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复习整理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一部分:推断(共12题)1, 教化方针的基本构成:教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教化的性质);教化的培育目标(广义的培育目标,即教化目的);实施的途径(实现教化目的的途径)。
2, 发展教化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主要途径);科研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新的教化方针予以强调)。
3, 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 硕士, 博士。
4, 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5, 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 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6, 宏观高等教化结构:包括层次结构, 科类结构, 形式结构, 能级结构, 地域结构(即布局), 管理体制结构等。
7, 微观高等教化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 课程结构, 教材结构, 队伍结构, 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8, 高校教学系统组成:老师, 学生, 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
9, 高校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10, 大学生参及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可以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
11,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人才培育的目的;现实参及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12,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育人方面起的作用: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有利于增加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建才能和组织才能;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 完善特性品质。
第二部分:名词说明(共21题)1, 高等教化P5:高等教化是在完全的中等教化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化,是培育各类高级特地人才的社会活动。
2, 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建的物质财宝和精神财宝的总称。
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宝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运用。
4, 教化方针P29:教化方针是国家在肯定历史时期,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须要和基本国情,通过肯定的立法程序,为教化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化政策的总概括。
一高等教育的本质一概述1 中世纪的高等教育等同于"大学教育",设有文,法,神,医四科。
七艺: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2 19世界后半期,高等教育的概念发生变化:1)层次多样化;2)形式复杂化。
出现"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的概念。
3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二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1 与政治的关系:政权性质,政治制度,政治纲领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2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专门的政治,法律人才; 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3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体制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4 高等教育经济功能: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完善和调整(创新人才调结构,专门人才优化结构);3)高等教育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有形收入,无形收入)。
5 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1)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2)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6 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文化是在人类社会长期的历史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它以观念的形态反映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生产关系变革的进程。
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广泛的,复杂的和多方面的: 1)文化影响着高等学校教育的内容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7 高等教育的文化职能:1)高等能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a 文化是社会精神神产的产物,而高等学校是社会上从事精神生产的重要部门;b 高等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各种文化的功能;c 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都比较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绪论一、高等教育发展简况1、成长中的高等教育(1)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 高等教育机构性质不明确, 教育职能不确定, 专业教育性质模糊, 学生年龄参差不齐, 教学形式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
2、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大学): 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 开始走向成型, 成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学机构。
3、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大学开始围绕着各个专业、各个学科、各门课程, 组织其教育形式和内容, 才有了今天意义上的高等教育, 即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4、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高等学校产生新职能——为社会服务。
基于知识分化、科学进步和社会需要, 多种类型的专业学院大量涌现。
5、扩张中的高等教育(1)规模化: 二战后从精英走向大众(2)中心化: 逐渐走进社会的中心, 成为社会的核心机构。
(3)综合化: 出现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目标、内容、过程、教育方法)的趋势。
(4)国际化: 20世纪50年代后日益明显, 即一国高等教育面向国际或全球发展的过程和总趋势, 是把国际的、全球的、跨文化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诸项职能中的过程。
二、职业化: 职业准备课程更多开设, 是经济巨大发展的产物。
三、终身化: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 提供教育一体化, 注重教育的整体性。
四、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 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五、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1、个别研究阶段: 没有专门的研究队伍, 研究的成果也较为零散而缺乏系统性。
六、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20世纪70年代, 有组织的研究在西方的高等教育已开始。
1978年5月, 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 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展阶段。
