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疗效
- 格式:pdf
- 大小:288.19 KB
- 文档页数:2
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鉴别和诊治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 , PCM和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 , GM均为良性炎性瘤样变,炎症晚期常常迁延不愈。
由于对两者缺乏足够的认识,诊断上容易混淆,给预后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现将两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疗现状综述如下。
1病因及发病机理两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均不明确,但发病的相关因素已有很多深入的研究。
目前认为PCI与乳腺导管排泄障碍、异常激素刺激导管分泌和厌氧菌感染有关。
由于上皮细胞碎屑及含脂性分泌物积聚,充满乳晕下乳管内,使其扩张,造成周围纤维组织增厚,管腔内淤积的脂质类物质分解后,产物由管内渗出,刺激周围组织引起浆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异物反应性瘤样变,病变以乳管为中心。
一般认为GI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患者服用避孕药有关;Kiefer等报道与棒状杆菌感染有关;Brown等认为是乳汁所致的免疫反应和局部超敏反应;FletcHER等认为该病与高泌乳素血症等体内激素失衡或感染、创伤、化学刺激引起的小叶肉芽肿炎症有关;另外GI还与霉菌和放线菌感染有关。
病变以乳腺小叶为中心,呈多灶性分布。
2诊断2. 1临床特点PCI常见于有生育哺乳史的中年妇女,可有乳头发育不良、哺乳不畅或中断史。
浆细胞性乳腺炎常常以乳头溢液为初期表现,也有患者以肿块为始发症状。
肿块常位于乳晕下,其长轴多与乳腺导管走行一致。
多数肿块病史较长,变化缓慢,可持续静止在肿块期数月或数年,亦有突然增大或缩小者,但绝少有消失者。
大部分患者局部会出现皮肤潮红,肿块软化、疼痛或隐痛,但化脓期无明显跳痛,破溃后脓液中常夹有粉刺样物,并形成通向输乳孔的痿管,创口久不收敛或反复溃破,同侧腋下淋巴结可有肿大。
GI患者多为已婚、经产的妇女,大部分有哺乳经历。
常发于单侧乳腺,除乳晕区外的其他部位均可发生,但以外上象限为多见,肿块大者可累及整个乳房。
586肌肉血管瘤切除术(以右手大鱼际肿物为例) 1.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可见海绵状血管瘤位于掌腱膜深厚、拇收肌掌侧。肿物包绕拇、示指指固有神经。 2.仔细分离肿物,保护指神经。血管瘤已侵及拇收肌,故部分拇收肌随肿瘤切除。 3.病变由许多不规则形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血管周围有数量不等的纤维组织(HE×20)。 4.充分止血,缝合伤口,加压包扎。 592乳房部分切除术 1.麻醉和体位同乳癌根治性切除术。 2.切口:不论肿瘤位于乳房什么部位,均采用弧线形切口。即使位于外上象限者,腋窝清扫时也另做切口。切口直接置于肿瘤之上,设计切口必须考虑到做乳房切除术的可能性,两者切口要吻合。 3.切除肿瘤时应注意肿瘤须完全包裹在正常脂肪或乳腺组织中,正常组织的切除范围达到肉眼所见标本边缘无肿瘤即可。标本脱离手术野前做标记指明方向,切除标本后即送病理科检查,当肉眼检查发现某一部位肿瘤接近边缘,则按原先的定位,在该部位再切除一片乳腺组织。肿块切除后,残腔细致止血。残腔不予缝闭,也不做引流。缝合皮下组织、皮肤。 4.以亚甲兰蓝涂布肿块表面,将标本中间横切两刀。在中间这片组织上测量肿瘤的前后径及内外径,并进一步肉眼检查标本,肿瘤是否靠近边缘,边缘有怀疑时可做冷冻切片,检查有无肿瘤侵犯。余下的半球形组织块固定1~2h。然后矢状切开球形组织块。测量肿瘤上下径,并取组织块检查。该手术必须做到标本边缘无肿瘤,因此病理检查至关重要。 5.乳房部分手术结束后开始腋窝清扫,于腋窝毛发区下缘做横弧形切口,后方稍超过腋中线,前方超过胸大肌边缘3~4cm。分离上、下皮瓣,然后沿胸大肌边缘分离腋窝淋巴结脂肪组织。继续分离抵胸小肌边缘,切开喙锁筋膜,寻到腋静脉后,切开腋静脉鞘,结扎、切断腋静脉分支,于腋静脉下方、背阔肌内侧继续分离腋部淋巴结脂肪组织。标本切除后可见胸背及胸长神经仍保留。创口冲洗止血后置橡皮引流管,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593 乳导管乳状瘤切除术 1、若表面能触及肿块,即在肿块表面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如肿块不明显,则取5号秃头针,插入溢血之输乳管,沿乳晕边缘作弧形或放射状切口。 2、切开皮肤、皮下脂肪。移动针头,以此引导寻找有病变的输乳管。在乳晕下游离出输乳管,直到接近乳头处,用丝线结扎、切断输乳管。 3、沿输乳管向周围作锐性分离,楔形切除有病变的乳腺组织。分层缝合乳腺、皮下组织和皮肤。标本作病理检查。 594异位乳房切除术 1.切口选择应考虑美观、隐蔽。对于腋前副乳选择胸大肌外缘斜梭形切口,这样患者术后穿着背心看不到手术瘢痕,患侧上肢活动时切口张力较小,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及上肢活动。在胸大肌外侧缘或腋下肿块表面作斜梭形切口,完全切除后,创面置橡皮引流管和负压吸引。拔管时间在72h后。 2.手术时应将皮瓣游离至包块边缘,切除范围应足够,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将副乳组织整块切除,以防复发。腋前副乳应切除至胸大肌筋膜外缘,底部达皮下深筋膜。腋下副乳前至近胸大肌处,后至近腋窝后缘,底部亦达皮下深筋膜。 3.异位乳房切除手术时切除范围至少距肿块边缘5cm,将其肌肉组织同时切除,清扫同侧腋窝淋巴结,其它治疗同乳癌。 4、创面置橡皮引流管和负压吸收,有利于皮瓣贴合生长,72h后据引流量情况决定拔除引流管。异位乳房切除手术拔管过早,发生皮下积液、积血。 598包皮瘢痕切除术 1.体位 仰卧位 2.切除瘢痕 3.用小针细线仔细闭合创面,术后仅留下一条较细的疤痕线。 600下肢植皮术 一、皮片移植术 皮片移植术依厚度不同分为薄(表层或刃厚皮片)、中(断层或中厚皮片)、厚(全层或全厚皮片)三类,其中以断层皮片较常采用。皮片切取有以下两种方法: 1.手法取皮 需用刀刃长、薄而锋利的切皮刀一把,木板两块。取皮时,供皮区皮面保持平坦和紧张。术者右手持刀,左手拿木板压在供皮区上,另一助手以木板朝相反方向牵张皮肤,并握紧供皮区对侧的皮肤。然后用刀切入皮层,往往返拉锯动作,即可将所需皮片切下。皮片的厚度视刀刃与皮面间的角度而定,角度愈大则皮片愈厚(图1)。 2.机械取皮 用切皮机(图2)取皮较为平整,厚度均匀,边缘整齐。皮片厚度以1‰时为单位(注:为适于临床操作而保留本单位),切皮机上的刻度盘1格为5‰时。一般表皮皮片为8‰-10‰时,薄的中厚度片12‰-20‰时,厚的中厚皮片22‰-30‰时。切片时先在鼓面和皮面上涂胶水以粘住皮肤,其范围视所需皮片的大小而定。术者左手握机柄,右手持刀架,将鼓面前缘先与供皮区接触,轻压后再向上翻转,此时皮肤被粘起成皱襞状,将刀切入皮层,并将鼓面不断向上翻起,拉动刀架,即可切割至所需大小的面积(图3)。 二、皮瓣移植术 带蒂移植的皮肤称为皮瓣,手术过程包括形成、移转和断蒂三个步骤,历时既长,又较皮片移植复杂。皮瓣主要分扁平皮瓣和皮管两类。 1.扁平皮瓣 常用于鼻部缺损的修复。大部应用邻近的额部皮瓣,修复后的厚度和色泽与缺损区相近,效果较好。 2.皮管 在预定供皮部位,作长轴与主要血管走向一致的两条平行切口,由一侧切口向对侧贴近筋膜表面剥离,直至对侧切口,形成一皮肤条带。严密止血,缝制成皮管(图4)。供皮区的创缘广泛游离,减少伤口张力后缝合。皮管的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宜超过2.5~3∶1,否则不易存活。皮管形成后要注意血运情况,勿使蒂部扭转,以免引起坏死。皮管形成3~4周后,经过移转,再经3~4周后,切断蒂部。断蒂前用细橡皮筋束于蒂部作夹压训练,暂时阻断血运,防止因血运突然减少而影响存活。 移植术后要严密观察,检查有无血运障碍、继发出血或炎症感染等现象。以上三者是移植术失败之主要原因,因此,术前需精神设计,注意供皮区的主要血管走向,使能建立有利的血液循环,术中操作要轻柔,避免创伤过重,并且要妥善止血,严密缝合,不留间隙,使既有利于固定,又能防止渗血,不致形成血肿招致感染。这是移植术成功与否和防止并发症的关键,宜多加注意。 601 上肢植皮术 一、皮片移植术 皮片移植术依厚度不同分为薄(表层或刃厚皮片)、中(断层或中厚皮片)、厚(全层或全厚皮片)三类,其中以断层皮片较常采用。皮片切取有以下两种方法: 1.手法取皮 需用刀刃长、薄而锋利的切皮刀一把,木板两块。取皮时,供皮区皮面保持平坦和紧张。术者右手持刀,左手拿木板压在供皮区上,另一助手以木板朝相反方向牵张皮肤,并握紧供皮区对侧的皮肤。然后用刀切入皮层,往往返拉锯动作,即可将所需皮片切下。皮片的厚度视刀刃与皮面间的角度而定,角度愈大则皮片愈厚(图1)。 2.机械取皮 用切皮机(图2)取皮较为平整,厚度均匀,边缘整齐。皮片厚度以1‰时为单位(注:为适于临床操作而保留本单位),切皮机上的刻度盘1格为5‰时。一般表皮皮片为8‰-10‰时,薄的中厚度片12‰-20‰时,厚的中厚皮片22‰-30‰时。切片时先在鼓面和皮面上涂胶水以粘住皮肤,其范围视所需皮片的大小而定。术者左手握机柄,右手持刀架,将鼓面前缘先与供皮区接触,轻压后再向上翻转,此时皮肤被粘起成皱襞状,将刀切入皮层,并将鼓面不断向上翻起,拉动刀架,即可切割至所需大小的面积(图3)。 二、皮瓣移植术 带蒂移植的皮肤称为皮瓣,手术过程包括形成、移转和断蒂三个步骤,历时既长,又较皮片移植复杂。皮瓣主要分扁平皮瓣和皮管两类。 1.扁平皮瓣 常用于鼻部缺损的修复。大部应用邻近的额部皮瓣,修复后的厚度和色泽与缺损区相近,效果较好。 2.皮管 在预定供皮部位,作长轴与主要血管走向一致的两条平行切口,由一侧切口向对侧贴近筋膜表面剥离,直至对侧切口,形成一皮肤条带。严密止血,缝制成皮管(图4)。供皮区的创缘广泛游离,减少伤口张力后缝合。