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际税收学_朱清第2章n
- 格式:ppt
- 大小:451.50 KB
- 文档页数:35
国际税收 ___第十版简介介绍国际税收的定义和重要性。
综述国际税收领域的发展和趋势。
国际税收原则解释国际税收原则的概念和作用。
分析国际税收原则的种类和适用情况。
国际税收制度分析不同国家的国际税收制度。
探讨国际税收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
跨国税收规划讨论跨国企业的税收规划策略。
探究国际税收规划的法律框架和实施方式。
国际税收合作分析不同国家之间的税收合作机制。
叙述国际税收合作的挑战和前景。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实际案例,用于解释和应用国际税收理论。
请注意,本文档仅是大纲,不会提供详细的内容概述,但可以作为指导阅读《国际税收朱青第十版》的参考资源。
第一章:税收基本原理本章将介绍税收基本原理,包括税收的定义、税收目的、税收的特征和税收的分类等。
税收的定义税收是指国家依法向居民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
税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的财政需求,同时对于调节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税收的目的税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获取财政收入:税收作为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用于支持国家的运作和发展。
调节经济发展:通过税收的调整,可以影响市场资源配置,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实现社会公平:税收可以通过纳税人的能力支付原则,实现财富的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激励行为改变:税收的设立和调整可以对个人和企业的行为产生影响,引导其采取特定的行动。
税收的特征税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强制性:税收是国家依法向居民征收的,居民必须按照法定程序缴纳税款,不能随意逃避或拒绝缴纳。
统一性:税收征收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应当统一,不对不同纳税人采取不同的征收方式。
公正性:税收应当按照纳税人的能力大小进行征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存在时限:税收征收具有时间期限,纳税义务人需要按时缴纳税款,以免产生滞纳金或其他处罚。
税收的分类税收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按征收主体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
按征收对象分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国际税收学习要点税收的一些基本概念◆税收的概念◆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纳税人:法人、自然人–课税对象: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所得额、财产、特定行为等–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税收分类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体系第一章国际税收的概念本章主要内容一、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关系﹡二、国际税收的概念及其本质﹡三、国际税收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四、国际税收的内容体系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关系图示国际税收关系的产生跨国纳税人与跨国所得跨国纳税人(transnational taxpayer):即在居住国以外有所得,同时面临居住国和所得来源国征税权的纳税人。
跨国所得(transnational income):即一国居民来源于另一国的所得。
一、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关系国家税收是一种具体的课征形式,而国际税收是一种国际关系;国家税收反映的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而国际税收反映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国家税收是国际税收的基础,国际税收不可能脱离国家税收而独立存在。
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关系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国际税收与外国税收国际税收与涉外税收二、国际税收的概念及其本质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政府,各自基于其课税主权,在对跨国纳税人分别课税而形成的征纳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教材P7)这一概念是从国际税收的本质来界定的。
人大版《国际税收》:国际税收是指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因纳税人的经济活动扩大到境外,以及国与国之间税收法规存在差异或相互冲突而带来的一些税收问题和税收现象。
国际税收的本质是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国际税收的概念应该包含以下几个要点:●恪守税收主权是国际税收的本源●跨国纳税人和跨国课税对象是国际税收涉及的关键要素●国际税收反映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三、国际税收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国际税收的研究对象:●国际税收的本源–税收管辖权问题●国际税收现象、问题、矛盾冲突–国际重复征税问题、国际避税问题、涉外税收负担问题●国际税收关系的协调及其准则和规范–国际税收协定国际税收的研究范围狭义的国际税收的研究范围–主要研究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所产生的国际税收问题及其协调。
《国际税收》论文题目:浅析国际避税问题及其防范对策院系:经济管理学院班级:财管(1)班*名:**学号: ***********指导老师:***二00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浅析国际避税问题及其防范对策【摘要】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国与国之间的税制差异以及各国涉外税收法规和国际税法中的漏洞,在从事跨越国境的活动中,通过种种合法手段,规避或减小其在有关国家纳税义务的行为。
在现代国际社会中, 各国的税法和税收制度很难在内容和标准上达到完全一致,从而使跨国纳税人在纳税方面有机可乘。
跨国纳税人主要利用转让定价、国际避税地、滥用国际税收协定、资本弱化以及电子商务等方式进行国际避税。
目前外资企业国际避税呈现出逐步蔓延的趋势,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 造成了税收秋序的混乱和纳税人税负的不平等,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根本利益。
我国应遵循有关反避税原则,做好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国际避税性质对策反避税一、引言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有它的原因,国际避税的出现也不例外。
从主观上看,国际避税的原因在于跨国纳税人具有的减轻税收负担、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强烈愿望;从客观上来看,国与国之间的税制差异以及国际税收关系中的法律漏洞为跨国纳税人的国际避税活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国际避税是国内避税在地域范围的延伸。
