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unit17译员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 格式:pptx
- 大小:61.01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口译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论文摘要:随着世界的高速发展,人们的交流日益密切,口译也越来越普遍。
在传统观念里,人们认为拥有足够的语言能力、渊博的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便能够很好地促进交流的成功。
然而他们却忽视了文化差异的存在,这也就导致了他们交流的不成功甚至是误解。
所以译员要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以保证口译能更好地进行。
论文关键词:口译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培养口译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之一。
它是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准确、得体、流利地为听众说明讲话人的意思。
但由于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
口译不只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还是把一种文化转换成另一种文化。
因此,口译者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及流利的语言表达外,还应该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这样才能使源语与译语在各自文化里的含义相当,促使跨文化交际顺利实现。
一、口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英汉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
他们各自所在的社会其经济制度、教育体制等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差异。
下面笔者就从几个方面分析产生文化差异的原因。
1.中西方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不同。
英汉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
思维模式的差异也是构成不同文化类型的重要原因之一。
英语强调个体和逻辑,习惯于抽象思维和分析思维。
汉语则强调整体和直觉,常运用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
思维模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达式的多样性。
汉英两种语言在句法上就存在显著的差别。
因此口译者在做语言转换时,必须按译语语言的习惯进行调整、排列、组合,这样才能使译语自然,交际成功。
…在文化个性上.中国人崇尚群体价值观念。
而西方人推崇个人价值;中国人性格内向、表达含蓄,而西方人性格直爽,表达直接。
因此,在中国,个人主义是个贬义词,而在西方人心目中却代表个人奋斗、进取向上的精神。
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作用【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交流迅猛增长。
口译成了一种越来越重要的职业。
然而来自不同国家说不同语言的人总是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当他们相聚在一起时,彼此之间会遇到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口译员不仅应该在口译中注意双方的语言障碍,而且还应关注双方的文化差异,文章力图对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作用作探索性的研究。
【关键词】:口译;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1. 口译和跨文化之间的关系交际可分为同一文化内部成员间的交际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 即跨文化交际, 它指的是不同文化的交际双方以语言为媒介, 通过信息源--编码--信息传递--解码--反馈等环节所构成的一个双向信息交换的动态连续过程。
在此过程中, 信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编码, 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解码。
译者作为跨文化意识的载体, 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桥梁作用, 旨在传递信息, 促进交际的成功实现。
2. 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响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它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这种语言和文化都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表现模式和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这些差别即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大障碍。
作为口译人员,要想方设法消除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必要的误解,保证交流双方的初衷,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局面,甚至笑话和不快。
口译人员作为交际双方的中间人,了解这些差异并采取必要的补偿手段,对于弥合文化沟壑,增进双方之间的了解,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关于一些习语翻译上,口译员能否译好习语,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理解习语的含义。
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切不可望文生义,以免引起误解。
例如,澳大利亚有一位官员访问日本时说,日本在粮食和其他原材料的供给方面可以依赖澳大利亚。
”We happen to live in a land which has the capacity to supply you with food, and we will. We are not going to play funny buggers.”其中”play funny buggers”是澳大利亚的俚语,意思是”开玩笑”、”骗人”。
第 33 卷 第 3 期2020 年 3 月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Vol.33 No.3Mar.2020浅析跨文化意识在外交口译上的具体体现与翻译策略——以口译员张璐的经典翻译为例邓琪(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 要: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与西方各国的交流往来日益密切,外交口译行业得到蓬勃发展。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外交口译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交际障碍。
要想妥善解决这些障碍,更好地塑造中国的大国形象,口译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口译员张璐的经典翻译为例,分析跨文化意识在外交口译上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以传递跨文化信息,保证口译的质量。
