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6、7段写了什么内容?举了 什么例子?
事例:“烟”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苏轼写诗(正面事例)
说明的道理: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 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 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的,难以控制的。 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 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能在含混 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
正确:揭示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语 言文字的根本途径,阐明了文学艺术进步的关键所 在。
深刻:深刻揭示了文字与思想感情的密切性,
运用充分的典型例证加以细致解说,使道理深 刻,发人深省。
拓展训练:炼字
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老鼠掉进书箱里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朱 光 潜
想一想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骨气的文人!
事例:郭沫若剧本《屈原》中的例子 《红楼梦》中的例子 郭沫若不好的援例
说明的道理: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 关系,一种说法一种意味,斟酌文字, 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 感务求凝练,文字的运用必须郭沫若改字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王若虚改《史记》 字数不同情境不同 韩愈改诗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苏东坡写《惠山烹 小龙团》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做诗文的人从古 籍中找辞藻、乞 套用滥语全无新奇 灵
评价作者的观点
新颖:赋予“咬文嚼字”新的意义,发人所未发。 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 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云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事例:“推敲”的故事
说明的道理:文章中字眼不同, 意境就不同。用什么字要看表现 什么意境,推敲文字的实质,是 推敲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