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25.11 KB
- 文档页数:6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同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如落地风扇有_____和_____两种运动方式。
2、水在自然界同时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种形态存在。
3、在观察蚕茧中的____________时,我们可以轻轻剪开__________,借助放大镜观察蚕蛹。
4、冰在温度升到_________℃的时候开始融化,冰融化的时候要从周围_________热量。
5、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______的星球。
6、刚出壳的蚁蚕很弱小,不能_______。
7、我知道的固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帆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_____,最后才看不见______。
9、水的温度下降到__________°C时,开始结冰,此时水由__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__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__________热量。
10、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水结冰过程中,会()。
A.释放热量 B.吸收热量 C.不吸收热量也不放出热量2、果实和种子都长在土壤中的植物是()。
A.枣树B.萝卜C.花生D.西红柿3、在观察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杯子中的水量会()。
A.增加B.减少C.保持不变4、水的三态变化由()决定。
A.形状B.体积C.温度5、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的时候,要用()。
A.内焰B.外焰C.焰心6、田野间的河水、湖水,()。
A.只在阳光晒得到的时候才蒸发B.每时每刻都在蒸发C.只是在白天蒸发7、下图中的小木块,质量是()。
A.50克B.4克C.54克8、学校、医院、住宅区附近禁止汽车鸣笛属于()。
A.在人耳处阻断噪音B.在声源处控制噪音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9、使用天平时,应将被称量物品放在天平的()。
第三单元知识点观测气温1.空气的温度简称气温。
2.气象站使用百叶箱测气温。
3.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
气温计要距地面1.5米高。
4.室外温度更能准确反映当地的气温。
5.同一地方在不同的时间气温不同。
6. 《物候学》是气象学家竺可桢所写。
7. 百叶箱一般都架设在草坪上。
8. “℃”是记录气温的符号。
9.测量气温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10. 一天内测量气温变化的规律,地点应该一致。
11. 温度计测量好室外的温度后,直接读数。
12.气温变化曲线图中能直观地看出一天中一段时间内气温变化的情况。
观测云和雨1.云的观察分为云量和云状两个方面。
2.根据云量,把天气分为晴天、少云、多云、阴天。
3.云的三种形态分别是:卷云、积云、层云。
4.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
这些水最终又以雨、雪、雹等形式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
5.要知道雨的大小,我们可以测量雨量,雨量筒是测量雨量的仪器。
6.人们根据雨量的大小,制定了雨量等级。
7.一个月或一年降水量的总和,称为月或年降水量,根据多年的数据可以计出年均降水量,它能反映该地区降水的基本状况。
8.估计云量的地点必须能见全部天空。
9.用直尺量出雨量筒内的积水深度。
10.雨量器应放在上面或附近没有遮挡物的较开阔的地方。
11.24小时的雨量小于10毫米的是小雨,10毫米到25毫米是中雨,25毫米到50毫米的是大雨,50毫米到100毫米的是暴雨。
100毫米到250毫米的是大暴雨,大于250毫米的是特大暴雨。
12.自制雨量筒要用透明的直筒容器。
13.云量少于10%的为晴天,10%到30%之间为少云,30%到70%之间为多云,大于70%的为阴天。
观测风1.风的大小叫风力,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
2.世界上最早的风向仪是“相风铜鸟”是由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
3.人们常根据风级图来估测风力。
4.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
5.风向可以用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一)第一单元 冷与热========================1.北魏农学家( 贾思勰 )在《 齐民要术 》一书中,记载了在制作豆豉的过程中如何判断豆子( 发酵 )的温度。
2.人们用( 温度 )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3.( 温度计 )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4.瑞典科学家( 摄尔西斯 )创立了“( 摄氏温标 )”。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 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 100 )摄氏度。
5.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 体温计 ),人体正常体温大约是( 37 )℃。
6.( 伽利略 )发明了第一支( 空气 )温度计。
7.法国化学家( 雷伊 )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进,发明了( 液体 )温度计。
8.液体受热时,体积( 膨胀 );受冷时,体积( 收缩 )。
这就是液体的( 热胀冷缩 )性质。
9.( 固 )体、( 液 )体、( 气 )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酒精灯灯焰分为( 外焰 )、( 内焰 )、( 焰心 )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 外焰 )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 最高 )。
