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世界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世界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世界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世界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一)人类文明的起源

1、学者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进行了怎样的科学探索?

1809年,法国学者拉马克《动物哲学》:提出了人类起源于猿类的假说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动植物是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进化的理论。 1863年,赫胥黎《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明确地提出了人猿同祖论。 1871年,达尔文《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人是由古代类人猿演变而来的 1876年,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劳动创造了人类的科学理论,他认为从猿转变到人的关键在于劳动。但根据现代科学成果,在古猿向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并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在《人类起源之谜》和《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中也列明突变、自然选择、隔离等其他因素。

2、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

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使猿变成了人。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语言也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1)劳动是从制造打猎和捕鱼的工具开始的,这就为食用肉类创造了良好条件。既吃肉也

吃植物的习惯,大大地促进了在形成中的人的体力和独立性。另外,肉类食物引起了火的使

用和动物的驯养。这两种进步就直接成为人新的解放手段。

(2)人开始从炎热的地带,迁移到比较冷的、在一年中分成冬夏两季的地带后,需要有住

房和衣服来抵御寒冷和潮湿,需要有新的劳动领域以及由此而来的新的活动,这就使人离动

物愈来愈远了。

(3)不否认动物是具有从事有计划的、经过思考的行动的能力的,但只是仅仅利用外部自

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有思考的,经过计划的

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劳动造成的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

的本质的区别。

3、简述氏族制度中人们婚姻家庭状况及其变化。

血缘家族:内婚制实行同辈人的群婚,禁止不同辈人之间的通婚,所以称辈行婚或班辈婚。母系氏族时期:居妇家制——族外群婚制,又称普那路亚婚对偶婚:望门居采取男方走访女方的形式。从妇居时男子住在女子族中,但不属女方氏族的成员。父系氏族时期:居夫家制——一夫一妻制4、农业革命的影响。

有利:(1)畜牧业和农业的出现,使定居成为人类的主导生活方式,也使人口的增长得到保证。随之出现了人们定居的村庄,并为组成更高一级的社会组织奠定了基础。

(2)定居的生活方式使人们能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资料。

(3)导致私有制和贫富分化的出现(4)国家的建立

(5)手工业活动成为人类新的生产活动。

(6)商品交换成为可能和必需,因此就推动了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弊端:(1)人们的劳动强度加大了

(2)早期农业经营的品种少,人们对它们的依赖性也日益加重,一旦遇到农作物歉收,人们就会面临饥饿的考验。

(3)由于定居,带来了卫生问题,粪便和垃圾的处置成了棘手的问题,人口密集也使得瘟疫极易流行。(4)财富和土地的多寡也使得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产生妒忌,抢劫和战争出现。

5.史前时期人类的文化(1)文字使用结绳和契刻来记事,南美洲秘鲁印加人更以结绳记事著名。后来发展到图画文字,又产生象形文字。

(2)祭祀与宗教观念的产生由从植物崇拜、动物崇拜、天体崇拜等自然崇拜逐渐向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转变。

(3)艺术主要是石头文明,西班牙史前岩画,英国的巨石阵、法国拉斯科岩洞都是典型代表。

原始乐舞也在劳动中产生,纹饰品也开始出现。

(二)古代西亚文明

1、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它的原文刻在一段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确定了私有制,此外还保留了同态复仇原则和神明裁判的习惯,1901年为法国考古队在伊朗古城苏萨的遗址发现。

2、亚述帝国亚述帝国是亚述人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称雄的时间从公元前8世纪中叶到公元前621年。其势力范围东接伊朗,西达地中海及埃及,北到南高加索,南临波斯湾。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大帝国,首都尼尼微。亚述征服的特点:野蛮征服、强盗式掠夺、先进的军事组织。

3、犹太教

犹太教是世界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犹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旧称挑筋教、蓝帽回回,是在公元前2000年西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希伯来人中产生的。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在于只有一位神,即无形并且永恒的上帝,认为人都应该有尊严且受到尊敬地对待。犹太教中有三部典籍即《西伯来圣经》(又称《塔纳赫》)、《塔木德》、《米德拉什》。历史上,犹太人曾面对多次毁灭性的灾难和逼害。犹太人由于两千多年一直分散在世界各地,语言、文字已经分化,只是靠着统一的宗教维系其单一的民族性。由于犹太教徒认为救世主尚未来临,不承认基督耶稣是救世主,这是一直受到基督教世界歧视和迫害的一个原因。

4、琐罗亚斯德教

琐罗亚斯德教是流行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亚等地的宗教,中国史称祆教、火祆教、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在基督教诞生之前是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一般认为是神学上的一神论和哲学上的二元论。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典主要是《阿维斯陀》,意为知识、谕令、或经典,通称《波斯古经》。

5、大流士一世改革

从公元前518年始,大流士一世即波斯帝国第三代君主对原有的统治机构和古老的军事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大流士改革”。

具体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行省制)、进行税制改革(制定贡赋)、修筑驿道和渠道以及开凿运河、统一全国的币制和度量衡、改革军事、定立国教即琐罗亚斯德教、实行文化宽容政策、建立新都波斯波利斯

改革使波斯帝国形成了一整套维系和管理帝国的较成熟的制度。,一跃成为世界上领土空前辽阔的奴隶制大帝国

6、腓尼基城邦的社会特点(1)各城邦独立性强,联系较少。(2)每个城邦是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

(3)对外商业贸易发达

7、希伯来人的历史与启示

希伯来人属古代北闪米特民族,是犹太人的祖先。他们自称是以色列人。他们现知最早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后来移居到埃及,公元前1304年,塞提一世登基为法老之后,认为埃及境内的增加的希伯来人是王国的心腹大患,于是他便将这些人贬为奴隶。在公元前1250年左右,希伯来人终于找到了一位领袖即摩西,西伯来人在摩西的带领下返回巴勒斯坦他率领他们摆脱了埃及的束缚,离开埃及到了西奈半岛,摩西假托神主耶和华之诫命,对离经叛道的希伯来人发动一场"清教运动",声称耶和华在西奈山向他传授十条诫律,作为耶和华与希伯来人订立的约法,即"摩西十诫"。后来他们在纪元前11世纪建立了王国,初代国王是扫罗,第二代是大卫王,第三代所罗门王在位的时候国力鼎盛,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所罗门王死后,分裂成以色列和犹大两个国家。