关键词:外交口译;跨文化意识;张璐经典翻译;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20)03-0144-030 引言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快速增强,跃居世界前列。
作为崛起的大国,各类国际活动和事务中都少不了中国的身影,其中外交口译立有极大的功劳。
Franz Pochhacker在其著作《口译理论概述》(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中曾对“外交口译”一词做出以下定义:“Wher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different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communities came together with the aim of establishing and cultivating political relations, they will have relied on mediators practicing what is usually called diplomatic interpreting.”即如果不同语言和文化社区的代表们聚集在一起,旨在建立和培养政治关系,并依靠传递者来实现通常所谓的外交口译。
On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its Cultivationin Interpretation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China’s accelerating opening up, interpreters take on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However, with the frequent cultural exchanges, the interpreter, as the communicative mediator, with mere competent language skills are far from satisfactory. Therefore, studies on interpreter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re of great value and necessity. This thesis aims to study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n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is thesis, the author analyze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its functions in interpretation, and also studies reasons caus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barriers during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 Finally, the author concludes some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cultural barriers in interpretation, and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to enhance student interpreter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The whole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parts. Besides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 other three parts are the body and soul of the thesis.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introduces the purpose of the thesis, its writing method, its arrangement etc. In the second part, a few lines are given to introduce the definition of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its researches both in the west and in China. The third part concentrates on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barriers in interpretation. After it, the author offers some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cultural barriers in interpretation according to specific situations. Then, the author advances some proposals with regard to the cultivation of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t last, a conclusion is drawn naturally in the fifth part.Key W ord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nterpretation, cultivation论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及其培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推进,口译人员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Transmax口译权威老师漫谈之——从温家宝总理08年记者招待会看口译员的跨文化意识口译是外语实用领域的一颗明珠,成为一名出色的口译员更是很多外语爱好者追逐的梦想。
Transmax在口译服务和培训领域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了一整套完整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Transmax口译将会以连载的方式和广大口译爱好者分享这笔宝贵的财富。
今天登场的是Transmax口译的资深译员Peter,他将会为大家谈口译员的跨文化意识。
摘要: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口译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试从温家宝总理2008年3月18日的中外记者招待会现场口译员的相关实例,说明口译员除去其所应具备的语言基本功和口译技巧外,还应加强其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努力扩大知识面和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口译;口译员;记者招待会;跨文化意识引言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于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之际,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外记者招待会。
全场招待会历时140多分钟,温总理精彩地回答了十三位记者的提问,同时,现场的口译员也逐一翻译了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口译员令人称赞的表现不仅再次说明口译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也体现了跨文化意识是口译员艺术性地架起沟通两种语言文化桥梁的重要方面。
