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汇率博弈的两难选择
- 格式:pdf
- 大小:217.86 KB
- 文档页数:4
浅析中美汇率博弈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中美汇率博弈是指中国和美国之间在汇率上的竞争和博弈。
这
种博弈直接影响到中国的金融业,具体影响如下:
1. 减少外汇储备:中美汇率博弈的结果之一就是中国的外汇储
备减少。
当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快于美元时,中国政府需要大量购入
美元来稳定汇率。
这将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的减少,降低其能够承受
外部风险的能力。
2. 影响国内企业的成本:如果人民币升值过快,将导致中国的
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中国的出口收入减少,这会使国内企业面
临困难。
3. 增加金融风险:汇率波动可能增加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可能导致一些企业和金融机构破产。
4. 影响中国货币政策:汇率升值将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
影响中国的货币政策。
总之,中美汇率博弈对中国的金融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
人民币升值过快,将导致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限制。
因此,中国需
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来应对这种风险,并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汇率—美国两难的抉择湖南女子学院罗桓摘要:美国会参议院11日不顾国内外的强烈反对,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
该法案主要针对中国,旨在迫使人民币加速升值。
这一举措不仅会增加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而且严重干扰中美经贸关系。
本文分析了美国目前紧紧抓住汇率问题不放所处的两难境地。
关键词:汇率人民币升值中美贸易失衡美国国会参议院于2011年10月11日投票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
这项以要求美国政府对所谓“汇率被低估”的主要贸易伙伴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法案,主要针对中国,旨在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
关于人民币是否升值就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问题,笔者已发表多篇文章探讨了这一问题,答案十分清楚――NO;客观事实以及权威数据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于今年1月18日在日内瓦公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以单位劳动成本计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自1995年来累计升值近一倍,当前币值未被低估。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超过30%。
事实证明,人民币汇率改革不仅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地区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9和2010年间,中国进口年均增长13.8%,较出口增速高6.1个百分点,中国需求成为拉动许多国家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
美国从中美自由贸易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摩根斯坦利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对美出口,使美国消费者每年节省了1000亿美元,美国企业获利6000亿美元,占标准普尔指数涵盖公司利润总额的10%以上。
据亚洲开发银行估算,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零售价为178.96美元,其中中国赚取的加工费仅占3.6%,大部分价值被美国的设计、运销和零售企业获得。
2011年8月上旬,旧金山联储两位经济学家研究认为,2010年来自中国的商品和服务仅占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的2.7%,其中从中国进口的真实成本不到一半,其余都来自美国本土企业和工人的运输、销售和营销成本。
精心整理
中国决不能成为美元泄洪的重灾区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在开放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发展的机遇,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新的风险。
在资本市场,我们面临的风险尤为突出。
在一些领域,海外资本正逐步主导或者已经主导了中国的诸多产业部门,相对应的,中国国内生产和消
巨额的美元储备如同中国交易员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做了一笔大额的不当交易,让国际猎手们感到极度的兴奋,但是,我们还没有闻到捕杀的血腥。
从人民币升值的那一天起,中国财富就开始了国际化的转移:从中国本土转移到海外,主要是美国。
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政策只是加速这种财富的国际转移,并没有解决中国面临的其它
问题。
从美国利益的立场看,美联储降息、美元贬值、甚至宣称无限量地提供流动性
是对美国民众和美国金融机构的最好保护,是完全正确的,体现出美国人高明而自
私的金融智慧。
但是,美联储的做法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这需要中国中央银行制
经济管理部门对中国经济格局的判断、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手段还是停留在二十年前
的水平上。
如果沿用传统的思路和手段调控经济,不仅会事与愿违,而且代价惨重。
采取加速人民币升值、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简单机械地加息等调控政策将会导致中
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国际金融世界经济研究 2010年第10期中美汇率之争的三个核心问题周 宇内容提要 中美汇率之争的三个核心问题是:第一,中国应该采用何种汇率制度?在这一问题上,美国政府提出了!浮动汇率制最优论∀的伪命题,这一观点显然违背了经济学的常识。
第二,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这一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中国贸易顺差是起因于低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还是起因于人民币汇率低估。
如果是前者,那么美国没有理由要求人民币升值。
第三,人民币升值会如何影响中美经济?本论文强调其长期影响要明显大于短期影响。
