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景观庭院——日式庭院的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7.33 MB
- 文档页数:18
浅析日式庭院景观设计日式庭院是指以日本传统园艺艺术为基础,结合自然和人文景观要素,以创造和谐、宜人、平静的环境为目标而设计的庭院。
其主要特点包括对自然的崇拜,追求简约和谐的美感,以及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下面将从设计理念、空间布局、植物选择和具体构造四个方面对日式庭院景观设计进行浅析。
日式庭院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为追求自然和谐的美感。
设计师以观察和研究自然为基础,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再现大自然的景致。
设计中注重将景物与自然环境相融合,通过布局和构造手法将美感与功能相结合,使庭院产生一种与自然共生的和谐感。
日式庭院的空间布局一般分为前庭、中庭和后庭三个部分。
前庭通常是通往园内的入口,具有“在自然中停顿”的意象,一般包括石地面、种植较少的植物和简洁的构造物。
中庭是庭院的核心区域,一般设置池塘或水流,景物布置精细而充满变化。
后庭是庭院的后方区域,一般设置小山丘、竹林或其他绿色植物,增加庭院的深度和丰富度。
日式庭院的植物选择注重个体和谐。
日本传统园林中常使用小型或中型植物,如苔藓、松树、梅花等,不会使用过大或过多的植物,以保持庭院的简约美感。
植物的种植通常会考虑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季节性变化,以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日式庭院的具体构造方式多样,但都追求简约和谐的美感。
常见的构造物包括石庭、枯山水、茶室、廊亭等。
石庭以石块为主要构件,营造出静谧、均衡的景致。
枯山水是以白色石子和沙子来代替水的元素,通过摆放不同形状的石头和抹平砂石来表现山水景观。
茶室是日本传统庭院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通常建于庭院的角落,以供茶道活动使用。
而廊亭则是供人们休憩和观赏庭院风景的场所。
浅析日式庭院景观设计日式庭院景观设计是一种独特的设计风格,具有浓厚的日本传统文化特色。
它以自然、简约、平静、和谐为设计理念,注重空间布局、景观铺设、植物种植、水景构造等方面的和谐统一。
下面将从空间布局、植物选择、水景构造等方面对日式庭院景观设计进行浅析。
日式庭院景观设计注重空间布局的和谐统一。
一般而言,日式庭院会分为前庭、中庭和后庭三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前庭是连接室内和庭院的过渡区,通常会种植些低矮的花木,让人在进入庭院时感受到一种亲近自然的氛围。
中庭是庭院的主要景观区,常见的设计有枯山水、花台、石桌、步道等,以及一些盆栽或景观灌木的陈列。
后庭一般用来种植一些较高的树木,以增加庭院的亲切感和隐蔽感。
日式庭院景观设计注重植物的选择。
日式庭院的植物选择一般以竹子、松树、樱花、枫树等为主,在增加庭院自然氛围的也能让人感受到不同季节的变化。
竹子常被用于围合庭院空间,松树是日本文化中的象征之一,而樱花和枫树则代表了春天和秋天的美丽景色。
还可以加入一些草坪、花卉等元素,以增加庭院的色彩和层次感。
日式庭院景观设计注重水景构造的独特性。
在日式庭院中,常会设立一些池塘、小溪或石庭等水景元素,以增加庭院的动感和灵动性。
日本的枯山水园林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利用石头和细砂等元素来模拟山水景观,给人一种宁静深远、意境空灵的感觉。
水潭、水瀑、水龙头等也常被用于日式庭院的水景构造,给人带来清凉、舒畅的感觉。
日式庭院景观设计通过空间布局、植物选择、水景构造等方面的和谐统一,展现出一种自然、简约、平静、和谐的美学风格。
