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美丽乡村示范区启动区(绿道)策划丶规划与设计(规划协会)
- 格式:pdf
- 大小:9.13 MB
- 文档页数:47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目录第1章目标定位篇 (1)1.1.项目背景............................................................................................................................. 1 1.2.总体要求..................................................................................................................................1 1.3. 发展条件分析................................................................................................................................................................ ................................................................................................................. 3 1.4. 主要问题................................................................................................................................. 8 1.5规划思路. (8)1.6. 规划定位与目标................................................................................................................................................................ .......................................................................................... 9 第2章策略与规划篇. (10)2.1. 总体结构...................................................................................................................“一廊”.............................................................................................“两线”.................................................................................................................“两区”...............................................................................................................“多主题”.......................................................................................................................... 10 2.2. 生态环境建设策略——葆山理水,夯实美丽乡村生态本底.................................................................................................................... 14 2.3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礼佛牛首,寻梦江宁,打造xxx都市圈外围旅游热点............................................................................................................................ 20 2.4. 现代农业振兴策略.. (25)2.5.聚落整合提升策略——............................................ 30 2.6.特色风貌营造策略——.. (34)2.7.综合交通策略——完善路网,增加特色,打造独具一格的美丽乡村交通体系 (38)................................................................................... 39 2.8. 历史文化振兴规划.. (41) (41).......................................................................................... 41 2.9. 用地布局规划................................................................................................................................................................ ........................................................................................................... 43 第3章行动篇 (47)3.1.行动计划................................................................................................................................47 47景观塑造工程................................................................................................................................................................ ..................................................................................................................................................................49 3.2. 考核体系及实施办法................................................................................................................................................................ ...................................................................................................... 51 3.3. 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办法................................................................................................................................................................ .............................................................................................................................................. 54 第4章标准与指引篇 (55)4.1. 旅游大道沿线景观设计指引................................................................................................................................................................ ...................................................................................................................................................................... .................... 56 4.2. 美丽绿道建设指引................................................................................................................................................................ .. (61)“美丽乡村”绿道选线依据 (61)..................................................................................... 61 4.3. 村庄风貌指引与提升................................................................................................................................................................ ........................... 68 4.4.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 (72)前言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南京美丽乡村江宁示范区规划设计探寻大都市近郊地区美丽