七、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 中国第一个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研究组织——1979年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会筹备工作会议。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事情(全)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一、简答题:怎么明白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养的活动;2. 教育:经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进展;3. 教育:经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进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要紧任务?(P17-20)1.培养高级特意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进展;3. 服务社会进展需要。
四、挑选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闻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经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
在洪堡和柏林大学的妨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XXX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进展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挑选题(P24)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三、挑选题(P26)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
教学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挑选题(P27)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性等特点。
五、挑选题或名词解释(P30)1862年国会经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要紧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六、挑选题(P30)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领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培养人才、进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第一章绪论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把高等教育定义为:“高等教育包括由大学或国家核准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其他高等学校实施的中学后各层次的各种类型的学习、培训或研究型培训。
”2.准确理解高等教育的概念,要注意三个方面:(1)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来看,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高层次教育。
(2)从高等教育的任务看,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是按照社会需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但并非所有的专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而是经过了完全的中等教育后的专业教育。
(3)从高等教育的特性看,高等教育是养成学生良好素养、学术品质和创新精神的教育,高等教育的专业教育还应包括学术教育,是兼有学术性和职业性的教育。
3.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4.高等教育具有的内涵:(1)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2)高等教育是由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3)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5.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1)高等教育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2)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3)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
6.高等教育最基本的特点是专业性,即参照社会专业分工情况,以社会专门职业门类为参照,进行专业教育。
7.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高等教育可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教育。
8.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9.学校教育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主要部分,是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而系统实施的不同层次教育的制度,具体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四个阶段。
10.高等学校:是中等教育后开展高层次教育活动的场所,是普及型中等教育向专业教育的延伸。
第一章绪论1.在英国,19632.3.4.高等教育学:((2(3)研究对象——高等教育这一特殊教育活动。
5.6.(记忆:大学的3大职能——教学、7.8.4。
9.10.)身心发展趋于成熟()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独立性、创新性(3)情绪情感内容丰富(大学生情绪体验往往表现两极性的特征——非好即坏)(411.12.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13.年,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了高等教育研究从非制度14.15.16.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17.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确定研究问题的一般要坚持3原则:(1(2(318.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0个)——分析法与综合法、归纳法与演绎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历史法、文献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19.20.为什么学习高等教育学:(1)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自解:包括教师、管理人员)要懂得教育活动的规律(2)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学)3)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学习高等教育学。
21.3条标准:(1)需要长时间学习(2)具有市场准入限制,即不可替代和垄断(3)专业人员拥有专业问题的发言权。
22.:(1)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2)具备评价学生和帮助学生的能力(3)对学生需求市场做出反应(4)具备学者的敬业精神(5)掌握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6)信息技术应用第二章高等教育历史发展(上)(外国部分)1.现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欧洲,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拥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京师大学堂。
2.现代大学最早产生于12。
3.)学园”,后来Academy成为“学院”或“研究院”的通称。
4.1088。
1200。
高等教育学一、高等教育发展历程☆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高等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在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唯一组织形式,大学主要是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
(分科教学)4七艺(前5世纪雅典):文法、修辞、逻辑(哲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5 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的新变化有哪些表现:一方面,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
美国形成了研究型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
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概念。
6,1998年8月29日,通过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7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高等教育是多样的,既有学术型、研究型,也有应用型、技术型。