它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给人带来一种舒适、放松、安静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日本人对自然、简约、平和生活方式的追求。
日本园林日本传统园林有三类:筑山庭。
平庭。
茶亭。
从形式上说,日本园林有三种主要类型:①池泉式庭园(后期为回游式庭园)②枯山水庭园③茶庭,更确切的名称是“露地”日本造园活动发展史古代园林(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形式:早期池泉园、宅院式的寝殿造庭园、作为佛寺的净土庭园•代表作:平等院凤凰堂,金阁寺中世园林(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形式:武家式样和书院式样的宅院,宗教园林中枯山水园林流行•代表作:京都的大仙院和龙安寺近世园林(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主要形式:比较大尺度的回游式庭园以及茶庭•代表作:桂离宫现代园林(明治、大正、昭和及平成时代)桂离宫及仙洞御所、修学院离宫、京都御所,号称京都的四大名园池泉庭园所谓池泉庭园,就是挖坑造园,坑里注满水,里面建上岛屿、钓鱼台、小桥、港湾这样的缩景,并用游廊连接,园子里种植花木,这就是最初的池泉庭园寝殿造庭园寝殿造园林形式是中轴式,轴线为南北向。
园中设大池,池中设中岛,岛南北用桥通,池北有广庭,广庭之北为园林主体建筑寝殿。
寝殿平面形式与唐风时期不同,不再是左右对称,而是较自由的非对称。
池南为堆山,引水分两路,一路从廊下过,一路从假山中形成瀑布流入池中,池岸点缀石组,园中植梅、松、枫和柳等植物。
人们在湖中荡漾着小舟,有音乐的伴奏,吟诗作歌或举行酒宴等活动。
不过这只是一种规范的描述,因地形的变化,湖的形状、建筑的配置等都随之自由地变化。
净土庭园在佛教进一步巩固地位的过程中,平安末期(12世纪70年代)源空开创净土宗,佛家按寝殿造园林格局演化为净土园林,流行于寺院园林之中。
许多舍宅为寺的寺园和皇家敕建或贵族捐建的寺院大多体现了净土园林特点。
园林格局依旧是中轴式、中池式和中岛式,但建筑的对称性明显保留下来。
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是大门、桥、水池、桥、岛、桥、金堂和三尊石(指仿佛教的三座菩萨的石组)。
为与宗教仪式相结合,园林与戒坛结合,用植栽、木牌、垣墙、地形、地物、道路或帷幕把道佛界和俗界分开,石组布局用三尊佛教菩萨作为象征物。
2023-11-20CATALOGUE目录•日本庭院景观风格概述•日本庭院景观主要风格类型•日本庭院景观的设计要素与技巧•日本庭院景观风格的现代应用与创新日本庭院景观风格概述01日本庭院景观的定义与特点日本庭院景观,通常也被称为日本园林,是日本传统美学与文化的体现,它以自然元素为基础,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创造出一种和谐、宁静且富有禅意的环境。
特点注重细节与整体和谐的统一,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微妙平衡。
常运用石头、水、植物等元素,以简洁、静谧的氛围见长。
日本庭院景观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历史日本庭院景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受到中国文化和佛教的影响。
在平安时代(794-1185),日本园林开始展现独特风格,摆脱了中国文化的束缚。
禅宗在12世纪传入日本后,对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枯山水这种代表性风格。
文化背景日本庭院景观与日本文化、宗教、艺术紧密相连。
如茶道文化与露地(茶庭)的设计,禅宗与枯山水的关联等。
同时,日本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也深刻反映了在庭院设计中。
与中国园林的区别:中国园林注重的是自然山水的再现,讲究的是曲折迂回,而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和抽象,以简洁、静谧见长。
