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飞呀飞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飞呀飞教案飞呀飞教案1活动目标:1、大胆想象,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让小动物上天的办法,并为小动物设计同时上天的最佳方案。
2、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小动物们不认输的精神和成功后的喜悦。
活动准备:1、《飞呀飞》的多媒体课件。
2、自制动物匹配图片。
3、幼儿用书第21~22页。
4、挂图《飞呀飞》。
5、语言磁带或cd。
活动过程:一、了解背景,启发想象1、教师播放课件a段:从“看见小鸟在天上飞”到“永远也飞不起来!”。
2、教师提问:图上有谁?它们想干什么?乌鸦奶奶怎么说?3、引导幼儿帮助小动物们想办法。
教师:小动物会想什么办法飞上天呢?幼儿表述,教师鼓励幼儿相处不同的方法。
二、讨论工具,匹配图卡1、认识工具。
教师:小动物们也想了很多办法,它们找到了这几种工具,是什么?有几种?2、探索适合各个动物上天的工具。
教师出示挂图,介绍5种上天的工具。
教师提问:小蚂蚁可以用这里的哪几种工具上天?幼儿回答后,播放课件验证。
同上,按动物的大小,从小到大分别归纳适合它们上天的工具。
小结:动物越小适合上天的工具越多,动物越大,适合上天的工具越少。
3、为动物匹配合适的上天工具,使动物能同时上天。
教师提出要求:小动物们碰到了难题,小动物们是好朋友,它们想同时飞上天,可是每一种工具只允许一种动物使用,它们该怎么分配者5种工具,才能使自己和朋友都能飞上天呢?幼儿思考并摆放操作卡,让动物与工具一一匹配。
集体交流:你是怎么分配上天的工具的?为什么要这样分?4、梳理匹配的经验。
教师(出示河马和蚂蚁图片):我也来分一分,河马和蚂蚁,应该让谁先来选?幼儿回答并说明理由。
小结:越重的动物适合的工具越少,应该让重一点的动物先选。
越轻的动物用越小的工具,越重的动物用越大的工具。
完整播放课件b段。
三、完整的欣赏故事1、完整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故事并验证探究结果。
2、完整倾听故事,幼儿用自己的匹配卡进行匹配,并尝试跟说故事的角色对话。
3、提问:乌鸦奶奶最后说了什么?活动延伸:1、在表演区播放故事,鼓励幼儿边操作匹配卡边跟讲故事。
幼儿园中班教案《飞呀飞》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歌曲《飞呀飞》,感受音乐的快乐;2.能够跟随音乐节奏做简单的动作;3.提升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4.培养幼儿的团体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飞呀飞》的音乐录音;2.舒适的活动场地;3.小朋友喜欢的彩色气球。
三、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教师播放《飞呀飞》的音乐,让幼儿自由活动,让他们跳舞或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培养音乐感知。
2. 歌曲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飞呀飞》这首歌曲,让他们听一段音乐,并提问:这首歌有哪些乐器声音?幼儿可以模仿。
3. 逐句学唱(10分钟)分段播放歌曲,让幼儿跟随音乐学唱。
教师可利用手势或简单动作引导幼儿跟唱。
4. 创意发挥(15分钟)教师将气球分发给幼儿,让他们舞动气球,配合音乐的旋律,让气球“飞”起来,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
5. 回顾总结(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唱一遍《飞呀飞》,并与幼儿分享学唱的感受,总结活动中的收获。
四、延伸活动1.利用简单乐器伴奏《飞呀飞》;2.通过制作彩色气球,做成串串挂饰,装饰教室。
五、反思与感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幼儿对音乐的热爱和自信心的提升。
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通过唱歌、舞动气球等方式展现个性。
教师在活动中及时调整节奏,引导幼儿参与,让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音乐的快乐。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团结意识。
下次活动中,将继续加强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针对《飞呀飞》的幼儿园中班教学教案,通过此次教学活动,幼儿将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同时也促进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飞呀飞》教学设计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活泼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小蜜蜂》,感受音乐的表现力,体会音乐表现“飞”的音乐形象。
2、过程与方法:以体验为主,用聆听、模仿、合作等相结合的方法表现蜜蜂的音乐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保护益虫之感。
弐、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愉快的声音,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小蜜蜂》2、教学难点:体会表现“飞”的音乐形象参、教学过程:师:同学们,音乐课时间到了!欢迎同学们!1、导入新课: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蜜蜂吗?生:见过师:谁来学一下小蜜蜂是怎样飞的呢?生:——师:做得真形像!跟老师一起做一下吧!“嗡嗡| 嗡0 | 飞吧小蜜| 蜂0 ||”生:(边读边学蜜蜂飞)“嗡嗡| 嗡0 |飞吧小蜜| 蜂0 ||”师:随着小蜜蜂飞呀飞,来到了花园里,这里有有五颜六色的花朵,美丽极了。