1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 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
12.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 膨胀 )。
13.加热后,铜球( 不能 )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 能 )通过金属环。
这说明铜球受热时体积( 膨胀 ),受冷时体积( 收缩 )。
14.热传递的方向总是从( 高温 )部分传向( 低温 )部分。
15.热可以通过( 传导 )、( 对流 )、( 辐射 )三种方式传递。
【铁锅把火焰的热量传导到锅内;烧开水时水会上下对流翻滚;太阳通过辐射把热量传向地球。
】16.传热比较快的材料有(铜)、( 铁 )、( 铝 ) 等金属;传热比较慢的材料有( 木头 )、( 陶瓷 )、( 塑料 )等。
17.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是为了( 加快 )热的传递,所以感到凉快。
寒冷的冬天衣服穿厚一点,是为了( 减缓 )热的传递,所以感到暖和。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下册全年知识点汇总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经过(20多)年的研究,完成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每发现一个新的“宝贝”,总要进行细致的(观察)。
这让他发现了许多(科学)的秘密。
2、不要忘了带上纸和笔,随时记录自己的(发现)或(问题)。
3、我们把“宝贝”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物品)三类。
4、植物标本制作包括:采集、处理、固定、贴标签。
标签包括:物品名称、采集人、采集时间、地点。
5、李时珍是(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他经过(27)年写成(《本草纲目》),在这本书里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这本书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6、动物的特征包含:外形、繁殖、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根据动物的特征将动物分为: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常见的动物如:猪、狗、鸽子、金鱼等。
7、(霸王花)世界上单朵最大的花。
含羞草是一种(草本)植物,用手摸它,它的叶子会(闭合)。
捕蝇草是(食虫)植物。
纺锤树又叫(瓶子树),树高30米,树干直径5米,树茎内可储存2吨水。
8、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大约有(150万)种。
地球上到处都生长着植物,而且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常见的陆生植物如:辣椒、含羞草、菊花、柳树等;水生植物如:荷花、水葫芦、浮萍、金鱼藻等。
9、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它的身体是(柔软)的。
蜗牛受到外界刺激能够作出反应,会将身体(缩进壳内)。
大熊猫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它的眼圈是(黑)色的,它的食物是(箭竹)。
10、(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保水性(差),透气性(好);黏质土含(黏土)较多,保水性(好),透气性(差);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保水性(居中),透气性(居中)。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1.空气要占据一定的,水和石块都占据一定的。
2.水和石块都,空气确定的体积,所以可以,也可以。
3.满满的一杯水,再往杯里面倒水,水溢出来了,说明水,满满的一杯水,再放入石块,水溢出来了,也说明水。
4.满满的一杯水,再放入石块,水为什么会溢出来?答:杯子里的水已经占满了位置,石块要占地方,所以挤出来一部分水,水就会溢出来,这种占地方的现象,称为占据空间。
5.演示实验(玻璃瓶,漏斗穿插于橡胶塞中,再将胶塞塞紧瓶口,保持各连接处密封不透气)往漏斗中倒水,水不能灌入瓶中,这是为什么?答:因为空气占据一定空间,瓶内的跑不出来,所以水不能灌进瓶中。
6.空气很轻,但具有一定的。
7.认识天平: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精密仪器,对照实物和图,认识天平各部分名称。
8.学会使用天平①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橡皮垫圈,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测量: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夹取合适的砝码放到天平的右盘,使天平平衡。
当放入最小砝码而天平右端仍下沉时,就需要移动游码调节天平平衡。
③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托盘上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读数时,要看游码左边所对应的刻度。
④整理: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橡皮垫圈安放到托盘支架下。
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和砝码。
9.给皮球打足气,将皮球放在天平左盘,砝码放右盘,并调节天平至平衡。
记录质量;再将皮球放气,称放气后的皮球,记录质量;比较数据,会发现空气有。
10.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答:一个气球充气,相同的另一个不充气,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就知道空气有重量了充气的那边重。
11.风是怎样的形成的?答:自然风: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
非自然风:热空气会上升,周围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因此形成风。
