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造景研究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10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探究
植物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可以增加园林的美感、景观的层次感以及人们的观赏价值。
本文将探究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作用和方法。
植物配置是指根据园林设计的要求和效果,在园林中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进行布置和组合。
植物配置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日照条件、水质条件等。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耐寒性、耐旱性和耐湿性,应根据实际环境选择适合的植物。
植物配置还要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根系特点和繁殖方式等,以保证植物的生长稳定和园林的长久美观性。
植物造景是指通过适当的构图和搭配,将植物与园林景观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植物造景可以通过植物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点进行设计和组合。
在园林设计中常常利用高大的乔木和灌木形成绿色幕墙,起到隔音、防尘、景观隐蔽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植物造景还可以利用植物的开花季节和花色,营造出不同季节的花园氛围,增加园林的观赏价值。
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的方法有很多。
首先要进行植物的分类和研究,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要根据园林设计的需求和效果,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在花园设计中可以选择花期较短、颜色鲜艳的花卉,以增加花园的色彩感。
在公园设计中可以选择树种长势良好、乔木种类繁多的植物,以提供更多的阴凉和休息的场所。
要进行植物的合理组合和搭配,形成协调和谐的场景效果。
这可以通过比例、密度、高矮、开花季节等因素进行衡量和调整,以确保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与整体园林设计相融合。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分析园林景观设计是指通过规划、设计和布局植物、地形、水体和人造结构等元素来打造人工环境中的自然景观,以营造舒适的空间和环境。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调节气候、改善空气质量、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丰富生物多样性等。
本文将对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一、植物造景的种类及特点园林景观设计中常见的植物造景包括草坪、花园、绿篱、乔木、灌木等。
它们各具特点,在园林景观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 草坪草坪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的绿色植被能够营造出清新、宁静的氛围,同时能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环境质量。
草坪的施工相对简单,养护成本低,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花园花园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点睛之笔,通过植入不同种类、颜色和形态的花卉植物来丰富景观,营造出色彩斑斓的环境。
花园的设计和养护工作相对繁琐,但其美丽的效果常常能够为整个园林景观增添生机和魅力。
3. 绿篱绿篱是通过植入不同种类的灌木或多年生植物来构建出绿色屏障,其可以分隔空间、遮挡视线、调节气候、减少噪音等作用。
绿篱经过修剪和塑形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非常实用的元素。
4. 乔木乔木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景观构成元素,通过选择不同种类、形态和色彩的乔木来构建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乔木可以提供阴凉、观赏、遮荫、净化空气等多种功能,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5. 灌木灌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常常用于填充空间、丰富景观效果,通过选择不同种类和形态的灌木来丰富景观,为景观增添层次和丰富度。
二、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效果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应用效果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美化环境植物造景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组合来美化环境,营造出美丽、宜人的景观效果,提升人们的审美享受和生活品质。
2. 调节气候植物造景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种类和形态的植物来调节气候,提供遮荫、降温、保温、防风、净化空气等功能,改善环境质量。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过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建筑和道路出现在城市中心地带,公园和绿化景观已成为城市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绿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植物的空间布置和景观设计,创造出美丽的自然景观环境。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我国园林植物造景进行探讨。
一、现状1. 植物多样性我国植物资源丰富,拥有丰富多样的植物物种。
不同的植物造景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官和精神体验,成为城市生活中的绿色环境。
2. 造景风格多元化园林植物造景的风格包括日式、中式、现代等多种类型。
这些风格不仅展现了不同的现代城市文化,还反映了不同区域和地域文化的独特特点。
