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492.73 KB
- 文档页数:6
理论前沿2014年第3期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张胜材 (潍坊科技学院,山东潍坊261000) 【摘 要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迅猛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生力军。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 许多方面受到极大地不公平对待,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融资方面,融资难已成为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上从多个视角分析了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1 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市场、创造 社会财富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据统计,占企业数量90%的中 小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达60%;实现利税达40%,还为社会提 供了75%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对社会经 济与安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严重地受到金融 瓶颈的制约,融资困难已成为阻碍中小企业正常发展的首要 问题。 (一)中小企业往往是处于创业或发展时期,自身资金有 限。企业的成长壮大是循序渐进的,任何一个大企业也都是从 小企业发展而来的。中小企业通常处于发展的初期.自身的力 量十分微弱,自身资本及其有限。 (二)经营上的激烈竞争导致资金紧张加剧。随着市场经 济的日趋完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由于中小企业往往在经营 上处于市场开拓和培育阶段,其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远远高于 成熟的大型企业。以某国外品牌产品经销企业为例,经销商从 品牌产品的制造商进货时,通常需要支付全部货款才可提货, 即便是双方合作时间较长,相互取得了一定的信任之后.经销 商也只能取得很有限的信用额和信用期限。另一方面.为了培 育和发展市场,经销商对客户却往往采取先发货后付款的方 式。这使得经销商资金长期占压,面临坏账损失的风险。 (三)小企业融资渠道与筹资方式及其有限。中小企业迫 切需要资金.但中小企业筹资难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尤其是 民营中小企业,除了股东投入的权益资本以及经营过程中形 成的自然负债外.似乎很难找到适当的筹资方式,即便是最为 普遍的银行借款,似乎也很难实现。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 途径基本限制在担保借款和抵押贷款。但由于担保人对于所 担保的贷款要承担连带还款责任,因而找到一个合适的、符合 银行规定条件而又愿成为担保人的企业并非易事。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是造成融资难的主要原因。1. 中小企业经营稳定性差,有较高的倒闭或歇业比率。2.中小企 业自有资金不足,自我积累有限。3.财务制度的不规范。4.中小 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能力低,缺乏竞争力, 市场风险高。5. 经营行为短期化。 (二)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性缺陷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困难。一方面,从体制条件看,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在信 贷供求上存在先天的“体制不适症”。后来复杂的所有制构成 决定了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扶持其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在 近年来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中.大多数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 业的,真正适用并对中小企业有益的并不多。另一方面,从商 业银行自身来看.在支持叶t小企业发展的货币政策传导方面 也存在诸多障碍和误 。 (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存在明显缺陷。当 前.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程序不符合中小企业资金周 l54 【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3-154-1 转的特点。中小企业在资金使用上有需求小、要求急、周转快 的特点,机械套用对大企业的贷款程序和审查方式,往往会使 中小企业贻误市场良机。由于中小企业申请的每笔贷款数额 不大,但金融机构对每笔贷款的发放程序、经办环节都大致相 同,致使银行的贷款单位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上升,从而造成 对中小企业贷款成本相对较高。 (四)外部环境因素加剧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以上担 保机构数量少且运作不规范。目前已成立的担保机构中,大部 分行政色彩浓厚,注册资本到位率低,运转很不规范,同时存 在担保基金量小,协作银行选择困难等问题。而是中介机构服 务功能不到位,存在手续繁琐,收费项目多,重复论证,重复收 费等问题。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信誉工程及自身建设。1.企业自身形象的塑造。中 小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 将有助于吸引银行贷款及其他类 型的投资,因为企业的预期效益越好、信用状况越好,投资 者越乐于投资:2.规范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与否不仅影响投资决策和资金筹措,而 且也影响公司的管理效率和内部凝聚力。因此,公司治理结构 决定着企业的融资能力.中小企业一定要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二)加大银行等金融机构改革的力度,发挥中小银行的 优势。金融机构应创新金融工具和产品,提高服务水平。对中 小企业贷款设定一定比例的风险损失率,以盈利补亏,增加金 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原始动力。中小银行应发 挥其地方优势,针对本地客户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弥补大 银行空白服务领域。 (三)创造良好的社会政策环境。1.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 资和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优化司法环境。2.健全中小企业信 用担保组织。3.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渠道。 总之,解决巾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 统 程,这个工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中小企业自身,金融机 制,政府。核心部分在于中小企业自身能力提升,基础部分则 在于金融机制的改进配合相适应和政府积极且恰当的引导和 支持。而信用问题始终贯穿于这j个方面,是它们的交集。解 决这一课题,不仅仅是资金量上的支持,更要提高企业自身融 资能力和信誉度 注重金融机制改革;改善政府调控宏观经济 的职能,加强制度供给和金融扶持.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体 系.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以上这些都 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史建平.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01),45. 『21郭华,试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j].前沿,2000,(11),21. 【3】张志杰,王进朝.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河南科 技,2005,(10),78. 『4]钮明.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叭), 40-41