一、口译的灵活度与跨文化意识口译是通过口头表达,将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由一种语言形式准确且迅速地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其传递的话语信息通过声音、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等综合形式得以完成。
与通过文字来传达语言意义的笔译相比,口译具有较高的灵活度。
这也由口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即口译速度快,现场性、时限性、独立性较强。
面对不可预测的交谈话题,文化背景信息,口译员不得不具有较高度即席应变能力,还要不断培养应对交际过程中相关文化因素的跨文化意识,把握文化差异,使受众有效地领会来自另一文化领域的信息。
尽管素有“平民总理”之称的温总理常用朴实通俗的语言展现其亲民爱民的情怀,其记者招待会则是总理个人站在国家的立场,代表国家或国家利益就当前的国内外时事解释政策、发表评论,所涉内容包括政策表述、外交声明等等,所以记者招待会的用语总体上比较正式,措辞准确平易,语法简明严谨,不是纯粹个人情感的表露,也不是一般的叙谈,风格也介于书面语和口语之间。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口译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文化,根据文化的定义及其与语言的关系,我们知道文化包含语言,语言反映文化。
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是促进中西方交流不可或缺的,在口译中,我们必须加强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这也是消除语言障碍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近年来,各位学者纷纷就“跨文化交际意识”给出了不同的理解。
“文化对语际的有效转换关系极大。
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形式(或形态)具有相通的或相近的信息通道;反之,不同的文化形式必然产生文化差异或‘隔膜’阻塞信息通道的畅通。
因此,文化因素在语际转换基本作用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刘必庆,1999:72)“跨文化交际意识”广义上指,在交流过程中对文化因素形成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敏感的思维方式;狭义上指,口译员理解文化中的特殊现象,并以可接受的方式传达出这种文化。
二、口译口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
口译员的基本职责是从语言文化两个层面为交际双方搭建桥梁,真实、精确地传达信息。
(胡嫣茹,2016:47)口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流活动,事中-英和英-中双向的语言交流。
口头解释起着桥梁的作用,也就是说,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
在交际活动过程中,口译员将直接触及文化信息,必须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双方交往意图。
如果口译员对目标语国家文化知之甚少,会导致目标语言不会被不熟悉其文化的另一个交流方理解,更严重的是会造成误会,导致沟通失败。
例如,“狗”在英语国家有正面意义,英文中有句话“Every dog has its day” 可以译为“每个人皆有出头之日”。
如果读者不熟悉此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很难对这句话做出合适的翻译。
此外,当我们与西方国家的人沟通的时候,会得到对方的赞扬,根据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会谦虚地拒绝。
经常会说“没什么”,如果译为“It’s nothing. There is still much to improve”,很容易引起歧义。
三、跨文化交际意识与口译的关系知名学者王佐良(2003:3)提到,“翻译人员要翻译单词,但从根本上说,他/她面临着两大文化。
跨文化意识与英语口译摘要语言和文化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为语言的发展提供养分和土壤,可以说每一种语言都打上了自己独有的文化烙印。
英汉口译是英语和汉语间的一种语码转换活动,自然涉及到两种语言和文化。
口译者在进行口译活动时应培养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翻译准确,质量上乘;反之,难免会造成误解和冲突。
关键词口译;文化;跨文化意识在全球化的今天,口译活动日趋频繁,并在各国交往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但是口译具有即时性和不可预测性,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几乎没有可能查阅工具书和现场寻求帮助,只能单独依靠自己完成。
口译活动的成功与否不仅需要译员在平时练就扎实的听说、表达、笔记和快速翻译等基本功,很大程度上还要具备渊博的百科知识,提高跨文化意识。
一般而言口译涉及两种语言文字,不能简单地认为这只是机械地语言转换,而应该看到它在文化中的调节作用。
口译的目的是使在两种语言环境下生活的人们达到互相了解和沟通,语言只是思维的外壳,而思维却往往受到文化的左右和操控。
因此跨文化意识的强弱应该作为译员口译能力高下的试金石。
一、跨文化意识的定义跨文化意识指的是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认知,通常分成四个层次,一是对那些认作是怪异的表面文化现象的认知;二是对那些母语文化相反又被认为是不可思议又缺乏理念的显著的文化特征的认认知;三是通过理性分析从而取得对文化特征的认知,四是从异文化特求者的角度感知异文化[2]。
英语口译具有双向桥梁的作用,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
在口译活动中,译员必然会直接接触到来自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并且迅速准确地传达双方的交际意图。
如果译员在交际活动中缺乏对英语国家文化和思维模式的了解和掌握,很难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
二、英语口译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跨文化意识敏感度的提高依赖于对异域文化和本国文化差异的认识度,只有认识到这些差异性,才能在口译活动中主动发挥较高的调节和衔接的能动性,才能避免和战胜“文化休克”带来的负面影响。
口译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作者:肯巴特·库莫纳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11期摘要:口译是一个口头转述的过程,是一个把一种语言的信息快速和准确传达给另一不了解这种语言的人的过程。
作为不同文化间交流的活动,口译拥有自己的特点,因为口译员所面对的不仅是两种语言,而且是两种文化,没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没有深入了解文化间的不同,就不能更好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从而翻译出高水平的译文。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口译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笔者将会从口译的概念特点,跨文化交际的概念,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特点入手,来阐述口译过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翻译策略。