3. 景观设计专业化利用植物的构造、生长和颜色等特点,在设计园林植物造景时会采用专业的设计技术。
如植物色彩选配、植物高低分布、不同季节植物的搭配等,以达到更好的仿真效果和更逼真的自然景观。
二、发展趋势1. 绿色化进一步发展绿色生态环境及绿色发展经济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园林植物造景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推广。
未来的发展要重点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注重植物本身的自然属性、与环境联合治理的概念和功能。
2. 地域文化特色的表现随着城市化过程的不断推进,园林植物造景将更加注重地域文化和城市风貌特色的表现。
借助地方文化的资源特色进行园林植物造景的设计和表现,可以为城市景观增色添彩,提高城市文化内涵,也更能体现本土建筑文化的特色。
3. 植物品种的广泛应用未来园林植物造景将更加注重对植物品种的挑选和应用。
近年来,科技的发展使得新品种植物的开发与应用更为广泛。
这些新品种植物在植物造景中的应用是园林植物造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总之,园林植物造景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的不断建设,园林植物造景也将逐渐进化和发展。
只有不断创新和秉持对植物的尊重与保护,才能在未来的城市绿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植物造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植物造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1植物造景现状分析1.1设计、施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有些设计师设计出的作品与当地风土人情、地貌气候等不相协调,往往设计出来的作品到真正应用的时候就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施工队只按设计师的设计图纸进行盲目施工,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者存在偷工、减料,设计图与实际施工存在有天壤之别等情况;管理者专业水平较低,景观的后期养护对整个景观的营造非常的重要,植物它是有生命的,景观的营造也存在有时间性,植物是否能成活,后期的生长是否健康,景观的造型是否美观,都与景观的养护、管理者的专业管理水平有很大的相关性。
1.2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绿色景观”,是指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并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尽量小的景观。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俞孔坚曾指出:“景观的生态化设计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必须;生态化设计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产品;生态化设计更是一种伦理;生态设计应该是经济的,也必须是美的”。
而现在的很多案例却是花大钱,把原有的景观去的一丝不留,在某个地方无中生有的造出一个景观,这种设计违背了要和自然融为一体的理念,违背了要生态,经济和合理。
1.3缺乏文化特色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应该与当地的地方文化特色相呼应,通过独特的设计风格来彰显当地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使园林景观设计既做到与时俱进又充分展现地域性。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西方大量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涌入我国,并为许多设计师盲目接受和模仿,甚至是出现了“复制品”的情况,使得当地的园林景观跟其他地方的如出一辙。
看着具有西方特色的园林景观,看似很有国际风范,却丧失了当地该有的风格。
久而久之,当地的个性、特色文化就会慢慢地消逝,留下的是一处处渐渐引起人们审美疲劳的模式化了的园林景观。
2解决办法2.1合理利用植物资源,营造稳定生态群落景观植物造景不是简单的植物个体的拼凑,而应该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独具匠心的、科学合理的搭配。
中国园林研究综述范文格式(合集4篇)中国园林研究综述范文格式第1篇1、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园林景观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协调好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既要体现人文气息,又要尽量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大规模的改造,充分地利用原有的自然格局对园林景观进行修饰,塑造出一个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循环系统。
2、景观设计与地域民俗风情相融合原则园林景观设计的出发点是改善生活,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
所以,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优先选择本土的文化元素,挖掘能体现当地人们生活习惯以及民俗风情的文化传承,并结合地域特色,将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民俗风情充分融合起来,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增加园林景观的个性化色彩。
3、山水与艺术相统一性的原则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就园林结构的塑造以及景观的布局来说,往往讲究“诗情画意”,体现艺术文化特色。
我们通常所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就是通过山水与艺术的统一,在山水之间点缀以艺术文化,往往能够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的格局美,营造一种独特的意境。
在园林景观的布局以及塑造等方面,往往会对诗情画意的格局进行刻意的营造从而产生一个诗情画意的小世界,这也是园林景观中体现文化布局的重要魅力之一。
中国园林研究综述范文格式第2篇园林景观设计是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其功能首先是满足人们对景观的使用,形式、功能和意义是景观的三个要素,而现阶段的园林景观设计多偏重于形式与功能,忽略了最具生命力的景观文化要素。
景观的形式是景观外在的表象,景观的功能是景观最根本的要素,而景观的意义则是其存在的价值所在。
