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辐射温度计校准规范

辐射温度计校准规范

辐射温度计校准规范
辐射温度计校准规范

唐山港陆钢铁有限公司测量设备校准规范

GLJJF 0006—2017

辐射温度计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Standard Sample Of The radiation thermometer

2016年12月5日发布2017年1月1日实施唐山港陆钢铁有限公司发布

GLJJF 0006—2017

本规范经唐山港陆钢铁有限公司2016年12月5日批准并自2017年1月1日施行。

归口单位:设备机动部

起草单位:炼铁厂

批准人签字:

本规范由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唐山港陆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

本规范参加起草人:

唐山港陆钢铁有限公司设备机动部本规范审核人:

唐山港陆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

目录

1.范围1

2.术语和计量单位 1

3.计量特性1

4.校准条件2

5.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2 6. 校准结果处理 4

7.确认间隔4

8.校准记录5

辐射温度计校准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唐山港陆钢铁(焦化)有限公司使用的UT301A/B/C辐射温度计的校准,准确度±% 或(1.8℃/4°F。(温度≤0℃时,在原精度基础上增加1℃2°F)

2、术语和计量单位

UT301C辐射温度计维护手册、

炼铁厂生产计划管理标准

炼铁厂工艺操作规程

计量单位温度单位为摄氏度(℃)或开尔文(K)

示值误差

辐射温度计的示值误差是辐射温度计的温度示值与被测黑体辐射源温度的约定真值之间的差。

3、计量特性

测量范围

型号:UT301A 测量范围:(-18-350)℃(0-662)°F

型号:UT301B 测量范围:(-18-450)℃(0-842)°F

型号:UT301C 测量范围:(-18-550)℃(0-1022)°F

技术参数

激光照射不要直视

输出﹤1mW 波长630-670nm

不要让测温仪一直开着或靠近高温物体

允许误差或准确度等级(见下页)

示值误差

温度示值误差在校准实验条件下确定,

辐射温度计的最大允许误差

4、校准条件

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23±5)℃;相对湿度≤85%RH(无结露);

校准实验室环境条件应满足校准设备和被校准设备的使用环境条件。

校准过程中周围应无影响辐射温度计及其他校准系统正常工作的电磁辐射及强光等。标准仪器

校准时使用的标准仪器为合格的准确度等级为级的辐射温度计

5、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校准项目(见下页)

校准方法

5.2.1外观

手动、目视检查,辐射温度计的外壳,机械调节部件,外露光学元件、按键电器连接件等不应有影响校准的缺陷。应标有制造商(或商标)、型号、编号等标识。显示效果不应该有影响校准的缺陷。

5.2.2校准

将高一级的辐射温度计和要校准的辐射温度计同时对同一设备的同一点进行测量。对设备的测量点不少于5个点

5.2.3 误差的计算

计算测量误差:

样本设备测量误差=样本设备测量值-样本设备的标准温度值。

6、校准结果处理

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上反映,若被校准辐射温度计误差小于对高一级辐射温度计的最大允许误差,则被校准辐射温度计视为合格。

校准合格的辐射温度计,应出具校准记录、粘贴校准合格标识、应注明校准日期及随后校准的有效期。

对不符合要求的辐射温度计,要求对新更换的辐射温度计应进行全面校准后,投入使用。

7、确认间隔

保证辐射温度计测量的准确,每六个月校准一次。

8、校准记录(下页)

辐射温度计校准记录

记录编号:GL/CX-A-08/JL-07/FSWDJ

炼铁厂辐射温度计不确定度评定

滴定管校验规程

滴定管校验规程 1. 总则 1.1 校正用纯化水至少须在标准室内放置1小时以上。 1.2 待校正的仪器检定前需进行清洗,清洗的方法为:用重铬酸钾的饱和溶液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调配比例为(1:1)或20%发烟硫酸进行清洗。然后用水冲净。器壁上不应有挂水等沾污现象,使液面与器壁接触处形成正常弯月面。清洗干净的被检量器须在检定前4h放入实验室内。滴定管、移液管不必干燥,容量瓶必须干燥。 1.3 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测量水时记录水的温度。 1.4 称量水重所用天平的精度应达到所称水重有五位有效数字的程度。 1.5 校正时使用的温度计必须定期送计量部门检定。按检定结果读取温度。 1.6凡需要实际值的检定,其检定次数至少2次,2次检定数据的差值不超过被检玻璃容量允差的1/4,并取2次的平均值。 1.7检定周期:玻璃量器的检定周期为3年,其中无塞滴定管为1年。 1.8 检定条件 1.8.1万分之一天平 1.8.2测量范围(10—30)℃,分度值为0.1℃的精密温度计。 1.8.3室温(20±5)℃,且室温变化不得大于1℃/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得大于2℃。

1.8.4检定介质为纯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应符合GB 6682-1992要求。 2.检定方法 2.1外观 2.1.1玻璃量器不允许有影响计量读数及使用强度等缺陷。 2.1.2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 2.1.3玻璃量器应具有下列标记:厂名或商标、标准温度(20℃)、型式标记(量入式用“In”,量出式用“Ex”,吹出式用“吹”)、等待时间(+ⅹⅹs)、标称总容量与单位(××ml)、准确度等级(A或B,未标记的按B级处理)。 2.2密合性 2.2.1滴定管玻璃活塞的密合性要求:当水注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关闭情况下停留20min后,渗漏量应不大于最小分度值。 3.流出时间和等待时间 滴定管、分度吸量管和单标线吸量管的流出时间与等待时间见表1~表3。 4.容量允差 4.1要求:在标准温度20℃时,滴定管、分度吸量管的标称容量和零至任意分量,以及任意两检点之间的最大误差,均应符合表1和表3的规定。单标线吸量管个量瓶的标称容量允差,应符合表2和表4的规定。量筒和量杯的标称容量和任意分量的容量允差,应符合表5和表6的规定。 4.2检定