皮管的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宜超过2.5~3∶1,否则不易存活。皮管形成后要注意血运情况,勿使蒂部扭转,以免引起坏死。皮管形成3~4周后,经过移转,再经3~4周后,切断蒂部。断蒂前用细橡皮筋束于蒂部作夹压训练,暂时阻断血运,防止因血运突然减少而影响存活。 移植术后要严密观察,检查有无血运障碍、继发出血或炎症感染等现象。以上三者是移植术失败之主要原因,因此,术前需精神设计,注意供皮区的主要血管走向,使能建立有利的血液循环,术中操作要轻柔,避免创伤过重,并且要妥善止血,严密缝合,不留间隙,使既有利于固定,又能防止渗血,不致形成血肿招致感染。这是移植术成功与否和防止并发症的关键,宜多加注意。 216骨关节切开引流术(以髌关节为例) 1.体位 俯卧位。 2.切口、显露 最好采用后侧切口。此切口的优点是术后当病人仰卧时,引流口位于低位,脓液流出通畅(仅作关节切开冲洗或负压引流术,或髋关节脓肿合并前外侧脓肿时,也可采用前侧或外侧切口)。具体显露步骤见髋关节显露途径,唯切口要缩短[图1 ⑴],显露时注意勿伤及坐骨神经。分开短外旋肌层即可显露关节囊[图1 ⑵]。 3.切开关节囊、清除脓液 关节囊在被脓液胀满时容易辨认,外观膨隆,触之有张力感。穿刺证实后即可沿股骨颈纵轴作全长纵行切开或作十形切开,吸引涌出的脓液,关节囊内用大量盐水彻底冲洗,关节间隙可插入细导管注水冲洗[图1 ⑶]。向外侧牵引并旋转大腿,部分显露髋臼和股骨头、颈部,检查关节软骨破坏情况,清除残留的纤维素膜及坏死、游离的软骨碎片,肉芽组织应予刮除。 4.引流 根据病变侵及范围及脓液性质来决定引流条的放置与否。如关节病变较轻,纤维蛋白渗出较少,可缝合关节囊,囊外放1~2根香烟引流[图1 ⑷]。如滑膜炎症较重,可在关节内放2条细塑料管后缝合关节囊和切口,露在皮肤外面的塑料管应用无菌纱布保护,备术后冲洗、引流、注药用。关节破坏严重或脓液粘稠者,可作关节内引流,将香烟引流放在关节囊切开处,不缝关节囊,或直接将关节囊切开缘缝合于臀肌筋膜上,以利引流。缝合关节囊均用铬制肠线。
卫生部手术分级分类目录1、体表良性肿瘤切除术2、表浅脓肿切开引流术3、表浅创伤清创缝合术4、表浅血管瘤切除术(小)5、表浅淋巴管瘤切除术(小)6、乳房肿物切除术7、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术8、大隐静脉切开术9、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10、小隐静脉结扎术11、易复性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12、阑尾切除术13、内痔注射或切除术14、血栓性外痔切除术15、低位单纯肛瘘挂线术㈡二级手术1、甲状腺部分切除术2、甲状舌骨囊肿(瘘管)切除术3、乳房纯粹切除术4、乳腺部分(区段)切除术5、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6、滑动性腹股沟疝修补术7、钩较窄性腹股沟疝手术8、股疝修补术9、腹壁切口疝修补术(较小的、简单的)10、表浅状血管瘤切除术(大)11、大隐静脉曲张激光治疗术12、动静脉人工内瘘成形术13、肢体静脉动脉化14、小隐静脉耻骨上赤眼鳟之术15、颈静脉瘤切除术16、经皮选择性动脉复置管术17、经皮动脉栓塞之术18、经皮动脉内球囊收缩之术19、经皮静脉球囊收缩之术20、经皮静脉内溶栓之术21、肢体淋巴管―静脉吻合术22、自体深静脉血管贴近生活之术23、弥漫性腹膜炎的剖腹探查之术24、胃切开术25、胃造瘘术26、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28、胃肠外伤修补术29、胃空肠吻合术30、迷走神经切断术31、小肠部分切除术32、内痔环切术33、低位纯粹肛瘘剖开或切除术34、肛裂切除术35、肛裂侧位内括约肌切开术36、直肠脱垂的直肠周围硬化剂注射术37、肝脓肿切开引流术38、肝囊肿开窗引流术39、胆囊造瘘术40、胆囊切除术(开腹和腹腔镜)㈢三级手术1、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2、良性疾病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或全切除术3、颈部淋巴管瘤(囊状水瘤)切除术4、颈部淋巴结结核切除术(包含瘘管脓肿刮除之术)5、乳癌根治术6、乳癌改良根治术(包括保乳根治术)7、腔镜下疝修补术8、复发疝修补术9、腹壁切口疝修补术(非常大的、繁杂的)10、血管移植术11、腋股动脉赤眼鳟之术12、先天性动静脉瘘栓塞或切除术13、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14、股静脉戴戒术或瓣膜成形术15、下肢深静脉带瓣修复术16、腹股沟淋巴管-腰干活淋巴管吻合术17、大面积淋巴管瘤蔓状血管瘤切除术18、经皮静脉内滤网植入之术19、经皮静脉内支架植入之术20、经皮静脉内球囊收缩+支架植入之术21、经皮静脉内旋切之术22、经皮动脉斑块旋切+支架植入术23、经皮动脉闭塞激光再通+支架植入术24、经皮动脉内超声血栓消融术25、经皮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26、经皮动脉激光成形+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27、经皮肢体动脉旋切+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28、经皮肝穿刺肝静脉扩张术29、大网膜游离移植术30、休克状态下腹部外伤的探查之术31、消化道病变休克状态下的剖腹探查之术32、远端胃次全切除术33、胃癌根治术(d2以内)34、十二指肠乳头成形术35、小肠广泛切除术36、小肠、结肠造口(瘘)术37、肠造口(瘘)闭合术38、肠梗阻的探查术39、肠系膜良性肿瘤切除术40、右半结肠切除术(非结肠癌)41、直肠脱垂经会阴切除术42、直肠脱垂悬吊固定术43、高位复杂的肛瘘手术44、肝部分(不规则)切除术45、肝左叶切除术46、门静脉高压症的断流术47、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引流术48、胆总管、胆囊空肠吻合术49、脾切除或脾修补术50、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内引流术51、腰交感神经节及肾上腺部分切除术52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53、脾肺分流术54、脾肾动脉吻合术55、肠腔静脉转流术56、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57、双髂总静脉下腔静脉赤眼鳟之术58、锁骨下动脉血管赤眼鳟之术59、锁骨下动脉颈动脉血管赤眼鳟之术60、胸廓出口综合征根治术61、腹部内脏动脉瘤切除术262、外伤性动静脉受损探查之术63、股静脉剖开取栓并瓣膜复原之术64、单纯大隐静脉曲张全微创化血管腔内激光术65、颈动脉内膜剥脱并血管重建术66、腋动脉血管转流术67、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并血管重建术㈣四级手术1、甲状腺癌根治术(包括颈部淋巴清扫术)2、甲状旁腺手术3、自体静脉桥接复原喉抵神经坏死之术4、腔镜下甲状腺手术5、乳腺癌不断扩大根治术6、乳腺癌根治同期乳房再造术7、布加氏综合征肠房、肠颈、腔房转流术8、布加氏综合征根治术9、布加氏综合征病变段切除术10、上腔静脉阻塞自体或人工血管转流术11、无名静脉上腔静脉人工血管转流术12、无名动脉瘤切除血管重建术13、颈动脉海绵窦栓塞并结扎术14、颈动脉瘤切除并血管重建术15、颈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并血管重建术16、颈动脉外伤性动静脉瘘切除血管重建术17、颈动脉体瘤切除并血管重建术18、锁骨下或颈总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切除术19、腹主动脉―腹腔动脉转流术20、胸腹主动脉损伤修复并血管重建术21、胸腹主动脉瘤切除并血管重建术22、腔静脉损伤修复并血管重建术23、腹主动脉腔静脉瘘成形术24、腔静脉取栓并血管成形术25、颈动脉内膜剥脱并转流+补片或血管重建术26、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27、特殊类型腹动脉瘤切除并人工血管重建术28、腹主动脉肾动脉联合手术29、腹腔动静脉瘘切除并动静脉重建术30、肠系膜上动脉瘤切除血管重建术31、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破裂切除血管重建术32、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并人工血管重建术33、无名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并人工血管重建术34、人工血管感染移植物切除术35、巨大橡皮肿剥除并植皮术36、腋动脉-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37、门静脉系统取栓并人工溶栓泵植入术38、近端胃切除术39、全系列胃切除术40、胃癌d3根治术41、胃癌扩大根治术(包括左上腹脏器切除)42、结、直肠癌根治术43、全结肠切除术44、腹腔镜下胃肠道手术45、半肝以上的肝切除术46、第ⅰ段或第ⅷ段肝段切除术47、腹腔镜下肝破裂修补术48、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肝叶切除术49、门静脉高压症的分流术50、胆道内瘘手术51、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52、胆囊癌根治术53、胆管癌根治术354、肝门部胆道狭窄修复术55、肝门部胆管、肝内胆管空肠相符内引流术56、ercp+est之术57、内镜下胆管狭窄支架置入术58、巨脾切除术59、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60、脾脏部分切除术61、远端胰腺切除术62、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63、全胰切除术64、胰管镜下胰管碎石挑石术65、胰管切开(取石、狭窄)、胰管空肠吻合术66、胰岛细胞瘤切除术67、腹膜后肿瘤切除术68、腹部大器官移植术4二、神