关键词:口译者;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082-02一、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一)跨文化交际的概念跨文化交际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一种社会行为。
这种社会行为可以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个人之间的交际活动,内容可能涉及不同的政策、价值观、风俗、宗教、历史、礼仪等等。
因此,即使是具备良好语言能力的人,在跨文化交际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例如不同的社会背景、历史、政治制度、价值观、宗教信仰、风俗学,跨文化交际者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两种文化并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难免在这种交际的过程中出现一些理解和处理方面的失误。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即作为非母语的或第二语言的外语交际能力。
它绝不是只限于口头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而理所当然地包括书面语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人们以前习惯上把跨文化交际能力只理解为前一种能力的说法或做法,是不完整的和有害的。
也就是说,外语教学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用所学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各种素养。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分类1.语言能力,掌握扎实、宽广的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熟悉语言结构和语言单位所隐含的民族文化成分。
浅析口译与跨文化意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口译不仅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
鉴于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口译中存在许多阻碍交际双方交流与理解的文化差异因素,口译者除需要在语言层面的技术转换上具备高超的言语交际能力外,更需要在文化内涵与交际效果层面上具有跨文化意识。
因此,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口译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意识;口译一、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语言是沟通与理解的媒体,是反映社会与文化的一种形式,又能反映整个思维的过程。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一定的特征,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使用各种语言的人们也会以独特的思维方式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活动与交流。
从在口译中研究文化差异的角度来看,Thomas(1991:192)对文化这一概念所作的阐释比较贴切:文化是一种万有的、对一个社会、国家、组织或团体极为典型的定位系统。
这一系统由特殊的标记构成,在每一个社会里以口头形式得以世代传承。
它影响到全体社会成员的感知、思维、价值判断和行为,并以此对他们的社会属性作了界定。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的交际活动。
随着经济、政治活动的全球化,世界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频繁。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表现形式。
翻译工作人员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起沟通作用。
口译者在这一交际活动中最直接接触不同文化领域的信息,要求能迅速准确地表述不同文化背景交际双方的各种意图。
如果交际双方来自同一社会与文化背景的国家,在共同的语言与文化制约下,对事物将具有统一的概念,并以相同的思维方式参与交流,不言而喻,双方都能容易沟通,正确理解交流的内容,也能领悟欲说之言。
既然不同的语言在语言体系、语言功能、表达方式等方面差异甚大,甚至截然相反,那么,这一差异势必会在跨文化交际中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双方产生误解,造成交流障碍。
毋容置疑,这一差异对口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因此,文化因素在语码转换基本作用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浅议口译员的跨文化意识【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和频繁,而口译作为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的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交际工具,其地位也显得愈来愈重要。
众多的口译活动表明,口译不仅仅是译语言更多的是译文化,而跨文化交际意识在评价口译质量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
本文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口译中的重要作用,旨在加强口译人员对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视,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口译;文化溶入;移情一、口译与跨文化意识口译是“对口头表达的信息以及文本进行的口头翻译”(Shuttleworth & Cowie,1997:82),指的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间或读到)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梅德明,2003)。
口译的交际行为决定了口译不得不面对所有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语言障碍问题和文化冲突问题。
而作为交际使者的口译员,穿梭于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流利的语言表达,还要对各自的文化及思维方式有所了解。
这样,才能在工作过程中消除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必要的误解,保证双方的初衷得以实现,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局面。
二、跨文化意识与口译的关系跨文化意识对口译员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对于口译者来说,跨文化意识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
跨文化意识的有无或程度强弱直接影响译者的翻译质量;比如说中国人一向谦虚谨慎,受到夸奖或赞美时喜欢用“哪里,哪里,还差得远呢”,如果口译者对应地翻译成“Where,where,there’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一定会搞得老外一头雾水,按照中国人的价值标准,做人应该谦虚不傲。
从小在这样的文化模式中长大,人们自然养成了以谦虚的态度对待赞扬的习惯。
而在西方人看来,称赞是对他们的鼓励、认可、赞同,他们习惯向称赞他们的人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