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教育史考点

外国教育史考点

外国教育史考点
外国教育史考点

一、基本概念

智者:所谓智者就是有智慧、有能力的人。作为一个学派的名称起于普罗塔哥拉。他们收费授徒,教授学生辩论术、修辞学和文法。是古希腊最早的一批职业教师。

公立学校运动:广泛建立由公共税收维持、公共行政机关监督、向所有儿童免费开放的学校制度的运动。

恩物:恩物是福禄培尔所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其价值在于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的规律。它是福禄培尔的幼儿游戏理论在玩具设计和游戏实践方面的具体应用。兰学:兰学是日本锁国时代通过荷兰传入的西方科学文化知识,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近代科学。兰学是在江户时代时,经荷兰人传入日本的学术、文化、技术的总称,字面意思为荷兰学术,引申可解释为西洋学术。

比奈西蒙量表:1905年比奈与学生西蒙合作编制了第一份智力量表,通称“比奈——西蒙智力量表”,这份量表以3-13岁儿童为对象,通过对被试者从易到难的各项测验的测定,判定他们的思维判断的敏捷性。

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一种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理论。20世纪50年代中期产生于法国,60年代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其理论包含:一是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二是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三是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

文科中学:16世纪德国中等教育机构之一。17世纪后,拉丁学校也逐渐演变成文科学校,专为贵族子弟服务,与为贫民服务的初等学校毫无关系,具有双轨制的特点。文科中学的目标是培养封建官吏和法官、医生等人才,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升大学。学校的主要课程是拉丁文和希腊文,以古典语文的教学为主,此外还有算数、地理。

自然人:自然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即其教育目的,是卢梭的自然教育所要培养的人,自然人和公民既对立又统一,是“抽象的人”。自然人完全是他理想国家的公民,即资产阶级新人,是身心两健,既有农夫或运动运的身手,又有哲学家的头脑的人,是能够随社会的发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

七艺:“七门自由艺术”包括三艺和四艺,前者指文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后者包括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学。

苏格拉底问答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又称为“知识的助产术”“产婆术”。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

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可以分为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部分。

教育性教学原则:由赫尔巴特提出,认为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形成人的德性——“善的意志”。这种“善的意志”是自由、完美、友好、正义、公平五种道德理念的统一。他的“主知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是统一的,人的观念、情感、“善的意志”不可分割。这个心灵的统一体是在观念和观念体系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统一的。

他认为知识与道德具有内在的和直接的联系。人只有认识了道德规范,才能产生服从道德规范的意志,从而形成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这一认识成为“教育性教学原则”的理论基础。“教育性教学原则”本质上是在探讨德育和教学两者的统一性。教育性教学原则主张德育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坚持这一原则,即是要求教学的目的和整个教育目的保持一致。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教学要设立一个近期的目的,即多方面的兴趣。多方面兴趣具有道德力量。

贝尔—兰卡斯特制:也称为“导生制”,产生于19世纪初的英国,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是英国“双轨制”教育体制的具体体现。它的组织形式是这样的: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完全是教师的助手。

做中学:通过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论述,杜威提出了举世闻名的“做中学”原则,倡导从做事情而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他明确提出:“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在杜威看来,“从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也就是知与行的结合。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公学:最初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事实上是英国专为贵族、教士和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私立、寄宿、以升学为宗旨的中等学校。学校自成系统,管理权为贵族和教会掌握,不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拨款,学费昂贵,主要招收经过严格的选择性考试的预备学校毕业生,修业5年。以培养升入著名大学的高材生,造就未来的领袖人物和学术人才为主要目标,有大学预科性质。学校规模不大,多实行男女分校,课程注重人文学科,侧重古典语和外语。

快乐之家:由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创设的曼图亚学校,环境优雅、恬静,校舍宽敞、明亮,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并称其为“快乐之家”。维多里诺既重视德育和体育,又重视智育和美育,曼图亚学校充分体现了其办学、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维多里诺比较重视儿童的兴趣和个性,反对死记硬背,采用了许多形式活泼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二、基本事实:详见书本

三、基本理解

1、斯巴达的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雅典和斯巴达是当时典型的两种城堡模式。,城邦是指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的主权国家。

斯巴达的教育:斯巴达的等级制度、严格的军事教育制度

雅典的教育:和谐发展,全面教育

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有共同点,其共同点是都比较重视教育,并且教育都为奴隶主阶级服务.雅典非常重视教育,其教育是其繁荣的文化,科学,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雅典实施奴隶主民主政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雅典人认为理想的教育是心灵和身体的和谐发展.因此,雅典的教育,不仅要把统治阶级的子弟训练成为身强力壮的军人,而且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多种才能,能言善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同时斯巴达也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治国的最主要的工具.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是通过军事体育训练将氏族贵族子第培养成为体格强壮的武士.但是二者也有不同点.雅典的教育注重和谐发展,是比较全面的教育,而斯巴达只关注军事体育训练,不注重文化知识教育,是比较片面的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的制度化程度要高一些.在教育史上,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不仅对西方的教育制度,而且对西方教育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2、杜威的“活动中心”与“做中学”

“活动中心”:在杜威的方法论中,“活动”占据着中心的地位。他的儿童中心论实际上是说明教育要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来进行的理论。他认为通过活动才能产生经验,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儿童自己用思想做试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直接接触各种事实,这样可以获得更深刻的印象,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即“从做中学”。[3]这样儿童会感受到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杜威为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制定了五步教学法:

(1)问题。由思维引起的对未知事物的困惑,怀疑。

(2)观察。对未知事物进行观察,获得初步了解。

(3)假定。整理分析已掌握的观察材料,提出试验性假设,并进行考查,探究和分析。

(4)推理。根据试验性的假设,进一步考查事实,不断修正假设,使之与事实吻合。

(5)检验。在实践活动中,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做中学”:

通过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论述,杜威提出了举世闻名的“做中学”原则,倡导从做事情而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杜威认为“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他明确提出:“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在杜威看来,“从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也就是知与行的结合。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杜威从批判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教育方法出发,提倡反省思维,即指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境界,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问题解答。杜威据此提出了著名的解决问题的“五步教学法”: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第三,占有必须的知识和

材料,进行必要的观察;第四,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第五,对方法进行检验。也可以简单概括为:情境—问题—资料—方法—检验。当然,杜威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省略其中的某个步骤。杜威视科学思维的方法为革除社会弊端、实现社会理想的最重要手段,并且还与民主主义联系起来,认为科学思维的方法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3、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与孔子的启发式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与孔子的启发式有三个共同点:第一,都是问题教学法;第二,都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处理;第三,最终都由学生解决问题。正是这些把孔子启发式教学对话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问答与单纯知识灌输的注入式教学区别开来。

另一方面它们存在四点不同:一是问题产生的主体不同;二是问题提出的主体不同;三是问题解决的阶段不同;四是问题解决的答案不同。孔子启发式教学对话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体与主动地位,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出发,在学生有了强烈求知欲与表达欲时从旁边加以点拨,开其心智,让学生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而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部分,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这正是孔子启发式教学对话不同于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问答的地方。

4、《不让一个孩子落后》与《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不让一个孩子落后》主要内容有:给家长学生选择权和知情权,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州和学校拥有更多的灵活性,提高弱势群体的教学质量;给不达标的学校增加投入。

