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感染
- 格式:ppt
- 大小:8.12 MB
- 文档页数:44
关于重症感染,我们需要了解什么重症感染是致病微生物在机体内繁殖生长,从而引起某一脏器或全身感染且因感染而致该脏器或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或死亡的疾病。
近年来,也有相关解释重症感染应包括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重症感染病死率较高,尤其是感染性休克就可高达80%。
重症感染的部位也较多,可涉及多个组织系统,包括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临床症状体征复杂多样,而且因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重症感染的病原学分布、耐药性等流行病学资料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各自鲜明的特征,因此在诊断治疗上也会存在一定差异性。
一、诊断标准1.1出现病原菌侵入的表现:患者有明确的病原菌感染,比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血常规检测中提示大量白细胞增高,还会伴随出现发烧、寒战、咳嗽、咳痰等感染的临床表现;1.2存在多个脏器损伤的表现:感染的同时还会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出现低血压休克,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mmHg,如果患者已患有高血压病,则血压收缩压要比原来高血压的值降低30%以上。
因为感染部位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比如重症感染部位在肺,会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的改变;消化系统的感染则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粘液脓血便等临床症状;泌尿系统重症感染还会出现尿频、尿急、血尿等表现;肝脏或中枢神经系统也会有相应的临床症状;1.3出现呼吸衰竭、呼吸困难的表现:如呼吸够快、呼吸不畅、口唇指甲发绀、缺氧等;1.4意识障碍:患者在发病的同时伴有意识障碍,出现嗜睡、胡言乱语且病情严重时甚至出现昏迷的临床表现;二、危害及并发症2.1呼吸功能衰竭:重症感染会引起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氧合指数低于300,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出现呼吸急促、甚至是叹气样呼吸等临床表现;2.2循环衰竭:重症感染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可以引发机体组织灌注不良甚至是乳酸中毒的症状,比如血压偏低、脉搏细数、四肢厥冷等休克表现。
重症感染诊疗流程感染为引发重症患者死亡的原因。
重症感染诊疗过程中存在较多误区有待纠正。
因此,临床需要对于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流程进行制定,结合专家共识及国内外相关指南进行整体流程分析。
并对于诊疗行为进行规范,提高患者的感染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一、判定是否为重症感染重症患者感染本身严重程度不考虑,治疗存在远隔脏器功能损害均被认定为重症感染。
本流程当中重症感染对于界定标准进行借鉴,其中公布了脓毒症指南,其中提到,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变化在2分以上,可以认为感染患者产生器官衰竭急性变化。
感染性休克一般在sepsis、分数液体充分的基础上采用血管升压药物能够促进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5mmHg以上,血乳酸水平>2mmol/L,呼吸频率在22次/min以上,收缩压小于100mmHg,这些数据均为快速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
二、疑似感染部位筛查在实施抗感染药物治疗前应留取三大常规、血培养以及实施降钙素原送检。
同时,应在6~24小时内进行复查,根据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实施疑似部位筛查。
如患者产生憋喘、咳嗽、呼吸困难等情况,则考虑患者有肺部感染可能。
肺部感染在秋冬季节高发。
同时,怀疑患者为病毒感染应立即实施咽拭子送检,并为其实施病毒筛查,对于痰液进行留取,为其实施抗酸染色、革兰染色以及真菌镜检。
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为患者实施支气管肺泡灌洗,对于非粒细胞降低的曲霉感染患者应同时送检灌洗液的半乳甘露聚糖基进行实验,同时。
可实施CT、胸部X线以及超声影像学检查协助,大叶性肺炎一般在肺炎链球菌中产生,大叶实变伴有叶间裂膨隆,可提示其存在克雷伯菌肺炎的可能性。
病变表现主要为水肿改变,可充分考虑患者存在肺孢子菌肺炎以及病毒性感染,双侧典型病原体及肺结核较为常见,同时,产生肺空洞以及胸腔积液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可能属于军团菌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如患者存在寒战、张驰热、瘀斑及皮疹为首发表现则应考虑患者是否存在血液感染,应尽快为患者实施骨髓培养,并为患者实施细菌生长情况判定。
医药健闻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的护理吴晓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 200127)重症肺部感染是发生于肺部的疾病,随着机体免疫机制下降,肺组织炎症扩散,会导致各器官出现障碍。
据权威数据显示,老年人重症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达30%~50%。
对于老年患者,治疗效果与其免疫情况、营养状况、是否合并慢性基础病等显著关联。
如何对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呢?诱发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的因素肺部感染是指各类病原体所诱发的肺实质、气管及支气管感染,其中以感染性肺炎最为多见。
临床上,能够诱发肺部感染病因有很多。
(1)细菌性肺炎:如绿脓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2)病毒性肺炎:如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及冠状病毒等;(3)真菌性肺炎:如放射菌、曲霉及白念珠菌等;(4)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炎:如老年人可因免疫力低下而伴发弓形体感染、结核菌、军团菌感染等;(5)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如因误吸药物、胃酸所引起的化学性肺炎;(6)支原体肺炎:由肺炎支原体所引起。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的特点(1)发病隐蔽。
老年人肺部病变常比较广泛,但由于免疫力低下,故发热症状不明显,体温多维持在37.5℃~38.5℃,一般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体重减轻、多无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白细胞偏低甚至不增高,或检测结果仅存在嗜中性粒细胞偏高的问题。
此时,需经过影像学检查证实是否存在肺部感染。
(2)合并革兰氏阴性及革兰氏阳性感染的患者数较多。
由于老年人身患多种疾病,同时发生两种菌种感染的可能性比较高,且病程较长,病灶吸收缓慢。
可留取痰培养,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使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
(3)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以真菌性肺炎及吸入性肺炎占多数,且患者常反复感染。
