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对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影响_杨海燕
- 格式:pdf
- 大小:111.81 KB
- 文档页数:2
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中世纪欧洲大学制的兴起与发展是欧洲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中世纪时期,欧洲社会经历了政治、经济和宗教方面的巨大变革,这些变革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大学制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世纪欧洲大学制的兴起与发展过程,并分析其在教育体系、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中世纪欧洲大学制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其组织结构、学科设置以及大学的角色和功能,进而揭示中世纪欧洲大学制在知识传承和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中世纪欧洲大学制兴起的重要背景之一。
欧洲社会正经历着封建制度的兴起和经济的转型。
封建领主制度使得贵族阶层在政治和经济上获得了极大的权力,同时也给予了教育机会。
这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
宗教改革与教育需求的增长: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兴起和教育需求的增长也为大学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宗教改革推动了教会的改革和宗教信仰的多样化,促使人们对宗教知识和神学的需求增加。
不同教派之间的竞争也催生了学术研究的发展。
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促使大学成为教育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
独立学术机构的崛起:中世纪欧洲大学制的兴起还与独立学术机构的崛起密切相关。
在此期间,许多城市兴起并逐渐成为独立的政治和经济实体。
这些城市为知识的传播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城市的自治和繁荣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同时也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世纪欧洲大学制的兴起与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政治经济状况的变迁、宗教改革的影响以及独立学术机构的崛起都为大学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推动力。
这些背景因素共同促进了中世纪欧洲大学制的兴起,并为欧洲文化和教育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学的建立与发展:中世纪欧洲大学制的组织结构以大学为核心。
大学通常由一群教师和学生组成,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管理机构和学术机构。
大学的建立往往需要特许状或教宗的认可,并受到当地政府或教会的支持。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精神生活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充满宗教与精神生活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宗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他们的信仰体系、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本文将探讨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精神生活,并对其影响进行一定的分析。
首先,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是以基督教为主导的。
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社会层面。
人们将信仰基督教视为生活的中心,他们将自己的灵魂托付给上帝,寻求救赎和指引。
教堂成为人们聚集的地方,信仰者们通过参与弥撒、忏悔和祷告来表达对上帝的虔诚。
教会的权威也得到了广泛认可,教士们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负责传授宗教知识,还参与社会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其次,宗教在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凝聚力的作用。
宗教活动不仅是个人的信仰表达,也是社区的集体行动。
人们通过参与宗教仪式和节日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共同庆祝和纪念重要的宗教事件。
例如,复活节和圣诞节等重要节日成为人们欢聚一堂的时刻,人们在这些节日中分享喜悦和祝福。
此外,教堂也成为社区的中心,人们在教堂周围建立起了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共同参与慈善事业和社会福利。
然而,宗教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在中世纪欧洲,宗教的权威往往被滥用,导致了一些不公正和不道德的行为。
教会通过宗教仪式和教义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异端进行镇压,导致了宗教迫害和战争。
同时,教会的财富和权力也引发了贪婪和腐败的问题,一些教士滥用职权,导致了信仰者对教会的不信任和反抗。
除了基督教,中世纪欧洲还存在着其他形式的宗教和精神信仰。
例如,异教信仰在一些地区得到了保留和传承,人们仍然崇拜着古老的神灵和自然力量。
此外,一些秘教和异端教派也在中世纪欧洲兴起,他们提出了与正统教义不同的信仰观念,并吸引了一部分人的追随。