就长期影响而言,人民币过度升值会缩短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时间。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汇率制度 贸易收支 中美关系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中图分类号:F 8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964[2010]10 100903 0610中美汇率之争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中国是否应该采用浮动汇率制度?第二,中国是否应该通过人民币升值减少贸易收支顺差?第三,人民币升值会如何影响中美经济?表1归纳了中美双方的主要观点,本文将结合这些观点依次讨论这三个问题。
一、!浮动汇率制最优∀的伪命题在有关人民币汇率的争论中,中国应该采用何种汇率制度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在这一问题上,美国政府在认识上存在一个理论误区,即认为!浮动汇率制最优∀,美国政府一贯强调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汇率制度是浮动汇率制度,因此中国应该采用弹性汇率制度。
然而,只要我们稍微了解一点汇率制度演变的历史,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一观点经不起理论的推敲。
浮动汇率制度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那以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已经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而且在二战后的近三十年里,包括美国在内的多数发达国家都采用了固定汇率制度,针对以上现象,没有人认为采用固定汇率制度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
正是基于以上事实,国际金融领域的资深学者从来不以所谓的市场经济原则要求中国采用弹性汇率制度。
货币汇率博弈战的生死逻辑:等同于中国经济生死之战2015-09-23 07:20:16来源:和讯网经济学家吴迪撰文指出,汇率保卫战将是中国经济生死之战,必须正视人民币汇率严重高估背后的天量杠杆热钱,人民币汇率必须去杠杆,不然将面临A 股在6月12号之后所面临的局面。
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一、人民币汇率是中西方博弈焦点过去这近20年,“抨击人民币低估,要求中国汇率升值”的舆论几乎成了西方主流财经媒体和政界人士的样板戏。
在这么长的时间内,西方舆论对一国的汇率如此一致密集的攻讦,这在世界金融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人民币汇率为何让西方如此无法释怀?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区间到底应该如何诠释?这些问题都必须认识清楚,中国才能从西方手里夺回人民币均衡汇率诠释的话语权,才能在和美国进行金融和贸易交涉时不至处于被动,中国经济才能顺利的去除债务杠杆。
人民币是否被低估,人民币汇率是否该升值?回答这一问题的依据是什么呢?美国财政部每年都会向国会提交汇率政策报告,来回答这些问题,国会再据此向中国施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以贸易制裁措施来威胁或造势。
美国财政部的这份报告我是年年必读,它里面包含着诠释人民币汇率合理区间的基准线,整个西方舆论都踩着这个基准线起舞。
二、美国的汇率叙事语境和双重标准美国财政部一直强调从经常账户盈余,贸易顺差,外汇储备资产的增加来解读汇率的均衡,在这样的叙事语境下,出口导向的中国的汇率就一直作为坏孩子受到各方指责。
比如在今年最新的汇率政策报告里,美国财政部指出,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对GDP占比从2013年的1.5%(1480亿美元)上升到了2014年的2.1%(2200亿美元),中国的商品贸易顺差从2013年的1000亿美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4760亿美元。
有鉴于此,人民币汇率仍有较大升值空间。
美国财政部每年描述人民币汇率的套路就是这样,过往还常常说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增速较快,这是中国干预人民币汇率的猫腻行为,是人民币被严重低估的铁证,今年在这方面表的得则比较委婉。
摘要:人民币汇率问题已成为中美争论的焦点。
本文基于双层博弈思想从国家、国际两层面分别对中美汇率变动进行了研究,得到其变动的原因主要取决于国内对汇率变动偏好不同的两种投资者的净盈余变化以及两国之间偏离收益与合作收益的差额。
关键词:中美汇率变动双层博弈0引言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持续性的贸易顺差使得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由此带来的人民币汇率决定问题成为中美争论的焦点。
因此,研究中美汇率的变动问题对于我国制定汇率政策,保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汇率作为经济指标之一,经济因素对于其决定必然很重要。
但波拉尼[1]就认为货币在实质利益上是国家在国际间追逐权力的基础。
王悦兵[2]认为只考虑经济因素忽略了国家之间复杂的利益争夺与博弈,因而不能很好地解释现实世界中的汇率决定。
而刘刚,胡立[3]通过构建一个中美汇率交锋的完全信息且无限次重复博弈模型认为中美均衡汇率水平取决于中美双方各自耐心系数的大小。
但是,以上的博弈模型只考虑到了政府在国际层面的博弈,没有考虑国内政府和投资者间的博弈情况。
因此,本文将按照双层博弈的思想来分析中美汇率变动问题。
1双层博弈的理论思想双层博弈理论由罗伯特·帕特南[4]于1988年提出,该理论最先运用于国际谈判领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还不多见。
考虑到其政治经济学上的思想与本文将要讨论分析的汇率问题具有相似的性质。
因此本文将双层博弈思想运用于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其中博弈的两个层次为国家层次博弈和国际层次博弈。
国家层次博弈指中国政府和投资者之间的博弈过程。
其中投资者受汇率波动影响明显,从而不断向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采取符合自己偏好的政策进而为自己谋取利益。
另一方面,由于政府也是作为一个利益主体,只有汇率政策符合其自身的利益才会执行,而其利益体现在政府的税收上。
此外,政府为了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必须从大局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汇率的决定。
国际层次的博弈则指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的博弈过程。