与欧洲园林的区别:欧洲园林通常注重几何对称和轴线布局,强调人工的雕琢和装饰,而日本园林则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避免过多的人工痕迹。
总的来说,日本庭院景观风格是一种独特且富有深度的园林艺术形式,它深受日本文化、历史和宗教信仰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文化的精华,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特点。
日本庭院景观与其他园林风格的区别日本庭院景观主要风格类型02简约禅意。
详细描述枯山水以沙石代替水,常常配以常绿植物、石头、苔藓等元素,构造出一种简约而充满禅意的庭院景观。
这种风格体现了日本禅宗修行者对于自然的敬畏与尊重,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于极简美学的追求。
总结词冥想空间。
详细描述枯山水庭院设计精巧,沙石的纹路、石头的布局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这种设计旨在为观者提供一个冥想的空间,让人在庭院中能够静下心来,感受自然与自我之间的和谐。
日本比起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虽然其历史只有差不多一千七百余年,但日本从汉代起,就受中国文化影响。
到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期,日本开始大量吸收中国的盛唐文化,中国文化也从各方面不断刺激着日本社会。
日本园林便是其中一支,日本深受中国园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因而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园林相近的自然式风格。
但结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而自成体系。
一、日式庭园分类1、筑山庭园用池塘、溪流、小山、石头、植树、花卉、桥梁以及小径来创造一个模拟自然景观的庭园,通常是以中国及日本的有名景观作为范本。
而筑山之名意指用假山造景。
筑山庭园会依欣赏角度以及其大小而不同。
小巧的庭上多半会从单一地点欣赏,例如寺庙的走廊;而参观大型庭园时,沿着环型小径参观能得到最佳体验。
2、枯山水庭园枯山水庭园是以一种更抽象的方式,用石头、砂砾、细沙来塑造自然景观,有时候也会用青苔来代表山林、岛屿、船只、海洋和河流。
枯山水庭园受到禅宗佛教的强烈影响并应用于静坐冥想之中。
3、露地庭园露地庭园是为了茶道而建的。
它备有茶室,即真正举行正式仪式的地方;这是为配合茶道而以极简美学来设计的。
露地庭园的典型特征是有庭石引路至茶室,有石灯笼和石制洗手盆,这可以让客人们在进入仪式之前先净身。
二、日本庭园的历史变迁日本庭园是时代的写照。
统治阶级的贵族或僧侣或武士为维护和巩固政权,或者为休闲或繁荣宗教而修建庭园。
因此,当代文化及宗教特色往往如同印记一般镶嵌在庭园的草木建筑上。
尽管随着时光流逝,战乱对庭园建筑的损坏及和平时代的重建,让当年的庭园逝去一些当年的底蕴。
但庭园艺术仍如同巨大的史迹标本,倒映着已经成为往事的痕迹与辉煌。
日本早期(794年前)伊势神宫日本最早的庭园结构是借鉴了许多中国文化因素,加之对自然的崇拜。
有记载的最古老神社—伊势神宫的庭园设计中证实了这些。
中国园林构造及鹅卵石的运用是当时庭园美的代表。
早期庭园池塘奈良平城宫平安时期(794至1185)相对和平的平安时代、迁都至京都的贵族们有闲情逸致去精心营造他们的宫廷别墅,于是可以垂钓驾舟的「寝殿庭园」逐渐形成。
日本园林的类型与风格解析资料日本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基础,采用恰当的建筑和植栽手法精心构筑而成的,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在于注重空间营造和构图美学,强调不同季节、时间和观赏角度的变化。
以下是对日本园林类型与风格的解析资料。
1. 借景园林借景园林是将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入园林设计中的一种风格。