这些异教和异端信仰的存在,反映了人们对于宗教和精神生活的多样性需求,也为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精神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
总结起来,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精神生活是一个多元且复杂的现象。
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与发展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与发展是欧洲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于后世的教育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梳理大学的起源、组织结构、教学内容以及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与发展。
一、起源与发展中世纪欧洲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1世纪后期,受到当时修道院学校的启发。
修道院学校是中世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初由修道士们创办,主要培养修道士和教堂的官员。
随着修道院学校的发展,一些普通市民和贵族子弟也开始进入修道院学校接受教育。
在这个背景下,中世纪欧洲大学应运而生。
欧洲大学的兴起与教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教会对知识的追求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会渴望培养更多的神职人员,以支持教会的发展和宗教的传播。
于是,教会开始资助一些教育机构,并逐步建立了大学这样的高等教育机构。
二、组织结构与特点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组织结构与现代大学有所不同。
大学由四个“学院”组成:文学院、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
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院长和教授,负责教授各自领域的知识。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选择所属的学院,并在该学院学习。
大学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为主,通过教师的口述和解释来传授知识。
学生们则通过笔记记录和讨论来消化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此外,大学还设立了一些辅助教学的机构,如图书馆和实验室,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三、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中世纪欧洲大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学、神学、法学和医学。
其中,神学是最重要的学科,因为中世纪的社会十分宗教化,教会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法学和医学也是当时的重要学科,为社会提供了法律和医疗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学科范围逐渐扩大,新的学科如哲学、数学、自然科学等也逐渐引入。
这为欧洲的学术繁荣奠定了基础,并对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影响与启示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与发展对于后世的教育制度和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奠定了现代大学的基本模式和教学方式,启发了学术自由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者和思想家。
欧洲宗教改革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欧洲宗教改革指的是16世纪时发生在欧洲的宗教运动,主要是指基督教的改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
宗教改革在社会和政治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它还对高等教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欧洲宗教改革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首先,欧洲宗教改革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宗教改革期间,许多教派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学校或大学,以便训练传教士并加强宗教教育。
这些学校和大学成为了教派扩张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助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例如,1600年代时,在欧洲的许多城市里建立了新的大学,如哈雷大学、乌普萨拉大学等。
其次,宗教改革还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和普及化。
在改革运动中,路德主义者和加尔文主义者强调每个人都能通过阅读圣经而直接与上帝交流,这意味着信徒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
同时,新教徒不再强制继承贵族、权贵的特权,这也有利于民主化和普及化。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许多教育机构,帮助改革徒的后代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然而,宗教改革对高等教育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宗教改革使一些学科受到排斥,这些学科被视为与宗教无关或甚至与宗教相冲突。
尤其是那些与天主教神学有关的学科,在新教徒的领导下受到了猛烈抨击。