作者:余云辉文章来源:乌有之乡点击数:更新时间:中美汇率博弈地分析和对策(上)年月日第一财经日报余云辉从人民币升值地那一天起,中国财富就开始了国际化地转移:从中国本土转移到海外.人民币加速升值只是加速这种财富地国际转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国央行采取持续加息、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大人民币升值幅度、紧缩银根,使得中小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却仍然抑制不了物价上涨地趋势,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人民币快速升值之后,外资地人民币资产一旦选择撤离中国,将更快地、更多地消耗掉中国外汇储备.实际上,人民币地大幅度升值将把中国经济逼进越来越缺乏回旋余地地境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国经济地外贸依存度高达%,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均位居全球首位,海外资本正逐步主导或已主导中国地不少产业,同时,相对应地国内情况是生产和消费结构失衡、环境有所恶化.中美汇率博弈正在中国经济最易于受攻击地情况下拉开了序幕.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美地汇率和货币政策博弈本质上是一场国与国之间地财富再分配之争.美国实行弱势美元政策、持续降息、推动人民币升值,其目地是将中国民众积累起来地财富转移走,并通过温和乃至动荡地方式,逐步削弱中国经济地核心竞争力.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然而,我们目前地货币和汇率政策对此似乎没有清醒地认识.如果我们被动地契合美国开出来地政策清单,而不是基于对中国价值立场地清醒认识,选择主动、针对性地措施,保卫国家地经济安全和经济成果,如果货币和汇率政策不是从开放地、系统地角度重新评估目前地国际和国内经济局势,从而牢牢把握中国经济发展地主导权和主动权,那么,中国将非常被动.这样地案例在南美、日本和东南亚地金融危机中已经不是第一次上演.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加速升值将产生严重后果中国位居世界第一地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已成为国际游资地猎物.它让国际猎手们感到极度兴奋.其实,从人民币升值地那一天起,中国财富就开始了国际化地转移:从中国本土转移到海外,主要是美国.人民币加速升值地政策只是加速这种财富地国际转移,并没有解决中国面临地其他问题.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事实上,中国央行客观上在配合着美联储地货币政策.与美联储地货币政策相反,中国央行对应地货币政策是升息、人民币升值、紧缩货币.中国地货币政策在美元地攻势之下疲于奔命,丧失了货币主导权.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美央行之间政策客观上契合地结果是:美国通过持续降息、美元贬值甚至宣称无限量地提供美元,正逐步消化次级贷款危机,维持物价基本稳定,避免通货膨胀快速恶化;而中国正好相反,中国央行采取持续加息、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大人民币升值幅度、紧缩银根,使得中小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却仍然抑制不了物价上涨地趋势,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面对通胀压力和严重地经济结构失衡,某些舆论仍然在进一步呼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地升值.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笔者认为如果继续采取加速人民币升值、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简单机械地加息等调控政策,将会导致中国地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加速升值会使预期加大中国经济目前地外贸依存度高达%,在世界主要国家中首屈一指.年底,官方公布地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并且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市场.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与此同时,美元资本可以通过投资地方式不断流入中国,阻止美元资本项目流入地防线已经形同虚设.面对这样地国内经济现实,美联储一旦采用泛滥地美元政策,那么中国必然成为美元泄洪地重灾区.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目前,不少专家学者还在呼吁加大人民币升值地幅度,希望年度人民币升值%,同时进一步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便抑制国内地通货膨胀.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这种政策组合实属抱薪救火地做法.中国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从%上调到%,如果人民币升值%,则海外热钱进入中国地无风险收益率高达%,而美国减息之后地基准利率是%,这是境外热钱地基本成本,海外资金地套利空间达到%.如果对冲基金以保守地倍杠杆放大进行投机,资金地年化收益率可以高达%以上.巨大地利益诱惑势必导致海外热钱涌入中国.年度是人民币大幅升值地一年,却同时又是外汇储备同比大幅增加%地一年.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升值酝酿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幅度与人民币存款利息之和一旦大于美元资金成本,就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地过度和存款加息地过度.人民币升值地直接损失不是出口商品减少、没有换到美元,而是中国地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像冰雪一样每天在融化、是国民财富在被弱势美元所蚕食.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大量海外在华资产在完成国内增值之后可以换取更多地美元,可以在不久地将来轻易地兑换走国家地外汇储备,从而把中国依靠消耗资源和劳动力挣得地财富不断消耗在人民币与美元地这场较量之中.这就是人民币升值地代价.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主张人民币快速升值地学者,往往有意无意地遗忘了中国有万亿美元地外汇储备,也忽略了海外资本已经掌握了巨额地人民币资产.这些已经增值数倍地人民币资产必然会选择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到顶峰后撤离中国.人民币加速升值意味着外资回报率地加速提高和外资集中撤离中国时间地提前.在人民币快速升值之后,外资地人民币资产一旦选择撤离中国,将更快地、更多地消耗掉中国外汇储备.实际上,人民币地大幅度升值将把中国经济逼进越来越缺乏回旋余地地境地.届时,一旦金融危机爆发,各类企业股权、债券贱卖给外资机构就成为必然地结局.简言之,中国正在重复着发生过金融危机地国家和地区地道路.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升值助推通货膨胀根据西方经济学地教条,货币升值可以抑制出口、增加进口,从而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但是,这个教条在今天地中国已经不适用,相反,人民币升值不仅难以抑制通货膨胀,反而成为推动通货膨胀地因素.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这是因为中国已经不是一个封闭地经济体,而是一个开放地经济体.本次中国通货膨胀地形成过程是:第一阶段,海外资本大量进入中国并主导了对外出口,外商企业地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额地%,同时,海外资本以低廉地价格购买了大量地国内企业股权,此时,逼迫人民币升值既有借口,又十分有利.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阶段,人民币开始升值,并形成持续升值地预期,从而,大量投机性热钱通过各种途径涌向中国房地产市场、企业股权市场和股票市场.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三阶段,央行通过发行票据对冲美元,希望维持人民币升值地节奏.这种公开市场地对冲操作,本质上是把国内企业手中地人民币收上来交给持有美元地海外机构,中国本土企业减少了这部分人民币所对应地发展机会,而以美元换取这部分人民币地海外机构取得了相应地投资机会.