乡村可持续发展之路
刘晋文
【期刊名称】《中华建设》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自安吉提出创建"美丽乡村"以来,全国形成一股建设美丽乡村热潮。
江宁近年来也逐渐对乡村发展开始重视,2012年成功打造了"五朵金花"精品村,形成了一定影响力。
但江宁村庄数量众多,大规模借鉴又易造成同质化恶性竞争;同时精品村打造的模式政府投入巨大,难以形成规模推广。
【总页数】3页(P117-119)
【作者】刘晋文
【作者单位】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乡村绿道规划建设带动乡村的复兴与发展r——以南京美丽乡村江宁西部示范段(绿道)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J], 颜五一;江后梅
2.基于"四可"画境的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江宁区铜山端自然村为例[J], 洪飞翔;张如梦;张磊
3.南京市高淳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思考——探索大都市近郊地区美丽乡村可持续发
展路径 [J], 李娜
4.基于生态美学的乡村特色景观生态规划探讨——以南京江宁“美丽乡村”示范区规划为例 [J], 李辉;杨莹
5.都市美丽乡村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巡礼江宁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针对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提出的重大部署,而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打造一个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富有文化内涵的宜居、富民、和谐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与每个农业工作者有关,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
关于如何使乡村建设回归真实且具有魅力,笔者认为应从制定美丽乡村中长期规划、明确职责、体现职能、把握发展机遇与挑战及建立健全扶持政策等方面入手,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起步于2007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以打造区城化、特色化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扩大乡村试点、扩大创建内容、扩大村民共享,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现将江宁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措施总结如下[1-2]。
1精心规划,统筹兼顾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涌现出“金花村”“银花村”以及许多正在打造的田园乡村。
围绕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本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充分挖掘农业增产增收的潜力,全面规划、分布实施、整体推进。
1.1规划实施区域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结合各街道美丽乡村整改状况,初步形成东部以汤山、湖熟为核心的集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示范区;中部以秣陵、禄口为核心的都市农业、精品化设施农业建设区;西部以谷里、横溪为核心的集生物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示范区。
1.2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农业主管部门紧紧围绕高效设施农业工作目标,因地制宜、筛选优势、注重特色,规划出高标准农田(主要分布在湖熟、淳化、江宁、禄口等街道)、标准化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湖熟、汤山、谷里、禄口等街道)和经济林果等建设项目。
推进高效设施农业系列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有着紧密联系,其结合点是提升乡村经济效益,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3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等是近几年新崛起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使有限的土地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获得了更高的附加值。
南京市江宁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体措施作者:戴东军李小清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13期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得到整体推进。
本文从精心规划、统筹兼顾,政策扶持、落实到位,剖析问题、明确挑战,推陈出新、制订措施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南京市江宁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其他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措施;江苏南京;江宁区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3-0294-02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针对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提出的重大部署,而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打造一个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富有文化内涵的宜居、富民、和谐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与每个农业工作者有关,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
关于如何使乡村建设回归真实且具有魅力,笔者认为应从制定美丽乡村中长期规划、明确职责、体现职能、把握发展机遇与挑战及建立健全扶持政策等方面入手,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起步于2007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以打造区城化、特色化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扩大乡村试点、扩大创建内容、扩大村民共享,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现将江宁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措施总结如下[1-2]。
1 精心规划,统筹兼顾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涌现出“金花村”“银花村”以及许多正在打造的田园乡村。
围绕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本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充分挖掘农业增产增收的潜力,全面规划、分布实施、整体推进。
1.1 规划实施区域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结合各街道美丽乡村整改状况,初步形成东部以汤山、湖熟为核心的集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示范区;中部以秣陵、禄口为核心的都市农业、精品化设施农业建设区;西部以谷里、横溪为核心的集生物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示范区。
基于感知的乡村风貌设计初探——以美丽乡村江宁中部片区规划为例【摘要】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乡村“特色化风貌营造”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梳理研究国内外特色化风貌营造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尊重乡村景观师法自然的特点,从发现美、彰显美、营造美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并结合美丽乡村江宁中部片区乡村景观风貌规划进行实践,以期对类似的项目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
【关键词】乡村风貌,师法自然,发现美,呈现美,彰显美,营造美,美丽体系1、相关概念1.1乡村风貌概念每处乡村都有自己的风格和面貌。