总的来说,欧洲宗教改革在高等教育中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既加速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又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和普及化。
尽管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其积极的影响仍然在现代高等教育中持续发挥着作用。
摘要:西欧中世纪大学是西欧文明中的重要一环,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存在与发展也是争取权利、保持权利的过程。
正是这些权利保证了大学独特的法律地位和学术地位,但这些权利的获得往往与市民和教会的权利发生一定的冲突。
本文探讨了大学权利的特性、来源和分类,从权利的角度描述了西欧中世纪大学。
关键词:权利;西欧中世纪大学大学制度是中世纪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之一,直到现在提及大学,我们想到的仍是独立的学术地位和基于协商基础上的治理。
中世纪欧洲大学是自治的学术性社团;它也是当时社会交往的一个平台,在这里教皇、国王、教会、市民等都与大学中的人发生密切的关系。
这种交往过程实际上是大学争取和保持权利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为争取与保持大学独立地位而斗争的历史。
一、对中世纪大学权利的界定关于权利的起源、权利的界定一直在争论,一直在赋予新的意义。
霍菲尔德认为,权利一词表达四种不同的概念,它们是要求、特权或自由、权力以及豁免,若其中某一概念的持有者应该得到尊重,该概念就表示权利。
中世纪社会是有权利的观念的,但这种权利更多的是一种特权和豁免权。
侯建新教授对中世纪的权利做过这样的论述:“主体权利既包括中世纪个人权利,又包括某个等级或团体的权利,比如村社的权利,行会的权利,市民的权利,封建诸侯的权利等。
主体权利在中世纪不等同于近代意义上的个人权利或个人基本权利,中世纪的主体权利实质上是一种身份或等级权利,或者称之为潜在的个人权利。
”本文所说的也是这个意义的权利,中世纪的权利一般是由国王或教皇以特许权的形式赐予的,社团在争取获得国王或教皇的特许权或豁免权的时候,实际上是获得了权利。
这些权利保证了大学作为整体和大学中的人的利益。
随着特许权授予对象和授予内容的变化,也反映了西欧社会在政治、经济及社会方面的深刻变革,反映了西欧社会逐渐由中世纪向近代过渡。
特许权的内容主要是豁免和恩惠。
所谓特许权就是“一种自由、一种由国王赐予教会、社团或某一个人的,与普通法相符的,或超越普通法内容的自由。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教会权力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宗教与教会权力对整个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欧洲中世纪宗教的背景、教会的组织结构、教会的权力以及宗教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欧洲中世纪宗教的背景在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成为了主要的宗教信仰。
教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得以大幅提升。
宗教信仰逐渐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核心,教会在欧洲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教会的组织结构教会在中世纪的组织结构非常严密。
教会分为不同的教派和贵族。
而且,教会内部设置有主教、牧师、修道士等职位,以此来管理和推行教义。
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中,教会对信徒的日常生活具有高度的规范性。
三、教会的权力教会在中世纪的权力极为庞大。
首先,教会拥有宗教上的权威,可对信仰与教义进行解释,监督和规范信徒的行为。
此外,教会还拥有征税权,能够向信徒征收税收。
教会的财富与土地所有权也非常广泛,这使得教会成为拥有巨大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的机构。
四、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宗教在欧洲中世纪社会中的影响无所不在。
宗教引导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塑造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
教会通过教育普及宗教知识,提升了社会文化水平。
此外,教会还对政治进行影响,教会的高级职位经常与政治权力紧密相连。
总结: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教会权力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会权力的扩大使其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力量。
宗教信仰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社会道德和行为准则的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这一时期,教会权力的影响无处不在,塑造了当时社会的面貌。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教育欧洲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宗教与教育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宗教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教育则成为了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宗教的角度探讨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教育,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宗教极度统一的社会。
基督教在这个时期占据着主导地位,成为了欧洲人们生活的核心。
教会在社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宗教仪式和教义成为了人们信仰的核心。