设计师常常在园林的景观中寻找与周围环境相呼应的风景,如山脉、水系、树木等,因此借景园林的造景更多地基于自然环境,呈现出一种朴素自然的美感。
代表作品包括京都的金阁寺和银阁寺,以及东京的池袋西口公园。
2. 池泉回廊园林池泉回廊是由一条环形游廊围绕着园中池泉而形成的设计模式。
池泉回廊园林的特点在于其回廊呈收敛的弯曲形状,给人以流畅和舒适的感觉,并借助池泉的反射和回声,增强了园林的空间感和气氛。
代表作品包括京都的清水寺和奈良的东大寺南大门。
3. 枯山水园林枯山水园林以石头为主要材料,利用石头的纹理、形态和规模差异来营造园林景观,形成抽象的山水意境。
枯山水园林的特点在于其完美的对称性和排列规律性,强调对比和空间感,并加强了自然景观和人文元素的融合。
代表作品包括京都的龙安寺和石头寺。
茶园林是指专门用于茶道和茶会的花园。
茶园林的设计手法非常朴素简洁,常常采用自然山水和树木,并利用几何形状和排列方式来表现内涵。
茶园林注重的是静谧和自然,设计师将茶道的培养和修养融入到园林中,促进茶道文化的传承。
代表作品包括京都的大德寺和东京的新宿御苑。
5. 游憩园林游憩园林用于人们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花园。
游憩园林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强调园林与公众的互动和联结,使之成为一个人们欣赏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
游憩园林的特点在于其阻隔和透明的空间设计,时而强调视觉的开放和流动,时而突出互动和亲密度。
代表作品包括东京的上野公园和冲绳的销毁冲浪别墅国立公园。
总之,日本园林不仅重视自然的山水环境,更注重人文的内涵和审美价值,在美学和哲学层面上追求极致完美,并进而影响世界园林建筑的发展。
日本庭园枯庭:日本的庭园,是把自然风景表达出来,不用水造的庭园,叫枯山水。
荣西、道元是禅宗传入日本以来的最好的禅宗寺院枯山水。
镰仓时代后期的南北朝、室町、桃山、江户初期为期约300年间是枯山水的全盛期。
室町时代讲究名士风流,建金阁、银阁来满足社会利益和议政的需求,设有能、狂言、连歌、香道、立花和茶道等享受型的日本文化场所。
岩座、岩境:神创造出来的自然石头叫岩座,自然的石头有站、坐的神态。
环状列石:风能把石组成环状的钱币式样,组成的石头叫岩境。
岩座、岩境附近,由于历史久远,常有祭祀的用具、人骨、曲玉、铜镜、经筒出土。
可见到绳文、弥生以来的遗迹。
岩境比较低凹,岩座为锥形,位于山坡或山顶,祈祷神的降临,表达对神的敬畏。
人对石头有意识的行为组成中,不能无视石头的根源。
神池、神岛:涌泉、涌水、沼泽是河川的源头,也为池泉式庭园的来源。
日本国土70%为山地,山涧流出的水奔向大海,日本有丰富的水源。
河川的源头为池沼、涌泉,园林中采用是为了让神感受到人类的姿态,感应到人类的祭祀。
在日本,万物为神,吃饭也要感谢神,用池泉来供奉神,建造鸟居一样的神社,象赞颂神的身体一样。
上古时代神池神岛没有神殿,只有池、沼、岛,用来参拜,今天已成为建园的习惯。
须弥山石组:在佛教的宇宙观里,有一个天动风说的理论,须弥山是一个世界的中心所耸立的高山,风轮、水轮、金轮有三层,支配大地,分九个山、八个海,互相交错。
外海有岛,南阎湖提有人住,日、月、须弥山围绕灵山旋转,须弥山石组造型就是仿照其意义。
其特征为中心石垂直,稍向旁倾斜,中间石头为锐角尖形,其余石头向周边铺开。
蓬莱石组:蓬莱、方丈、瀛洲,在中国的神仙思想中,为其中三个神仙居住的岛屿。
这种思想传入日本后,允恭天皇时代道教的中心思想以长寿为目的:1)与宇宙保持呼吸沟通;2)阴阳调和;3)仙丹。
祈求长寿的愿望引进日本庭园,把许愿形式化。
须弥石组石头柔和,不尖锐,光滑,石型多变化。
岩岛:池中的石头,高低不同,随意耸立,组成较多的组合。
日本的传统庭园美丽的人文地貌艺术日本的传统庭园以其精致、和谐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这些庭园展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人们心灵的静谧之所。
通过巧妙地融合自然元素与人文地貌艺术,日本的传统庭园成为了一种美的独特表达,细腻地传递着传统艺术的魅力。