约在公元前1200至400年间,希伯来人创立了一种宗教――犹太教,犹太教对于早期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人们把希伯来文明作为西欧文明的来源之一。犹太人至今仍在世界各地起着重要的作用。直至今日犹太人问题仍然是世界事务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希伯来人在历史上具有的异乎寻常的重要性。

8、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指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第一个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汉穆拉比法典》。,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占星术的出现),第一个阐述了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泥版)。

(三)古代埃及文明

1、金字塔、帝王谷、哈特谢普苏特、拉美西斯二世

金字塔:金字塔是古王国时期中央集权统治的重要象征。它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因其外观形似汉字的“金”字,故名。也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建筑。“阶梯金字塔”,伊姆荷太普,吉萨金字塔群:胡夫大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孟考拉金字塔。

帝王谷:严格说来,应该是“王陵之谷”。是埋葬古埃及新王国时期18到20王朝的法老和贵族的一个山谷,坐落在尼罗河西岸的金字塔形山峰库尔恩(Al-Qurn)之巅。

哈特谢普苏特:第十八王朝法老(前1479年—前1458年在位),也是古埃及唯一的女法老。她在位期间,停止了埃及向外的战争,因而使埃及在叙利亚及巴勒斯坦的统治权动摇,但哈特谢普苏特开始了埃与邻国的商贸,是埃及进入繁荣时期,许多伟大的建筑也开始耸立。拉美西斯二世:拉美西斯二世前1303年—前1213年)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前1279年—前1213年在位),其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最后的强盛年代。拉美西斯二世进行了一系列的远征,以恢复埃及对巴勒斯坦的统治。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在东北尼罗河三角洲新建一座城市为首都,并命名为培尔—拉美西斯(意为拉美西斯的宫殿)。91岁逝世,一生有8个正式的妻子,还有将近100个妾。共96个儿子,60个女儿。

2、尼罗河对古埃及的影响。

政治:尼罗河谷相对封闭的环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经济:河水泛滥,给河流两岸带来肥沃的土壤,也提供了便利的水源,利于农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人口大多集中分布在尼罗河两岸

文化:相对独立的历史发展进程,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

3、阿蒙霍特普四世宗教改革(阿肯那吞宗教改革)。

阿蒙霍特普四世在其在位的第一年引入了对太阳神阿吞的崇拜,从而宣告了埃及历史上一场意义非常的宗教改革的开始。他通过宣称可以看见的太阳形象本身是唯一的神,他创造了已知的世界上第一种一神教。希望通过贬低阿蒙神的地位来打击底比斯的阿蒙祭司阶层。这样一来,他的宗教改革实际是一场政治斗争。法老想要集中权力,以遏制自新王国建立以来权势日益强大的祭司集团与王室分庭抗礼的倾向。

由于埃赫那吞的改革,这一时期的埃及艺术呈现出一种新的特点,常被称为阿马尔奈风格。其特点为取法自然,着重写实。

4、埃及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

文字和纸草:发明象形文字并不断简化,发明用于书写的材料—纸草。

文学作品:诗歌、小说、神话、格言、传记等,如《伊浦味箴言》

天文历法和数学:首次确立太阳年的长度,颁布人类第一部太阳历,创立了10进制计数法,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圆周率为3.16.

建筑:金字塔,卡尔纳克神庙,雕像都别具一格。

医学:《药物录》一书的编纂,初步认识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关系,并有不同的分科,对木乃伊的制作足以见出他们在解剖学、化学史上的知识。

5、你如何看待“法老的咒语”?

直到今天,法老的咒语为什么有如此魔力其实还是个未解之谜,关于法老的咒语依然是众说纷纭。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法老的咒语这件事中,媒体的报道所导致的舆论宣传混淆了人们的视听。媒体刻意隐瞒的一些事实,炒作制造出来的舆论效果,不符合事实的报道只为了博得眼球,增加销量,也是我们需要去批判改正的。用我们中国的一句老话来说“流言止于智者”,每个人都应该保留自己的清醒判断和见解,不能人云亦云。我觉得在这件事情中,流言的传播和人们内心被夸张的恐惧都放大了古埃及长老咒语事件的神秘性。我相信,谜底的揭开最终还是要靠科学依据来作为支撑的。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会利用科学发现来解开这一谜团的。

(四)古代印度文明

1、哈拉帕文化

南亚次大陆青铜时代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而得名。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故又称印度河文明。年代约当公元前2350~前1750年。该文化的城市已有较大规模,哈拉帕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该文化有标准的度量衡制和自身的宗教体系,实行男女合葬。拉帕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章文字是印度最早的文字,刻在皂石、赤陶、象牙和铜制成的印章与护符上。但至今仍未被解读。哈拉帕文化在公元前2500年后处于鼎盛时期,但到了公元前1800—前1600年突然衰落。可是衰落的原因众说纷纭。入侵说?地震洪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2、种姓制度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种姓世袭,不易更改。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好坏,大多与种姓有关。特征:一是各等级职业世袭,父子世代相传。二是各等级实行内部同一等

级通婚,严格禁止低等级之男与高等级之女通婚。三是首陀罗没有参加宗教生活的权利。四是各等级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惊人的是特征:一是各等级职业世袭,父子世代相传。二是各等级实行内部同一等级通婚,严格禁止低等级之男与高等级之女通婚。三是首陀罗没有参加宗教生活的权利。四是各等级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

3、婆罗门教、耆那教、佛教的起源与流变

婆罗门教:是印度古代宗教,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因崇拜梵天及有婆罗门种姓担任祭司而得名。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4世纪是婆罗门教的鼎盛时期,公元4世纪以后,由于佛教和耆那教的发展,婆罗门教开始衰弱。公元8、9世纪,婆罗门教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义,结合印度民间的信仰,经商羯罗改革,逐渐发展成为印度教。

