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瑞士奶酪模型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153.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来拆书24期:错误的瑞士奶酪模型

是人就会犯错,有些人会从错误中学习,有些人或重蹈覆辙,有些人甚至犯错后一蹶不振。

说起来,因为缺乏对错误的正确认识,我们往往混淆了不同类型的错误。要不我用大家都知道的感情为例,具体说说。

错误可以分为几种:

真正的错误--执行错误的流程时发生的错误,比如离婚就是在错误时间和错误

的人结合。

中断--忘记部分流程时发生的错误,比如分手,你忘了如何对待一个人,如果

如果你想起他的好,还可以复合。

疏忽--虽然流程正确无误,但执行不当的话,就会犯这样的错误。比如表白,

流程是对的,但是选错了对象或者时间,结果一样是错误。

造成错误的原因也不同

因为缺乏技能训练:缺乏搭讪技能

因为缺乏规则培训:见面几次就毛手毛脚

因为缺乏有关知识:情人节给女孩子送什么礼物好?

因为缺乏正确心态:我注定就没有人爱。

造成错误的诱因也可以分几种:

跟人员有关:又被女神拒绝了。

跟技术有关:不会玩微信,错过查找在附近的人

跟体制有关:分在大机械学院,没有妹子怎么破?

跟其它因素:时机、气候、情绪、等等

针对这些错误被詹姆斯瑞森提出一个瑞士奶酪模型。

“瑞士奶酪模型”也叫“Reason模型”或“航空事故理论模型”,主要思想是:组织活动可以分为不动层面,每个层面都有漏洞,不安全因素就像一个不间断的光源,刚好能透过所有这些漏洞时,事故就会发生。这些层面叠在一起,犹如有孔奶酪叠放在一起,所以被称为“瑞士奶酪模型”。

一个完全没有错误的世界,就好像没有洞的奶酪一样。可在真实的世界里,把奶酪切成薄片,每一层薄片都有许多洞,这些洞就是发生错误的管道。如果所犯的错误只是穿透一层,就不会被注意到或是造成什么影响。

如果这个错误造成的洞穿透多层的防卫机制,就会造成大灾难。这个模型适用于所有会因为错误造成致命后果的领域。

需要高度可靠的组织结构,会主动收集和分析到人犯错误的所有环节,努力控制这种多样性,不断地对可能的失效模式设计预防对策。

瑞士奶酪模型就是在航空业为了降低商用飞行故障率,不断研究系统降低飞行事故率基础上的航空维修人为因素管理模型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所以瑞士奶酪模型提出后在航天、航空、海事、交通、医疗等行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重视,在这些行业围绕这个模型核心理念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

瑞森的理念核心是将维修差错因素进行分级管理,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由非安全的组织因素、非安全的监管因素、非安全的预先处理导致的,这个人为事故分析模型后来成为了工业标准。

人犯错误是难免的,所以瑞士奶酪模型就是要为人为失误建立一个系统保障,尽量创造一个不容易犯错的环境。

奶酪中的孔洞来源无非是两种原因:主动失效和潜伏失效。主动失效是人所做的不安全行为,就好比我们前面提到的各种错误,比如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工人错误违法程序把不间断电源关闭,从而导致核反应堆芯灾难性爆炸。

潜伏失效是系统内不可见的原因,来自设计师、程序员或者高层人员的决策。这些设计或者决策也许是错误的,或者本可以设计得更好。这些设计或决策可能在工作时会带来人为失效,成为引发错误的因素。

潜伏失效会一直隐藏在系统中,直到与系统中主动失效因素结合造成事故,就好比光线终于穿过了一组瑞士奶酪的孔一样。

九十年代美国的一家医院里医生在忙乱中错将乙醚当氧气给病人输入,造成病人当场死亡。病人家属很不满,对医生提出指控。

医院领导出面解释说:这不是医生的错,问题是由于“乙醚接头与氧气接头可以通用而造成的,在紧急情况下医生难免出错,这是医院的管理有问题。”病人家属表示理解,放弃了对医生的指控。

通过这个案例,从此将全美的氧气插管接头均换成专用接头。这样,如果医生即使在慌乱的抢救中抓错了氧气插管也无妨,因为那是插不进去的;从此在全美再也没有第二例类似的悲剧发生。

在中国,将氯化钾当氯化纳进行静脉推注而造成病人死亡的案例,就重复发生过多起。发生后就将药师和护士抓起来判刑。

其实,要防止类似悲剧的重复发生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将氯化钾和氯化纳注射液的外包装和安培的颜色和标志作个醒目的区别就行了。但我国就是没有人要求厂家应作这方面的改进,结果致使类似悲剧不断重复发生。

假如用瑞士奶酪模型进行事故分析,那么分析过程将接近下图:

瑞士奶酪模型告诉我们,我们犯的大部分错误发生并不必然导致最坏的结果发生,除非我们犯了一连串的错误,所以在我们犯下一个错误的时候,冷静下来,也许就能避免更多的连锁错误。

如果真的发生最坏的结果,那么一定有一系列错误需要我们找出来修补,务必要找到系统里面的隐性失误。

拆书建议

1、结合你的职业或行业想想有无可能应用瑞士奶酪模型分析一个错误背后的隐性原因,而不仅仅停留在显性责任人上?

2、结合你找到的原因,能否建立错误的分级对待机制,不同的错误可以应用不同的处理流程和响应速度,比如软件行业的BUG,并不是发现了就会第一时间响应,会有一个评估。

3、当你看到一个错误时,想一想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责任者?是一定会犯错误的人,还是设计或者决策中产生隐性错误,导致一定会出现主动犯错结果的那个人?还有,哪些发现的错误其实是对最后责任而言,是一个无关的错误?当然,他完全可能在下一次带来其它类型的错误。

用王尔德说过一句话作为结尾:“经验”是每个人为自身错误所赋予的称谓。

从瑞士奶酪模型看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 当你发现组织中的一个错误时,想一想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责任者?是那个犯错误的人,还是促

动错误发生的机制,还是设计或者决策中产生的隐性错误,导致一定会出现主动犯错误的那个人?瑞

士奶酪模型是由詹姆斯瑞 ... ...

导读:当你发现组织中的一个错误时,想一想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责任者?

是那个犯错误的人,还是促动错误发生的机制,还是设计或者决策中产生

的隐性错误,导致一定会出现主动犯错误的那个人?

瑞士奶酪模型是由詹姆斯瑞森提出的,也称“Reason模型”或“航空事故理论

模型”,其核心思想是:组织活动可以分为不动层面,每个层面都有漏洞,

不安全因素就像一个不间断的光源,刚好能透过所有这些漏洞时,事故就

会发生。这些层面叠在一起,犹如有孔奶酪叠放在一起,所以被称为“瑞士

奶酪模型”。

有一起发生在美国的坠机事件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这个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