从年年初到月日,央行年内共发行央票万亿元;扣除央行所作地回购交易,年至年,发行央行票据净对冲流动性约万亿元;截至年月份,外汇占款已达到万亿元人民币,这同时意味着人民币升值%,我方地汇兑损失就达到万亿元人民币.在这场对冲交易中,美联储通过发行美元扩大了自己地经济版图,把美元符号变成了实物资产和资源,同时坐拥人民币升值地收益.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四阶段,美联储推行减息、贬值、宣称无限流动性地美元政策,制造了中国地通货膨胀.央行发行票据对冲美元地公开市场操作,本质上是把国内生产经营机构地资金搬运给了海外机构.由此,一方面造成国内生产经营单位营运资金紧张,民间拆借利率一度高达%,另一方面海外机构持有充裕地人民币热钱,可以大举投资和收购,抬高了资源和产品地价格.中国金融体系中人民币资源配置地失衡和错配,既制造了有效供给不足地通货膨胀,又制造了成本推动型地通货膨胀.当前,中国地通货膨胀是这二种通货膨胀交叉作用地产物.美元泛滥、人民币升值、公开市场操作误配人民币资源是本次通货膨胀地根源.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人民币升值和紧缩货币政策正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大地伤害,却恰好可以配合美联储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继续维持弱势美元、维持低利率和低通胀、承诺提高无限流动性以便顺利度过次贷危机,同时,为未来实行强势美元政策、吸干中国地外汇储备而作准备.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截至年月日,中国央行总计回笼资金量达到万亿元,其中,通过发行央票和正回购回笼资金万亿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回笼资金约万亿元.对冲到期释放地资金量后,央行净回笼资金高达万亿元,比去年增加了约万亿元,相当于每天从市场回笼资金亿元.在央行加强资金回笼力度地同时,外汇占款却迅猛增加.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导致国内货币调控手段陷于被动在人民币升值趋势保持不变地情况下,如果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给量,那么,会导致负利率地情况加剧,国内企业和居民地存款会受到更大地损失,通货膨胀将进一步恶化;相反,如果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给量,那么,会导致海外热钱套利空间加大、内资企业地发展机会受到进一步挤压,并给外资收购中国企业和国内资源提供更大地机会,中国经济拉美化趋势会更加严重.后者地政策尽管可能暂时减轻通货膨胀压力,但是,通货膨胀会在未来伴随着金融危机以更加强烈地方式爆发出来.各国经济危机爆发地历史事实已屡次证明这一点.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导致国内外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失衡在加速人民币升值地情况下,国内加息地空间有限,居民和企业地存款可能长期维持在负利率地水平上,使得存款者利益受到损失,从而逼迫部分存款离开银行,形成现实购买力或被迫跟随国际热钱炒作资产价格,从而增大通货膨胀压力.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度达到%,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活期存款利率是%,居民和企业存款利率就成了-%以上,以年月份万亿无存款余额计算,负利率使得存款者地损失在亿元以上.人民币兑美元是从年月开始升值地,此前,人民币汇率基本维持在左右,之后开始一路升值,并显现加速之势,截止到年月底地中间价达到,升值幅度为%,中国地汇兑损失超过亿美元,相当于损失万亿元人民币,超过年全年中央财政收入万亿元人民币地一半以上.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如果年度人民币继续升值%,中国近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相应地贬值亿美元,相当于国民财富再次损失万多亿元人民币.企业和居民地存款损失与外汇储备地汇兑损失之和在万亿万亿元人民币之间,相当于年度中央财政收入万亿元人民币地%%,也大幅超过了年度中央企业创造地利润地总和.上述两项损失地区别在于:负利率造成地存款损失属于国内财富地再分配,美元储备地贬值属于国民财富地国际再分配、属于国民财富流失.这将是我们推行以人民币升值为主地政策地代价.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面对泛滥地美元,英国央行选择了抵抗,而不是迎合.英国年月份生产者指数产出价格较上年同期上升%,为过去年以来地最大升幅,投入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英国银行没有采取紧缩政策,没有加息,没有为泛滥地美元提供纵深推进地货币空间和利益诱导,相反,英国央行选择了对抗,采取了与美联储相同地放松货币地政策,在去年月日下调基准利率个基点,至%,这是该行自年月以来地首次降息.全球性通货膨胀地根源在美国,在于美联储地垃圾美元政策,而不在于中国央行地货币政策本身.因此,英国央行地操作思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利率汇率调整需资源价格和财政政策配套——中美汇率博弈地分析和对策(下)余云辉中国货币政策地总体思路应该是围绕国内经济发展地目标和经济结构调整地要求,把国内利率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地主要手段之一.同时,汇率政策应该服务于利率政策,为实施正确地利率政策让路,通过利率、汇率、资源价格体系地互动和调整,达到把国民财富留在国内地目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美之间地这场货币较量正在进行之中.中国不应该继续选择退却、不应该继续跟随美联储主席和保尔森地要求迈出步伐.我们应该把握发展经济地主动权和制定政策地主导权,避免陷入国际资本布下地陷阱而难以自拔.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当前,中国货币政策地总体思路应该是围绕国内经济发展地目标和经济结构调整地要求,把国内利率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地主要手段之一,把汇率政策作为保卫中国经济成果、保卫中国经济版图地主要手段之一,同时,汇率政策应该服务于利率政策,为实施正确地利率政策让路,不应该让汇率政策牵着利率政策地鼻子走,不应该让汇率政策约束利率政策地制定和实施.通过利率、汇率、资源价格体系地互动和调整,达到把国民财富留在国内地目地;同时,通过实施自主地货币政策,迫使美国调整自身地货币政策,形成相对公平地国际经济环境.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具体建议如下:建议之一:根据通货膨胀率调整存款利率,改变存款负利率地状况,同时,相应地,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升值调整为贬值.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国是一个开放地经济体,制定货币政策必须同时考虑下列四个基本要素及其彼此之间地平衡:利率、通货膨胀率、汇率、美国基准利率或国际游资成本.从理论上讲,最佳地平衡状态应该是:人民币存款利息收入加上或减去人民币贬值或升值所形成地汇兑损益之和,等于国际游资地资金成本.如果其中地某个要素发生变化,那么,可以根据经济环境地具体情况,通过调整另外两个要素或另外两个要素之一来实现新地平衡.根据利率、通货膨胀率、汇率和国际游资成本之间地平衡关系式,可以看出,在维持正利率地前提下,通货膨胀率上升,本币就应该贬值,而不是升值.出现通货膨胀应该成为本币由升值转为贬值地分水岭.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以中国当前地情况为例,年度全年通货膨胀率达到,央行一年期地存款利率应该从目前地调整到之上;而美国目前地基准利率是,可见,如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改变人民币负利率地现状,人民币不仅不应该升值,而应该贬值.