《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揭露美国教育存在的问题,1983年4月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经过 18个月的调查,发表了题为《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调查报告,在全国上下激起了很大的反响,从而掀起一场全国范围的教育改革运动,即“高质量教育”运动。这次改革所追求的核心理念就是“公平和高质量”,在这一目标下,教师的综合素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提高教师素质的迫切要求,也掀起了教师教育改革的浪潮。报告针对美国教育的现存弊端,如课程门类繁多,内容分散,缺乏学术性的中心目标;选修课所占比重过大;学术性学科比例下降;课程内容过于浅显,教育质量持续下降;学校纪律混乱,学生犯罪率上升等问题,提出这次改革的核心是加强中小学的基础课程,切实提高中小学的学术质量,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进而增强美国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并提出了一套改革中小学课程的具体方案:设置计算机课程;使用新型教科书;为特殊群体采用特殊的教科书;提高数学、科学、英语各科的要求;增加家庭作业;低年级开设外语;减少非学术性科目等。关于中学课程所采取的措施还有制定“新基础课程”,即提高州和地方中学毕业的学术标准,凡要取得高中毕业文凭,必须在中学4年时间内学习4年英语、3年数学、3年科学、3年社会研究、半年计算机科学,并指出这五项新基础课是现代课程的核心,准备升大学的学生,还要再学两年外语。

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第一,美国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同时始终强调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使学校重构能够与与教师教育改革同步。教师是基础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教师教育的标准必须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一致。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但这一改革与师范教育改革似乎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在高师中教师多数只进行纯理论研究,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联系中小学实践,与他们进行合作研究。

第二,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以教师专业化为目标,努力提高教师的地位和专业素质,适应了时

代发展的需求。目前教师专业化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一股热潮,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的核心和目标。这也是我国教师教育的一个努力方向。

第三,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它不仅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而且使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保证了教师教育的连惯性。在我国,师范生除了教师实习外很少和在职教育工作者接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也基本处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局面。创办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可以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空间,为中小学与大学两种不同文化的撞击和融合创造一个机会。而且专业发展学校从教师的终身发展、专业发展的角度,统一规划教师教育,使教师教育的三个阶段有机的结合起来。

5、苏美尔人的象形文字与埃及人的象形文字

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表意为主,表声位次。

苏美尔人发明了一种象形文字,后来这种文字发展为楔形文字。这是最古老的已知的人类文字。最初,这种文字是图画文字,渐渐地,这种图画文字逐渐发展成苏美尔语的表意文字,把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

埃及象形文字有30个单音字,80个双音字,和50个三音字,也有直接能够表示意义的图形字符。真正的表形文字不多,多数是借数个表形文字的读音来表示其它的概念。类似于汉语的借音用法。限定符则类似于汉语中的偏旁部首的作用。埃及象形文字中表形、表意和表音相结合,其意符和声符都来源于象形的图形。

6、《大教学论》与《民本主义与教育》

《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夸美纽斯对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做出系统论述的一部巨著。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1632年写成。在教育目的论述上同时渗透着宗教和现实目的、但现实性在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教育作用上吧教育看作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同时也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书中还提到了“教育适应自然”这一根本性的指导原则,此外还对普及教育、学前教育、教学原则、分科教学、道德教育、教育教学管理都有精辟论述。

《民本主义与教育》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代表作。主要内容是阐述民主主义社会所含的种种观念,并将这些观念应用于教育,以解决公共教育建设的目的和方法。书中论述了教育和民主社会的关系,指出教育的实质就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和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把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提出“从做中学”的课程和教材观,对教学方法和道德教育也有所论述。

7、西方古典教育的“四艺”与“三艺”

四艺:算术、天文、几何、音乐

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

8、《爱弥儿》与《普通教育学》

《爱弥儿》: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

儿的教育,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发展儿童的天性,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普通教育学》: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重要著作。赫尔巴特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家中第一个企图把教育学建立为一门科学的人,他明确提出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不能仅仅依赖于以往的经验、习惯,应当具有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他要求把哲学作为整个教育学的指导方向;用伦理学来决定教育的目的;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普通教育学是有关教育一般问题的知识体系,它是教育科学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养成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能和一定的教育管理与研究能力等等。

9、道尔顿制与一般发展

道尔顿制:又称契约式教育,它是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的。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每周进行有限的集体教学,然后指定学习内容,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成作业,然后接受教师考查,又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可按自己的能力确定学习进度,能够较好地照顾到个别差异。但要依赖学生高度的自觉性;由于没有固定的班级组织、学生之间缺乏相互作用,彼此毫不相干,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不再按教材系统授课,难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利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学习任务不受课时限制,尤其是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难以保障教学活动的效率。

一般发展:是赞科夫教学论的核心。所谓一般发展,是指儿童个性的发展,它的所有方面的发展,即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如果把一般发展理解为智力发展,就不能体现个性发展整体性。

10、“快乐之家”与《巨人传》

“快乐之家”:著名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创设曼图亚学校,并称其为“快乐之家”。维多里诺既重视德育和体育,又重视智育和美育,曼图亚学校充分体现了其办学、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维多里诺比较重视儿童的兴趣和个性,反对死记硬背,采用了许多形式活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维多里诺的快乐之家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最完美的体现,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巨人传》: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拉伯雷创作的多传本长篇小说,是一部高扬人性、讴歌人性的人文主义伟大杰作,鞭挞了法国16世纪封建社会,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教会统治发出的呐喊,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人性和人的创造力的肯定。在小说中,拉伯雷痛快淋淳地批判教会的虚伪和残酷,特别痛斥了天主教毒害儿童的经院教育。

11、文法中学与公学

文法学校和公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是英国富家子弟升入大学的预备学校,属于中等教育性质。

公学则强调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培养一般公职人员,教学设备、条件和教学质量均高于文法学校。

文法学校和公学修业年限一般为 5 年。注重古典语言的学习和上层社会礼仪的培养,同时还进行体育和军事训练。

12、明了与联想

明了:指教师讲解新教材,把教材分解成许多部分,提示给学生,以便学生领悟和掌握。联想:指通过师生谈话把新旧观念结合起来,教学的任务是把前一阶段教师所提示的新观念和学生意识中原有的旧观念结合起来。

13、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与卢梭的自然教育

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中一条根本指导性原则。包含三层含义:教育是有规律的,教育要适应自然规律,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卢梭的自然教育:教育应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人得到自由发展;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要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自然教育的原则是尊重儿童的特点,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自然教育是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施教。

14、前运算阶段与具体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都是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着独特的结构,表现一定的年龄特征。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有了表象思维,有符号和语言描述事物,进行各种象征性活动或游戏,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但是儿童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思维仍受直觉表象的束缚,不能从食物的变化中把握事物概念的守恒性和可逆性。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思维的特点是内化的、可逆的、甚至达到了守恒水平。儿童可以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依据具体的事物进行逻辑推理,但是还不能离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尚未达到一般命题逻辑的水平,逻辑思维较零乱,尚不能较好地构成一个整体。

15、新行为主义教育与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新行为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是以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教育思想。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60年代盛行于欧美国家。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和加涅等。新行为主义是由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华生的行为主义发展而来的。行为主义主张人的行为的基本公式是受因果律支配的“刺激—反应”。新行为主义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予以补充。

