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美丽乡村江宁示范区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89.14 MB
- 文档页数:151
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摘要】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重要举措。
本文从现状分析、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施情况、面临的挑战、解决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目前,该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规划不着实、资源整合不到位等问题。
面临土地利用不合理、农民意识转变困难等挑战。
为了解决问题,应加强规划管理,完善政策扶持,提升农民参与度等方面进行措施。
同时,未来发展方向应注重环境保护、特色产业发展等。
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乡村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过程中应引入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持续推动乡村振兴的建议有望为该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南京市江宁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分析、实施情况、挑战、解决措施、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理念引入、乡村振兴、建议。
1. 引言1.1 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具备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优势。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和应对。
现状分析: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
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落后,农民收入不高,居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施情况:在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方面,江宁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支持农业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环境等。
也积极引导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
面临的挑战:当前,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农村人口外流、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亟待解决。
解决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江宁区可以加大对乡村建设的投入,加强政策扶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农民收入。
未来发展方向:未来,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应注重生态优先、产业支撑、文化传承、区域协调等方面,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大成就。
南京市江宁区建设美丽乡村的问题与经验借鉴戴文羽; 柏凯玲; 朱延驰【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9(038)025【总页数】3页(P67-69)【关键词】江宁区; 生态; 美丽; 宜居; 乡村建设【作者】戴文羽; 柏凯玲; 朱延驰【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南京2111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5.50 引言南京市江宁区以“美丽乡村+”为核心建设特色小镇,整合江宁美丽乡村点状资源,提出了美丽乡村由点向面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
如今,江宁区的乡村建设呈现出一派怡人的田园景色,美丽乡村建设是江宁区独特且迷人的城市名片。
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的江宁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但江宁区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更快更优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浙江省的乡村建设的先进经验,综合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江宁区建设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村容村貌彰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美丽宜居乡村提供意见参考,为全国治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江宁样板。
1 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1.1 自然资源优势明显,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江宁区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各街道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开拓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项目。
例如,淳化街道立足于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打造了老虎洞、珍珠泉、现代农业园等休闲胜地;汤山街道依据奇特的地质构造,大力发展温泉经济,获多项世界级的荣誉;谷里街道凭借充足的山水资源,打造了银杏湖、牛首山等优质旅游项目;湖熟街道凭借其浓厚的历史底蕴,重视文化特色的挖掘,建设了杨柳湖红色文化艺术馆等旅游景点;横溪街道依靠其优越的生态环境,设立了多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黄龙岘凭借悠久的茶历史文化,打造了乡村特色茶庄,致力于弘扬茶文化。
江宁区统计局资料显示,“十三五”以来,江宁旅游业发展较快,先后共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地质公园和湿地公园3个,11个国家等级景区,2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26个省星级乡村旅游区,6家星级宾馆饭店,其中4家四星级以上酒店,35家旅行社,其中2家具有组织出境游资质。
南京市江宁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体措施作者:戴东军李小清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13期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得到整体推进。
本文从精心规划、统筹兼顾,政策扶持、落实到位,剖析问题、明确挑战,推陈出新、制订措施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南京市江宁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其他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措施;江苏南京;江宁区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3-0294-02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针对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提出的重大部署,而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打造一个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富有文化内涵的宜居、富民、和谐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与每个农业工作者有关,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
关于如何使乡村建设回归真实且具有魅力,笔者认为应从制定美丽乡村中长期规划、明确职责、体现职能、把握发展机遇与挑战及建立健全扶持政策等方面入手,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起步于2007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以打造区城化、特色化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扩大乡村试点、扩大创建内容、扩大村民共享,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现将江宁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措施总结如下[1-2]。