温度计校准方法

温度计校准方法 1、目的:确保温度计精度 2、范围:适用数显温度计、玻璃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精度校准。 3、校准方法 3.1校准周期:数显和玻璃温度计6个月、双金属温度计1年 3.2校准条件:20±5℃ 3.3校准用标准器:恒温炉、F200数显温度计 3.4外观检查: 3.4.1开机时显示屏幕应清晰,电池电量应充足。 3.4.2探头应无损伤、凹痕、氧化锈蚀及其它附着物。 3.4.3玻璃温度计的玻璃棒及毛细管粗细应均匀笔直,感温泡和玻璃棒无裂痕,液柱无断节和气泡。 3.5精度检查: 3.5.1可根据现场适用范围选择50℃、100℃、150℃、200℃等测量点(至少3个点)。 3.5.2让恒温炉开机半小时以上,达到设定温度直至温度变化小于0.1℃/min 3.5.3将被检探头及F200数显温度计探头分别插入相匹配的恒温炉孔内,要使探头全部插入孔内,待显示稳定分别读取温度计和F200数显温度计的显示值。 3.5.4玻璃温度计浸没深度不小于75mm,双金属温度计感温泡应全浸。 3.5.5校准时观察玻璃温度计液柱不得中断、倒流,上升时不得有显

见停滞或跳跃现象,下降时不得在壁管上有液滴或挂色,双金属温度计升温时指针平稳,无跳动、卡住等现象。3.5.6待温度稳定后分别读取标准值与被测值,读数视线应与刻度线垂直。 3.5.7若示值超差,应对显示器和探头单独校准。 3.6允许误差: 3.6.1热电偶热电阻允许误差:±(设定值×0.5%+0.5)℃,必要时可根据说明书或实际要求。下表是热电偶及热电阻允许误差,必要时可作依据。(t为设定值) 3.6.2玻璃温度计允许误差:

3.6.3双金属温度计允许误差=精度等级%×F.S,必要时参照其说明书上之要求。 3.7注意事项: 3.7.1感温头要防止冲、撞。 3.7.2保管时应注意通风干燥和无腐蚀环境中。 3.7.3不用时,尽量取出电池,以防电池漏液腐蚀仪表。 3.7.4温度高时应防止烫伤,表头勿近水。 4、表单记录 4.1校正记录表

在线化学分析仪表(校准规范)

火力发电厂化学仪表检修、 校准、维护规范 (原理) 编写:马培亮 审核:黄俊东 批准:` 南京国能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1、氢纯度分析器 1 2、电导式分析仪表(在线电导率仪、酸碱浓度计) 2 3、电位式分析仪表(在线酸度计、钠离子监测仪) 6 4、电流式分析仪表(在线溶解氧表、联氨表) 9 5、光学式分析仪表(在线硅表、磷表) 12 6、湿度分析仪表 13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677-1999《火力发电厂在线工业化学仪表检验规程》,参照《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设备检修、运行维护规程》(试行稿),结合化学分析仪表的实际情况,编写《火力发电厂化学分析仪表检修、校准、维护规范》,以作为化学分析仪表的检修、校准、运行维护管理准则,使其在线连续运行的分析仪表的测量数据能准确、可靠地安全投运,提高化学监督水平,以保证本厂汽轮发电机组设备的安全和经济运行。

1 氢纯度分析器 1.1 氢纯度分析器的检修 1.1.1 检修项目和质量要求 1.1.1.1 一般检查 a) 吹扫管道:用氮气吹扫管道系统,保证其干燥无油无其它机械杂质。 b) 抽气流量调整组件的检修:更换过滤器中的变色硅胶干燥器,清扫过滤器; 清洗流量计,使流量计达到分度清晰,浮子上下灵活,严密不漏。 c) 转换器检修:清扫表内积灰,清洗进气、排气管中的滤网;检查各元器件 及连接导线有无损坏、松脱等现象; d) 气路系统严密性检查:对系统施加1.5倍工作压力,保持10分钟,其压力 降不应超过试验压力的0.5%。 1.1.1.2 绝缘检查 用250V绝缘表测量电路对线路、外壳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Ω。 1.2 氢纯度分析器的校准 1.2.1 整套仪表的校准和技术标准 1.2.1.1 传感器送专业检定部门或制造厂检验。 1.2.1.2 校准前检查性校验 通电预热30min后,用氢含量为测量上限和下限的标准气体通入仪表,进行校准前检查性校验。 1.2.1.3 上限、下限和报警点调整 a) 若检查性校验中示值基本误差值大于允许基本误差值的2/3,则用氢含量为 测量上限和下限的标准气体通入仪表,调校仪表的上限和下限。 b) 调好平衡电轿输出相位。 c) 调好“氢纯度”报警信号。 1.2.1.4 示值基本误差的校准 示值误差不应超过测量范围的±2.5%。 1.3 运行维护 1.3.1 投入前的检查与验收 a) 检查电路、气路的连接应正确、可靠。

内部温湿度表校准规程

技术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部测量范围在温度5℃~50℃、湿度10%R H~90%R H 的指针式温湿度计的内部校准操作。 二、概述 机械式温湿度计:采用毛发、尼龙及有效高分子镀膜材料等感湿原件、可直接指示相对湿度的指针型和记录型湿度计。它包括毛发湿度表、毛发湿度记录仪等。 机械式温湿度计:由湿度部分(机械式湿度计或干湿表)和温度部分(双金属温度计或玻璃体温度计)组成的一体式温湿度两用仪器。 三、指针式温湿度计计量性能要求 1、温度示值误差:温湿度计的温度示值误差不得超过±2.0℃; 2、相对湿度示值误差 温湿度计的相对湿度示值误差不得超过: a、±5%R H(40%R H~70%R H,20℃) b、±7%R H(40%R H以下或70%R H以上,20℃) 3、重复性 a、温度重复性:应≤0.5℃; b、湿度重复性:应≤2%RH 四、校准用计量标准器要求: 1、通风温湿度表 应选用电子数显通风温湿度表,能同时显示相对湿度和温度,其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要求。