没有文化内涵的景观,就没有景观的灵魂,就不存在景观的生命力,文化应用于景观是现阶段景观设计发展的方向,景观的文化意义表达要受到社会文化发展的制约,同时景观与文化之间存着辩证的关系。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分析(4篇)目录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分析(4篇) (1)1园林水体植物配置及水体景观设计 (3)一、园林水体植物配置形式 (3)二、园林水体景观设计规范 (5)结语 (6)2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注意事项 (8)三、植物配置与道路的结合 (8)四、植物造景是意境创作的表象 (9)庭院设计植物配置方案 (9)3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分析 (13)1 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内涵 (13)2 植物造景的现实作用 (14)2.1 体现衬托效果 (14)2.2 开拓空间 (14)2.3 展现意境效果 (14)2.4 构建别样的观赏景观 (15)3 植物造景遵循的艺术原则 (15)3.1 因景制宜 (15)3.2 色彩相宜 (15)3.3 位置相宜 (16)3.4 季相相宜 (16)4 植物及景观之间搭配的艺术性 (16)4.1 植物与建筑融合 (16)4.2 植物与道路融合 (17)4.3 植物与水体融合 (17)5 结语 (18)4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地探究 (18)一植物造景的概况 (19)1 植物造景的概念 (19)2 植物造景的意义 (19)2.1 表现时空变化和特殊的意境效果 (19)2.2表现衬托效果 (20)2.3 极大地创造空间 (20)2.4 创造独特的观赏景观 (20)2.1 美化作用 (20)2.2 生态作用 (21)2.3 防护作用 (21)2.4 造景兼休闲作用 (22)2.5 社会经济作用 (22)三植物造景中应注意的问题 (23)1园林水体植物配置及水体景观设计【内容摘要】文章探讨了园林水体植物配置与水体景观设计相关问题,分析园林水体植物配置方法,阐述了水体景观设计理念,并探析了我国传统美学对园林水体艺术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园林水体植物水体景观配置设计在园林中,水是关键组成要素。
国内外园林设计都极为注重应用水生植物与创造水景。
我国园林通常使用水生植物给人以更多想象空间,营造出意境与氛围。
园林绿化论文植物造景论文: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城市的园林绿化提岀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园林植物是园林绿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园林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园林绿化中的影响不可轻视。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特色,提岀了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造景;造景应用近年来城市环境建设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各地园林绿化的建设也逐步加快步伐,许多好的园林景观已经能够较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恰当地把握植物之间的选择和配置,深刻体现历史文化的内涵。
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不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给人们提供一个文明、健康、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使人们的身心在紧张的工作和快速的生活节奏中予以调整、舒缓。
还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局部小气候、环保抗灾的生态作用。
一、植物造景的概念和重要性(一)概念植物造景是在园林造景艺术的指导下,在满足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园林植物如乔木、灌木、草坪等植物材料,再配合建筑、山石、水体等其他点缀,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的特点,通过精心设计、仔细选材和合理配置,建造岀符合规划要求的自然景观,以达到发挥其不同功能,形成多样化景观的作用。
园林植物造景体现了技术人员独具匠心的构思和巧妙的技艺,他们采用栽培管理、整形修剪、搭架造型等艺术技巧创造岀了一幅幅美妙的艺术图景。
这其中包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精华,将园艺学、美学、建筑学等艺术融于一体,使不同审美要求的人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满足人们对美好环境及崇尚自然的追求。
(二)意义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绿化设计的重要环节,是园林建设的根本,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绿化的景观效果和综合效益的发挥,而且与城市植物的多样性和景观的多样性密不可分。
吸收中外造园艺术的精华和生态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科学地进行园林植物造景,建设地方特色鲜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研究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其目的在于创造符合人们生活的城市环境。
植物造景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远非仅仅局限于美化城市环境,而是通过植物与景观之间的有机结合,为城市带来新的生态和文化价值,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促进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和社会文明进步。
因此,基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是指将植物作为主要设计元素,并与其它景观元素相融合,创造出美观、实用、舒适的城市景观。
植物造景设计还可以通过植物的形态、色彩、材质等不同的特点,达到不同的设计目的,如景观增绿、环境改善、塑造场所特色等。
因此,植物选择和搭配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成功非常重要。
在进行植物造景设计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环境条件、场所特点、植物生长特征等。
