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卷取机动力系统液压控制的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167.80 KB
- 文档页数:3
液压机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设计手册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是现代工程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机械、自动化设备等领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的设计、组成、应用及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一、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利用压力传递能量的一种传动方式。
它具有传动比固定、输出力大、响应速度快、易于控制等优点,因此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在设计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确保系统工作安全、可靠;2.优化结构,降低成本;3.提高系统效率,降低能耗;4.易于维护和故障排除。
设计方法主要包括:1.确定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要求;2.选择合适的液压元件;3.设计合理的系统结构;4.进行系统性能分析和优化;5.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
三、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动力元件:如液压泵、电动机等;2.执行元件:如液压缸、液压马达等;3.控制元件:如阀门、压力开关等;4.辅助元件:如油箱、管路、接头等;5.传感器:如压力、流量、温度传感器等。
各部分功能如下:1.动力元件:为系统提供压力油;2.执行元件:将压力油转换为线性或旋转运动;3.控制元件:调节系统油液的流量、压力、流向等;4.辅助元件:保证系统油液的清洁、冷却、密封等;5.传感器:实时监测系统工作状态,为控制系统提供反馈信号。
四、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1.确定设计任务和要求;2.选择合适的液压元件;3.设计系统原理图;4.进行系统性能计算和分析;5.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6.绘制设计图纸;7.审核和验收。
五、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在以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工程机械:如挖掘机、推土机等;2.自动化设备:如机器人、生产线等;3.交通运输:如汽车、船舶等;4.航空航天:如飞行器、卫星等;5.军事领域:如装甲车辆、舰艇等。
堆取料机控制系统的优化与实践研究摘要:在现代港口物流中,堆取料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高效的运行直接关系到货物的快速处理与分配。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港口堆取料机控制系统的优化与实践,通过对其组成、原理和作用的综合分析,探讨提高系统性能的关键策略。
以数据分析和模拟优化、控制算法改进、传感器和执行器优化为切入点,本文希望为港口物流领域提供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
关键词:堆取料机控制系统、优化、实践引言堆取料机在港口工作运行中是一种常用的机械设备,其核心功能比较突出,主要操作连续堆取料,将矿石、煤炭等运送到各个码头。
通过研究发现,典型的港口堆取料机性能要求高,结构通常较为复杂。
现实运转中,为提升堆取料机性能和装卸效率,需要辅助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精细、准确的控制,发挥堆取料机的最大价值。
本文研究了堆取料机控制系统的优化与实践。
一、堆取料机控制系统概述堆取料机控制系统作为现代港口物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设计和运行直接关系到货物的高效处理与分配。
1.1堆取料机控制系统组成及原理堆取料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多样而复杂,通常包括集成的硬件和软件元素。
硬件方面,系统涵盖了传感器网络、执行器、控制面板等关键部件。
