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
- 格式:ppt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15
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因有哪些?对于大部分女性朋友来说痛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而有的是原发性痛经,有的是继发性痛经。
从临床来看原发性痛经是有子宫肌痉挛性收缩、子宫发育畸形、精神紧张、内膜管型脱落、子宫屈曲、颈管狭窄、身体虚弱等病因引起的,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要对症治疗,否则很难远离痛经。
★原因之一:子宫肌痉挛性收缩。
女性子宫发生肌痉挛性收缩时,会导致原发性痛经出现。
这与宫颈管或者宫颈内口狭窄、子宫过度后倾后屈等情况有关。
当子宫内经血不能够顺利流出体外时,子宫需要加强收缩,从而帮助排走经血。
这种痛经情况通常出现在月经到来的第1到第二天里,随之经血的排出,痛经情况就会消失。
★原因之二:子宫发育畸形。
如果女性子宫发育畸形,子宫肌就会出现不协调性的收缩情况,进而诱发痛经症状。
弱子宫内膜出现整块形式的脱落时,就不容易排出体外,子宫进而出现痉挛性痛经,有被称作“膜样痛经”。
★原因之三:精神紧张。
精神状态过度紧张、身心过劳、身体受寒(特别是子宫受寒)、感觉过程、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都会导致女性痛经出现。
因此女性平时需注意及时放松精神情绪,减少焦虑、紧张、烦躁情绪出现几率,做好身体保暖工作。
★原因之四:内膜管型脱落。
子宫内膜分为基底层、致密层、海绵层3层,构成子宫内壁层,而子宫内膜管型脱落会引起痛经。
★原因之五:子宫屈曲。
子宫异常屈曲会引起痛经,女性要格外注意。
★原因之六:颈管狭窄。
先天性宫颈口狭窄是引起痛经的原因之一,多由外伤处理不当所致。
★原因之七:不良体姿。
久坐以及不良的姿势会引起痛经,女性在经期要注意坐姿。
★原因之八:身体虚弱。
女性贫血、营养不良、消瘦、食欲不振、患病都会身体虚弱,而身体虚弱容易引起经期紊乱、痛经。
★原因之九:精神因素。
女性在精神因工作压力大或者遭遇挫折而心情抑郁,可能会诱发痛经。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指月经前及行经期间,下腹及腰部痉挛性疼痛,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肢冷,且不伴有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
本病多见于未婚或未育青年妇女,国外报道原发性痛经发病率为43%~90%,国内报道痛经发病率为%,其中原发性痛经占36.06%。
目前西医治疗PD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避孕药、钙离子阻滞剂、β-受体兴奋剂等,疗效肯定,但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且缺乏远期疗效,停药腹痛又作。
近年来的临床资料显示,中医疗法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和远期随访疗效,尤其是针灸疗法,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现将近10年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 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本病中医学又称“经行腹痛”。
《诸病源候论》中认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
"明代《景岳全书》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
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
"中医学认为,本病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常由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
临床上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气血虚弱、肾气亏损等证型。
治疗以散寒通络、调理气血冲任为主。
现代医学认为痛经主要与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
2治疗方法针灸直接刺激经络系统,疏通脏腑,调理气机,还可以调节内分泌,改善血液流变性,解除痉挛性收缩,改善子宫微循环,从而到达止痛之目的。
