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CT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503.87 KB
- 文档页数:3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CT表现
吕铭;张洪标;周月娥;刘清华;徐昌浓
【期刊名称】《现代医用影像学》
【年(卷),期】2015(024)005
【摘要】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ST)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9例卵巢SST的CT表现.结果:9例均为单发,左侧5例,右侧4例,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边缘清楚光滑,动态CT增强扫描动脉期9例肿块边缘部分均见明显强化,静脉期、延迟期实性部分渐进性、向心性强化,呈持续性强化,囊变区始终不强化,7例肿块与附件相连侧可见迂曲的粗大血管.结论:卵巢SST的动态CT增强扫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页数】3页(P735-737)
【作者】吕铭;张洪标;周月娥;刘清华;徐昌浓
【作者单位】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广东523000;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广东523000;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广东523000;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广东523000;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广东5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J], 潘淑贞;陈诗艳;李志妍;洪嘉家
2.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CT、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J], 王志涛;邹煜;李奎
3.卵巢硬化性间质瘤CT表现与病理对照 [J], 李兴付; 漆强; 邹玉林; 陈真平; 李志娟; 刘晓; 李秋雨
4.卵巢硬化性间质瘤CT表现与临床病理探究 [J], 武新英; 王丽萍; 杨小兵; 张娣; 殷信道
5.卵巢硬化性间质瘤CT和MRI表现与病理特征 [J], 潘佳佳;林达;吴灵智;邱乾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卵巢肿瘤CT及MR诊断摘要】目的分析卵巢肿瘤患者影像征象,以提高对该病CT、MR诊断水平。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及CT/MR图像特点。
结果共计41个病灶,手术及病理证实体腔上皮来源:滤泡囊肿3个,黄体囊肿1个,粘液性囊腺瘤2个,浆液性囊腺瘤5个,囊腺癌8个,卵巢癌术后复发4个,内膜样腺癌5个;性索间质来源:硬化性间质瘤1例,卵泡膜细胞瘤3个,颗粒细胞瘤2个;生殖细胞来源:囊性畸胎瘤2个,卵黄囊瘤1个;转移性:Krukenberg瘤4个。
结论卵巢肿瘤CT及MR表现有一定特征,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卵巢肿瘤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7-0052-02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肿瘤,占妇科肿瘤的4%~24%。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三大生殖器恶性肿瘤之一,但因卵巢位于盆腔深部,不易扪及或查得,恶性肿瘤发现时已不是早期,卵巢癌已成为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肿瘤。
CT及MR为断层成像,对肿瘤定位及定性诊断有一定价值。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2例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提高CT、MR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一资料与方法本文32例卵巢肿瘤患者,年龄9岁~80岁,平均51岁。
主要症状及体征为经期疼痛或下腹痛14例,盆腔肿块13例,阴道流血5例,进行性消瘦8例,月经紊乱5例,胃癌史2例,卵巢癌术后4例,AFP明显升高1例。
MRI检查美国GE公司Signa HDx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及随机配置体部线圈,检查前4小时禁食,并饮水700-1000 ml,适当充盈膀胱,扫描范围自脐至耻骨联合。
采用SE序列,FOV 35~40 cm,层厚5~7 mm,常规作横断及矢状位扫描,T1WI TR/TE 400-500/10-25 ms,T2WI TR/TE 2000-3500/60-100 ms,根据需要再作冠状位扫描。
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Sertoli -Leydig cell tumor ,SLCT )是一种少见的卵巢性索间质类肿瘤,在卵巢原发肿瘤中的发病率不到0.5%,好发于年轻女性;临床症状多与肿瘤分泌的雄性激素相关,如月经不规律、阴道异常出血等,由于少见,常误诊为卵巢上皮源性肿瘤、硬化性间质瘤等[1-3]。