新行为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教育和教学就是塑造人的行为。在教育工作中,按照“刺激—反应—强化”的程序进行训练,就能随意塑造人的行为。

二是提倡程序教学。其基本原则是:积极反应,小步子,及时强化,自定步调。

三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教学机器。通过教学机器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及时的和足够数量的强化。

四是应该把教和学的行为作为教育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选择有效的教法和判断教学工作的效果。

新行为主义教育既有助于学习理论的发展,也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由于忽视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别,以及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机械刻板的特征而受到了人们的批评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四、基本原理

1、人本主义教育的特征及意义

特征: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意义: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人意义的学习;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创设真是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追求学习过程的开放性。要“以人为本”,让学校成为学生实现生命价值的地方,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要转变角色,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改革评价,建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性内部评价

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消极作用。第一,过分强调人的本质的自然性,忽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第二,过度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影响了教育与教学的效能。第三,不恰当地拘泥于满足学生个人自发的兴趣与爱好,低估社会与教育的力量。

2、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要点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中一条根本指导性原则。包含三层含义:教育是有规律的,教育要适应自然规律,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1)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大教育家。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

(2)夸美纽斯批判当时旧学校的教育工作不符合事物的自然秩序,以致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他认为改变这种不良的学校教育,最根本的要求是,教育必须在各方面遵循自然的法则。所以产生上述观念,乃是源于夸美纽斯受到当时科学进步的影响,相信在宇宙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这种秩序保证了宇宙万物的和谐发展,因此,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具体而言,适应自然的教育是依据人的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进行的教育,他把学校组织分成四个阶段: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和大学。

(3)应该说,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具有合理的内容,如按照学生的年龄及已有知识进行教学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具体主张中,也存在牵强附会的内容,如把四种学校类型与一年四季相类比。不过,夸美纽斯认为教育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并且主张教师研究这种规律,这种思想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3、怎样理解杜威的“教育即生活”?

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在他看来,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杜威反对把儿童的未成熟状态看做没有发展,反对把儿童的发展看做对成人环境的静止的适应,反对牺牲儿童的理解能力以使儿童养成僵化的习惯。他从儿童的本能出发,强调教育就是要使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生长或发展,尤其强调要发展儿童应付新情境的首创精神,从而使儿童更好地应付新情况、新环境。

4、雅典和谐教育的组成部分

雅典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儿童培养成为集道德,智慧,健康,美感诸品质于一身的公民.雅典人所向往的教育是既能发展儿童的身体又能发展其心灵的和谐教育."和谐发展"一词最早出现于希腊语"calocagatia",表示健美体格和高尚道德的结合.在雅典教育中"和谐"这个概念是极重要的,它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身心的和谐发展是雅典人理解的教育的最主要

内容.他们认为他们须创造的最伟大的艺术品是人,这种人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一致,是体力与脑力的和谐.这就是雅典人为我们展现的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公民形象.可见, 雅典人第一个理解并表达了这样一种理想——教育应使整个人得到发展,使人的整体完美.不仅要注重发展人的智力,体力,而且要注重感情,判断和创造力的教育. 雅典和谐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

5、导生制学校的意义

导生制的意义

借助导生的帮助,全班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都可以得到个别化的指导,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学习的帮助,实现学习目的,保持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导生由于划分了小组,小组教学的一些原则也可以应用,可以进行组间协作学习,组间对话,组间竞争,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导生都是学生的同龄人,同学之间隔阂较少,有利于交流学习。导生本身也可以在中学阶段就获得不可多的锻炼经验,对他们身心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导生制是一种真正能兼顾全体学生,以人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的较大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班级学生数量过多,有很多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每个班50多名学生是很常见的,多的甚至达到70多人。如此多的学生,教师上课时对学生个别指导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有时候根本不可能完成,教学效果因此也大打折扣。二是由于学生个体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的差异,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掌握的程度差异也是非常巨大的。有的学生完全可以免修信息技术课程了,而有的学生还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而教师的教学只可能取中间水平的学生确定教学目标,这样必然忽略两头的学生,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又“饿得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课堂秩序混乱。

6、要素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

学校教育应以系统知识的教学为主要内容,应把智力训练放在首位;教学应当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处于主导地位;学校应当实行严明的纪律;对天才儿童应当实施特殊教育,让儿童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等。

7、印度高等工程技术教育对印度经济的意义

发展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早期起 , 由于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 印度的工程和技术教育发展迅猛。印度科学、工业和技术的发展 , 尤其是在太空、核和导弹技术、计算机工程和信息科学等方面 , 使得其成为世界科技大国。印度除了受中央和州政府资助的工程学院外 , 还有大量的私立学院。在中央和邦政府的大力资助下 , 在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产生了大量的私立学院。政府对技术学院的优秀学生予以大量的津贴。受资助学院的成本资金的 50% ~70% , 经常性开支的 80% ~90%来自政府。此外 , 印度还是最大的世界银行援助贷款的受惠国。截至 2000 年底 , 印度累计贷款已达 530 亿美元。

8、如何理解巴班斯基的“教育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将最优化分为“总体最优化”和“局部最优化”。学校实践中,领导和教师往往注意到的是个别的、局部的问题,更多地是集中精力解决薄弱环节,而有时甚至以损害其他方面为代价。

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抓住了教学论中的关键问题,即如何通过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既得到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师生负担过重。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

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体系包括六个方法:

(一)综合地规划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的任务;(二)研究学生并使教学任务具体化;(三)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四)选择最合理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五)区别对待学生;(六)采取专门措施节约时间,选择最优的教学速度。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巴班斯基指出,“最优的”,就是“从一定标准来看是最好的”。

所谓最优化的教学,就是在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卫生学所规定的标准。

(一)最优化不是片面的(二)最优化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

(三)最优化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四)最优化要实现最佳的结果

三、教学过程最优化要从全部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

巴班斯基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社会的、心理的、控制的三方面因素统一,要求在确定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规则和原则、组织、方法及最后的评价的时候,都要从全部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在教学目的和任务方面,他认为教学不仅仅要完成知识传授的任务,而且要完成教养、教育、发展这样三个方面的任务。

(二)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方面的最优化,就是要求在设计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时都必须符合教学的三方面目的与任务;必须突出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因素,从而节省教学时间和减轻学生的负担;要考虑相邻学科间的联系,相互协调,以避免教学的重复,并考虑补充最新的资料;此外还要根据班级、学生间的差别区别对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自不同分量的学习内容等。

(三)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的最优化,总的原则仍然是综合考虑目的、任务、师生的条件等等因素之后来加以选定。

(四)组织和实施的方法

组织和实施学习活动的方法;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

(五)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他认为有9条具有普遍性的教学规律,并可从中引申出11条教学原则。

巴班斯基还为上述11条教学原则的贯彻执行拟定了更为详细的17条教学规则。这样就形成了“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规则”三个层次的、操作性渐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控制体系,成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重要特色。

(六)教学评价

他指出:关于效果,不仅要依据学生的成绩,还要依据品德方面和一般发展方面的成果;关于质量高低和时间的消耗量,主要是依据国家提出的目的、任务及其他规定。此外,还要按照每个学生最大的学习可能性的水平来看待每一个具体的学生。关于精力耗费的多少,由于目前没有直接的评测方法,