12.空气是怎样流动的?答: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空气向四面八方流动,没有固定的方向。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班级:姓名:题序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共20分)1、由于__________存在着严重的火灾隐患,所以尽量不要燃放。
2、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________,那么水就会结冰。
3、空气和水都是_______、无味、透明的、________。
4、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______________牙,一副______________牙。
6、在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______________,物体运动得越快;所用的时间越______________,物体运动得越慢。
7、人与其他________一样,也会经历由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8、熄灭酒精灯时要用________盖灭,不能用________吹。
9、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________的。
10、渗水性最强的土壤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水蒸发的过程是()。
A.可以看见的 B.看不见的 C.有时能看见,有时看不见2、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一段时间后蒸发皿上出现了白色颗粒。
这种白色颗粒是()。
A.食盐 B.水变成的冰 C.不同于食盐和水的新物质3、用湿抹布擦黑板,水迹很快不见了,是因为()。
A.水蒸发了B.水被黑板吸收了C.水流到地上了4、以下选项中,改变物体的(),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
A.颜色B.重量5、房间里的暖气片一般都会安装在房间墙壁的()。
A.上部B.中间C.下部6、受台风影响,徐州某地某日的降雨量达到81.5毫米,属于()。
A.大雨B.暴雨C.大暴雨7、在相同条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个融化得更快一些?()A.冰B.冰激凌C.一样快8、下列哪种天气符号可以代表“阴”天气()。
A.B.C.9、注射器抽进空气后,堵住管口,用力压活塞会()。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__________热量,__________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2、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我们利用_________,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方法能将食盐与沙分离。
3、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_______,可以用______内通过的______来测量。
4、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__________。
5、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____________有关。
6、实验时,我们可以借助蚊香的________和纸条的________观察空气的流动。
7、风向指的是_______的方向,北风是指_______吹来的风。
8、温度计__________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9、要画一张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图,要注意选择明显、熟悉的_______________,标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0、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________或__________的物体。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当我们在碎冰里加食盐并搅拌后,可以使碎冰周围的温度()。
A.变得更高B.变得更低C.不变2、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方法是()。
A.用嘴吹灭B.用灯帽盖灭C.用扇子扇灭3、下面不是观察土壤方法的是()。
A.用嘴尝B.用放大镜看C.用手捻4、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的时候,要用()。
A.内焰B.外焰C.焰心5、成群的大马哈鱼逆流而上是为了()。
A.进入河流寻找合适的场所产卵 B.进入海洋生活 C.进入海洋产卵6、下列选项中,白糖和水同样多,其中白糖溶解最快的是()。
A.B.C.7、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不属于曲线运动的是()。
A.转弯的火车B.转动的风车C.飞行的足球D.树上落下的苹果8、在游泳比赛中,运动员穿着模仿鱼皮肤的泳衣主要是因为()。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我们利用_________,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方法能将食盐与沙分离。
2、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物体选定的_______有关。
3、地球陆地表面有______、______等水体类型。
4、我知道的固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________的。
6、我们日常用的温度单位是____________,用字母符号表示____________。
7、蜗牛的头上有_________对触角,它是用_________爬行的。
8、和点水握一握,不容易成团的土壤是__________。
9、风向是指________的方向。
10、蚕的一生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卫生间一般都铺瓷砖而不用木地板,其原因是()A.瓷砖比木地板干净B.瓷砖便宜 C.瓷砖的瓷面防水性能好2、下面两种材料,()是天然材料。
A.玻璃B.木材3、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
A.下午14时B.午夜12时C.清晨日出前后4、下列植物的种子靠风力传播的是()。
