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溃坝事故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948.00 KB
- 文档页数:56
尾矿库事故案例学习山西襄汾尾矿库事故2008年9月8日山西襄汾尾矿库发生的尾矿库溃坝事故,泄容量为26.8万立方米,过泥面积30.2公顷,波及下游500米左右的矿区办公楼、集贸市场和部分民宅,造成建筑毁坏,人员伤亡。
截至12日17时,山西襄汾“9·8”尾矿库溃坝事故已造成178人遇难,35人受伤。
发生事故的尾矿库隶属于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塔儿山铁矿,前身为临汾钢铁公司塔儿山铁矿,尾矿库建于上世纪80年代,1992年停产闲置。
位于铁矿办公区和生活区东部的半山腰,高于铁矿办公楼、集贸市场、居民区、乱石滩自然庄50米,距离最近的居民生活区百余米。
储量2236万吨,现保有储量303万吨,年设计生产能力25万吨,服务年限20年。
2005年10月,塔儿山铁矿被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挂牌拍卖,后经资产转让,现实际控制人是张培亮。
2006年4月,新塔矿业有限公司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被山西省安监局吊销,采矿许可证于2007年8月过期。
8日早上7时50分左右,这个顶在下游几千村民头上十多年、充满砂石泥水的“悬湖”突然溃坝。
约20万立方米混杂着矿渣的泥水从半山腰喷涌而出,几十秒内吞没了500米外的集市,并继续向下游扑去。
在1.5公里长、数百米宽的地带上,一切全被吞噬。
广西南丹尾矿库溃坝事故2000年10月18日上午9时50分,广西南丹县大厂镇鸿图选矿厂尾矿库发生重大垮坝事故,共造成28人死亡,56人受伤,70间房屋不同程度毁坏,直接经济损失340万元。
一、选矿厂基本情况鸿图选矿厂位于南丹县大厂矿区华锡集团铜坑矿区边缘,于1998年8月开工建设,1999年6月建成投产。
设计选矿能力为120吨/天,但实际日处理量为200吨/天。
选矿厂尾矿库没有进行设计,是依照大厂矿区其它尾矿库模式建成的,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和专家评审。
尾矿库修筑方式是利用一条山谷构筑成山谷型上游式尾矿库。
事故后验算的库容为27400米3,实际服务年限仅为1.5年。
典型尾矿坝垮塌事故与应吸取的教训典型尾矿坝垮塌事故与应吸取的教训范恩让摘要:本分从国内外几个典型尾矿坝事故分析入手,就导致尾矿坝失事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论述,认为管理、洪水、渗透及液化等是导致尾矿坝失事的主要原因,从而应吸取相应的教训。
关键词:尾矿坝;垮塌;教训;1、引言尾矿坝作为矿山开采的三大控制性建设工程之一,也是特殊的工业建筑物,尽管尾矿坝的建造有较长历史,如Brent尾矿坝于1830年中期建成[1],人们一直很重视它,但还是在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灾难性的事故,特别是在国内近期矿难频发,因此有必要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
国内外尾矿坝的各类灾害时有发生,这些灾害中,溃坝带来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及经济损失最为严重。
西班牙Aznalc幃llar尾矿坝1998年溃坝,致使下游4600万m2区域受到污染。
意大利Stave尾矿坝1985年的溃坝导致了近300人死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1994年南非Merriespruit尾矿坝溃坝,导致17人死亡;1995年圭亚那Omai金矿尾矿坝遭受破坏后,900名圭亚那人因饮用氰化物污染水死亡;1994年California地震引起的TaoCanyon尾矿坝溃坝,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1950年SodaButte河因一座尾矿坝溃坝使该区域受到严重污染。
在国内,2000年广西南丹尾矿库垮塌,造成20多人死亡;2006年陕西镇安某黄金尾矿坝溃坝,造成17 人死亡。