(播放ppt 带伴奏图片)2、歌曲新授:A、听范唱:师:忙碌的蜜蜂真是太可爱了,下面同学们竖起小耳朵听,小蜜蜂是怀着怎样的心情采蜜的?(初听音乐《小蜜蜂》)师:是沮丧的、悲伤地还是高兴地,快乐的?生:高兴地,快乐的师:同学们的小耳朵真灵敏,小蜜蜂就是怀着高兴快乐的心情去采蜜的。
这首歌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歌曲,叫做《小蜜蜂》。
B、师范唱,加动作师:接下来,老师也想用自己的歌声去赞美这群勤劳的小蜜蜂呢。
(加动作范唱)。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也迫不及待的想要跳一跳了,全体轻轻起立。
师生共同表演。
(播放范唱)师:请坐。
这么好听的歌曲想不想赶紧学会它?生:想。
C、节奏练习:师:但是小蜜蜂说呀,哼!你们想学会,可没那么简单,得过几关,你们敢挑战吗?1.第一关趣味节奏:用“哒”拍读节奏。
(解决“0”休止符,注意强弱、停顿)2/4 X X | X 0 ||2/4 XX XX | X 0 ||2/4 XX XX | XX XX ||师:先看老师拍一下前两小节——同学们也试一下。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5课《飞呀飞》教案一. 教材分析《飞呀飞》是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5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简洁明快的旋律和富有想象力的歌词,展现了飞行物的形象,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飞翔的乐趣。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唱;第二乐段节奏稍有变化,旋律更加丰富,增加了歌曲的表现力。
歌曲结尾处的“飞呀飞”呼应了歌曲的主题,使整首歌曲充满了活力和童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学习。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高和节奏知识,能够跟随音乐节奏唱歌。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指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飞呀飞》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
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唱歌过程中感受到飞翔的乐趣。
3.引导学生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飞呀飞》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游戏法:通过飞行物体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唱歌。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飞呀飞》的歌词和旋律图示。
2.教学道具:飞行物体的模型或图片。
3.音响设备:播放歌曲《飞呀飞》。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飞行物体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飞行的认识和体验。
同时,播放歌曲《飞呀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音乐课堂。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飞呀飞》的歌词和旋律图示,引导学生跟随图示学唱歌曲。
在学唱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3.操练(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演唱,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飞呀飞》优秀教案《飞呀飞》优秀教案1目标:1、能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2、会把想到的办法编成故事讲出来准备:图片、笔、课件过程:1、看见小鸟在天上飞,小蚂蚁、小青蛙、小兔、小猪、大象也想上天,你们觉的他们能飞上天吗?为什么?2、启发幼儿想办法帮助这些小动物,并画下来。
师:他们怎样才能飞上天?谁来帮他们想一个好办法?你为什么会想这个办法?把你们想好的办法画在这张纸上。
3、幼儿根据画面内容编故事师:把你画的内容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你的故事是怎样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4、拓展经验师:你们想到了各种方法帮助这些小动物飞上天,那地上还有谁没有飞上天呢?怎样才能让大象也飞上天呢?5、你想飞上天吗?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6、欣赏故事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飞行”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7、结束师:今天小蚂蚁、小青蛙、小兔、小猪、大象都飞上了天,他们很高兴。
他们也来邀请小朋友去天空飞一飞,我们一起飞着去找它们吧!《飞呀飞》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能用自然、轻巧的声音演唱《飞呀飞》。
2.情感目标:通过不同情绪的音乐,感受"飞",表现|"飞",并对自然界、生活中的"飞"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大胆参与创编活动。