1 精心规划,统筹兼顾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涌现出“金花村”“银花村”以及许多正在打造的田园乡村。
围绕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本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充分挖掘农业增产增收的潜力,全面规划、分布实施、整体推进。
1.1 规划实施区域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结合各街道美丽乡村整改状况,初步形成东部以汤山、湖熟为核心的集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示范区;中部以秣陵、禄口为核心的都市农业、精品化设施农业建设区;西部以谷里、横溪为核心的集生物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示范区。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7.31•【字号】宁政发[2014]208号•【施行日期】2014.07.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宁政发〔2014〕20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区域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纲要》,加快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城市,现就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目标要求按照空间优化形态美、绿色发展生产美、创业富民生活美、村社宜居生态美、乡风文明和谐美“五美”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区和示范村,每年确保建成示范片区300平方公里以上,创建市级示范村30个左右。
到2015年,基本建成江宁、高淳两大示范片区,建立完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到2017年,浦口、六合、溧水三个示范片区全部建成,郊区规划布点村布局进一步优化,累计创建市级示范村200个左右,郊区农村初步展现出“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新风貌。
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加快区域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是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提升,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深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分层次推进、分类型打造,要注重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建设美丽乡村紧密结合。
把规划布点村(新社区)建设作为重要节点,全域统筹规划、优化镇村布局,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发展。
二是示范片区建设和示范村创建紧密结合。
统筹规划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升,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聚焦在示范片区,全力打造特色风貌展示带和精品片区,形成和放大示范效应,全面推进全市域美丽乡村建设。
三是环境整体提升和长效管护机制构建紧密结合。
南京市首个全域美丽乡村建成,就在江宁谷里!Ladies and 乡亲们,咱们江宁谷里建成全市首个全域美丽乡村啦!没错!全域美丽乡村!就在江宁谷里!今天,宁宁就带你看一看,咱们江宁谷里的美~江宁谷里建成全域美丽乡村!江宁谷里的两大龙头旅游项目牛首山文化旅游区、银杏湖主题乐园,最高峰日接待游客量均超过1万人次;牛首山脚下刚开业的花嬉谷景点,高峰时每天参观人数达到6000—7000人次;5月薰衣草盛开时,每天有3万多名市民涌进大塘金、香草谷。
随着这批景点的开门迎客,谷里街道在全市率先建成了全域美丽乡村。
江宁谷里最美风景看哪里?★花溪谷牛首山花嬉谷是一个以四季花海为主题的公园,占地面积200多亩。
园区内种植了万寿菊、夏瑾、堆心菊、情人草、虞美人、金鱼草、玫瑰、月季、百合等百余种国内外名贵花卉,走进园区便是走进一个花海的世界。
此外,花嬉谷内还设有骑马、射箭、山地车、卡丁车、滑草皮、户外拓展训练基地、迷宫、特色小吃、自主户外烧烤、树屋休闲吧等多种游玩体验项目,动静两不误,尽兴感受充实的一天!地址:牛首大道牛首烟峦东南侧路线:1、南京站—地铁1号线—天隆寺转710路2、机场高速“正方大道 14 出口”—正方大道—“黄龙岘12KM”路口-花嬉谷3、铁心桥—大定坊—牛首大道—花嬉谷4、机场高速翠屏山出口—将军路—佛城西路—宁丹路—秣周路—牛首大道—花嬉谷★大塘金大塘金是一个村庄的名字,据谷里乡志记载,清代有金姓人家围塘而居,故得名大塘金。
全村现有居民56户186人,耕地面积245亩,水面面积200余亩。
2013年5月,大塘金种植的400亩薰衣草首次绽放,天然地形造就了“梯田式薰衣草”的独特景观,使得人们可以身临紫色花海,一时间“看薰衣草去法国普罗旺斯太远,就来江宁谷里大塘金”成了人们的一句流行语。
大塘金的薰衣草花期是每年4月中旬——5月下旬;9月中旬——10月下旬(第二个花期由于受夏季高温多雨的影响,不一定如期而至)。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附件1《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二、规划背景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2009年底,《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成果(报批稿)正式形成。
规划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三个发展”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规模和布局,成为引领南京全市以及各个区县发展的基本依据。
为贯彻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引导江宁区健康有序发展,南京市规划局决定会同江宁区政府组织编制区总体规划,其目的就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总目标、总定位、总规模和总布局,结合区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在《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和近期建设重点,成为江宁区指导“十二五”以至更长时期城乡发展的基本依据,并可以作为指导所在江宁区规划城镇单元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三、主要内容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江宁区行政区域,包括9个街道,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
规划研究要兼顾与周边区县的协调。
2、规划期限现状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至2015年(衔接“十二五”规划),远期至2030年(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可进行远景展望。
3、编制重点(1)江宁区现状描述与分析;(2)江宁区重要发展要素分析;(3)江宁区城市性质和主要职能分析;(4)江宁区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落实分解;(5)江宁区空间布局规划;(6)江宁区功能结构划分及主要功能的空间分布;(7)江宁区“十二五”发展和建设重点的引导和落实。
4、工作深度江宁区是城市空间以外延快速拓展为主的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与农业、生态空间保护的矛盾冲突激烈。
规划更注重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边界的划定、生态保护与利用、镇村撤并、重点工业园区的集中布局引导、旅游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等内容。
附件1《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二、规划背景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2009年底,《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成果(报批稿)正式形成。
规划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三个发展”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规模和布局,成为引领南京全市以及各个区县发展的基本依据。
为贯彻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引导江宁区健康有序发展,南京市规划局决定会同江宁区政府组织编制区总体规划,其目的就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总目标、总定位、总规模和总布局,结合区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在《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和近期建设重点,成为江宁区指导“十二五”以至更长时期城乡发展的基本依据,并可以作为指导所在江宁区规划城镇单元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三、主要内容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江宁区行政区域,包括9个街道,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