☆8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9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受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 2政治决定了个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和目的(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培养人才) 1对受高等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直接服务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10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高等教育学》复习笔记题型:1.单选(10X 1分=10)2.判断(10X 1分=10)3.简答(5X 6分=30)4.论述(2 X 10 分=20 )5.案例高等教育发展简史1.西方文明古国很早就在一些城邦中建有各种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2.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是“六艺” 即:礼、4.春秋私学中,最著名的是齐国的“稷下学宫”,它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中世纪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
5.西汉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6.中世界大学的特点:①行会性;②自治性;③国际性_______7.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主要有四大学科:文学、法学、医学、神学。
8.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德国人洪堡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洪堡思想的基本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
从洪堡开始,出现了两个新词,即“教自由”和“学自由”9.通过“莫利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建立的名校:康奈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
10.范海斯提出高校的基本任务应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被称作威斯康辛思想,是高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
(19世纪以前,培养人才;19 世纪初,发展科学;19世纪末,服务社会。
)11.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同时也是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
12.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等人合拟《奏定学堂章程》,同年颁布,故称卯学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学制。
“癸卯学制”纵向将教育机构划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
在高等阶段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高等学堂,相当于大学预科;第二级是大学堂,招收高等学堂和大学预科毕业者;第三级是通儒院,招收大学堂毕业者,修业五年为限,通儒院开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最后三章1.高等学校组织的“二重性”①教育性, ②学术性,2.《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3.高等学校管理原则:①目标性原则;②整体性原则;③民主性原则;④效益型原则。
高等教育学(1-14章)一、名词解释.1、中世纪大学: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它是在仿照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种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机构,并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育活动系统,其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教学方式等都为近现代高等教育活动所直接继承下来。
2、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3、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4、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最早的教育方针:是1957年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都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6、最新的教育方针是十六大提出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们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7、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8、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9、马克思主义理想中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智力、道德品质及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10、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即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
代表人物:卢梭11、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代表人物:涂尔干12、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13、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
专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
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育学)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
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尔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2.对高等教育的特点可用“高”与“专”两个字来概括。
相对于中等教育而言,它在层次上高,在性质上属于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相比较具有其特殊性。
3.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区别与基础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
4。
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
5. 1984年潘元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6.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确定研究问题一般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价值性原则(二)创新性原则(三)可行性原则7.一般来说,文献查阅的过程包含四个步骤:查阅初步资料(检索工具);利用间接资料(第二手资料);阅读原始资料(第一手资料);综合文献(文献评论或综述)。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上)1.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与发展是一个过程性事件,按照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校庆日为标准计算,它成立于1088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
随着主教学校和僧侣学校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组织结构,也就是巴黎大学。
巴黎大学建校于1200年,正式使用“巴黎大学”这个校名是在1261年。
2.博洛尼亚大学属于学生大学。
巴黎大学则是典型的教师型大学。
3.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
4.学位原来的意思是“任教执照”,大学毕业经考试合格,可获“硕士”,“博士”或“教授”学位。
5.从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历程来看,中世纪大学具有高度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的特征。
6.中世纪大学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它基本上是教会的“侍女”和附庸。
7. 从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独立学院和专门学院。
8. 16世纪在传统大学之外,欧洲出现了两种新型独立学院:古典人文教育的学院和神学院。
9.洪堡的大学理念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大学的相对独立与学术自由。
高等教育学笔记2010年12月13日-25日1、什么是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揭示高等教育规律,指导高等教育实践的一门分支学科。
