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应用(讲课)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42
阿司匹林的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300毫克/天)具有抗血小板作用,常用于防止冠脉和脑血管血栓性病变(比如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中风)以及其他术后(冠脉及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等)的血栓形成。
中等剂量阿司匹林(超过4克/天)具有消炎及抗风湿作用,常用于治疗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我国专家建议以下高危人群应服用阿司匹林(最佳剂量75~100毫克/天)对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一级预防)和改善疾病发生后的预后或复发(二级预防)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人没有必要常规使用阿司匹林,但在已经发生血管事件的病人,如脑卒中、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外周动脉疾病或者缺血性肾病,应使用阿司匹林。
如果高血压病人年龄超过50岁,血压<150/90毫米汞柱,同时存在明显的靶器官损害(如心肌肥厚、肾功能损害或者蛋白尿)或者伴随糖尿病,应同时服用阿司匹林。
(2)糖尿病患者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吸烟,高血压,超重与肥胖,蛋白尿,血脂异常。
(3)合并多种危险因素(≥3项)者血脂紊乱吸烟,肥胖,年龄≥50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缺乏运动。
(4)缺血性中风患者阿司匹林的使用1)对于伴有房颤的心源性中风(因为心脏疾患而引起的中风)的患者,建议长期口服抗凝剂治疗,如华法林;如果有使用抗凝剂禁忌症或不能常规行INR(即国际标准化比值,是标准化了的凝血酶原时间)检查的患者,建议使用阿司匹林。
2)非心源性中风和一过性脑缺血(TIA)的患者,建议用阿司匹林75~300毫克/天,也可以使用阿司匹林和双嘧哒莫的复合制剂或氯吡格雷(75毫克/天)。
3)缺血性中风患者如不进行溶栓治疗,应该使用阿司匹林,剂量是100~300毫克/日;使用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应该在溶栓治疗24小时后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为100~300毫克/日。
药理学阿司匹林课件1.引言阿司匹林,学名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D),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
阿司匹林自19世纪末被发现以来,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
本文将对阿司匹林的药理学特性、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2.药理学特性阿司匹林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它易溶于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
阿司匹林在酸性环境中稳定,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易水解,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主要源于其抑制环氧合酶(COX)的活性,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
3.作用机制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COX-1和COX-2两种同工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
前列腺素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脂质介质,包括促进炎症、疼痛、发热、血小板聚集等。
阿司匹林对COX-1和COX-2的抑制作用具有选择性,其中对COX-1的抑制作用更强。
这导致阿司匹林在发挥药理作用的同时,可能产生胃肠道不良反应。
4.临床应用4.1解热镇痛阿司匹林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作用,适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等疾病。
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主要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体温调定点;镇痛作用则通过减少局部组织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疼痛。
4.2抗炎阿司匹林具有抗炎作用,适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COX-2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4.3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适用于预防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mg/d)能够抑制血小板COX-1的活性,减少血栓素A2(TXA2)的,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5.不良反应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出血倾向等。
胃肠道反应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长期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可导致胃溃疡、胃出血等严重后果。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