一、传统庭园的起源及特点日本的传统庭园起源于古代宫廷庭园,演化而来。
它们传承了中国古代庭园的经验,但又融入了独特的日本文化元素。
传统庭园的设计非常注重细节,并且以自然为主导,力求和谐统一。
1.1 自然元素的运用在传统庭园中,自然元素被广泛运用。
无论是传统的干山水庭园,还是枯山水庭园,都强调自然景观的呈现。
庭园中常见的自然元素包括山石、水景、草木以及各类花卉。
这些元素的组合和摆放都注重平衡与谐调。
1.2 平衡与谐调的追求传统庭园的平衡与谐调是其独特之处。
设计师通过精心布局,使得景观的每一个部分都能相互协调,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庭园中通常会有一条或多条小径,将不同的景物相连,使人在漫步中欣赏到庭园的美景。
二、典型的传统庭园类型日本的传统庭园有多种类型,下面将介绍几种典型的庭园类型,它们各自展现了不同的人文地貌艺术。
2.1 依托寺庙的庭园许多传统的日本庭园依托于寺庙。
这些庭园通常被设计成禅修的场所,旨在给人们带来平静与宁静。
庭园中常见的景观元素包括石亭、池塘和枯山水。
著名的庭园如京都的金阁寺庭园和岚山的天龙寺庭园都是典型的例子。
2.2 干山水庭园干山水庭园是传统庭园的一种形式,它通过精心布置的山石、小径和水景来模拟山水景观。
这种庭园以其简约、抽象的表达方式而闻名。
著名的干山水庭园有京都的龙安寺和大阪的岸崎公园,它们散发着一种寂静而深邃的美。
2.3 茶庭园茶庭园是日本传统文化中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塑造一个与尘世隔绝的静修环境。
茶庭园通常由精心修剪的灌木、鹿苑、石亭和躺椅组成。
花卉的选择也很重要,通常会选择具有淡雅气质的樱花或菊花。
鹿儿岛的红毛住宅茶庭园和広岛的庭园都是典型的茶庭园。
平安时代平安时代前期庭园要求表现自然,贵族别墅常采用以池岛为主题的“水石庭”。
到平安时代后期,贵族邸宅已由过去具有中国唐朝风格的左右对称形式,发展成为符合日本习俗的“寝殿造”形式。
这种住宅前面有水池,池中设岛,池周布置亭、阁和假山,是按中国蓬莱海岛(一池三山)的概念布置而成的。
例如京都宫道氏旧园,在寝殿(现已不存)南面有水池,池中有三座小岛,池西设泷石组(即叠落式溪流,近似小瀑布)。
这个时期的庭园用石渐多,有泷石组、遣水石组(在水流边的布石)、池中小岛式石组(所谓龟岛、鹤岛、蓬莱岛等)。
一些佛寺也多在大殿前辟水池,池中设岛,或在岛上建塔。
岩手县毛越寺和京都法胜寺即为遗例。
记述平安时期造园经验的《作庭记》,是日本最早的造园著作。
镰仓时代武士阶层掌握政权后,京都的贵族仍按传统建造蓬莱海岛式庭园,鹿苑寺庭园即为一例。
另一方面,由中国传入的禅宗佛教兴盛起来,禅僧的生活态度以及携来的茶和水墨山水画等都对日本上层社会产生很大影响,从而也引起日本住宅和园林建筑的变化。
禅、茶、画三者结合孕育而成的思想情趣,使日本庭园产生一种洗练、素雅、清幽的风格。
当时最负盛名的造园家是镰仓末期的禅僧疏石(梦窗国师),他曾设计构筑京都西芳寺、天龙寺、镰仓端泉寺、甲州惠林寺等的庭园。
他也是枯山水式庭园的先驱,对日本庭园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室町时代武士宅园仍以蓬莱海岛式庭园为主。
由于禅宗仍很兴盛,在禅与画的进一步影响下,枯山水式庭园发展起来。
这种庭园规模一般较小,园内以石组为主要观赏对象,而用白砂象征水面和水池,或者配以简素的树木。
典型实例是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和龙安寺庭院(均为方丈庭园)。
大仙院建于1513年,庭园位于方丈室前,宽仅5~6米,以一组有“瀑布”的石组为主体,象征峰峦起伏的山景,山下有“溪”,用白砂耙出波纹代替溪水。
这种无水而似有水、有声寓于无声的造园手法,犹如写意山水画,是一种有高度想象力的艺术概括。
龙安寺方丈庭园枯山水全用白砂敷设,不植树木,白砂中缀石组五处,共15块,分为五、二、三、二、三,由东到西,面向方丈室作弧形布置,风格洗练而含蓄,被视为枯山水庭园代表作。
日本的庭园选自《世界散文精华·亚洲卷》(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周祥仑译。
室牛犀星(1889—1962),日本诗人、小说家。