3.学习目标:积极参与本课的评价活动,能够愉快地与他人合作,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设想本课以"飞"为情境主线,通过感受飞――学习飞――创编飞――表现飞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学唱歌曲《飞呀飞》,积极主动地参与《飞呀飞》的创编活动和表现活动,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用自然、轻巧的声音演唱《飞呀飞》。
教学难点《飞呀飞》的创编活动。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入"感受飞"1、听音乐进教室,播放《飞呀飞》的音乐伴奏两遍师:小朋友们,现在就让我们变成一只快乐的小鸟,飞进我们的音乐教师吧,你想怎么飞都行,带上你的笑容,我要看看谁的笑容最美,谁飞得最漂亮!2、师生问好(用强弱不同的节奏问好)导学研究二、新课导入师:刚刚我们的小鸟都飞得非常漂亮,我想采访采访咱们的小鸟,说说你是怎样飞的?生:师:恩。
湘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材飞呀飞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材第四章《音乐小天地》中的《飞呀飞》。
本节课通过歌曲《飞呀飞》让学生感受和表现飞翔的感觉,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详细内容包括歌曲学习、节奏练习、舞蹈动作创编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飞呀飞》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通过舞蹈动作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舞蹈动作的创编。
2. 教学重点:歌曲《飞呀飞》的旋律、歌词和节奏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用书、彩色笔、舞蹈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动画《小猪佩奇》中飞行的一段视频,引出飞翔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a. 播放歌曲《飞呀飞》,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氛围。
b. 分组学习歌词,让学生跟唱歌曲。
c.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集体演唱歌曲。
3. 节奏练习:a. 教师示范歌曲中的节奏,学生模仿练习。
b. 分组进行节奏练习,相互纠正,提高节奏感。
4. 舞蹈动作创编:a. 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学生跟随学习。
b. 学生自由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创新和团队协作。
c. 分组展示舞蹈,互相评价,给予鼓励。
5.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演唱歌曲《飞呀飞》。
b. 教师检查节奏练习和舞蹈动作创编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飞呀飞》2. 歌曲旋律:五线谱展示歌曲旋律。
3. 歌词:展示歌曲歌词。
4. 节奏练习:展示节奏谱例。
5. 舞蹈动作:简笔画展示舞蹈动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飞呀飞》,创编舞蹈动作。
2. 答案:学生将演唱歌曲的录音和舞蹈动作视频提交给教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观看学生的演唱和舞蹈表演。
b.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音乐节,展示所学成果。
二年级音乐下册飞呀飞(第二课时)教案人音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一、表演《小乌鸦爱妈妈》二、编创与活动教学目标:一、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及热爱母亲的真挚情感。
二、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体会歌曲深刻的含义,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一、用不同的伴奏方式为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进行伴奏。
二、歌曲中的节奏。
教学方法:欣赏法、听唱法、演示法、讲解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拍一拍、读一读、说一说、敲一敲、试一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常规教学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小蜜蜂》3、口风琴吹奏:歌曲:《划船歌》《哈里罗》1、要求学生用快速咬字吐字的方法进行歌曲演唱。
2、口风琴吹奏要求学生气息要均匀。
授新课(二)表演《小乌鸦爱妈妈》导入新课1、聆听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提示学生:你喜欢你的妈妈吗?进行课前谈话交流。
2、观看动画“乌鸦妈妈给孩子喂食的画面”。
引导学生理解画面的内容。
3、师:今天孩子们都长大了,都有了丰翼的羽毛,快抖抖你们的翅膀,多神气呀!可是你们的妈妈来了吗?你们的妈妈在哪儿?我们一起去寻找乌鸦妈妈吧?音乐体验1、角色扮演“小乌鸦寻找妈妈”。
多媒体画面展示。
2、难点节奏学习:(学生扮演小乌鸦飞过丛林、越过高山江河,眼看就要到了却被一道节奏们挡住了去路。
)采用拍读的方式进行学习。
揭示课题1、边聆听音乐边看画面。
