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小城镇过境交通发展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6
学术论坛“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小城镇城乡空间发展路径 ——以灵璧县尹集镇城乡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例吴问琦,孙大亮,张 茹(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摘要:本文以灵璧县尹集镇为例,探索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尹集镇依托现有的资源现状,如何实现城乡融合,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优化镇村体系布局,发掘本土特色,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空间融合发展,探索城乡空间发展路径,通过对生态特色的营造、对三产的合理布局、对镇村体系的优化调整及对现状设施的完善,各个方面推进尹集镇镇域城乡空间合理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城乡空间;发展路径1 研究背景 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农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城乡空间格局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生态”“生产”及“生活”空间有了新的要求,城乡空间发展有了新的方向。
1.1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2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一种方针。
根据十八大报告精神,城镇化未来将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2020年5月22日,《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建设。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1.3 当前乡村规划建设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乡村空间正在逐步瓦解,乡村的经济社会结构、空间布局形态发生改变,城乡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城乡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同时新时代对农村“生态”、“生活”和“生产”空间有了新的要求。
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问题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期,撤县设区、设经济开发区等都表明城市在不断向外扩张。
城市道路也因此加快了发展的速度,如何更好地将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起来是交通界人士普遍关心的话题。
本文就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公路;城市道路;连接一、公路与城市道路概述1.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区别我国道路的最基本目的是要满足交通运输的需要,我国相关部门根据道路的不同用途将道路分为公路和城市道路。
公路就是在城市区域之外的道路,城市道路是城市区域内的道路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
两者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途不同。
城市道路的用途相对公路比较多,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交通运输需要还要满足排水、铺设管道、绿化、防止地震等需要,而公路的主要功能满足交通运输即可。
第二,分类标准不同。
城市道路会根据其人流的多少分为机动车道、快速路、次道和人行道。
公路会根据其质量和满足运输的需求的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这五个类别。
第三,道路要求的速度不同。
城市道路一般要求的车速较慢,但是公路上则相对较高。
第四,横断面不同。
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的横断面可以分为四种: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
公路的横断面主要分为两种即:单幅路和双幅路。
第五,设计轴线不同。
设计轴线不同。
公路与城市道路基本遵循一致的设计理念,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参数和交通轴线是不同的。
2.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的必要性首先,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是运输过程完整性的要求。
虽然公路与城市道路都可以满足交通运输需要,但是这两必定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因而在交通运输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公路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对外运输而城市道路主要承担一个城市内部的运输需要。
因此要实现城市内外的运输将两者连接起来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是城市用地不断扩展的需要。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进入城市的人口也在增加,因而城市用地不断扩张城市规模逐渐扩大。
过境公路与乡镇规划--以赤峰市敖汉旗乡镇总体规划为例朱磊;周娟【摘要】从我国乡镇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多数乡镇是沿公路的两侧逐渐发展形成的。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今天,这种不良的发展对乡镇的交通、环境和安全等产生了极大的干扰,限制了乡镇的健康发展。