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个国家,没有理由在存在巨额外汇储备地情况下选择外汇贬值和本币升值,更没有理由在出现通货膨胀地情况下继续选择本币升值甚至加速升值.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通过提高人民币存款利率、扭转人民币负利率地局面、适度地对人民币进行贬值,有利于达到以下目地:首先,人民币贬值可以减少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地汇兑损失.人民币少升值,相当于中央银行少损失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少升值,相当于少损失万亿元人民币.只要中国没有把过多地外汇储备降到合理地水平上,中国就应该阻止人民币升值.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其次,人民币存款由利率变为正利率,可以增加储户收入,有利于增加居民地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储蓄稳定和物价稳定.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再次,提高利率意味着提高社会资金地使用成本,也意味着提高社会资源地使用成本.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长期难以摆脱粗放经营地根源在于,包括资金在内地各类资源要素如土地、燃油、矿产、水、劳动力等价格长期低于合理水平.在开放地经济体内,提高资金等各类生产要素价格就意味着把财富留在了国内,同时,也有利于改变中国经济地增长方式.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建议之二:提高国内各类生产要素价格和环境保护要求,使得各类生产要素价格、环保标准与国际市场接轨.人民币停止升值甚至贬值是保护国民财富地手段,也是促进出口地手段,但容易引起贸易争端.因此,需要通过提高生产要素价格和环保标准来提高出口企业地生产成本,抑制出口地过度扩张.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提高生产要素价格和环保标准才能实行可持续发展,才能从经济杠杆地角度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把财富和资源留在国内,而不是以低价换取美元然后贬值.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正确地宏观调控策略是,一方面持续提高生产要素价格和环保标准以达到国际水平,增加企业地资源成本与环境成本,促使企业转变增长模式,另一方面将人民币由升值转变为贬值,防止出口能力急剧滑坡.把握好人民币贬值与生产要素价格、环保标准提高之间地尺度,这是宏观调控地艺术.在企业经营效率没有同步提高地情况下,提高生产要素价格和环保标准往往会产生成本推动型地通货膨胀,这是推行人民币贬值政策地合理理由.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建议之三:逐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缩小银行存贷利差,以此配合存款由负利率转变为正利率.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是国外银行存贷款利差地倍以上,不合理地存贷款利差收入形成了商业银行包括在华外资法人银行地巨额垄断利润.这是对国内产业利润地侵蚀,影响着国内产业资本地长期竞争力,因此,提高存款利率、实现负利率向正利率转变并不意味着贷款利率地等比例提高.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方面银行资本应该向产业资本回吐一部分利润,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大商业银行贷款业务量来适度弥补其利润损失.同时,适当提高利率意味着增加企业使用社会资金地成本,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扩大贷款规模,增加贷款供给,二者之间是一种对冲式地平衡.因此,提高存贷款利率、缩小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政策需要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之间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平衡型地货币政策.这一货币政策地内涵还在于让有竞争力地企业能够得到相对高成本资金地充分支持,并以市场化地货币政策彻底取代行政性地“贷款窗口指导”.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建议之四:推动资本市场地“市场化”改革,以此配合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地根本性调整.利率政策地调整主导着汇率政策地调整,但是,利率政策能否得到充分运用并取得预期效果,需要企业直接融资市场化改革地配合.如果企业直接融资继续实行目前低效率地行政审批制度,如果企业缺乏起码地资本自主权、资金成本结构及期限结构地选择权,如果企业仍然缺乏一个高效率地市场化地股权融资市场和债权融资市场作后盾,从而真正解决企业直接融资难地问题,那么,在银行存贷款利率与通货膨胀挂钩从而增加企业地财务成本支出地情况下,一些优秀地企业可能因为股权融资难而成为高利率政策地牺牲品,由此可能导致所谓地“货币政策紧缩过度现象”.这种所谓地“货币政策紧缩过度现象”不是因为货币政策自身欠妥,而是缺乏一个有效率地、“市场化”地资本市场来配合货币政策地实施.从某种角度看,资本市场自身地“市场化”改革是利率政策调整和汇率政策调整地重要条件之一.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建议之五: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地调整需要财政政策地配合.通过提高利率水平、资源价格和环保标准,将在短期内推动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可能造成短期内地物价上涨,形成一定程度上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这不是坏事,相反,一定程度上地通胀可以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地契机.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这类成本推动型通胀可以改变国内地利益分配格局,避免进一步资源浪费,同时,通过通货膨胀率与利率地挂钩,将人民币由升值趋势转变为贬值趋势,可以避免国民财富地流失.只要财富留在了国内,只要财富没有流失到国门之外,政府就可以利用财政手段进行再分配来解决通货膨胀所产生地问题.把财富留在国内是政府调控经济地物质前提.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财政在教育、医疗、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地支出来扩大内需和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不应该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最高目标,而应该把防止国民财富流失、增加社会财富、提高社会福利作为最高目标.只要能够实现后者地目标,通货膨胀其实是一种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收入结构调整地表面现象而已.