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制度(1)
- 格式:ppt
- 大小:448.50 KB
- 文档页数:26
我国经济制度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
以下是我国经济制度发展的主要阶段:1.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采用了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垄断了大部分生产资料和资源,实行了中央计划经济,发展了国有企业。
2.大跃进时期(1958-1960年):这一时期实行的是大规模的农村集体化和大规模的工业化,但由于政策失误,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人道主义灾难。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经济受到极大的干扰,社会动荡,生产受阻。
4.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发展了特殊经济区,吸引外资。
国有企业也开始进行改革和开放。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至今):这一阶段的改革是最深刻的,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和外资,壮大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民营企业和个体户。
这一时期中国逐渐形成了“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6.加入WTO和国内金融改革(2001年以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逐渐开放国际市场,吸引更多外资,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国内金融市场也开始改革,建立了现代金融制度。
7.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当前,中国政府强调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
中国经济逐渐从传统的制造业向高科技和服务业转型,推动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
总的来说,我国的经济制度发展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和转型,逐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收入分配不平等、环境问题等。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经济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建设。
第二节现代金融监管框架构建【本节知识点】【知识点】现代金融监管框架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知识点】我国推进金融监管框架改革的主要举措与成效【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现代金融监管框架的内涵及构成要素总述:金融监管框架是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理顺监管机制、构建完善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是我国实现实体经济发展和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
一、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定义是指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一系列监管制度安排。
二、现代金融监管框架的构成要素协调统一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管理、重视行为监管与功能监管、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等。
(一)协调统一监管1.横向协调:指中央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政策配套与呼应。
增强金融监管的横向协调是建设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必然要求。
2.纵向协调:指中央与地方增强金融协作,促进中央顶层制度设计落地,形成监管合力。
优点:使金融监管体系更顺畅、高效,保障中央制定的监管政策在地方能有效执行,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并保证执行力度的一致性。
(二)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趋势:微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宏观与微观审慎监管协调。
1.微观审慎监管:为控制个体风险,避免单个金融机构发生危机,从而保护金融参与者的利益;2.宏观审慎监管:为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宏观经济损失。
为了审慎管理的协调性,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有必要强化央行在宏观审慎管理方面的突出地位和作用。
(三)重视行为监管与功能监管1.重视行为监管体现了“双峰”监管理念。
“双峰”:(1)实施审慎监管来维护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金融体系的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2)实施行为监管来纠正金融机构的机会主义行为,防止欺诈和不公正交易,保护金融参与者利益。
2.功能监管是指依据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和金融产品的性质而设计的监管,是对产品的横向全链条实行的穿透式监管,目的在于消除监管套利,缓和监管职能冲突,减少监管真空及监管重叠,提高市场效率、促进公平竞争。
第一章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第一节党对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一、以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1、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是金融发展的源头。
以更大力度支持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规律2、2020年10月29日,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议》,指出应当推动金融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3、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型商业银行普惠贷款增加30%以上;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优化存款利率监管;4、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帮助中小企业减负纾困,恢复发展二、加强民生保障1、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作为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具体涉及金融的相关政策包括:(1)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险全国统筹;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2)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支持方形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三、支持绿色发展1、将经济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
2、国家大力支持绿色金融发展:(1)《建议》提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2)202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健全绿色低碳痪发函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翔实了绿色金融发展框架:①支持绿色金融产品,如发展绿色信贷、统一绿色债券标准、建立债券评级标准、发展绿色保险②支持绿色融资:绿色产业企业上市融资;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3)习近平在2021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强调,要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加强绿色金融领域合作,完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多边合作平台(4)多省印发“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将绿色金融视为当地金融业发展的未来之路。
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名词解释:信用货币自由铸造无限法偿格雷欣法则货币制度货币流通准货币二、填空题1、(铸币)是国家权力进入货币流通领域的第一现象。
2、(代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属货币的货币。
(表征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的货币形态。
3、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现金)和(存款)。
(电子货币)是高科技的信用货币。
4、中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是(铜铸币)。
金银在我国历史上长期以来是(称量)货币,广泛流通银元是从鸦片战争之际开始的。
5、(储存金银)是积累和储存价值的古典形态,随着现代货币流通的发展,除了这种典型形态外,积累和储存价值还采取了在银行(存款)的方式,直接储存现金的也不少。
6、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和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的总和。
7、从货币制度诞生以来,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纸币本位制)四种主要货币制度形态。
8、金银复本位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9、金本位制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10、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11、将货币定义为社会核算工具或“选票”,是从货币在“看不见的手”或我们习惯说的(“价值规律”)之中发挥作用的角度给出的界说。
12、马克思认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就是货币。
13、香港从1983年起,实施对美元的(联系汇率制)。
发钞银行发行港币,必需向外汇基金存入(百分之百的外汇)准备。
14、我国人民币属于(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
现阶段在(国家统一的国内外汇市场上)已可以与外汇实现自由兑换。
15、辅币的名义价值(大于)实际价值,一般(不允许)自由铸造。
三、判断正误题1、代用货币是指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并且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属货币的货币,代用货币与金属货币是同生共亡的。
考点一、货币1、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1)以货币职能作为标准;(2)以资产流动性作为标准;(3)以资产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作为标准。
3、货币层次划分(出题方向:小题)M0 = 流通中的现金M1 = M0 + 企业活期存款M2 = M1 + 准货币(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 + 其它存款)4、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答: 在金币本位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保证了货币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相一致;金币可以自由兑换,保证了价值符号所代表的价值和货币的实际价值相一致;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保证了黄金的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相一致。
所以,金币本位制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5、货币制度: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铸造、发行和流通、准备制度。
考点二、信用形式1、信用形式的种类: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
2、☆商业信用(企业与企业间)的特点:①商业信用的主体是经济企业;②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非货币资本);③商业信用的规模和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一致的。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①商业信用在规模和数量上的局限性;②商业信用在使用X围上的局限性(主要指信用能力);③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局限性;④商业信用在期限上的局限性。
4、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赢利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5、银行信用(银行与企业间)的特点★:①主体是金融机构和社会不同的经济利益者;②客体是货币资金;③和产业资本的变动不一致;④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
考点三、信用工具1、信用工具的特征: 偿还性、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
2、信用工具的种类: 货币市场的信用工具、资本市场的信用工具、金融衍生工具、银行存款工具(存折、存单等)、3、各类信用工具的分类。
①货币市场的信用工具:本票、汇票、支票、国库券、大额存单(CDS)、信用证、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