巴班斯基主张用折算的办法,或者用间接的观测法。如果既定的任务是在科学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那么为此消耗的精力可以认为是最优的。

对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思想的评价

巴班斯基的教学思想有四点是值得肯定的:一是他在针对前苏联当时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留级现象严重等问题进行研究、探索之后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二是他把辨证的系统的观点、方法引入对教学过程的研究,开阔了人们的认识视野,拓宽了教育研究的范围。三是他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林论是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极大的丰富了前苏联的教学论思想,丰富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活动。四是“他创立的这个理论,……,历史地肩负着扬弃、调整、定向的特定使命。”⒀

也可以说“这个理论具有承前起后,继往开来的意义。”⒁

虽然他的教学思想对前苏联及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实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由于其在关于教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原则极其分类上的混乱,以及存在着一定的机械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教学思想中的不足。

对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启示

1 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自觉、独立的学习

2 要大力贯彻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社会要求、具有时代精神、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3 要根据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的组织形式及充分合理的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

4 要求政府要增加对学校的投入,改善学校的软、硬件条件,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适宜的条件

5 要求教师要依据教学的要求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9、从《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看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A保障教育经费,促进教育公平。美国基础教育要确保所有的孩子都有公平获得高水准教育的机会,并在具有考验能力的州学业考试和评估中达到最起码的熟练标准。我国强调公平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然而农村义务教育基础依然薄弱,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和师资配备达不到要求,教育基本质量难以保障。优化资源配置,是均等化的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B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法案建立了以学生应试为中心的绩效责任制,扭曲了教育法案的初衷。教育应该因材施教,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

C促进教育公平,从深层次改善结构的不均等教育结果。美国关注每个亚学生群体的教育公平,在实施过程中忽视了学校学生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造成了诸多的结构性不平等。

D公民参与教育政策制定,体现教育政策的公益性。单凭政府公共部门能力,实现教育公益晚上不可能的,只有在市民社会各利益集团的积极参与下,一个公认的公教育政策才可能实现。

10、霍勒斯曼在公立学校运动中的作用

霍勒斯·曼曾任1837年设立的马萨诸塞州教育委员会的第一任秘书长。在这以后的十二年中,他领导了一场气势磅礴的运动,争取建立一种由政府出资、由职业教育家管理的中小学教育制度。他的主要论点是,教育非常重要,因此政府有责任向每个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学校应办成非宗教性质的,接纳所有来自不同信仰、不同社会地位和不同种族的家庭的孩子。霍勒斯曼特别强调普及教育的重要性,公立学校拥有好的校舍与设备的必要性,教师训练的迫切性。他以毕生的努力实现着自己儿时的梦想:社会能像妈妈一样去关心他的所有孩子。由此开创了美国公立学校教育史上的新纪元,他因此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

11、简述实验教学的基本主张227

12、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欧洲新教育的特点217

13、蒙台梭利衡量教育优劣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245

14、如何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154

15、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培养目标及其途径的观点是什么?212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进步主义教育 思潮 (二)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1.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始末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进步主义教育是作为进步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发端的。进步主义运动是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广泛的社会改良运动,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弊病。进步主义者们力求同时改革教育和社会事务。 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欧洲的“新学校”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意学校的民主化问题。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兴起(19世纪末至1918年)、成型(1918-1929)、转折(1929-1943年)和衰落(1944-1957年)。 兴起:19世纪末,帕克先后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做“进步教育之父”。赖斯则大力揭露美国学校教育的弊端,引起了人们对教育变革的关心。1896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如约翰逊创办有机教育学校,帕克赫斯特创立道尔顿制,沃特创立葛雷制等等。 成型: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公立教育已成为世界先锋。美国的许多社区和学校当局表示愿意实验新方法。普及进步教育思想的时机已经成熟。1919年,进步教育发展协会成立,后改称为美国进步教育协会。1920年,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项原则或纲领。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向读者介绍欧洲的教育革新和美国的进步教育实验。进步教育运动日益专业化,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中心。由于运动的这种专业化倾向,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进步教育运动内部出现分化。以拉格为代表强调“儿童中心”的教育;以康茨为代表主张“社会中心”的教育。 转折:1929年的大萧条严重影响了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一方面使进步教育运动的重心逐步从初等教育转向中等教育。此前强调儿童中心和个人的自由发展,此后则更加意识到学校的社会职能。另一方面,大萧条加剧了进步教育运动内部的分裂,出现了“改造主义”教育思潮。1940年后,进步教育仅限于空谈理论,失去了原有的感召力。 衰落:1944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更名为“美国教育联谊会”,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 1.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D)。 A.文雅教育 B.职官教育 C.书吏教育 D.科学教育 2.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A)办理。 A.私人 B.企业 C.国家 D私人和国家共同 3.古代西方第一部以教育为题材的系统着作是(C)。 A.《理想国》 B.《法律篇》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政治学》 4.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具有明显的(D)。 A.科学性 B.民主性 C.平等性 D.宗教性 5.西欧中世纪后期产生的城市学校是一种(C)学校。 A.等级性 B.贵族型 C.世俗性 D.宗教性 6.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是(A)的教育。 A.世俗封建主 B.教会封建主 C.资产阶级 D.城市平民 7.西欧中世纪学校教育中的“七艺”是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B)、天文、音乐等。 A.物理 B.几何 C.化学 D.生物 8.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是一次(C)的文化革命。 A.奴隶主阶级 B.封建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9.在文艺复兴时期众多人文主义者中,倡导“公共、平等、普遍的教育”的是(C)。 A.拉伯雷 B.蒙旦 C.莫尔 D.维多里诺 10.斯图谟是宗教改革运动中(B)派的着名教育家。 A.天主教 B.路德 C.卡尔文 D.耶稣会 11.斯图谟创立的新型古典文科中学采用(A)教学制度。 A.分级 B.不分级 C.不分班 D.混合班级 12.路德派新教提倡的小学是以(D)子女为教育对象的。 A.贵族 B.上流社会 C.资产阶级 D.下层劳动人民 13.夸美纽斯第一次赋予直观教学以(A)为理论基础。 A.感觉论 B.系统论 C.信息论 D.控制论 14.卢梭是反对(B)教育的一位伟大的旗手。 A.奴隶 B.封建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15.赫尔巴特的教学代表作是(C)。 A.《大教学论》 B.《爱弥儿》 C.《普通教育学》 D.《理想国》 16.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C)。 A.《理想国》 B.《爱弥儿》 C.《林哈德与葛笃德》 D.《巨人转》 17.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A)。