耆那教:耆那教,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古老宗教之一,有其独立的信仰和哲学。始创人为笩駄摩那,前599年—前527年),他早于佛教的始创人释迦牟尼出生,耆那教的中心教义主要由他建立。耆那教最初的活动中心是恒河流域,公元前3世纪,由于摩揭陀地区12年连续发生灾荒,于是耆那教开始由北南移,转移到南印度德干高原和西印度地区。公元1

世纪左右,它分裂为天衣派和白衣派。从公元8~12世纪,耆那教在印度部分地区由于受到当地统治者的重视与支持而得到发展,目前耆那教在印度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佛教:佛教,起源于远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悉达多·乔达摩(佛号释迦牟尼)在大约西元前6世纪对于佛弟子所开示的教导,后发展为宗教。是世界三大主要宗教之一。在世界上尤其是对于东亚和南亚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从孔雀王朝开始,佛教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传播。南传佛教(又称为上座部佛教)经由锡兰传播到东南亚一带,主要影响东南亚的印度支那等地。北传佛教(又称大乘佛教)经喀什米尔到达新疆,早在公元1世纪的东汉时佛教就传入中国,后又传入古朝鲜、日本;北传佛教于公元8世纪正式传入印度北邻的西藏;至此,北传佛教分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两支。藏传佛教后来又传入蒙古和中国东北等地区。到公元十六或十七世纪,藏传佛教在远东各地已奠定了根基。

4、孔雀帝国

公元前324年,印度建立了统一的王朝。因新国王旃陀罗崛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农民家族中,故称这个王朝为孔雀王朝,又称孔雀帝国。

政治:孔雀王朝基本上是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帝国。国王是国家的最高主宰,集政治、军事、司法等方面大权于一身,并设有庞大的官僚机构维护统治。奴隶制度的存在。

司法:中央有最高法院,国王往往亲自过问审判事宜,刑法严酷。

经济:农村公社的建立,土地属于国王。

5、古代印度文化

文字与史诗:梵文的流行。诞生了《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著名的史诗。

历法与数学:天文历法著作《太阳系悉檀多》,发明十个数字符号以及定位记数法。

建筑与艺术:阿育王沙石柱是古印度建筑艺术的重要遗迹。印度的石窟艺术是另一大宝库。有其特色的犍陀罗艺术,印度舞蹈也享誉世界。

(五)古代希腊文明

1、特洛伊战争、梭伦改革、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

特洛伊战争:公元前1250年左右,以迈锡尼为首的希腊城邦与小亚细亚西部的特洛伊人进行了一场大战,战争持续了10年之久,最后,希腊联军攻占并毁灭了该城。是以争夺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为起因,道出以阿伽门农及阿喀琉斯为首的希腊军进攻以帕里斯及赫克托耳为首的特洛伊城的十年攻城战。

梭伦改革:取消债务奴隶制。将雅典的自由民不分贵贱一律按照财产的多寡分为4个等级,享有相应的政治权利并履行不同的兵役;提高公民大会的作用,限制贵族权力的膨胀。

希波战争:希波战争(BC492-BC449)战争起因:波斯在小亚、色雷斯和马其顿的扩张。米利都的冒犯。爱琴海霸权的争夺。战争进程(1)BC490年,马拉松战役菲力皮德斯

BC480年,温泉关战役萨拉米海战 BC479年,波斯战败战争进程(2)

BC479-BC449年。战场:爱琴海。提洛同盟与雅典霸权。

结局:卡里阿斯和约:波斯帝国承认小亚细亚之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

伯罗奔尼撒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的爆发,这场战争十分惨烈,几乎席卷了各个城邦,战争以雅典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除了双方争取希腊霸权外,造成战争的第二个重要的原因是雅典和斯巴达直接社会和文化的差别。

雅典实行民主制,文化艺术繁荣,工商业发达,以城市经济为主。而斯巴达则实行贵族寡头统治,文化经济上相对封闭保守,从农业经济为主。雅典人与斯巴达人的社会和文化上的差异使双方互相鄙视,前者蔑视后者没有教养,斯巴达人则指责雅典人金钱狂和霸权主义,并鼓动希洛人造反。

这场战争成为希腊城邦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

2、海洋环境对希腊的影响

1、关山所阻隔的小块平原,有助于形成古希腊天然的政治单位——小国寡民的城邦。

2、平原少,土地贫瘠,决定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有利的

地理环境为工商航海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3、商业航海贸易须以平等交换为原则,商业贸易的发展要求自由的环境,以及顾及

商业贸易者整体利益的政策,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

的建立。

4、小国寡民的城邦一旦由于人口的增加而无法负荷时,希腊人就到海外去建立殖民

地,加之频繁的航海贸易活动,希腊人练就了勇于开拓,善于求索的民族性格。

5、繁荣的商品经济,健全的民主政治,加上开拓、求索的民族精神,希腊人创造了

辉煌灿烂的文化,并使希腊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3、希腊城邦发展的两种政治模式及其典型代表

贵族寡头政治:斯巴达寡头政治是指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一种方式。

民主政治:雅典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是为奴隶主阶级整体的经济利益而服务,是奴隶主自由民阶级的民主。

4、雅典民主体制形成过程中的几次重要改革

梭伦改革:取消债务奴隶制。将雅典的自由民不分贵贱一律按照财产的多寡分为4个等级,享有相应的政治权利并履行不同的兵役;提高公民大会的作用,限制贵族权力的膨胀。(奠定雅典民主政治体制的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1)设立十个区域性部落,取代传统的四个血缘部落。2)扩大参政公民的人数,原来四百人会议扩大为五百人会议3)扩大了公民大会的权力。4)创制了陶片放逐法。(雅典民主制初步形成)

伯利克里改革:公民大会成了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提案权,立法权。陪审法庭,法官由抽签产生,秘密投票审理案件。“十将军委员会”权力有所扩大,将军既统率军队,又掌管行政,首席将军几乎就是最高的军事与行政首脑。

公职人员发放津贴。(雅典民主制达到全盛)