现收集我院2010—2018年经病理证实的9例卵巢SLCT 患者,分析其影像、临床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断水平。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例女性患者,年龄17~60岁,平均(36.5±16.7)岁。
6例绝经前患者(16~40岁)月经不规则,出现男性化体征,5例毛发增多、嗓音增粗,1例阴蒂增大;3例绝经后(53~60岁)表现为阴道流血。
6例出现男性化特征患者的睾酮水平升高,2例泌乳素升高,2例癌胚抗原(CEA )升高。
9例中,3例有生育要求者行患侧卵巢切除术,余6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后大体标本行常规病理切片及HE 染色检查,6例行免疫组化检查。
9例均行盆腔CT 平扫及增强扫描。
1.2仪器与方法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4slicehelical CT 机,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盆腔。
扫描参数:120kV ,200~500mAs ,视野250mm ×250mm ,矩阵512×512,层厚5mm ,层距0.45mm ,螺距1。
增强扫描经肘静脉团注对比剂碘海醇(碘浓度300mg/mL )80~100mL ,流率2.5mL/s ,注射对比剂后30、60及90s 分别行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
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行1~2mm 的薄层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重建。
1.3图像分析图像由2名分别有5、8年腹部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共同评估,观察病灶位置、大小、形态、边界、成分(囊实性)、周围情况及盆腔积液等,意DOI :10.3969/j.issn.1672-0512.2020.06.019[通信作者]王中秋,E -mail :。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ST)诊断思路与鉴别诊断思路分析病例分析【病史】女,26 岁,因“继发性不孕”检查超声发现右侧附件区包块,无腹痛腰酸,无阴道不规则流血等症状;性激素六项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检查】盆腔磁共振平扫和增强及CT 多期增强1、MRI 平扫、增强[影像学表现]1.位置:病灶位于右侧附件区;病灶呈类圆形,直径约4.5cm;2.形态:近球形,边界清晰;3.CT 增强:本病例未进行CT 平扫,行CT 直接增强示:动脉期病灶边缘呈明显环形及结节状强化,CT值最高约140HU;静脉期、平衡期强化持续并逐渐向病灶中心扩展。
4.MRI 平扫信号:T2WI 上呈等高混杂信号影,等信号代表肿块实质性部分,高信号代表坏死囊变部分,呈现“湖岛样”征象;T1WI 上呈等低信号;DWI、ADC 均呈等或稍高信号;5.MR 增强:同CT 表现,呈现类似肝脏血管瘤样强化表现。
【术后病理】手术所见:右侧卵巢实性增大,约5*5*5cm,表面光滑,色苍白,壁薄;左侧卵巢及双侧输卵管外观未见明显异常;子宫居中,常大,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病理报告巨检:灰白色黄破碎组织一堆大小共7*6*2cm,局部似有薄膜,局部呈半透明状,另见囊壁样组织大小1*0.5*0.2cm,壁厚。
病理诊断:(右侧卵巢)考虑为硬化性间质瘤。
诊断与鉴别【卵巢甲状腺肿】:卵巢甲状腺肿( struma ovarii,SO) 是一种较罕见的卵巢肿瘤,WHO 定义为高度特异化的卵巢单胚层成熟性畸胎瘤,组织学上全部或大部分由甲状腺组织构成;发病年龄范围较大,但仍以育龄期女性为主;无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
影像学表现:多囊腔、分叶状的囊性成分为主或囊实性的肿块,边界清晰;实性部分及囊壁可见钙化;SO 的实性成分内部富含碘,实性部分在CT 平扫上即可呈现较高的CT 值,类似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囊性成分的密度或信号强度因与囊液所含T3、T4 及甲状腺球蛋白等物质的含量不同而差异较大,但在CT 中表现为高密度囊腔,在MR 中表现为TlWI 低信号、T2WI 更低信号是其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后实性成分、囊壁及分隔强化明显,实性成分的强化程度类似甲状腺组织。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CT诊断
龙农;李庆;佘华龙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下旬刊)》
【年(卷),期】2010(023)004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影像学认识.方法:搜集本院2005~2009年临床资料完整的卵巢硬化性间质瘤2例, 2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CT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呈分叶状,边界清楚,平扫表现为肿块密度不均,肿块实性部分CT值与子宫相似,肿块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灶或囊变区.动态CT增强表现肿瘤边缘部分早期明显强化,延迟持续性显著强化,呈轻度向心性延迟强化.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诊断.
