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日本“枯山水”庭园
- 格式:ppt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9
枯山水的造园及观赏要素1. 引言1.1 定义枯山水,是一种日本园林艺术中的一种设计风格,其特点是不使用真正的水池,而是利用干涸的河床来表现水的形态。
枯山水常常运用砂砾、石头和苔藓等自然材料,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精心的设计,营造出一种枯山水景观的独特美感。
枯山水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干涸的水景,它还包含了一种抽象的哲学概念。
枯山水的“枯”意味着枯木、干涸,具有一种深邃而富有内涵的意境。
而“山水”则代表着自然景观,表现出对自然美的崇尚和追求。
综合起来,枯山水就是通过废水妙用,体现出日本园林艺术中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是一种富有哲思的造园风格。
在日本,枯山水被视为一种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园林艺术形式,被广泛用于庭园、庭院以及公共空间。
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欣赏和研究。
通过对枯山水这一独特园林风格的深入了解,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其美学价值,还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思和文化内涵。
1.2 历史枯山水,是一种极具禅意的园林艺术形式,在日本被称为“枯山水庭园”或“枯山水园林”。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平安时代(794-1185年),当时仿效中国的风格而产生。
枯山水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枯山艺术,这种艺术在中国的盛行时期大约是在宋代。
枯山水庭园被认为是一种“干枯”的自然状态,代表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在园林中,枯山水的设计常常取材于自然山水风景,通过枯石、干草、沙地等元素来表现自然之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枯山水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庭园艺术形式。
在日本庭园中,枯山水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场所,不仅体现了自然主题,还表现了与之相关的文化和心理意义。
枯山水庭园不仅是庭园景观的设计手法,更是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和领悟。
其历史渊源丰富深远,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枯山水庭园的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最终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且富有内涵的庭园艺术形式。
日本枯山水是个啥?意动禅发处,砂石起波澜。
什么是日本枯山水枯山水是日本特有的园林营造手法,简单者以石、砂组成,略微复杂者也不过石、砂、苔、木四物,材料和构成上非常简单,但思想内涵上却十分丰富。
枯山水不仅是现实意义上的“干枯”,更追求“枯槁”“侘寂”的审美内核。
以极度凝练的形式,以石喻山,以砂喻海,用石、砂、苔、木四物的组合,来象征大千世界,是日本禅宗进行参禅、观想的证道之物。
▲ 光明院波心庭(现代枯山水,重森三玲)中国园林与日本枯山水枯山水形式上,由日本传统的山水庭园发展而来,思想内容上又有禅宗文化的渗透。
日本传统的山水庭园主要是受中国汉唐风格的影响,而禅宗呢,又是我国南宋时期传入日本的。
以此来看,枯山水与我国传统园林相似度应该很高才对,但事实绝非如此,枯山水和我国传统园林在风格上、构成形式上和思想内涵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 京都弥生寺枯山水风格上:“万物自生听”与“太空恒寂寥”日本这片土地地震、海啸频发、山地众多,能够种粮食的耕地比较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所以日本传统观念中,一直有“物之哀思”的情怀在。
这种情怀,表现在了枯山水的风格上面。
枯山水的“枯”,不仅仅是现实意义上没有水的干枯,更具有“枯槁”的审美意境。
▲龙安寺枯山水与中国园林做对比,中国园林追求的是,无限生机的轻灵飞扬,是“万物自生听”。
而枯山水则不然,它追求的是摒弃生机后,无穷的寂静与空,是“太空恒寂寥”。
▲ 苏州拙政园(图片来自苏州拙政园官微)除了日本传统思想中的“物哀”情怀之外,枯山水还受到了禅宗文化中“空”的影响。
当枯槁、寂静、摒弃生机之后,时间便会停止,个人的情绪也会消退,“老树白云,一鸟不鸣”。
如《心经》所言:“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这是“时间的凝固”“自然的无心”,由此便可以进行禅思了。
