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相关性急性肾损伤
- 格式:ppt
- 大小:507.00 KB
- 文档页数:21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随着难以控制的炎症反应可导致机体多个器官出现急性损伤,而肾脏是瀑布式炎症反应的主要攻击器官之一。
脂多糖(LPS )为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给动物注射LPS 可以引起类似脓毒症反应,因此,LPS 常用于实验性脓毒症模型的制备[1]。
沉默信息调节相关酶1(SIRT1)是依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去乙酰化酶。
已有研究表明,SIRT1能够使核因子κB (NF-κB )等多种转录因子去乙酰化而参与糖脂代谢、器Puerarin alleviates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in mice by modulating the SIRT1/NF-κB pathwayGUO Jingjing 1,ZHANG Wenlong 2,3,LIANG Piao 4,ZHANG Longjun 4,PENG Lingyin 1,MIN Yuqi 1,P AN Xiaozhen 1,YANG Zhiying 1,DENG Huafei 11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Xiangnan University,2Department of Medical Administration,Chen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3First Clinical College of Xiangnan University,4College of Pharmacy,Xiangnan University,Chenzhou 423000,China摘要:目的探讨SIRT1/NF-κB 信号通路在葛根素抗脂多糖(LPS )所致急性肾损伤(AKI )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将15只BALB/C 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LPS 组,葛根素组。
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d ;LPS 组小鼠第1天注射LPS (5mg/kg ),随后注射生理盐水3d ,葛根素组小鼠第1天注射LPS (5mg/kg )1h 后注射葛根素(25mg/kg ),继续注射葛根素3d ,第5天收集标本,观察小鼠肾组织形态变化,细胞凋亡情况;测定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 )、肌酐(Scr )和肾损伤分子1(KIM-1)以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检测肾组织SIRT1和NF-κB-p65(acetyl K310)的表达。
静脉滴注阿昔洛韦致急性肾损伤的急救和护理高菊梅;谈晓峰;景小勤;王维平【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致急性肾损伤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对12例静脉滴注阿昔洛韦致急性肾损伤的患者立即停用阿昔洛韦,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其中2例行血液透析治疗,并予精心的生理、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0d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血钾、尿量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愈10例,好转2例,治愈率83.3%,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尿量等指标较治疗前显著转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合理用药能预防阿昔洛韦致肾损伤,及时有效的治疗、不同时期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急性肾损伤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5(019)002【总页数】3页(P30-32)【关键词】阿昔洛韦;急性肾损伤;急救;护理【作者】高菊梅;谈晓峰;景小勤;王维平【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都人民医院肾脏科,江苏扬州,225200;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都人民医院肾脏科,江苏扬州,225200;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都人民医院肾脏科,江苏扬州,225200;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都人民医院肾脏科,江苏扬州,22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2急性肾损伤(AKI)指肾功能在48 h内突然减退,血肌酐升高至绝对值超过26.5μmol/L或肌酐升高超过基础值的50%, 或尿量减少(每公斤体质量<0.5 mL/h, 且持续时间超过6 h), 是严重的急、危重症[1-2]。
阿昔洛韦为鸟苷衍生物,有较强的抗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作用,临床应用广泛,阿昔洛韦70%以原形经肾脏排出,其毒性作用主要与大剂量静脉给药有关,通过在肾脏中结晶和滞留影响肾功能[3]。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2例应用阿昔洛韦不当导致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阿昔洛韦致急性肾损伤的警惕性,对预防、治疗和护理有所帮助。
胱抑素C与脓毒血症患者致急性肾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李钰;徐建国;金献冠;王牡丹;潘景业【摘要】目的探讨脓毒血症导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表达水平与肾损伤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观察组:133例脓毒血症患者,按AKIN标准,依据肾损伤程度,分3组(非AKI组、轻度AKI组即A-KIN分期1期,中重度AKI组即AKIN分期2、3期);对照组:40例健康体检者.测定血清CysC,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计算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讨论CysC水平与肾损伤程度关系.结果两组AKI组CysC水平较非AKI组及健康对照组均上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重度损伤组与轻度损伤组比较,中重度损伤组CysC水平上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CysC表达水平与CCr呈负相关(r=-0.846),CysC的AUC为0.780(P<0.01).结论脓毒血症导致AKI患者CysC表达水平与肾损伤程度呈正相关,CysC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脓毒血症患者AKI严重程度指标之一.