风貌以景观为载体,是一种形而上的乡村精神面貌的体现,主要通过人的心理来感知。
风貌中的“风”是“内涵”,指风格、格调、文化、精神,一般理解为对城市非物质形态的概括,是一种内在的感受。
“貌”是“外显”,是乡村“风”的载体,指面貌、外观、景观、形态,是对城市物质形态的统称,是一种外在感观。
有形的“貌”与无形的“风”,两者相辅相成,“风”是“貌”的内在体现和精神载体,“貌”是“风”的外在表现和物质载体。
两者有机结合形成特有的文化和外在呈现。
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中国的乡村地区是经过几千年特定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演变而形成的,其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用地布局,乡土建筑,农田以及乡村植物,都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
保护乡村风貌的完整性和特色性,挖掘乡村风貌的价值,优化乡村空间格局和聚落形态,提升乡村特色风貌,使其形成完整、特色、功能综合且和谐的乡村风貌区,成为研究的目标之一。
本文从乡村风貌的地域特色的构成要素研究入手,通过对南京江宁中部乡村地区“鱼塘、圩荡、田地、田园、丘林、山林、村庄、河流”八大资源要素的提取分析,从而提出乡村风貌塑造策略和设计表达方法,并结合乡村景观规划实例,从乡村景观的总体规划和特色风貌设计两方面,运用“美丽发现、基底呈现、特色彰显、重点营造”的手法,体现和延续乡村景观的地域特色,强化“秦淮水乡、田园梦乡”的乡村意境,最终为乡村风貌探寻一条生态和谐、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南京市江宁区十二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根据《南京市江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南京市江宁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江宁“十二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阐明“十二五”期间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领域的目标、任务、投资重点和政策措施,重点明确各级各地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责任和任务,同时引导企业、动员社会共同参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总体形势(一)“十一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进展“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将改善环境质量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以建成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批生态区为抓手,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环保优先,强势推进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生态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从单一治理逐步走向综合管制,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生态文化的大力弘扬,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1、国家级生态区建设通过考核验收。
全区累计投入近百亿元,全面实施污水处理、区域供水、集中供热、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等8大类66项生态项目,区内污水处理、垃圾收集、集中供热、绿色林网主骨架基本形成,基本构筑起城市核心区、组团片区中心镇和山林水系农田相互协调的生态环境系统,成为全省第一家18项全面小康指标全部达标的区县。
全国生态区建设通过了环保部考核验收和命名前公示。
2、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势推进。
充分发挥城市建成区的辐射作用,优化城乡建设布局,全面加快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批重点生态工程相继建成或开工,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全区共建成6座城市污水处理厂、15座街道集镇污水处理厂、40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污水提升泵站13座,铺设污水收集管网470多公里,全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33.5万吨,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2.7%,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98%。
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1. 引言1.1 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
目前,南京市江宁区的田园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现状分析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南京市江宁区田园乡村建设的发展现状,分析其优势和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南京市江宁区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这些措施包括制定政策支持和扶持措施,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乡村文化振兴,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南京市江宁区还正在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打造一批示范性项目,引领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在特色乡村建设方面,南京市江宁区将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努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实现全域绿色、智慧、和谐发展。
2. 正文2.1 南京市江宁区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分析南京市江宁区位于南京市东南部,是一个风景优美、乡村资源丰富的区域。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宜居环境的追求,南京市江宁区的田园乡村建设备受关注。
在当前形势下,南京市江宁区田园乡村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传统农村逐渐失去了乡村特色,村庄规划不合理,农房杂乱无章,田园景观受到破坏。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业劳动力外流现象较为突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状况不佳,水电供应不稳定,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的质量。
南京市江宁区的田园乡村建设也有一些积极的因素。
区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适宜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产业。
政府多次推出扶持政策,引导农民转变种植结构,推广农业科技,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南京市江宁区田园乡村建设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发展机遇。
江宁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思考-社会科学论文江宁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思考费盛忠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的又一重大创新。
2013年,在谱写“中国梦·美丽江宁华彩诗篇”和快速融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样板区的进程中,江宁区根据南京市委、市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体部署,按照“空间优化形态美、绿色发展生产美、创业富民生活美、村社宜居生态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要求,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由江宁交通建设集团主导开发建设江宁美丽乡村示范区。
这种让国有企业参与美丽乡村开发、建设城乡一体化新农村的模式,不仅加快提升了新农村建设水平,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践中也显现出很大的优势和活力。