经外科㈠一级手术1、颞肌下减压术2、颅骨肿瘤手术3、颅骨缺损修补4、颈部动脉结扎术㈡二级手术1、突起性颅骨骨折登位之术2、颅脑外伤钻孔探查之术3、硬脑膜外血肿去除之术4、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去除之术5、硬脑膜下积液去除之术6、颅骨成形术(颅骨修补术)7、大脑半球神经胶质瘤切除术8、高血压性皮层下血肿去除之术9、颅骨骨髓炎手术10、硬脑膜外脓肿去除之术11、硬脑膜下脓肿引流术12、脑脓肿外科手术迎合之术13、颅骨凸面纤维结构不良症手术14、颅骨上皮样囊肿切除术15、硬脊膜外肿瘤切除术16、脊髓硬膜下髓外肿瘤切除术17、椎板减压术(后入路)18、硬脊膜外脓肿切开引流术19、硬脊膜外血肿清除术20、侧脑室―延髓池分流术21、梗阻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22、枕骨大孔区畸形颅后窝减压术23、脑膜膨出修补术24、脊膜椎动脉修补术25、枕头大池蛛网膜囊肿切除术㈢三级手术1、脑内血肿去除之术2、颅后窝血肿去除之术3、脑伤及液化非政府去除之术4、脑脊液凿修补术5、经翼邮件附件路垂体瘤切除术6、经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7、大脑凸面脑膜瘤切除术8、大脑镰旁脑膜瘤切除术9、夭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10、嗅沟脑膜瘤切除术11、蝶骨脊中、外1/3脑膜瘤切除术12、侧脑室内肿瘤切除术13、小脑半球肿瘤切除术14、小脑蚓部肿瘤切除术15、经迷路听神经瘤切除术16、高血压性基底节血肿清除术17、高血压性小脑内血肿清除术18、大脑半球凸面avm切除术19、大网膜脑内移植术20、脑脓肿切除术21、颅底纤维结构不当症手术22、头皮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23、颅骨骨膜窦切除术24、颅骨巨骨细胞瘤切除术25、颅骨肉瘤切除术26、经颅视神经管窄小预热之术27、经颅视神经肿瘤切除术5。
普外科手术分级以下是卫生部手术分级分类目录中普通外科的手术分类:一级手术:1.体表良性肿瘤切除术2.表浅脓肿切开引流术3.表浅创伤清创缝合术4.表浅血管瘤切除术(小)5.表浅淋巴管瘤切除术(小)6.乳房肿物切除术7.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术8.大隐静脉切开术9.大隐静脉高位术10.小隐静脉术11.传统修补术治疗易复发的腹股沟疝12.阑尾切除术13.内痔注射或切除术14.血栓性外痔切除术15.低位单纯肛瘘挂线术二级手术:1.甲状腺部分切除术2.甲状舌骨囊肿(瘘管)切除术3.乳房单纯切除术4.乳腺部分(区段)切除术5.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6.滑动性腹股沟疝修补术7.绞窄性腹股沟疝手术8.股疝修补术9.较小、较简单的腹壁切口疝修补术10.表浅状血管瘤切除术(大)11.大隐静脉曲张激光治疗术12.动静脉人工内瘘成形术13.肢体静脉动脉化14.大隐静脉耻骨上转流术15.颈静脉瘤切除术16.经皮选择性动脉置管术17.经皮动脉栓塞术18.经皮动脉内球囊扩张术19.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20.经皮静脉内溶栓术21.肢体淋巴管-静脉吻合术22.自体浅静脉血管取材术23.剖腹探查术治疗弥漫性腹膜炎24.胃切开术25.胃造瘘术26.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27.胆囊切除术(开腹和腹腔镜)28.胃肠外伤修补术29.胃空肠吻合术30.迷走神经切断术31.小肠部分切除术32.内痔环切术33.低位单纯肛瘘切开或切除术34.肛裂切除术35.肛裂侧位内括约肌切开术36.直肠脱垂的直肠周围硬化剂注射术37.肝脓肿切开引流术38.肝囊肿开窗引流术39.胆囊造瘘术三级手术:1.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或全切除术治疗良性疾病3.颈部淋巴管瘤(囊状水瘤)切除术4.颈部淋巴结结核切除术(包括瘘管脓肿刮除术)5.乳腺癌根治术6.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包括保乳根治术)7.腔镜下疝修补术8.复发疝修补术9.巨大、复杂的腹壁切口疝修补术10.血管移植术11.腋股动脉转流术12.先天性动静脉瘘栓塞或切除术13.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14.股静脉戴戒术或瓣膜成形术15.下肢深静脉带瓣修复术16.腹股沟淋巴管-腰干淋巴管吻合术17.大面积淋巴管瘤蔓状血管瘤切除术18.经皮静脉内滤网置入术19.经皮静脉内支架置入术20、经皮静脉内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是一种治疗血管疾病的方法。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上)一:甲状腺、乳腺疾病1.甲状腺癌根治术手术名称:双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手术经过、术中出现情况及处理:1.气插全麻,取仰卧位,肩下垫枕,头部后仰,两侧置沙袋固定,常规消毒铺巾。
2.在胸骨切迹上两横指处,顺皮纹方向作领式横切口,两端达胸锁乳突肌外侧缘,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颈深筋膜浅层,在颈阔肌和颈深筋膜的疏松组织平面分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上缘,下至胸骨切迹,充分显露颈深筋膜外层。
3.结扎颈前静脉上、下端,切开颈白线直达甲状腺包膜,沿正中线剪开,上至甲状软骨,下达胸骨切迹。
分离舌骨下肌群与甲状腺包膜浅面的间隙至胸锁乳突肌前缘,显露甲状腺。
探查见:甲状腺右叶中下级、甲状腺左叶下极及峡部呈多结节改变,右叶大者1.7×0.7cm,左叶大者2.0×2.2cm,峡部结节大小约0.4×0.7cm,质硬,边界欠清,侵透甲状腺被膜。
4.先行右侧甲状腺全切及峡部切除术。
切断右侧甲状腺中静脉,将腺叶向内侧提起,沿外侧缘向上游离甲状腺上极,分离出甲状腺上动、静脉,靠近甲状腺切断血管,避免损伤喉上神经外支,近端双重结扎。
将甲状腺上极向内上牵开,显露甲状腺下极和甲状腺下动、静脉,切断血管,近端双重结扎。
钝性分离并避免损伤喉返神经。
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运。
完全游离下极后,将右侧甲状腺翻向对侧,在气管壁表面锐性解剖,将腺体游离至峡部后完整切除。
5.再行左侧甲状腺全切。
同样方法处理甲状腺血管及游离甲状腺。
术中注意避免损伤喉返、喉上神经。
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运。
6.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将右侧喉前、气管前、气管旁淋巴脂肪组织清扫,向下至胸骨上窝,外侧至颈动脉鞘边缘,向后至椎前筋膜、食管边缘。
将双侧喉返神经游离,清扫神经后方淋巴脂肪组织,注意保护胸腺及甲状旁腺。
冲洗创面,确切止血,置一100ml的负压引流球于双侧残腔内。
逐层缝合切口。
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20ml,麻醉效果满意,术后病人发声正常,标本患者家人看过后送病检。
关于手术分级管理的规定为确保手术安全及手术质量,在强化“三基”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手术范围,经我院学术委员会审议,对手术分级管理做如下规定:1、医师分级:(1)低年资住院医师:大学本科毕业三年以内,大专毕业四年以内。
(2)高年资住院医师:大学本科毕业三年以上,大专毕业四年以上。
(3)主治医师:取得主治医师任职资格并被聘任者。
(4)正副主任医师:取得相应任职资格并被聘任者。
2、手术分类:(1)一类手术:普通常见的小手术。
(2)二类手术:各种中等手术。
(3)三类手术:疑难重症大手术。
(4)四类手术:科研项目及新开展的重大手术。
3、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手术范围:(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帮助下,首先掌握一类手术,并参与二类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应熟练掌握一类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初步掌握二类手术。
(3)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二类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类手术'(4)正副主任医师掌握并指导三类手术,主持四类手术。
4、手术批准权限:手术批准权限包括决定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时间、参加手术的人员及具体分工。
(1)一类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
(2)二类手术由副主任医师审批。
(3)三类手术由科主任审批。
(4)四类手术及破坏性手术以及在本院届新开展的重症大手术,均由科主任签署意见,上报医务部,由分管业务院长审批。