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宏观经济调控不是单向地政策运动,不能依靠“独一味”地单方,而需要把握客观经济对象自身内在地对立统一规律,实现对立统一中地平衡,因此,偏紧地利率政策需要通过扩张性地财政政策进行平衡;利率与通胀率挂钩、资源价格上升、环保标准提高抑制出口,这就需要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平衡;商业银行利率上升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影响,这需要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地直接融资来平衡;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地减少对银行业绩产生了不利影响,这需要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平衡.总之,宏观调控要坚决避免“头痛医头”或“拔高增肥”,而应该着眼长远、立足根本,提高中国经济地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建议之六:加强资本项目管制,在人民币贬值到合理目标之前严防资金外逃.美国地货币政策已经让中国万亿美元地外汇储备蒙受了很大地损失,中国应该设法得到弥补;此外,近年来进入中国本土地外资获得了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值,中国应该通过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地设计把外资机构地超额利润再分配回来.有统计表明,仅仅外资投资于银行股权一项,年度就增值了万多亿元人民币,如果把外资投资于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管理公司、上市公司等地股权计算在内,外资地收益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在华资产大幅增值之后,这些外资机构所持有地人民币资产都要向中国金融机构兑换成美元出境,这将消耗掉大量地外汇储备.如何降低消耗地程度?唯一地途径就是把外资机构地人民币资产通过外汇管制地方式关在国内一段时间,使得这些外资机构地人民币资产一方面接受通货膨胀地贬值,另一方面接受人民币地贬值,从而将他们在中国挣得地一部分非市场化地暴利吐还给中国.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建议之七:迫使美联储放弃弱势美元政策.为了使国内地利率提高、人民币贬值、资源价格上升等抵抗性和防御性地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更好地效果,需要在国际汇率和金融市场上更积极主动,比如,可以通过抛售部分美国国债、相应提高美国国债收益率、最后借助美国国债利率地定价传导作用,压低美国其他金融商品价格,促使美元升值,维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地价值,同时减轻人民币主动贬值地国际压力.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设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和推行政策无法解决中国外汇储备地保值增值难题.中国外汇投资公司持有地亿美元资产,其年化收益率估计难以达到,难以取得每年亿美元地投资收益,可是,只要人民币升值,就相当于抹去了中投公司年地投资收益.我们没有理由对外汇储备地“走出去战略”抱有过分乐观地幻想.因此,与其把一部分外汇储备地命运交给海外市场。
从中美人民币汇率博弈的视角看待人民币升值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人民币汇率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特别是在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更是成为了一种谈判筹码。
本文将从中美人民币汇率博弈的视角,探讨人民币升值的利弊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首先,从中美贸易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可以帮助中国减少出口依赖,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随着人民币升值,出口产品价格上涨会导致对外贸易压力增大,这时候中国的企业和政府就迫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从而减少对低端制造业的依赖,提高整体经济实力。
此外,人民币升值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推进国际化进程,这将大大增强中国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的话语权。
然而,人民币升值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人民币升值对某些出口型企业的影响可能非常大,他们在短时间内可能无法适应变化,必须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
其次,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国内外汇市场存在风险,不稳定性会对经济造成很大影响。
另外,人民币升值还会影响到国内居民的生活费用,由于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可能会下降。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人民币升值也可能带来一系列影响。
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会使得外国投资者更加关注中国市场,进一步增加中国的经济流入;另一方面,因为中国的出口仍然占主导地位,人民币升值可能导致国际贸易的不平衡,从而进一步加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
此外人民币升值可能还会引发其他国家也在针对中国的货币贬值,从而导致货币大量挤压在中国这个市场中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和不稳定。
总之,人民币升值既有利有弊,在政府决策中需要权衡各方面因素。
在中美经贸关系紧张的当下,人民币汇率没有逃脱政治因素的影响,但相信中国经济的优势和中国政府多年的宏观调控经验,将会有效应对变化,协调中美人民币汇率博弈,推动中国走向更强大的未来。
各国货币政策的两难选择_中国2022年货币政策2022年,随着大规模金融救助措施的实施和经济刺激政策的引导,全球经济逐步从衰退走向复苏,国际金融形势趋于稳定。
但即使这样,通缩、通胀并存的压力依然导致各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选择。
宽松货币政策何去何从从未来一段时间内看,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与退出将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尽管保持宽松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因过早退出而导致前期的经济刺激措施前功尽弃,或是重蹈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的覆辙,是G20成员国普遍形成的共识;但宽松货币政策退出问题已经浮出水面,恢复货币政策的常态也是早晚之事。
然而,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实施,涉及到各方利益和世界共同利益,G20成员国如何协调一致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难度很大,如果各行其是将会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
