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硬化性间质瘤CT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598.13 KB
- 文档页数:3
卵巢硬化性的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的间质瘤(sclerosing stromal tumour,STT)病例的临床表现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期提高临床与病理对该病认识的准确性。
方法:搜集我院2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病例的临床病理材料,并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病例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肿瘤呈实性或囊性,界清,光镜下瘤细胞丰富区与疏松水肿区相间呈假小叶状结构,免疫表型常表达Vimentin、SMA、α-Inhibin。
结论:硬化性间质瘤临床罕见,相关资料有限,临床表现不特殊,术前诊断困难,务必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避免过度治疗。
该瘤可能与性激素活动有关,及时手术切除,预后极佳。
标签:卵巢肿瘤;硬化性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Abstract:Objectiv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for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sclerosing stromal tumor (SS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linical feature,the pathologic diagnosis and the antidiastole point of the sclerosing stromal tumor (SST). Method:The tumor is either solid or cystic and clear. The tumor cell rich zone and the loose edematous zone are in false lobular structure under the microscope. The immune phenotype is in the expression of Viementin,SMA,α-Inhibin. Result:SST is rare in clinic and limited in materi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common,increasing the difficulty of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Intraoperative frozen pathological diagnosis is necessary and avoid the overmedicalization. The tumor may be related to the sex hormone activity. Prompt operational exairesis is necessary and the the prognosis is satisfied.Keywords:ovariantumour;sclerosing stromal tumour;clinical pathology analysis卵巢硬化性的间质瘤(sclerosing stromal tumour,STT)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卵巢良性肿瘤,WHO将其归属于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属颗粒间质细胞组,卵泡膜细胞-纤维瘤亚组,本瘤占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2%-6%。
卵巢肿瘤CT及MR诊断摘要】目的分析卵巢肿瘤患者影像征象,以提高对该病CT、MR诊断水平。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及CT/MR图像特点。
结果共计41个病灶,手术及病理证实体腔上皮来源:滤泡囊肿3个,黄体囊肿1个,粘液性囊腺瘤2个,浆液性囊腺瘤5个,囊腺癌8个,卵巢癌术后复发4个,内膜样腺癌5个;性索间质来源:硬化性间质瘤1例,卵泡膜细胞瘤3个,颗粒细胞瘤2个;生殖细胞来源:囊性畸胎瘤2个,卵黄囊瘤1个;转移性:Krukenberg瘤4个。
结论卵巢肿瘤CT及MR表现有一定特征,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卵巢肿瘤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7-0052-02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肿瘤,占妇科肿瘤的4%~24%。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三大生殖器恶性肿瘤之一,但因卵巢位于盆腔深部,不易扪及或查得,恶性肿瘤发现时已不是早期,卵巢癌已成为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肿瘤。
CT及MR为断层成像,对肿瘤定位及定性诊断有一定价值。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2例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提高CT、MR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一资料与方法本文32例卵巢肿瘤患者,年龄9岁~80岁,平均51岁。
主要症状及体征为经期疼痛或下腹痛14例,盆腔肿块13例,阴道流血5例,进行性消瘦8例,月经紊乱5例,胃癌史2例,卵巢癌术后4例,AFP明显升高1例。
MRI检查美国GE公司Signa HDx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及随机配置体部线圈,检查前4小时禁食,并饮水700-1000 ml,适当充盈膀胱,扫描范围自脐至耻骨联合。