2、作为高校教师,为什么要学习高等教育学?作为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1)、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2)、掌握高等教育规律,进而指导高等教育实践;(3)、帮助构建高等教育基本素养。
3、怎样才能学好高等教育学?事先学习——听课——复习4、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萌芽;(2)、独立;(3)、发展;(4)、完善5、什么是教育?教育产生于人类生存的需要,归根结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它是传递经验、培养人才的活动。
教育的分类: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类。
6、什么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即传递高级专门经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7、为什么要研究高等教育或者高等教育的价值是什么?高等教育具有两大功能,一是促进人的发展;二是促进社会的发展。
(1)、高等教育必然促进个人的发展,但是个人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因而个人发展制约着高等教育;(2)、高等教育必然促进社会的发展。
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方式促进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科技以及环境等的发展;但是社会发展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故社会发展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环境和科技等方面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目的、制度、人员、内容和途径等。
8、怎样办好高等教育?(1)、确立高等教育目的;(2)、建立高等教育制度;(3)、配备高等教育人员;(4)、确立高等教育课程内容;(5)、策划选择高等教育途径。
9、什么是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目的是国家要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之和,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索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10、要搞好高等教育,为什么要先确定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目的作为高等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它指明了高等教育的方向。
《高等教育学》01、高等教育学是旨在探索高等教育规律和意义的一门新兴教育学分支学科。
02、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传授高深学术与技能的专业教育。
03、高等教育的本质特性:1、高等性。
最本质特性、属性2、专业性。
最突出本质属性、特性3、正规性。
04、西方古代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三艺、四艺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六艺06、独立形态的高等教育,始于:欧洲中世纪大学07、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08、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的是:德国教育家洪堡09、确立哲学系在大学里的核心地位,设立“习明纳尔”和研究所,开创了研究生教育的先河,孕育了自由选修制度的雏形的是:德国柏林大学10、第一次提出了高校“服务社会”的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11、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开办最早、最具代表性、也最富高等教育性质的学校是: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12、开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先河的是:通儒院13、211工程: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100所高校和重点学科14、985工程:即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工程15、高等教育发展:是指高等教育制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逐步优化的过程16、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指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切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基础教育17、高等教育发展的政治基础(政治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1、政治制度的方向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2、阶级关系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3、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4、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18、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性质是:政治直接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19、政治力量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的特点大致分两类:1、指导和领导2、咨询和参谋20、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基础(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1、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2、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决策3、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4、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20、在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中,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受到高等教育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调节。
第一章绪论•重点:高等教育的概念;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况;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复习要点:•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通常是指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第一章,第4页)•2、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是一门揭示高等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第1页)1、国外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概况?•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5—16页)•国外高等教育的模式源于德国,发展于资本主义发达的意、法、英等国家,其影响遍及欧洲诸国。
美国立国后,高等教育全力仿效德国。
随着经济发展与国际的交往日增,其影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渐为亚、澳等诸洲所接受。
现行的高等院校,从所有制上分为公立和私立两大类;从学校建制上分为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为国立,地方直接管理为公立,行政上不受国家管理的为私立;从基本学制、修业年限和培养目标上一般分为4—5年的大学本科,着重学术研究,培养专业知识水平高,综合能力强,传播知识与发展科学的人才;2-3年的高等专科学校,着重职业教育,培养工、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及高级技术人员;1-3年的短期大学,其中2-3年的学习专门技艺;培养职业上和生活上的必需能力,1-2年的进行职业培训,一般由地方自办,结业后,在本地工作。
学习通常采用学分制。
为了培养尖端科学人才,各国有条件的大学,均建立研究员,美国有的教育机构就将美国大学分类,划分出研究型大学,日本则将部分国立大学确定为研究院重点大学。
在管理体制上,一些国家传统的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由国家承办和管理,如德国、意大利。
另一种管理体制是教育管理权不属于国家而是属于地方,国家制定关于学校教学、科研、人事、财务诸方面的法律和政策,通过制定“教育目标”进行宏观引导,通过国家领导人和国会这类国家机构的政治影响力、政府拨款、设立各种研究基金这类经济手段,来体现政府的意志推动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2、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6—19页)•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
