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均流电源2
- 格式:rtf
- 大小:4.19 MB
- 文档页数:14
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不间断操作、高可靠的系统,如基站通信设备、监控设备、服务器等,往往需要高可靠的电源供应。
冗余电源设计是其中的关键部分,在高可用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冗余电源一般配置2个以上电源。
当1个电源出现故障时,其他电源可以立刻投入,不中断设备的正常运行。
这类似于UPS电源的工作原理:当市电断电时由电池顶替供电。
冗余电源的区别主要是由不同的电源供电。
电源冗余有交流220 V及各种直流电压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低压直流(如DC 5 V、DC 12 V等)的冗余电源方案设计。
1 冗余电源介绍电源冗余一般可以采取的方案有容量冗余、冗余冷备份、并联均流的N+1备份、冗余热备份等方式。
容量冗余是指电源的最大负载能力大于实际负载,这对提高可靠性意义不大。
冗余冷备份是指电源由多个功能相同的模块组成,正常时由其中一个供电,当其故障时,备份模块立刻启动投入工作。
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电源切换存在时间间隔,容易造成电压豁口。
并联均流的N+1备份方式是指电源由多个相同单元组成,各单元通过或门二极管并联在一起,由各单元同时向设备供电。
这种方案在1个电源故障时不会影响负载供电,但负载端短路时容易波及所有单元。
冗余热备份是指电源由多个单元组成,并且同时工作,但只由其中一个向设备供电,其他空载。
主电源故障时备份电源可以立即投入,输出电压波动很小。
本文主要介绍后两种方案的设计。
2 传统冗余电源方案传统的冗余电源设计方案是由2个或多个电源通过分别连接二极管阳极,以“或门”的方式并联输出至电源总线上。
如图1所示。
可以让1个电源单独工作,也可以让多个电源同时工作。
当其中1个电源出现故障时,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特性,不会影响电源总线的输出。
在实际的冗余电源系统中,一般电流都比较大,可达几十A。
考虑到二极管本身的功耗,一般选用压降较低、电流较大的肖特基二极管,比如SR1620~SR1660(额定电流16 A)。
通常这些二极管上还需要安装散热片,以利于散热。
直流稳压电源并联均流及实现直流稳压电源并联均流及实现路秋⽣摘要本⽂介绍了直流稳压电源并联均流控制常⽤⽅法和⼯作原理、实现电路。
关键词直流稳压电源,均流,冗余,电源并联,电源管理⼀、简介电源并联运⾏是电源产品模块化,⼤容量化的⼀个有效⽅法,是电源技术的发展⽅向之⼀,是实现组合⼤功率电源系统的关键。
⽬前由于半导体功率器件、磁性材料等原因,单个开关电源模块的最⼤输出功率只有⼏千⽡,但实际应⽤中往往需⽤⼏百千⽡以上的开关电源为系统供电,在⼤容量的程控交换机系统中这种情况是时常遇到的。
这可通过电源模块的并联运⾏实现。
通过直流稳压电源的并联运⾏可达到以下⽬的:1.1 扩展容量,实现⼤功率电源供电系统。
1.2 通过N+1,N+2冗余实现容错功能,带电热插拔,便于在不影响系统正常⼯作的情况下,对电源系统进⾏维护,实现供电系统的不间断供电。
⼆、直流稳压电源并联扩容的要求2.1 N+m(m表⽰电源系统冗余度)个电源模块并联扩容后,总电源系统的源电压效应,负载效应,瞬态响应等技术指标都应保持在系统所要求的技术指标范围内。
2.2 每个直流稳压电源模块单元具有输出⾃动均流功能。
2.3 采⽤冗余技术,当某个电源模块单元发⽣故障时,不影响整个电源系统的正常⼯作,电源系统应有⾜够的负载能⼒。
2.4 尽可能不改变电源模块单元的内部电路结构,确保电源系统的⾼可靠性。
2.5 对公共均流总线带宽要⼩,以降低电源系统噪声。
2.6 确保每个供电单元分担负载电流。
即通过并联均流应使整个电源系统像⼀个整体⼀样⼯作,同时通过并联均流技术使整个供电系统的性能得到优化。
三、常⽤的⼏种均流⽅法3.1 改变输出内阻法(外特性下垂法,改变输出斜率法)利⽤电流反馈,调节电源模块单元的输出阻抗,实现均流。
3.2 主/从法在并联运⾏的电源模块单元中,选定⼀个电源模块单元作为主电源模块,其余电源模块作为从电源模块。
主电源模块⼯作于电压源⽅式,⽽从电源模块⼯作于电流源⽅式,电流值可独⽴设置。