传感器网络负责实时监测堆场状况,以获取准确的位置和重量信息,而执行器则负责转动、提升和放置货物。
控制面板通过与操作员的交互,提供对系统的实时监控和调节功能。
软件方面,控制系统通常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以确保堆取料机的高效协调运作。
这些算法涉及路径规划、动作控制以及故障处理等方面,通过智能化的调度来实现整个系统的协同工作。
1.2堆取料机控制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堆取料机控制系统在港口物流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其主要作用在于提高货物的处理效率和精准性,通过自动化的操作流程,实现对堆场内货物的快速、安全、精确的取放。
其重要性体现在减少人工操作错误的可能性,提高工作安全性,以及实现对货物流动全过程的全面监控。
高效的堆取料机控制系统不仅可以缩短货物周转周期,提高港口的处理能力,还能够降低劳动力成本,为整个港口物流系统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The success of an enterprise depends on the team, not on the individual.模板参考(页眉可删)630吨挤压机操作规程一、准备工作1、打开充液阀与油箱间谍阀。
2、油箱注入足量及粘度适当的抗磨液压油。
3、油温保持在正常使用范围内。
(最高不超过55℃)。
4、充分供应冷却器的使用水。
5、电压保持在380±10%伏范围内。
6、保持各导轨及滑动轴间的润滑良好。
7、各运动接触面与润滑点保持清洁。
8、打开油路系统上所有阀门。
9、放松所有高压阀旋钮。
10、注入适量液压油到高压泵及低压泵。
11、检查一遍所有螺栓,尤其是高压部分。
二、运转1、确认电源供应正常。
2、逐一起动马达,校正旋转方向,使之与泵所示方向相符。
3、多次瞬间启动与关闭马达,以排出泵内空气。
4、使泵转十至二十分钟,检查泵温和发出声音。
5、调整泵压,暂将压力调于5Mpa。
6、先用手动方式将所有动作顺序操作,然后再用连动操作。
三、注意事项1、盛锭筒前进a、剪刀必须在上限位置。
b、模座必须在挤压或清孔位置。
2、盛锭筒后退a、机械手必须在下限位置。
3、剪刀下降与上升a、模座必须在挤压或清孔位置。
b、盛锭孔必须在开限位置。
4、机械手上升a、主机必须在退限位置。
b、盛锭筒必须在关限位置。
5、主机前进a、主机快速前进至进入挤压位置时,机械手必须下降且通过安全位置,才能继续前进。
6、模座进退a、剪刀必须在上限位置。
b、盛锭筒必须在开限位置。
c、主机必须在退限位置。
☆以上动作牵制,为各个相互间安全连锁,当行程开关位置固定后,操作者勿任意移动,务必注意。
四、非常停止按钮紧急状态时使用,停止一切动作,包括马达与电源,故障排除后,放松按钮,以手动方式操作,回复起始状态。
五、挤压速度调整本机采用电控泵分段,当主缸达到压力继电器调定压力,实现挤压调速,并由行程开关分段调速。
挤压速度视实际需要,转动旋钮,做无级式速度调整。
毕 业 设 计题 目: 630t 液压机设计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学生姓名:导师姓名: 钟定清完成日期: 2013年6月20日诚信声明本人声明:1、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2、据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毕业设计(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公开发表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3、我承诺,本人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Qq 291063932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630t 液压机设计姓名罗伟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0985学号200913090514指导老师钟定清职称讲师教研室主任一、基本任务及要求:查阅20篇以上参考文献,设计一630t液压机,完成总装图和规定的零部件图,并按规定格式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说明书。
要求:方案可行,机构合理,经济实用,并满足给定的以下设计技术条件。
参数:公称压力:6300kN:最大工作压力:25MPa;开口高度:1500mm ;滑块最大行程:900mm:工作台面有效尺寸(长X宽):1600mmX1600mm。
二、进度安排及完成时间:1. 准备阶段 1周了解设计内容,明确课题任务及要求,搜集有关技术文献资料,自学CAD/CAM软件和相关设计技术。