【总页数】1页(P21-21)
【作者】龙农;李庆;佘华龙
【作者单位】423000,湖南省郴州市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423000,湖南省郴州市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423000,湖南省郴州市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3
【相关文献】
1.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J], 孙巍;孙英伟;温锋;范依莎;卢再鸣;郭启勇
2.卵巢硬化性间质瘤CT诊断1例 [J], 江魁明;谭昱;麦慧
3.卵巢硬化性间质瘤CT诊断 [J], 张伟强;陈英;朱翔;王立章;方春
4.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CT诊断 [J], 吴先庆;孙波
5.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CT诊断 [J], 龙农;李庆;佘华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卵巢肿瘤的基本影像特点及诊断思路专注放射高级职称考试APP历年真题库放射中、高级职称考试培训火热招生中良性浆液性囊腺瘤,女,49岁。
增强CT示右下腹一单房囊性肿块,内部没有赘生物。
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囊腺纤维瘤分别为冠状位 T2WI、T1WI 增强扫描图像,囊实性病变T1WI、T2WI 实性纤维成分均呈低信号,T2WI 内见多发小的囊性高信号,呈黑色海绵征(空箭)卵巢纤维瘤硬化性间质瘤,冠状位脂肪抑制T1WI 增强扫描图像,肿块外围区域明显强化,内部裂隙状低强化硬化型间质瘤硬化型间质瘤Brenner 瘤,轴位 CT 增强扫描图像,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较明显强化,内见多发无定形钙化纤维-卵泡膜细胞瘤较大软组织肿块,不均匀强化,纤维成分轻度强化,卵泡膜成分强化不明显纤维-卵泡膜细胞瘤纤维-卵泡膜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纤维-卵泡膜细胞瘤成熟囊性畸胎瘤子宫前方肿块,内见成熟脂肪及粗大钙化囊性成熟畸胎瘤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癌女,53岁。
A.横断位T2WI示子宫旁多房肿块,有不规则实质性成分,囊内有乳头状突起。
B. 横断位脂肪抑制增强T1WI示乳头状突起有明显强化,实质部分强化程度低于乳头状突起。
交界性浆液性肿瘤2、黏液性交界性肿瘤(mucinous borderline tumor)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体积较大,长径多>10 cm,单侧多见,多房囊性呈蜂窝状。
囊壁及间隔不规则增厚,呈结节状。
由于囊液中蛋白成分含量不同,肿瘤内囊液密度或信号混杂。
与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不同,CA-199水平可升高。
交界性粘液性肿瘤女,20岁。
增强CT示一巨大、多房囊性肿块,密度不均,实质部分强化。
浆液性囊腺瘤双侧卵巢浆液性癌双侧附件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盆腔积液,腹膜增厚,呈块状浆液性囊腺癌。
女,60岁。
A. 增强CT示肝脏包膜下种植灶;B. 增强CT示沿大网膜、腹膜、胃脾韧带弥漫性多房囊性种植,胃脾韧带处钙化灶。
大量腹水。
双侧浆液性囊腺瘤,女,50岁。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CT、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王志涛;邹煜;李奎【摘要】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CT、MRI表现及其病理组织特征,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硬化性间质瘤临床资料、CT(22例)和MR(8例)图像及病理资料,分析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CT和MR 表现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30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均为单发,右侧18例,左侧12例.肿瘤长径1.5~ 12.3cm.肿瘤呈均匀实性12例(12/30),呈囊实混杂性18例(18/30),囊实性肿块在T2WI上表现为“湖岛征”.CT和MR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呈现3种类型强化方式:(1)早期周边显著强化,后期向心性渐进,类似“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强化方式(16例);(2)早期明显均匀强化,后期持续强化(10例);(3)早期轻度强化,后期持续强化,但强化程度不如(1)和(2)类型(4例).病理检查30例均可见假小叶结构、印戒细胞、致密胶原纤维、疏松水肿结缔组织及丰富血管.免疫组化Vimentin、SMA及PR均(±);CK、EMA和S-100均(-).结论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大多有较典型的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表现,CT和MR检查对术前准确诊断有较高价值.