首先,如果G20各成员国对宽松货币政策进行调整不能同步,货币政策上的利率变化出现大的差异,将有可能导致各国货币间汇率的波动和增加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甚至引发国际金融市场上新一轮的动荡。
另外,一旦市场投资者为规避汇率风险将大量资金投入大宗商品市场,必将进一步抬高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的价格。
其次,货币政策调整的不同步,将导致投机资金跨境流动进一步活跃,投机套利行为更加猖獗。
其中,继续实旋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其资金将出现大量外流,而及早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将出现资金大量的流入,国际资金的不均匀和无序流向将加剧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平衡状况。
再有,各国利率导向的不协调,使跟进澳大利亚上调利率国家的货币可能出现大幅度升值,从而导致其出口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特别是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上涨。
因此,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能否协调一致,关系到G20成员国各方利益和全球经济稳定的全局。
另一方面,随着宽松货币政策执行力度的不断加大,会逐步使其演变成“扩张性”货币政策,真正意义上有节制的宽松成分减弱,导致货币供应呈现前所未有的天量,潜在的通胀预期隐患强烈信号令各国不能不有所担忧。
中国央行的“三难选择”作者:张明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15年第22期如果非要在稳增长、国际化与控风险之间排一个先后次序的话,那么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放在最后。
国际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或“三难选择”,说的是一个国家难以同时实现以下三个目标:固定汇率制度、资本自由流动与独立的货币政策。
通常而言,一个国家只能在这三个目标中选择两个,而不得不放弃另一个。
例如,中国香港一方面实施了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另一方面完全开放了资本账户,这就意味着香港金管局不可能有独立的货币政策,而只能被动输入美国的货币政策。
又如,中国在1998年至2005年间实施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同时具有相对独立的货币政策,而实现这一组合的前提是中国维持了较为严格的资本账户管制。
再如,美国的货币政策是较为独立的,美国也完全开放了资本账户,这就意味着美国不得不实施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
如何解决“老三难”这个老三难选择的存在,是学者建议中国央行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理由。
首先,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大型经济体,必须要有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完全仰人鼻息;其次,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化,资本账户的开放是大势所趋。
这两点诉求就意味着,中国必须实施汇率制度的弹性化。
当然,上述逻辑有个前提条件,也就是一国央行只能在这个不可能三角形之间选择“角点解”,而不能在三角形内部选择中间解。
考虑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喜欢走极端,而是喜欢折衷,那么是否有可能在三角形中间选择一个组合,从而能够适当兼顾三个目标呢?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就曾经在早年的一篇学术论文中指出,中国央行可以考虑在不可能三角中占据一个中间位置,也即同时实现一定程度的汇率稳定、一定程度的资本流动以及一定程度的货币政策独立性。
事实上,这也成为了目前中国央行的现实选择。
目前,中国实施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与部分开放的资本账户的组合,这就意味着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将是比较有限的。
中美贸易人民币升值的博弈分析从去年9月以来,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频频发起贸易制裁,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不断增加成为导火索,美国接连不断的贸易制裁就是给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
针对美国的制裁以及中国采取的措施建立博弈模型,根据模型结合现实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标签:人民币升值;贸易制裁;博弈模型2002年来,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国对国际主要货币价格不断下跌,美国将其经常项目赤字归罪于第一大贸易逆差国中国的人民币币值低估,在之后的两年里,中美之间的人民币汇率之争更是愈演愈烈。
2003年5月,在七国集团财政部长级会议上,美国财长斯诺正式提出要求人民币升值。
面对国际主要发达国家的一贯压力,中国于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使人民币汇率升值了 2.1%。
尽管如此,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仍然不绝于耳。
08年末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的出口受到打击,贸易差也有所缓和,各国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减少。
09年末,随着金融危机阴霾渐散,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卷土重来。
与人民币升值如影随形的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
10月21日,美对华无缝精制铜管发起反倾销调查。
从轮胎到无缝钢管、从铝箔、铜版纸到鞋类,美欧对华频频发起反倾销等贸易保护主义攻势。
双方的行动表明中美之间的汇率博弈已经开始,理想中有效的纳什均衡应该是中美贸易结构优化、双方经济增长强劲、人民币逐步趋向有管理的浮动。
本文将建立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来分析中美采取的策略,并由此对人民币汇率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1 博弈模型构建1.1 假设(1)中国和美国为博弈的双方。
虽然国际关于人民币升值讨论颇多,中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美国内部也存在不同的利益实体,但我们的分析以国家为单位,且不考虑其他国家的影响。
(2)中美间的汇率问题是完全且完美信息下的动态重复博弈过程,双方的策略按一定的序列进行,并且会重复多次,彼此了解对方的收益损失情况,信息完全透明。
中美汇率博弈的现状,原因以及建议和措施中美汇率之争近十年来不时出现在中美关系议程表上,2013年汇率问题曾相对平静。
而到了今年,汇率再度引发美方关注,这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首先,人民币汇率近期确实出现明显下跌。
据美方监测,从今年2月中旬到3月中旬之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了2.6%。