大多数医者在应用针灸治疗痛经时用的是多穴处方,强调辨病为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有一部分医家仅用双穴治疗痛经,用得最多的双穴处方是三阴交配合谷,三阴交调经,合谷止痛。
如何处理好痛经痛经,是指月经周期的任何时期发生、发展或终止的子宫痉挛或疼痛。
其原因多种多样,一般认为与子宫平滑肌收缩过度或痉挛所致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
痛经症状一般有三种:一是腰痛(即原发性);二是小腹疼痛;三是下腹部疼痛。
另外,原发性痛经是因为生育因素导致痛经,如多胎妊娠、多孕综合症等。
一、原发性痛经:女性在月经期间会出现经期腹痛,一般会持续3-5天,经期结束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主要与子宫收缩有关,也与全身的炎症反应有关。
痛经的治疗原则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缓解症状,即非药物治疗(如冷敷)。
可采用热敷腹部、穴位按摩、艾灸等方法,有止痛作用。
另一种是缓解症状,即经期采用穴位按摩,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来缓解痛经。
此外,部分女性出现便秘也是与月经有关;另外部分人群则出现失眠,记忆力减退等全身症状。
二、痛经不是病,需重视据统计,我国有80%的女性在40岁之前就有痛经的困扰。
这主要是由于年轻女性的生育年龄推迟,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细胞快速分裂,不能及时修复,而引起的经期紊乱。
同时,女性的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导致痛经的发生。
痛经除了可能给身心带来危害,还可能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如贫血、内分泌紊乱等。
三、痛经的治疗:中医治疗:主要是用理疗及针灸治疗。
理疗可通过活血通经的方法来缓解痛经。
四、痛经的禁忌:痛经患者不宜吃任何温热的食物,如羊肉、狗肉、桂圆等,也不宜喝牛奶。
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由于痛经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因此女性在月经来潮前和月经期应禁食辛辣油腻物质;月经来潮后应该禁食生冷瓜果及寒凉食物;经期饮食应以温补为主,忌食生冷辛辣之品。
因此必须在经期和月经来潮后禁食生冷瓜果及寒凉食物。
同时一定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外阴瘙痒时不要搔抓;有炎症时应及时治疗。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
原发性痛经的病因有哪几种[热荐]
原发性痛经的病因是什么呢?原发性痛经是见于内膜管型脱落、子宫屈曲、子宫发育不全、颈管狭窄等情况,那么,原发性痛经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就请专家为我们详细讲讲原发性痛经的病因。
原发性痛经的病因很复杂,主要为:
自体激素因素。
原发性痛经多发生在有排卵月经周期,说明原发性痛经与排卵后自体激素的释放有关。
而内膜中PGs的含量也呈周期性变化,PGFa的浓度从内膜增殖期到分泌期逐渐升高,月经期达峰值。
青春期少女无排卵,无痛经,其时PCs含量仅为排卵周期的1/5;口服避孕药后,月经血中PGs量降到正常水平以下等现象,提示卵巢笛体激素不平衡可影响内膜中D上的合成而致痛经。
血管加压素(AVP)因素。
已知含精氨酸的血管加压素,能引起未孕妇女子宫强烈收缩,局部血流量显著下降,AVP血浆浓度及子宫对其的反应性,随月经周期而异。
在月经开始时最为敏感。
原发性痛经患者月经周期第一天血浆AVP浓度明显升高,为对照组的l-4倍,而且应用脱氨乙基催产素竞争性抑制AVP对子宫的作用,可使原发性痛经症状明显缓解。
因此AVP亦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发性痛经的病因。
精神国素。
痛经常发生在心理发育不够成熟、有神经质性格的妇女。
有些女孩对月经生理认识不足,每到经期将临即感恐惧不安。
学习、工作紧张或环境突然改变以及不愉快心情等不良刺激均可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导致体内激素改变引起痛经。
但近年来研究,痛经发生很难归咎于精神因素,而精神因素对身体任何部位的。
痛经是怎么回事痛经最常见于青春期阶段的女性,是一种严重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的一种生理疾病。
严重痛经会诱发很多妇科疾病,甚至会导致不孕。
痛经最常见的表现主要是指在月经前或者在月经期间下腹出现了剧烈且持续的疼痛、坠胀,有时还会出现腰部酸痛或者其他部位的不适应现象。