形式上:移天缩地与凝想物形我国最早的园林被称为“囿”,最远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通过字形也可以看出来,“囿”是将一片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人狩猎。
禅学意境下的日本枯山水庭院1 、禅境初探禅宗作为佛教的一支,是一种中国化的精神现象哲学,禅宗保留了中国古代美学的人格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想,吸取中国道家的“自然”观念来诠释人的生命自然状态,禅宗主张纯粹依靠内心省悟,排除一切言语、文字和行为表达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用空的观点去面对一切世俗的烦恼和迷惑,体悟宇宙万物、人生,从而达到体认心灵本真、提升精神境界的目的。
参禅者通过静悟与修禅的方式,达到一种解脱后的澄明与自在。
超越世俗纷扰,体认心灵的本真状态,从而顿悟佛果。
因此参禅场所表现出的禅学意境也关系到参禅者的内心变化。
意境是“意”与“境”的结合,情与景的统一。
通过主观的禅学感知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本质为空的“缘起性空”的灵境。
2 、历史文化背景日本枯山水顾名思义就是枯山枯水,即以砂代水,以石代山。
《造园记》中规定“在没有池子、没有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沙造成枯山水。
”枯山水以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于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
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海岛、瀑布等等。
利用白砂与小碎石表现流水之美,象征着广大的空间。
沙石选用浅灰白色或浅灰色,通过耙制沙砾形成纹路,如直纹可喻静水,“z”纹可喻海中撒网,同心圆纹可喻雨水溅落,涡旋纹可喻漩涡,叠加半圆纹可喻浪涛或波涛击岸。
若要点缀花木,不植高大的树木,只植少量夭矫多姿的矮株,不种花而种植青苔等,尽量保持它们的自然形态。
传统的枯山水庭园是专门供人从寺院的阁楼或是高处观看的,除非是为了进行打扫,否则谁也不许进入庭园。
在枯山水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能够对人的心境产生出无穷的力量。
日本从室町时代开始,朝廷贵族、禅宗僧侣等就热爱造庭, 禅寺庭院以模仿杭州、苏州名园, 来陶冶性情,体会“物我如一”的禅境。
日本枯山水园林作为禅寺园林的一大代表风格,也被称为“禅心之园”。
3 、理水手法日本禅宗重视心性,依靠内省的方式修行,“自解自悟”、“不着文字”,因此主张直视事物的本质,排除一切矫揉造作的修饰。
这位把设计当作修行的日本僧人,把日式庭园美学传遍世界。
枯山水盛行于室町时代,这种独特的日式庭园拥有悠久的历史。
枯山水庭园在英文中也被译作Zen Gardern,的确这种盛行于禅宗寺院的庭园,拥有其他庭院样式不可比拟的精神性,置身其中,仿佛就是一场禅的修行。
不用一滴水便能表现自然山水的枯山水,体现着日式的极少主义,其美学更是成为了谈论日式美学不可绕开的典型。
为了接近枯山水美学,我们必须去京都禅院吗?的确,在京都的禅院能够体验到最原始的枯山水庭园,而日本的造园家们,也在致力于将枯山水的美学和精神性发扬光大,在当代,把枯山水带往世界各地。
京都龙安寺石庭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位,就是曾入选《时代》周刊「当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的禅师、当代造园名家枡野俊明。
我们在《知日?枯山水》特集中,专访了他。
枡野俊明现在担任着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日本造园设计事务所总设计师、多摩美术大学环境设计学科教授。
与草间弥生、野口勇等艺术家齐名,曾入选《时代》周刊「当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
枡野俊明于1953年出生于神奈川县横滨市的一个禅僧世家。
他的父亲信步是一位刻苦而努力的禅僧,对枡野俊明的行事风格有着很大的影响。
小学五年级时,枡野跟着家人路过龙安寺,看到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惊讶不已。
「自己家的寺院为什么就没有这么漂亮的地方呢?」当时这个10岁的小男孩,一定没有想到,他今生第一次看到的枯山水竟然就是他日后作庭生涯中最高的标杆,如今的枡野表示过,枯山水的最高境界就在龙安寺。
大学时期,枡野的专业背景与许多景观设计师的学术背景一样,是农学科。
学习期间,他拜入造园大师齐藤胜雄门下。
23岁的枡野俊明(前排左一),和恩师齐藤胜雄(右一)以及园林工匠们一同休息。
枡野俊明正式开始庭院设计的工作,大约是25岁以后。
在那之前他于大本山总持寺做过一段时间的修行僧,这段岁月对他的人生影响极大。
以至于修行过后就开始深入地学习园林设计。
枡野成为作庭师已近四十载,枯山水俨然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请简日本枯水造圆的风格特点
1.风格简约,意境深远
日本枯山水园林的风格非常的简约,园林元素非常的少,主要是以沙子,石头,风景,建筑等为主。
它不像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江南园林当中非常繁复多样的设计手法以及园林元素。
主要是以极简风格为主,虽然设计非常的简单,但是却有着非常深远的意境。