设计应用技术模块电源并联均流控制方法研究段洵宇,汪宇,李茂(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二二研究所,湖北整流电源多模块并联所组成的分布式电源供电系统有着容量大、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多模块一起协同工作使得电源系统的可靠性更胜一筹。
如何实现电源系统各个模块负载电流的均衡分配,并联均流技术是保证模块电源并联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
文中从模拟均流控制和数字均流控制的角度分析了主要的均流方法,综述了一些新型的均流控制策略,指出未来均流技术会朝着数字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
多模块并联;均流技术;均流控制策略;直流电源Research on Parallel Current Sharing Control Method of Module Power SupplyDUAN Xunyu, WANG Yu, LI Mao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 WuhanAbstract: Paralleled rectifier power module can achieve the expansion of capacity limberly, enhance the reliabilityof the whole power system and realize large capacity. The current-sharing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in Paralleled power module to distribute the load current equally.The main current sharing method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while)中通过调整模块输电阻以调整模块的输出阻抗大小,调整两个模块的外特性曲线靠近后实现电流的平+-V L )两台主电路相同且容量相同的电源模块并联系统需要有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模式,主模块通过电压控制规律工作,给定的基准电压为块实际输出电压反馈回来的信号,到的结果经过放大得到的信号,主模块产生的基准,V 小i f 1信号进行比较,比较得到的主模块电流实际的大小与模式见图随主模块产生的电压误差信号即电流基准基准与实际电压输出信号比较后产生电流误差信号,每个从模块再与各自实际输出电流值比较后生成用于PWM 电流基本一致,实现并联均流控制。
直流电源的均流摘要直流稳压电源的原理和设计:市电经功率变换后,分成既可相互独立又可并联组合的两路直流稳压电源。
输出电压可在1.8V—5.8V之间连续调节。
当两路并联时能够自动均衡电流,并用STC12C5A60S2作为控制核心,系统可以输出最大电流、实际电压和输出电压实时显示出来。
一、作品简介设计并制作直流稳压电源,两路电源可独立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两路并联输出,可自动实现输出电流均衡。
指标完成情况:1)作品没能实现采用红外遥控对输出参数进行调整。
2)单路输出电压可在1.8V~6.0V之间以任意调节,由于DA部分出了一点状况,所以只能通过调节电位器来改变输出电压的值。
3)典型输入电压为5V,负载在10%~100%变化时,负载效应小于±0.5‰;由于没有功率电阻,所以没有测试,最大输出电流也没能测试。
4)满负载时纹波在5m以内;未进行纹波测试,在实验过程中所得到的方波波形毛刺很大。
通过增加滤波电容,效果也并不明显。
图 1.1 作品实物图二、硬件电路(一)硬件电路的焊接根据所给实训题的报告,在仔细阅读了报告之后,我们首先将需要购买的元器件罗列出来,待一些基本的元器件买回后,就开始了焊接。
同时开始了原理图的绘制,和程序的设计。
由于这次的硬件电路主要是两路可均流的DC/DC变换器,所以整个电路是相当对称的,在设计硬件电路时,我们很注意电路的对称布局的。
可是因为芯片和电感是在网上购买的,我们只需要根据芯片的封装焊接上芯片座或者预留出足够大的位置就可以了。
整个电路焊接好之后也算是美观。
只等芯片回来进行调试了。