跨越国界的避税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税收管辖权,其影响跨越了国界。
不仅影响有关国家的税收权益,而且还影响跨国纳税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税收公平。
因此,研究国际避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于国际避税行为的性质关于避税行为的法律性质,法学界曾有合法、违法与脱法的不同界定。
持合法观点者认为,避税行为并不违反税法的文义观点,而且是私法上有效的行为,选择何种行为方式是纳税人的行为自由。
这种学说来源与美国著名大法官汉德的论述,一度曾为主流观点。
持违法观点者认为,避税形式合法而实质违法,它违反了税法的宗旨,有损税法的实质正义,因此定性为违法,并予以法律规制。
国际税收知识点讲解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国际税收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
无论是企业的跨国经营,还是个人的国际资产配置,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国际税收的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国际税收的相关知识点。
一、国际税收的概念国际税收,简单来说,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在对跨国纳税人行使各自的征税权力而形成的征纳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税种,而是由于各国对跨国所得和财产的征税而产生的一系列税收问题和税收关系。
二、国际税收产生的原因1、经济全球化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迅速发展,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这必然导致税收的国际化。
2、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异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税率、税基等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为跨国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同时也引发了国际税收问题。
3、税收管辖权的冲突各国在行使税收管辖权时,可能会出现重叠或冲突。
比如,有的国家按照居民管辖权征税,有的国家按照地域管辖权征税,这就容易导致对同一笔所得的重复征税。
三、国际税收的基本原则1、税收主权原则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本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制定自己的税收政策,自主决定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办法。
2、国际税收公平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横向公平是指处于相同经济地位的纳税人应承担相同的税负;纵向公平是指不同经济地位的纳税人应承担不同的税负。
3、国际税收效率原则要求税收的征收和管理应尽量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干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率。
四、国际税收管辖权1、居民管辖权指一国政府对于本国居民的全部所得,无论其来源于境内还是境外,都拥有征税的权力。
判定居民身份的标准通常有住所标准、居所标准和居住时间标准等。
例如,有的国家规定,在本国拥有永久性住所的个人为本国居民;有的国家则以在本国居住一定时间(如 183 天)作为判定居民身份的标准。
2、地域管辖权又称来源地管辖权,是指一国政府对于来源于本国境内的所得拥有征税的权力。
《国际税收》教学大纲 (International Taxation)制定单位:公共管理学院制定人:孙 莉审核人:李淑萍编写时间:2007年1月25日课程说明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属性及课程介绍国际税收在国外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和法学院都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我国许多大专院校也把国际税收作为财金、会计、国际经济等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
同样,国际税收也是我院财政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
该课程主要研究跨国税收关系,随着经济的日益国际化和全球化,国际税收问题也越来越重要,而这些问题的核心是要研究和解决国际经济交往中出现的国际重复征税和国际避税问题。
因此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跨国课税对象征税的国际规范、所得的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免方法、国际避税与反避税、国际税收协定以及商品课税的国际税务协调问题等等。
(二)教学目标国际税收研究的领域既有经济理论,又涉及国际税收的法律、法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系统掌握国际税收的基本理论和操作实务,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将自己的国际税收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实际工作。
(三)适用对象财政专业以外的本科学生。
(四)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税法或税法实务二、任课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鉴于国际税收在很多规定方面都在中国税制上有所体现,因此任课教师应注意把该课程与先修课程中国税制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增加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更易于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时要求与分配:(一)总学时要求32课时(二)学时分配周别 授课次数授课章节与内容摘要教学时数备注1 1 第一章 国际税收导论第一节 国际税收的含义22 1 第一章 国际税收导论第二节 国际税收问题的产生第三节 国际税收的发展趋势2 作业3 1 第二章 所得税的税收管辖权第一节 所得税税收管辖权的类型2第二节 税收居民的判定标准 第三节 税收公民的判定标准4 1 第二章 所得税的税收管辖权第四节 所得来源地的判定标准第五节 居民和非居民的纳税义务2 作业5 1 第三章 国际重复征税第一节 所得国际重复征税问题第二节 国际重复征税的产生第三节 国际重复征税的影响2 作业6 1 第四章 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第一节 概念第二节 扣除法第三节 低税法第四节 免税法27 1 第四章 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第五节 抵免法2 作业8 1 第四章 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第五节 抵免法29 1 第四章 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第六节 饶让抵免法2 作业10 1 第五章 国际避税概论第一节 什么是国际避税第二节 国际避税地211 1 第六章 国际避税方法第一节 国际避税基本手段第二节 国际避税基本方法2 作业12 1 第六章 国际避税方法第三节 转让定价 2 作业13 1 第六章 国际避税方法第四节 滥用税收协定第五节 利用避税地214 1 第七章 国际反避税 2第一节 国际反避税基本手段 第二节 国际反避税基本方法 第三节 情报交换15 1 第七章 国际反避税第四节 转让定价的税务管理第五节 其他反避税法规与措施216 1 第八章 国际税收协定第九章 税收优惠与吸引外资第十章 商品课税的国际税收问题2四、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一些国际税收案例和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