教会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教会建立了许多教育机构,如修道院、教堂学校等,为人们提供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机会。
这些教育机构不仅传授宗教知识,还培养了许多文化人才,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其次,中世纪的欧洲宗教与教育密不可分。
教会通过教育来传播宗教信仰,培养忠诚于教会的信徒。
修道院是教育的重要场所,修道院学校为年轻人提供了基础教育和宗教教育。
在这些学校中,学生们学习拉丁语、神学和哲学等知识,以更好地服务于教会。
教会还鼓励信徒参与宗教仪式和活动,通过宗教仪式的参与来传递宗教教义和价值观。
宗教与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中世纪欧洲的精神文化。
然而,中世纪的宗教与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导致了知识的局限性。
教会控制着教育资源,限制了人们接触到的知识范围。
此外,教会对于异端思想的打压也阻碍了知识的发展。
这种知识的局限性和思想的束缚成为了欧洲中世纪的一大短板。
另外,中世纪的宗教教育也存在着教条主义的倾向。
教会强调对教义的绝对服从,对于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持保守态度。
这种教条主义的倾向限制了人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阻碍了知识的进步。
同时,教会的权威也导致了对异端思想和异教徒的迫害,造成了宗教上的分裂和社会的动荡。
总结起来,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教育是紧密相连的。
教会在社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宗教仪式和教义成为了人们信仰的核心。
教会通过教育来传播宗教信仰,培养忠诚于教会的信徒。
然而,宗教与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争议,如知识的局限性和教条主义的倾向。
外国教育史课程讲义4——西欧中世纪教育“中世纪”是指代一个特定历史时段的专有名词,英语表达为Middle Ages,法语为Moyen age;德语为 Mittelalter;意大利语为medioevo,都起源于拉丁语medium aevum,意思是“中间的时代”,即古代和近代之间的一个时代。
通常把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作为其开端,以15、16世纪诸多划时代历史事件作为其终结,这些事件包括1453年君士坦丁堡失陷于土耳其人、文艺复兴、1492年美洲大陆的发现、1517年宗教改革的开始等等。
“中世纪”这个词并不是生活在中世纪的人自己创造的,当时的人并没有现代人所熟悉的“中世纪”这一观念。
这个词是15世纪后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最先使用的,人文主义者认为在古代史已经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结束了,在他们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古典时代之间的一千年时间里,是两个文化高峰时期的低谷,这个时代是野蛮、愚昧、专制和未开化的“黑暗时代(Dark Ages)”。
18世纪以来,虽然历史学家不断在驳斥这种偏见,但是中世纪这个词却保留了下来,人们习惯上仍将这漫长的时期视为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欧洲近代的文明不是一夜之间从地下冒出来的,而是在中世纪的母腹中逐渐孕育的,大学的孕育诞生,便是有力的证据之一。
漫长的中世纪千年并非一成不变,史学界一般把持续了1000多年的中世纪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不同的阶段,中间以10、11世纪欧洲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各方面的复兴为分界线。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封建社会的开始。
西欧的封建社会延续了1000多年。
其中5—14世纪上半叶,是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历史上称之为中世纪。
14世纪下半叶~17世纪中叶,是西欧封建制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逐步发展时期,史称文艺复兴。
西欧封建社会教育史一般以文艺复兴为分水岭,以前为中世纪教育,以后称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信仰与宗教制度在中世纪欧洲,宗教信仰和宗教制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基督教在这个时期成为了欧洲的主要宗教,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结构。
本文将从宗教信仰和宗教制度两个方面来探讨中世纪欧洲的宗教现象。
一、宗教信仰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信仰主要以基督教为主,人们相信上帝的存在和神的力量。
基督教的核心是信仰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并通过他的救赎获得永生。
这种信仰对于中世纪欧洲的人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通过祷告、礼拜和参加圣餐等仪式来表达对上帝的敬畏和依赖。
在宗教信仰方面,中世纪欧洲的人们普遍相信天堂、地狱和炼狱的存在。
他们相信人死后会受到审判,根据自己一生的善恶行为被送往不同的地方。
这种信仰使得人们对道德和伦理问题非常重视,他们努力遵守教会的教义和规定,以期在来世得到救赎。
二、宗教制度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制度主要由教会组成,教会在社会中具有巨大的权威和影响力。
教会的最高领导是教皇,他被认为是上帝的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教皇和其他高级教士们通过宗教仪式和教义来指导信徒,对社会生活和政治事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会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是当时最富有和强大的组织之一。