可是在网上购买的芯片有很多是贴片的,我们只有把芯片引脚通过跳线引出来,也顾不上电路的美观了,在这个过程中,贴片芯片的焊接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硬件电路的调试SG3524和MC34152是直插式的芯片,所以我们最先调试的这部分电路,给两芯片给8.5V的VCC,MC34152的5脚输出一个方波,用来控制开关管的导通或截止。
电源均流方案电路简介电源均流方案电路是一种用于实现电流均分的电路设计方案。
在多电路并联使用的情况下,电源均流方案电路能够确保每个电路获得相同的电流,从而均匀分配电流负载,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流均流的重要性在一些需要多个电路同时工作的应用中,例如电机驱动、照明系统等,电流均流非常重要。
如果电流不能均匀分配到每个电路中,将会导致某些电路过载,而其他电路则负载较轻,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因此,实现电流均流是确保系统各个部分正常工作的关键之一。
传统电源均流方法的局限性在传统的电源均流方法中,通常采用电流分流器或电阻器来实现电流的均分。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在每个电路入口处串联一个电流分配电阻,通过分压原理将电流分配到各个电路中。
然而,传统方法存在以下几个局限性:1.效率低:传统方法中,电流分配电阻会消耗一部分电能,导致整体电源效率降低。
2.温升大:电流分配电阻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功耗,导致温度升高,进一步影响电路的稳定性。
3.可靠性差:由于传统方法需要使用大量的电流分配器或电阻器,线路复杂,容易出现故障,降低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电源均流方案电路设计为了解决传统电源均流方法的局限性,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源均流方案电路设计。
该设计基于现代集成电路和功率电子技术,能够实现电流的精确均分,并改善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
基本原理新的电源均流方案电路设计主要基于电流控制技术。
在该设计中,通过控制每个电路的阻抗来实现电流的均分。
具体实现如下:1.使用可调节电阻:在每个电路的入口处串联一个可调节电阻,通过调节电阻的阻值来控制电路的阻抗。
2.分布式控制:每个电路的可调节电阻通过分布式控制器进行控制,通过控制器将电流均匀地分配到每个电路中。
设计要点在设计电源均流方案电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高精度电阻:可调节电阻需要具备高精度和稳定的特性,以确保电流的均匀分配。
2.分布式控制算法:控制器需要能够实时监测每个电路的电流,通过分布式控制算法来调节可调节电阻的阻值。
电源均流电路
电源均流电路指的是一种能够将电流从一个电源分配到多个负载上的电路。
在这种电路中,电源会提供一定的电流,而每个负载也会得到相同的电流,从而实现了电流的均匀分配。
电源均流电路常常用于需要同时供电多个部件的电子设备中。
例如,在一台计算机中,内存、硬盘、显卡等部件都需要得到电源的供应。
为了确保这些部件能够稳定地工作,需要采用电源均流电路来分配电流。
在电源均流电路中,通常会使用电阻器来实现电流的分配。
电阻器的阻值越大,分配到该负载的电流就越小。
因此,通过合理选择电阻器的阻值,就可以实现电流的均匀分配。
除了使用电阻器,还有一些其他的电路可以实现电源均流的功能。
例如,可以使用晶体管、运算放大器等元件来实现电流的分配。
这些电路通常比电阻器更为灵活,但也更加复杂。
总之,电源均流电路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电路设计,能够帮助我们实现电流的均匀分配,从而为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保障。
- 1 -。
电力技术应用变电站直流电源并联均流控制方法陈猛(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恩施供电公司,湖北传统方法在变电站直流电源并联均流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不佳,不仅直流电源并联均流度比较低,而且均为此提出变电站直流电源并联均流控制方法。