5、希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希腊化时代众多的思想家、作家和艺术家给后人留下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新思想、引人注目的新体裁,以及富有想象力的新风格。尤其是,希腊化时代的科学,在17世纪之前一直是世界最为先进的。

6、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三大哲学家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三大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

(六)古代罗马文明

1、前三头同盟、后三头同盟、布匿战争、三世纪危机

前三头同盟:恺撒、庞培、克拉苏后三头同盟:屋大维、安东尼、部将雷必达

布匿战争:到了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基石稳固,控制范围也扩大到除意大利北部外的大半个半岛,罗马的实力大大增强,就开始了向地中海周边区域扩张。它首先遇到的劲敌是西部地中海强国----北非的迦太基。

迦太基是公元前9世纪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的殖民地。到公元前6世纪时,它已成为一个囊括北非西部沿岸,西班牙南部、撒丁岛、科西嘉岛和西西里岛的帝国。当罗马兵锋指向西部地中海时,一场酷烈的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所以这场战争称“布匿战争”。

三世纪危机:在整个3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罗马帝国陷入持久的内战之中,在235年至284年间,罗马帝国走马灯似的换了20个皇帝,差不多均死于非命。

政治混乱、经济衰落、社会不稳,各种危机层出不穷,这一时期也被称为三世纪危机。

2、罗马法

罗马法的起源是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规定的内容非常全面,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十二铜表法适用于所有公民,强调法律的普适性,禁止特权。若有公民如果不服法官的判决,还可以上诉至公民大会,一定程度可以避免法官的武断。十二铜表法非常强调法律程序,一切要依法律条文办事,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司法官就不能受理。

罗马法由3个分支组成,分别是是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公民法基本上是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

万民法不管民族如何,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的法律。特别适用于罗马之外的人。

罗马法最重要的分支是自然法。这个法律不是司法实践的产物,而是哲学的产物,是正义和公理化身的自然呈现一种合理秩序的思想。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罗马帝国时期,罗马的法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法学五杰”,即盖尤斯、乌尔班、保罗、伯比尼安、莫德斯梯乌斯。他们撰写了许多法学著作,对罗马的法令进行了整理、编纂、注释,并汇编成各种“法典”。

3、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罗马帝国灭亡原因除了宗教和政治体制的因素外,还有:

奴隶制度的衰弱及劳动力不足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罗马帝国主义的征服政策使罗马制造了一个充满矛盾,危机四伏的环境。

道德的沦丧历来被认为是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之一。

以蛮制蛮政策直接促成了帝国的灭亡。

公元166年和252年,发生了源起亚洲的可怕的瘟疫。

4、谈谈你对古代罗马法律的认识意义:罗马法及其法学思想是他们留给人类最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现代西方的两大法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都打上了罗马法的烙印。罗马法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不足: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

最新高中历史之世界古代史高考题汇总资料

世界古代政治制度 1、【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2、【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 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3、【2015全国Ⅰ卷】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4、2015福建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ú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 A: 古希腊文明B: 古罗马文明C: 不列颠文明D: 阿拉伯文明 5、2015江苏“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B: 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C: 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D: 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6、2015安徽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定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A: 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B: 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C: 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D: 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7、2015四川《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 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B: 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C: 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D: 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 8、2015海南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灭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A: 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B: 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 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D: 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9、【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10、【2016年新课标全国Ⅱ卷】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 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政府丧失民众信

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古代史必考重点知识梳理汇编(精品)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第10课资本主义的曙光(14世纪-16世纪文艺复兴,16世纪后新航路开辟) 1.文艺复兴(文化) ①背景:a 14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手工工厂,资本主义关系产生 b 不满教会对人们的精神控制 c 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自由的发展资本主义 ②指导思想: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③含义: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文艺复兴) ④实质:资本主义的思想解放文化运动 ⑤时间与范围:14世纪于意大利,15世纪到16世纪发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⑥代表人物:a 但丁,诗人《神曲》,表明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 b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家《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充分体现人文主义c 莎士比亚,文学家《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批判封建道德理论和社会陋习

⑦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市场) ①背景:a 《马可?菠罗行纪》,欧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b 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 ②航海家:a 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横渡大西洋,西班牙支持,称那里的人为印地安人 b 几乎于哥伦布同时,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原学说,西班牙支持 c 1487年-1488年,迪亚士发现非洲好望角,葡萄牙支持 d 达伽马找到了通向东方的新航路,葡萄牙支持 ③意义:a 欧洲到亚非美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b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 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繁荣起来 b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9年)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①背景:a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保留贵族头衔,从事资本主义性质活动人)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b 英国国王宣扬“君权神授”推行封建专制。查理一世有增无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受损,革命爆发 ②起止时间: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到1688年(宫廷政变) ③主要任务:推翻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最新整理】

六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Unit1 How can I get there? 一、重点单词: 地点:science museum科学博物馆, post office 邮局, bookstore 书店, cinema 电影院, hospital 医院 动作:go straight 直走, turn left/right 左转、右转 方位:in front of :在···前面, behind 在···后面, near在…旁边, next to 紧挨着,beside 在旁边 over 在…上方, on the left 在左边, on the right 在右边 二、重点句型: (1)Is / Are there…?某处有某物吗? 肯定回答:Yes, there is/are. 否定回答:No, there isn’t/aren’t. (2)Where is the + 地点?... ... 在哪里? It’s + 表示地点的名词. 它... ... 例句:Where is the cinema? 电影院在哪? It’s next to the bookstore. 在书店的旁边。 (3)How can + 主语+get(to)+ 地点? ... ...怎么到... ...? (如果get后面接的词为副词,则要省略介词to.) 例句:How can we get there? 我们怎么到那儿? 同义句型: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 地点?-----Which is the way to + 地点? ( 4 )Where is + 地点? ( 5 )Turn left/ right at+ 某地. Turn left at the bookstore. 书店左转。 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 一、重点单词/短语: 交通方式:by bike /bus /plane /subway /train /ship /taxi /ferry 骑自行车/乘公共汽车/飞机/地铁/火车/船/出租汽车/轮渡 take the No.57 bus 乘57路公共汽车 on foot =walk步行 其他:slow down慢下来, pay attention to 注意, traffic lights 交通信号灯, look right 向右看,

