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肿瘤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牙源性腺样瘤知识总结牙源性腺样瘤临床较少见。
Abrams等认为它主要是颌骨内的一种独立肿瘤,并命名为牙源性腺样瘤,女性多于男性,年轻人多发。
上下颌骨均可发生,但以上颌骨前部多见。
肿瘤生长缓慢,颌骨膨大,可引起面部变形、病变处牙齿移位或松动。
右上颌X线摄片示颌骨为单房和多房边界清晰的透明区,常伴有埋没牙,囊腔内有钙化点;肿物有完整包膜,直径多在3.0cm左右,剖面为囊性,且多为单囊,囊内有黄色胶胨样物或血性液体。
本病为良性肿瘤,术后不复发。
牙源性腺样瘤与含牙囊肿鉴别要点如下:①前者少见,多发生在上颌骨前部,X线颌片示囊腔内可见钙化灶;后者多见,多数发生在下颌骨后部,X线颌片示囊腔内无钙化灶。
②组织起源不同:前者起源于牙板或牙板残余;后者起源于成釉器缩余釉上皮,在釉质发育完成之后,釉上皮细胞继续异常发育所致,与牙冠关系密切。
③组织形态不同:前者呈膨胀性生长,囊壁有实性肿瘤组织,可有钙化灶,囊腔衬里为立方或柱状上皮;后者为非膨胀性生长,囊壁为胶原纤维组织,无实性肿瘤组织,囊腔衬里为复层非角化鳞状上皮。
通常误诊原因分析:(1)本病少见,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2)较大的牙源性腺样瘤与含牙囊肿在临床上均可引起颌骨膨隆,X 线影像均为单房阴影,界限清晰,但前者无囊壁边缘局部硬化现象,后者边缘有白色骨质反应线,而该病例X线影像示:边缘有白色骨质反应线,易误诊为含牙囊肿。
(3)牙源性腺样瘤有67 0%左右病变区有埋伏牙,而含牙囊肿所含牙齿则为牙冠朝向囊肿、囊壁连于牙颈部。
该病例X线影像示:整个牙齿均位于阴影中;术后明确该牙齿位于囊性肿物中,因此临床不易区别。
(4)牙源性腺样瘤的发病年龄多在10岁~19岁,女性比男性多见,好发于上颌尖牙及第一前磨牙,而含牙囊肿的发病年龄10岁~39岁多见,且男性多于女性,部位以下颌第三磨牙最多见,临床上会对此点有忽略。
(4)含牙囊肿囊液中常含有胆固醇结晶,肿物穿刺液未行实验室检查,使诊断缺少依据。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牙源性肿瘤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牙源性肿瘤病理学一直被视为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充分表明了它在医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由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牙源性肿瘤,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牙源性肿瘤 Odontogenic Tumor概念牙源性肿瘤是由成牙组织:①牙源性上皮;②牙源性间充质;③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共同发生的一组肿瘤,包括真性肿瘤和发育异常。
分类一、良性1.牙源性上皮来源的肿瘤(1)成釉细胞瘤(2)牙源性钙化上皮瘤(3)牙源性鳞状细胞瘤(4)牙源性透明细胞瘤2.牙源性间充质组织来源的肿瘤(1)牙源性纤维瘤(2)牙源性粘液瘤(3)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3. 牙源性上皮及牙源性间充质组织共同发生的肿瘤(1)牙源性腺样瘤(2)牙源性钙化囊肿(3)成釉细胞纤维瘤(4)组合性牙瘤(5)混合性牙瘤(6)成釉细胞纤维牙瘤(7)牙成釉细胞瘤二、恶性1.牙源性癌2.牙源性肉瘤3.牙源性癌肉瘤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良性牙源性上皮多行性肿瘤,有局部侵袭性分类:1.实性或多囊性成釉细胞瘤(骨内)2.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囊肿生成性)3.周边型成釉细胞瘤(骨外)一、实性或多囊性成釉细胞瘤生物学特点:1.生长缓慢,局部侵袭性:沿松质骨的骨小梁间浸润生长;2.摘除术后复发率高(50-90%);3.发生的部位影响预后:特别是在下颌升支和上颌磨牙区,可直接扩展到眼眶、上颌窦或颅底而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年龄:30-49岁部位:下颌多见,多在下颌磨牙区或下颌升支部位症状:无痛性、渐进性颌骨膨大X线:单囊或多囊的溶骨性破坏病理肉眼:大小不一的实性或囊性镜下:1.