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5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爱的动物》第5课《大象》【教材分析】《大象》是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爱的动物》第4课欣赏课。
低音提琴与钢琴《大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旋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作品生动形象,充满幽默谐趣,表现大象沉重笨拙的步伐和滑稽可笑的舞姿。
乐曲采用bE大调,三拍子。
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要从把握歌曲的情绪开始,到打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启发、引导、实践等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这节音乐课中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
同时,一年级属于小学段的低学段,自我管控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管控学生,管理课堂纪律,对待学生要有耐心,主动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一)审美感知通过欣赏乐作品感受小提琴与钢琴的音色特点以及乐曲中表现的大象形象。
(二)艺术表现能够跟着音乐做三拍子的律动,能表现大象在音乐中的形象(三)创意实践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和课堂乐器去表演乐曲(四)文化理解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能够跟着音乐做三拍子的律动,能表现大象在音乐中的形象(二)教学难点:1、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和课堂乐器去表演乐曲【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参观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你们都喜欢动物园的哪些动物呢?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作品的名字叫作《大象》,书写板书《大象》。
第5 课时解决问题1.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让学生掌握先假设后调整的方法与策略。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能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
难点:能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多媒体课件。
一、引入新课1.创设问题,铺垫新课。
(1)公园里每条小船能坐4人,24个人要坐几条小船?如果租每条小船20元,一共要花多少钱?(2)公园里每条大船能坐6人,24个人要坐几条大船?如果租每条大船35元,一共要花多少钱?(3)如果你是这24人中的一员,想一想,你是选择租小船还是租大船,为什么?2.引入新课。
(出示例5情境图)在周末的时候,张老师带着30名学生去公园游玩,他们该怎么租船呢?引导学生明白租船的方法有多种,要么全租小船,要么全租大船,要么一部分租小船一部分租大船。
师:这么多租法中,老师该选哪一种呢?生:选择最便宜的来租船。
师:很好!那么哪一种租法最便宜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探究新知师:租船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如何知道哪一种最便宜?生:先算一算各种租船的方法都需要花多少钱,然后再比较。
师:很好!那我们先来尝试第一种,如果全都租的小船,该花多少钱?学生列式计算。
30÷4=7(只)……2(人)生:如果都坐小船,需要7+1=8条船,每条船20元,要花8×20=160元。
师:为什么是8只?生:还剩下2人,需要再安排一只小船。
师:对。
其中7只船坐满了人,另1只没坐满,只坐了2人,还空余2个座位。
是不是最便宜的呢?我们再来看看,如果都只租大船会怎么样?学生列式计算。
30÷6=5生:30人如果坐大船,能够坐满,每只35元,一共需花5×35=175元。
师:全租小船和全租大船相比,哪个更便宜?生:全租小船。
第1单元四则运算第5课时租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例5。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租船问题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理解图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全面理解题意。
2.培养学生理性、周全地考虑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解决租船问题渗透优化思想。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租船问题渗透优化思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带小朋友们去公园划船,共有32人。
大船限乘6人,小船限乘4人。
大船每条30元,小船每条24元。
你准备怎样租船?有几种租船方案?(板书课题:租船)二、探究新知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_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1.学生独立审题,找出已知的信息和要求的问题,指名回答。
2.分小组讨论:可以怎样租船?小组长记录讨论出的方案。
3.集体交流租船方案,根据各小组的汇报,师有意记录教科书例5中的两种方案在黑板上。
4.还有其他的方案吗?5.分小组合作:算一算,你们组的每种方案各需要多少钱?6.讨论:哪种方案最省钱?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总结:第二种方案最省钱,即:租2条小船和4条大船,因为这种方案每条船都没有空余座位,而且花钱最少。
7.回顾: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指名说一说,师概括说明: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先要考虑租哪种船便宜,还要考虑船上不空余座位,再进行调整,到最后符合题目的要求为止,并从中找到最佳的方案。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租船32÷6=5(条)……2(人)5条大船,1条小船:30×5+24×1=174(元)4条大船:30×4=120(元)2条小船:24×2=48(元)120+48=168(元)答: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最省钱。
2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_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怎样租船最省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要迅速想到解决这类分配方案问题的最好方法,难度比较大,因此我提出的问题是“可以怎样租船”,这个问题简单多了,学生只要想到一种能比较合理的租船方案就可以了,这样降低了难度,学生也有了参与讨论、发表自己意见的积极性和表现欲。
第5课时知识点1《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一、单选题。
1.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末尾的()个0,再添上一个“万”字就可以了。
A.5B.4C.3D.62.把58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A.58万B.580万C.5800万D.5803.把一个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个数与原数比()。
A.变大了B.变小了C.不变D.无法确定4.下列各数中,()和98万一样大。
A.988500B.980000C.978000D.9840005.13500000元=()A.135元B.1350元C.1350万D.1350万元6.北京故宫占地面积是720000平方米,合()万平方米。
A.72B.720C.7200D.720007.在86后面添上()个0,这个数是860万。
A.4B.5C.6D.7二、判断题。
1.76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76万。