日本枯山水园林虽然设计元素并不多,但是总能引发人无限遐想,每个人对枯山水都有不同的理解从这样的设计场景当中都能映射到
每个人内心深处联想到的一些特定的场景。
⒉禅意浓厚
日本枯山水园林通常与佛教有关园林景观的设计具有浓厚的禅
宗智慧。
比如说茫茫的沙子象征着大海,那么就给人以海纳百川之感。
枯山水园林景观的设计非常的简约,但是我们每个人看到这些景观之后,都会产生很大的震撼,虽然自然元素并不多,但我们却能从简约的景观当中感受到浓厚的自然哲理,这便是他想表达的禅宗智慧。
3.设计手法以小见大
枯山水园林最大的设计特点就是以小见大,在园林当中。
沙子象征着无边无际的大海,置石则象征着海上的山石,而各类盆景则象征着大树,整个园林看起来面积很小,但是整体却给人以包罗万象,气象万千之感,这就是枯山水园林,以小见大的设计手法。
枯山水设计说明枯山水是一种传统的日本庭院景观设计风格,它通过精心布置石头、砾石、沙子、流水等元素,营造出宁静、简约、空灵的氛围,给人一种沉浸在自然中的感觉。
以下是枯山水设计的说明:1.布置石头和砾石。
枯山水庭院的核心是石头和砾石,这些石头可以来自各种来源,例如河石、山石、玉石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石头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因素,根据庭院的整体风格来进行布置。
同时,还需要注意不同石头之间的间隙,可以利用小石子填充,形成自然的纹理和层次感。
2.配置沙子和流水。
沙子和流水也是枯山水的重要元素之一。
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可以选择不同颜色和质地的沙子,例如白色、灰色、棕色等,以及细沙和粗沙。
流水可以通过喷泉和水流等方式表现,需要考虑水流的大小、声音以及与石头的配合关系,打造出宁静、自然的环境。
3.植物的布局与配置。
在枯山水中,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植物元素,如松树、竹子、樱花树等,以增加绿色植物的美感和自然感。
设计师可以根据庭院的大小、朝向、气候等因素,选择相应的植物品种和植物布局,让庭院更具生气和生机。
4.设计主题和风格。
在枯山水设计中,不同的主题和风格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感觉。
例如,可以选择传统日式风格,强调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和谐;或是现代风格,强调简约、时尚和追求舒适的生活方式。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喜好,综合考虑庭院的形式、结构和材料,打造出满足客户需求的枯山水设计方案。
总的来说,枯山水设计注重自然、简约、空灵的氛围,营造出人与自然共存的平衡状态。
在具体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石头、砾石、沙子、流水、植物等元素的配置,结合不同的主题和风格,打造出符合客户需求的庭院景观。
由枯山水看日本园林文化演进与启示摘要:随着日本的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的融合,日本园林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写意风格,在世界园林中以一种单纯、凝练的形式和内涵体现。
当人们徜徉其中,感受到的是其空间的无限延伸,或是一种以小见大,甚至是向无限空间扩展的精神诱导。
其抽象、纯净的形式,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关键词:枯山水写意文化纯净细节禅意Abstract: As the Japanese culture and foreign culture in the west digestion, Japanese garden formed its own unique style of freehand brushwork in traditional painting, landscape in the world in the form of a simple, concise and connotation. When people walking among them, the feeling is the unlimited extension of the space, or a view, and even expands to the infinite space spirit induction. Their abstract and pure form give people unlimited reverie.Keywords: Japanese rock garden enjoyable culture pure details Buddhist mood正文:一、历史传承日本园林艺术大致起步于大和、飞鸟时代(中国西晋中期至唐代中期),最初以皇家苑园为主,造园手法以自然为主要景观布局内容,并在两者之间进行和谐调配。
到奈良时期,其园林艺术在向中国进行深入学习之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中国较为成熟的造园手法,对其所产生的影响较大,日本开始出现池泉式自然山水园林风格,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造园手法对日本各地的园林建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