《大学英语1》期末考试综合复习资料

《大学英语1》期末考试综合复习资料 I. Use of English(20%)—交际英语,共10道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II.Reading Comprehension (40%)—阅读理解,4篇文章,共20道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III.Vocabulary and Structure(30%)—词汇与语法,共30道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IV.Cloze Test (10%)—完形填空,共10道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I. Use of English (10×2) Directions:In this part there are 10 incomplete dialogues. For each dialogue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answer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dialogue. 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er. 1. —Excuse me,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railway station? —____________ A. No, I couldn?t. B. Sorry, I don?t know. I?m new here. C. I couldn?t tell you. D. You can?t ask me. 2. — What day is today? — _____________. A. Today is March 24. B. Today is not bad. C. Today is sunny D. Today is Saturday 3. —How do you do? Glad to see you.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How are you? Me too. B. How do you do? Glad to meet you. C. I a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D. Nice, how are you? 4. —I?m sorry. Bob?s not in his office. — _________ A. Can you take a message for me? B. Are you sure for that? C. Would you like to leave a message? D. Can you phone me? 5. — How long have you lived in London? — __________. A. I moved here from Paris B. My whole life C. I?ve worked here for almost 10 years D. I?ve never traveled there 6. —Good night and thanks again.

英语高分资料整理

目录 1.高分词汇118组 2.60句高考真题例句分析(给基础差的同学和高一同学夯实基础) 3.应用文语法填空二合一,10篇分类145句 4.140个句式升级 5.概要选讲(一篇范文为例,和题裁分类) 6.8种大方向概要表达 7.续写细节描写之心理描写:害怕感动悲伤苦恼愤怒羞愧喜乐 8.续写细节描写之动作描写:手眼身口脚 9.应用文15个题裁分类范文精背 10.月高考应用文和续写分析附完型填空小插曲一览 11..115个熟悉单词的600个意思 12.不规则动词表 13..单词拼写易错分类整理 14.考纲词汇词形变化 15.课文语块和18-19年模拟题语块精选 16.附录1页(学习方法应试技巧经验分享)

高考英语作文高分词汇 (高分词汇是阅读完型的杀器也是作文的利器~ 一定要好好掌握哦这类归纳的词汇可以让知识更好的整合也切合概要的同义词替换~ 有些词汇涉及到雅思7.0和一些六级词汇请同学斟酌使用) QQ:757458940 .1799859654(有疑问地方可及时联系)(由几个英语130+的同学整理老师所发资料和习题所得) 1认为、主张harbor the view, argue, preach, hold the view, assert,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account, maintain, reflect on / upon --- think 2.下决论,断定come to / arrive at / reach / draw the conclusion, conclude. assert, wind up --judge 3.获得acquire, obtain ,attain , reap , earn, gain ---get 4.支持,赞成approve of , in favor of, uphold, stand by one’s side, agree with , give one’s assent -- support 5.反对oppose, object to , be opposed to, resist, boycott—say no to 6.意义深远的,重大的far-reaching, profound, significant, eventful, essential, vital, crucial, critical, decisive, --- important 7.充分利用·make the most of, make full use of, employ, adopt, utilize, apply ---use 8.当前,目前nowadays, at present, currently, presently -- now 9.勤奋的,勤勉的diligent, studious, assiduous, industrious --hardworking 10.认真的,谨慎的conscientious, cautious, ---careful 11.表达voice, convey, express, deliver, communicate, get across to sb. 12.聪明的,有才智的intelligent, bright, wise, intellectual, --clever 13.疲惫不堪的exhausted, fatigues, worn out, weary, give out ---tired 14.参加participate in, attend, go in for, engage in, get involved in --- join, enter 15.集中精力于focus on, center on, concentrate on, be fixed on, highlight, set one’s mind on, pay / call/ bring heed to --pay attention to 16.沮丧的,失意的frustrated, discouraged, depressed , down-hearted, disheartened, low-spirited --- sad, upset 17.努力做,尽力做attempt to, make joint/ combined/ united efforts to, endeavor to , manage to do , strive to do, struggle to do --- try to , work hard 18.志气,抱负,渴望aspiration, ambition, yearning, thirst ---desire 19.除了以外apart from, aside from, in addition to , along with ----besides 20.开展,实施,展开practice, carry out, conduct, perform --- do 21.优秀的,杰出的awesome , outstanding, perfect, brilliant, gorgeous, fabulous, remarkable, distinguished ---- excellent, good 22.实现,完成achieve, accomplish, fulfill , complete, ---finish 23.解释account for, illustrate, clarify, ---explain 24.证明,证实testify, confirm, verify, turn out ---prove 25.碰到,遇到come across, encounter, confront, ---meet 26.粗俗的,不雅的unmannerly, improper, uncourteous, coarse, rough ---bad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世界古代史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世界古代史 政治方面 古希腊与古罗马 (一)雅典民主政治:包含:(1)梭伦改革(2)克里斯提尼改革(3)伯利克里改革 基本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至;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体现:(1)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2)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公民大会的提案,主持;监督大会决议落实 (3)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终审高级公职人员任职资格;审判等司法职能 积极评价:雅典民主制度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势,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选举制,任期制, 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局限:雅典的民主制度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二)罗马法 1.内容:(1)开端:十二铜表法:a.内容: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诉讼法,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法 的汇编,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2)完备:《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 2.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中起重要作用。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是密不可分的,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均以罗马法为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 思想方面