2、尾矿坝垮塌事故案例及分析2.1 意大利斯塔瓦尾矿坝垮塌案例及分析斯塔瓦尾矿坝分为上方坝及下方坝,于1962 年开始建设下方坝,用上游法筑子坝,上升的最终高度大约为26m,坝的下游坡角平均为32 度;上方坝于的初期坝施工结束,初期坝高5m,由天然粘土建成,没有采用任何地基处理及加固手段,在大坝升到10m 高以前是采用中线法筑坝,下游坡面角大约40 度,坡角伸入到下方汇水区域的软沉积层中。
10m高以上用上游法筑坝,下游坡面角角度不变。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9.8”特别重大溃坝事故
1.事故概况
2008年9月8日7时58分,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溃坝,约19万立方米的尾沙下泻,吞没了下游的新塔矿业公司办公楼、宿舍区和一个集贸市场等设施,波及范围为35.9公顷,最远影响距离约2.5公里。
截止10月5日17时,实际遇难人数271人,33人受伤。
2.原因分析
经科学分析、论证,排除了因暴雨、地震等地质灾害引发溃坝以及人为破坏的可能,调查组初步认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尾矿堆积坝坡过陡、库内铺设塑料防水膜及采用黄土贴坡等违规做法使坝体发生局部渗透破坏,导致坝体整体滑动、造成溃坝。
3.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企业层面:一是非法生产,企业没有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
可证。
二是违规建设和排放储水,尾矿库未经立项审批、没有设计,属违规私筑坝体。
三是没有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
政府及相关部门层面:一是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执法不严,没
有打击取缔非法采矿。
二是监管缺失,安监、国土、公安等部门对
企业非法生产监管不到位。
三是许可不严,国土部门对用地审批和
采矿许可把关不严,水利部门对取水许可把关不严,工商部门营业
执照与实际经营不符,环保部门对环评把关不严等。
4.调查初步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
此外,事故背后存在腐败线索,正在调查之中。
事故相关责任人责任追究情况
公安部门已对23名事故相关责任人员采取强制措施。
另有7人
正在追捕之中。
山西省长孟学农引咎辞职,副省长张建民被免职。
临汾市委书记夏振贵被停职检查,市长刘志杰、副市长周杰被免职。
广西南丹县鸿图选矿厂尾矿库 "10.18"垮坝事故分析一、事故概况:2000年10月18日上午 9时50分,广西南丹县大厂镇鸿图选矿厂尾矿库发生重大垮坝事故,共造成28人死亡,56人受伤,70间房屋不同程度毁坏,直接经济损失340万元。
二、选矿厂基本情况:鸿图选矿厂是由姚肇奎和姚仕明共同投资500万元建设的一家私营企业,位于南丹县大厂矿区华锡集团铜坑矿区边缘,于1998年8月开工建设,1999年6月建成投产。
选矿厂选矿工艺部分由华锡集团退休工程师刘德和华锡集团车河选厂工程师王万忠2人共同设计。
设计选矿能力为120吨/天,但实际日处理量为200吨/天。
选矿厂尾矿库没有进行设计,是依照大厂矿区其它尾矿库模式建成的,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和专家评审。
尾矿库修筑方式是利用一条山谷构筑成山谷型上游式尾矿库。
事故后验算的库容为27400米3,实际服务年限仅为1.5年。
尾矿库基础坝是用石头砌筑的一道不透水坝,坝顶宽4米,地上部分高2.2米,埋入地下约4米。
在工程施工结束后,只是县环保局到现场检查一下就同意投入使用。
后期坝采用人工集中放矿筑子坝的冲积法筑坝,并按照县环保局提出的筑坝要求筑坝。
后期坝总高9米,坝面水平长度25.5米,事故前坝高和库容已接近最终闭库数值。
尾矿库坝首下方是一条东南走向的上高下低的谷地。
建坝时,坝首下方有几户农民和铜坑矿基建队的10多间职工宿舍。
到了1999年下半年,便陆续有外地民工在坝首下方搭建工棚。
选矿厂认为不安全,曾请求政府清除。
南丹县和大厂镇政府则多次组织清理。
但每次清理后,民工又陆续恢复这些违章建筑。
