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师资格证精讲传统文化之古代传统节日
- 格式:docx
- 大小:12.55 KB
- 文档页数:4
传统文化之天文历法(讲义)※※※中、小、幼三个学段都适用!一、天文历法1.四时2.二十四节气3.十二时辰4.五更5.天干地支(一)四时(四季)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
农历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
农历以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季,分别称作孟秋、仲秋、季秋。
农历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季,分别称作孟冬、仲冬、季冬。
(二)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秋处清谷天,夏满寒霜降,冬露秋雪芒夏雪冬暑相连;小大寒。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三)十二时辰子(zǐ)时23时至01时夜半丑(chǒu)时01时至03时鸡鸣寅(yín)时03时至05时平旦卯(mǎo)时05时至07时日出辰(chén)时07时至09时食时巳(sì)时09时至11时午(wǔ)时隅中日11时至13时中未(wèi)时13时至15时日昳申(shēn)时15时至17时晡时酉(yǒu)时17时至19时日入戌(xū)时19时至21时黄昏亥(hài)时21时至23时人定(四)五夜(五更)(五)天干地支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干支纪年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以甲子为首,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真题回顾1.二十四节气是一年中地球绕太阳运行到二十四个规定位置上的日期,各节气分别冠以反映自然气候特点的名称,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指导农事活动。
文化素养是综合素质科目中考生最担心的部分,主要原因是因为文化素养考察范围太广,文化常识是历年考试中的高频考点,下面廊坊教师资格考试网带大家对此模块进行一下分析。
1.二十四节气(1)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春季:立春、雨水(正月);惊蛰、春分(二月);清明、谷雨(三月);夏季:立夏、小满(四月);芒种、夏至(五月);小暑、大暑(六月);秋季:立秋、处暑(七月);白露、秋分(八月);寒露、霜降(九月);冬季:立冬、小雪(十月);大雪、冬至(十一月);小寒、大寒(十二月)。
2.干支纪年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特殊称谓(1)职业的称谓我国古代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称呼:称媒人为冰人,因“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黄帝时伶伦造音乐,因称乐官为伶官,后以伶人泛指演员;三国吴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积年蔚然成林,因此称医学界为杏林;唐玄宗曾教乐工、宫女在“梨园”演习音乐舞蹈,因此称戏曲界为梨园;孔子曾于杏坛讲学,后称教育界为杏坛。
(2)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4.服饰代称1.黔首:黔,黑色。
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而言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
2.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所以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
3.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
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
布衣之交,即指贫贱之交。
4.缙绅:插笏于绅带间,旧时官宦的装束,亦借指士大夫。
5.青衫:黑色的单衣。
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也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
6.巾帼:是古代妇女头上的头巾或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为“巾帼英雄”。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传统思想文化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传统文化素养(一)——传统思想文化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中学综合素质》传统文化素养这一节需要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一、先秦代表思想流派春秋战国。
思想家辈出,学派纷起林立,形成“百家争鸣”,为中国思想文化之源。
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
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在当时影响也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儒家说“爱人”,墨家说“兼爱”。
思想看似相近.但有差别。
儒家“爱人”是“有差等”的,墨家“兼爱”是“无差等”的。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仁义”,提倡“忠恕”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
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
古代传统节日知识点中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节日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更是凝聚了千百年来人们的集体记忆和价值观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几个古代传统节日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索这段历史吧!1. 春节春节,又称为中国年,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最具有传统特色的节日。
中国农历的正月初一,按照公历来算,春节日期会在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变动。
春节的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贴对联、拜年、放鞭炮、舞龙舞狮、观花灯、吃团圆饭等,这些都是为了招财进宝、福寿康宁、驱除邪恶和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华人世界广泛纪念祖先的日子。
阳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按照农历计算则是清明节。
在清明节,人们会回祭祖先、扫墓、踏青赏花。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食物——清明粿,是清明节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
3.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
尤其是赛龙舟,是端午节期间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它源于人们划船赶走屈原灵魂挂在楚江江面上的一种传说。
4. 中秋节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的节日,通常是在阳历的9月份。
中秋节又被称为月亮节,因为在这个节日,人们会仰望月亮,赏月并且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物,它有各种各样的口味和馅料,如莲蓉、豆沙、五仁等。
5. 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或者灯节,是中国农历的正月十五。
这个节日不仅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也标志着春天开始的到来。
在元宵节,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
其中最特别的活动之一是猜灯谜,人们要猜出写在纸上或挂在花灯上的谜语,猜对了就能获得奖品。
上述节日只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冰山一角,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庆祝方式。
这些节日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是人们放松和享受生活的方式。
2019中国传统节日时间一览表2019年中国传统节日大全你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我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2019年将至,2019年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呢?以下是橙子与大家分享的2019年中国传统节日大全,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中国传统大节日吧。
元旦(古代各朝定的日期不一样,有定为腊月初一的,有定为十月初一的等等,当朝定为公历1月1号)腊八节(腊月初八,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祭灶节(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除夕(正月初一的前一天)春节(正月初一)(狭义指正月初一,广义指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上灯日(正月十三,庆祝宗族新出生男婴)元宵节(正月十五,也称上元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古代情人节)春耕节(二月初二,也称龙抬头.农事节.春龙节.龙头节)社日节(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详细算法见下面)1 / 3上巳节(三月初三,姑娘回娘家,黄帝的诞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诞辰,神话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一种说法是清明前两天,现大多和清明寒食一起过的习俗)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一般为公历4月5号前后)端午节(五月初五,又称龙舟节)半年节(六月初一)七夕节(七月初七,也称乞巧节)(以前不是情人节)中元节(七月十五,儒家俗称鬼节,道教称中元节)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祭祖节(十月初一,也称寒衣节,也是儒家鬼节之一)下元节(十月十五)冬至日(冬月的某一天,不稳定;公历较稳定,为12月22号前后。
又称日南至,亚岁;仅次于新年)正月:指农历一月冬月:指农历十一月腊月:指农历十二月中国七大传统节日中国七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2 / 33 / 3。
2019河源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考点:文化素养(二)考点三:我国古代地理历法知识1.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转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转所到的方位。
2.参商:常用来比方人别离不得相见。
3.流火:流火是说大火星的方位已由中天逐步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4.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5.银河:又叫银汉、银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6.阴历:我国长时间选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方法使年平均长度挨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阴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