湿度计内部校准规程页号2-2 温湿度计量标准器技术要求 2、配套设备 温湿度检定箱:温湿度检定箱必须具有自动调温功能,箱内工作室的有效容积不小于40L,且应配有开门和大面积透明观察窗。其技术指标均应符合下表要求: 五、校准方法 1、将被校准的温湿度表与校准用标准温湿度表同时置于温湿度检定箱中,温度检定点设定为15℃、20℃、30℃三个点;湿度检定点:检定箱内温度设为20℃时,湿度设置为40%R H、60%R H、80%R H三个点。标准温湿度表与被检温湿度表的差值不得超出上述第三项指针式温湿度计计量性能要求指标。 2、重复以上校准三次,被检温湿度表重复性均应符合上述第三项指针式温湿度计计量性能要求指标。 六、校准结果判定 被校准温湿度表按以上校准方法进行校准,温湿度示值误差均符合上述第三项指针式温湿度计计量性能要求为校准合格,可以正常使用;温湿度示值误差如不符合上述第三项指针式温湿度计计量性能要求指标为校准不合格,不准投入使用。

ASTM G154-2006 非金属材料紫外线曝光用荧光设备使用标准惯例 cn

非金属材料放在UV仪下的操作标准 (ASTM G154-2006 非金属材料紫外线曝光用荧光设备使用标准惯例)(ASTM G154-2006 非金属材料荧光紫外线曝露设备的操作标准) 该标准是在固定设计G154下出版的,它的数据是紧随原版的设计或就修订而言的,最后的修订。 A number in parentheses the year of last reapproval .A superscript epsilon indicates an editorial change since the last revision or reapproval. 注:脚注在函数X2.1,表X2.3都加上胃肯新注释X2.8以及日期在2006年6月5日。 1.范围 1.1该标准涵盖了用UV仪的基本规则肯操作程序以及水仪器能够重演(模拟)环境影响因素。该环境因素是当材料被放在太阳下以及潮湿的环境就像下雨或露水在实际的应用中。/本标准涉及实际使用的材料在用荧光紫外线-冷凝型曝晒仪模拟由阳光和雨、露等自然气候条件下引起的劣化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过程。该标准受获得,测量和控制暴露条件胡程序限制。许多暴露条件在附录中例举出来了,该标准不能详细说明最合适测试材料的暴露条件/本标准限于获取、测量和控制曝晒条件的过程方法,并未规定最适合待测材料的曝晒条件,曝晒条件过程方法参考附录。 注:1-标准G151描述执行标准适合于所有用实验室光源胡暴露设施,它取代了标准G53,它描述了用于UV荧光暴露胡特定设施。在G53标准中描述胡仪器在G151标准中取代了。 注:1-标准G151规定的操作过程方法适用于所有采用实验光源的曝露设备,本标准取代了有描述具体设计用于佛罗里达州的荧光紫外线曝露设备的G53标准。本标准包含了在G53标准中规定的仪器设备。

温度计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PURPOSE: 本文规定了温度计(包含刻度盘,电子和玻璃温度计)的一般操作和校准规程。 To specify the general operation and calibration procedure for the thermometer (including dial, digital and glass thermometers). 2.范围与职责/SCOPE AND RESPONSIBILITIES: 本规程适用于温度计(包含刻度盘,电子和玻璃温度计)的操作和校验。 This SOP covers the operation and calibration check of thermometer (including dial, digital and glass thermometers). 所有使用温度计的人员必须经本SOP培训,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实验室负责人及QA负责监督本SOP的执行。 Personnel using the thermometer should be well trained and strictly follow the SOP.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lab head and Quality Assurance to supervise the execution of the SOP. 3.程序/ PROCEDURE: 3.1所有本分析实验室使用的温度计都必须经过校验。 All the thermometers which used for analysis shall be calibrated. 3.2根据特定用途,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温度测量范围应满足实验的需要。 Select appropriate thermometer for a certain use. The range fo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hall meet analysis’ requirements. 3.3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时要确保感温部分充分浸入被测物料中。勿触到容器底部和容器壁。 Make sure the sensing element immerge in the material which need to be tested during the operation. DO NOT contact the bottom and wall of the container. 3.4温度稳定后可以读数。 Record the reading after the temperature is stable. 3.5注意:温度计不可用来搅拌。 NOTE: DO NOT use thermometer for stirring.