事故发生时坝下仍有50多间外来民工工棚。
三、事故经过 2000年10月18日上午9时50分,尾矿库后期坝中部底层首先垮塌,随后整个后期堆积坝全面垮塌,共冲出水和尾砂14300立方米,其中水2700立方米,尾砂11600立方米,库内留存尾砂13100立方米。
尾砂和库内积水直冲坝首正前方的山坡反弹回来后,再沿坝侧20米宽的山谷向下游冲去,一直冲到离坝首约700米处,其中绝大部分尾矿砂则留在坝首下方的30米范围内。
山西“5·18”尾矿库溃坝事故分析事故经过2007年5月18日上午10点多,当班尾矿工发现正常生产运营的尾矿库中部距坝顶20m处,约有3m2左右异常泛潮及部分渗漏,当即向矿尾矿部负责人张某汇报。
张某一方面向分管领导汇报,另一方面按照常规采取抢救措施,安排人员堵塞尾矿库内回水管口,打开坝底回水管的直排口。
宝山公司领导接到报告后,下令选厂立即停产,并启动库内清水泵紧急排放库内清水。
大约中午11点,渗漏处开始流泥沙。
15点坝体流沙范围扩大,开始塌陷。
到20日0点44分,共有近100万m3尾沙泥浆溃泄而下,沿排洪沟、河道冲入峨河下游,绵延10余km,致使尾矿库彻底损毁,选厂破碎车间彻底冲垮,办公楼、选矿车间全部被淹;运输队数十辆大型推土机、挖掘机、载重汽车被冲毁或冲走;沿途排洪渠、道路、场地等被淹没;太原钢铁公司峨口铁矿变电站被冲毁;太原钢铁公司峨口铁矿铁路专线桥墩冲坏;淹没了繁峙县、代县沿峨河的农田、林地560余亩。
5月18日下午15点30分,繁峙县政府接到事故报告后,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迅速赶赴现场,成立了现场应急抢险指挥部,正式启动了应急救援预案,并采取了以下措施:1.在尾矿库对面山头设立险情观察点,每隔10min向指挥部汇报1次险情,指挥部成员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尾矿坝险情变化情况。
2.对繁五(繁峙县一五台县)公路部分危险路段实行交通管制,对事故现场设立警戒,防止闲散人员和车辆进入。
3.对处在危险区域内的100多名滞留人员进行紧急撤离、疏散。
4.通知太原钢铁公司峨口铁矿,短时间内撤离尾矿库下游企业和居住的所有人员。
5.通知代县政府关闭峨口镇相关村的浇地闸口,防止矿浆进入农田。
6.通知下游可能受到威胁的村庄做好应急撤离准备。
7.通知峨矿变电站停电避灾,以防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8.抽调了部分人员组成巡逻队,沿峨河下游各村巡逻看守,确保峨河沿线群众的人身安全。
由于抢险组织得当,措施果断有力,本次尾矿库溃坝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经济损失。
镇安县黄金矿业公司“4.30”尾矿库溃坝事故分析 2006年4月30日18时24分,陕西省镇安县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进行尾矿库坝体加高施工时发生溃坝,约12万立方米尾矿下泄,造成15人死亡、2人失踪、5人受伤、76问房屋毁坏。
直接经济损失187.65万元。
事故经过:2006年4月30日下午,镇安县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镇安黄金矿业公司)组织1台推土机和一台自卸汽车及4名作业人员在尾矿库进行坝体加高作业。
18时24分左右,在第四期坝体外坡,坝面出现蠕动变形,并向坝外移动,随后产生剪切破坏,沿剪切口有泥浆喷出,瞬间发生溃坝,形成泥石流,冲向坝下游的左山坡,然后转向右侧,约12万立方米尾矿下泄到距坝脚约200余米处,其中绝大部分尾矿渣滞留在坝脚下方的200m-70m范围内,少部分尾矿及污水流入米粮河。
正在施工的l台推土机和l台自卸汽车及4名作业人员随溃坝尾矿渣滑下。
下泄的尾矿造成15人死亡,2人失踪,5人受伤,76间房屋毁坏淹没的特大尾矿库溃坝事故。
事故原因分析1)多次违规加高扩容,尾矿库坝体超高并形成高陡边坡。
1997年7月、2000年5月和2002年7月,镇安黄金矿业公司在没有勘探资料、没有进行安全条件论证、没有正规设计的情况下擅自实施了三期坝、四期坝和五期坝加高扩容工程;使得尾矿库的实际坝顶标高达到+750米,实际坝高达50米,均超过原设计16米;下游坡比实为1:1.5,低于安全稳定的坡比,形成高陡边坡,造成尾矿库坝体处于临界危险状态。
2)不按规程规定排放尾矿,尾矿库最小干滩长度和最小安全超高不符合安全规定。