一、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推进情况根据江宁美丽乡村示范区430 平方公里总体规划要求,已启动35平方公里样板区的建设。
根据2013年、2014年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求和任务分工,江宁交通建设集团主要负责示范区内道路、道路沿线驿站、景观节点以及黄龙岘旅游特色村的建设。
1.美丽乡村道路建设推进情况按照江宁美丽乡村示范区总体规划要求,江宁交通建设集团已建成美丽乡村生态循环道路28.4公里,其中联一线13.4公里,途经谷里、江宁街道;联二线及联二线北延15公里,途经谷里、秣陵、横溪、江宁街道。
并同步建成了自行车专用道20公里。
美丽乡村生态循环道路在建设过程中本着“依山傍水、显山露水”的原则,依据现场实际条件,顺乎地势,减少对原生态地貌的破坏,串联了沿线红庙水库、高庄水库、高山水库、朝阳水库、牌坊水库、战备水库、龙山水库、直山水库等水体资源,并将黄龙岘、大塘金、朱门等特色村庄串点成线,充分展示了江宁西部地区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提升了江宁美丽乡村的建设品质,促进了江宁美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美丽乡村驿站建设推进情况美丽乡村生态循环道路沿线规划了14处驿站及2处节点景观。
城市化地区特色示范村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江宁区东山街道中前社区机场村都市休闲示范村规划为例吴畏嵇岚摘要:在十八大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宏观背景下,乡村规划的重要性日益明显。
但由于历史环境、发展动力、外部因素等原因,乡村规划的需求呈现多元化、专业化的特点。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中前社区机场村规划分析,探讨位于高度城市化区域且外部发展条件不确定的村庄,其特色化提升塑造的途径,以探索应对城乡发展不确定性的规划技术与方法。
关键词:城市化地区示范村都市休闲1引言中国作为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国家,农村是国家构成的最基本单位。
根据相关统计,直至今日,中国仍有9亿多农业人口,其中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人口也达到约7.5亿。
但由于我国社会城乡二元发展结构的制约,在近30年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农村建设发展却逐渐滞后,不仅城乡发展两极化现象严重,也造成很多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乡村建设发展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和重视。
200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将村庄规划作为城乡规划体系的一部分,明确了村庄规划的编制主体、编制程序、内容及实施等内容。
党的十八大更是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重要部署。
因此,无论是社会发展需求,还是政策引领,亦或是法律保障层面,村庄规划的地位将日益重要。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许多地区城市和乡村在空间上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分界线,城中村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形成的原因不一样,位于城市化地区的村庄面临的发展需求和动力也不尽相同。
本文希望通过理论研究和实例实践分析,寻求位于城市特定区域的特色村庄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2研究背景2.1规划实践背景2011年是南京市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启动之年,江宁区作为南京城乡统筹战略的重点区域,率先开展了首批五个都市生态休闲示范村的规划和建设实践,中前社区机场村便是其中之一。
与2008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有所区别的是,本次休闲示范村规划并不涉及农房大拆大建,重点以环境整治提升为主,积极融入乡村旅游元素,打造城市近郊区的特色农业休闲旅游目的地。
实施千百工程建设美丽江宁刘权;陈瑾【期刊名称】《江苏农村经济》【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2页(P49-50)【作者】刘权;陈瑾【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委农工委;南京市委农工委【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江宁区委、区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实践,成功打响了江宁美丽乡村品牌。
回顾几年时间发展历程,美丽乡村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2011年-2012年以金花村建设为重点,探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13年以示范区和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全域启动美丽乡村建设。
2014年以“千百工程”为载体,“五位一体”深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
立足于大都市近郊和绝大部分地域是农村的区情,区委、区政府将全区划定为“3个500”的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确定了谷里-横溪-江宁、汤山-麒麟、湖熟-淳化约500平方公里的三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域覆盖。
结合“五大文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明确了“三化五美”(农村生态环境田园化、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山青水碧生态美、科学规划形态美、乡风文明素质美、村强民富生活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的建设蓝图以及7-8年时间完成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构想,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建设意见,“千百工程”建设指引,为全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
以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上位规划为龙头,综合考虑各片区资源禀赋,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实现产业布局、交通、环境整治、生态保护等规划深度衔接。
西部片区依托山水风光和现代农业资源打造大都市近郊美丽乡村示范区;东部片区整合碑、泉、洞、湖、寺、林为一体,打造以温泉度假为核心、以乡村旅游为互补的休闲度假景区。
中部片区围绕方山、秦淮河公园、杨柳湖三大特色景区,深度挖掘湖熟文化等历史遗产,打造既传承厚重文化、又彰显渔米之乡特色的人文田园景区。
目前,西部片区规划已编制完成并启动实施1年时间。
从全域到村庄: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路径探索张川
【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
【年(卷),期】2018(0)10
【摘要】本文系统梳理了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历程,将江宁区乡村发展归纳为试点示范、示范区建设、全域规划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品质发展四个阶段,通过对各阶段的背景条件、发展目标、组织方式、建设内容等进行梳理分析,试图廓清乡村建设发展历程的路径与阶段特点,为我国县域乡村规划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总页数】9页(P13-20)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县域乡村规划;乡村规划建设;江宁区【作者】张川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三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2
【相关文献】
1.大都市近郊全域旅游型美丽乡村规划探索——以南京市汤山村为例 [J], 吴海琴;张川
2.五位一体建设全域都市美丽乡村——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J], 邱海军;彭雷;刘玲
3.基于村民主体的村庄规划建设思路新探索--以重庆市古花乡天池美丽乡村规划建
设为例 [J], 张婧;段炼
4.南京市高淳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思考——探索大都市近郊地区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 [J], 李娜
5.类型体验导向下的美丽乡村规划策略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佘村为例 [J], 王乙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