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政治概论

国际政治概论

2007-12-51 在日常的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和世界舆论中,国际社会(International Society)的概念频繁出现。英国的国际关系研究传统十分重视国际社会问题,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国际社会理论。

今天,国际社会的观念已成为英国学派的核心概念。总的来看,它是介于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理性主义,它没有因为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质而否定国际社会的客观性。

国际社会的界定对国际关系研究十分重要,我们不仅要承认国际社会的存在,而且要根据世界发展变化的实际,突破传统国际社会理论的固有的局限性,那就是既重视国家力量又重视非国家力量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在民族国家仍然是极其重要的国际行为体的现实情况下,国际社会还不能让位于世界社会。但是,超越国界的各种巨大力量已经和继续把以国家为中心的传统国际社会带入复杂国际社会,并最终导致未来的世界社会。第五讲国际政治中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二、国际社会2007-12-525:4:1 布尔:国际社会理论

赫德利·布尔认为,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有一定秩序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寻求秩序是为了实现安全,反抗暴力,遵守协议,保障财产权。以此类推,国家之间的关系不只是停留在机械的相互作用的水平上,各个国家组成了社会即国际社会。他的定义是:当国际体系中的各个国家“意识到它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价值观,在相互关系中,它们认识到彼此被一套共同规则联系在一起,并按共同的规则行事,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形成了国际社会。”与人类社会一样,国际社会不仅有自己的目标,而且有维持和实现这些目标的秩序。 国际社会的基本目标,包括维持国际体系和国际社会本身、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维护和平以及维持所有社会生活的基本目标;

国际社会的秩序,就是组成国际社会的政治实体为维护和实现上述目标所采取的行为模式。

国家之间之所以能够形成社会,是因为国家有理性,受到道德和文化的制约,能够认识到自己与其它国家进行合作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国际社会的秩序是依靠共同规则和制度(common rules and institutions

)来维持的。5:4:2 国际体系vs.国际社会

现实主义传统的思想成分在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巴特菲尔德、怀特和布尔等人,在其著作中都对现实主义者关注的问题如无政府状态、主权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均势、战争等给予极大关注。但是,英国学派是从国际社会及其维持机理这个角度,亦即从国际社会的秩序这个角度来关注这些问题的。 布尔认为,所谓国际体系,是指“当国家之间有了持续的接触,而且相互影响,以至一国的行动成为其它国家考虑的必要因素,那么我们可以说它们形成了体系。”

而布尔等人眼中的国际社会,虽然是无政府状态的,但在其中起根本作用的,则是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规则和共同的制度。所以,国际社会理论从合作而非冲突的角度来看待国际关系,侧重于分析国家在无政府状态下如何控制自己对权力的追求,而不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扩大权力。

因此,英国学派的现实主义倾向是在理性主义的框架内的,它们不是在探索战争、均势等权力因素在国家间竞争和冲突中起多大作用,而是在分析这些因素对维持国际社会及其秩序中所扮演的角色。

2007-12-545:4:3 英国学派:国际社会理论

英国学派强调作为整体存在的国际社会的重要性,但同时承认国家有各自不同的利益。现实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是相互冲突的,所以,各国最基本的利益就是保证行动自由。英国学派则人为,各国之间的利益尽管不同,但却是可以调和的,利益冲突是可以缓解的;由于各国都是国际社会的成员,其各自的利益与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也存在着一种平衡。2007-12-555:4:4 多元主义vs.社会连带主义

多元主义(pluralism )与社会连带主义(solidarism )的概念之争,反映了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的革命主义(revolutionism )传统。后者认为,由国家所构成的国际政治只是表面和暂时现象,从更深意义上说,国际政治是个人之间的关系,人类共同体才是国际政治应关注的对象。

多元主义的国际社会观倾向于现实主义一方,强调国家间的政治和文化差异。 社会连带主义则是一种社会学理论,主张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构成利害一致的社会组织的基础,是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在社会连带主义的国际社会活观中,国家并非把追求差异性和独特性作为自己的目标,而是有意识地追求相似性,国际社会成员关注的焦点应该是社会的整体利益而非各国的个体利益。 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学术研究的深入,国际社会理论也在不断发展,英国学派越来越多地关注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团结及其程度的加深John Vincent 、Barry Buzan 、Nicholas Wheeler 等人更多地倾向于社会连带主义,对超国家的世界主义因素研究日渐增多,如人权和人道主义干涉等。

5:4:5 巴里·布赞:国际社会理论

Buzan, a leading scholar at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has been instrumental in reinvigorating the English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hich focuses on the rules, norms, and institutions of the Western state system and sees world politics as driven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obbesian power politics and Grotian shared norms and interests. In this illuminating study of modern global society, Buzan attacks the question of how the array of new cosmopolitan forces-the global linkages of peoples and societies-is affecting the old state system. Much of the book is an exploration of two alternate assessments of the essence of world society: a "pluralist" vision, in which states remain dominant and state sovereignty retains political and legal primacy, and a "solidarist" vision, which sees cosmopolitan values and universal norms weaving together a new global order. Buzan argues that these two logics coexist: the system of states, sovereignty, territory, nationalism, and great-power politics will increasingly mix with a much less coherent system of transnationalism, global markets, and universalistic society. This conclusion about the character of the global system is not new or surprising, but Buzan does

nicely show the need to keep state-centered ways of thinking open to the murky forces of global society.

From International to World Society? English School Theory and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Globalisation . Barry Buza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318 pp.

2007-12-5

7 5:4:6 小结:国家与社会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国际政治思想中的基本问题之一,把社会的概念引入国际政治的研究中可以使我们克服单纯的国家中心论。今天,全球问题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国际社会变革的深度与广度都在大大增强。

在政治与经济分家的时代,国际社会是以国家为中心的社会;在政治与经济日趋结合的时代,国际社会是复杂的社会,涉及国家和非国家两类行为体各自以及它们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密切互动。

关注国际社会理论的价值是,只要找到国际体系中国家之间的各种最基本的、必要的共同性,就不能否定国际社会的存在;同时,要从异质中看到同质,从无序中看到有序。今天世界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力量在迅速地使全人类具有越来越多的共同性,国际社会终归是必然趋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