【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3(042)009【总页数】3页(P141-143)【关键词】胱抑素C;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作者】李钰;徐建国;金献冠;王牡丹;潘景业【作者单位】325000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第三临床学院,温州市人民医院ICU;325000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第三临床学院,温州市人民医院ICU;325000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第三临床学院,温州市人民医院ICU;325000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第三临床学院,温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脓毒血症患者常导致AKI,且病死率随着肾损伤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胱抑素(CysC)近年来作为一种早期反映肾损伤的指标被广泛研究并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的相关肾损害谭丽萍;臧婧蕾;谢元林【期刊名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年(卷),期】2019(019)001【总页数】5页(P107-111)【关键词】替诺福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抗病毒治疗;肾损害【作者】谭丽萍;臧婧蕾;谢元林【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属长沙医院感染科,长沙 410000;长沙卫生职业学院药学教研室;南华大学附属长沙医院感染科,长沙 4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7替诺福韦(tenofovir,TDF)作为一种新型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于2001年10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其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治疗,2008年8月又获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
2013年TDF进入中国并用于治疗HIV感染,2014年获准用于治疗CHB。
TDF 半衰期较长,约为72 h,可每天给药1次,提高了需长期用药患者的依从性,且抗病毒作用强,耐药率低,目前已成为治疗 HIV 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一线药物 [1]。
在临床试验阶段TDF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肾损害的发生率不超过1%,但上市以后,随着用药人群的增加,用药时间的延续,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衰竭和范可尼综合征( Fanconi 综合征,一种近曲小管功能异常性疾病,包括肾小管性蛋白尿、肾性糖尿、肾性氨基酸尿、尿磷酸盐合并尿崩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等不良事件经常发生。
相关文献报道,在抗HIV治疗中,TDF相关肾损害的发生率为4%~7%,其中中度及严重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5%和1.7% [2],并开始引起临床重视。
本文主要阐述TDF抗病毒治疗的相关肾损害,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 TDF 提供参考。
1 TDF肾损害流行病学1.1 TDF对HIV/AIDS感染者的肾损害2002年,Verhelst等 [3]首次报道了1例AIDS患者服用TDF期间出现范可尼综合征、尿崩症以及急性肾衰竭。
临床研究万古霉素单药与联合β-内酰胺类药物对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和预后的影响温小龙1,邢柏2△摘要:目的探讨万古霉素(VAN)单药治疗与VAN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或美罗培南(MEM)的抗生素方案对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发生、持续时间、恢复情况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研究纳入接受VAN、TZP 或MEM治疗并维持至少48h的脓毒症患者338例,其中78例患者接受VAN单药治疗(VAN组),175例患者接受VAN+TZP治疗(VAN+TZP组),余85例患者接受VAN+MEM治疗(VAN+MEM组)。
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AKI发生情况和临床结果。
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3组患者AKI发生概率。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VAN+TZP组与VAN+MEM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比例明显高于VAN组。
VAN+TZP组肾上腺素、多巴胺使用比例明显高于VAN组与VAN+MEM组。
与VAN组和VAN+TZP组比较,VAN+MEM组患者的两性霉素与氨基糖苷类使用比例最高,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使用比例最低(P<0.05)。
3组患者VAN剂量及抗生素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VAN+TZP组患者AKI发生率明显高于VAN组与VAN+MEM组(50.3%vs.23.1%vs.25.9%,P<0.01),而后2组患者AK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
VAN+TZP组患者AKI2级比例明显高于VAN组与VAN+MEM组(21.7%vs.7.7%vs.9.4%,P<0.01)。
3组患者30d内透析需求、AKI恢复率、AKI 恢复时血肌酐(SCr)、AKI持续时间、住院天数与30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Kaplan-Meier分析显示,VAN+TZP组患者AKI的累积发生风险明显高于VAN组和VAN+MEM组患者(log-rankχ2=14.491,P=0.001)。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对体外膜式氧合辅助下婴幼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作用目的回顾婴幼儿患者在体外膜式氧合(ECMO)辅助下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情况,探索其相关预测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ECMO辅助的婴幼儿患者38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并对建立ECMO前、辅助循环开始后第1个24 h、以及第2个24 h所用的血管活性药物进行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AKI的相关因素,并分析相关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辅助循环开始后第2个24 h血管活性药评分对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发生有预测作用(P = 0.004),高分值患者发生该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增高(OR = 93.3,95%CI:9.1~1021.2,P = 0.000),病死率也显著高于低分值患者(OR = 14.9,95%CI:2.6~84.1,P = 0.01)。
结论血管活性药评分是婴幼儿患者在ECMO治疗中发生AKI 的预测指标,ECMO辅助第2天血管活性药评分较高则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标签:婴幼儿患者;急性肾功能损伤;体外膜式氧合;血管活性药体外膜式氧合(ECMO)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脏外科术后顽固性心功能不全及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体外生命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挽救生命的治疗手段已经越来越成熟,救治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1-4]。
虽然接受ECMO辅助的婴幼儿患者生存率可达55%,但并发症仍然常见并严重影响患儿预后[5],其中,急性肾功能损伤(AKI)在心脏术后的婴幼儿ECMO患者中尤为常见。
在婴幼儿V-A ECMO中,AKI的发生率为4.9%[6],并且已有众多研究表示,发生AKI 的患者病死率超过60%[7]。
虽然长时间大量应用血管活性药已被发现是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但ECMO治疗中,血管活性药通常会被停用或减至最小量,在这种情况下,会对婴幼儿患者肾功能产生影响的血管活性药使用剂量和维持天数的临界值尚不明了。
本文回顾分析婴幼儿ECMO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索与AKI相关的预测因素,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