基于财税政策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成分,在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融资难。
本文就此问题提出几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财税政策,如扩大财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规模、完善鼓励银行增加中小企业贷款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大财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力度及促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增长的财税优惠政策等。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财税政策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现状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包括企业自筹、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政府扶持资金等。
但实际上,中小企业融资主要还是间接融资,过于依赖银行贷款,融资渠道比较单一、狭窄。
企业自筹方面,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自有资金较少,而且民间借贷成本高,中小企业自筹资金少,大多数也是临时使用。
直接融资方面,由于直接融资门槛较高,中小企业难以从资本公开市场上筹集资金,真正能通过上市、发行债券和票据融资的中小企业数量很少,融资金额偏小。
政府扶持资金方面,随着《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出台,政府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但资金规模较小。
据调查显示,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融资占其全部融资的93.4%,其他各种融资占比不到7%。
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意义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企业,是一个市场经济体保持长期活力的源泉。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突破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纵观国内外,中小企业在繁荣国民经济、促进财税增收、推动技术创新及保障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财税政策建议中小企业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面对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突出的融资难问题,政府应做出更大作为,出台更多的财税优惠政策,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
(一)扩大财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规模申请获得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来说几乎不需要负担融资成本。
基于政府投资视角下河北省中小微企业融资体系的建立Based on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Hebei province in the view of establishment of medium and small micro-enterprise financing system刘海燕姬静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编号:HB12YJ010 摘要:政府投资是国家调节经济的必要手段,在社会投资和资源配置中起重要宏观导向作用,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协调全社会的重大投资比例关系,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
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政府投资角度,结合河北省中小微型企业融资现状,提出支持中小微型企业融资的合理化建议,力争在政府投资和相关配套政策的协调作用机制下,保障中小微型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Government investment is a necessary means of state regulation of economic, social investment and macro-oriente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source allocation, to compensate for market failures, coordination of major investment propor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thus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al optimization.关键词:政府投资河北省中小微企业融资Government investment Hebei province small micro-enterprise financing 政府投资作为特殊的一种投资形式,是一般投资所无法取代的。
2012年第3期/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1.较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使其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因为银行发放每笔贷款所需的调查、监管费用大体相同,所以,贷款规模越大,单位交易成本越小。
据测算,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是大企业的5倍,因而,正规金融机构从经济性出发,宁可做“批发”,而不愿意做中小企业的“零售”业务。
2.融资方式单一,渠道狭窄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途径较为单一,很难进入证券市场融资。
由于企业债券的发行还远未完全放开,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发行债券融资的资格,加上创业投资体制的不健全,以及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的缺乏,使得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大,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担保体系不健全,导致部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困难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实质原因,主要是抵押品少和担保困难,因而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贷款。
而我国现有担保体系自身又存在着很多的难点和漏洞,关于担保机构的法律法规建设也相对滞后,现有的担保机构自身规模小、操作流程不完善,风险管控制度不完全等。
因而,融资贷款困难,依然是很多中小企业发展的隐痛。
民间金融适应中小企业融资的原因原因之一:理论风险视角1.理论模型构建(1)模型构建的目的:一是风险不同的企业是如何选择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的;二是中小企业为什么会选择民间金融。
