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笔记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高等教育学》复习笔记

题型: 1.单选(10×1分 = 10) 2.判断(10×1分 = 10) 3.简答(5×6分 =

30)4.论述(2×10分 = 20) 5.案例(2×15分 =30)

高等教育发展简史

1. 西方文明古国很早就在一些城邦中建有各种博物馆和图书馆。这些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2. 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

就已出现。3. 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4. 春秋私学中,最著名的是齐国的“稷下学宫”,它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中世纪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

5. 西汉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6. 中世界大学的特点:①行会性;②自治性;③国际性。

7. 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主要有四大学科:文学、法学、医学、神学。 8. 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

德国人洪堡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洪堡思想的基本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 从洪堡开始,出现了两个新词,即“教自由”和“学自由”。 9. 通过“莫利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建立的名校:康奈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

10. 范海斯提出高校的基本任务应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被称作威斯康辛思想,是高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19世纪以前,培养人才;19世纪初,发展科学;19世纪末,服务社会。)

11. 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同时也是中国最早采用

班级授课制的学校。 12. 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等人合拟《奏定学堂章程》,同年颁布,故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学制。“癸卯学制”纵向将教育机构划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在高等阶段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高等学堂,相当于大学预科;第二级是大学堂,招收高等学堂和大学预科毕业者;第三级是通儒院,招收大学堂毕业者,修业五年为限,通儒院开了中国 1. 高等学校组织的“二重性”①教育性, ②学术性,

2. 《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

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3. 高等学校管理原则:

①目标性原则;②整体性原则;③民主性原则;④效益型原则。 4. ①集权模式 (中国) ②分权模式 ③并重模式。 5. 高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

6. 高等教育制度中的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

7. 我国学位制度分三级: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8. 高等教育大众化 1973年,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把西方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划分为3阶段: ①精英教育阶段:一国高校在校生人数占该国适龄人口的比例(毛入学率)在15%以下

②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在15~50%之间;我国2002年跨入 ③普及高等教育阶段:在50%以上。

9.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指一国适龄青年(18~22岁)中接受高等教育人数比例在15~50%之间,这是马丁·特罗提出的量化标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显性条件。

判断:但不是唯一标准,还有其他标准。(√)

也包括与规模增长相应的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及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入学条件、管理制度、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质的变化。

10. 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大众化、国际化、多样化、综合化、私营化。

第一单元 高等学校教学原则 CH7§2

1. 选择题:1)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 2)《学记》(中国第1部教学文献)提出了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的原则; 3)夸美纽斯提出教学原则是一个体系。 4)朱熹提出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判断:知识与能力并不成正比。

(√)

直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2. 结合任教的学科,对教学原则体系加以评述。

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

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合理性、实践性)。

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③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④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正确理论教学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和掌握教材,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行统一(美教育家杜威)的规律。

⑤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⑥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提出,要求:a. 使全体学生都得以发展,面向全体,孔子提出“有教无类”;b. 个别差异,有的放矢,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⑦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要求:a.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使每门课程、每种教学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来组织;b. 在专业教育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

⑧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以上八条教学原则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它必须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各项教学目标的实现。

1)给一个材料围绕一个原则回答,eg:钱学森之问: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2)结合所任教的学科,对教学原则体系加以评论

3.“文以载道”---- 寓思想性于教学之中;

英国教育家、哲学家罗素强调只有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才能教育别人。

互动合作式教学意味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4. 孔子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认为教学应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第二单元高等学校教学方法CH8§3

1.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传授与学习教学内容所运用的手段和途径,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

(×)

2.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殊性三增三减(新增)

①学生自主作用递增,教师教的作用递减

②教学的发现性递增,传习性递减

③参加直接实践递增,接受间接经验递减

3.

高校常用(基本)教学方法,包括:

①运用语言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讲授法、回答法、讨论法);

②通过直观感知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

③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自学指导法、练习法)。

3. 讲授法以及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讲授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的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教学效率较高,在目前仍然是最基本、最常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明确的目的性(教师的讲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来进行,突出重点和难点);

②内容的科学性;

③内容的逻辑性(要运用准确的概念和教学语言,内容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④语言的感染性(语言要科学、准确,又要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4. 《学记》曰:“君子之教,喻也。”所谓喻,即要求教师讲授,要善于打比方,明了易懂。(√)

演示法开始于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实验实习法始于19世纪初的德国大学

案例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创的。

发现教学法是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首先提出的。

程序教学法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斯金纳提出)。

4. 高校其他的教学方法(综合教学方法):

①案例法:美国哈佛大学于1918年首创;

②发现教学法: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

③程序教学法:20世纪50年代美国斯金纳提出。

5. 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①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②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