枪最厉害。
(是)三、简答题1、游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积极的情绪体验;内在动机;自主性;特殊的真实与想象;重过程,轻结果;内在规则与次序。
2、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游戏能促进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游戏能促进儿童肢体动作和运动力能力的发展;(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游戏能促进儿童感官的发展;游戏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游戏促进儿童思维发展;游戏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游戏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有助于儿童良好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二章游戏的理论流派一、名词解释生活预备说:德国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卡尔、格罗斯认为,在幼儿时代就要游戏,而游戏是未来生活中最好的预备。
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
顺应: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
二、连线题(请将下列游戏理论及其代表人物用画线的方式进行匹配)剩余精力说霍尔生长说阿普利登生活预备说拉察鲁斯复演说格鲁斯松弛说伯莱因觉醒说权能-效果说维果茨基同化说怀特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皮亚杰三、简答题1、简述皮亚杰的游戏理论。
前 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推进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种变革是全方位的,不仅是幼儿园办学模式、教育课程设置、教育内容的改变,更是幼儿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的变革,幼儿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一的德、智、体方面的发展,而是要通过适合儿童发展的健康、活动、生活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满足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从而培养儿童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
游戏是儿童的生活,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儿童由个体的人向社会人转化的重要途径。
游戏是儿童快乐的源泉,游戏具有神秘的力量。
了解游戏的本质对于认识儿童世界,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寻找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纲要》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为了适应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发展,更好地将《纲要》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适宜性的教育、生活化的教育”等理念,转化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行为,并指导于幼儿教育的实践,现在将有关儿童游戏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整合,编写《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课程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特殊教育的必修课程。
全书共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关于儿童游戏的理论概述,主要是解释游戏的本质、特点与作用、儿童游戏的不同分类及有关专家学者的游戏理论。
第二部分:第四章至第八章,关于儿童游戏的实施应用,重点探讨了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各类游戏的指导及游戏中观察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部分:第九章,儿童游戏指导的案例,为教育工作者实际应用游戏提供操作的范例与指导建议。
教材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强调学习的实用性,具有以下特点:1.适应《纲要》精神,以五大领域活动作为教材内容的基点,突出新时期对幼儿教育的要求。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指导游戏是儿童快乐学习的方式之一,对于学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和指导是指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组织,为儿童提供一种愉快、适应他们成长需要的游戏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儿童游戏的作用、分类、指导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1. 促进儿童身体发展。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力和协调能力,促进运动技能的发展。
2. 培养儿童社交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儿童需要和他人进行互动和合作,学习分享、交流和倾听,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
3. 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游戏是儿童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游戏,儿童可以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儿童的情感和创造力。
游戏可以让儿童体验不同的情绪,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能力,同时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根据游戏的性质和目的,学前儿童游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动手游戏。
这类游戏主要通过手工制作、搭积木、拼图等方式,让儿童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2. 角色扮演游戏。
通过模仿成人的行为和角色,让儿童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
3. 游戏玩具。
这类游戏主要依赖于一些特定的玩具,如积木、拼图、填字游戏等,通过玩具的操作和组合,促进儿童的认知和智力发展。
4. 户外游戏。
儿童参与户外游戏可以让他们接触到自然环境,锻炼身体和感知能力,同时也促进他们的社交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学前儿童游戏的指导方法1. 提供适当的游戏环境。
为学前儿童创造一个安全、丰富多样、能够激发他们兴趣的游戏环境,提供各类游戏材料和玩具。
2. 组织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兴趣,有针对性地设计和组织各种游戏活动,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
3. 注重游戏与学习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