检验室内部校准规程要点

内部校准规程(电子秤、电子天平) 1.0 目的 用于规范电子称和电子天平的内部校准方法,以保证称量结果的准确性。 2.0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电子称和电子天平的内部校准。 3.0 工具 外校标准200g砝码。 4.0 校准步骤 4.1 电子称的校准 4.1.1 清洁被校电子秤进行归零调平。 4.1.2 分别在电子秤托盘上的五个位置(四个角和中心点)置放200g的砝码进行称量,将五个重量读数取平均值,砝码必须使用由计量检定检验机构校准合格的砝码。 4.1.3 根据下式计算误差 △(%)=(G-g)×100%/G 式中G——砝码示值 g——电子称的平均读数。 4.1.4 误差:△(%)在±5‰以内,判校准合格,如果出现误差,无论误差数值的大小,现场的校准人员都必须通知实验室的计量管理员,计量管理员首先应查询是否有备用的电子称。如果没有备用的电子称然后在看误差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再投入使用。 4.2 电子天平的校准 4.2.1 零位稳定后按CAL键,显示器显示:CAL –C200-(闪烁等待放置200g校准砝码) 4.2.2 校准砝码放上后,显示:﹍(等待校准) 4.2.3 待稳定后,显示:200.00,校准完成。 4.3 如发现电子称有问题及时上报实验室,由实验室人员处理。 5.0 校准频率: 6.0参考文件

电子称的使用说明书 内部校准规程(容量仪器) 1.0 目的 1.1 了解容量仪器校准的意义和方法。 1.2 初步掌握移液管的校准和容量瓶与移液管间相对校准的操作。 2.0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的内部校准。 3.0 工具 外校电子称、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 4.0 校准步骤 4.1 称量被校量具的量入或量出的纯水质量,在根据不同温度下纯水在空气中的密度计算出量具的实际体积。 4.2 规格及要求 4.2.1 移液管 4.2.2 容量瓶 4.2.1 滴定管 5.0 校准频率 6.0 参考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196

食品行业温度测量应用方案

食品行业温度测量应用方案 在食品工业中,准确的测量和控制温度是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的关键所在。在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S510)和HACCP法规的规范范围对食品加工和服务行业的潜在冲击和要求下,许多公司在寻找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尽管市面上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温度测量设备可以满足大部分食品服务的需求,但是肉类包装和加工行业由于需要考虑快速、准确、可靠和成本效益等独特需求,对温度计制造商有很高要求。Tegam公司在多年听取行业内的食品和肉类加工厂商的建议下,推出一套完整的包括仪器和探头的解决方案来解决专业的质量和温度控制问题。 这篇应用文章介绍了几种解决方案和这些工具适用的原因。 盛放的箱柜 散装肉类离开屠宰场后,要使用大托盘箱或者箱柜等包装。这些四方的大箱子装着接近冰点的肉类被运往加工厂。作为质量控制的环节,箱子中心肉的核心温度要求在密封前和到达加工厂后都进行检查。 测量核心温度需要将一个又长又粗的温度测试探头插入盒子中心的肉里,很多时候探头直接从盒子一侧插入肉中进行测量。 Tegam公司设计了两款适用于这种应用的温度探头: “T”手柄型和人体工学手柄型。两者都可用于K、T类型热电偶和2252Ω的热敏电阻器,都可以达到4”、8”和30cm”的长度。根据不同的长度,通过独特的双重和三重壁不锈钢管设计,保证在穿刺方向和深度的控制下,达到最大穿刺力度。 这些探头专门为专业质量控制人员设计,是不同测试环境中测试散装肉类的优秀工具,可根据您的应用选择所需要的传感器类型、长度和手柄的温度探头。 连续生产线 自动化使食品行业在产量、质量等方面得到提高,成本得以降低。但即使是严格控制的自动化生产线也需要使用独立的温度计进行常规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工艺操作正确,符合行业规范要求。许多肉类加工需要在连续加工房内持续蒸煮、冷却几个小时,因此在生产中各个工序都需要测量肉类的中心温度,从低温32 F 到高温160 F。 在不断移动的连续生产线上测量温度的关键是速度。 测量者只有利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通过在测量工位的有限的时间来完成测量。在这些测试点测量人员只有10-15秒的时间插入探头得到稳定的读数。

温度计内部校准规程

温度计内部校准规程 编号:HT-PB-ZY-2012-32 1.目的 对温度计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测量产品温度所使用的水银温度计。 3.校准用基准设备 外校合格的水银温度表(精度0.1℃). 4.环境条件 校准必须在室内进行;温度:室温;室温波动不得超过±3℃/h;湿度不大于75%;5.校准步骤 5.1 检查玻璃体是否破裂及刻度是否清晰,否则更换。 5.2 用一透明容器盛装适量自然溶解的冰水混合物。 5.3 把温度计有水银液体的一端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然后观察水银柱的变化情况。 5.4 待水银柱变化稳定,再对照温度计刻度是否在0℃的位置,记录读数。 5.5 第一次测量完成后,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的位置后,重新第二次测量,这样连续测量三次,取得结果再取其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允许误差±1.0℃。

5.6以上步骤完成后,把温度计放在50℃以下的温水中(30℃为宜),用基准水银温度 表进行校对(把探头放在水银柱旁边的温水中),对比并记录温度计的和基准温度表的温度读数。 5.7第一次测量完成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的位置后,再进行第二、第三次测 量,测量结果取其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允许误差±1.0℃。 5.8 把温度计放在50℃以上的热水中(80℃为宜),重复5.6、5.7相关步骤。 5.9三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该温度计判校准合格。? 6.温度计校验周期: 每6个月1次 7.相关记录 7.1内校记录表。 内部校验记录表 编号:HT-JL-048-2012-01 序号:

温度计的标定方法

温度标准到底是如何定出来的,虽然我们有几个固定的温度点,但是温度点之外的如何标定呢? 温标 现代统计力学虽然建立了温度和分子动能之间的函数关系,但由于目前尚难以直接测量物体内部的分子动能,因而只能利用一些物质的某些物性(诸如尺寸、密度、硬度、弹性模量、辐射强度等)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通过这些量来对温度进行间接测量。为了保证温度量值的准确和利于传递,需要建立一个衡量温度的统一标准尺度,即温标。 随着温度测量技术的发展,温标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不断修改和完善的渐进过程。从早期建立的一些经验温标,发展为后来的理想热力学温标和绝对气体温标。到现今使用具有较高精度的国际实用温标,其间经历了几百年时间。 1.经验温标 根据某些物质体积膨胀与温度的关系,用实验方法或经验公式所确定的温标称为经验温标。 (1)华氏温标 1714年德国人法勒海特(Fahrenheit)以水银为测温介质,制成玻璃水银温度计,选取氯化铵和冰水的混合物的温度为温度计的零度,人体温度为温度计的100度,把水银温度计从0度到l00度按水银的体积膨胀距离分成100份,每一份为1华氏度,记作“1℉”。按照华氏温标,则水的冰点为32℉,沸点为212℉。 (2)摄氏温标 1740年瑞典人摄氏(Celsius)提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水的冰点规定为0度,水的沸点规定为100度。根据水这两个固定温度点来对玻璃水银温度计进行分度。两点间作100等分,每一份称为1摄氏度。记作1℃。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关系 T ℉ = 1.8t℃ + 32 式中 T——华氏温度值; t 2.热力学温标 1848年由开尔文(Ketvin)提出的以卡诺循环(Carnot cycle)为基础建立的热力学温标,是一种理想而不能真正实现的理论温标,它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单位之一。该温标为了在分度上和摄氏温标相一致,把理想气体压力为零时对应的温度——绝对零度(是在实验中无法达到的理论温度,而低于0 K的温度不可能存在)与水的三相点温度分为273.16份,每份为1 K (Kelvin) 。热力学温度的单位为“K”。 3.绝对气体温标 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入手,来复现热力学温标叫绝对气体温标。由波义耳定律: PV=RT

05温度计校准规程

对现场品管使用温度计进行校准,以确保使用中的温度计符合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职责与权限 品管室负责对使用的温度计进行校准实施。 3.工作程序 3.1校正频率:每日一次内部校准;每年一次外部检定。 3.2相关工具: 3.2.1 不锈钢容器(容器面积大于100mm2,深度大于80mm) 3.2.2 碎冰(没有添加物的纯净水制成的冰)和纯净水。 3.2.3多功能电炉 3.2.4热灵敏度为0.1℃的标准温度计 3.3操作方法: 3.3.1冰点校准:适用于检测用温度计。 3.3.1.1向不锈钢容器内加入碎冰,然后加入纯净水。 3.3.1.2 冰∶水的比例约为四分之三∶四分之一,冰水总量至少为容器容量的60%(冰水混合物应有较多的可视碎冰),稳定3分钟。 3.3.1.3将需检测温度计与热灵敏度为0.1℃的标准温度计同时慢慢伸入冰水中。 3.3.1.4用温度计轻轻搅拌冰水,但不可接触容器内壁,当温度计所显示的数据处于稳定后,读数并记录。 3.3.1.5比较读数,计算偏差。 3.3.1.6最大允许偏差:±0.5℃。 3.3.2沸点校准: 适用于检测用温度计。 3.3.2.1向不锈钢容器内加入纯净水,煮沸。 3.3.2.2将需检测温度计与热灵敏度为0.1℃的标准温度计同时慢慢伸入沸水中。 3.3.2.3温度计不可接触容器内壁,当温度计所显示的数据处于稳定后,读数并记录。 3.3.2.4比较读数,计算偏差。 3.3.2.5最大允许偏差:±0.5℃

3.3.3.1将经过较准的手持电子温度计放于悬挂的电子温度计同一点,进行比较读数,计算偏差。 3.3.3.2 最大允许偏差:±0.5℃ 4.相关记录 [温度计校准记录]

低温设备期间核查规程

1 编制目的 保证检测中心的低温设备正常运行,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进行期间核查,验证低温设备是否保持检定/校准时的状态,确保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所用的医用低温保存箱、实验用数显冰箱以及电冰箱等低温设备期间核查 3 核查内容 箱内温度偏差、均匀度、波动性 4 核查依据 4.1 JJF1101-2003《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 4.2《医用低温保存箱使用说明书》 5 核查条件 5.1核查的环境条件 温度:10?32C;相对湿度<80%。 5.2核查设备 已检定的(0?-50)C的温度计。 6 核查程序 6.1箱内温度 6.1.1核查温度点与测试点 核查温度点:常用温度点。 测试点:保存箱内的中层的四个边角附近以及箱内的几何中心(共五个点),测 试点应与内壁的距离不小于各边长的1/10。 6.1.2将已检定的温度计分别放置在测试点上。 6.1.3接通电源,设置温度。 6.1.4当数字显示屏显示箱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记录箱内温度计的温度,每隔2min 记录一次读数,记录10次。 7 结果处理 7.1计算公式: 温度偏差:△ t d= t d- t0 式中:△ t d――温度偏差,C; t d――中层显示温度平均值,c; t0――中层测定温度平均值,,C。 n (t i max t i min)

温度均匀度:△ t u=』 n 式中:△ t u――温度均匀度,C; t imax ――各测试点在第i次测得的最高温度,,C;

t imin ――各测试点在第i次测得的最低温度,C; n----测定次数。 温度波动性:△ t u = ±max-t min)/2 式中:△ t u ――温度波动度,,C; t max ――中心点n次测量值中的最高温度,C; t min -------- 中心点n次测量值中的最低温度,°C。 7.2对以上检查结果,应填写《低温设备期间核查记录》,并统一归档。在期间核查过程中若发现仪器工作不正常或评定指标未符合要求时,应及时通知设备管理员,由设备管理员会同有关人员确认,并组织维修或送检,维修后的仪器经检查或检定达到技术性能后方可投入使用。 8 评价 根据仪器技术指标要求评定核查结果,仪器技术指标见表1 在仪器设备相邻两次检定之间,建议每隔六个月核查一次。 10相关记录 低温设备期间核查记录