并采用小波降噪技术对原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根据电源并联原理识别直流电源并联均流误差,利用变换器对存在误差的直流电源电压进行调整,消除均流误差,从而实现变电站直流电源并联均流控制。
经实验证明,在设计方法以上,均流时间为0.21 s,设计方法在变电站直流电源并联均流控制方面具有良变电站直流电源;并联;均流控制;小波降噪技术;均流误差Parallel Current Sharing Control Method for Direct Current Power Supply in SubstationsCHEN Meng(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Enshi Power Supply Company, EnshiAbstract: Due to the poor application effect of traditional methods in the parallel current sharing control of direct。
无线传感器在信号采集过程中受到干扰影响原始信号中会存在噪声信号,为了保证后续直流电源并联均流误差计算精度以及控制精度,采用小波降噪技术对原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对原始电源信号(2)为小波变换后的直流电源模块信号;a为变时刻直流电源并联电流信号;。
通过小波变换将原始信号变换为多个子序列,利用自适应阈值函数对信号的每个子序列进行滤波,用公式表示为(3)为自适应为小波变换后信号式中:U流电源并联负载阻抗。
将式(可以确定元将信号发送到控制电路,将电流与平均值比较,得到直流电源并联均流误差,其计算公式为式中:ϑ邻两相电流平均值。
开关电源均流原理开关电源是一种将电能源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的电源,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均流原理是开关电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得开关电源的输出电流能够保持基本均匀分布。
开关电源工作原理开关电源主要由输入端、输出端和控制电路组成。
输入端接收交流电,通过整流、滤波等过程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经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进行修正。
接着,由MOSFET管控制的开关变压器将直流电转换为高频脉冲电流,经过输出滤波电路后得到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
在开关电源中,均流原理的目的是使得输出端的电流均匀分布,避免过大的电流在一些部分集中而引起的热量积聚和损坏。
常见的实现均流的方式有两种:电荷均流和自适应均流。
1.电荷均流电荷均流是通过在输出电路中串联电阻来实现的,将输出电流均匀地分配到每个负载上。
这样可以保持负载的电流基本相等,从而使得电源的输出电流更加稳定。
电荷均流的实现需要注意两个关键问题:电阻值的选择和阻值的精度。
首先,电阻的值要足够大,以使得电流在电阻和负载之间几乎能够平均分配。
其次,电阻的阻值要相对精确,以保证均流效果的稳定性。
2.自适应均流自适应均流是通过反馈控制实现的,根据负载情况调节输出电流以使得电流分布均匀。
在这种方法中,通过检测电流的变化,判断各个负载的电流情况,再通过控制电路调节输出电流大小和分配,实现均流的效果。
自适应均流相对于电荷均流来说,更加灵活和精确。
它能够根据负载的变化实时调整输出电流,保持负载的电流均匀分布,适应不同负载的需求变化。
总结开关电源均流原理是保证开关电源输出电流均匀分布的重要手段。
通过电荷均流和自适应均流两种方式,可以实现输出电流的均匀分配,避免电流过大集中造成设备损坏。
电荷均流需要合适的电阻选择和精确的阻值,而自适应均流则更加灵活适应各种负载情况。
电源均流度计算公式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各种电子设备的运行中,电源均流度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呢。