2. 确定设计方案 2周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提出解决课题问题的初步方案,并对方案优、缺点进行比较,并分析实施可行性,按实际条件确定方案。
3. 实习 1周4. 具体设计 9周液压机的总体设计,液压机液压系统设计,各部分的基本尺寸的计算和验证,部件装配图、零件图设计及三维建模。
5. 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2周按湖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相关标准要求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6. 毕业答辩 1周进行毕业答辩准备,完成毕业答辩。
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630型挖掘机行走机构及行星齿轮减速器设计学院:_机械工程学院_专业:机电传动与控制_班级:_机自__学号:__学生姓名:___指导教师:____2014 年6月10日目录摘 要 (4)前言 (5)第一章 绪论 (5)1.1 液压挖掘机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 (5)1.2 液压挖掘机的工作特点和基本类型 (6)1.2.1 液压挖掘机的主要优缺点 (6)1.2.2 液压挖掘机的基本类型及主要特点 (7)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8)1.4 本设计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8)第二章 主要参数的确定 (8)2.1 行走装置的牵引力计算 (9)2.2 四轮一带的计算 (12)2.3 总体几何尺寸的设计 (14)2.4 液压马达主要参数计算确定 (16)第三章 减速器的设计 (19)3.1 减速器的功用及分类 (19)3.2 减速器方案的选择及传动方案的确定 (21)3.2.1 减速器方案的选择 (21)3.2.2 行星减速器传动方案的确定 (21)3.2.3 减速器传动比的分配 (22)3.2.4 传动比公式推导 (23)3.3 行星减速器齿轮配齿与计算 (23)3.3.1 行星排齿轮的配齿 (23)3.3.2 行星齿轮模数计算与确定 (24)3.4 啮合参数计算 (26)3.5 变位系数的确定 (26)3.6 各行星排齿轮几何尺寸计算 (28)3.6.1 第一排行星齿轮的几何尺寸 (28)3.6.2 第二排行星齿轮的几何尺寸 (29)3.6.3 关于用插齿刀加工内齿轮,其齿根圆直径的计算 (30)3.7 装配条件的验算 (30)3.8 2211)()(x b b a AA 型的传动效率的计算 ................................ 31 3.9 各行星排齿轮强度校核 (33)3.9.1 齿根弯曲强度校核 (33)3.9.2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 (39)3.10 减速器结构设计 (45)3.10.1 高速级输入端 (45)3.10.2 低速级输入端 (46)3.10.3 内齿轮的设计 (47)3.10.4 行星齿轮设计 (48)3.10.5 转臂的设计 (49)3.11基本构件转矩的计算 (49)第四章630型液压挖掘机的张紧装置设计 (51)4.1 张紧装置设计要求与计算 (51)4.1.1 张紧弹簧的设计 (51)4.1.2 张紧弹簧的校核 (55)第五章四轮一带及其他主要零部件选型 (56)5.1 四轮一带选型 (56)5.1.1 履带的选取 (56)5.1.2 驱动轮设计 (58)5.1.3 导向轮的选型 (58)5.1.4 支重轮选型 (58)5.1.5 拖链轮选型 (59)5.2 悬架选型与制动器选型 (60)5.2.1 悬架选型 (60)5.2.2 制动器选型 (61)5.3 轴承选型 (61)第六章设计工作总结 (62)致谢 (64)参考文献: (65)630型挖掘机行走机构及行星齿轮减速器设计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工程机械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它在现今中国和全世界的飞速发展的今天功不可没。
合成橡胶压块机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践技术设计研究及实践:1、液压控制系统结构设计:将由液压动力源、液压传动装置、液压控制组件等部分组成,具体结构视工况要求而定;2、压力、温度、速度等控制:通过液压传动装置及液压控制组件,控制压力、温度、速度的变化范围;3、安全保护及检测:设置合理的安全保护系统,并通过液位计、电容量测定仪等检测参数;4、系统优化调整:优化液压动力源参数,以及配置传动机构参数,实现对机构运动性能参数的调整;5、可靠性研究及实践:为保证该系统的可靠性,需要进行可靠性研究及实践,以保证系统及时处于最佳状态;6、负载及故障检测:需根据负载和故障情况检测,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7、试验分析及验收:对系统进行实际实验,研究压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精确性和稳定性,并验收通过。