()2.4508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4508。
()3.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没有改变这个数的大小。
()4.最小的八位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1000万。
()三、填空题。
1.我国的领土面积约9600000平方千米,这是一个______位数,最高位是_____位,这个数读作_______,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
2.由4个千万、1个万组成的数是______,读作_______,改写成用“万”为单位的数是________万。
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490000=________万350700000=_____万13590000=______万36800000=______万52740000=______万62000000=______万4.读一读,填一填。
130000=_______万80000000=_______万20030000=_______万6450000=______万160000=_______万8200000=________万5.先读一读横线上的数,再把它们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例4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体会分数的实际应用价值,拓展对分数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谁来说说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图,说说图中两个彩带有什么关系。
学生通常会说红彩带的长是黄彩带的4倍。
(2)教师追问:那么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3)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4)指名回答是怎样想的。
教师追问:把谁看作单位“1”?明确: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红彩带的。
黄彩带的长与其中的1份一样长,也就是说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
(5)教师小结。
我们在思考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时,是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4份,黄彩带的长相当于这样的1份,那么我们就说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
4141412.拓展延伸。
(1)如果去掉红彩带的一份长。
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表述: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3份,黄彩带的长相当于这样的1份,黄彩带的长就是红彩带的)(2)如果黄彩带增加二份长。
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4份,黄彩带的长相当于这样的3份,黄彩带的长就是红彩带的)(3)根据上题的图,如果问题换成“红彩带的长是黄彩带的几分之几?”答案还一样吗?(把黄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3份,红彩带的长相当于这样的4份,红彩带的长就是黄彩带的)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3143341.完成“练一练”。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第5课时导体与绝缘体一、填空题。
1.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中,有些容易导电,有些不容易导电,我们可以用________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2.如图所示,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橡皮的导电性,你认为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________ (填“会”或“不会”)发光。
通过检测可以知道,橡皮________ .(填“容易导电”或“不容易导电”)3.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________;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________。
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________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________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4.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用________擦拭用电器,也不能用________触摸电器和开关。
二、选择题。
1.将下列各种物体连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检测器中,小灯泡不能够发光的是( )。
A. 铁钉B. 回形针C. 剪刀D. 三角板2.如图所示,用导线把灯泡、电池和四种物品分别相连,灯泡一定不发光的是( )A. B.C. D.3.如图标出了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 木材、橡皮B. 石墨、金属C. 不确定4.下列做法中,属于不安全用电的是( )。
A. 电器的导线老化,应该及时更换,以免发生意外B. 不要在同一个电源插座上接入太多的电器C. 用湿抹布清洁开关D. 移动电器时要切断电源5.你知道哪些关于安全用电的知识?请你写下来。
(至少写三种)答案解析部分一、填空题。
1.【答案】电路检测器【解析】【解答】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测量,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
【分析】电路检测器是用来测量物体导电性的。
2.【答案】不会;不容易导电【解析】【解答】小灯泡是不会亮的,因为橡皮是绝缘体,不能使电路连通。
通过测量,可知,橡皮是不容易导电的。
【分析】橡皮是不容易导电的,因此不能将电路连通,所以小灯泡不会亮。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一单元第05课时《一起来养蚕》练习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时《一起来养蚕》练习一.填空题1.蚕的一生要经历、、和四个不同的阶段。
2.刚出生的蚕卵是色的,形状是,蚕卵很细小,直径约毫米。
蚕卵快孵化时,颜色逐渐变成色。
3.蚕卵孵化后的蚕宝宝像小蚂蚁,体小而黑,称为“”。
4.由蚕卵孵化出来的幼虫,经过几次后逐渐成熟并。
经过10~15天,在茧里发育成。
5. 破茧而出后,雌蛾与雄蛾交配,然后产下。
二.判断题1.蚕的生命是从蚕蛾开始的。
()2.桑叶要新鲜、干净,表面没有水珠。
()3.可以把整张桑叶放进盒中喂养蚁蚕。
()4.刚孵出来的蚕宝宝很像蚂蚁。
()5.把蚁蚕放在纸盒里饲养时,纸盒盖上要开几个透气孔。
()6.蚕不会生病,所以在养蚕时不需要检查是否有病蚕。
()三.连线题下面是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历的各个阶段。
请按照养蚕过程中的观察给它们排序,并写出各个阶段的名称。
四.解答题请你说几条在养蚕时要注意的问题。
答案:一.1. 卵幼虫蛹成虫2. 淡黄略扁的圆形 1 紫黑3.蚕蚁4.蜕皮吐丝结茧蛹蛾5.蚕蛾蚕卵。
二.1.× 2.√ 3.× 4.√ 5.√ 6.×三.①卵→③幼虫→④蛹→②成虫四.1.桑叶要新鲜、干净,表面没有水珠。
2.蚁蚕要用切碎的桑叶喂养。
3.每天清洁饲养盒。
4.发现病蚕需要及时隔离。
5.防止蚕被其他动物伤害。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一单元第03课《种子的传播》练习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一单元第3课时《种子的传播》同步练习一、填空题。
1、植物的()成熟后,能在()的环境中萌发生长。
通常情况下,种子传播到()的空间里,能有更大的生存机会。
2、自然界中的果实和种子,有的借助()传播到远处,除此之外,还有依靠()、()、()传播种子的植物,这些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在结构与形状上也展现出一些明显的()。
3、莲是()植物,具有适应()传播的明显特征,果实附着在海绵质的莲蓬(花托)上,一是具有(),二是具有()。