由于老年患者呼吸道清除功能减退、吞咽障碍及吞咽反射功能减退等因素,吸入性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显著提升,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增加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加,甚至威胁生命。
重症医学科(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重症医学科(ICU)的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重症医学科(ICU)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重症医学科(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实行全面管理、重点控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重症医学科(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应由科室负责人负责,成立感染管理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日常感染管理工作。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重症医学科(ICU)应设立感染管理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护士长、医生、护士等组成,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感染管理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情况,制定感染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感染管理小组应定期对本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第八条重症医学科(ICU)应加强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工作。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第九条重症医学科(ICU)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性。
第十条重症医学科(ICU)应加强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灭菌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
第十一条重症医学科(ICU)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细菌耐药监测,防止细菌耐药的扩散和蔓延。
第十二条重症医学科(ICU)应加强患者的风险评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感染预防措施。
第十三条重症医学科(ICU)应加强病房环境的管理,保持空气清新,各类物表每日清洁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第十四条重症医学科(ICU)应加强患者探视的管理,制定合理的探视制度,减少感染风险。
四、感染事件报告与处理第十五条重症医学科(ICU)发生医院感染事件时,应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调查和处理。
重症医学科感染管理制度一、建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小组人员职责明确,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感控工作,制定其岗位责职责,统一接受感控管理部门业务指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科室质控内容。
不断完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并落实。
定期开展科内督察,做好记录,不断改进。
二、积极参与各类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科室定期开展培训、学习。
三、各功能区域布局合理、洁污分区明确,室内不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保持良好通风、采光,维持适宜的温湿度。
四、进入重症医学科工作人员须更换工作服(隔离服)、工作鞋(必要时穿鞋套),根据需要戴口罩、帽子。
患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五、严格探视制度管理,明示探视时间,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换探视服、必要时更换专用鞋(或鞋套),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手卫生,应谢绝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探视者。
六、合理安置患者,感染、疑似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区安置,多重耐药菌,特殊感染患者尽量单间隔离或集中隔离,隔离患者应做好相应标识。
七、医务人员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做好应急处理、报告工作,配合完成用药和监测工作。
八、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报告,重点落实对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对术后患者应加强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
九、配置适宜的手卫生设施,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严格落实无菌技术操作。
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应集中交消毒供应室进行处理,一般诊疗物品专床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十一、各种开启的消毒剂、无菌物品、液体等应注明开启时间,在规定期限内使用。
十二、执行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的相关规定,一次性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重症病人感染的特点与治疗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刘大为重症病人是指那些已经出现或有潜在可能性发生器官或系统功能损害的病人。
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机体防御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生命体征的不稳定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这部分病人不仅容易遭受感染的侵袭,而且一旦发生感染,则通常会导致病情急剧恶化,甚至向不可逆发展。
所以,重症病人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非常强的特征性。
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感染可以导致机体出现炎症反应,临床上也通常根据机体的炎症反应指标来判断是否有感染的存在。
但在重症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机体的炎症反应可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的提出,使机体的炎症反应明显的超出了原有感染的范围,体现了对机体损伤过程的理解、对疾病形成的机制的再认识的过程,以至进一步对诊断治疗策略的调整。
全身炎性反应是机体在受到损伤时的一个反应过程。
SIRS的诊断标准是这个过程的临床表现,或者是临床上识别这个过程的基本条件。
如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下列表现,可以认为SIRS的存在:1.体温> 38℃或< 36℃;2.心率> 90 次/分;3.呼吸频率> 20 次/分,或PaCO2 < 32 mmHg (4.3 kPa);4.血白细胞> 12000 / mm3, < 4000 / mm3, 或幼稚型细胞> 10%。