您可能会好奇,啥是电源均流度?简单来说,就是衡量多个电源模块在共同为一个系统供电时,它们输出电流分配均匀程度的一个指标。
要计算电源均流度,咱们先得搞清楚一些基本的东西。
想象一下,您有几个小伙伴一起搬东西,每个人出的力不一样,这就好比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大小不同。
我们得算一算,大家出力的差别有多大,是不是均匀。
电源均流度的计算公式是这样的:均流度 = (模块输出电流最大值- 模块输出电流最小值)/ 模块输出电流平均值 × 100% 。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有三个电源模块,它们的输出电流分别是5A、4A 和 6A。
那先算平均值,就是(5 + 4 + 6)÷ 3 = 5A 。
然后最大值是6A,最小值是 4A 。
按照公式,均流度 = (6 - 4)÷ 5 × 100% = 40% 。
这个公式看似简单,可在实际应用中却有大用处。
比如说,在一个大型的数据中心,里面有成千上万台服务器,每台服务器都需要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
如果电源的均流度不好,有的电源模块拼命干活,输出电流过大,可能很快就累坏了;而有的电源模块却在偷懒,输出电流过小,这样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就会大打折扣。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公司的一个重要设备突然出了故障。
大家忙得焦头烂额,查了半天,最后发现是电源部分的均流度出了问题。
几个电源模块工作不均衡,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
当时那场面,真是让人着急上火。
后来经过一番努力,重新调整了电源配置,按照均流度计算公式仔细计算和优化,设备终于恢复了正常,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在一些对电源要求特别高的场合,比如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电源均流度更是丝毫马虎不得。
一点点的偏差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所以,掌握好电源均流度的计算,对于保障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那可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电源均流度计算公式虽然不复杂,但它背后的意义和作用却不可小觑。
“TI”杯四川省电子设计竞赛直流均流电源参赛人:杨毓俊周华张仁辉“TI”杯四川省电子设计一等奖作品题目:直流均流电源崔红玲队员及年级:杨毓俊2006级周华2006级张仁辉2006级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摘要: 采用TI公司的DC/DC芯片TPS5430设计并制作了两路BUCK型均流电源,均流误差在1%以内,电源总效率可达93%,两路电源负载调整率均在0.1%以内,并且输出电压 4.5V~5.5V可调,具有过流保护功能,过流保护点可调。
整个电源系统还外加控制器MSP430作为附加功能的控制核心,可实现遥控定时开关机,显示电源工作状态。
效率TPS5430 MSP430 Abstract: TI's DC / DC chip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the TPS5430 two-BUCK power supply are all in the flow of error less than 0.5%, power efficiency up to92% of the total, two power load regulation are less than 0.1%, and output voltage 4.5V-5.5V adjustable, with over-current protection features,adjustable over-current protection point. The entire power system controllerMSP430 plus additional features as the core of the control,enables remotecontrol switch from time to time, show the work of state power.KEY WORD : BUCK Current Error Efficiency TPS5430MSP430一.