教会还拥有教育和文化的权威,修道院和教堂成为了知识和艺术的中心。
教会对于教育的重视使得中世纪欧洲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拉丁文为主的文化圈。
然而,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教会的权力过于集中,导致了一些教士的腐败和滥用职权。
教会还通过宗教战争和宗教裁判所来打击异端和异教徒,对于宗教自由和思想多样性形成了压制。
总结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信仰和宗教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
基督教的信仰和教义成为了人们行为准则的重要来源,教会的权威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然而,宗教制度的权力过于集中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现象不仅仅是信仰的问题,它还反映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中世纪西欧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
中世纪西欧大学课程设置是指在中世纪以前,西欧大学课程出现与发展的
情况。
由于宗教繁多、政治文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中世纪西欧大学课程主要集中在古代的哲学、宗教知识,以几乎完全占据整个课程体系的方式进行教学,经常伴随着各种禁教法令,形成了严格的宗教集权思潮,学术活动受限,大学设置本身也比较落后,只针对少数贵族及学者。
此外,课程内容中更多的还是神学及哲学专业,涉及内容包括:学位课证
的古年纪法律,圣经的系统和说明,有关宗教的思想、历史和教义,语言学,数学,物理及技术学,医学,自然科学,古典文学的读本等等。
每一个科目的教授和学习,几乎都要求相同的严格宗教和哲学理论。
学术研究中使用的文本以当时的圣经和一些当时古典作家如诗歌、戏剧、散文等,是中世纪大学教学活动的主要材料。
要总结中世纪西欧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可知课程极大地受宗教文化和政
治环境的影响:宗教繁多、学术活动受到很大限制,宗教集权思潮极其严重;课程大都集中于占据整个活动体系的宗教、哲学及其相关知识,禁教法令更加严格;文本资料大抵为当时的圣经和某些古典作家的文章。
中世纪西欧大学课程设置乃是欧洲文明发展的隋唐时期的产物,可以说,
大学的发展正是从当时的课程体制起步的。
虽然现代学术课程体制在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和发展后,它仍然具有许多中世纪大学课程设置的记忆。
今天将中世纪大学课程设置作为研究,是为了让我们了解这一历史,从中思考一些问题,也为我们解决现代的困境找到出路。
外国教育史课程讲义4——西欧中世纪教育“中世纪”是指代一个特定历史时段的专有名词,英语表达为Middle Ages,法语为Moyen age;德语为 Mittelalter;意大利语为medioevo,都起源于拉丁语medium aevum,意思是“中间的时代”,即古代和近代之间的一个时代。
通常把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作为其开端,以15、16世纪诸多划时代历史事件作为其终结,这些事件包括1453年君士坦丁堡失陷于土耳其人、文艺复兴、1492年美洲大陆的发现、1517年宗教改革的开始等等。
“中世纪”这个词并不是生活在中世纪的人自己创造的,当时的人并没有现代人所熟悉的“中世纪”这一观念。
这个词是15世纪后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最先使用的,人文主义者认为在古代史已经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结束了,在他们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古典时代之间的一千年时间里,是两个文化高峰时期的低谷,这个时代是野蛮、愚昧、专制和未开化的“黑暗时代(Dark Ages)”。
18世纪以来,虽然历史学家不断在驳斥这种偏见,但是中世纪这个词却保留了下来,人们习惯上仍将这漫长的时期视为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欧洲近代的文明不是一夜之间从地下冒出来的,而是在中世纪的母腹中逐渐孕育的,大学的孕育诞生,便是有力的证据之一。
漫长的中世纪千年并非一成不变,史学界一般把持续了1000多年的中世纪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不同的阶段,中间以10、11世纪欧洲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各方面的复兴为分界线。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封建社会的开始。
西欧的封建社会延续了1000多年。
其中5—14世纪上半叶,是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历史上称之为中世纪。
14世纪下半叶~17世纪中叶,是西欧封建制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逐步发展时期,史称文艺复兴。
西欧封建社会教育史一般以文艺复兴为分水岭,以前为中世纪教育,以后称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中世纪大学在西欧社会的地位与作用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是社会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十字军东征、11至12世纪的早期学术复兴,以及市民阶层和世俗政权与教会权力的斗争,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起了推动或摧发的作用。
但就每一所大学的建立而言,又各有其特殊具体的原因。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前身有两种,一种是原有的s tudi umgen erale,即对所有人的教育中心或研究所,另一种是原有的主教学校。
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演变而来的。