图1。
感染相关定义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SIRS可以由致病微生物所致的感染引起,如菌血症、真菌血症、病毒感染等,也可以由非感染性因素,如严重创伤、烧伤、组织缺血、胰腺炎、失血性休克等因素引起。
Sepsis是指由感染因素所致的SIRS。
在感染作为诱因的前提下,Sepsis与SIRS是同义词。
Infection是指致病微生物对正常组织侵入所导致的机体产生局部炎性反应的过程。
医保重症感染的标准
《医保重症感染的标准》
在我国,重症感染可以经由医保机构实施报销,但具体的纲领事项比较复杂。
具体的标准可能因地而异,不管是省份还是区域可能会有所不同。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我国国家医保局关于重症感染报销标准所规定的具体要求。
一、重症感染具体报销标准
1、被报销对象:患重症感染者及家属。
2、报销项目:向重症感染者及家属报销相应的医疗费用、营养费用、康复费用等。
3、报销上限:本次重症感染报销上限为50万元,报销必须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
4、报销范围:重症感染的报销项目主要包括:重症感染诊断检查与治疗费用、抢救费用、抢救物
质费用、呼吸机、流鼻涕机等医疗器械费用、新
药及耗材费用、重症护理费用等。
二、重症感染申报条件
1、病人具有重症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接受医院的救治抢救的的记载;
2、病人的药品、耗材等全部由该病人本人及家属付款;
3、报销时间必须在30天内完成;
4、如果发生病因、治疗方式变更,且临床表现符合重症感染标准(君健)要求,可以申请继续报销;
5、如果报销时间超过30天,必须重新申报,超过180天并且需要继续接受抢救治疗,则需要重新提交完整的重症感染资料,重新申请报销。
总之,只有满足以上允许的标准,病人始能够享受到国家的医保任何报销服务. 希望病人们都能早日康复!。
ICU感染防控工作指南一、概述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是医院中感染风险最高的区域之一,因此,ICU的感染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ICU感染防控工作指导,以帮助医护人员有效地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ICU感染防控原则1. 严格的入室管理:所有进入ICU的人员必须进行手卫生和更衣,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和手套。
2. 严格的探视制度:限制ICU的探视时间,减少人员流动,降低感染风险。
3. 规范的医疗操作: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 环境消毒:定期对ICU环境进行消毒,包括床单位、仪器设备和地面等。
5. 患者管理:对ICU患者实行全面的病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症状。
三、ICU感染防控具体措施1. 手卫生:- 所有进入ICU的人员必须在进入和离开时进行手卫生。
-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患者分泌物、排泄物和医疗设备后,必须立即进行手卫生。
2. 个人防护:- 医护人员在进入ICU时,必须佩戴口罩、帽子和手套。
根据患者情况和操作需求,可能还需要佩戴护目镜和防护服。
3. 患者护理:- 每日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 定期更换床单,保持床单位的清洁。
- 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及时处理,防止感染。
4. 环境消毒:- 每日对床单位、仪器设备和地面进行消毒。
- 对患者接触频繁的物品,如床栏、呼吸机等,进行重点消毒。
5. 医疗操作:- 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 对医疗废物进行严格分类和处理,防止污染。
6. 患者转运:- 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必须做好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7. 培训和监督:-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
- 对感染防控工作进行定期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总结ICU感染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护人员共同参与,严格执行各项防控措施。
通过本指南的实施,我们将能够有效地降低ICU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重症感染如何选择抗生素重症感染是指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常常伴随着器官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抗生素是重症感染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病原体种类繁多、耐药性增强等原因,抗生素的选择变得越来越复杂。
因此,正确选择抗生素对于重症感染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重症感染如何选择抗生素。
重症感染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病原体的种类不同的病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因此需要根据病原体的种类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例如,革兰阳性菌常用的抗生素有万古霉素、头孢菌素等,而革兰阴性菌常用的抗生素有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除了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还有其他类型的病原体,如厌氧菌、真菌等,它们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药敏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对病原体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确定病原体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可以选择敏感性高、耐药性低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除了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抗生素,还需要考虑抗生素的药理特点、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以及抗生素的副作用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例如,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选择肝肾代谢和排泄能力较低的抗生素,以避免药物在体内积累导致毒副作用。
同时,需要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
1.抗生素的药理特点抗生素的药理特点包括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
药代动力学是指抗生素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影响抗生素在体内的浓度和作用时间。
药效学是指抗生素对病原体的杀菌或抑菌作用,影响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抗生素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抗生素的药效和安全性。
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考虑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