采用SE序列,FOV 35~40 cm,层厚5~7 mm,常规作横断及矢状位扫描,T1WI TR/TE 400-500/10-25 ms,T2WI TR/TE 2000-3500/60-100 ms,根据需要再作冠状位扫描。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CT诊断张文奇;王善军;陶云年;宋慧玲;方金忠【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2(041)004【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CT manifestations of ovarian sex cord - stromal tumor, and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level for this tumor. Methods CT data of ovarian sex cord - stromal tumor in 17 cases proved by surgery and patholog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Of the 17 ovarian sex cord - stromal tumor, 7 cases were ovarian thecoma, 5 cases were fibromas, 4 cases were granulose tumor and 1 case was fibroma - thecoraa. The tumors were nearly round or elliptic, borders clear. Among them, 14 cases were solid tumors,3 cases were cystic. The size of the tumors ranged from 2.1 - 15.0cm,and the average size was 8. 7cm. 17 cases of CT manifestations were density of soft tissue masses, and scattered cystic of low - density area. Those tumors had no enhancement or enhanced slightly. Two cases showed the slim vessel after enhanced, and other were associated with ascites ( n = 7 ) ,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n = 4) , endo-metrial carcinoma ( n = 2) , hysteromyoma ( n = 7 ) . Conclusion The manifestations of ovarian sex cord - stromal tumor were borders clear of solid masses. It possesses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Although CT combined with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atient could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but diagnosis also needed pathology.%目的探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CT特点,以提高此类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CT资料,分析其特点.结果 17例卵巢性素间质肿瘤中卵泡膜细胞瘤7例,纤维瘤5例,颗粒细胞瘤4例,纤维-卵泡膜细胞瘤l例.肿瘤形态呈类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其中实性为主肿瘤14例,囊实性3例;肿瘤大小在2.1~15.0cm之间,平均为8.7cm.CT平扫17例均呈软组织密度肿块,内可有散在小囊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无强化或仅有轻微强化;有2例增强后肿瘤内见纤细血管影,其他合并腹腔积液7例,子宫内膜增生4例,子宫内膜癌2例,子宫肌瘤7例.结论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实性肿块,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这类肿瘤诊断准确率,但确诊仍需要依靠病理.【总页数】4页(P153-156)【作者】张文奇;王善军;陶云年;宋慧玲;方金忠【作者单位】316000 浙江省舟山医院妇幼保健院区放射科;316000 浙江省舟山医院妇幼保健院区放射科;316000 浙江省舟山医院妇幼保健院区放射科;316000 浙江省舟山医院妇幼保健院区放射科;316000 浙江省舟山医院妇幼保健院区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卵巢特异性性索间质肿瘤的CT诊断 [J], 赵合保;李保卫;张建敏;侯庆田;刘武杰;王建军;张书芹2.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伴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变异型 [J], 黄晓赤;罗克枢;吴蓉宜;赵剑萍;简燚3.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CT诊断 [J], 高军4.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CT诊断及病理对照分析 [J], 袁亚军; 李妮娜5.类似于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子宫肿瘤1例 [J], 赵为璘;熊鑫;吉新华;沈西华;陶林;邹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卵巢疾病的临床CT表现及诊断卵巢囊肿有多种类型,包括单纯性囊肿和功能性囊肿,后者又可分为滤泡囊肿、黄素囊肿、巧克力囊肿及卵巢冠囊肿等。
其中以单纯性卵巢囊肿最常见,发病年龄多在30~40岁的育龄期女性。
多数囊肿为单侧性,部分为双侧性。
囊肿大小不等,表面光滑,多为单房、壁薄、无分隔,腔内充满透明或淡黄色液体,囊腔内壁光滑。
少数多囊性卵巢为双侧性,且呈多房性表现,为下丘脑无周期性活动所致。
临床上卵巢囊肿早期多可无症状,较大的囊肿可有腹胀感。
功能性囊肿可有月经异常表现。