例如,波伦亚大学创立前,在波伦亚城就存在着从事法学研究的研究所(studiu m),以后,由于求学人数的增多,原有的研究所规模巳不能适应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1158年,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雷德里克一世敕令,正式创办了波伦亚 (Bologn a)大学。
从中世纪时期大学的形成来看,一些著名学者的讲学是促进大学建立、发展的重要原因,例如,格拉田(Gralti an)12世纪初在波伦亚城对寺院法的研究,经院哲学家阿伯拉尔于 1108—1139年在巴黎大学的讲学,都直接促成了这两所大学的建立和兴盛。
这种情况与我国宋明时期的书院有相似之处。
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在中世纪,欧洲大学始终没有形成完整、严密的组织和机构。
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对社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至少在最初几个世纪中,大学所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
在教会权力至高无上、压迫一切的时代,大学代表着自由。
在宗教愚昧人民的世纪,大学象征着理性。
在中世纪后期的几百年间,大学是自由思想之家。
中世纪大学产生之初,由都会或国家授予一定的特权。
早在公元33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曾赐给医生和教师以特权,这是中世纪对大学教授和学生授予特权的基础。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一、西欧中世纪的教育机构(一)修道院学校的兴办西欧中世纪早、中期的教育与基督教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
西欧中世纪早期(公元5~11世纪)的教育,其主体是基督教教育,教会学校构成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主线。
这一时期以法兰克王国为首的日耳曼诸王国先后阪依罗马基督教,由于“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本身也渗透了神学的性质。
中世纪的教育开始于基督教的寺院,并长期为基督教所垄断。
中世纪早期的寺院,既是一种宗教组织,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和经济实体,又是教育、学术中心。
在基督教会和法兰克王权的共同支持下,本尼狄克派寺院迅速兴起和发展。
它首先盛行于意大利,约于7世纪时传入法兰克,到8世纪已遍布整个法兰克王国全境,到9世纪末,仅高卢地区就先后建立了数百所本尼狄克派寺院,成为西欧一股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
从教会方面来说,这一浪潮的兴起,还受到了教皇格利高里一世(公元590~604年在位)的影响和推动,他先后派遣不少高级教士分赴西欧各地,具体领导建立寺院的工作。
本尼狄克派寺院教规第73条、48条规定,修道士每天要从事6~8小时体力劳动,并有两小时阅读《圣经》。
为了宗教事务的需要,修道士们还做了许多搜集和保存书籍的工作,在此基础上,修道院逐步建立了藏书室、图书馆。
同时也从事一些编著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
大约在公元6世纪,修道院就开始办学校。
9世纪,大多数修道院都办起了学校。
12世纪初,“仅法国就有修道院学校72所”@。
修道院学校办学宗旨,也即是修道院建院的宗旨,凡进入修道院学习的人.,须发“三绝誓愿”:“绝色”(禁欲)、“绝意”(听命)、“绝财”(安贫),终身不得反悔。
其实质是要人绝对服从教会的权威,弃绝现世生活,奉行禁欲主义,为灵魂的得救,为来生而终日忏悔,祈求上帝的宽恕。
不过,一些修道院学校分为内学和外学。
内学是教育新入修道院的新信徒,他们作为未来的修道士而受教育,被称为Oblati,即过寺院生活的人。
浅析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Analysis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s of Christianity on Western Civilization摘要:作为西方国家重要宗教信仰之一的基督教在其传播历史中对西方产生了不容忽视影响;除了基督教文化留下的许多灿烂文明至今仍对西方乃至世界产生着积极影响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略基督教沦为迫害异己工具的历史;通过对比两种影响,总结经验,以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
Abstracts: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western religious faiths, Christianity had a great impact on western countries in the history. Not only do we remember splendid civilization left that had positive influences, but also we don’t ignore Christianity’s persecution. By comparing both sides, we can take stock of it so that it can service th e soci ety better.关键字:西方文明、基督教、积极影响、消极影响Keywords: Western civilization Christianity Positive impacts Neg ative impacts基督教目前在西方的地位宗教信仰在西方国家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又以基督教为西方国家最庞大的宗教体系。
在欧美,信基督教的人数占全世界有宗教信仰人数的42.09%;全世界的广义基督徒(包括基督教、天主教、更正教、东正教、其他独立教会等)已达到23亿。
除了数量上基督教显示出绝对的影响力,在对全球当今生活的影响上也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如全世界共同使用的基督教的纪元、星期制、世界各国的红十字会组织,音乐上用的五线谱等,也都来自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