该矿山的矿石属氧化矿,经选矿后,尾矿颗粒较细,在排放的尾矿粒度发生变化后,镇安黄金矿业公司没有采取相应的筑坝和放矿方式,并且超量排放尾矿,造成库内尾矿升高过快,尾矿固结时间缩短,坝体稳定性变差。
3)擅自组织尾矿库坝体加高增容工程。
由于尾矿库坝体稳定性处于临界危险状态,2006年4月,镇安黄金矿业公司又在未报经安监部门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进行六期坝加高扩容施工,将1台推土机和l台自卸汽车开上坝顶作业,使总坝的坝顶标高达到+754米,实际坝高达54米,加大了坝体承受的动静载荷,加大了高陡边坡的坝体滑动力,加速了坝体失稳。
襄汾溃坝事故案例剖析一、襄汾溃坝事件2008年9月8日上午7时58分,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云合村新塔矿业有限公司的尾矿库坝体下方向外拱动,随之连续发出震耳欲聋的“砰、砰”声,大量黑色泥浆奔泻而下,数十秒内坝体绝大部分垮塌,约有19万立方米的尾矿浆体下泻,吞没了下游的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宿舍区、办公楼和集贸市场。
最大波及长度2.5千米,宽度350米,淹没面积35公顷,造成277人死亡,3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619万元。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襄汾溃坝事故,也是近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起特大责任事故。
事故发生前,住在大坝下面的云合村村民发现大坝渗水了,让新塔矿业公司停止生产,但公司不理会。
村委会向乡政府反映,经层层上报,省、市、县三级政府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危矿,应当立即取缔或关闭,为此,临汾市政府安全委员会还下发了一号督办令。
遗憾的是,因临汾市政府与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意见不一,加上矿主张佩亮“黑白两道”通吃,相关执法部门以罚款作为主要执法手段,溃坝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国务院“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调查组技术组认定,事故性质是一起因非法建设尾矿库、违规筑坝排放尾矿引起的特别重大责任事故;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是,新塔矿业有限公司非法建设尾矿库、违规筑坝排放尾矿,尾矿库管理混乱、非法开采、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没有依法依规将其取缔关闭。
因为事故原因需要报国务院审定,然后总理签署,才能对外正式发布,所以国务院调查组至今没有对外发布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后不到一周(9月14日),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省长孟学农引咎辞职,副省长张建民被免职。
问责风暴共涉及100多名各级官员,其中临汾市委书记夏振贵,市长刘志杰,副市长周杰,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两任局长张根虎、巩安库,总工程师刘德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杜创业、副厅长康有全等被行政问责。
在行政问责的同时,目前共有34官员涉嫌渎职犯罪而被刑事问责,其中处级以上干部12人。
镇安金矿尾矿库溃坝************** 一、公司简介陕西省镇安县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92年,1993年10月建成投产,是集采、选、冶于一体的黄金企业,现有职工300多名,每天处理矿石500吨。
该公司位于镇安县城东60公里的米粮镇光明村,十多年来,镇安金矿累计生产黄金2100公斤。
2005年实现产值1350万元、利润101万元。