较为严重的痛经会影响女性的生活以及工作质量。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两种不同的类型;对于原发性痛经主要是指生殖器官没有出现器质性的变化而出现的痛经症状,继发性痛经主要是指由于患者的盆腔器质出现了一定的病变,比如子宫内膜出现了异位症状、子宫腺肌病等,最终导致痛经症状的出现。
痛经的症状表现原发性痛经常见于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女性,往往会出现在初潮后的1~2年,继发性痛经的实际痛状与原发性痛经较为类似,主要是由于内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位,并且疼痛程度与异位的程度密切相关。
痛经造成的疼,大多数在月经来潮之后,但痛经症状最早可以出现在月经来临之前的12小时,并且当月经来临后的第一天疼痛程度最强、疼痛最剧烈,当月经持续2~3天后,痛经症状会逐渐得到缓解,甚至消失。
痛经带来的疼痛常常呈痉孪性。
有的痛经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相关症状,较为严重的痛经患者还会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现象。
并且痛经患者进行妇科检查时,并不会发现异常情况。
痛经的病因1.在月经来临的时候,子宫内膜前列腺素的含量逐渐增高,这是导致痛经的主要因素,由于前列腺素含量较高时,可能会引起子宫的平滑肌出现过强收缩现象,导致血管痉挛,最终造成子宫严重缺血、缺氧,最终引发痛经病状的出现。
2.血管加压素、内源性缩以及β-内啡肽等物质的含量增加,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痛经症状出现。
3.精神因素也是诱发痛经的重要原因。
精神长时间处于较为低迷或者较为亢奋的状态都会导致经期出现痛经症状。
1.继发性的痛经症状,因为子宫内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位症,或者患有子宫腺肌病等,在月经来临之时都有极大可能导致痛经症状的出现。
痛经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妇女常见疾病之一,青年女性尤为多见。
痛经是指经行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疼痛,或痛至腰骶部,甚至剧痛厥逆的一种症状。
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痛经是指盆腔内不伴有器质性病变,常见于月经初潮后 6~12月内。
发病原因:主要由于排卵周期刚建立,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或不适,从而引起子宫痉挛性收缩,峡部失去正常松弛性,子宫血流减少而致痛经。
原发性痛经和神经、精神因素关系密切。
一般随着年龄增加,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的自生调节,神经精神因素的缓解可使痛经得到进一步缓解。
继发性痛经是指盆腔内器质性病变,常见于月经初潮建立后。
这多是由于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过于前倾或后居,子宫颈管狭窄,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病、盆腔炎等。
主要症状:本病可表现为全身怕冷,小腹坠痛、发胀,痛及外阴、肛门和腰骶部,经量少或经行不畅,色较紫黯,有时伴有血块、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烦躁、四肢发冷、面色苍白等全身症状。
原发性痛经患者,一般症状较轻,随着自身调节功能的增加(包括神经、精神因素),症状会逐渐缓解。
继发性痛经患者,一般症状较重,而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并伴有不孕症。
营养治疗:痛经患者在月经来潮前3~5天内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应进食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吃得过饱,尤其应避免进食生冷食品,以免诱发或加重痛。
月经已来潮,则更应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烈性酒等。
经期病人可适当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缓解疼痛的作用。
此外,痛经者无论在经前或经后,都应保持大便通畅,尽可能多吃些蜂蜜、香蕉、芹菜、甘薯等,因为便秘可诱发痛经和增加疼痛感。
痛经病人可适量饮酒以通经活络,扩张血管。
如经血量不多可适量地饮些葡萄酒,能缓解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治疗作用,情志抑制引起痛经者适当适时喝点儿葡萄酒,能舒畅情志,疏肝解闷。