规划研究要兼顾与周边区县的协调。
2、规划期限现状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至2015年(衔接“十二五”规划),远期至2030年(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可进行远景展望。
3、编制重点(1)江宁区现状描述与分析;(2)江宁区重要发展要素分析;(3)江宁区城市性质和主要职能分析;(4)江宁区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落实分解;(5)江宁区空间布局规划;(6)江宁区功能结构划分及主要功能的空间分布;(7)江宁区“十二五”发展和建设重点的引导和落实。
4、工作深度江宁区是城市空间以外延快速拓展为主的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与农业、生态空间保护的矛盾冲突激烈。
规划更注重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边界的划定、生态保护与利用、镇村撤并、重点工业园区的集中布局引导、旅游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等内容。
区总体规划可在“类县域规划”的深度上,关注区总体规划的编制重点。
都市美丽乡村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巡礼江宁
佚名
【期刊名称】《江苏农村经济》
【年(卷),期】2014(0)7
【摘要】从金花村建设到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从村庄环境整治到”千百工程”
全域推进,从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拓展到”三化五美、五位—体”,近年来,江宁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把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
【总页数】2页(PF0002-F0002)
【关键词】乡村建设;南京市;都市;农村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生活品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0.3
【相关文献】
1.五位一体建设全域都市美丽乡村——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J], 邱海军;彭雷;刘玲
2.南京市高淳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思考——探索大都市近郊地区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 [J], 李娜
3.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J], 刘
明轩
4.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J], 刘
明轩
5.都市美丽乡村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巡礼高淳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1. 引言1.1 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
目前,南京市江宁区的田园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现状分析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南京市江宁区田园乡村建设的发展现状,分析其优势和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南京市江宁区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这些措施包括制定政策支持和扶持措施,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乡村文化振兴,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南京市江宁区还正在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打造一批示范性项目,引领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在特色乡村建设方面,南京市江宁区将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努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实现全域绿色、智慧、和谐发展。
2. 正文2.1 南京市江宁区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分析南京市江宁区位于南京市东南部,是一个风景优美、乡村资源丰富的区域。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宜居环境的追求,南京市江宁区的田园乡村建设备受关注。
在当前形势下,南京市江宁区田园乡村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传统农村逐渐失去了乡村特色,村庄规划不合理,农房杂乱无章,田园景观受到破坏。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业劳动力外流现象较为突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状况不佳,水电供应不稳定,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的质量。
南京市江宁区的田园乡村建设也有一些积极的因素。
区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适宜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产业。
政府多次推出扶持政策,引导农民转变种植结构,推广农业科技,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南京市江宁区田园乡村建设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发展机遇。
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1. 引言1.1 研究目的南京市江宁区作为南京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旨在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的调研和分析,深入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和推进路径。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南京市江宁区进一步完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南京市江宁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南京市江宁区是中国南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地区之一,乡村建设在该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乡村文化和生态环境。
作为南京市的一个重要区域,江宁区的乡村建设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整体发展和形象,因此对其进行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可以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和实践经验,促进该区乡村建设的持续改善和发展。
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江宁区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该区域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模式,为推动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深入研究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意义】2. 正文2.1 南京市江宁区现状调研南京市江宁区是江苏省南京市下辖的一个区,位于南京市中心城区东南部,是南京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高地。
经过调研发现,江宁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乡村风光优美,生态环境优良。
该区还具有较好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村产业方面,江宁区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上。
该区的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在南京市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江宁区还拥有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如竹编、剪纸等,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