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水源等,决定了植物选择的范围和数量。
场所特点包括景观形式、空间功能、历史文化背景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和搭配方式。
植物生长特征包括生长速度、喜阳、喜阴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
另外,还应考虑植物的防火、防病、防虫等特性,以确保植物造景的长期稳定和健康成长。
植物造景设计不仅需要对植物品种和搭配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还需要注重植物的生境质量和保护。
因为只有当植物得到良好的生境和保护,才能良好的生长发展。
同时,植物造景设计还需要考虑人们对植物的常态化感受和个性化的需求,使城市居民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在视觉、嗅觉、触觉等多个方面获取享受。
总之,基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研究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既能美化城市环境,又能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有助于强化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研讨园林景观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艺术,良好的设计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植物造景作为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篇文档将围绕着如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植物造景展开探讨。
一、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部分,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植物造景除了能够创造出更加自然的景观效果之外,更重要的是,植物的特性和特点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植物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使城市更加包容和美好。
二、植物造景运用的基本原则1.和谐协调。
在使用植物造景时,应该根据其植物的生长习性、颜色、形状的特点,与周围环境、景观造型、色彩相协调的方式进行安排。
2.多样性。
应在植物造景设计中注重植物的多样性,以便使观赏者可以体验不同的景观效果和想象空间。
3.舒适感。
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都应注重植物的选择和位置,使植物能给人们带来愉悦和放松的感觉。
三、植物选择与植物配置在植物造景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和位置的摆布非常重要。
在植物的选择方面,应当充分考虑植物的特性和特点,如生长习性、颜色、形状、生长周期等。
而在植物的配置方面,需要考虑景观效果、空间层次和视野关系等因素。
四、植物造景在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中的应用1.公园景观,通过植物造景实现丰富的植被景观,增加景观的自然和生态气息。
2.城市广场,通过植物造景实现挤压型绿地的景观效果,营造生态环境,发挥缓冲作用。
3.游憩区域,通过采用各式各样的植物造景手法,达到一个独特、有意境的户外消费游憩体验。
四、植物造景在环保与生态方面的作用除了为人们造成舒适感和美感之外,植物造景还能在环保和生态方面发挥作用。
由于植物具有良好的生态性,植物造景能够帮助改善环境,减少CO2排放,促进氧气释放,净化空气和缓解气温增长等方面。
在环保和生态方面,植物造景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而植物造景作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研究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植物造景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植物来构建空间和形态美感、塑造景观气质、丰富景观层次和增强景观的生命力等。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园林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人们在追求城市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渴求一份具有品位、艺术性、文化性的生活环境。
因此,如何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更好地运用植物造景,已成为设计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首先,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根据景观的需求和要求,合理运用植物造景。
例如,在公园或广场的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布置各种高大的树木,利用这些树木的形态、叶形、花期等特征,组合出多种奇特的造型。
树冠的形态可以构成天然的凉亭、花亭或带拱形的穹顶,营造出一种清新、凉爽、舒适的感觉。
在河道或湖泊的设置中,可以利用天然的沼泽地、湿地进行配置,选取草本、挺水植物等进行植筑,营造出青翠欲滴、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其次,在植物造景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和发展周期。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和发展周期,因此设计师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自然环境来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配置设计。
这样可以保证植物在园林中的生长和发展,让园林景观更加美观和实用,且易于维护和管理。
最后,在植物造景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态问题。
城市园林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态属性,保护和维护植物的生态功能。
要注意植物的种植生态环境,采合理的管理和养护措施,防止灾害性事件的发生,保证园林景观的生态功能。
综上所述,植物造景作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设计师根据景观的需求、植物的生长习性以及生态问题进行合理的配置和设计。