作品简介:仔细阅读和认真分析题目内容后,对题目要求完成的功能和技术指标归纳如下:1、输入电压为市电,须经功率变换部分将其转换为较为稳定的直流信号作为后端直流均流电源模块的输入。
2、题目具体参数要求如下:( a )、直流均流电源由两路构成,基本要求单路输出电压为5V,+10%范围可调。
( b )、负载调整率+0.5%Vo,单路功率5W。
( c )、过流保护点 1.2A~1.3A,故障解除后能自恢复。
( d )、并联自动均流,均流电流相差+5%。
( e )、电源总效率大于80%。
( f )、要求输出纹波小于100mV。
( g )、可外加其他功能。
3、设计必用两种以上TI器件。
综合考虑,因题目要求较高的效率,且对纹波要求不高,所以采用高效率的BUCK型开关电源作为均流电源的基本模块。
同时,为了提高电源应用的灵活性,我们决定外加遥控定时开关机功能。
二、作品实现:1. .设计方案论证:(1). BUCK型电路实现方案论证与选择方案一:采用PWM控制芯片采用TI公司的脉宽调制控制器TL494CN作为BUCK型拓扑的PWM控制芯片。
TL494的最高工作频率300KHz,内有两个误差信号比较器,能同时实现电压模式和电流模式控制,方便做过流保护;但由于BUCK 型拓扑的MOS 管驱动需外加上管驱动芯片IR2110,而IR2110 会有0.2W 左右的功耗,对于仅5W 输出的电源来说,会消耗掉 4 个百分点的效率。
方案二:采用TPS5430采用TI公司的BUCK型DC/DC芯片TPS5430,其最大输出电流3A,内部集成驱动电路和1.221V基准源,固定工作频率500KHz。
用TPS5430可使电路结构简单化,系统的可靠性高,且高的工作频率减小了对电容和电感的要求,使系统小型化。
综合考虑,为了使系统有较高的效率和可靠性,我们选择方案二。
(2).均流方案论证与选择方案一:下垂法(Droop)(a)、电路结构(b)、特性曲线图一、Droop法及特性曲线下垂法(又叫斜率法)是最简单的一种均流方法,电路结构如图一(a)。
其原理是利用电流反馈信号或者直接输出串联电阻,改变模块单元的输出电阻,使外特性的斜率趋于一致,达到均流。
由图一(b)可见,下垂法的均流精度取决于各模块的电压参考值、外特性曲线平均斜率及各模块外特性的差异程度。
但此方法小电流时均流效果差,随着负载增加均流效果有所改善;对本系统而言,我们希望外特性斜率越小越好,而下垂法则以降低电压调整率为代价来获取均流,该法只适合应用在均流精度大于或等于10%的场合;很难达到5%的均流效果。
方案二:最大电流法(自动均流法)图二所示为最大电流法控制框图,最大电流均流技术由环外调整和母线自主配置相结合而成,不改变模块基本单元的内部结构,只需在电压环外面叠加一个均流环,各模块间接一条均流母线CSB。
因为二极管单向性,只有电流最大的模块才能与均流母线相连,该模块即为图二、最大电流法主模块。
其余为从模块,比较各自电流反馈与均流母线之间电压的差异,通过误差放大器输出来补偿基准电压达到均流。
这种均流方法有专门的均流芯片,如TI 公司的UCC29002,系统可靠性较高。
但由于二极管总存在正向压降,因此主模块的均流会有误差;而且均流是一个从模块电流上升并超过主模块电流的过程,系统中主、从模块的身份不断交替,各模块输出电流存在低频振荡,降低了均流的稳定性。
方案三:主从均流法主从法的均流思想是在并联电源系统中,人为的指定一个模块为主模块,直接连接到均流母线,其余的为从模块,从母线上获取均流信号。
图五为采用电压图三、主从均流法环内调整结构的主从均流法。
主模块工作于电压源方式,从模块的误差电压放大器接成跟随器的形式,工作于电流源方式。
因为系统在统一的误差电压下调整,模块的输出电流与误差电压成正比,所以不管负载电流如何变化,各模块的电流总是相等。
采用这种均流法,精度很高,控制结构简单,模块间联线少,易于拓展为多路。
缺点是一旦主模块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瘫痪。
综合考虑对于本系统只有两路电源,而且又采用 DC/DC 芯片设计,系统不 确定因素少,所以可靠性很高,又主从均流法精度很高,设计简单,成本低,所 以我们采用方案三实现均流。