人文精神起源——古希腊哲学 1.智者学派:(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高度繁荣 前5世纪(2)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 (3)主张:把关注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上来,提倡怀疑精神,反对封建迷信, 强调人的价值作用。“人是万物的尺度” 2.苏格拉底:(1)主张:哲学:认识人自己 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即美德,认为人只有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 (2)意义:开创了古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是希腊哲学真正成为一门认识人的学问 他推崇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年级上册英语复习资料-期末整理-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六年级英语上期末复习整理 一、(一)26个字母 (二)三个单元动词过去式集锦 原形过去式原形过去式am/ is 是was watch看watched are 是were clean洗cleaned have/has有had visit 拜访visited eat 吃ate want想wanted do做did help帮助helped see看saw wash洗washed go 走went paint绘画painted give给gave jump跳jumped run跑ran decide决定decided come来came play玩played

take拿took win赢won 二、Unit1 (一)重要词组 1.在宇宙飞船里in a spaceship 2. 一位宇航员an astronaut 3.在月球上on the moon 4.在太空里in space 5.做梦have a dream 6.上英语课have an English class 7.玩的愉快have a great time (二)重要句子 1. 你昨天在哪里?我在宇宙飞船里。 Where were you yesterday? I was in a spaceship. 2.他昨天在哪里?他在月球之上。 Where was he yesterday? He was on the moon. 3.那儿没有树。 There were no trees. 4.那儿没有水。 There was no water. 三、Unit2 An Accident (一)重要词组 1.看电视watch TV 2.看电影watch a film 3.打扫房间clean the room 4.拜访朋友 visit a friend 5.帮助妈妈 help Mom 6.游泳 go swimming

2018年人文英语1期末复习资料

第二部分样题一 一、交际用语(共计10 分,每小题2 分) 1~5 题:选择正确的语句完成下面的对话。 1.— Hi, Wang Xin, nice to meet you! — Hi, Liu Hui. A. Nice to meet you too. B. How do you do ? C. I'm fine, thank you.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互相问候”的交际用语。第一说话人以nice to meet you (见到你很高兴)问候对方时,答语 应用 nice to meet you too 来回应,所以答案是A。 2.— How about going to the class together ? — A. Of course not. B. That sounds great. C. I don't like it.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提出建议”的交际用语。第一说话人提出一起去上课的建议,如果赞同,根据给出答案,答 语应该是这听起来不错;如果不赞同,则应委婉礼貌地拒绝, C 答案语气太强硬,不太礼貌,所以答案是B。3.— Thank you for sharing this with me. — A. Nothing. B. You can share, too. C. My pleasure!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回复致谢”的交际用语。My pleasure 是 It's my pleasure 的缩写,意为“不客气、很荣幸”。 常见的表达“不客气”的短语还有:You are welcome/don't mention it/Sure thing 等,所以答案是C。 4.— What will you buy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 — A. I will buy gifts for my family. B. Clothes are on sale. C. I want to go shopping.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购物”的交际用语。“新年到了,你想买点儿什么呢”,应作出针对性的回答,即为 A 项:“我 想买些礼物送给家人” ;其余两项回答不够清晰,所以答案是A。 5.— — It's dark brown. A. How about his weight ? B. Is he a tall guy? C. What color is his hair ?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表示询问”的交际用语。第二说话人回答的“dark brown 深褐色”是颜色,因此推断出第一说话人应该是询问跟颜色有关的问题,所以答案是C。 二、词汇与结构(共计30 分,每小题2 分)

英语总复习虚拟语气综合分类解析(1)

英语总复习虚拟语气综合分类解析(1) 一、初中英语虚拟语气 1.If I ____ a candle, I would light the world bright. A.am B.are C.be D.were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句意:如果我是一根蜡烛,我将点亮这个世界。if I were 如果我是…,were虚拟语气,be动词都用were,故选D 考点:if条件句的虚拟语气 点评:if条件句的虚拟语气,是中考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分为三种情况: 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情况,从句谓语动词用一般过去式(be用were),主句谓语动词用should/would/could/might +do;2.表示与过去的事实相反的情况,从句谓语动词用过去完成时,主句谓语动词用should/would/could/might+have done;3.表将来的事实相反的情况,从句谓语动词用should+动词/did/were to do,主句谓语动词用should/would/could/might +do。 2.If I ___ you, I ___ be afraid . A.was, wouldn’t B.were, won’t C.were, wouldn’t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语境可知此句的含义是如果我是你,我就不害怕。考查的是虚拟语气的基本用法。条件用过去时,主句要用过去将来时,故选C。 考点:虚拟语气 点评:虚拟语气其实就是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时,词义为“如果”,不过这个条件是无法实现的。从句中的谓语动词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表示,则主句中的谓语动词用过去将来时。 3.If I _____ one million dollars, I________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with my parents. A.have; will B.had; will C.had; will D.had; woul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如果我有一百万美元,我要和我的父母环游世界。结合语境可知主句描述的是将来动作,用将来时态。从句中是对将来的虚拟,故用过去时态。选D。 考点: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点评:虚拟语气是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用来表示说话人所说的话并不是事实,而是一种假设、愿望、怀疑或推测。其主要有三种结构: 1、与现在事实相反 若与现在事实相反,条件从句的谓语用过去式(be通常用were),主句谓语用“should (would, could, might)+动词原形” 2、与过去事实相反

世界古代史知识点

世界古代史知识点 一个祖先——非洲的南方古猿就是人类的直系祖先。 1、进化过程: 1)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前——“猿人”。 2)在距今约25万年前后——早期智人; 3)在距今5万年前后——与现代人接近的晚期智人。 A.亚洲——中国的山顶洞人。 B.非洲——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 C.欧洲——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4)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2、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氏族。 3、发展阶段: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 4、主要特征: A.母系氏族:由于群婚,人们知其母不知其父,血统以母系计算。氏族 的首领多由年长的妇女担任。 B.父系氏族:一夫一妻家庭出现,血统以父系计算,氏族首领改由男子 担任。 5、氏族的瓦解: 由于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氏族开始瓦解,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国家也随之产生。 一个黑暗时代——教会的统治 1. 教会统治的确立——丕平献土:756年,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为报答教皇对他的支持,把用武力夺取的意大利中部一片领土献给教皇,形成了罗马教皇国,史称“丕平献土”。 2. 教会的统治的表现: (1)政治上:罗马教皇被视为上帝在人间的最高代表,有权废立国王,地位至高无上。 (2)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西欧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不但剥削领地上的农民,还要向全体居民征收什一税。