多囊性卵巢表现为多毛和不孕。
1.2 CT表现CT平扫典型表现为子宫附近或附件区呈均匀水样密度的囊性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囊壁薄,囊内无分隔。
单发者居多,囊肿直径多小于4cm。
少数可为多囊性或多房状,体积较大。
增强扫描囊肿无强化。
如果囊肿内出血,或囊肿合并感染,则平扫见囊肿内密度较高,不易作出判断,但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有助于诊断。
1.3 诊断与鉴别诊断典型卵巢囊肿CT表现为均匀水样密度囊性肿块,边缘光滑,增强扫描无强化,一般容易诊断,但CT多不能确定囊肿的类型。
少数囊肿内有分隔,或呈多囊性卵巢,则难以与卵巢囊腺瘤鉴别。
2 卵巢囊腺瘤卵巢囊腺瘤是卵巢常见的肿瘤,可分为浆液性囊腺瘤及黏液性囊腺瘤两种,约占卵巢良性肿瘤的44%,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
2.1 病理与临床浆液性囊腺瘤是最常见的一种,双侧者较多见。
病理学上可分为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及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两种。
前者多见,单房壁薄,表面光滑,囊内充满清亮液体,与卵巢单纯性囊肿极为相似。
后者表面呈结节状,包膜略厚,呈灰白色,切面观察囊腔有纤维组织分隔的多房状,其内充满清亮液体,房壁有数量、大小、分布不一的乳头状突起,也可伴有颗粒状钙化。
黏液性囊腺瘤体积一般较大,房大小不一,直径多为15~20cm,囊壁光滑,内含黏稠的液体。
多为单侧发病,表面光滑,呈多房样,具有特征性。
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
7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6月 第2卷第12期部[2]。
该病变的标本与肿瘤大体类似,且可分为黄色肉芽肿、浆细胞肉芽肿、组织细胞瘤、硬化性血管瘤、黄色纤维瘤、黄色瘤等,属于临床较为少见的良性病变。
针对此类患者,临床诊断的方法主要为CT诊断和X线检查,其中高分辨率CT检查的应用最为广泛[3]。
本文的研究中,本组500例患者经CT诊断,病灶形态不规则134例、呈类圆形或圆形366例。
病灶呈分叶状312例,呈“脐凹征”188例;边缘清晰者302例、边缘模糊不清者198例;其中154例可见尖桃征、245例可见刀切征;周围有晕征470例;外侧缘有粗大毛刺357例。
病灶大多密度均匀,其中肺门即纵膈淋巴结肿大310例;有空洞形成伴阶段性肺不张者190例。
该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4]报道一致,且较少出现空炮,这表明患者恶性病变相对较少。
采用CT鉴别诊断肺部炎性假瘤的过程中,其需与周围型肺癌、结核球、球形肺炎等进行鉴别诊断,其中球形肺炎肿块边缘渐淡,中央密度较高,且周围肺纹增多增粗,呈晕样表现;周围型肺癌可见局限性胸膜凹陷,且多呈分叶状,其边缘多为细短毛刺。
为肺部炎性假瘤细短毛刺较少,且分叶较少;结核球一般形态规则或者补规则,且好发于下叶背段或上叶尖后段,其边缘密度较高,且较为清晰,卫星病灶较为多见,且多见小空洞和斑点状高密度钙化灶。
而炎性假瘤卫星病灶、钙化病灶均较少因此与结核球存在较大不同[5]。
综上所述,肺部炎性假瘤具有多种多样的CT的影像学表现,其中桃尖征、平直征、刀切征具有较高鉴别诊断价值,因此临床需将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以提升临床诊断效果。
【参考文献】[1]张成伟,初向阳,张连斌,温佳新,任志鹏.肺部炎性假瘤的CT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06):1064-1066.[2]王永,张荣荣,王志华,鲁怀伟,徐晓玲.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炎性假瘤伴氟中毒的诊断意义[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04):407-408.[3]孟庆成,张建伟,赵二江.肺部炎性假瘤的高分辨率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0):94-95. [4]刘辉,孙立哲.肺癌、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09):1469-1470.[5]李厚铀.肺部炎性假瘤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06):251.卵巢硬化性间质瘤为一种源于性索-间质细胞的良性肿瘤,因其罕见[1]、体积偏大、良恶性区分征象少,即使综合临床表现、检验、影像检查甚至穿刺活检等多种技术,仍容易导致误诊[2];较高的误诊率以及病人“谈癌色变”心理,易出现盲目扩大术区等过度治疗,造成年轻女性失去生育能力等无可挽救的痛苦。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DEC.2017, Vol.15, No.12 Total No.98 CT Diagnosis and Pathological Correlation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起源于原始性腺中的性索与间质组织,常见的有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间质细胞瘤等,各年龄阶段的女性均可发病,本病在临床比较少见,在卵巢肿瘤中占6%~8%[1]。
由于颗粒细胞及卵泡膜细胞可分泌雌激素,因此患者不仅表现为下腹部肿块及疼痛,同时还有性激素分泌紊乱表现。
本病分型较为复杂,且各型的影像学诊断表现较为相似,缺乏特异性,因此进一步探讨其CT特征尤为必要。
现将我院21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CT征象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21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CT 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患者年龄34~65岁,中位年龄42岁,平均(48.57±13.11)岁,绝经患者9例。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或减少9例,绝经后出现阴道出血5例,下腹部疼痛18例,B超检查发现所有患者附件区肿块,2例腹腔积液。