高等教育学笔记一、高等教育概述(一)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高等教育两个基本特点(1)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门教育,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亦即高等教育的起点是要具有中学毕业水平(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上的特点)。
(2).全日制高等教育中的本科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主干部分,而一般全日制高等学校本科学生的年龄在20岁左右,生理发展已趋成熟(高等教育对像的特点)。
2.研究任务:阐明高等教育领域中主要矛盾并揭示其规律,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实践提供原理、原则和方法的指导。
3.学科性质:从两方面讨论,一是对知识总体的划分角度进行;二是从科学分类角度进行。
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应用学科,应用基础学科,各人观点不同。
研究任务:一方面要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诸种问题;一方面在探讨这些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教育基础理论,并进一步认识和揭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特殊矛盾及其规律。
4、地位与作用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相对于教育科学总体,体现个性;对于它的分支学科而言,体现共性。
为其他分支学科提供共同的概念、原理和理论基础,包括应用理论、技术理论和一定的基础理论。
5.研究方法本身没有一种特殊的方法。
在方法上,教育科学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6.研究策略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必须依靠其他科学分支的方法和原理。
教育理论建设三准则:全环节原则、具体化原则、动力性原则(二)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与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国外高等教育研究的兴起与发展19世纪中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萌芽阶段,高等教育作为一项国家事业,在许多国家发展得相当薄弱。
二战前,各国没有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组织。
二战后到20世纪60-70年代:高等教育研究成为独立学术研究阶段的重要阶段。
出现问题: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问题、大学生的道德水准问题、高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协调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学校课程与学生需要的关系。
高等教育:就是在完全得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得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就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得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学:就是一门以高等教育得运行形态与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得具有综合性、理论性与应用性得教育科学。
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得构成状态与比例关系,它就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得复杂得综合结构。
其构成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即布局)等。
教育方针:就是国家在一定得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得需要,通过一定得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得总得工作方向与奋斗目标,就是教育政策得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得以及实现教育目得得基本途径,就是一切教育工作营遵循得基本指针。
如果就是简答题,还应加上:2002年11月党得十六大又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得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教育目得:具体而言就就是指按一定社会得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得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得高级专门人才。
《中华人民共与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得目得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得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得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得设置、组织机构间得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得划分等等。
从本质上来讲,它实际体现了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得中央与地方政府、政府与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之间得职责、权利与利益关系。
前两者通常被称为高等教育得宏观管理体制,后者则称为高等教育得微观管理体制,又被称为高等学校得管理体制。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就是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得微观层次,主要指高校管理体制中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之间得职责、权利与利益关系,即高校内部得管理。
(这个概念较“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重要)高等学校学制: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得系统,它就是一个国家整个学校教育制度得一个组成部分。
学位制度:就是国家与高校为保证学位得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得学术衡量标准与严格得学位授予程序,而对达到相应学术水平得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得制度。
专业:就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与学科体系得内在逻辑而划分得学科门类。
专业特色:就是指所办专业得优长之处、特殊之点。
主要体现在专业得构成要素与培养方式方面,最终表现为专业造就得“产品”——大学生在社会中得适应性与竞争力上。
课程:课程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得课程就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得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得地位与开设顺序得总与。
广义得课程就是指为实现高教目得与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得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与结果,就是为学生得全面发展而设计得一切条件与一切活动得总与。
教学大纲:就是指课程教学大纲,就是以系统与连贯得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与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得教学指导文件。
教材:又称教科书或课本,就是根据教学大纲得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得专用书籍。
它就是课程教学得主要依据,就是学生获得知识得重要来源。
分为基本教材与辅助教材。
高等学校教学:就是指在特定得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与学生共同运用一定得教学手段与方法,以设定得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治理与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得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得高层次得认识与实践活动过程。
高校教学管理:就就是教学管理者遵循教学规律与管理规律,通过决策、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检查、总结等活动,合理运用教学系统得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因素,使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转,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实现得过程。