主要类型: 滤泡型丛状型2.变异型: 棘皮瘤型颗粒细胞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基底细胞型角化型1、滤泡型 follicular pattern孤立性上皮岛中心: 多角形细胞,彼此连接疏松,似星网状层周围:一层立方状或柱状细胞呈栅栏状排列,极性倒置,似内釉上皮星网状区常发生囊性变,囊腔增大时周边细胞可被压为扁平滤泡之间的肿瘤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2、丛状型plexiform pattern肿瘤上皮增殖呈网状上皮条索周边为立方或柱状细胞,中心细胞类似于星网状层,但含量较少间质囊性变3、棘皮瘤型acanthomatous type上皮岛内呈现广泛的鳞状化生,有时有角化珠形成常出现于滤泡型中4、颗粒细胞型granular cell type上皮细胞发生颗粒样变性,颗粒细胞可部分或全部取代肿瘤的星网状细胞颗粒细胞大,呈立方状、柱状或圆形;胞浆丰富,充满嗜酸性颗粒5、促结缔组织增生型desmoplastic type结缔组织显著增生,胶原丰富,排列成扭曲的束状,可见玻璃样变肿瘤性上皮岛或条索位于纤维束之间,其周边细胞呈扁平状、排列紧密6、基底细胞型 basal cell type肿瘤上皮密集成团或呈树枝状,细胞小而一致,缺乏星网状细胞分化,较少见需与基底细胞癌和颌骨内腺样囊性癌相鉴别7、角化成釉细胞瘤 keratoameloblastoma罕见;肿瘤内出现广泛角化肿瘤由多个充满角化物的微小囊肿构成,衬里上皮不全角化为主,并伴有乳头状增生,--乳头状角化成釉细胞瘤papilliferous keratoameloblastoma二、单囊型成釉细胞瘤临床和X线表现单囊性颌骨改变,类似于含牙囊肿组织学:其囊腔衬里上皮可表现成釉细胞瘤样改变,增生的瘤结节可突入囊腔内和或浸润纤维组织囊壁组织学分型:三型Ⅰ型(单纯囊性型): 囊壁仅见上皮衬里,表现成釉细胞瘤的典型形态特点----V-G标准Ⅱ型(丛状型) :囊腔内瘤结节增生,多呈丛状Ⅲ型(壁成釉细胞瘤) :肿瘤的`纤维囊壁内有肿瘤浸润岛,可伴或不伴囊腔内瘤结节增殖生物学特点:良性肿瘤,摘除术治疗者复发率比一般型成釉细胞瘤低,约10%。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十七章牙源性肿瘤第一节概述一、牙源性肿瘤的概念与分类是由成牙组织,即牙源性上皮、牙源性间充质或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共同发生的一组肿瘤。
它们主要发生于颌骨内,少数情况下也可发生于牙龈组织内(外周性肿瘤)。
良性:成釉细胞瘤,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牙源性腺样瘤,牙瘤,成牙骨质细胞瘤。
恶性:转移性成釉细胞瘤,成釉细胞纤维肉瘤,牙源性影细胞癌。
二、与骨相关的病变(一)真性肿瘤和病损1.骨化纤维瘤2.纤维结构不良3.骨结构不良4.中心性巨细胞病变(肉芽肿)5.巨颌症6.动脉瘤性骨囊肿7.单纯性骨囊肿(二)其他肿瘤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第二节良性牙源性肿瘤一、成釉细胞瘤是常见的良性牙源性上皮性肿瘤,但有局部侵袭性。
WHO新分类,包括实性/多囊型、骨外/外周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和单囊型。
(—)实性或多囊型成釉细胞瘤:是指经典的骨内型成釉细胞瘤,沿松质骨的骨小梁间隙向周围浸润,其波及范围往往超越X线所示的肿瘤边缘,若手术不充分极易复发。
1.肉眼观察肉眼见肿瘤大小不一,可由小指头至小儿头般大。
囊腔内含黄色或褐色液体。
实性区呈白色或灰白色。
颌骨无痛性、渐进性膨大,向唇颊侧,骨质薄、乒乓球样感;牙松动、移位X线多囊、单囊透射影;常含埋伏牙2.组织学表现典型成釉细胞瘤的上皮岛或条索由两类细胞成分构成:一种为瘤巢周边的立方或柱状细胞,核呈栅栏状排列并远离基底膜,类似于成釉细胞或前成釉细胞;另一种位于瘤巢中央,排列疏松,成多角形或星形,类似于星网状层细胞。
成釉细胞瘤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变异较大,可有多种表现:(1)滤泡型:肿瘤形成孤立性上皮岛,细胞核呈栅栏状排列并远离基底膜。
上皮岛中央的星网状区常发生囊性变。
(2)丛状型:上皮增殖呈网状连结的上皮条索。
(3)棘皮瘤型:广泛的鳞状化生,有时见角化珠形成。
(4)颗粒细胞型:肿瘤上皮细胞有颗粒样变性。
(5)基底细胞型:肿瘤上皮密集成团或呈树枝状,细胞小而一致,缺乏星网状细胞分化。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