室牛犀星纯日本美的最高表现是日本的庭园。
远州、梦窗〔远州、梦窗〕远州本名小堀政一(1579—1647),曾任远江守,江户前期造园专家;梦窗名疏石(1276—1351),南北朝时代临济宗僧人,精于造园艺术。
等人均为日本庭园方面的专家。
他们在庭园中埋下自己的智慧和学问,并以泥土覆盖其上,以求无闻。
那些既非专家又无盛名的市井园工呕心沥血建起的庭园中,也埋藏着知识和学问。
造园和陶器、纺织、绘画、雕刻之间存在联系已无须赘言,它和烹调、树龄、茶叶及香道〔香道〕日本古时燃烧各种木料欣赏味道,评定优劣的一种艺术。
等也有联系。
作为造园人不能不注意到所有这些联系都埋伏于他们企图通过的捷径上。
结果,他们在精神修养方面也要下决心使自己具有人类的最高敏感性、最优秀品质以及高雅情趣。
我觉得造园人未完成自身建设是不可染指〔染指〕这里是介入的意思。
庭园的,未达到把庭园当作女孩游戏用的沙袋置于掌中信手把玩、随意赋形之前,至少要把普通人应学的一切学完,方可深入园中。
造园人既需钢铁般的意志,又要有诗人那种看见一枝花也能为之动心的多情善感,至于对庭园作最后润色阶段,即十人搬运的巨石要用一根手指来点动正位的时候,也需怀着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奋力为之。
只要深入园中,没有一件事是轻易可成的。
在此领域中,最忌讳说:“可以了吧!”“差不多啦!”他们一旦前进,就决不会后退。
造园人的结局多半是倾家荡产,困居陋室。
观赏庭园,选好时间是很重要的。
有的庭园一清早看起来美,也有的在下午阳光斜射时显得华丽多彩。
因此,观园时要向庭园主人请教何时为佳。
如果造次而来,来即求观,那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这同人家正伏案读书,你不宣而入,并且长坐不走是一样的。
多数庭园,上午观看则以十点前为好,因为此时阳光作斜线移动;下午,只要避开太阳直射的一至三点钟,到了红阳夕照时分,不论哪类庭园都很美丽。
日本园林的种类日本园林一般可分为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平庭、茶庭等,以及综合以上类别而建设的园林。
1.枯山水:又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系日本园林的精华。
其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即在庭园内敷白砂,缀以石组或适量树木,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2.池泉园:是以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体现日本园林的本质特征,即岛国性国家的特征。
园中以水池为中心,布置岛、瀑布、土山、溪流、桥、亭、榭等。
3.筑山庭:是在庭园内堆土筑成假山,缀以石组、树木、飞石、石灯笼的园林构成。
一般要求有较大的规模,以表现开阔的河山,常利用自然地形加以人工美化,达到幽深丰富的景致。
日本筑山庭中的园山在中国园林中被称为岗或阜,日本称为“筑山”(较大的岗阜)或“野筋”(坡度较缓的土丘或山腰)。
日本庭院中一般有池泉,但不一定有筑山,即日本以池泉园为主,筑山庭为辅。
4.平庭:在平坦的基地上进行规划和建设的园林,一般在平坦的园地上表现出一个山谷地带或原野的风景,用各种岩石、植物、石灯和溪流配置在一起,组成各种自然景色,多用草地、花坛等。
根据庭内敷材不同而有芝庭、苔庭、砂庭、石庭等。
平庭和筑山庭都有真、行、草三种格式。
5.茶庭:也叫露庭、露路,是把茶道融入园林之中,为进行茶道的礼仪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
面积很小,可设在筑山庭和平庭之中,一般是在进入茶室前的一段空间里,布置各种景观。
步石道路按一定的路线,经厕所、洗手钵最后到达目的地。
茶庭犹如中国园林的园中之园,但空间的变化没有中国园林层次丰富。
其园林的气氛是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以地上的松叶暗示茂密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象征圣洁泉水,以寺社的围墙、石灯笼来模仿古刹神社的肃穆清静。