那么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应怎样应对呢?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并结合赤峰市敖汉旗三处乡镇的总体规划提出适宜的方案。
%Together with case of Aohan Banner, this paper discusses on planning for towns and villages with transit highway so as to propose suitable schemes.【期刊名称】《广西城镇建设》【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乡镇;过境公路;区域经济;用地;敖汉旗【作者】朱磊;周娟【作者单位】亚泰都会(北京)城市规划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城乡规划所;亚泰都会(北京)城市规划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2.29从我国乡镇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来看,乡镇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其中多数乡镇的镇区就是沿过境公路的两侧逐渐发展形成的。
在这种状况下,过境公路与镇区的道路不分,既是乡镇的对外交通性道路,又是乡镇内部的主要交通道路,随之逐渐形成了一些乡镇在公路两旁商业服务设施集中、行人密集、车辆往来频繁的现状,而这一状况在北方欠发达地区尤为明显。
1 存在问题无序的发展、聚集带来的是车流和人流的混乱,对乡镇的卫生、交通产生了极大的干扰而不是有效的发展,区域交通的问题日益凸显。
由于人们对乡镇规划建设的忽视,导致布局呈自然发展,过境公路穿越镇区,集市交易又严重影响交通,越是运输繁忙的公路干线,镇区建设发展越迅速。
镇区形成了以过境公路干线为主的带状结构布局。
道路交通5)道路交通1、道路结构路网清晰,主次分明,地震六度以上的地区,考虑防灾救灾。
与城市道路的接口交角>75°有利于交通组织,至少两个出入口。
2、居住区出入口景观广场的设计合人行和车行非常有序,强化小区主入口的形象和功能。
机动出入口间距>150M,人行通道80M。
3、停车场的停车数量及位置按0.5个/100㎡计。
考虑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集中布置有利管理,有利于组团绿地及宅前步行环境形成。
4、等级小区级车行道9M以上,居住区级红线宽20-30M。
小区级车行道5-8M,组团级3-5M,宅前路>2.5M。
5、要求避免过境道路,城市主要交通性主、次干道,通过小区。
进入组团的道路,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道路不应过分平直,有一定曲折,但不圩回,达到通而不畅的效果。
有利于居民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便于寻访,识别和街道命名。
尽量人车分流,设有步行系统。
尽端路<120M,设12×12回车声。
建筑>80M设底层人行通道,沿街>160M设底层消防通道。
6)绿化系统和景观1、绿地率:不宜偏小,新建小区>30%,人均公共绿地组团0.5,小区1㎡/人,居住区1.5。
2、集中绿地:至少1/3不在建筑日照阴影内,绿化面积>70%。
3、绿地布置与景观创造:由点、轴串起若干组团中心绿地,形成系统的绿地结构,充分体现小区内景观设计的均好性。
4、地下管线不宜横穿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地。
7)市政设施:水平排序:电力管线(电信)、煤气、热、给水、雨、污。
垂直排序:电信、热、<10KV电力、煤、给、雨、污。
锅炉房煤气调压站:负荷半径500M变电室:负荷<250M地下防空室:以地面建筑面积2%配建,出入口宜设于交通方便的地段。
垃圾转运台:0.7-1K㎡设一处,>100㎡,间隔>5M。
第三部分说明书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 1 第二章、规划背景----------------------------------------------------------------------- 2 第三章、规划依据、期限及范围----------------------------------------------------------- 4 第四章、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4 第五章、镇村体系规划------------------------------------------------------------------- 5 第六章、建设控制分区与空间管制规划----------------------------------------------------- 9 第七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10 第八章、城镇用地布局规划--------------------------------------------------------------- 12 第九章、道路交通规划------------------------------------------------------------------- 15 第十章、市政工程规划------------------------------------------------------------------- 16 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19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23 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24 第十四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24 第十五章、附表------------------------------------------------------------------------- 24第一章现状概况一、镇域概况1.地理交通白沙镇地处大巴山腹地,万源市的东部,东接曹家乡,南连八台乡,西邻石塘乡、沙滩镇,北靠茶垭乡。
辽宁省小城镇过境交通发展概述
摘要:采用逐本溯源的方式,以历史视野、宏观视角审视辽宁省
小城镇过境交通的发展,回顾其形成与演变过程,进而对辽宁省小
城镇过境交通的成因与演变机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过境交通;辽宁省小城镇;发展;溯源
abstract: by using the way of traceability, and in the
historical view, macro perspective, this paper inspects the
transit traffic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in liaoning