7.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依据太阳一年内的方位改变以及所引起的地上气候的演变次第,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状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次序为: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自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8.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阴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别离称作孟春、二月、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别离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天依此类推。
9.社日:古代农人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
10.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般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11.编年法:我国古代编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编年法。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
1.古代文化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楚辞》、《离骚》等。
2.经典著作:《史记》、《资治通鉴》、《四书五经》、《山海经》、《道德经》等。
3.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4.文学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5.传统艺术:中国画、京剧、曲艺、书法、篆刻等。
6.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7.传统美德: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礼仪文化、忍让精神等。
二、世界文化
1.古希腊文化:希腊神话、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
士多德)、古希腊剧。
2.古罗马文化:罗马艺术、罗马法、古罗马民主制度、罗马建筑等。
3.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文艺
大师。
4.文化名城:巴黎、罗马、雅典等世界文化名城。
三、现代社会文化
1.科学技术:蒸汽机、电力、汽车、计算机等。
2.文化现象:全球化、信息化、网络文化、消费文化、快餐文化等。
3.自然生态:生态平衡、可再生能源、碳排放、环境保护等。
4.社会问题:性别平等、贫富差距、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等。
上述知识点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科目中常考的一些重要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文化素养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希望这些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
传统文化课教案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教案: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引言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传统文化作为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中丰富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能够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文化良知和传统价值观。
二、农历节日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节日开展春联、贴窗花、包饺子等习俗,学生通过了解春节的由来、传统习俗以及理解节日中的意义和价值,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2. 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圆月之夜,人们会举办活动猜灯谜、吃元宵,了解元宵节的庆祝方式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学生可以通过了解端午节的源起和传统的龙舟比赛等活动,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4.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的传统故事、品尝中秋美食、欣赏月亮和赏月等各种传统习俗的机会,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5.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传统习俗包括踏青、登高、插茱萸等,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中尊老爱幼的传统价值观。
三、农历節氣1. 春节(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学生可以通过了解立春的习俗和意义,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希望。
2. 清明节(清明)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通过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扫墓习俗,学生可以培养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3. 谷雨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它标志着大地回暖,万物生长。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谷雨的含义和农事习俗,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四、其他传统节日1. 元旦元旦是全球通行的公共节日之一,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元旦的由来和习俗,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对这个节日的庆祝方式。
2. 儿童节儿童节是国际共同庆祝的节日,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儿童节的精神内涵和习俗,加深对儿童权益保护的认识。
3. 国庆节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国庆节的由来和庆祝活动,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一、中国历的重要事件1.夏、商、周约公元前 21 世纪,启继承了父亲禹的地点,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成立了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代。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成立商代。
公元前11 世纪中期,周武王灭商后成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公元前 771 年消亡。
2.春秋、战国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3.秦(公元前 221 年一公元前 207 年)秦朝成立封建 ****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历第一个一致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一致胸怀衡、钱币,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增强思想统治,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4.汉楚汉之争 :从公元前 206 年到公元前 202 年,刘邦、项羽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以项羽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 )自刎而死,刘邦成功而结束。
丝绸之路 :汉武帝于公元前139 和公元前 119 年,两次委任张骞为使者,出使西域,开拓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5.隋581年,杨坚成立隋朝,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开凿大运河:隋炀帝期间,开凿了大运河,全长2500 公里,南北贯串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广大地域,交流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当时世界上的巨大工程之一。
6.唐贞观之治: 627 年至 649 年,是李世民统治的贞观期间。
在此期间,因为唐太宗君臣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社会平定,创始了唐朝繁荣鼎盛的场面,因此被誉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称帝: 690 年,武则天称帝,成为中国历的一位女皇帝。
文成公主进藏 :公元 7 世纪初,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与吐蕃成立了亲近的关系。
7.北宋陈桥兵变 :960 年,赵匡胤在东京 (今河南开封 )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成立宋代,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经过一次酒宴,以威迫利诱的方式,成功地使高级军官交发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
传统文化(三)古代传统节日
古代传统节日
01-有哪些传统节日?
02-有什么节日习俗?
03-诗词中描写的是
哪个节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北宋 王安石《元
日》
一、春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南宋 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北宋 欧阳修《生
查子》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唐 卢象
四、清明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
五、端午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文秀
六、乞巧节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七、中元节(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八、中秋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九、重阳节(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腊八节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十一、除夕(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四大祭祖节日:
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除夕
1. 在下列传统节日中,有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是()。
A.清明节B.重阳节C.端午节D.元宵节
2.古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
“元夜”所指的传统节日是()。
A.元旦B.元宵C.端午D.中秋
3.下列节日中,“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所描写的是()。
A.清明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