A.苍耳B.豌豆C.蒲公英5、地球仪上,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A.回归线B.赤道C.极圈6、制作天气预报需要先收集最新的观察数据,下列哪项不是收集观测数据的方法()。
A.卫星B.地面观测站C.网络搜索7、田野间的河水、湖水,()。
A.只在阳光晒得到的时候才蒸发B.每时每刻都在蒸发C.只是在白天蒸发8、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常叫做()。
A.天气表B.气温表C.天气日历9、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右面的方式测量体积,这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是()。
A.15ml B.25ml C.10ml10、夏天的早晨,草叶上有许多小露珠,这是()现象。
湘版科学三下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 冷与热 1 知冷知热 1.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 贾思勰 在 《齐民要术》 中记载了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但人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模糊的、不一定准确,人们用 温度 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温度计 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 数字温度计 、 红外线温度计、_指针式温度计等。 3、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 体温计 ,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 35℃ -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 36.5℃—37℃ 。 4.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 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5、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 上端 ;要将温度计的下端(玻璃泡)浸入 水中 ,并且不能碰到 杯壁或杯底 ;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 上升 或者 下降 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 离开 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 持平 ;。(在使用工具——温度计、量筒、量杯测量的活动中注意:读数要平视。俯视会多读、仰视会少读。) 6、零下六摄氏度写作 -6 ℃ ;九十四摄氏度写作 94 ℃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 36 ℃。 7、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 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 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8、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1632年,法国化学家 雷伊 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 液体温度计 。 2 热胀冷缩 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 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 膨胀 ;受冷时,体积 收缩 。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3.酒精灯灯焰分为 内焰、 焰心 、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 外焰 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 最高。 4.加热后,铜球___不能___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__能_通过金属环。这说明铜球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受冷时体积____收缩____,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 描述实验现象时,我们要说清楚实验__前__、实验__中__、实验_后___看到的___现象___,以及实验条件是什么。 6.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我能举出生活中关于热胀冷缩的事例:①安装地板砖时留缝隙;②温度计;③夏天电线变长;④冬天有时罐头瓶盖打不开,用火烤一烤就行打开。 3 热的传递----4 谁的传热本领强 1.热传递的方向总是从温度较 高 的部分传到温度较 低 的部分,直到平衡。 2.热可以通过 传导 、 对流 、 辐射 三种方式传递。在通常情况下,物体传热是一种方式为主,多种方式共同进行的(如烧火煮饭)。水中传热,主要靠 对流 的方式;太阳的热主要是靠 辐射 方式传递到地面。 3.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是为了加快热的传递 ,所以感到凉快。 4.寒冷的冬天衣服穿厚一点,是为了减少热的传递 ,所以感到暖和。 5.我能举出生活中,热传递事例:① 用烤火炉烤火;②电熨斗熨烫衣服;③微波炉蒸煮食物 。 6.不同材料制作的物体传热本领是 不同的 。 7.传热比较快的材料有 铁 、 铜 、 铝 等;传热比较慢的材料有木头、陶瓷、塑料等。 8.制作保温盒中隔热层要用传热能力 弱 的材料来做。 第二单元 变化的天气 1.我们通常可以通过 晴天、下雪天、阴天、下雨天、雾 等现象来描述天气。 2.气温就是空气的 温度 。 3.气象站的温度计是放在 百叶箱 里来测气温,我们这里安装百叶箱时门朝 北 开。我们这里的气温是 14时(下午两点) 最高。 4. 竺可桢 是我国着名的气象学家,他写出《物候学》一书。 5.风向是指风 吹来 的方向。风向标所指的方向就是风 吹来 的方向。当风向标的箭头指东时,表示刮 东 风;红旗向西北飘,此时刮 东南 风;炊烟从西南飘过来,表示刮 西南 风。 6.我们现在把风通常分为13个等级,就是0~ 12 级,其中, 12 级风最大。我们当地的最大风力一般为 8 级左右。