二、事故经过2006年4月30日下午,镇安县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组织1台推土机和一台自卸汽车及4名作业人员在尾矿库进行坝体加高施工作业。
18时24分左右,在第四期坝体外坡,坝面出现蠕动变形,并向坝外移动,随后产生剪切破坏,沿剪切口有泥浆喷出,瞬间发生溃坝,形成泥石流,冲向坝下游的左山坡,然后转向右侧,约12万立方米尾矿渣下泄到距坝脚约200余米处,其中绝大部分尾矿渣滞留在坝脚下方的200m×70m范围内,少部分尾矿渣及污水流入米粮河。
正在施工的1台推土机和1台自卸汽车及4名作业人员随溃坝尾矿渣滑下。
下泄的尾矿渣造成15人死亡,2人失踪,5人受伤,76间房屋毁坏淹没的特大尾矿库溃坝事故。
三、尾矿库溃坝形成过程镇安金矿在建矿初期,为了堆积污水车间排放的矿渣和泥浆,建设了一个尾矿库,尾矿库容共有50万立方米。
建设初期的尾矿库设计程序符合国家规定,安全上没有问题。
但是,没过多长时间,这个尾矿库就堆满了矿渣和泥浆。
在这种情况下,镇安金矿为了维持和继续扩大生产,十多年来先后多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没有经过正规设计单位设计和论证,便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对金矿尾库进行扩坝增容。
而在多次违规扩容过程中,建筑大坝的材料都是泥土,没有水泥和钢筋,坝体十分脆弱,这便给这次溃坝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巨大隐患。
尾矿库为山谷型,原设计初期坝高20m,后期坝采用上游法尾矿筑坝,尾矿较细,粒径小于0.074mm的占90%以上。
堆积坡比1:5,并设排渗设施。
堆积高度16m,总坝高36m,总库容28×104m3。
第四章尾矿库典型事故实例及教训尾矿库重大事故的诱发因素比较容易分辩,但导致事故发生,都有着多种原因,而且往往互为因果。
因而事故的教训也是多方面的。
勘察、设计、施工、生产管理以及政府有关部门都能从下面几个典型事故实例中汲取到有益的教训。
第一节火谷都尾矿库溃坝事故及教训(一)事故概况火谷都尾矿库当时存放新冠选矿厂的尾矿,属砂锡矿的尾矿,平均粒径约为0.022mm,-0.019mm 的占74.44%,由于颗粒太细,设计采用一次建坝,分期施工的方案。
图4-1为原设计的尾矿坝示意图。
总坝高为35m,总库容为1270万m3。
该库1957年7月开始施工,1958年8月投入使用,1962年9月26日发生垮坝事故。
垮坝前尾矿坝的实际断面如图4-2所示。
当时总坝高为29m,储存的总尾矿量为814.3万t。
1962年9月20日发现坝的南端和中部坝顶各有2~3mm的裂缝两条,长度约12m,在迎水坡上距坝顶约0.8m处也发现一条同样裂缝。
事故前三天降了中雨,降雨量共28.8mm,库水位上升较快,9月25日库水位达1641.66m,是投产以来的最高水位,下午6点查看未发现任何变化。
图4-1 火谷都尾矿库原设计示意图图4-2 垮坝前尾矿坝实际断面图事故发生在9月产26日凌晨2点半到3点之间。
坝顶中部决口,上宽113m,下宽45m,深约14m,共涌出尾矿浆368万m3。
库水位由1641.66m降至1633m。
由于涌量大,冲力猛。
冲毁及淹没的田地8112亩,损失粮食675t;冲毁房屋575间;伤亡263人,其中死亡171人;此外,冲刷、淤塞河道1700m,另有3800m沟渠受到局部破坏;损坏公路路基180m,淹没公路路面4500m;受输电线路和提水泵站严重损坏的影响,大量厂矿停产10天;再加上新冠选厂无尾矿库而长期停产和被淹农田几年内都种不出好庄稼,总的损失相当惨重。
(二)事故原因(1)第二期坝的修改,未作稳定验算,坝坡太陡,坝体断面单薄;上坝土料含水率和压实干容重都未明确,每层铺土过厚,土料不均。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9.8尾矿库溃坝特别重大事
故
事故情况:9月8日上午7时58分左右,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突发溃坝事故,尾矿库内大量的尾矿与废渣随水??市场、新塔矿业公司办公楼、矿区派出所、矿区电影院掩埋;将新塔矿业公司变电站及矿区医院部分房屋冲毁。