他山之石丨日式庭院及盆景一、日本皇居盆景长寿梅,交趾陶椭圆盆树齢:80年树高:35厘米黒松,常滑烧长方盆树齢:约150年,树高:77厘米小叶鼠刺,常滑烧古镜形盆树齢:70年,树高:85厘米五针松(双干),朱泥楕圆盆树齢:约120年,树高:100厘米赤松,常滑烧太鼓盆树齢:约110年,树高:133厘米花梨,常滑烧长方圆角盆树齢:约190年树高:86厘米枫,白交趾陶长方盆树齢:约90年树高:68厘米五针松,常滑圆角竹帯长方盆树齢:约120年,树高:75厘米真柏,朱泥盆树齢:约160年,树高:58厘米黒松,常滑紫泥正方盆树齢:约90年树高:60厘米枫,常滑中帯楕圆盆树齢:约70年,树高:58厘米日本紫藤,尾张染圆盆树齢:约360年,树高:上下95厘米榉,钧窑楕圆盆树齢:约110年,树高:76厘米冷杉,常滑紫泥长方盆树齢:110年,树高:125厘米五针松,朱泥长方盆树齢:190年,树高:62厘米五月花,常滑紫泥轮花盆树齢:110年,树高:76厘米二、日式庭院设计理念:日本庭院源自中国秦汉文化,至今中国古典园林的痕迹仍依稀可辨,中国园林从模仿自然山水相闻任山水过程中,日本园林逐渐摆脱诗情画意和浪漫情趣,走向了枯寂佗的境界,日式庭园有几种类型,包括传统的耙有细沙纹的禅宗花园、融湖泊、小桥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古典步行式庭园、以及四周环绕着竹篱笆的僻静茶园。
也可以说是中式庭院一个精巧的微缩版本,细节上的处理是日式庭院最精彩的地方。
此外,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这一地理特征形成了它独特的自然景观,较为单纯和凝练。
色彩和图案:日式园林整体风格的宁静、简朴甚至是节俭的。
它的色彩奇妙,里里外外都泛着灰色,而不是俗气的艳色,各种润饰也降到最低限度。
铺地和材料:日式风格的庭院更注重地面的装饰,庭院中洋溢着一股生命的力量。
木质材料,特别是木平台在日式风格的庭院中经常使用。
在传统的日式风格的庭院中,铺地材料通常选用不规则的鹅卵石和河石,还有丹波石和大理石铺装。
日本景观庭院的设计特色——日式庭院的分类
从种类而言,日本庭园一般可分为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茶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舟游式以及它们的组合等。
日本禅宗重视心性,依靠内省的方式修行,"自解自悟"、"不着文字",因此主张直视事物的本质,排斥一切矫揉造作的修饰。
禅宗美学也反对人工的雕饰和装饰,强调运用纯粹自然的、单纯的材料,通过极为简洁、洗练的手法来营造空间,表现自然的无限与秀美,反应内心的空灵与冥思。
这种追求自然与纯净的写意手法,构成了禅宗最为独特的魅力。
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深刻,几乎各种园林类型都有所体现。
无论是舟游、回游的动观园林,还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观庭园,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禅宗美学枯与寂的意境,不过这些庭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各种理念发挥到极致的,还是当属枯山水。
枯山水庭
日本庭陆院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枯山水"。
枯山水,也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系日本园林的精华。
枯山水庭也称石庭。
顾名思义,"山水"必有山有水,而"枯"则表示干枯,二者合在一起,看似予盾,殊不知,那是日本最具特色的一种造园形式。
所谓枯山水,其本质意义就是无水之庭,就是没有真的山和水,它是以石块象征山峦,用砂石象征湖海,再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苔草。
因其植物覆盖的极少,也没有人造假山,故名为枯山水。
枯山水庭园是一种小尺度的盆景式的园林,但却在有限的面积中通过写意、象征的手法,造出千岩成壑的气势来。