附风级歌: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 2级轻风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 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 ,6级举伞步行艰,7级迎风走不便, 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 10级拔树又倒屋,11,12陆上很少见。 7. 雨量筒 是测量 雨量 的仪器,雨量筒要放在离地面 70cm 的位置。 8.雨量是24小时内一平方米下雨的多少,它可以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几个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5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50毫米是特大暴雨,。 9.天气可以通过气象台、天气谚语进行预报。天气谚语可以分为四类:看 云 识天气;看 风 识天气;看 光 识天气;看 物象 识天气。气象台是按 气象探测 、 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 、 气象服务 的步骤预报天气的。我们现在的气象预报直接通过气象服务获得。 10.最早的雨量器是是记载于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所着的《数书九章》。我国东汉科学家 张衡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风向仪---- 相风铜鸟 。 11.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放天气预报的时间大约是19:32分。 12.我能写出两个以上描述天气的词语:大雪纷飞、阴雨绵绵、烈日炎炎。 第三单元 我们来养蚕 1.蚕宝宝是从 蚕卵 里孵化出来的,蚕宝宝的家要 温暖 、 通风 。 2.为了更好地了解蚕宝宝的生活,我们可以用 放大镜 、 温度计 等工具帮助观察,在观察的时候要作好 记录 。记录方式可以多样化:文字、画图、拍照、视频等。 3.刚出生的蚕宝宝是 褐 色的,还长着很多 细毛 ,大小和 蚂蚁 差不多,叫 蚁蚕 。 4.饲养蚕宝宝时,要经常清除 粪便 和 残叶 ,保持蚕宝宝的“房间”的清洁 ,并保持通风,杜绝与 杀虫剂 接触,病蚕要及时 隔离 。 5.蚕宝宝最爱吃的食物是桑叶。有时也吃 莴笋叶 。 6.养蚕时,我们可以做一个 蚕山 来帮助蚕宝宝结茧。 7.蚕蛾的身体分为 头 、_胸_、腹_部分,它有 一 对触角, 三 对足, 两 对翅膀。 8.像蜻蜓、蚂蚁这样的动物,成虫的身体分为 头、胸、腹 三部分,头部有 口器 和一对 触角 ,胸部有三对 足 ,一般有两对 翅膀 。科学家把这种动物叫做 昆虫 。 9.蚕的一生一般要脱 4 皮,要经过 卵 、 幼虫 、 蛹 、 成虫 几个阶段的变态变化。像蚕一生中发生的这种变化叫做 变态 。蝴蝶、苍蝇、蚊子等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11.我认识的昆虫有__蜻蜓、蝴蝶、_蚕蛾、蝗虫、蚂蚁、蜜蜂等。目前,全球已识别的昆虫种类约 100万 种。 12.远在5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 蚕丝 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缫丝的国家。 第四单元 磁铁的奥秘 1.磁铁能吸 铁 一类(钴、镍)的物体,磁铁的这种吸引力就是 磁力 。 2.磁铁不同的部位吸铁的本领不同,磁铁的两端磁力 最强 ,中间磁力 最弱 。 3.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 南北方向 的性质制成的。 4.2000年前我国人发明了司南,它的匙柄总是指向 南方 ,另一段指向 北方 。 5.磁铁指南的一极叫做 南极 ,用字母 S 表示;指北的一极叫做 北极 ,用字母 N 表示。 6.北宋科学家 沈括 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4种指南针的用法:指爪法、碗唇法、缕悬法、浮针法。 7.400多年以前,英国医生吉尔伯特推测地球是一个巨大的 磁 体。 8.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在磁性教具、磁悬浮列车、文具盒、门吸都运用了这一性质。 9.两块磁铁的南极“S”相互靠近时,它们会相互排斥;北极”N”相互靠近时,他们会排斥;北极N与南极S靠近时,它们会相互吸引。 10.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型的没有轮子的火车,它是利用同名磁极之间产生的排斥力使列车在轨道上悬浮起来从而高速运行的。 第五单元 多彩的光 1.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发光的电灯泡、开着的手电筒、点燃的蜡烛等。月亮 不是光源,因为 它自己不会发光,是反射了太阳的光 。 2.光(在同一种均匀的物质中)是沿 直线 传播的,《墨经》中记载的“ 小孔成像 ”活动就很好地证明了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的像是 倒立的像 。 3.影子的形成条件是:有 光源 和 遮光 物体、 屏(白色背景墙) 。 4.放大镜是一种中间厚,边缘薄,透明的镜子。 5.放大镜有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和成像的作用,它成的像是 放大的 。 6. 三棱镜 可以用来做光的色散实验,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合起来的,这七种颜色是:赤、橙、黄、绿、蓝、靛、紫。 7.我们背对着太阳用喷雾器向空中喷水雾,会看到面前出现一道美丽的“ 彩虹 ”! 8.物体 发出 或 反射 的光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才能看到它。 9.良好的视力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眼睛。 10. 激光 是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新光源,它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11. 潜望镜是利用镜面的 反射 原理制作的。 第六单元 我爱做实验 1.为了让我们的实验更利于研究取得成功,我们实验前要先做 计划 。 2.我们学会了控制实验的条件,对比实验中,我们只能让 一个 条件发生变化。 3.描述实验时,我们总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还有 实验前、后观察到的现象 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