只有做好这些关键的工作,才能营造出趣味性、文化性、适宜性强的城市园林景观,让市民们能够感受到城市园林带来的美好生活。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探究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植物造景是一种将植物艺术化的设计方法。
未经处理的天然植物群落有着丰富的生命力,却显得缺乏秩序和组织。
而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将植物组合、形态、色彩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处理,就能营造出丰富、多样、富有感染力的景观效果。
植物造景的手法有很多,下面就介绍一些常见的植物造景方法。
首先,可以运用植物的色彩、形态等特点,制造出一种独特的感觉和氛围。
例如,利用仙人掌、龟背竹、绿萝等特色植物巧妙地设计出热带风情、干燥荒漠、垂直绿墙等不同的植物造景效果,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其次,可以将植物与周围环境结合在一起,创造出自然的效果。
采用自然材料如石头、木材、水、土壤等,来围绕植物造景,营造出一种天然的氛围,例如用自然石来做石景等。
此外,植物的空间感和姿态感也可以运用在设计中。
通过植物的布置和组合,创造出一种有层次感或者有流线感的景观空间,将空间利用最大化。
例如,利用植物与水的组合,设计出水池、泉水、溪流等,营造出一种和谐、优美的景观效果。
最后,植物造景也可以与文化元素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不同的植物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樱花代表日本、荷花代表荷兰等,植物与周围的景观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总之,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法。
它不仅能使植物本身得以充分发挥它们的美学价值,还能将其与周围的环境和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富有情感和内涵的景观效果。
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植物造景的作用,让植物的美和自然的韵律成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中的设计研究刘婉箐(宁夏银川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宁夏回族自治区750001)摘要: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项具有艺术性质的活动,其主要是通过营造协调的环境氛围和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升广大居民的幸福感。
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核心,本文介绍了植物造景的概念及意义,探讨了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造景;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8)20-0167-01引言随着我国广大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国家相关规范中,对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造景也更加严格。
在园林景观中,植物造景关系着整个园林景观的美观度,因而在植物造景中,要注意科学配置植物,合理利用各类植物的搭配,体现园林景观的错落有致,达到改善园林环境质量、提升园林艺术品位的效果。
在实际的设计中,设计师要注意调查现场的地势等因素,科学设计、合理搭配,通过植物造景为人们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
1植物造景的概念及意义1.1植物造景的概念植物造景,其实就是利用不同植物的相互搭配,创造出符合现代人们审美价值的园林景观,同时,不同的植物都能发挥自身的植物特色,提高整个园林景观的和谐性。
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造型特点,为了更好的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习性,应该充分了解植物特性,通过合理的设计、搭配,发挥每种植物的美感与功能,使得园林景观别具一格,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效果。
在植物造景中,通过不同的搭配、布局,将人们带入不同的意境中。
另外,植物造景也应当符合景观的整体风格,提高园林景观的和谐与美观。
1.2植物造景的意义①植物造景对园林景观具有装饰作用,对于园林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②植物造景可以优化环境,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提高观赏的舒适度;③植物造景,增加园林景观的艺术氛围,提高园林的艺术感染力与美学价值。
2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2.1明确主次,疏密有序在植物造景的过程中,要注意呈现植物的主次结构,采用合理自然的手法,把握植物之间的疏密程度,减少人工痕迹。
园林景观植物造景及配置研究园林景观植物是指种植在园林中,具有美化和装饰作用,并能够带来清新空气和绿色氛围的植物。
植物在园林中可以作为主体,也可以作为辅助装饰。
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构造和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园林景观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1.自然化原则。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状态,并借鉴自然界的景观,将植物进行自然化的造景,从而使园林景观更具自然魅力。
2.规律性原则。
植物在园林中的植株、叶片等应有一定的规律性,以便构成整体的美感。
同时,要注意植物的分布、种植的颜色和搭配的搭配。
3.环境配合原则。
植物的种植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从而达到最佳美观效果。
4.季节变化原则。
园林景观应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合理规划植物的种植,使其能够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美感。
5.文化汲取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根据不同文化、历史背景等因素灵活应用,以增加园林景观的丰富性。
1.常绿植物。
常绿植物具有四季常青的特点,并能够在冬季增加绿色氛围。
因此,常绿植物在园林景观种植中应占有较大比例,如鲍泉松、南洋杉、柏树等。
2.落叶植物。
落叶植物具有季节性的颜色变化,如枫树、杨树、榆树等。