5、各专业手术分类:心胸外科一类手术:心包引流术、胸腔开放、闭式引流术、气管切开术、胸壁损伤活创术、肋骨牵引术、上纵隔切开减压术、食道胃转流术、经膈肋角部、胸膜下切开引流术、胸骨牵引术、肋骨骨髓炎病灶活除术、气管内异物取出术二类手术:气管破裂缝合术、单纯全肺切除术、开胸探查术、肺良性肿瘤局部切除术、纵隔结核性淋巴结切除术、食道平滑肌瘤摘除术、食道憩室切除修补术、经胸腹食道裂孔疝修补术、贲门肌层切开术、胸壁恶性肿瘤根治术、外伤性血气胸探查术、胸导管结扎术、单纯肺叶切除术、食道损伤修补术、胸壁痿管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术、动脉导管结扎术、淋巴管结扎术、食道异物除去术、膈肌破裂及外伤性膈疝修补术、贲门肌层切开合并膈肌瓣修补术、贲门部切除合并食道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三类手术:心包部分切除术、主动脉缩窄切除吻合术、右心室漏斗部分切除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二尖瓣关闭锁不全修补术、漏斗胸修复术、胸膜切除术、心脏创伤修补术、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经右胸前切口胃颈部吻合术、食道痿切除术、房间隔缺损缝合术、室间隔缺损缝合术、二尖瓣交界手指分离术、纵隔肿瘤切除术、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气管内肿瘤切除术、气管成形修补术、气管再建术、气管侧壁切除修补术、肺段切除术、通过心室或肺动脉的肺动脉瓣切开术、食道修补术、心脏异物摘除术、胸廓成形术、肺膜肺切除术、脓胸包膜剥除术、气管环形切除对端吻合术、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支气管成形修补术、肺包囊虫内囊切除术、食道大部分切除术合并食道胃颈部吻合术、食道部分切除术合并食道胃主动脉弓下(弓上)吻合术、食道部分切除术,胃管代食管再建术、左(右)全肺切除术及纵隔淋巴结切除术、食道部分切除术,空肠代食道再建术、食道大部分切除术结肠代食道再建术、二尖瓣交界通过心室用扩张器分离术四类手术:隆突切除再建术、法乐氏三联征矫正术、法乐氏四联征根治术、各种冠状动脉架桥术、左室双流出道矫正术、心脏移植术、法乐氏四联征矫正术、人造瓣膜置换术、大血管转位矫正术、室壁瘤切除术泌尿外科一类手术:膀胱镜检查、逆行性肾盂输尿管造影、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膀胱造痿术、膀胱破裂修补术、睾丸切除术、睾丸下降固定术、精索鞘膜积液根治术、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膀胱切开取石或取异物尿道扩张术、包皮环切术、输精管结扎术、阴茎部分切除术、附睾切除术、睾丸鞘膜积涂根治术、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根治术二类手术:肾切除术、输尿管端端吻合术、膀胱部分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术、阴茎下曲纠正术、输精管吻合术、肾盂、肾切开取石术、输尿管膀胱移植术、尿道端端吻合术、尿道成形术、阴茎全切除术三、四类手术:全膀胱切除术、肾移植术、肿瘤切除术、肾盂成形术、复杂肾结石手术、根治性肾切除术、各类肠管代膀胱手术、肾门淋巴管结扎术、复杂前列腺手术、各种尿痿修补术、肾部分切除术、科研项目及新开展重大手术骨科一类手术:各部位关节穿刺术、尺骨远端切除术、饶骨茎突切除术、狭窄性腱鞘炎手术、先天性并指手术、先天性多指手、跟腱断裂缝合、腱延长术、跖筋膜切断术、腰骨全切除术、取钥板拔髓内针、拇内收肌切断术、四肢关节新鲜脱位、手法复位、腱鞘囊肿切除术、腰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良性浅在骨肿瘤切除术、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掌(跖)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内、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各种牵引手术、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活创缝合术、肱骨内外骨果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急性骨髓炎切开引流术、截指(剧:)术、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腰骨骨折部分切除术、尺饶骨中、下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肩关节、肘关节、膝膝关节、踝关节切开引流术、四肢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石膏固定术二类手术: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病灶活除术、尺饶骨十上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良性骨肿瘤切除术、肩锁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髓关节切开引流术、肱骨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饶骨头切除术、肱骨骨果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斜颈矫正术、肌腱吻合术、饶骨小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跟腱延长术、椎板融合术、孟氏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足部肌腱移植术、股骨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骨移植术、膝关节游离体摘除术、第一掌骨基底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三类手术:周围神经损伤探查术、外伤性肩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开复位术、肱骨骨果问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肘外(内)翻截骨矫正术、舟骨尺侧骨折段切除术、月骨脱位切开复位术、月骨与头状骨融合术、腕关节融合术、股骨颈骨折三翼钉固定术、腕舟骨折植骨术、踝关节融合术、陈旧性跟腱断裂修复术、三关节融合术、距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饶腕关节融合术、月骨摘除术、腕骨探查术、手指肌腱移植术、半月板手术、陈旧性肘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外伤性髓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闭孔神经切断术、股骨下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股骨上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断肢(指)再植术、饶神经损伤后肌腱移植术、髓关节结核病灶活除术、股骨头人工关节置换术、各种(肩关节及髓关节以下)截肢术、肱骨外骨果陈旧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膝关节滑膜切除术、膝关节韧带损伤修复手术、习惯性膜骨脱位手术、手部疤痕切除游离植皮术、显微外科手术、股四头肌麻痹肌腱移植术、椎问盘髓核摘除术、先天性髓关节脱位手术、肱骨头人工关节置换术、转子问截骨术四类手术:拇指加长术、膝关节融合术、肿瘤骨段切除术、肩关节离断术、肩胛带解脱术、半骨盆截除术、肩关节融合术、髓关节融合术、脊椎侧弯矫正术、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肘内、外翻截骨矫形术、颈椎骨折切开复位及脊髓探查术、胸腰段脊柱骨折切开复位脊髓探查术、髓关节离断术、脊柱结核病灶活除术、肘关节切除成形术、肘关节筋膜成形术、肘关节融合术、食指转位术、皮管植骨拇指再造术、髓关节成形术、神经移植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先天性羊膜束带切除术、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颈肋综合症和前斜角肌综合症手术、瘤段切除+同种异体(或局体)半关节置换术、科研项目及新开展重大手术普外科一类手术:体表良性肿瘤切除术、胃切开术、脓肿切开引流术、腋臭切除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阑尾切除术、痿管单纯切开术、痔核切除术、扩肛缝合术、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术、指(趾)甲拔除术、肛痿挂线术或单纯性肛痿切除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盲肠造痿术、静脉切开术、皮瓣移植术、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单纯疝修补术、乳房肿块切除乳腺区段切除术、乙状结肠单腔造痿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膜样肛门闭锁切开术、直肠息肉摘除术、活创缝合术二类手术:整形游离植皮术、十二指肠梗阻的手术、会阴肛门成形术、深筋膜切除术(Koncloleon法)、肛门、直肠狭窄成形术、腹会阴肛门成形术、皮管成形术、横结肠双腔造痿术、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手术、绞窄性腹股沟疝的手术、肠问脓肿引流术、上消化道出血开腹探查术、肠系膜囊肿外引流术、肠系膜淋巴结核刮除术、经腹息肉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脾切除术、胃造痿术、胃、空肠吻合术、肠套叠复位术、胆总管探查+ “T”字管引流术、肠痿闭合术、盆腔脓肿引流术、膈下脓肿引流术、小肠部分切除术、肠梗阻的手术、肠系膜良性肿瘤摘除术、直肠脱垂经会阴切除术、直肠固定术、乳房切除术、小肠部分切除术、胃穿孔修补+引流术、胃大部切除术、左右半截肠切除术、颈部淋巴管瘤(囊状水肿)切除术、三、四类手术:肝外胆道吻合术、囊肿空肠RouLy行吻合术、胸骨后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癌的手术、经腹全胃切除术、胃癌切除活扫术、肝叶切除术、胆囊空肠吻合术、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乳癌广泛切除术、胸膜外乳癌扩大广泛节戮术、经胸全胃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门静脉高压症的脾切除术、门静脉高压症的分流断流术、经腹腔胃底横行切除术、食管、胃吻合术、胆道再次手术、胰痿管胃吻合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周围动脉栓塞的手术、胰痿管空肠吻合术、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象皮腿的手术、肠旋转不良的手术、脐尿管痿切除术、全结肠切除术、经十二指肠Oddi 括约肌切开术和成形术、损伤性动脉瘤的手术、卵黄管痿切除术、肠重复畸形的手术、直肠癌根治术、肝内肝外胆管空肠双重吻合术、经胸食管、胃底部和脾切除术、双侧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术、胰腺囊肿摘除术、胰岛细胞瘤的手术、胸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胰体、尾部切除术、动、静脉痿四头结扎术、其它科研项目及重大新开展手术、儿外科一类手术:体表良性肿瘤切除术、静脉切开术、单纯阑尾炎切除术、小儿疝高位结扎术、修补术、包皮环切除术、膀胱结石切开取石术、活创缝合术、骨牵引术、钢板及髓内针取出术、闭合性液气胸闭式引流术、剖腹探查术、尿道断裂吻合术、骨折切开内固定术、骨关节结核病灶活除术、二类手术:小儿巨大疝及复发疝手术、肠造痿术、肠套叠切开复位术、肠切除肠吻合术、小儿隐%睾丸下降固定术、三类手术:肾母细胞瘤切除术、脊膜脊神经膨出手术、肾切开取石术、甲状腺瘤切除术、腹部畸胎瘤切除术、先天性胆道畸形内引流术、脾切除术、先天性髓脱位切开复位术、中低部肛门闭锁散会阴肛门成形术、婴儿瘫矫正术、小儿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四类手术:新生儿巨结肠根治术、高位肛门闭锁腹会阴肛门成形术、巨大肾母细胞瘤切除术、先天性胆道闭锁问置空肠代胆道术、腹膜后及纵隔肿瘤,神经母细胞瘤根治术、新引进科研项目手术、大年龄组先天性髓脱位各类手术、脊柱侧弯矫形术、先天性食管闭锁食道重建术、手外科一类手术:活创缝合术植皮术、肌腱吻合术、随意皮瓣移植术、病灶活除术、一般良性肿瘤刮除术、多指畸形矫正术、截肢(指)术、一般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二类手术:血管神经吻合术、游离肌腱移植术、肌腱松解术、复杂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带蒂岛状肌皮瓣移植术、游离神经移植术、断肢(指)再植术、三类手术:复合组织移植术、T. O. S手术、神经减压松解术、人工关节置换术、恶性肿瘤瘤段切除术、吻合血管的游离肌皮瓣移植术、四类手术:多组神经移位术、吻合血管的关节移植术、手再造术肿瘤外科一类手术:体表良性肿瘤、静脉切开、体表淋巴结活检、乳腺单纯切除、胸腔引流术二类手术:乳腺癌根治术、胃空肠吻合术、甲状腺瘤切除术、食管下段平滑肌瘤切除术、胃癌姑息性切除术、左右半结肠癌切除术、小肠肿瘤切除术、肺段切除术三类手术:脾肿瘤切除术、胃癌根治术、全结肠切除术、肺叶切除术、贲门癌切除术、全肺切除术、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结直肠癌根治术、甲状腺癌切除术、食管癌切除术、胰十二脂肠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术四类手术:肝癌左右半肝切除术、新开展的科研项目、食管外拔脱术神经外科一类手术:头皮裂伤活创缝合术、开放性颅脑损伤活创缝合术、头皮肿块切除术二类手术:颅骨肿瘤的手术、颅骨缺损修补术、侧脑室引流术、闭合性凹陷性骨折整复术、颅脑开放性损伤活创术、急性颅内血肿的活除术、经颈动脉脑血管造影术、颅骨感染的手术、脑膜膨出、脑膜脑膨出修补术、大脑半球神经胶质瘤切除术、硬脊膜外肿瘤切除术、脊膜外脓肿引流术三类手术:脑室造影、大脑凸面脑膜瘤切除术、大脑半球转移瘤切除术、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活除术、周围神经损伤吻合术、颅内一颅外血管吻合术、脑脓肿的手术、矢状赛旁脑膜瘤切除术、垂体腺瘤切除术、听神经瘤切除术、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切除术、侧脑室肿瘤切除术、硬脊膜内髓外脑膜肿瘤切除术、小脑及四脑室附近神经胶质瘤切除术四类手术:颅咽管瘤切除术、松果体肿瘤切除术、蝶骨峪内1/3脑膜瘤切除术、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颅底巨大肿瘤切除术、脑十肿瘤切除术、上颈段髓内肿瘤切除术、科研项目及开展重大手术妇产科一类手术:前庭大腺囊肿袋形切开术、前庭大腺囊肿切开引流术、卵巢切开探查术、阴道横、纵膈切开术、阴道壁小肿瘤切除术、后穹窿穿刺术、徒手剥离胎盘术、脐带还纳术、宫颈裂伤修补术、宫颈活组织检查、真空吸引人工流产术、胎膜剥离引产术、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催产素引产术、子宫内导管终止妊娠术、腹式剖宫取胎术、宫颈扩张刮宫术、输卵管切除术、处女膜闭锁切开术、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卵巢楔形切除术、卵巢囊肿切除术、会阴正中或侧切切开术、阴道、外阴血肿活除术、会阴I 一皿度裂伤修补术、徒手旋转胎头术、真空吸引助产术、胎儿穿颅术、官腔填塞术、药物宫内及羊膜内注射引产术、子宫内水囊终止妊娠术、人工破膜术、各式臀、足位助产术、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宫颈息肉摘除术、子宫粘膜下肌瘤摘除术、外倒转术、宫内避孕器放置术、宫内避孕器取出术、二类手术:古典式剖宫产术、子宫颈内口环扎方、胎儿锁骨切断术、阴蒂切除术、输卵管造口术、疑难阴道壁肿瘤切除术、低位产钳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除脏术、嵌顿性宫内避孕器取出术、腹腔妊娠手术、阔韧带叶问囊肿摘除术、子宫破裂修补术、子宫内翻复位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剖腹产及子宫切除术、腹膜外剖宫产术、子宫下段纵形或横形切口剖腹产术、三、四类手术:单纯性外阴切除术、会阴用度裂伤修补术、阴道闭锁切开术、输卵管角口植入术、输卵管吻合术、外阴根治性切除术、阴道成形术、子宫颈肌瘤挖出术、子宫颈残端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主韧带固定术、阴道直肠痿修补术、阴道膀胱痿修补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子宫成形术、输卵管成形术、次根治性及根治性子宫切除术、阴式子宫切除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科研项目及新开展重大手术眼科一类手术:睑外翻矫正术、泪囊痿管摘除术、结膜囊肿摘除术、(皮样囊肿摘除术)、前房穿刺术、角膜异物取出术、眼球内容摘除术、简单的球内异物取除术、泪囊摘除术、睑板腺刮除术、皮脂腺囊肿切除术、睑内翻矫正术、角巩膜裂伤修补术、眼球摘除术、上睑下垂矫正术(弗盖氏)二类手术:瘢痕性睑外翻矫正术、上睑下垂矫正术(提上睑肌缩短)、抗宵光眼手术(虹膜周切)、难度不大的视网膜脱剥离手术、睫状体贫血术、白内障线状摘除术、水平肌斜视矫正术、复杂的球内异物摘除术、内障囊内摘除术、内障囊外摘除术二、四类手术:睑缘重建术、抗宵光眼手术(小梁切开术)、上睑重建术、较复杂视网膜剥离术、光学角膜移植术、现代内障囊外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耳鼻喉科一类手术:一般外伤处理(不包括组织缺损者)、鼻息肉、外耳道异物、中甲切除、耳廓外伤修复、鼻甲电灼、小乳头状瘤切除、激光及鼻赛(上颌赛根治术)、鼓膜修补术、局麻扁桃体切除(局麻)、直达喉镜检查、咽乳头状瘤切除、气管切开术、咽创伤活创缝合等、急症喉异物取出术、二类手术:乳突根治术、乳突凿开术、耳前痿管切除术、鼻、鼻中隔矫正术、下甲部分切除术、筛赛开放术、鼻赛肿瘤活检、扁桃体肿瘤切除术、腭外伤修复术、小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喉裂开术、颈部小包块切除术、直达喉镜下息肉切除术、耳源性并发症的急症手术三类手术:鼻部小缺损修复术、外耳道成形术、大鼓室三型成形术、鼓室探查术、鼻腔肿瘤切除术、口咽肿瘤切除术(小的)、颈外A结扎术、喉镜下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四类手术:鼓室成形术、听骨链重建术、耳内开窗术、中耳硬化症手术、车登骨切除术、肉淋巴囊引流术、脑脊液耳痿修补术、筛赛癌颅面联合进路切除术、鼻大块缺损鼻再造术、口腔科一类手术:、各种拔牙术、根尖切除术、单侧不完全唇裂成形术、口底蜂窝组织炎切开引流术、I类颌骨骨折复位牙问结扎术、充填及髓病治疗术、颌骨囊肿摘除术、颌下淋巴结摘除术、颜面及牙槽小外伤处理、二类手术:咽内外联合进路咽肿瘤切除术、咽部血管瘤切除术、下咽痛切除修补术、喉、喉癌切除喉再造术、全喉切除发音重建术、喉狭窄切除喉扩张术、气管狭窄扩张术、气管内肿瘤切除气管再造术、颈阔活术、软腭裂整复术、颌骨骨折开放整复术、颜面疤痕切除术、游离植皮(植皮面积10厘米以内)、慢性颌骨骨髓炎病灶活除术、颌下腺摘除术、腮脾混合瘤摘除术、颜面其它良性瘤摘除术、皮管成形术、一侧完全唇裂及双侧唇裂成形术三类手术:保留面神经的腮腺肿瘤切除术、颌骨切除术及植骨术、复杂性颌面成形术、复杂的先天性腭裂整复术及咽后壁翻转术四类手术:颌面部大面积复杂手术(如颌面颈联合根治术)、新开展的手术、疑难及科研项目等。