美国财长雅各布·卢称,中国人民银行今年3月中旬扩大了交易区间,美国最初对此举表示欢迎,但由于人民币持续下跌,美方担忧增强。
其次,年初以来世界经济形势不够好,中国经济放缓趋势明显。
美方认为,中国存在有意贬值汇率以提振经济的可能性。
近期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影子银行系统风险正在逐步加大,同时,中国有短期内保持经济强劲的政策工具。
言外之意,汇率政策可能是中国用来对冲经济下滑风险的工具之一。
第三,美国经济形势不尽如人意。
最新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幅为2.6%,2013年全年经济仅增长1.9%,明显低于前一年的2.8%,更低于历史上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每年约3%的平均水平。
如此“蹒跚”增长当然令美国人感到不满意,如何找到增长点一直是美国经济决策者的优先选择。
考虑到2014年是奥巴马政府实现“出口倍增计划”的关键一年,不难理解其对汇率问题为何如此关心了。
第四,美国国内政治影响。
今年又是两年一度的国会中期选举年。
历史经验显示,每到选举年,中美关系都常被美国议员拿来说事。
回顾2010年,“货币战”成为中美经济博弈的核心,包括IMF都站在美国一边,对中国施加压力。
再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
二十国集团(G20)在今年提出要在未来五年使本集团内经济体整体增长在目前预测基础上再提升2%。
这是G20自2008年以来首次提出关于增长的量化指标。
而依当前政治与经济环境的发展态势看,我们可能迎来一个新的全球保护主义时代。
如果保护主义真的抬头,全球范围内关于汇率的纷争不可避免会再度来袭。
美国经济问题的自身原因:美国几乎所有的劳工都认为是人民币过低的汇率造成了他们的失业。
中美汇率之争实非货币和贸易问题
徐奇渊
【期刊名称】《中国经济报告》
【年(卷),期】2010()5
【摘要】中美汇率之争,是两国经济政策交锋的重点领域。
汇率问题,可能是一个货币金融问题,也可能是一个贸易问题。
从危机之后的经济形势来看,美元汇率正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美元汇率选择长期贬值,则虽然有可能改善贸易问题,但同时却更有可能削弱美元的地位,导致货币金融的问题;
【总页数】4页(P96-99)
【关键词】美元汇率;贸易问题;货币金融;中美;经济政策;金融问题;经济形势
【作者】徐奇渊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27.12
【相关文献】
1.中美汇率之争的新变化——《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评析 [J], 李晓郛
2.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汇率问题贸易化——以美国2011《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为视角 [J], 唐全民
3.中美货币汇率之争 [J], 王中华
4.“人民币时代”帷幕拉开“升值冲击波”震荡世界——汇率之争:中美贸易格局面临大考 [J], 吴越人
5.大国政府间的汇率博弈--中美巨额贸易差额下的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 [J], 赵春明;王怀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全球经济危机中中美两国货币博弈梁增0917060115广西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中文摘要至从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以来,一波波的经济浪潮如海啸般突如其来的席卷着世界各国,由此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真是应了一句老话:美国打个喷嚏,世界抖一抖。
然而,这次是世界的一个“大抖”。
随着美国世界经济头号大国的地位的动摇,以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领头羊的地位也岌岌可危。
虽然在这场谁都不可避免的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却稳稳的站住了脚跟,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崛起令西方强国为之一震。
如今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其经济对世界的贡献也不容忽视,由此引发了美国与中国之间关于本国货币对世界影响力的较量。
本文将分别从中国与美国各国的经济基础,货币发行机制,其在世界中的地位,在本次世界经济危机中的各项货币政策,来分析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货币博弈。
关键词:全球经济危机;中央银行的所有制;汇率;量化宽松政策;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AbstractSince the yeas of 2008 U.S. suffer from the subprime crisis, a series of economic tide of a sudden like tsunami swept the world, which evolved into a worldwide economic crisis. Really should an old words: the United States sneezes, shake out of the world. However, this is one of the world's”big shake”. As the U.S. economy in the world's superpower shaken, as one of the world's currencies with the dollar a bellwether of the is in jeopardy. Although in this who are inevitable in the world economic crisis, China is firmly stood still heel, and the rise of China, the Oriental nation that western powers for one of the shock. Now China's international position more and more high, economic contribution also nots allow to ignore, which res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bout their currencies to between bouts of world influence. This article will separately from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economic basis, the currency issue mechanism, the status of in the world, in this world economic crisis in monetary policy, to analyze th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currency game.Key words: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The central bank's ownership; Exchange rate;Quantitative easing; U.S. dollar devaluation; RMB appreciation引言中美之间的货币博弈问题实质上是人民币汇率问题,它是中美之间一个历史时期的长期博弈。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