外国教育史重点考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考点 1、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答:1、他受到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热爱儿童,重视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他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思想中蕴藏着丰富的民主和科学 思想,他关于普及教育和科学文化的主张预示了近代教育的方向。 3、他拟定了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单轨学制,后来更发展 为一个系统的终身教育体系,成为近代单轨学制及终身教育的先驱。 4、他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提出很多设想。 5、他努力探讨教学工作的规律,提出了改革旧教育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工作的原则 和方法,奠定了近代教学理论的基础。他被称为“教育科学的真正奠基人”“教 育史上的哥白尼” 2、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行政制度: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行政制度有两种类型: ①、以波隆那大学为代表,由学校掌管学校行政,由学生充任校长; ②、一种以巴黎大学为代表,学校行政由教师掌握,校长由教师担任。南方诸如意大利、西 班牙、葡萄牙以波隆那为例;北方诸如英国、德国、丹麦以巴黎大学为代表。 3、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A、相同点:雅典的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 教育。此外,两者均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及军体训练。 B、不同点:(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以农立国、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 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服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而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 (2)培养目标不同。斯巴达统治者对内施行暴政;对外则实行防御、侵略政策,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雅典为使奴隶主子弟有条件参加政治和经济活动——跻身政界和经营贸易,则竭力培养其成为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辩而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 (3)教育机构不同,斯巴达为锻炼战士,由国家的7至18岁的男子设立兵营式的教练所,为18岁以上的男子设立青年“士官团”(即“埃弗比”),借军事编制,行尚武教育。雅典则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等。程度不齐,流派甚众,任人选择就学,政府不求整齐划一。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5×3’=15’) 产婆术: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学方法 古儒学校:设在印度古儒,指那些对婆罗门教的教义(吠陀经)有较深研究而愿专门致力于青年教育工作的人)家中,教学渗透婆罗门教的神学精神。 哲学王:在实际工作和知识学习中成就卓越,特别是在哲学上有着高深造诣的人最终成为柏拉图理想中的哲学家兼政治家 智者派:智者泛指有智、有才的人广泛出现构成了所谓的挥着学派 骑士教育:旨在培养身体强壮、虔信上帝、忠君爱国的武夫 教师大学:大学的管理由教师行会负责,学生相当于商业领域中的学徒学生大学:大学主要部分由学生管理 城市学校:新兴市民迫切希望其子弟能够接受对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有所准备的世俗教育,城市学校应运而生 《大教学论》学年制:除特殊情况外,各年级应在每年的秋季开始和结束学年课程,没有特殊情况,不应该在其他时间接收儿童入校,务使全班同学的学习程进度意一致,都能在学年底结束相同课程的学习,经过考试,升入更高的年级 导生制:教师先在学生中挑选一些年龄大且学业成绩较佳的学生充任 导生,预先对其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双轨制:劳动者所受的简陋的教育和贵族子弟所受的精英教育在目标、内容和形式等诸多方面都是极不相同的 星期日学校:专门招收贫民儿童和童工,在礼拜日上课 公学: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寄宿制学校 《爱弥儿》:是卢梭的教育代表作,全书共5卷,用夹叙夹议的小说体裁写成,卢梭在书中尖锐地批判封建教育,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消极教育法:“自然后果教育” 文实中学:偏重实用科学技术知识的学校 《初等教育法》:英国会议于1870年通过教育署长福斯特提出, 又称<福斯特法> 形式教育论: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称为形式教育理论代表人洛克 实质教育论: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知识而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无关紧要的理论称为形式教育理论代表人斯宾塞 城市学院:在19世纪,工业革命席卷全英国,迫切需要科学和技术知识,所以在工业城市建立了许多新大学 大学推广运动:利用大学的师资优势创办一种巡回授课大学,在各地开设课程,扩大普通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新大学运动: 泛智论: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但一切男女青年受教育程度和目的不同

外国教育史试题有答案

1、学校在国家出现之后产生,首先是适应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 (一)填空题 2、古代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都是为—奴隶主____ 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3、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 《理想国》_________ 。 4、古代西方第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体系是――柏拉图—提出的。 5、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 《政治学》_______ 。 6、昆体良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 《论演说家的培养》 __________________ 。 7、古代罗马共和早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农民兼军人_______________ 。 8、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从组织上和思想上打破了教会____ 对教育的垄断局面。 9、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是一次—资产阶级______ 的文化革命。 19. __________________ 夸美纽斯是—十七世纪捷克的教育家。 11 ?《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_______ 的教育代表作。 12、法国直到20世纪初仍存在着自然人轨学制。? 13、卢梭提出了培养—《爱弥儿》“自然教育” __ 的教育目的。 14、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 15、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_________ 。 16、裴斯塔洛齐的教育代表是—管理_________________ 。 17、赫尔巴特提出的儿童—自然教育—方法之一是惩罚性的威胁。 18、蒙台梭利是现代著名的—意大利________ (国)女教育家。 19、感官______ 训练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占最重要的地位。 20、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儿童_____ 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两个主要方面。 21、杜威教育理论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_____________ 。 (三)选择题 1、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d ________ 。 A.文雅教育 B ?职官教育 C ?书吏教育 D ?科学教育 2、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除了宫廷学校、职官学校之外,还有—a_等。 A.寺庙学校 B ?教区学校 C ?文法学校 D ?修辞学校 3、“三艺”为____ b—所创设。 A.柏拉图B .智者派C .亚里士多德 4、古代希腊体育的五个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 c _____ 和角力 A.游泳B .射箭C .投标枪D .击剑 5、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 a ______ 办理。 A.私人B .企业C .国家D .私人和国家共同 6、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d _______ 。 A.智育B .美育C .劳动教育D .军事体育 7、“知识助产术”是____ c __________ 提出来的。 A.智者B .昆体良C .苏格拉底 8、苏格拉底法也称为____ c _____ 。 A.相互教学法B .发现法C .知识助产术 D .雄辩术 9、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____ a ______ 。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西欧中世纪教育(主要特点是神学、宗教色彩)】 一、基督教教育——1.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是最重要的教会学校;(1)修道院学校,以神学和“七艺”构成了主要学习内容,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职人员担任,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实行个别教学,采用问答法,盛行体罚;(2)主教学校,又称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3)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2.基督教的教育思想:托马斯·阿奎那,代表作为《上帝之城》;(1)教育目的就是发展人的通往上帝神性的理智,教育要使不朽的灵魂与上帝沟通;(2)托马斯·阿奎那式的教育方法包括①正反论辩式②开放调和式③启发诱导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二、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1.宫廷学校:以“七艺”为主要内容,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2.骑士教育: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分为①家庭教育(出生到7、8岁)②侍童教育(7至14、15岁)③侍从教育三个阶段(14、15岁至21岁); 三、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1.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原因:(1)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兴起的需要;(2)疾病防治等的需要;(3)东方文化的影响;2.中世纪大学的组织形式: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根据管理体制的不同,中世纪大学通常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波伦亚为代表的“南方型”大学,又称为“学生大学”。另一类是以巴黎大学为典型的“北方型”大学,又称为“先生大学”;3.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及培养目标:在中世纪大学中,按学科划分一般有四个学院,即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其中,文学院是一种预备性质的机构,为进入其他三个学院作准备,神学院则是地位最高的学院;大学学习一般分为两个主要阶段,这与学位制度具有直接联系,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可选择其他三科,之后获得“博士”的学位;4.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和辩论;5.中世纪大学的特点:世俗性、国际性、独立自主性等; 四、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1.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市民阶级主要由商人、手工业者组成,他们组织起行会,组织办理城市学校;2. 城市学校的特点:(1)世俗性;(2)强调职业和技术的培训;(3)虽然宗教教育仍然是所有城市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起地位受到明显地削弱;4城市学校教学水平也比较低,基本都坚持以本国语言教学;