温度计校准程序

温度计校准程序 1 目的:保证温度计的精确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所使用的温度计。 3 职责:本SOP 由室负责人落实。 4 程序 4.1 由设备科人员送质检局对温度计进行校准。 4.2 每年进行1 次。 4.3 经校准过的温度计可作为微量恒温器温度校温的参照。 1、温度计肯定有偏差的,看你使用的范围,如果低温使用的话,最好使用充分的冰水混合物校准,这个不一般比较稳定,不需要标准温度计的。 2、测高温的(50摄氏度以上)最好使用一支经过验证的比较精密的水银温度计来校准,楼主图片所示的那种,作为标准温度计有点粗放,有很精密的那种,买一支应该没问题。3、校准的频率很不错了,CCP用的每天校,其它的最好每周吧?每年一次官方校;然后最好就是规定特殊情况的处理,如跌落了,损伤探针…… 4、校准以后肯定有一个结果了?偏差肯定是有的,多少是可接受的?如何处理(写在温度计上,检测的结果根据偏差校正?),多少是不可接受的,如何处理? 5、责任人要明确。 以上个人看法。 加样器校准标准操作程序 1 目的:保证加样器加样的准确性。 2 加样器范围:各种品牌、型号的固定、可调和多通道加样器。 3 职责:本SOP 由室负责人执行落实。

4 校准程序 4.1 校准环境和用具要求: 4.1.1 室温:20~25℃,测定中波动范围不大于±0.5℃。 4.1.2 电子天平:放置于无尘和震动影响的台面上,房间尽可能有空调。称量时为保证天平内的湿度(相对湿度60~90%),天平内应放置一装有10ml 蒸馏水的小烧杯。 4.1.3 小烧杯:5~10ml 体积。 4.1.4 测定液体:温度为20~25℃的去气双蒸水。 4.1.5 选择校准体积:⑴拟校准体积;⑵加样器标定体积的中间体积;⑶最小可调体积(不小于拟校准体积的1%)。(4)如为固定体积加样器,则只有一种校准体积。 4.2 校准步骤: 4.2.1 将加样器调至拟校准体积,选择合适的吸头; 4.2.2 调节好天平; 4.2.3 来回吸吹蒸馏水3 次,以使吸头湿润,用纱布拭干吸头; 4.2.4 垂直握住加样器,将吸头浸入液面2~3mm 处,缓慢(1~3 秒)一致的吸取蒸馏水; 4.2.5 将吸头离开液面,靠在管壁,去掉吸头外部的液体; 4.2.6 将加样器以30℃角放入称量烧杯中,缓慢一致地将加样器压至第一档,等待1~3 秒,再压至第二档,使吸头里的液体完全排出;

数字温度计校准规程

1 目的 规范数字温度计校准的操作,确保数字温度计的校准结果真实、可靠。 2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温度测量范围为(‐80~+300)℃、温度传感器外置且具有100mm以上信号传输线缆(测量杆)的以数字形式显示被测温度值的数字温度计(以下简称温度计)的校准和使用中检验。 3 职责 工程设备部:负责按本规程执行数字温度计的校准及校准记录的管理。 4 定义 4.1 温度计由温度传感器和指示仪表所组成,用于温度测量。 4.2 温度传感器主要有热电偶、热电阻、半导体温度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等。 4.3 温度计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传感器感受被测温度的变化输出一个电信号值,经信号处理后由数字显示器指示出被测温度值。 5 内容 5.1 计量性能要求 5.1.1 示值误差:Δt=±a%F.S.; 式中:Δt—温度计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 a—准确度等级,它常选用的选取值为0.1、0.2、0.5、1.0,也可按照制造厂的规定; F.S.—仪表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上、下之差(℃)。 5.1.2 回差:温度计的回差应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5.2 外观 5.2.1 温度计外形结构完好,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或允许基本误差、测量范围、制造厂名或商标、出厂编号、制造年月、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及编号等应有明确的标记。 5.2.2 温度计的数字显示器应显示清晰、无缺笔划、闪烁等影响读数的缺陷,数字显示不应出现间隔跳动的现象,小数点、极性和过载的状态显示应正确。 5.3 校准条件 5.3.1 标准器 5.3.1.1 从提高校准能力出发,标准仪器及配套设备引入的扩展不确定度与被校温度计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相比应尽可能小。 5.3.1.2 选用标准器如下: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30~+300)℃,过程校准仪。 5.3.1.3 配套设备如下:恒温槽。 5.3.2 环境条件 5.3.2.1 环境温度:(20±5)℃; 5.3.2.2 环境湿度:45%~75%; 5.3.2.3 除地磁场外无其他外界电磁干扰; 5.3.2.4 无腐蚀性气体。 5.4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5.4.1 外观 5.4.1.1 检查温度计的外观,标志应符合5.2.1的要求。

在线测温仪校准规范

河北敬业集团 测量设备对比规范 JYJJF 0001—2014 在线测温仪对比规范 2014年12月10日发布 2014年12月25日实施河北敬业集团能源管控中心发布

本校准规范经河北敬业集团能源管控中心2014年12月10日批准并自2014年12月25日施行。 归口单位: 起草单位: 批准人签字: 本规范由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目录 1.范围及目的 1 2.引用技术文件 1 3、计量性能要求 1 4、校准方法 1 5.校准结果的处理及校准周期 2 6.附加说明 2 7. 附录A 3 8. 附录B 4