在园林中,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组合使用,既能增加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又能带来丰富的季节变换。
3.观赏乔木。
观赏乔木是指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乔木,如栾树、山楂树、梧桐树等。
它们是园林景观的主要构造,对园林景观的美化起到重要作用。
4.观赏灌木。
观赏灌木是指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灌木,如玫瑰、紫薇、金叶垂榆等。
它们可以作为底层植物种植,既能起到衬托主体植物的作用,还能够增加景观的层次感。
5.花卉。
花卉是指具有花期、花色、花姿、花香等美丽特点的植物,如郁金香、鬱金香、鸢尾花等。
它们可以作为主体植物,也可以在园林中作为点缀,增加园林景观的灵动感。
1.结合建筑。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建筑物是园林景观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因此,植物的种植应与建筑物相协调,创造出自然而又有人文气息的园林景观。
1 园林植物造景研究综述 1.园林植物造景的概念 园林植物(Landscape Plants),不同于一般的植物,它是指一切应用于园林绿化,具有一定的的观赏功能,可以美化景观的植物材料。它包括乔木、灌木、藤本植物、木本和草本花卉、草坪和地被植物,不仅指观花植物,也指观果、观叶、观干、观茎、观姿、观形植物等。 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就是以园林植物为基本素材而创造的。 “植物造景”的概念,在众多的文献综述中,说法较为一致,现总结如下。 顾名思义,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具体来讲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以及草本植物等园林植物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并综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植物景观。同时注重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表达出一定的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景观空间,构成优美的园林风景。 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这是植物造景的一条基本原则。植物造景的种植设计,如果所选择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造景的要求;如果所设计的栽培植物群落不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也就难以成长发育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所以顺洁自然,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其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等是搞好植物造景的基础。 植物造景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植物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美的创造,更重要的是它能创造出适于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 现在,随着科技的高度发达,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灿烂。然而,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反复无常的“厄尔尼诺”现象,都使 2
人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这就是人与自然发展的矛盾。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对矛盾,也意识到了只有从中找到平衡,才能使矛盾的双方共生并和谐发展。因此,人们越来越注重追寻自然、崇尚自然,渴望拥有一片绿色的天空。这种趋势也进一步影响到了园林思想的发展。“引入自然”、“回归自然”、“保护自然”、“再创造自然”已成为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植物作为造园的一种素材被重视并大力推广。 利用植物来创造优美的景观,从而改善人类居住的环境,满足人类对生活美、自然美、艺术美的追求,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这就是在当今社会植物造景的重要意义。
2.植物造景的历史发展 运用植物素材造园,无论是在国内或国外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然而古代的造园开始时所用的植物几乎都是从实用的种类开始的,尔后才逐渐转向观赏种类。这种转换可以从国内外造园历史发展中总结而出。 2.1 国内植物造景历史回顾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孕育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园林作为其中的一朵艺术奇葩更是为我国古老的文明锦上添花。作为造园四大要素之—的园林植物,在各个历史时期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据有关文献记载,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的遗址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有两件刻有盆栽剑叶纹式洋的陶块,出自河姆渡第四文化层。由此,可推测早在7000年前我国就有花卉盆景栽培的历史了。 我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它产生于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囿起源于狩猎,它是将—定地锄口以限制管理,专门养殖供帝王贵族狩猎的禽兽。同时,为了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广植树木,开凿挖渠等。甚至有的划出一定地段经营果蔬,成行成畦的栽植树木果蔬。可见当时植物已被运用,但是由于种植不是以观赏为目的,主要是实用。因此,谈不上植物造景。 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开始对树木重视起来,分别把松树、柏树、栗树作为夏、殷、周的“社稷之木”。根据《诗经》等文字记载,至晚在西周时的观赏树木已有梅、竹、柳、杨、榆、栗、梧桐、梓、桑、槐、枫、桂等品种,花卉已有芍药、茶花、女贞、兰、蕙、菊、荷等品种。东周时,园林的观赏对象已从早先的动物扩展到植物,宫苑的游观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树木花草以其优美的姿态而成为造园的要素。据载,吴王夫差曾造梧桐园(今江苏吴县),会景园 3