外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外国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学校是()的宫廷学校。A.古代埃及B.两河流域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 2.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A.文雅教育 B.职官教育 C.书吏教育 D.科学教育 3.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办理。A.私人 B.企业 C.国家 D.私人和国家共同 4.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 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 5.古代希腊体育的五个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和角力。A.游泳B.射箭C.投标枪D.击剑 6.苏格拉底法也称为()。 A.相互教学法 B.发现法 C.知识助产术 D.雄辩术 7.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 A.阿卡德米学园B.吕克昂学园C.雅典大学D.亚历山大大学 8.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是() A.教堂 B.修道院 C.学院 D.学校 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基督教信条中的组成部分()A.禁欲 B.苦行C.修行 D.行善 10.弗吉里奥是率先阐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学者,其思想大大受益于古罗马的一位教育家,这位教育家是() A. 昆体良 B.奥古斯丁 C.西塞罗 D.格里诺11.教育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母育学校》 D.《论天赋才能的培养》 12.17世纪初,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哲学家是() A.洛克 B.弥尔顿 C.培根 D.裴斯泰洛齐 13.16世纪之后,英国初等教育由()掌管。 A.天主教教堂B国家政府 C 罗马教堂 D 国教会 14.培根以提倡()和科学教育而著名。A.普及教育B.自然科学C.要素教育D.古典教育 15.裴斯泰洛齐认为初等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 ) A.道德教育 B.要素教育 C.自然教育 D.智育教育 16.教育史上,首创“没有书本的学校”,被人们誉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为()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

古代: 一、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法是指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中形成的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又称谈话法、讨论法、产婆术。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①优点:这种方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并不直接将各种知识交待给学生,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从他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是正确的答案。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致,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教学法所吸收。 ②局限:苏格拉底这种原始的教学方法是在当时没有成熟的教材、教科书和没有正规课堂教学制度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 近代: 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特征 1.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 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2.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特别是课程具有古典性质。 3.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强调受教育者的兴趣、要求、欲望和自由,重视探讨新的教育方法 以促进其天性的发展。 4.世俗性:其教育目的、课程设置具有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 5.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想消灭宗教,而是希望 以世俗和人文主义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三、试述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原则。 教学理论在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有关教学原则的论述则是他的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的主要教学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遵循自然原则:首先,他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其次,夸美纽斯也十分强调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 ⑵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原则,把学校从“文字教学的绝境中引导到认识生活、认识周围世界的广阔道路上来”,抨击了经院主义教育。但也夸大直观性原则的弊端,不理解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⑶启发性原则::夸美纽斯反对呆读死记,反对强迫教学。 ⑷系统循序渐进性与原则: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当是系统的,教学的进行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⑸巩固性原则:他认为,练习和复习是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 ⑹量力性和因材施教原则:教学必须照顾儿童的年龄发展,应将儿童的年龄所能接受的材料交给儿童。 夸美纽斯依照自然适应性原则,详细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为改革教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建立了功绩。夸美纽斯的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一、近代各国教育制度 英国: 1、4R:是西欧各国中世纪以及近代初等学校的基本课程。包括宗教(Religion)教育,以及读(Read)、写(Write)、算(Reckon)的基本技能。因这4科的英文名称的第一重音均为R,故称“4R”教育。 2、导生制:起源:1789年,英国非国教派的新教传教士兰卡斯特在伦敦招收各种基督教派儿童时采用;同时,国教派传教士贝尔在英殖印度招国教派儿童办类似学校。做法:选拔年龄大、成绩好的学生充当导师,由教师培训后转教其他学生。效果:大大增加了学额,适应了对贫民童工施行初等教育的需求;不能给学生以系统、充分的知识。影响:在英国盛行(1803年取代了主日学校)30年之久,后又传至法、美、意、瑞士等国。 3、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案): 1870年英国国会颁布,由当时的下议院议员福斯特(Forster)主持制定,故又称《福斯特法案》; 规定:国家拨款,设立公立学校;划分学区,由学务委员会负责督学;实施5-12岁强迫教育;承认此前的教会学校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但不拨款;接受公款补助的公立学校不能强迫学生上宗教课; 意义:宣告了英国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国家负责、公私并存)正式形成的标志。 4、1868年汤顿报告 1868年,以汤顿为首的“中学调查委员会”发表的长达21卷的调查研究报告; 内容:把文法学校分为三种类型:

古典型学校:上层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升学; 现代型学校:培养军队、义务、法律、文官、工商人才; 职业技术学校:下层子弟,普通职员和文书。 意义:奠定了此后英国三类中学的基础;推动了新型学校的开办。 美国 1、殖民地时期的教育状况: 1607年~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13个殖民地: 新英格兰地区—— 文法学校:1635年波士顿拉丁文法学校 1642年、1647年,马萨诸塞强迫教育法 高等学校:1636年哈佛学院,1702年耶鲁学院 中部殖民地—— 教区学校 文实中学(1751,富兰克林,“美国文实中学之父”) 南部殖民地—— 家庭教育+送回欧洲接受高等教育 牧师学校:1740,詹姆斯?莫利牧师创办寄宿学校,华盛顿、麦迪逊、杰斐逊等都从这里学习 高等学校:1693年,威廉-玛丽学院 2、公立学校运动(P186) 19世纪初~1860年,以建立公立初等学校(common school)、实施普遍的国民初等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成年礼:在史前部落中出现。一种通过仪式是“伴随着地点、状态、社会地位、年龄的每一变化而实施的礼仪。” 2、青年之家:与成年礼活动相关,在史前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公共教育机构。 3、智者:公元5世纪开始出现的一批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以此谋生的古希腊职业教师。 4、苏格拉底方法:也称产婆术。是苏格拉底在讲学中形成的一种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育方法。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是一种师生平等、共同追寻知识和意义的教育方法 5、中世纪:一词最早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首先提出并使用,指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这段时间,也就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新航路开辟的时间。 6、骑士教育: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的,要求骑士彪悍勇猛、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7、导生制学校: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称为导生制。 8、新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反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教育改革运动。强调学习者的观点和个体兴趣,主张用现代教育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乃至重建,因此又称新学校运动。 9、进步主义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产生于美国的、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为组织中心、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为宗旨的教育革新理论和实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实验包括帕克的昆西方法、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约翰逊的有机教育、沃特的葛雷制、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拉格的社会课程。P356 10、双轨制:欧洲各国从19世纪开始,面向全体公民尤其是下层民众的初等教育和为上层阶级服务的高级中学、大学是分离并且不衔接的,这样就形成了学制中的双轨制,一轨是中下层阶级子弟的普及教育体系,一轨是从家庭教育开始,为有产阶级子弟而设的学校体系。 11、综合中学运动:20世纪以来,在民主社会的背景下和对教育平等的追求中,在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下,欧美各国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制度和机构的运动。基本精神是反对造成教育不平等的双轨制,强调中等教育的民主化。 12、统一学校:1919年法国出现。一种面对所有人开放的共同学校,要求平等、义务、免费的基础教育。初等学校与中等学校相衔接,而高等学校的大门也向所有中学毕业生开放。 13、大学推广运动: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伦敦、剑桥、牛津等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形式将大学推广到非全日制学校。 14、新大学运动:在伦敦大学的带动下,19世纪下半叶英国出现了许多民办的城市学院,如曼彻斯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等。 15、英国11岁考试:在儿童11岁、六年级结束时举行的标准水平测试。水平测试共有三次,分别在二年级结束、六年级结束和九年级结束时举行。该系列考试旨在测试儿童在同龄人中的发展程度。 16、习明纳:起源于德国、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大学教学模式。具体含义是:在教授指导下,学生组成研究讨论小组,定期集中,师生共同探讨研究成果,进行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教学活动。 17、儿童研究运动: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强调以儿童为对象进行身体健康、智力以及情感、态度、兴趣等各方面的系列研究,从而科学地解释儿童的心理及教育等问题,揭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某些规律。 18、德国的实科中学: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实科中学的社会地位也比文科中学低得多,它的学生是不能升入大学的。直到二十世纪初它的学生才有权报考大学。 20、哈勒大学:1694年在德国创办,坚持大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把自然科学引入到大学研究中,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 1、中国儒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一、儒学的思想体系发展 1、春秋时期: 是儒学的初创时期。孔子初创了儒学体系,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孔子的主观愿望是通过伦理道德来规范人,从而回到西周尊卑、长幼有序的奴隶制社会。他提出的“仁”是儒学思想的创新,奠定了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借由“礼”和“仁”的关系——克己复礼为仁,巩固窃位之后的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 2、战国时期: 孟子沿着“性善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以德治国的王道政治思想体系。基于“性善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致良知;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孟子建构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使孔子开创的儒学朝着系统化、伦理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与之并列的荀子沿着“性恶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王道与霸道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基于“性恶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推行礼法的贤能之士,以培养大儒作为理想目标;教育内容上应重视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文化知识传授。他的学说反映了儒法合流的趋势,丰富了儒家政治学说,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统治方法,也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3、汉代: 董仲舒倡导的“天人感应”的学说,为原始儒学提供了一层神秘化的外衣,并对原始伦理道德规范进行了概括提炼,提出了封建宗教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作为建立“法度”,化民为俗的根本,从而在文化政策上为后来以儒为宗的教育模式提供了蓝本。 4、北宋: 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为儒学寻找到了本体论的依据,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以儒家为主体,融合了佛、道的新儒学——理学思想体系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二、儒学的社会地位变化 二、儒学对教育的影响 1、不同朝代儒学的官定版本是这个朝代的教育内容,直接影响着当时的教育内容。 每个朝代都有儒学官定的版本,如唐代的《五经正义》,宋代的《十三经正义》(王安石变法时颁布的《三经新义》)等。这意味着儒学的内容要适应不同朝代的统治需要作出调整,这也是儒学本身发展的表现。而不同朝代儒学的官定版本既强化了儒学的思想地位,同时规范了这个朝代对儒学内容方面的改造,直接使这个朝代的教育内容与其他朝代不同。 2、不同朝代儒学的地位确认影响着当时的文教政策。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教学提纲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节、古代两河流域的教育 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考古家断定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泥板书”和文字。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由于泥板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管理十分严格。 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 公元3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后人了解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和研究。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第二节、古代埃及的教育 与巴比伦一样,古埃及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科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天文学上能区分恒星和行星,还制作了天体图和太阳历;数学上,采用了10进位的计算法;医学上的木乃伊制作;建筑方面的金字塔的建造都是人类史上的杰作。一般认为古埃及建立的学校是人类最古老的学校。 1、历史背景 ①地处泥罗河流域,农业发达 天文学:观测天象,预测气侯及河水泛滥的同期建立科学几何学:丈量田亩、建造庙宇、房舍 水利学:灌溉 知识体系医学:制造木乃伊、医疗 地理学:对外贸易、军事远征 ②前3500年进入妈奴隶制社会,统治者(法老)采取配置大小官吏,强化国家机器,实行对外侵略和宗教统治,这些知识要有专门的机构传授。 ③文字出现:图形文字→用字母、音符、词组组成的复合文字 2、学校类型: 最早建立的学校是宫廷学校:培养皇子皇孙和朝臣子弟,学成后充任官吏,产生于埃及古王国末期。 到了中王国时期,一些政府机关在机关内部附设职官学校,招收贵族及官员子弟,以政府办公处所为校址,官吏充任教师。 此外,还有寺庙学校。一些规模宏大的寺庙往往同时又是传授高深科学知识的学府,吸引着要求深造的青年到寺庙里求学,重在学术知识的传授和探讨。 书吏学校:包括绘文书吏、书信书吏、军队书吏、国王书吏等,学习的内容

外国教育史00945

普洛塔格拉智者派代表人物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 目的:培养治国人才 教育主题:伦理道德 “知识即道德”是其最重要的命题 苏格拉底方法:把教师比喻成“知识的产婆”“苏格拉底法”被称为“产婆术” 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 《理想国》《法律篇》 认为学习即回忆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 《伦理学》《政治学》 灵魂论与教育 理性部分思维、理解、判断 非理性部分植物的灵魂(营养、生长、发育) 动物的灵魂(本能、情感、欲望) 西塞罗(前106-前43)罗马 培养雄辩家通过实际观摩获取雄辩知识 昆体良(35-100)罗马 《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理论的着作 奥古斯丁(354-430)罗马 《忏悔录》 原罪伦所有人带着原罪来到世界禁欲思想 拉伯雷(1493-1553) 法国 《巨人传》 法国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抨击封建统治、教会权威,经院哲学 名言:没有理解的知识,等于灵魂的废物 马丁*路德(1483-1546)德国 1、国家掌权 2、实施强迫义务教育 3、建立包含初等、中等、高等国家教育体系 加尔文(1509-1564)法国 主张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对贫苦儿童免费,更重视宗教和道德教育 洛克(1632-1704)英国 《教育漫画》 教育作用:白板说反对天赋观念 教育目的:培养绅士不能通过学校,需要通过家庭培育

绅士教育内容: 体育:教育的第一位“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德育:重视榜样和示范作用,强调说理,重视练习对形成习惯的作用; 智育: 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提出了包含德智体三育的教育体系。 倡导:及早实践、反对体罚、重视榜样作用、主张用宗教思想规约儿童。 斯宾塞(1820-1903)英国 《教育论》 提出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批判传统的“绅士教育” 目的:为未来“完满生活”作准备 首次鲜明而正确地表达了智育、德育、体育三个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批判了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卓越见解。 缺点:过于强调自然科学,忽视人文科学,课程功利色彩浓厚。 爱尔维修(1715-1771)法国 提出“教育万能论”否定遗传因素的作用。无神论者 鉴于教育的影响,主张国家创办世俗教育。 狄德罗(1713-1784)法国 否认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 为俄国拟定《俄罗斯大学计划》 同拉夏洛泰一样都提出:教育权应属于国家而非教会。 拉夏洛泰(1701-1785)法国 《论国民教育》 法国国家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同狄德罗一样都提出:教育权应属于国家而非教会。 康多塞(1734-1794)法国 《康多塞方案》1792年提出由国家举办世俗性学校的教育计划 雷佩尔提(1758-1794)法国 《雷佩尔提方案》 受卢梭教育思想影响 目的:把儿童培养成身体健康、热爱劳动、遵守法律、具有文化知识的共和国公民。 重视初等教育,注重革命思想灌输,科学知识传授,劳动技能获得。 洪堡(1767-1835)德国 筹建柏林大学德国教育部长 19世纪初德国教育的推动者 这一时期,以费希特为首的教育家倡导“教学与研究统一”、“教与学的自由”。 教育方法上以“习明纳尔”为主