2.理论分析(1)功率变换电路的设计及参数计算:认真分析题目后,我们决定经工频变压器整流滤波后,做两路对称的DC/DC 电源给后级供电。
因题目要求输出电压为 5V ,又 BUCK 电路输入输出压差较小 时可获得较高效率,所以将供电电压定在 7V 左右。
采用 TI 公司的开关电源芯 片 TPS5430,其开关频率为 500KHz ,内部基准电压 1.221V ,最大输出电流 3A 。
功率变换的单路电路图如下:Ton 公式一: Vo= ×Vin Ton+Toff图四、功率变换原理图上面的功率变换的功率变换电路做完后,为了增加作品亮点,我们又决定采 用 AC/DC 作为我们的功率变换部分,并且我们也做出来了,但是,在作品测试 的时,我们的误操作使大功率开关管烧掉了,只好用上面那个功率变换电路测试。
为了体现我们的思维,我还是将设计过程论证如下。
AC/DC 变换的设计及理论计算如下:图五、功率变换电路原理图如图五所示 RCC 反激式 AC/DC 原理图,输入为 220V 市电,经 EMI 滤波、整 流桥整流后送入变压器初级。
图中用光耦和三极管 Q1,开关管 Q2 构成电压反馈,当输出电压有增大趋势时,光藕上流过的电流增大,使三极管Q1的基极电流增大,Q1导通,开关管Q2截止,输出电压降低,开关管Q2再次导通,反之,当输出电压降低时,过程相反。
因题目要求输出电压为5V,又BUCK电路输入输出压差较小时可获得较高效率,所以将功率变换输出定在7V左右,此电路采用TL431作为输出基准源。
高频变压器的设计要求为开关频率为20KHz,占空比D=0.5,输出电压7.7V,输出电流要求能够达到3A,整流管正向电压降为0.5V。
具体设计过程为: (1).整流输入电压最小值:Vin(DC)=Vin×1.2=265V考虑一定裕量,取Vin(DC)=250V(2).变压器的传输功率为:Po=(Vo+V F)Io(MAX)=10×3=30W考虑副边绕组铜耗,采样、过流保护信号等电阻损耗和原边开关损耗后,设效率为η =70%则输入功率为P in= Po=43W η(2).由PQ 磁芯的最大传输功率(50KHz)关系可知,至少需要PQ20/20 型的磁芯。
由于题目中并没有体积要求,为了使最大传输效率达到最佳效果,而且考虑到目前有的几种磁芯型号,选用了PQ32/30 型磁芯。
其每伏输入电压对应的匝数2N it=0.278,绕线窗口面积A w = 149.6mm ,窗口有效利用系数=0.23。
(3).原边线圈的匝数N = N V = 0.278×265=73.67(匝),取整N =73 匝。
P 1T P(MAX) P(4).副边线圈的匝数V + VO ( MAX ) FN = ⨯ N = 4.41 (匝),取整为 5 匝。
S PV ⨯ D(MAX(5).根据趋肤深度和频率的关系可知穿透深度为66.1 66.1∆ H= = = 0.467 (mm)f 20000MIN(2)均流拓扑的设计及参数计算:如图六,图中R7、R8、R9均为防噪电阻,D1、D2是续流二极管,L1、L2 为储能电感,R1和R2为电流取样电阻,阻值均为0.05欧的低温漂金属膜电阻,电流信号通过电阻转换成小电压信号后经运放放大一定倍数,然后分别送到OP37的正负输入端进行进一步误差放大。
OP37的输出端反馈到从电路的电压反馈端,由于OP37低失调电压,所以理论上可以将两路的电流差控制在5mA以内。
当并联时,将开关S1闭合,如果某个时刻从电路电流增加,运放的电压正图六、均流源拓扑结构图端(3端)与负端(2端)的电压差增大,运放的输出端(6端)电压升高,此信号可以起到调制从电路占空比,使其减小以达到减小从路输出电流,即均流的目的;反之,当从路电流减小时,运放输出电压减小,调制从路电流增加。
储能电感设计要求轻载时电源工作在电流连续方式;因为若轻载时工作在电流断续方式,则输出电压会升高,会影响电源的负载调整率。
具体设计步骤如下:(1)设Imin为临界电流,Iv为电感的谷点电流,要使电流在整个周期都不为零,则需Iv>0;所以Vo ×T o ff Vo ×ToffIm in = 即,L =2 L 2 Im i n(2)因Imin=0.1A,(Vo)max=5.5V,f=500KHz,Toff=(1-Vo/Vin)/f;算出L>37uH,取L=100uHR 3R 3输出电压的计算公式:Vo = (1 + ) * V ref = = 1.221*(1 + )R 5R 5(3).过流保护电路设计:过流保护及自恢复实现原理如图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