【六】附录八、手术分级标准妇科一级手术1.扩宫和刮宫术2.输卵管通气、通液术3.后穹窿穿刺4.外阴、宫颈活体组织采取术5.外阴良性肿物切除、前庭大腺囊肿手术6.经阴道有蒂子宫肌瘤摘除术7.宫颈息肉摘除术、宫颈赘生物电切术8.宫颈电灼术、冷冻术及激光治疗术二级手术1. 子宫切除术、子宫及附件切除术2. 腹腔镜下附件手术3. 经腹子宫肌瘤剜出术4. 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5.简单尿瘘修补术6.后穹隆切开术7.附件切除术8.异位妊娠手术三级手术1. 尿瘘、粪瘘修补术2. 一般宫腔镜手术3. 阔韧带肌瘤、囊肿切除术4. 单纯外阴切除术5. 子宫脱垂悬吊术或经阴道修补术6. 盆腔脓肿清除引流术7. 子宫扩大、广泛、次广泛切除术8. 外阴广泛性切除及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9. 复杂子宫内膜异位症10.宫颈肌瘤切除术四级手术1. 盆腔清扫术2. 联合盆腔脏器切除术3. 新技术新项目手术4. 复杂卵巢癌、绒癌根治术5. 外阴阴道成形术6. 外阴重建术7.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产科一级手术1. 会阴侧切及会阴侧切缝合术2. 会阴Ⅰ、Ⅱ度裂伤修补术3. 古典式剖宫产术4. 引产术5. 胎头吸引术6. 常规助产二级手术1. 子宫裂伤修补术2. 臀位牵引术3. 人工胎盘剥离术4. 臀位助产术5.低颈剖宫产术6.古典剖宫产术三级手术1. 腹膜外剖宫产2. 剖宫产子宫切除术3. 晚期妊娠子宫破裂手术4. 毁胎术5.产钳术6.剖宫产子宫肌瘤核除术7.妊娠合并卵巢蒂扭转8.附件切除术、肿瘤切除术四级手术1. 重危手术2. 新技术新项目手术3. 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4. 子宫翻出复位术5.妊娠合并症(心脏病、甲亢、血液系统疾病等)6.剖宫产术生殖医学科一级手术1. 宫内节育器放置术2. 宫内节育器取出术3. 输卵管通气、通液术4. 人工流产吸刮术5. 腹部输卵管结扎术6. 羊水穿刺术7. 绒毛采取术二级手术1. 输卵管吻合术2. 输卵管造口术3. 输卵管成形术4. 人工授精三级手术1. 阴道输卵管结扎术2. 输卵管子宫内移植术3. 腹腔镜下取卵术4. 剖腹取卵+输卵管配子移植术5. 腹腔镜下取卵+输卵管配子移植术四级手术1. 吻合血管的自体输卵管移植术2. 同种异体输卵管移植术3. 卵巢移植术4. 新技术新项目手术耳鼻喉科一级手术1 扁桃体切除、挤切2 咽部脓肿切开术3 鼻腔、后鼻孔填塞术4 常规气管切开术5 鼻甲切除术6 声带息肉摘除术7 鼓膜切开术8 单纯乳突凿开术9 耳后骨膜下脓肿切开术10 上颌窦穿刺术11 耳前瘘管摘除术12 简单的食道异物取出术13 腺样体刮除术14 中耳置管术15 鼻骨骨折复位术二级手术1 乳突根治术2 鼓室成型术(Ι型)3 鼻中隔粘膜下矫形术4 复杂的食道异物取出术5 上颌窦根治术6 外耳道良性肿物切除术7 鼻侧切开术8 副鼻窦开窗术三级手术1 全耳廓外耳道一期成形术2 外耳癌手术3 鼓室成型术(Ⅱ~Ⅴ型)4 中耳恶性肿瘤手术5 鼻咽部闭锁及鼾症手术6 喉气管成形术7 鼻成形术8 鼻腔及上颌窦肿瘤切除术9 脑脊液鼻漏修补术10 气管异物取出术11 喉部分、全喉切除术12 鼻咽纤维血管瘤摘除术13 耳廓畸形矫正手术14 内窥镜下副鼻窦手术15 声带手术16 颈廓清手术四级手术1 咽鼓管成形术2 迷路切除术3 耳硬化症手术4 听神经瘤切除术5 喉、咽喉、食管切除与一期重建术6 喉全切除后喉再造术7 喉全切除后发音管成形术8 蝶鞍肿瘤切除术9 鼻部脑膜脑膨出修补术10 经鼻垂体瘤切除术11 新技术项目手术眼科一级手术1. 眼睑小手术2. 睑内翻矫正术3. 睑外翻矫正术4. 眼睑松弛矫正术(如果是美容手术应为二级)5. 双重睑手术(如果是美容手术应为二级)6. 沙眼滤泡压碎术、沙眼摩擦术7. 翼状胬肉切除及结膜移植术8. 角膜、结膜异物摘除术(浅层角膜异物)9. 眼球摘除术、眼球内容剜除术10. 泪道探通术及泪囊摘除术11. 睫状体冷凝术二级手术1. 角膜裂伤缝合术2. 上睑下垂矫正术3. 眼睑退缩矫正术4. 睑球粘连矫正术5. 泪点成形术、下泪点外翻矫正术6. 泪小管泪囊吻合术、泪囊鼻腔吻合术7. 结膜遮盖术8. 结膜良性病损切除成形术9. 一般斜视手术10. 球内异物吸出术11. 青光眼手术12. 虹膜切除术、小梁切除术、房角切开术三级手术1. 光学角膜移植术2. 屈光性角膜成形术3. 屈光性角膜光切术4. 准分子激光手术5. 板层角膜移植术6. 白内障囊内、囊外摘除术、晶体乳化术、晶状体摘出术7. 简单视网膜脱离手术8. 带蒂皮瓣、动脉岛状皮瓣移植修复、眼睑全层缺损再造9. 眼睑、结膜恶性肿瘤切除及成形10. 人工晶体植入术11. 玻璃体、晶状体切割术12. 复杂的眼肌手术(麻痹性斜视、眼球震颤、眼外肌发育异常斜视等)13. 视神经管减压术14. 后极部磁性及球内非磁性异物取出15. 眶内肿瘤摘除术四级手术1. 眶部巨大肿瘤摘除2. 涉及颅底手术3. 新技术新项目手术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5. 视网膜下异物取出术及视网膜切开术6. 黄斑转位术7. 特殊类型的视网膜脱离手术(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巨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白内障及无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伴脉络膜脱离、脉络膜缺损伴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劈裂症的视网膜脱离、糖尿病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坏死性视网膜脱离、Coats病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脉络膜肿瘤性视网膜脱离等)神经外科一级手术1、头皮肿物切除2、颅骨骨折整复术、颅骨肿瘤切除及颅骨缺损修补3、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脓肿清4、颞肌下减压术二级手术1、脑清创术2、脑内血肿、脑脓肿清除术3、大脑半球浅表肿瘤切除术4、椎管内肿瘤切除术5、脑脊液鼻瘘和耳瘘修补术6、脑膜膨出、脊柱裂、脊膜膨出手术7、脑室-腹腔分流术8、全脑血管造影术9、颅后凹减压术10、重度颅脑损伤手术三级手术1、垂体瘤切除术2、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3、幕上肿瘤切除:脑膜瘤,胶质瘤4、小脑肿瘤切除术5、鞍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6、颅外、颅内动脉血管吻合手术7、神经内镜手术8、侧脑室、第四脑室肿瘤切除术四级手术1、颅内动脉瘤夹闭及栓塞术2、脑动静脉畸形(A VM)切除及栓塞术3、海绵窦动静脉瘘手术4、桥脑小脑角肿瘤手术5、岩斜坡肿瘤手术6、脑干肿瘤切除术7、高颈段脊髓内肿瘤切除术8、鞍结节脑膜瘤、蝶骨嵴内1/3脑膜瘤及海绵窦肿瘤切除术9、第三脑室肿瘤、颅咽管瘤及松果体区肿瘤镜下全切术10、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1、颅内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2、新开展手术肝胆胰外科一级手术1. 简单开放性胆囊切除、胆囊造口术2. 简单胆总管切开探查及造口术3. 肝囊肿开窗及肝脓肿切开引流术4. 急性胰腺炎引流手术及胰腺囊肿外引流术二级手术1. 较复杂的开放性胆囊切除术2. 较复杂的胆总管切开探查及造口术3. 一般胆囊、胆总管—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4. 肝破裂修补、肝活检及肝边缘病灶切除术5. 边缘肝切除、肝左外叶切除术6. 肝囊肿内引流、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7. 胰尾切除、胰体尾裂伤手术及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及引流术8. 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肝囊肿开窗9. 脾切除术10. 肝动脉结扎、栓塞及肝动脉、门静脉插管、化疗盒植入术11. Oddi括约肌成形术12. 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及引流术(PTC、PTCD)13. 简单门体断流术三级手术1. 半肝切除术2. 肝门部肝胆管成形及高位肝胆管空肠吻合术3. 复杂或改进的胆总管空肠吻合术4. 胆总管囊肿手术5. 再次胆道手术6. 腹腔镜胆道手术7. 内镜、X光或超声引导下胆石、胆道狭窄支架手术8. 胰十二指肠切除、全胰、胰头切除术9. 胰头部复杂裂伤及胰十二指肠联合伤手术10. 门腔静脉分流及复杂门体断流手术11. 腹腔镜下肝边缘切除及脾切除术四级手术1. 肝移植受体手术2. 半肝以上肝切除、肝中叶切除、肝尾状叶切除3. 活体供肝切取术4. 胰腺移植5. 布—加综合征手术6. 新技术新项目手术胃肠外科一级手术1. 一般腹外疝修补术2. 阑尾切除术3. 胃十二指肠溃疡单纯修补术4. 简单胃肠道破裂修补及造口术5. 一般痔、肛瘘手术6. 小肠吻合及其他腹腔、胃肠道简单手术二级手术1.良性病变的胃、结肠切除及重建2.迷走神经切断手术3.简单门体静脉断流术4.十二指肠手术及广泛小肠切除术5.复杂疝修补术及人工补片疝修补术6.复杂痔、肛瘘手术7.弥漫性腹膜炎的剖腹探查术8.胃肠道瘘修补及造口闭合术9.一般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三级手术1. 全胃、全(次全)结肠切除术2. 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3. 贲门部手术4. 肛门、肛管成形手术5. 腹部外伤休克状态下的探查术6. 消化道出血休克状态下的探查术7. 腹腔镜下胃肠穿孔修补及阑尾切除术8. 复杂胃肠内镜治疗9. 良性病变的一般腹腔镜胃肠道手术10. 复杂及高危险消化道异物取出术11. 巨大息肉摘除术四级手术1. 恶性肿瘤的腹腔镜胃、结直肠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手术2. 同种异体小肠移植3.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4. 新技术新项目手术甲状腺外科一级手术1. 甲状腺腺瘤或囊肿切除2. 甲状舌管囊肿切除3. 甲状腺部分切除4. 颈部淋巴管囊肿切除5. 颈部肿块切除活检二级手术1. 