事发后航拍、测绘结果表明,该尾矿库泄容总量达26万m3,流经长度2.5km,最大宽度350m,尾矿淹没土地总面积35.91公顷,尾矿所经之处,泥流滚滚,墙倒屋塌,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截止2008年12月3日,新塔矿业公司尾矿库“9.8”溃坝事故共造成277人死亡,33人受伤,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一亿元人民币。
事故分析:事故发生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专家查看废弃尾矿库垮坝事故现场,对废弃尾矿库的范围、物质组成、地形条件和储水情况进行了调查,在现场对事故原因进行了技术分析。
认定这是一起在废弃尾矿尾上违法违规生产导致的尾矿库溃坝事故,属选矿厂生产责任事故。
调查表明,“这起重大责任事故是由违法违规生产还未禁绝;安全隐患排查不细,特别是没有对闲置多年的尾矿库排查;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在下发整改令后整改工作不实等四点主要原因造成的。
”发生事故的责任企业——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是一个典型的非法生产企业。
早在二OO六年四月该企业的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尾矿库典型事故实例及教训尾矿库是一种处理矿物浆料的设施,由于尾矿中含有大量的废水和有毒物质,因此对于尾矿库的建设、管理和运营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环保安全和营运稳定。
然而,尾矿库事故时有发生,有些事故甚至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和损失。
本文将从尾矿库典型事故实例及教训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加强尾矿库管理和预防风险,提高环保安全和经济效益。
1. 尾矿库典型事故实例(1)2008年11月8日,发生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饶洛谷铜矿的尾矿库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5人死亡。
初步调查显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瓦斯爆炸导致矿坑瓦斯污染严重,矿坑尾矿管道破裂导致尾矿泄漏。
(2)2014年8月4日,发生了中国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金坑镇火车站一尾矿库坍塌事故,造成至少38人死亡。
该尾矿库属于煤炭企业子公司所属矿区,坍塌时已经停放了数十辆大型工程车辆,直接导致了事故的严重性。
(3)2019年1月25日,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的一座尾矿库发生坍塌事故,导致至少212人死亡,数十人失踪。
该尾矿库属于巴西矿业巨头维多利亚公司,是该公司的最大尾矿堆存库之一,历史上曾发生多次矿井事故。
2. 尾矿库事故教训(1)尾矿库管理要严格。
尾矿库建设、管理和运营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环保安全和营运稳定。
需要完善环保政策,加强对企业投资、建设、管理和环境监管的有效制约和监督。
(2)尾矿库风险评估要准确。
在尾矿库建设、运营过程中,需要对尾矿库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评估结果可以用于制定预案和风险管控措施,避免发生事故的概率。
(3)尾矿库事故应急预案要得到妥善处理。
尾矿库事故的应急预案需要设置严格的责任分工和应急处置方案,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同时应积极搜救被困人员,及时开展救援工作,及时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处理善后的一系列工作。
(4)尾矿库技术管理要加强。
尾矿库既涉及到矿业生产技术,又涉及到环境保护技术,对技术管理的要求也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