提问:乌鸦妈妈们怎么啦?它为什么哭?孩子们是怎么做的呢?2、学生集体朗读课题:《小乌鸦爱妈妈》。
歌曲学习1、再次聆听歌曲,进行音乐体验,学生可以轻声哼唱。
方法:(1)第一拍用手拳敲击桌面,第二拍用手指尖点击桌面。
(2)用打击乐器“响板、沙锤、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3、教师范唱。
提出演唱方法:要求学生用亲切的歌声演唱歌曲,表达小乌鸦对妈妈的深厚情感。
歌曲处理1、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歌曲处理。
小蜜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愉悦的的心情完整演唱歌曲《小蜜蜂》,了解蜜蜂的相关知识。
并尝试对歌曲进行创编歌词或加伴奏等演唱的练习。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歌曲《小蜜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保护益虫之感。
3、过程与方法:以体验为主,用猜谜、闯关、聆听、合作编创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
二、【教材分析】《小蜜蜂》是一首德国歌曲,2只用5个音(1 2 3 4 5)构成,由3个乐句(ABA形式)组成,节奏简单,旋律简洁,易于演唱和表演,歌曲形象地表现了小蜜蜂在花丛中振动翅膀,勤采花蜜的场景,大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
三、【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有好奇力强的身心特点,具有自然的嗓音,初步了解正确的歌唱状态。
能够从简短的音乐材料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形象,能结合自身对动物的了解,从而用自己的声音或灵巧的形体模仿其音响和特征。
若采用歌、图片、对话、情境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做到生动有趣,更易被这阶段的学生接受。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愉快的声音、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第二乐句连续出现的八分音符节奏,并能清晰演唱。
五、教学过程【活动1】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听《小蜜蜂》伴奏进教室)二、创设情境,节奏练习师:孩子们,欢迎来到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
欣赏一段视频,比一比哪组纪律最好。
在小鸟欢快的叫声中,新的一天开始了。
《小鹿斑比》片段师:(旁白)天还没亮森林里的小动物就都开始准备起来了,原来今天森林里要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你看,小鸟都在召集大家了。
听到小鸟的召唤,它们都放下手里的事情,赶着去了呢。
糟糕,猫头鹰睡过头了,怎么办呀?我们一起把它叫醒吧?一)节奏练习X X| X 0| XX XX| X 0║(猫头鹰,快点起床啦)猫头鹰这个小懒虫,还没有醒过来。
加上我们的手,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猫头鹰被叫醒了,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2014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第3课《飞呀飞》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能用手势随小提琴曲《小蜜蜂》的音乐划一划旋律的走向,完成钢琴曲《蝴蝶》的旋律编创。
2.能用活泼、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小蜜蜂》和《一对好朋友》,背唱歌曲《一对好朋友》。
3.能准确听辨和读拍带有“XXXX”节奏的练习,并按教师的要求做编创练习和歌表演。
教学重点1.能用手势随小提琴曲《小蜜蜂》的音乐划一划旋律的走向,完成钢琴曲《蝴蝶》的旋律编创。
2.能用活泼、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小蜜蜂》和《一对好朋友》,背唱歌曲《一对好朋友》。
教学难点3.能准确听辨和读拍带有“XXXX”节奏的练习,并按教师的要求做编创练习和歌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教学光盘计划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安排:一、表演《小蜜蜂》二、聆听《蜜蜂》三、编创与活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猜个迷语,谁如果猜对了,老师就奖励他,大家有信心猜对吗?2、学生回答:有。
3、教师谈话:不过老师的迷语可不一般,老师不用嘴巴说,老师要用音乐的方式来播放给大家,你们要认真听,听音乐中表现的是什么小动物。
三、聆听音乐《蜜蜂》1、CAI播放《蜜蜂》、让学生初听音乐。
2、教师问:有猜出来的同学吗?3、这些同学猜的非常正确。
乐曲表现的正是一群小蜜蜂,在空中盘旋起伏,漫天飞舞的小蜜蜂。
4、那让我们再仔细聆听一遍乐曲。
看看作者是怎样表现小蜜蜂在空中习翔的,同学们还可以跟着音乐像小蜜蜂一样的习翔。
(复听音乐)四、表演《小蜜蜂》1、对于小蜜蜂你还了解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挥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小蜜蜂》。
3、播放课件让学生完整聆听。
4、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指导学生咬字、吐字清楚,尤其在八分音符处的每个字都要交待清楚。
还要注意全曲的速度统一,避免起速快,到八分音符处放慢速度。