1、范围及目的: 本规范适用于在河北敬业集团各分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在线测温仪的校准。对集团生产工序所用加热炉、热处理炉等设备的温度及工件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测量所需的红外测温仪实施校准,以确保其结果满足测量准确度的要求。 2.引用技术文件 2.1 产品技术说明书 2.2 JJG415-2001《工作用辐射温度计检定规程》 2.2.3 JJG67-2003《工作用全辐射温度计检定规程》 3.计量性能要求 3.1所用参考便携红外测温仪的示值误差不得大于±5℃。 3.1红外测温仪基本误差: 在线红外测温仪最大基本误差见下表: 4.1外观检查 4.1.1测温仪的型号、名称、规格、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制造厂名或商标、出厂编号、制造年月等均应有明确的标记。 4.1.2测温仪显示值应清晰。 4.1.3测温仪的外形结构应完好。

4.2校准用的标准设备:便携式红外测温仪 4.3基本误差的校准 4.3.1校准时作为标准的便携式红外测温仪传感器到被测目标的距离与测量角度要与在线测温仪表一致。 4.3.2便携式红外测温仪与在线测温仪表测同一物体的温度在2min内重复3次以上。 4.3.3数据处理: △t=t-t标-t1 式中: △t—在线测温仪的基本误差; t—便携红外测温仪三次以上测量所得温度的平均值; t标—便携红外测温仪校准证书上的示值误差; t1—在红红外测温仪三次以上测量所得温度的平均值。 5.校准结果的处理及校准周期 6.1做好对比记录,计算出基本误差,写明是否适合现场使用。如果不符合现场使用,及时通知厂家或相关人员进行维修调试。 6.2根据现场使用频率,校准周期定为1个月。 6.附加说明 本校准规范自2014年12月25日起正式执行。

温度计校正简易方法

温度计校正简易方法: 水银温度计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水银具有热导率大,比热容小,膨胀系数均匀,在相当大的温度范围内,体积随着温度的变化呈直线关系,同时不润湿玻璃、不透明而便于读数等优点,因而水银温度计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较准确并且测量范围大的温度计。 然而,当温度计受热后,水银球体积会有暂时的改变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原来体积。由于玻璃毛细管很细,因而水银球体积的微小改变都会引起读数的较大误差。对于长期使用的温度计,玻璃毛细管也会发生变形而导致刻度不准。另外温度计有全浸式和半浸式两种,全浸式温度计的刻度是在温度计的水银柱全部均匀受热的情况下刻出来的,但在测量时,往往是仅有部分水银柱受热,因而露出的水银柱温度就较全部受热时低。这些在准确测量中都应予以校正。 (1)温度计读数的校正 将一支辅助温度计靠在测量温度计的露出部分,其水银球位于露出水银柱的中间,测量露出部分的平均温度,校正值Δt按式下式计算,即: Δt = 0.00016 h (t体- t环) 式中:0.00016一水银对玻璃的相对膨胀系数; h—露出水银柱的高度(以温度差值表示); t体一体系的温度(由测量温度计测出); t环一环境温度,即水银柱露出部分的平均温度(由辅助温度计测出)。 校正后的真实温度为:t真= t体+ Δt 例如测得某液体的t体=183℃,其液面在温度计的29℃上,则h = 183 -29 =154, 而t环= 64℃,则 Δt =0.00016×154×(183℃-64℃)=2.9℃ 故该液体的真实温度为:t(真) = 183℃+ 2.9℃= 185.9℃ 由此可见,体系的温度越高,校正值越大。在300℃时,其校正值可达10℃左右。 半浸式温度计,在水银球上端不远处有一标志线,测量时只要将线下部分放入待测体系中,便无需进行露出部分的校正。 (2)温度计刻度的校正 温度计刻度的校正通常用两种方法: A.以纯的有机化合物的熔点为标准来校正。其步骤为:选用数种已知熔点的纯有机物,用该温度计测定它们的熔点,以实测熔点温度作纵坐标,实测熔点与已知熔点的差值为横坐标,画出校正曲线,这样凡是用这只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均可在曲线找到校正数值。 B.与标准温度比较来校正。其步骤为:将标准温度计与待校正的温度计平行放在热溶液中,缓慢均匀加热,每隔5℃分别记录两只温度计读数,求出偏差值Δt。 Δt = 待校正的温度计的温度- 标准温度计的温度 以待校正的温度计的温度作纵坐标,Δt为横坐标,画出校正曲线,这样凡是用这只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均可由曲线找到校正数值。

温度计内部校准规程

温度计内部校准规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温度计内部校准规程 编号:HT-PB-ZY-2012-32 1.目的 对温度计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测量产品温度所使用的水银温度计。 3.校准用基准设备 外校合格的水银温度表(精度℃). 4.环境条件 校准必须在室内进行;温度:室温;室温波动不得超过±3℃/h;湿度不大于75%; 5.校准步骤 检查玻璃体是否破裂及刻度是否清晰,否则更换。 用一透明容器盛装适量自然溶解的冰水混合物。 把温度计有水银液体的一端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然后观察水银柱的变化情况。 待水银柱变化稳定,再对照温度计刻度是否在0℃的位置,记录读数。

第一次测量完成后,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的位置后,重新第二次测量,这样连续测量三次,取得结果再取其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允许误差±℃。 以上步骤完成后,把温度计放在50℃以下的温水中(30℃为宜),用基准水银温度表进行校对(把探头放在水银柱旁边的温水中),对比并记录温度计的和基准温度表的温度读数。 第一次测量完成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的位置后,再进行第二、第三次测量,测量结果取其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允许误差±℃。 把温度计放在50℃以上的热水中(80℃为宜),重复、相关步骤。 三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该温度计判校准合格。 6.温度计校验周期: 每6个月1次 7.相关记录 内校记录表。 内部校验记录表 编号:HT-JL-048-2012-01 序号:

数字温度计校准规程

1 目的 规范数字温度计校准的操作,确保数字温度计的校准结果真实、可靠。 2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温度测量范围为(‐80~+300)℃、温度传感器外置且具有100mm以上信号传输线缆(测量杆)的以数字形式显示被测温度值的数字温度计(以下简称温度计)的校准与使用中检验。 3 职责 工程设备部:负责按本规程执行数字温度计的校准及校准记录的管理。 4 定义 4.1 温度计由温度传感器与指示仪表所组成,用于温度测量。 4.2 温度传感器主要有热电偶、热电阻、半导体温度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等。 4.3 温度计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传感器感受被测温度的变化输出一个电信号值,经信号处理后由数字显示器指示出被测温度值。 5 内容 5.1 计量性能要求 5.1.1 示值误差:Δt=±a%F、S、; 式中:Δt—温度计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 a—准确度等级,它常选用的选取值为0、1、0、2、0、5、1、0,也可按照制造厂的规定; F、S、—仪表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上、下之差(℃)。 5.1.2 回差:温度计的回差应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5.2 外观 5.2.1 温度计外形结构完好,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或允许基本误差、测量范围、制造厂名或商标、出厂编号、制造年月、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及编号等应有明确的标记。 5.2.2 温度计的数字显示器应显示清晰、无缺笔划、闪烁等影响读数的缺陷,数字显示不应出现间隔跳动的现象,小数点、极性与过载的状态显示应正确。 5.3 校准条件 5.3.1 标准器 5.3.1.1 从提高校准能力出发,标准仪器及配套设备引入的扩展不确定度与被校温度计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相比应尽可能小。 5.3.1.2 选用标准器如下: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30~+300)℃,过程校准仪。 5.3.1.3 配套设备如下:恒温槽。 5.3.2 环境条件 5.3.2.1 环境温度:(20±5)℃; 5.3.2.2 环境湿度:45%~75%; 5.3.2.3 除地磁场外无其她外界电磁干扰; 5.3.2.4 无腐蚀性气体。 5.4 校准项目与校准方法 5.4.1 外观 5.4.1.1 检查温度计的外观,标志应符合5、2、1的要求。

内校标准操作规程20100720

内校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结合相关规章制度及本公司实际要求,规范本公司内校操作规范 适用范围:温度计、量筒容量瓶等玻璃器皿、温湿度计、移液器 职责:①归属职能部门:设备组; ②归属职能人员:本公司获得计量检定员证资质的内校人员。 内容: 1、温度计 1.1 适用范围: 本公司于无腐蚀性空气等非恶劣环境下用于过程监控的0℃—100℃、—50℃~ 50℃温度计内校。 1.2校准依据: 依据地市级以上质量计量检测所所校准温度计作为本公司进行温度计为内校溯源 依据,采取对比方式,明确示值误差,从而进行有效校准。 1.3 校准过程 1.3.1 校准前准备 ① 校准环境准备:校准必须在室内进行,室温波动不得超过±3℃/h ; ② 校准标准器准备:能溯源至国家计量标准温度计。 1.3.2 校准过程: ① 比对:冷藏&冷冻温度档位分别调至最大与最小,将待测温度计与溯源温度计一 同放置于校准环境内,至少超过半小时后记录一次温度情况,记录2次 取其平均值; ② 计算:依据“真实温度值=仪表指示值-示值误差”,计算出待校温度计个点示值 误差,算出平均示值误差; 1.3.3 结果判断: ① 温度“示值误差”接收标准满足±5℃;工艺接收标准冷冻20℃±5℃,冷藏 2℃~8℃; ③ 校准人员将判断结果填写至《基础设施维护、保养记录》 。 1.4 温度计校准流程图如下: 1.5 校准周期:首次校准合格后,因本公司使用环境为非恶劣环境,校准有效期直 至破损。 2、玻璃器皿 2.1适用范围 待校准温度计 溯源标准温度计 设置冷冻、冷藏 max 与min 温度数据统计分析 校准合格温度计准入 筛选出不合格温度计

温度计校准规程

温度计校准标准 1 范围 适用于新购置和使用中的,测量范围为-30℃(不含)~300℃的工作用温度计的校准。 2 温度计的分类 根据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不同,分为精密温度计和普通温度计,见表1。 表1 温度计的分类℃ 3 环境要求 环境温度25±10℃。 4 标准器及配套设备见下页表2 5 校准方法 5.1 将标准温度计与被检温度计垂直插入槽中,插入前应注意预热(零上温度计)。恒温槽恒定温度偏离检定点控制在±2℃以内(以标准温度计为准),再缓慢调整至检定温度。 5.2 温度计在恒定的恒温槽中要稳定10分钟(水银温度计)或者15分钟(有机液体温度计)方可读数。读数过程中标准温度计的温度波动不得超过0.2℃。读数要迅速,时间间隔要均匀,视线应与刻度垂直,读取液柱弯月面的最高点(水银温度计)或最低点(有机液体温度计),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1/10。 5.3 温度计采用比较法在三点以上进行校准:用一支标准水银温度计与被检温度计处于同一恒定温度下,读数比对。校准顺序:以零点为界分别向上限或下 限方向逐点进行。校准点间隔如表3。 5.4 精密温度计读取四次,普通温度计读数两次,其顺序为标准、被测1、被测2、被测n,然后再相反顺序读回到标准,最后取算术平均值,分别得到标准温度计及被检温度计的示值。

表2 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表3 温度计校准点间隔

5.5 修正值的计算: 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实际温度 = 二等标准标准水银温度计示值 + 该点的修正值 被校温度修正值 = 标准温度计的实际温度 - 被检温度计示值 6 校准周期 检定周期应根据使用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1年。 内挍周期为六个月,出现异常时也应进行内挍。 7.注意事项 水银温度计应尽可能浸没在恒温槽中,校准时环境不符合规定时,其露出的液柱按下式进行修正(一般可忽略不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