(3)思想文化上:教会是西欧最顽固的封建精神堡垒,垄断教育,宣扬《圣经》是一切知识的顶峰,反对学习基督教神学以外的知识,禁绝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3.教会统治的影响 教会的统治,严重影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历史上把教会统治的时代称为“黑暗时代”。 一兴一衰——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拜占廷帝国的衰落 1、西欧城市的兴起 (1)时间:11世纪 (2)形成过程: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3) 琅城起义:琅城起义是城市争取自治权,反封建主斗争的典型。 (4)代表城市: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法国——巴黎、马赛,英国的伦敦等。 (5) 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2、拜占廷帝国的衰落 1.原因: (1)封闭保守,故步自封,不吸收先进文明的成果。 (2)皇帝查士丁尼频频用兵,民穷财尽。 (3)内忧外患,领土被蚕食,国家四分五裂。 2.灭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掉古老帝国。 两个文明发源地: 1、大河文明----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1)亚非文明都与大河有关,埃及---尼罗河、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恒河和印度河、中国----长江与黄河。 (2)原因:这些大河流域土地肥美、灌溉便利、宜于农耕,使这些地区最早出现农业,进而出现国家,出现奴隶制文明。

世界古代史复习资料

第七章亚洲名族大迁徙和欧洲的法兰克国家 名词: 1.《萨利克法典》:法兰克人古代习惯法汇编,墨洛温王朝初期国王克洛维(481—511年)在位晚年用拉丁文编成,共65章,后又有增补。法典反映了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初期的土地制度和阶级关系,以及农村公社的经济生活与风俗习惯,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2.民族大迁徙:公元4—6世纪,处在军事民主制阶段的日耳曼部落,从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向罗马境内大规模的迁移过程,历史称作民族大迁徙。从376—568年,前后近二百年。民族大迁徙摧毁了西罗马帝国,并在它的废墟上建立了一些日耳曼人的封建王国。 3.凡尔登条约:于843年8月正式签订,条约规定虔诚者路易去世后其三子三分查理曼帝国的具体事项,其中长子保留皇帝头衔,兼任意大利国王,领地为“中部法兰克王国”,三弟成为法兰克王,统治莱茵河以东地区,幼弟秃头查理为法兰克王,其统治区轮廓近似中世纪法国。凡尔登条约奠定了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疆域的基础。 4.采邑制改革:没收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土地,把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贵族和教会,采邑的受领者必须为赐予者服骑兵役,并向他宣誓效忠,采邑的赐予者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领受着,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采邑封分,只限终身,不得世袭。这一改革是查理·马特为了加强王权、强大国家军事支柱而采取的,它加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奠定了西欧骑士制度的基础,为组建新行的骑兵创造了条件。 问答: 1.名族大迁徙的意义: ①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变迁,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 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②罗马帝国晚期,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欧洲民族大迁 徙具有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进步性质。 ③日耳曼人进入西罗马帝国还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日耳曼人摧 毁了西罗马的国家机器,为封建关系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2.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罗马因素日、耳曼因素各含那些? 罗马因素:①农业中生产力的新发展、新技术新农具的出现。

英语期末复习(整理)

1.It is impossible that old prejudices and hostilities should longer exist, while such an instrument has been created for the exchange of thought between all the nations of the earth. im possible … longer/while/such an instrument 译文:在1858年第一根横穿大西洋的通讯电缆铺设成功时,维多利亚时代的积极分子们曾欢呼说:“像电报这种为世界各国交流思想的工具诞生之后,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见与敌意不可能再长时间存在了。” 2.However, although the Internet is still young enough to inspire idealism, it has also been around long enough to test whether the prophets can be right. young enough to …long enough to…/be around: be existing 译文:然而,尽管因特网出现的时间不长,依旧足以激起理想主义的灵感,但它存在的时间也已长得足以判断预言家的预言正确与否了。 3.The idea is that improved communications will reduce misunderstandings and avert conflict. 译文:他的理念是改进了的通信手段将减少误解;避免冲突。 4.Home computers are becoming part of the fabric of everyday life, and are increasingly left switched on all the time. 译文:家用电脑正在成为日常生活结构中的一部分,而且其中越来越多的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 5.The construction of vast ”server farms”----warehouses full of computers and their attendant cooling systems----has contributed to the overloading of the electrical power network that has caused brown-outs in Silicon Valley. “server farms”: metaphor→ an implied/implicit comparison contributed to: increase, improve 译文:建设好的一些规模宏大的“服务器场区”--- 摆满计算机及其辅助冷却设备的库房--- 已经导致电力网络的超负荷运转,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了硅谷地区的用电紧张。 6.What about the belief that the Internet will reduce inequality? According to a study carried out by America’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households with annual incomes above $75,000 are more than 20 times as likely to have Internet access as the poorest households. according to/carried out/more than 20 times as likely to have Internet /access as…: … 20 times more likely to have … than… 译文:美国商业部的一项研究表明:年收入在7.5万美元以上的家庭与最贫困的家庭相比,前者上网率是后者的20倍还多。 7.The poor are not shunning the Internet because they cannot afford it: the

大学历史专业世界古代史的练习情况总结复习资料

世界古代史的复习(一) 世界上古史的范围 世界上古史的范围,就时间而论,始于人类的产生(大约300多万年前),终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公元476年),中间以公元前四千年代后期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奴隶制国家)的产生为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分界点。 ?就地域而言,原始社会史运用世界各地的典型资料,综合说明原始社会的发展规律;奴隶社会史则主要叙述埃及、西亚、印度、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中心地区的历史。 大河文明 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 地理特征:濒临大河流域 经济特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组织特征:相对封闭的村社 政治特征: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一、古代两河流域: 1、地理位置: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 2、地理特点和文明特征: 1)两河定期泛滥带来充沛的水源-----灌溉农业发达 2)地势平坦容易受到外族入侵----王国更替频繁, 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3、文明成就:苏美尔人作为两河流域的文明奠基人 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1)文字:楔形文字 2)文学艺术:《吉尔伽美什》 3)法律:《汉莫拉比法典》 二、古代埃及: 1、地理位置:东北非,尼罗河流域 2、地理特点和文明特征: 1)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充沛水源----适宜农业发展 2)狭长河谷地带----提供相对安定发展环境,有利于保持统一 3、政治制度:法老神权专制统治 4、文明成就: 1)建筑: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法老专制特征、来时信仰产物) 2)文字:象形文字(文字特点:与具体事务形态相像;书写复杂难懂,随古埃及国家的衰亡而逐渐消亡) 三、古代印度:

1、地理位置:南亚,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2、种姓制度: 1)形成:雅利安人对印度居民的征服,用种姓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雅利安人的征服对印度历史的发展起了重大转折,同时对雅利安人社会自身也产生了反作用。使得雅利安人生产方式从游牧转变为农业,雅利安人内部的氏族社会解体,引发内部出现等级划分,从而在社会上形成四个种姓。 2)影响:种姓制度造成印度社会阶层隔离,阻碍社会流动,引起各阶层不满。 3)佛教产生:公元前6世纪,列国纷争,社会剧变,刹帝利和吠舍地位上升。佛教创立。乔达摩悉大多主张“众生平等”;公元前3世纪,佛教向外传播,成为世界性宗教。 四、美洲印第安文明: 1、玛雅文明:发端于公元前2500年,有美洲的希腊之称,地理范围在中美洲。在农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如: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等。 2、阿兹特克文化:发端于12—15世纪,位于墨西哥,主要成就是建立了阿兹特克帝国 3、印加:发端于15—16世纪,从南美安第斯高原兴起,扩展成为以秘鲁为中心的辽阔帝国 五、古代黑非洲: 1、地理特征及其影响:被撒哈拉沙漠与海洋相隔,导致黑非洲与其他文明区域较少联系,发展缓慢。但在东北部非洲与埃及、西亚联系比较密切,形成了较高程度的文明。 2、东北非: 1)麦罗埃文明:公元前590年—公园4世纪,受埃及文明影响较大。有发达的冶铁业,黄金开采量大,陶器比较著名。 2)阿克苏文明:公元前后兴起,主要特征为:地处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交通要冲,与各种文明交融,贸易发达。 3、南部黑非洲:大津巴布韦:公元 4、5世纪—--14、15世纪,以一组古代巨石建筑群遗址而著称。 六、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1、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爱琴文明: 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蓝色的海洋文明”的特点是经济上以商品经济为主,政治上拥有议会体制。 ?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 2、希腊文明的产生得益于特殊的地理环境: ?①多山、多港、多岛,地少人多的地理环境促成了希腊小国寡民。 ?②海外贸易兴盛,殖民及其他经济、文化交往活动,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较早接受平等互利观念,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③殖民扩张促进希腊各地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发展,开阔了希腊人的眼界,从东方文明吸收先进文明成果 3、古希腊城邦及公民 1)古希腊城邦 ?含义:希腊的一种国家状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实质:公民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和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大全【最新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复习资料 Starter unit1-3 一、文化常识 1、英语文化区域,熟人之间见面,常要互相问好。早上用语Good morning ! 下午用语Good afternoon ! 晚上用语Good evening ! 2、在轻松场合中,人们常用Hello 或者Hi 打招呼,但是两人用语要一致, 不能一个人用Hello,另一个人用Hi 。例如: (1)Helen : Hi , Bob ! Bob : Hi , Helen ! (2)Helen : Hello , Bob ! Bob : Hello , Helen ! 二、几个功能句型 1、问答“身体健康”用语 Bob : Hi , Helen ! How are you ? 喂,海伦!你好吗? Helen : Hi , Bob ! I’m fine , thanks . How are you ? = I’m OK 2、问一个东西“英语名字”的常用句型 Helen : What’s this / that in English ?这个用英语怎么说? ↘(答句中,一定用it 代替this / that) Bob : It’s a / an + 英语名称。( key jacket quilt orange ruler pen ) Helen : Spell it , please . ( = How do you spell it ? ) 请拼写它。(= 你怎样拼写它?)Bob : K- E-Y . (拼写单词,用大写字母,并且字母与字母之间用连字符连接)3、问一个东西颜色的常用句型: Helen : What color is it ? Bob : It is + 颜色。 三、1、不定冠词a 与an 的区别 a用在辅音开头的单词前,an用在元音开头的单词前。例如 a pen 一支钢笔;an apple 一个苹果 a book 一本书an hour 一小时 a “u”一个字母“u”an orange一个橙子;; 2、指示代词this 与that 的区别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考世界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实用】

▲古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1、上古人类文明中,埃及的法老是最大的奴隶主;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较全面地 反映了对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维护及古代社会的面貌。 2、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森严的等级制度。 3、雅典的伯里克利改革,使奴隶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4、罗马共和国的盛与衰,正是罗马奴隶制发展状况的真实表现。 5、中古亚欧文明中,日本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6、基督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正成为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世界古代政治特点 国别特征 埃及(1)实行奴隶主专制统治;(2)国王(法老)驱使人民修筑金字塔。 巴比伦(1)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2)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印度(1)实行等级制度,加强奴隶主统治; (2)公元前6世纪,产生佛教,后被阿育王定位国教 希腊 斯 巴达 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国家 雅 典 奴隶制共和国,伯里克利改革期间,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罗马 前 期 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后 期 奴隶制的军事帝国 阿拉伯穆罕默德和哈里发利用伊斯兰教统一阿拉伯;8世纪中期至10世纪,阿拉伯帝国形成、发展,地跨欧亚非三洲,传播伊斯兰教 朝鲜公园前后,建立奴隶制国家;14世纪末,发展为封建朝鲜王朝 日本公元前后,建立奴隶制国家;7世纪,孝德天皇的“大化改新” 使日本向封建社会过渡;12世纪末,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土耳其13世纪末,建立封建军事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首领素丹进行政教合一的统治;16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法兰克王国5世纪末建立,是第一个接受基督教的日耳曼人国家;9世纪初查理大帝时,王国全盛,帝国形成;843年,帝国被瓜分为法兰西、德 意志、意大利三国;15世纪,法兰西王国成为中央集权国家。 英吉利王国9世纪早期,不列颠小王国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采用国王→ 大、中贵族→骑士→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的封建等级制度统治 世界古代经济发展特征 国别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