【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6(038)014【总页数】5页(P1170-1173,1177)【关键词】卵巢肿瘤;硬化性间质瘤;病理学;CT;磁共振成像【作者】王志涛;邹煜;李奎【作者单位】310009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放射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卵巢硬化性间质瘤(Ovarian Sclerosing Stromal Tumor,OSST)是一种极为少见的良性肿瘤,来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细胞,由Chalvardjian及Scully于1973年首次报道并命名[1]。
本病具体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
卵巢上皮间质肿瘤的CT诊断上皮间质肿瘤又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肿瘤中有常见的有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腺纤维瘤和Brenner瘤。
恶性的有浆液性的、黏液性的囊腺癌,宫内膜样癌、移行细胞癌也叫恶性Brenner瘤,透明细胞癌,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以及未分类。
(一)恶性上皮间质肿瘤1、临床表现好发于40岁以上的女性,临床症状主要有腹部肿块,腹痛和腹胀还可有月经不规则,其中腹部肿块占63%,其他的相对的较少。
腹痛占 41.6% ,腹胀占 21.0% ,月经不规则占 32.0 %。
2 、生物学行为卵巢癌是一个特殊的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生物学行为和其他组织器官的肿瘤有所区别。
主要是侵犯双侧卵巢,文献中报告比例为30%,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统计结果是占60%。
易发生种植性转移,即全腹性病变,这主要与解剖特点有关,卵巢上皮包绕卵巢整个器官的表面,所以它容易侵犯浆膜,脱落到腹腔,腹腔里正常情况下有少量的液体来润滑小肠的活动,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腹腔,这些少量的液体就会把它带到整个全腹部。
此外卵巢癌还可以伴有其他器官的病变,如伴有的子宫内膜癌,文献里报道占15%到19%,中国医学科学院报道占30%,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卵巢肿瘤时还要观察其他的器官是不是也同时合并了肿瘤。
3、影像学表现以囊性或以囊为主的囊实性肿块,少数实性肿块。
实性成份不规则或呈菜花、结节状,有强化或肿瘤血管,可有不规则沙粒、弧形、块状钙化。
囊性部分,壁厚、不规则,囊实部分无分界,肿瘤边缘不光整、侵犯周围器官。
卵巢癌容易发生转移,最常见是种植性转移,癌细胞进入腹腔,由于重力的关系可以首先种植在子宫直肠窝,腹膜表面形成结节状或呈片状,整个腹膜增厚,一旦肿瘤发生种植大网膜首先进行保护,把瘤细胞吸附在大网膜上,形成大网膜网格状增厚,肿瘤长大形成结节状。
结节状的肿瘤融合再长大形成网膜饼。
正常人呼吸情况下,腹腔产生负压,也可以把种植的癌细胞吸附到膈下,在肝和脾周围形成种植结节。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如何诊断鉴别,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常见检查:常见检查:卵巢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肿瘤标志物检测、性激素六项检查*一、激素水平检测血浆中雌激素、睾酮、雄烯二酮、脱氢表雄酮均有升高。
*二、组织病理学检查。
1、大体检查肿瘤为单侧,结节或分叶状,包膜完整,表面光滑,实性,质韧。
直径多为6~7cm。
切面实性,部分呈编织状,黄、白小灶相间。
常见水肿、黏液变,囊性变,囊内为浆液或黏液。
2、显微镜下检查:(1)瘤细胞形成的巢、索间有丰富的薄壁血管。
(2)部分间质有明显纤维化玻璃样变。
(3)肿瘤被胶原或水肿的纤维结缔组织分隔,形成了结节或假小叶结构。
(4)瘤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化,混杂成巢、成索,分布在结节或假小叶内。
(5)上皮样瘤细胞核圆形、肾形或梭形,偶见核仁。
核分裂≤1/10HPFs。
瘤细胞胞质透明或空泡、泡沫状或颗粒状,其中以核位于中央的空泡状瘤细胞和核偏于一侧的印戒样瘤细胞最具诊断价值。
3、组织化学脂肪染色:多为阳性,黏液和PAS染色阴性。
网织纤维染色:网织纤维包绕单个或数个细胞。
*三、其他X线胸片、B型超声检查。
*以上是对于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易混淆疾病。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如何鉴别?:*一、卵巢纤维瘤:多发生于绝经前后的中老年妇女。
含有大最的胶原和纤维成分,为较均匀的实性肿块并延迟强化。
缺乏硬化性间质瘤富血供的早期强化特点。
*二、卯泡膜细胞瘤:多发生于绝经前后的中老年妇女。
肿瘤边缘清楚,实性占大多数,囊性、囊实性较少见。
平扫可呈混杂密度,增强后无强化或轻度强化。
*三、卵巢囊腺癌:有不均匀强化、边界不清、周围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大量腹腔积液等恶性肿瘤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