第5课时茧中钻出了蚕蛾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
设计意图
四、拓展
1.观察课本第33页底部的几种动物图片,尝试利用研讨所学的 关于昆虫的特征来观察判断我们周围的动物是否属于昆虫类 动 物 。
2.播放视频:大凤蝶破茧而出。
巩固对昆虫共同特征的
认 识 。
板书设计
头 胸
腹
茧中钻出了蚕蛾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鉴于蚕蛾的样子学生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活动手册上直接给出了蚕蛾的形态结构图。
在学生 观察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后,教师组织学生填写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左边为翅膀,右边从上到下分别是触 角、头、胸、腹。
【作业设计】
1. (选择)蚕蛾是昆虫,与蚕蛾身体结构相似的是( B )。
A. 蜘 蛛
B.蚂蚁
C. 蜈蚣 2. (选择)与雄蚕蛾相比较,雌蚕蛾的特征是( B )。
A. 腹部稍小,爬行快
B.腹部稍大,爬行慢
C. 没有明显区别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明确蚕蛾是蚕生长阶段中的最后一个时期—— 成虫期,同时还需要指导学 生观察蚕蛾的身体结构特征以及正确区分雌雄蚕蛾,雌蛾交配后需要进行产卵,产卵完成后死亡,而雄蛾 交配完后就死亡。
在指导学生观察蚕蛾的结构特征及其各种生命活动的同时,引导学生尝试对蚕蛾的行 为进行描述和解释,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蚕蛾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也存在着 一些不够合理的设计,比如在观察蚕蛾的结构时,大多数学生只停留在了表面的观察,没有深入细致地观 察,这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当加以改进,
翅 两对翅,但短小,
触角
复眼
足 口 器 不口再器进食
退化,
失去飞行能力。
第5课时租船中的数学问题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20分钟)出示例5情境图,引导学习:1.你从这幅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2.提出问题:租船的方法有好几种,怎样租船最省钱?3.组织小组汇报。
4.引导学生归纳:怎样解决“最省钱”的问题?(在解决最省钱的问题时,先假设再调整,从比较中优化方案。
)1.观察情境图,发现信息。
2.小组内交流,组长做好不同方案记录。
3.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
4.解决问题时要灵活的整体思考。
方案二:假设都租小船44÷4=11(条) 11×8=88(元)方案三:混租7条大船和1条小船10×7+8=78(元)6条大船和2条小船6×10+8×2=76(元)答:租6条大船和2条小船最省钱。
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
(10分钟)1.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4题。
2.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三第5题。
1.独立完成,并说清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2.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最后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
(4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在教这一课时,通过创设同学们租船的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加减乘除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时,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然后提出课本中的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结合实际想一想,怎样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和总结:。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60页内容。
教材简析:
第四单元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在生活中学生应
用比较少,学生要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比较难,“我学会了”
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回顾,通过回顾在知识上及时查漏补缺,在能力上及时强
化,在学习方法上及时总结概括。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数对确定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
置、看简单的平面图、根据方向和位置描绘简单的线路图。
2、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自我整理: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独立整理所学知识,列出知识
提纲,以备组内交流。
2.组内交流,教师注意倾听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组间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进行梳理。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读图
引导学生阅读平面图,分清方向和各个场所的大体位置。
2、复习数对
(1)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少年宫 图书馆 照相馆
(2)总结反思:用数对表示位置要注意什么问题?
(3)同桌进行写数对,找位置的游戏。
3、复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1)图书馆在少年宫的 偏 方向。
(2)少年宫在王明家的 偏 方向。
(3)总结反思: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要注意什么问题?
(4)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把握练习量。)
提的问题可以有:
集贸市场在王明家的 偏 方向。
集贸市场在少年宫的 偏 方向。
图书馆在照相馆的 偏 方向。
„„
4、复习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线路图
(1)王明从家到图书馆可以怎样走?
(2)王明从家到游泳馆怎样走?
(3)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线路图要注意什么问题?
(4)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把握练习量。)
提的问题可以有:
从图书馆到少年宫怎样走?
从少年宫到游泳馆怎样走?
从照相馆到少年宫怎样走?
从王明家到集贸市场怎样走?
„„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出示在方格纸上的学校平面图
1、先想象学校各个建筑物的位置,在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
2、对学校的布局进行设计。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在生活中学生
应用比较少,学生要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比较难,“我学会
了”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回顾,通过回顾在知识上及时查漏补缺,在能力上及
时强化,在学习方法上及时总结概括。
2:使用建议:
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数对确定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看简单的平面图、根据方向和位置描绘简单的线路图
3:需要破解的问题:
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
的信心,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