基于以上研究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要求,设计出新型的液压控制系统用于合成橡胶压块机。
主要结构如下:液压动力源包括:发动机、液压泵、液压油箱、冷却系统;液压传动装置包括:活塞行程传感器、液压缸、滑阀组件;液压控制组件包括:电液转换器(EDC)、电液传动控制器(EAC)等组件。
上述组件确保该系统能够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控制,并满足压块机的各种工况的要求。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对该系统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安全设计和保护,包括布置有效的过载保护、温度保护以及液压油温保护等。
并且,根据负载及故障情况,检测液位和电容量等参数,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最后,对液压控制系统进行实际实验,根据结果对系统的参数进行调整,达到最佳性能,最终完成液压控制系统的试验分析和合格验收。
本次设计不仅能满足压块机各种工况的要求,还能保证系统可靠性,为国内合成橡胶压块机的可靠性提供了有效支持。
老难成.•寸光阴不可轻-百度文库液压开卷机系统设计摘要:卷取机和开卷机是轧制和带材精整机组中的重要设备。
在可逆式冷、热轧带材轧机的前后均装有开卷机和卷取机,在不可逆冷、热轧带材轧机以及某些精整作业线上的岀口端也装设带材卷取机。
卷取机的作用是将轧制的成品卷取成卷,以适应生产、运输、储存及用户的需要,卷取机和开卷机均有很大的张力以保证降低轧制压力,减少带钢翘曲现象,从而提高带钢产品质量。
在带材加工设备中,开卷机是准备工序的主要设备,在带材运行时提供后张力,支撑带材,并配合直头机一起把带材送入娇平机。
本设计主要内容是设计液压开卷机放卷部分。
本设计研究了液压开卷机放卷部分的组成及其原理. 该设计采用了PLC系统和液压系统控制方法关键词:PLC,液压,开卷机—、前言在带材加工设备中,开卷机是准备工序的主要设备,在带材运行时提供后张力,支撑带材,并配合直头机一起把带材送入娇平机。
随着对开卷速度和板而质量的要求,开卷机的型式已由箱式开卷机、无胀缩卷筒开卷机等类型,逐步发展过渡到胀缩卷筒式开卷机,这种开卷机通过卷筒轴上弓形板的胀缩支持带卷内径,避免了带材边部损伤和内孔打滑的缺点。
根据结构胀缩卷筒开卷机大致有以下型式:单卷筒悬臂式:双卷筒回转式;双柱头开卷机单卷简悬臂式。
单卷筒悬臂式适用于带材宽度在350mm以上,带厚较大的带卷,大多带有离合驱动装置,可以被动或主动开卷。
大多配有拆头直头机,方便开卷;对于带材宽度在350呗以上、带厚较大的带卷我们推荐使用单卷筒悬臂式开卷机。
这类开卷机大多带有离合驱动装置,可以被动或主动开卷,具有正、反转驱动功能,同时大多配有拆头直头机,方便开卷。
双卷筒回转式适用于带厚小于3mm的带材,双工位开卷机,一个卷筒工作时,另一个可以用悬臂吊或其他方法上卷。
前一卷带材用完后,已上好卷的另一个卷简可以立即转入带材准备作业线进行开卷。
这样可以减少上卷时间,以减少后续活套的带材储存量。
对于较窄、厚度小于3mm的带材最好使用双卷筒回转式。
卷取机液压式侧导板的控制
祖大伟;鲁国有;等
【期刊名称】《一重技术》
【年(卷),期】1999(000)004
【摘要】本设备是把卷取机入口侧导板的快速关闭方式从原来的空气压力控制变为液压伺服控制,并且控制带材的蛇行,抑制带卷的伸缩。
【总页数】2页(P7-8)
【作者】祖大伟;鲁国有;等
【作者单位】一重集团公司设计研究院;一重集团公司销售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333.24
【相关文献】
1.热连轧卷取机侧导板控制的改进 [J], 孙利忠
2.卷取机侧导板控制策略优化分析与改进 [J], 赵磊;刘宁;李文;王克柱
3.卷取机侧导板自动控制及其卷型控制策略 [J], 张智新
4.地下卷取机侧导板的控制系统 [J], 凌继中
5.卷取机侧导板自动控制原理及其错层控制策略 [J], 杨晓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卷取区控制卷取区控制概述卷取区设备完成带钢的成卷、运输。
卷取设备包括热输出辊道、侧导板、夹送辊、助卷辊、卷筒、卸卷小车、翻钢机等。
一般卷取区有2—3台卷取机,正常情况下,卷取机交替使用,以保证整个轧线轧钢的速度。
卷取机的控制包括张力控制、速度控制、辊缝(位置)控制、压力控制及顺序控制。