外国教育史重点整理

一、古典时代得教育(斯巴达、雅典):以斯巴达与雅典为代表得城邦时代 二、斯巴达得教育 (1)教育背景(军事化得农业国家;由严重对立得三个社会阶层构成得国家) (2)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 (3)实行严格得体检制度,以保证体质上得优越性。 (4)教育阶段及内容:7岁以前,公民子女在家中接受母亲得教育。7岁—18岁男子进入教育机构,主要学习“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投标枪,并接受严酷得训练。从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得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年满20岁得公民子弟在国家边境沿线驻扎,开始接受实战训练。到30岁时,正式获得公民资格. (5)重视女子教育。 (6)斯巴达人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而不关注文化知识得学习 (7)教育目得在于培养体格强壮得战士 三、雅典得教育 (1)民主化得商业社会 (2)高度重视教育,盛行私人办学 (3)教育阶段及内容: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7岁以后,女孩继续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男孩则开始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13岁左右,公民子弟一方面继续在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另一方面则进入体操学校,接受各种体育训练:游泳、舞蹈、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15、16岁,大多数公民子弟开始从事各种职业,少数显贵子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与审美教育。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属于预备公民阶段。20岁,经过一定得仪式,被授予公民称号,获得完全得政治权利。 (4)雅典教育得目得在于培养身心与谐发展得能履行公民职责得人. 请思考: 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得差异表现为哪些方面? 四、西方三杰——-柏拉图得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国家管理(①国家控制教育,公养公育,培育人才. ②设立专门管理教育得长官. ③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与军人)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

外国教育史教程复习提纲第一编古代教育史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古巴比伦:文字载体:楔形文字 教育机构:泥板书舍 2、古埃及:世界上最早的字母:古国王时代发明的24个辅音字母 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培养治国人才) 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 职官学校(培养专项工作的官员) 文士学校(培养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 3、古印度:婆罗门教育机构:古儒学校; 主要教学内容:核心任务:维持种姓压迫,培养宗教意识 内容:《吠陀经》 教学形式:公元前9世纪前,以家庭教育为主,完全靠背诵 公元前8世纪后,古儒学校 教学方法:口授、体罚、导生制 佛教教育发对婆罗门时期种姓制度,提倡众生平等。寺院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构, 也是一种学术机构 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的比较: 区别:婆罗门教育是一种私立的教育,教师均由婆罗门担任,教育对象多为婆罗门子弟,故教育带有强烈的贵族性,教育方法采用口授法及导师制; 佛教教育则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教师均由佛教僧侣担任,教育对象较为广泛, 故 教育带有平民性,教育方法把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 共同点:①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徳陶冶,使每个人都能稳步减少乃致彻底摒除尘世迷惑,使自己的精神或灵魂“得救”或“解脱”。 ②其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缺乏积极的因素。 ③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变革,也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久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 ①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②各国(或不同地区)的教育及不同时期的教育各有其特征; ③教育内容较丰富; ④与教育内容繁复相应,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 要,既具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适应力; ⑤各国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总的来说,教学方法简 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教育,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 ⑥知识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 ⑦文明及文化的教育甚为古老。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模拟试题

20*教育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模拟题 一、选择题 1.英国在教育领导体制上实行的是:D A 中央集权制 B 地方分权制 C 中央与地方共同合作制 D 议会、国家教委和地方教育局相结合 2.下面哪个法案奠定了20 世纪英国的教育领导体制的基本形式:C A 福斯特法案 B 富尔法案 C 巴尔福法案 D 费舍法案 3.下列哪个法案不是关于初等教育的?D A 费舍法案 B 费里法案 C 福斯特法案 D 富尔法案 4.下列哪个法案或报告不是关于中等教育的?A A 雷沃休姆报告 B 巴特勒法案 C 史密斯-休斯法案 D 朗之万-瓦隆方案 5.在法国教育史上,《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有着重要地位。这部法案确立法国高等教育的三个基本办学原则,这三条原则是:A A 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 B 学术自由民主治校学科综合 C 自治自由综合 D 学术自由民主参与学科性结构 6.下列哪个法案或报告不是关于职业教育的?C A 哈比改革 B 阿斯蒂埃法案 C 费里法案 D 史密斯-休斯法案 7.下列哪个法案或报告不是关于高等教育的?A A 斯宾斯报告 B 雷沃休姆报告 C 国防教育法 D 罗宾斯原则 8. 第一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了中等教育应该面向所有儿童的设想,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后分流的主张。A A 哈多报告 B 福斯特法案 C 斯宾斯报告 D 富尔法案 9.《费里法案》的颁布大大促进了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正是《费里法案》奠定了法国初等教育的三项基本原则,即义务、免费和:C A 自由 B 民主 C 世俗化 D 职业化 10.下述哪个法案规定应为3-5 岁的儿童开设“幼儿学校”:B A 费里法案 B 费舍法案 C 福斯特法案 D 巴特勒法案 11.德国曾长期施行教育上的双轨制,直到时期才被废止。A A 魏玛共和国 B 希特勒统治 C 二战后 D 20 世纪80 年代

外国教育史重点范文

外国教育史重点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学校:泥板书舍(巴比伦) 法国考古学家帕拉在幼发拉底河畔南部一个叫马里城的地方挖掘出一所约公元前2100年的学校遗址。在公元前2100年,学校已开始成为一种世俗教育机构。 2、古代埃及学校的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 3、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 1、斯巴达教育的特点:1、目的是培养勇猛善战的军人, 2、国家控制教育,实行严格的体检制度 3、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 4、注重道德训练,不重视智商 5、重视女子教育 2、雅典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这一阶段有文法学校,音乐学校和体操学校) 2、私人办学 3、全面和谐的教育(对后世影响最大) 3、智者: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的人;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以及有治国能力的人;后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4、智者的贡献:1、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这既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2、智者抱着实用的目的研究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扩 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 3、智者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教育内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 —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方法: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苏格拉底方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观:①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与政治结合; ②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塑造中的作用;

③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论四门课程列入教学科目; ④第一次提出以考试做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 ⑤强调身心协调发展、男女教育平等,注意早期教育; ⑥主张课程学习与实际锻炼结合、净化教育内容,反对强迫学习; ⑦以理性指导欲望作为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 消极:①《理想国》的教育过于强调一致性,忽视个性发展。 ②它拒绝变革,柏拉图认为音乐的翻新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3、亚里士多德论灵魂: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 4、亚里士多德提到了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天性、习惯、理性 第四章古罗马的教育 1、古罗马三个阶段的教育体制: 1、共和早期,家庭教育,目标是培养农夫、军人 2、共和后期,私立学校,演说家、政治家 3、帝国时期,国立学校,忠诚的官吏和顺民 2、昆体良的主要教育思想 著作:《雄辩术原理》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系统著作 他强调以下观点:首先,要研究儿童的天赋、倾向、才能,根据其他倾向和才能进行教育和教学。其次,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 1培养雄辩家、政治家; 2教育适应天性,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3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4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5重视学前教育 教育理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上;启发诱导,并向不发问的学生提问;对教师的要求。 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1、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教会教育机构:修道院、主教学校、堂区学校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形成的原因:1、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生产稳步上升,手工业成为专门的职业;2、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