甲状腺腺叶切除2. 甲状腺大部或次全切除三级手术1. 甲状腺癌根治性切除术2. 颈淋巴结清扫3. 甲状腺全切除术4. 胸骨后甲状腺切除5. 甲状旁腺手术四级手术1. 腹腔镜甲状腺手术2. 新技术新项目手术肛肠外科一级手术1. 肛周皮下脓肿切开引流及一期根治术2. 简单肛瘘切开,切除术或挂线疗法3. 肛裂切除术4. 肛乳头肥大切除术5. 单纯内痔及血栓外痔切除术6. 结肠造口术二级手术1. 结肠部分切除术2. 经肛门直肠良性息肉切除术3.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4. 乙状结肠扭转复位术5.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6. 藏毛窦囊肿和窦道切除术7. 肛周Paget病手术8. 造口旁疝修补术9. 造口还纳术三级手术1. 右半,左半,横及乙状结肠癌根治术2. 经腹或会阴直肠癌根治术3. 直肠脱垂固定术4. 直肠骶骨悬吊术5. 直肠脱垂直肠周围硬化剂注射疗法6. 肛门圈缩小术7. Ripstein, Goldberg, Aitemeir, Nigro手术8. 复杂肛瘘切开或挂线术9. 肛提肌上脓肿切开引流术10. 经肛门或阴道直肠前突修补术11. 结肠次全切除盲肠直肠吻合术12. Hartmann手术13. 全结肠直肠节除,永久性回肠造口术四级手术1. 直肠癌扩大根治术2. 改变Bacon手术3. 后盆腔切除术4. 全盆腔清扫术5. 合结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6.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7. 各种结直肠或肛门术后出现并发症需再次手术者8. 新技术新项目的手术泌尿外科(移植中心)一级手术包皮环切术,睾丸、附睾切除术,睾丸鞘膜切除或翻转术,精液囊肿切除术,输精管结扎术,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前列腺穿刺取活检术,尿道外口切开术,尿道肉阜切除或电烧术,尿道扩张术,膀胱镜检查及输尿管插管术,膀胱切开膀胱内小手术(取石、取异物、切除小肿瘤),膀胱造口术,肾穿刺造影检查及肾穿刺造瘘术,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移植肾、肝等器官穿刺活检术。
筋膜组织瓣成型术在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病损切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田少林,陈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湖北省妇女儿童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湖北武汉430070)摘要:目的探讨筋膜组织瓣成型术在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病变切除术后即刻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评价。
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乳房病损切除(包括区段切除术、象限切除术);观察组在传统乳房病损切除(包括区段切除术、象限切除术)的基础上,即刻一期行腺体筋膜组织瓣成型术。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天伤口总引流量、切口感染/裂开、患者对乳房外形的满意度等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裂开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术后3天引流量、患者对乳房外形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筋膜组织瓣成型技术在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手术患者中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乳房外形,有效弥补乳房缺损所导致的外形毁损,增加患者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关键词: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筋膜组织成型术;乳房病损切除Clinical observation of glandular fascial tissue flap plas‐ty followed by the breast lesions resection for the 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Tian Shaolin,Chen Bo(Department of Thyroid Breast Surgery,Hube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Hubei Provincial Women and Children'sHospital),Wuhan,Hubei,43007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glandular fascial tissue flap plasty followed by resection of 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 lesions.Methods84patients with granuloma lobular mastitis were selected from February2016to February2019,whi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42cases in each group.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traditional breast lesion resection(includ‐ing segment/quadrant mastectomy).In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by the traditional breast lesion resection(including segment/quadrant mastectomy) firstly,and then received glandular fascia tissue flap plasty.Th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postoperative wound drainage(3days),in‐cision infection/dehiscence,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breast shape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incision infection/dehisc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peration time,postoperative wound drainage (3days)and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breast shape(P<0.05).Conclusion The fascial tissue flap technique is applied in patients with 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hape of the breast,effectively compensate for the shape damage caused by breast defects, and increase patient satisfaction.It is an effective surgical treatment.Key words: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Fascial tissue plasty;Breast lesion resection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GLM)是一种非哺乳期乳腺炎,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1]。
乳腺大导管是会引发是什么疾病*导读:乳腺大导管是乳头状瘤,指自导管开口起至壶腹以下约1cm的一段乳管所发生的乳头状瘤。
以单发为主,多发者少见。
……乳腺大导管有乳头状瘤,可能会有乳头溢液、疼痛等症状发生,但是早期能够发现就可以及时治疗痊愈。
*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治疗方法乳腺大导管是把单纯一条导管溢液,可将该点局部切除,若按压某区段导致溢液,可行区段切除。
而出现多乳管溢液,年老者可行全乳切除,年轻者宜行区段切除。
切除标本做病理检查,最后根据病理检查,再根据病情的治愈情况来制定方案治疗。
少数患者有出血者,可行大导管摘除术。
如果存在乳晕旁有小结节者,可将该结节切除。
其中,乳腺中部有明显囊性肿物,尤其瘤体较大时,凡临床诊断不明者,中年以上妇女,宜行全乳切除术,若瘤体较小者,则局部切除即可。
*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检查方法乳腺检查症状是,乳头溢液、疼痛、触及肿物表现,在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会看到红细胞和上皮细胞,有时可见瘤细胞,但不能确定良性或恶性。
以乳头溢液为唯一症状表现的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