(2)模型的参数设定。
①企业风险类型用β表示(β越大,表示企业成功的概率越高,企业的风险程度越低,反之则相反)。
②企业在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用m 1表示。
③企业在民间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用m 2表示。
④企业在正规金融部门贷款所需要提供的抵押品价值用c 表示。
⑤企业的自用资金用I 表示。
⑥企业所需要投资的投资总额用T 表示。
⑦正规金融机构用于监督企业的成本用m 0表示。
⑧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用r 表示。
假设:贷款者都为风险偏好中性。
则:正规金融部门的期望利润用为Π(m 1)Π(m 1)=β(T-I )+(1-β)c-m 0-(T-I )r (4.1)民间金融部门的期望利润为Π(m 2)Π(m 2)=β(T-I )m 2-(T-I )r (4.2)2.风险模型分析与结论(1)风险模型分析。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目录一、文献研究综述 (3)二、选题的研究意义 (5)(一)理论意义 (5)(二)现实意义 (5)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6)(一)研究方法 (6)1、文献归纳法 (6)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6)(二)技术路线图 (6)参考文献 (8)一、文献研究综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小微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力量之一,目前小微企业在我国 GDP、税收和吸纳社会就业等方面的贡献功不可没,尤其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仅微型企业就占 38.7% ,加快发展小微企业的步伐也是社会的共识,然而融资金额有限,渠道单一,直接融资量小,融资区域流向不均匀等成为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资金的短缺,使得小微企业扩大规模、更新设备、产品创新、项目投资等需求受到抑制进而限制了企业进一步发展。
融资成为小微企业的主要瓶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迫在眉睫。
当前国内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起步晚,但进展快,研究广泛,包括:伦柏楠(2002)则在《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提出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较弱, 在市场竞争中属于弱势群体, 我国小企业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困难, 特别是融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
目前, 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开发新产品, 扩大生产力的重大制约因素。
解决这些困难的对策,比如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改进银行对小企业的信贷服务等。
李雪梅(2010)则在文章《金融业如何进一步完善小企业融资服务》认为小企业与银行合作融资业务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银行业,改善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快业务创新,使我国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银行业而言,完善小企业融资服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王华清和王嘉韵(2009)则在《制约小企业融资的瓶颈及对策》中通过对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和外部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包括建立小企业融资机构、完善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探索制度创新等。
社会资本是否影响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区域视角的经验分析一赵家童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中国区域视角,采用相关社会调查数据,研究了社会资本水平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基本可以肯定社会资本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在社会资本的各个层面表现的并不一致。在仅给定初始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的前提下,个人层面信任和企业层面信任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没有发现个人层面社会网络和社区层面社会网络对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影响;引入控制变量后,社会资本在信任维度仍旧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的显著影响,社会网络维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但仍旧不显著。[关键词】社会资本信任社会网络区域差异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636(2010)12—0049—08
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有的国家(地区)非常富裕并且经济增长很快,而有的国家(地区)非常贫穷并且经济增长缓慢?这个问题一直是经济增长理论试图解释的重要命题。制度因素被认为是解释经济增长跨国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以往的研究大都从正式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以Kanek和Keefer等为代表的研究,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对跨国经济差异研究进行了尝试,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因素,还有社会组织、社会传统、社会制度以及道德、规范等各种文化因素…。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随着理论研究的逐渐成熟,将其应用于分析跨国差异问题成为社科领域研究的热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日益显著,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地区经济差异持续扩大的迹象,受到了政府和研究者的重视,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除了在资源禀赋、地理条件等因素存在着较大差异外,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影响中西部落后地区发展的原因可能主要不是物质的原因,而是思想观念、传统习俗及与此相关的其他社会资本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很显然,目前针对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大都忽略了此方面的研究。理论的进展和现实的质疑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社会资本因素考虑到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框架中来,给予其充分的重视,本文试图从社会资本角度解释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并实证检验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区域经济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