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16
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马思聪【摘要】目的:做好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工作.方法:根据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术前做好准备和评估,熟悉手术护理要点.手术室护士应至病房核对患者各项信息,确认无误后,对患者进行宣教及再次的核对,使患者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情绪,迎接手术;术中器械护士及巡回护士都瘦掌握配合步骤和外来器械的使用管理,加强配合的准确性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监督工作.术后正确转动及搬运患者,安全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做好交接.及时回访患者,了解有无不适.结论:专科化的护理措施及娴熟的手术配合对患者的手术过程有着良好的效果.【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2(026)011【总页数】3页(P67-69)【关键词】腰椎后路减压术;椎弓根钉;外来器械【作者】马思聪【作者单位】天津市医科大学总医院 30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可以引起腰椎失稳,又可因脊神经根受刺激压迫而引起腰椎及腰椎以外器官的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极为痛苦。
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主要适用于腰椎滑脱一度以上,有慢性持续腰痛及神经根或马尾受压。
术前应拍摄腰椎前屈及后伸位X线片及腰椎CT,观察患者腰椎稳定情况[1]。
我院开展此类手术已经多年,经精心护理及娴熟配合,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及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从事重体力劳动搬运工作。
因入院前3个月出现下肢活动障碍伴加重5天收住我院骨科。
术前查腰椎CT示腰4~5段椎间盘脱出严重,伴有腰椎滑脱现象出现。
经充分准备后,患者于全麻下行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术中顺利,术后给予抗炎补液治疗,康复锻炼后,患者满意出院。
2 术前准备2.1 心理护理术前一日由该台器械护士或巡回护士到病房与病历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全面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病史、术前准备情况、确认手术部位及名称。
胸腰椎骨折经伤椎置钉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摘要】目的分析经伤椎置钉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胸腰椎骨折患者15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伤椎置钉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结果观察组的术后矫正率以及椎管面积改善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远期丢失率以及内固定失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行插管全麻,取俯卧位,常规牵引复位,于x线透视下观察骨折椎体的复位情况,并以骨折椎作为中心,于骨折椎后侧正中部位行切口,完全显露椎板以及关节突。
对照组:本组行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以l2椎体为参照,与l1,3处经椎弓根置入椎弓根螺钉(gss-ⅱ型)。
观察组:本组行经伤椎置钉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
根据术前ct检查结果,将伤椎椎弓根较完整的一侧固定,通常选择万象螺钉固定伤椎,如存在神经压迫症状,需行后路椎板减压,并探查椎管情况,尽快解除骨性神经压迫,同时尽量将两侧小关节保留下来。
完全显露椎弓根上下缘以及椎管内侧壁,并直视性螺钉植入。
对于无明显神经压迫症状者,无需行椎板减压,或于完整侧仅植入2枚螺钉。
进行连杆连接时,先将伤椎以及尾侧正常椎植入的椎弓根钉连接至连杆,以使这两椎上的椎弓根钉形成固定的关系。
以中间螺钉为支点,向前推顶伤椎,以纠正伤椎后凸畸形,并撑开上、下椎弓根钉,将上、下椎弓根系统锁紧,并加压锁紧中、下椎弓根钉,并安装横连接固定。
经x透视证实个椎弓根钉的位置均正确以后,即恢复伤椎高度。
取自体髂骨以及切下的椎板,进行固定节段横突配合小关节间的植骨融合。
术后2~3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量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3讨论3.1胸腰椎骨折的术式选择传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常采用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主要是利用纵向撑开力恢复受压缩椎体的高度。
实施该术式的前提是骨折椎以及上、下相邻椎所连接的前、后纵韧带以及纤维环多基本完整。
参照CT影像徒手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创伤患者越来越高,其中脊椎骨折的发生率也高,其中位于胸腰段为多,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例通常选择可靠的内固定,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最常用,最经典的手术方法。
而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植入是手术成败的最基本的一步。
置入椎弓根钉的关键是在于对椎弓根的准确定位。
关于椎弓根的定位,目前临床上有太多的定位方法,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考虑统计学上的方法,未考虑到个体上的差异,在手术中容易出现椎弓根钉穿过骨皮质,神经,血管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常规术前不规则的正,侧位X线影像可能带来的误差,对于定位只具有较小的参考价值,近年来,随着对椎弓根的深入研究,个体差异是定位不准的重要因素,对于椎弓根位置的确定,个体化植钉方案已经成为共识。
在术前仔细研读影像资料,精确测量,确定个体化的定位,是手术前准备的重要环节。
目前常用的定位方法未考虑个头的差异,因此,我们通过对CT影像的研读,寻找到一种定位简单,准确率高的方法。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3月-2014年5月我院共收治并实施了65例胸腰椎骨折手术的病人,T10-L5 782根椎弓根钉进行固定,其中男 39 例女26 例年龄 18-76 岁平均年龄47岁,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08根。
均于术前予以螺旋CT薄扫(层厚1.5-2.5MM。
层间距0.625MM)及三维重建拟固定椎体。
1.2方法1.2.1通常患者在住院之前,都有脊柱的X线摄片。
在门诊或急诊就诊前后摄片,以确诊,住院。
对病情有初步的考虑,结合病史,查体。
确定有无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如果确需手术,我们在术前给予患者CT薄扫(层厚1.5-2.5MM。
层间距0.625MM)及三维重建拟固定椎体。
连续观察需要固定的相关椎体及椎弓根的形态。
观察横突和椎弓根,小关节的出现,到最大直径到消失,首先确定最佳的进钉通道。
即椎弓根直径最大平面。
再分析横突最粗的出现平面。
结合CT上的层间距,计算并确定椎弓根的最佳通道进钉点和横突中点之间相差的距离。
优化步骤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代燎原袁慧敏朱慧锋张浩马晓飞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为高能量损伤,常见于车祸伤、高处坠落伤及运动损伤等,手术治疗目的是纠正和防止畸形进展、恢复脊柱的序列及稳定性。
对于无神经损伤型胸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不失为优势选择,国内外诸多学者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1-6]。
但该技术存在学习曲线长、术中透视次数多等不足之处。
我科较早应用该技术,并不断总结,采用优化置钉法置入经皮椎弓根螺钉,单纯前后位透视定位,减少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2例。
根据住院时间分为两组,常规组为2018年6月前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优化组为2018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22例。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标准[1](1)胸腰椎单节段椎体骨折;(2)根据X片、CT、MRI影像检查显示椎管占位<30%;(3)无神经损伤症状;(4)受伤至手术时间1周之内;(5)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度评分(TLCS)>4分;(6)年龄<60岁。
1.3排除标准(1)多节段椎体骨折;(2)椎管占位> 30%且合并神经症状需减压探查者;(3)合并小关节交锁或椎体脱位;(4)年龄>60岁伴骨质疏松症。
2方法2.1使用材料内植物使用台湾全和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
使用由Philips Medical Systems Nederland BV公司生产的BV Endura型号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
2.2手术方法常规组采用前后位加侧位透视法定位。
全麻后取腹部架空俯卧位,使用金属网格定位板在C型臂X线机标准前后位及侧位透视下定位伤椎及相邻上下椎体(见插页图1-2),每个椎体均需正侧位照射3次来明确穿刺针是否准确置入,置钉结束后导入钛棒,酌情撑开复位,安装钉尾螺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