province, reviews its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 and
then analyses the causes of transit transport of small towns
in liaoning province and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keywords: transit traffic; small towns in liaoning province;
development; traceability
中图分类号: 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1.1 过境公路与过境公路方案
过境公路是解决公路网各城市节点间过境交通和出入境交通顺
畅的通道,也是承担城市各城区间内部交通联系的辅助交通网。过
境公路方案与城市规划是否协调,不仅直接影响过境公路的使用功
能、社会经济效益,而且限制城市将来的拓展空间、方向和规划的
实施。[1]
1.2 城市过境交通的范畴暨特点
城市过境交通的范畴
1、城市之间的交通运输,从甲城市到乙城市的另一端,需要经
过大部分市区,不但增加市区的交通量,而且经过很多交叉口和道
路拥挤地段,大大降低了行车速度,延长了行驶时间,这种情况属
于过境交通;
2、大城市边缘地区之间的交通运输,如东西向,南北向或对角
线也都是经过大部分市区,速度慢时间长,同样也属于过境交通;
3、大宗货物如钢材、煤炭、石油、木材、水泥等都有固定产地,
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或国际范围内调配运输,这种货物陆地运输一般
是以铁路为主,配以管道或汽车运输,这种运输往往需要经过城市
形成过境交通;
4、国际上大城市如伦敦、巴黎、北京等都有多条铁路干线,四
通八达,这些干线联系全国很多地区,因此换乘中转旅客占相当比
重,这种旅客也是过境交通的一种。[2]
城市过境交通的特点
1、车辆行驶距离长或较长;
2、要求车辆速度快,很多国际城市过境交通采取高速路;
3、和城市没有直接联系。[3]
2辽宁省小城镇过境交通的溯源
2.1辽宁省小城镇过境交通的形成及演变
过境交通的概念是与时俱进的、特定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是自汽
车发明之后,随着机动化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显现于世的。我国的公
路是在马车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城镇的过境交通相应的也是
在小城镇原有的马车道或村镇内的传统主街道的基础上形成的,其
过境公路的原形既是传统城镇的街道。论及过境交通的形成与演变
就得从传统城镇的街道谈起。
2.1.1传统街道——过境交通的原形
辽宁省传统的小城镇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发展起来的“自然城市”,
其根植于农业文明的沃土中,在满足于农产品交换、流通的集市贸
易中得到生存,可以说其功能活动是以“农”为中心展开的。这种
以“农”为中心的功能活动的复合性反映在集镇功能结构形态上是
以纵向的街道为主体横向展开的。街道作为集镇的主体,既是各种
商业、娱乐与休闲活动的公共场所,同时也是集镇居民的生活、交
往场所。
⑴ 结构特质
辽宁省传统集镇的形成模式归结为:先有屋后有街。这种模式是
在非严格的秩序中发展而成,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以人为尺度,充
分满足人的步行方式而自然生成的,不具理性。而街道作为集镇形
态的骨骼与支撑,其形象构成了集镇的形象。其结构特质可归纳为:
① 多义包容
街道是传达记忆,形成集镇整体意向的载体。它既有功能上通向
某种目的的作用,又有生活、风俗的含义。街道的生活方式与街道
的形态构成是密切相关的,它是公共的起居室。辽宁省传统集镇以
包容为其特征,它在客观实体上结构清晰、易于识别,同时对体验
者又赋予多方面的意义。街道不仅以本身的形状,结点的连续,而
且还因它所穿越的区域,道两侧的边沿,个体突出的标志表现了其
特征。
② 个体隐没
街道是整个集镇的框架,是建筑的依附体。在我国无论是自然生
成还是理性生长的集镇聚落,个体都是很好地隐没于环境之中的,
个体与环境结合紧密。理性生长的集镇聚落,尤其注重建筑之外空
的部分,注重建筑之间的关系。在这里,街道才是主角,建筑个体
呈现为完成街道形态而承担角色的意向。个体的隐没很好地突出了
主体,而同时,个体的形象又在环境关系中呈现出来。辽宁省传统
集镇虽没有理性地去追求室外空间、街道的处理,但由于民居个体
的朴素、相似,自然使街道形态突现出来。
⑵ 形态结构
① 街道的连续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学家凯文·林奇在其宏著《城市意象》中认为
街道:“只要可以识别,就一定具有连续性……连续性,指边界或
表面的连续……有节奏的间隔重复;表面、形状或是功能的相似、
类比或协调……” 。
前面已经谈到,传统集镇的功能是以街道为主体,横向变化的,
所以在沿街道走向上,集镇的功能取得了很好的连续性。沿街建筑
立面在多样变化中体现了统一连续感。相同的乡土材料(竹、木、
土、石)的灵活运用,色彩的一致,体量的一致,建筑之间不经意
的连结(往往是两户之间共用山墙),共同促成了街道边界立面的连
续性。临水传统集镇虽然是先有道在有屋,但街道地面一般都在街
道成型后,将青石板打磨成规定的尺寸,按民间的法式加以铺装,
形成了街道底面强烈的统一性、连续性。
② 街道的结点
传统集镇一般无严格意义上的广场结点空间,街道的起讫点和街
道的转折、高差变化点往往成为街道的重要结点和集镇的结构中
心。
街道的起讫点是街道结点的突出部分。它往往通过高差的变化,
空间的开合以及景观树等小品建筑的标识构成。从而标明了集镇领
域的界限,具有象征意义且给人以强烈的起始刺激。使场口成为识
别整个集镇环境的标志物和起始点。
2.1.2原形质变——过境交通的出场
辽宁省传统小城镇在漫长的农业社会时期处于连续与稳定的发
展状态,整个城镇镇区并无明显分区,居住、生产和商业以均衡或
接近均衡的方式混杂分布。在街道形态上,从街道——街巷形成极
为和谐的连续,一种均衡的层次。而在工业化进程的影响下,尤其
是改革20多年以来,社会经济条件的剧烈变动使辽宁省小城镇的
社会经济、思想观念、生活形态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小城镇职能由
单一趋向多元,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在深度与广度上大大
超过以往任何历史时期。小城镇用地形态从均质性向异质性的演化
的普遍过程是:以触角“线性突进”的方式向公路靠近,并将公路
作为其伸展轴。由于“马路经济”的巨大经济利益的吸引力,使小
城镇的商业空间趋向公路两旁带形演化,步行与汽车交通方式杂然
并存,商业空间从传统的步行街道向公路两侧夹围,或放弃传统街
道,沿公路交通无限、无序的现行延伸,或与过境交通空间杂然并
存,这样既阻碍了过境交通,又造成了城镇内社会网络的异化、人
与人工环境的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