下面就各设备的功能及控制分别描述。
一、辊道控制热输出辊道自精轧出口到卷取机夹送辊为止。
全部辊道共365 个辊子,分为6段,其中1~3段为第一组,4~6段和2#卷取机桥辊道为第二组。
每组有一个SOURCE(整流源)提供直流电源,通过每段的逆变柜给该段提供三相交流电源。
每台卷取机前有4个机前辊道,机前辊道的电机安放在传动侧,卷取机前还有一个转向辊,这个辊子的作用是:当带钢到达卷取机前往操作侧侧导板移动,便于钢卷单边对齐。
热输出辊道把精轧输出带钢运送到卷取机卷取,同时通过设在辊道上的层流冷却装置把带钢的温度降到卷取温度。
辊道速度的基准值来自过程机,通过EGD送入卷取机控制器(CSPD)中。
一般来讲,辊道的速度基准值以精轧末机架速度为准。
在控制器中,根据超前/滞后率计算产生一个速度附加值,通过IsBUS分别送入传动装置。
在传动装置中,这两个速度叠加到一起来控制辊道的运转。
在带钢没有进卷筒时,辊道以一定的超前速度(一般为0~20%,这个数值一般是通过操作员设定)运转,在辊道和带钢之间建立一定的张力。
当精轧机架与卷筒之间建立张力时,辊道以同步速度运转。
带钢尾部出F6后,辊道速度切换为滞后速度(0~20%),使在辊道上的钢产生一定的后张力,这个后张力可以使带尾部平整地躺在辊道上而不至于起套。
在自动控制程序中,头部跟踪和尾部跟踪是判断带钢头部或尾部所在的依据。
头部跟踪的计算公式如下:MAXHEAD=∫sdt s为精轧末机架速度。
起始时间从精轧末机架咬钢开始,卷筒有载信号到结束。
尾部跟踪的计算公式如下:MAXTAIL=∫sdt s为下夹送辊速度反馈值。
全液压地下卷取机液压系统仿真随着液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和应用领域与范围的不断扩大,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本身越来越复杂,要求的传递动力范围更大、控制精度更高,系统柔性化与系统各种性能要求更高,所有这些都对液压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采用传统的以完成执行机构预定动作循环和满足系统静态特性要求的系统设计远远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因此对于现代液压系统的设计研究人员来说,对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进行动态特性研究,了解和掌握液压系统工作过程中动态工作特性和参数变化,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液压系统,提高液压系统的响应特性,提高运动和控制精度以及工作可靠性,是非常必要的。
液压系统动态特性是其在失去平衡状态到达新的平衡状态这一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引起此动态过程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传动与控制系统的过程变化引起的;另一个是由外界干扰引起的。
在这一过程中,系统中各参变量都在随时间变化,这种变化过程性能的好坏,就决定系统动态特性的优劣。
研究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稳定性问题,即高压系统中压力瞬间峰值与波动情况,主要分析液压系统是否会因为压力峰值过高而产生压力冲击,或系统经过动态过程后,是很快到达新的平衡状态,还是形成较持续的振荡;另一方面是过渡过程品质问题,即执行机构和控制机构的响应品质和响应速度,主要研究系统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所经历的过渡时间,达到压力峰值的时间以及速度、位移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等。
1.研究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的主要方法研究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的主要方法有传递函数分析法、模拟仿真法、实验研究法和数字仿真法等。
1.1 传递函数分析法传递函数分析法是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用经典的控制理论对液压系统进行动态特性分析通常只限于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系统,一般先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写出其增量形式,然后进行拉普拉斯变换,从而写出传递函数,再将传递函数用波德图表示。
通过相频曲线或幅频曲线分析其响应特性,或是进行拉普拉斯逆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