使用X线,乳腺导管造影是最准确、最有效的检查方法,表现为扩张的乳导管中断,断端呈光滑杯口状,导管腔内可见类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管壁光滑整齐。
无蒂的乳头状瘤可表现为导管壁不规则。
较小的乳头状瘤在常规乳腺X线片上常无阳性发现,较大的乳头状瘤可看到乳晕下区域圆形或卵圆形肿块。
*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中医调养此病在中医上记载,此病是因为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忧思伤脾,痰浊内生,久而促使痰淤互结于乳而发,之所以最终形成病症。
大多数由于患者心急求成,盲目治疗,最终导致难愈。
最好应当遵循在提高自身抵抗力机能的前提下,保持精神乐观;心情舒畅。
积极配合针对性中成药辨证施治综合治疗,这样才能达到康复治愈。
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疗效
发表时间:2016-11-04T16:10:44.18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1期作者:乜茹
[导读] 乳房出现病变早期体征为乳腺肿块,大多数肿块均为良性病变如乳腺增生、囊肿等[1]。
(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西宁 810007)
【摘要】目的:研究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常规组采用乳腺微创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研究组为7.5%,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
常规组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与研究组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
常规组疾病恢复率为80%,研究组为97.5%,常规组低于研究组,P<0.05。
结论: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临床疗效较好,患者手术后恢复较快且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疾病治愈率较高。
【关键词】乳腺肿块;乳腺区段切除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225-02 乳房出现病变早期体征为乳腺肿块,大多数肿块均为良性病变如乳腺增生、囊肿等[1],常于下次月经来临前患者可在乳房部位触摸到可推动的结节。
成年女性应该定期进行乳腺自我检查,观察乳房是否出现不明原因的肿块及其它相应症状如局部皮肤、颜色等改变,如有异常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以避免出现病情恶化[2]。
临床治疗常采用乳腺腺叶区段切除术,依据肿块所在部位不同如肿块位于乳腺上部,测量肿块长度做切口呈放射状,如肿块位于乳腺下部,则切开皮肤后将瓣膜分离,清除肿块[3]。
本文研究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其中常规组年龄23~58岁,年龄为(32.3±3.8)岁,纤维瘤24例,腺病14例,其他2例;研究组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为(33.1±4.2)岁,乳腺纤维瘤26例,腺病4例。
两组患者均为女性,所有患者经X线、彩超检查及临床触诊结果均符合乳腺良性肿块诊断标准[4]。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手术方法
常规组采用乳腺微创手术,包括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安抚患者情绪,采用由美国巴德公司研发的(EnCor)乳腺全自动旋切系统进行手术。
术中沿穿刺点皮肤做一3mm大小的切口,经超声引导,将EnCor刀置于肿块后方,应用机器抽吸装置去除肿块,使用刀片将肿块组织完全清除。
研究组行乳腺区段切除术,包括①术前与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沟通,向其简单介绍手术流程及术前需要的准备工作、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效果等,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②术中患者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嘱患者头部偏向健侧,对于肿块位置较深,触诊不明显的患者可在肩膀下垫一软枕,常规消毒,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③使用1%的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医生切开患者皮肤及皮下组织,将肿块所在位置完全暴露,切开腺体,将肿块分离。
④如果肿块较大,可分离瓣膜后再清除。
⑤手术过程中要仔细观察,防止肿块有残留部分,彻底清除后为患者止血,缝合切口,应用弹力绷带对患处加压包扎并且维持4天左右。
将术中切除物送去做病理学检验。
1.3 观察指标
记录相应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自制疗效测评表,结果分为疾病治愈、病情恢复良好、病情有所改善、病情无进展;疾病治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表现消失,伤口愈合;病情恢复良好:疾病表现明显改善;病情有所恢复:疾病表现有所恢复,仍需住院观察;病情无进展:疾病症状改善不明显。
总有效率=(疾病治愈+病情恢复良好+病情有所改善)/总例数×100%。
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包括切口血肿、切口感染、切口积液及肿块残留等。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用时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
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研究组为7.5%,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
见表1。
3.讨论
已婚女性应该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如若发现乳房出现不明原因的肿块,应立即去医院就诊,避免其发生恶变如乳腺癌。
目前乳腺癌变已经成为威胁妇女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所以预防其发生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定期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5]。
有学者研究发现[6],临床治疗乳腺良性肿块多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这种手术方法可以有效减小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提高患者疾病治愈率且大多数患者预后恢复时间较短。
本文经研究得出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研究组为7.5%,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
常规组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与研究组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
常规组疾病恢复率为80%,研究组为97.5%,常规组低于研究组,P<0.05。
与上述学者研究相符。
综上所述,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临床疗效较好,患者手术后恢复较快且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疾病治愈率较高。
【参考文献】
[1]刘云峰,蒋玲俐.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价值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7):2700-2702.
[2]彭烈娅,胡玉美.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75-476.
[3]李来,胡勇,陈华娜等.342例乳腺增生病病理分型及治疗[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3):367-368.
[4]邹燕鹏.超声下微创旋切术切除乳腺良性肿块的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1):58-59.
[5]丁汉军,郭媛,汪珍穗等.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诊断中青年乳腺癌的价值[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2,06(2):153-161.
[6]张晓君,顾岳山,丁辉等.北京市通州区女性乳腺疾病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1,38(12):819-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