威斯康星思想威斯康星思想得基本要义,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得重要职能,提出大学得基本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得公民,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够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得功能就是关于高等教育本质得理论问题之一,规定着高等教育得基本方向,并且与高等教育结构密切联系,高等教育得功能就是高等教育所具有得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得能力得总称。
高等教育得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促进个人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得功能; 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样得功能; 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得功能社会功能:(1)政治功能:使受教育者政治化。
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
促进政治得民主化。
(2)经济功能:其一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得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得支持。
其二作为科学技术再生产得手段与途径。
其三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得调整与完善。
(3)文化功能: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得功能。
高等教育具有创新与发展文化得功能。
高等学校得社会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
通才教育:以培养通才为目得得教育,又称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
通才教育注重理智得培养与情感得陶冶。
通才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知识得基础性与经典性;第二:内容得综合性与广泛性、第三:教育形式得多样性与灵活性。
专才教育:以培养专才为目得得教育。
专才教育注重学问得专深,技能得专精。
特征如下:第一:人才主要就是通过分科进行培养,培养得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代替性。
第二: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与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
第三: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得锻炼,学生在毕业后能教快适应社会得需要。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区别在于两种教育得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育目得具有不同得特征;联系在于两者具有相互依存得一面,学问得专深技能得专精就是要有厚实得知识与一般得技能为基础得,缺少相对宽博得知识与纯熟得一般技能就是无法达到专深得学问与专精得技能。
过分强调通博,不仅会影响学科得深入发展,而且会导致经典性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脱离;过分强调专深,会造成知识面狭窄,并影响其后期发展。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就是不能绝对割裂得,但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得政治,经济,文化得发展状况与需要不同,因此表现出对通才教育或专才教育不同侧重得选择。
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马丁。
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得15%,属英才教育阶段;入学人数在适龄人口得15%--50%之间,属大众教育阶段。
超过50%属普及教育阶段。
学制:学校教育制度得简称,就是指一个国家得各级各类学校得系统,它规定学校得种类,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主办权,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学校之间得衔接与她们之间得关系等等。
高等教育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与培养目标得各类高等学校间得比例关系。
高等教育区域结构:指高等学校得地区分布,即它们得数量、类型在不同地区分布得比例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就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得人总得质量标准与规格要求。
相对于教育目得来说,它就是高等教育层次得特殊目标;而相对于各级各类高等学校来说,则就是共同得总目标。
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就是教师职业专业化得简称。
所谓教师专业化就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名良好得教育专业工作者得专业成长过程。
教师专业化得基本含义就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得学历标准,也有必要得教育知识、教育能力与职业道德得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得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与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与教师教育结构得认定制度与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一个持续不断得过程,教师专业化也就是一个发展得概念,既就是一种转台,又就是一个不断深化得过程。
专业:专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得专业就是指某种职业得劳动特点与职业特征。
狭义得专业就是指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根据学科分类与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得基本单位。
本教材所用得专业概念就是狭义得。
专业概念有以下几层内涵:1、就是高等学校(及其相应得教育机构)得教育基本单位或教育基本组织形式。
2、就是以学科分类为基础得3、就是与社会职业分工相适应得。
学科:学科就是基于学问性质划分得学问分支、教学科目或学界组织。
学科划分得基本依据就是学问性质,学问性质本质上就是特定领域研究对象得特殊矛盾,基于学问性质,再参照其她因素,便形成学科得“学问分支”、“教学科目”、“学界组织”三个基本内涵。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就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控制教学活动得规模、安排教学活动得时间与利用教学活动得场所等活动形式。
高等学校得教学评价:评估得对象就是“事实”,教学评估就是对教学现状、水平、质量等“事实”方面得观测与客观描述;评价得对象就是“价值”,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水平、质量、过程、方法等得意义、作用、目得得判断与推论。
教学评价得本质就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就是一种特定得教育价值取向与实现得过程,教育主体通过对传统与现实教育不同层面与程度得反思、改组、扬弃与超越,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得自身得展与人需要,促进教育向着合理与进步得方向得自我完善与社会变革得过程教育发展:教育发展就是与教育增长、教育变迁、教育改革等有所区别得一个特定概念。
所谓教育发展,就是整个教育系统在实现教育现代化与民主化得过程中,在总体上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得不断生成、变化与更新得过程。
高等学校得微观管理体制:高教管理体制有宏观与微观层次之分。
微观层次就是指高校管理体制中得高校各个层次、管理单元间得职责、权力与利益关系,即高校得内部管理,它可以按管理要素分为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六个要素,也可按管理部门分为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物资管理、后勤管理等,还可以按管理职能分成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激励等高等教育学研究得对象答:高等教育学得研究对象就是高等教育得运行形态及其基本发展规律,具体来讲,就是指:1.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得教育现象,主要就是指教师、学生、较高基础与特定专业得教学内容与相应得教学方法;2.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得运行形态,主要就是指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事业、高等教育思想;3.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得基本规律,这些基本规律有三条:(1)高等教育必须适应与促进社会发展得规律(2)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全面发展规律(3)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协调发展规律高等教育得个人功能就是什么?答:高等教育得个人功能即高等教育得个体功能,就是指高等教育对个人所起得作用,也就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个人得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