(在嘉兴),记载中说:“穿沿凿池,构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战国时期,屈原《离骚》载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应”。可见,当时的园林植物在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资料的同时已经具有一定的观赏功能。 秦汉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园林植物的品种日益繁多,据记载,当时著名的上林苑,“林麓泽薮连亘”,天然植被极为丰富。除此外,《西京杂记》中还提到武帝初修上林苑时,群臣远方进贡的“名果异树”就有三千种之多。上林苑既有天然植被,又有人工培植的花草树木,可以说是—座大型的植物园。另外,为了保证由南方移植的品种能够成活,还配备温室栽植的设施。足以可见当时引种驯化活动的悄然崛起。值得一提的是,在秦代我国就有了较大规模的街道绿化,据《汉书》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凰肋耖I、,隐以全雄,树以青松”。由此可知,植物已经慢慢参与到造景的角色中。 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六十九年里,在其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下,寄情山水与崇尚隐逸成为社会风尚。这种风尚大大影响了园林的发展,出现了各种自然山水园林的风格,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随着自然山水园林的出现,观赏植物的普遍栽培,人们也越来越注重植物造景。据《洛阳伽兰记》中记载:“„„花林曲池,„„莫不桃李夏绿„„,竹林冬青„„”,“人其后园,建沟渎赛产,石磴碓尧,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 出云。”西晋大官僚石崇的金谷园,园内树木繁茂,植物配置以柏树为主调,其它的种属则因地制宜种植。另外,当时树木、花卉作为观赏的对象,常出现于文人的诗文吟咏中。由此可见,当时已很讲究植物的意境。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同时也是园林的全盛时期。山水画深深影响着园林,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诗情、画意已开始有意识地于园林相揉合。观赏植物的栽培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李德裕在《平泉山居草木记》,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均记载了大量的观赏植物。另外,植物被赋予了人格化,比如姚氏《西溪丛话》中把牡丹比为贵客,兰花比为幽客,梅花比为清客,桃花比为妖客,等等。从文献记载来看,在隋炀帝所筑的西苑中,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都精心布局。“杨柳修竹,四面郁茂,名花美草,隐映轩陛”,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如画的风景。 在唐代,文人官僚不仅参与了环境的美化,而且营造自己的私园,希望在园林的丘壑林泉中找到棚申寄托,使得园林附上了—层文人色彩,出现了“文人园林”。文人造园,较注重与自然环境相契合,顺乎自然之势,合乎自然之理,因此植物配置也日趋合理。另外,值得一提的事,唐代长安城作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最严谨的一座国际性的对外开放城市,不仅城内大搞绿化建设,包括 4
街道绿化、居住区绿化,而且还以城区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形成近郊、远郊等一个大面积的绿色环境。当时,影响波及海外。由此,不难看出植物造景以不仅仅局限于皇家宫苑、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它已经更多地走进了百姓的生活中。 到了宋代,园林的观赏树木和花木栽培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有了提高,已出现嫁接和引种驯化的方式,出版了许多花木方面的书籍,如《牡丹记》、《梅兰谱》、《兰谱》、《菊谱》等等。据记载,太平兴国年间由政府编撰的《太平御苑》中,记载了果、树、草、花共计四百余种,可见当日描物素材的发达,这也为植物造景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文献和宋画中记载和描绘的园林,大都以花木种植为主,成片栽植树木,如竹林、梅林、杉e林等,均借助“林”的形式来构成不同的景观。另外,由于文人喜好追求雅致情趣,诸如“竹”、“梅”、“菊”等植物已经拟人化,作为园林雅致格调的象征。宋代禅宗的兴盛使得禅僧经常用花木等大自然景物和景象来比拟禅境,这样植物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境。此外,造园也十分注意植物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在宋代还出现了以花木为主的园林,如天王花园子、归仁园、李氏仁丰园等。综上所述,宋代更注重植物园的艺术效果以及对其意境的追求。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宋代的园林被称为“写意山水园”。 元、明、清作为我国园林成熟的中后期极富诗隋画意的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造园针对植物的配置及造景,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观赏植物方面,继宋代之后,又出版了一系列较有影响力的刊物,如明代王象晋《群芳谱》,清初陈溟子《花镜》,汪灏《广群芳谱》等。元明时期,园林仍以写意创作为主导地位,十分注重植物配置技巧,并总结出一套植物艺术配置的传统手法。如明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提到:“„„竹坞寻幽,„„梧阴匝阴,槐荫当庭;插柳沿堤,载梅绕屋;结茅竹里”,“杂树参天,繁花覆地”等等。清代陈澡子在《花镜》中写到,“花之喜阴者,引东旭而耐西辉;花之喜阳者,植北囿而领南熏”,“牡丹、芍药之姿艳,宜玉砌雕台,估以嶙峋‘隆石,修篁远映。梅花、蜡瓣之标清,宜疏 篱竹坞,曲兰暖阁,红白间植,古干横施”等等。清代晚中期的园林,由于建筑物数量的增多,花木配植趋向量少而精致。如在粉墙前置湖石,再配植芭蕉、翠竹和其他花木或在漏窗、景窗前配植园林植物,极富诗情画意。 综上所述,古人在数千年的园林发展史上,已掌握了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并且将植物的生态特性和形态特征作性格化的比拟,引起人们的联想,极富园林意境。同时也注意到了植物与山石、水体、建筑相结合,创造了优美的园林景观,形成我国园林特有的园林植物文化,并总结出了植物配置的传统手法。 2.2 国外植物造景历史回顾 植物在国外的园林中依旧经历一个从实用向审美转变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