另外,葡萄酒味辛甘,性温,对寒湿凝滞的痛经症,可以散寒祛湿,活血通经;对气血虚弱而致的痛经,能起到温和补血、缓急止痛的效果。
原发性痛经怎么治疗,教你4个治疗方法原发性痛经是现在年轻女性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会伴有小腹下垂、胀痛的症状,严重还会伴有头痛、腰痛、浑身乏力、、没有食欲、恶心呕吐等症状。
痛经的问题可大可小,很多女性朋友都不知道如何正确治疗痛经的问题,我来给大家盘点一些痛经的治疗方法和经期间护理。
原★发性痛经治疗1.一般治疗帮助患者打消顾虑,树立信心。
痛经时可卧床休息或热敷下腹部,注意经期卫生,可服用一般非特异性止痛药。
2.口服避孕药适用于需要避孕措施痛经患者,避孕药可抑制排卵降低月经血中前列腺素的含量、血管加压素及催产素水平,抑制子宫活动。
3.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一般月经来潮,疼痛开始服药2~3天。
4.钙离子通道阴滞剂可明显抑制子宫收缩。
于经前预防先服用,多数取得良好效果。
★原发性痛经护理1.注意并讲究经期卫生,经前期及经期少吃生冷和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2.消除对月经的紧张、恐惧心理,解除思想顾虑,心情要愉快。
可以适当参加劳动和运动,但要注意休息。
3.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体质虚弱者。
还应注意改善营养状态,并要积极治疗慢性疾病。
4.疼痛发作时可对症处理,口服去痛片,也可服用阿托品片及安定片,都可缓解疼痛。
另外,喝一些热的红糖姜水也会收到良好效果。
5.若疼痛难忍,出现昏厥、出冷汗等反映,应去专业的医院就诊,在医生的帮助下缓解疼痛,切莫掉以轻心。
★原发性痛经饮食适宜1.补充矿物质钙、钾及镁矿物质,也能帮助缓解经痛。
专家发现,服用钙质的女性,较未服用者还少经痛。
镁也很重要,因为它帮助身体有效率地吸收钙。
不妨在月经前夕及期间,增加钙及镁的摄取量。
2.多食温性食物比如功能红糖,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
中医认为妇女产后身体多淤,且八脉空虚,每致腹痛。
凡偏淤者,医生常处以生化汤、失笑散或金铃子散,并嘱在药煎好后以红糖调服,目的在于利用红糖“通淤”或“排恶露”的作用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第 1 页 原发性间歇痛经的原因 文章目录*一、原发性间歇痛经的原因1. 原发性间歇痛经的原因2. 原发性间歇痛经有什么症状3. 原发性间歇痛经如何治疗*二、原发性间歇痛经如何缓解*三、原发性间歇痛经吃什么好 原发性间歇痛经的原因 1、原发性间歇痛经的原因 身体虚弱:在日常生活中,挑食的女性并不少见,这类的女性朋友不但偏食,还不重视平时的运动锻炼,长期下去,身体就会非常虚弱,引起了痛经。 精神紧张:小小的年龄对于生理知识了解的很少,当在来月经之前就会有厌恶以及心情烦燥和紧张的症状,另外,还会有稍微的疼痛感,这些不适的症状会让女性朋友无疑有些担心,这样就会引起痛经或者是加重痛经的发展。
激素影响:在月经来前的四天左右,女性的身体基本上进行排卵了,在排卵的时候卵巢会分泌出孕激素,孕激素就会引起子宫收缩,影响了宫血外流引起了痛经,这种的痛经患者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治疗的,如果痛经严重的话,建议去医院做检查和治疗。
2、原发性间歇痛经有什么症状 病人可能发生便秘、腹泻、结肠胀气及回肠或降结肠等处痉挛性疼痛。由于月经期盆腔充血,盆腔及其周围脏器原有的病变如膀眺炎、结肠炎、慢性阑尾炎等 第 2 页
常会在经期加剧,易与痛经混淆,患者应注意区别。 膜样痛经一般在月经来潮后第3-4天排出内膜时疼痛剧烈,等成块内膜排出后,疼痛会逐渐消失。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外阴与肛门。少数患者的疼痛可引向大腿内则,多里阵发性绞痛,剧烈时患者面色苍鞠、出冷汗、手足发凉、恶心、呕吐,甚至晕厥。 原发性痛经的症状在疼痛时还会逐渐转为阵发性中等度疼涌,约12-14小时后渐浙减轻,也偶有需卧床2-3天者。也有部分人在月经前1-2天即有下腹疼痛、不适或腰能部疼痛感,在月经临来前或在行经时才发生剧痛。由于疼痛是主观感觉,很难衡量疼痛严重程度,所以临床常以有无呕吐、晕厥、是否能坚持工作或必须卧床等作为判断疼痛程度的参考标准。
3、原发性间歇痛经如何治疗 3.1、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可以有效的治疗原发性痛经,一般来说,50%的原发性痛经患者可以使疼痛完全缓解,40%左右的患者可以感觉到明显的症状减轻。这主要是因为口服避孕药改变了卵巢激素的失衡状态,抑制了子宫的活动,从而减轻了原发性痛经带来的疼痛。不过这种方法只适合于有避孕需求的原发性痛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