1.2 CT扫描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前准备,然后行盆腔、腹部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GE Bright Speed Elite 16层螺旋CT 机,管电压设置为130kV,电流为300mA,速度为0.8,厚层5mm,螺距1.375。
扫描前经肘正中静脉注射碘海醇,剂量为1.5mL/Kg,之后推入·103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12月 第15卷 第12期 总第98期0.9% NaCl 30mL,注射速率为2.5 mL/s,扫描时动脉期平均延迟时间为25~30s,静脉期平均延迟时间为55~60s,扫面范围为膈上缘至耻骨联合下缘。
1.3 病理学检查 取患者术中切下的标本,以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和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取特征性蜡块行免疫组织学检查及镜下观察,分析其大致病理特征。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的良性肿瘤[1]。
本研究主要对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患者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研究。
所有患者均诊断为卵巢硬化性间质瘤。
其中本院手术切除标本6例,外院会诊病理2例。
整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复阅切片,并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及病理形态进行观察。
方法: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手术切除的标本,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度4μm,给予HE 染色,参照卵巢硬化性间质瘤诊断标准在光镜下进行诊断。
分切标本,祛除石蜡,梯度乙醇过滤后进行脱水、双重固定、再次包埋[2]。
结果8例患者年龄13~70岁,<20岁2例,20~30岁5例,>30岁1例。
8例患者均为单侧出现病灶,右侧2例,左侧6例。
临床表现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1例,性早熟1例,盆腔包块2例,月经紊乱3例,无症状1例。
4例患者术前进行AFP、CA125、CEA、CA153检测,其中3例CA125升高;2例患者术前接受CT 检查,提示为实质肿物;激素6项检查中,睾酮升高2例,雌二醇降低1例;5例B 超检查提示边界均较清晰,存在实性或囊实肿物;B 超结果均提示为卵巢肿瘤,某些肿物可检测出丰富血流信号。
病理检查结果:肿瘤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不等结节状,肿瘤大小4.5cm×6cm×3.9cm ~9.9cm×10cm×11cm,包膜完整,表面较光滑,切面为囊实性或实性,其中实性3例,囊性5例;多囊2例,单囊2例,蜂窝状1例,囊内含淡黄色清亮液体,囊内光滑,光镜下观察可见明显的假小叶样结构,结缔组织和胶原纤维将肿瘤细胞分为结节状,瘤细胞主要以多角形、圆形的上皮样细胞为主,上皮样细胞胞质丰富,细胞核呈卵圆形,染色质细腻,透亮或含有空泡似细胞,位置居中或偏位,其血管丰富,可呈现“血管周细胞瘤”样结构。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目的:探讨MRI在卵巢性索间质瘤患者中的诊断与鉴别。
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4月自愿到笔者所在科室接受治疗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患者31例,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组织检查最终得到确诊,手术前对患者行MRI诊断鉴别,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信号及强化方式等,将MRI诊断效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
结果:31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最终经手术病理检查得到确诊,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分别占48.39%、22.58%;31例患者中共检查出病灶33个,其中29例单发,2例多发。
MRI检查29例最终得到确诊,诊断符合率为93.54%。
诊断符合率排在前两位分别为卵泡膜细胞瘤和环小管性索瘤,均为100%;14例颗粒细胞瘤MRI下边缘光滑,包膜相对完整,以子宫肌层信号作为参考,T1呈等信号;7例卵泡膜细胞瘤患者左侧4例,右侧3例,均呈椭圆形,以子宫肌层信号为参考,T1稍低信号,T2等或稍高信号,云絮样高信号,肿瘤内可见低信号包膜,DWI下呈高信号,增强后延迟期呈缓慢渐进强化。
结论:将MRI用于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患者中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准确率较高,能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MRI;卵巢性索间质瘤;病理组织;诊断与鉴别;特征性表现;影像学卵巢性索间质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一种起源于原始性腺中性索及间质组织,占所有卵巢肿瘤的8%。
原始性索主要包括卵巢颗粒细胞、睾丸支持细胞[1],而间质细胞则主要包括成纤维细胞、卵泡膜细胞、睾丸间质细胞[2]。
卵巢性索间质瘤发病机制复杂,可以由上述细胞单独或不同细胞采用不同方式组织,而颗粒细胞瘤、纤维-卵泡膜细胞瘤及硬化性间质瘤最为常见。
由于卵巢性索间质瘤类型相对较多,形态具有多样性,导致临床诊断、鉴别难度相对较大,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3]。
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卵巢性索间质瘤患者中常用的诊断方法,虽然能帮助患者早期确诊,但是诊断所需时间相对较长,且诊断具有创伤性,难以重复诊断,导致患者诊断依从性较差[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