5、歌曲学会后,引导小组内成员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动作,再跟老师一起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
《飞呀飞》教案(精选14篇)《飞呀飞》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感知理解歌曲内容。
2、尝试依据故事内容,以及老师的范例,学习用简洁的语言创编歌词。
3、乐于参加歌表演活动,体验唱歌与表演的欢乐。
4、听音乐,尝试辨别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学唱歌曲,把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预备:1、熟识故事《飞呀飞》2、图片:小鸟、小青蛙、小白兔、胖小猪、大河马等。
活动过程:1、复习歌曲《谁会飞》师生问答对唱《谁会飞》2、回忆故事,学唱第一段老师示范编第一段歌词(1)师:前几天我们一起听了故事《飞呀飞》,故事里有哪些动物想飞?(2)师:谁第一个飞上天的?它是怎样飞上天的?(3)师:我还会把小青蛙飞上天的事有节奏地说一说呢?想听吗?(老师有节奏念第一段歌词)幼儿随伴奏有节奏地念第一段歌词(1)师:你听见了什么?(依据幼儿的叙述出示图片)(2)师:一起来念一念。
(随琴声有节奏地朗诵)老师范唱(1)师:这件好玩的事还可以变成一首好听的歌呢,听好了!(师唱第一段)(2)师:你们情愿来试一试吗?(幼儿随琴唱)(3)师:你想跟着小青蛙飞上天吗?想一想,唱到哪里它飞起来了?用一个怎样的动作表示它飞起来了呢?(幼答,达成全都后带领幼儿演唱歌曲,在"飞起来喽"处加入动作。
依据幼儿难把握的几句重点练习一下)3、引导幼儿将故事内容整理成结构简洁,语言对称的歌词,学习其次段(1)师:其次个飞上天的是谁?小白兔是怎样飞上天的?谁会把小白兔飞上天的事有节奏地来说一说?(2)边出示图片边关心幼儿提炼歌词,引导幼儿随乐有节奏地念歌词。
(3)师:小白兔飞上天的事也能变成一首好听的歌,一起来试试。
(幼儿学唱其次段)4、幼儿自由创编第三、四段歌词师:胖小猪、大河马它们都等不及了,也想飞上天,请你们把它们飞山天的事也来说一说、唱一唱。
(1)幼儿自由创编,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第一其次段的句型有节奏地说。
飞呀飞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本课内容的聆听和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
动物的教育。
2.能准确地吹奏口风琴,用sol、re为歌曲《小蜜蜂》伴奏。
3.能演唱并准确唱出四个唱名的歌。
4.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 学 内 容
聆听《蜜蜂》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全曲。听赏前可不揭示课题,让学生通过对音乐形象的感知,自由想像说出
乐曲表现的是哪一种动物。不做讨论。
2.复听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做动作,或边听音乐边用手指在课本上比划动作进一步体验,
待学生比较接近地说出是“飞”的动物后,再揭示曲名。
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参与到乐曲的表现或歌曲的伴奏中。
2.教师要提示根据乐曲和歌曲所描述的音乐形象,采用哪几件更合适,分组试一试效果,学
生评价。
聆听《蝴蝶》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钢琴曲。感受钢琴伴奏《蝴蝶》的生动形象。
2.复听时让学生在课本上画线条,画出自己听到的蝴蝶。
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是一个利用唱名编创旋律的练习。活动拟定是为小蜜蜂的歌填写完
整,赋予实践活动一种趣味性。
2.练习可分小组进行,一小组内编唱的旋律不可重复,按编唱的字母提示接着编下去,然后
分组唱一唱,吹一吹,看哪一组编唱的旋律流畅,唱奏得准确。
表演《小蜜蜂》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教师可采用歌曲录音或自身范唱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范唱可
进行几次,视学生接受程度确定。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指导学生咬字、吐字清楚,尤其在八分音符处的每个字都要交待清
楚。还要注意全曲的速度统一,避免起速快,到八分音符处放慢速度。
3.歌曲学会后,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再跟着老师用唱名唱一唱。
4.用口风琴吹一吹课本提示的sol、re两个音。一拍一个音,并试着这样为歌曲伴奏,也可
以由教师弹奏旋律,一组学生伴奏,其他学生唱歌。
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参与到乐曲的表现或歌曲的伴奏中。
2.教师要提示根据乐曲和歌曲所描述的音乐形象,采用哪几件更合适,分组试一试效果,学
生评价。
表演《小乌鸦爱妈妈》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2.启发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结合歌曲。提示:它们都在做什么?为什么?使学生有感
情地演唱歌曲。
3.课本上标记了三种打击乐器;响板、沙球、三角铁,学生可以按着标记,敲一敲为配合演
唱歌曲,还可以编创其它伴奏方式试一试。
教 学 建 议
1.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每课时教学内容由教师自行安排。
2.歌曲学会后,用唱名再唱一唱,是我们低年级教材的主要特点,这种练习本身就避免了学
生枯燥的识谱,把识谱放到学会歌曲后来学,降低了难度,除去了学生的恐惧学谱的心理。是普
通音乐教育中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应采用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