石块或单独或三五成组放置,以示崇山峻岭或者层峦叠嶂。
用白砂平铺象征广阔的海面,砂面耙在平行的曲线,犹如万重波涛;沿石根把砂面耙成环形,象征惊涛拍岸。
在几乎无一草一树的庭园内,经过深思熟虑的构思,通过石块巧妙组合、白砂的铺陈,加上苔藓的点缀,抽象化为海、岛、
林,幻化出另一种境界。
枯山水庭以岩石为主,白砂、绿树、苔藓、光秃的黑石相衬,其意境来源于中国的水墨画,注重幽远意境,顺其自然,简相幽静。
这种象征手法的庭园多设在书斋外,或寺院方丈居室。
其中散置"飞石"。
飞石即庭园里间置的不规则石板,供却踏用,通常是"六分走道,四分景色"。
几块大大小小的石头点缀在一片白沙之中,白沙表面梳耙出圆形和长形的条纹,看上去耐人寻味。
欣赏时,需坐在庭前的过道上,慢慢观望,细细琢磨,才能逐渐心领神会。
简而言之,那石头代表山、岛屿以及船只,白沙代表水,沙上的条纹则代表水的波纹。
整体来说它就是一个有山有水有船的微型景观世界。
"枯山水"庭园属于禅宗庭园。
禅是一种从人自身内部而不是外部寻求真理的信仰,禅僧一无所有,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们每天都要久久地面壁冥想,以求达悟。
"枯山水"庭园最初是为他们修行而设计的。
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
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与及至--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
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空落落的庭院,只有黑糊糊的岩石孤零零地立在一片耙过的白沙地上,即使是走马看花的游客,到了这里也会身不由己地静坐下来,让思绪来一次任意的展开。
15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
它占地呈矩形,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
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
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
看是白砂、绿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纯色,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与彼物的交相调谐之处。
而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软" 与石的"硬"、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又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应。
因其属眺望园,故除耙制细石之人以外,无人可以迈进此园。
而各方游客则会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有时会滞留数小时,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龙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义。
若仅从美学角度考虑亦堪称绝作;它对组群、平衡、运动和
韵律等充分权衡,其总体布局相对协调,以至于稍微移动某一块石便会破坏该庭园的整体效果。
由古岳禅师在16世纪设计的大德寺大仙院的方丈东北庭,通过巧妙地运用尺度和透视感,用岩石和沙砾营造出一条"河道"。
这里的主石,或直立如屏风,或交错如门扇,或层叠如台阶,其理石技艺精湛,当观者远眺时,分明能感觉到"水"在高耸的峭壁间流淌,在低浅的桥下奔流。
龙安寺也称"空庭",人们从小空间进入大空间,由有限进入无限,达到一种"空寂"的情趣。
池泉园是以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体现日本园林的本质特征,即岛国性国家的特征。
园中以水池为中心,布置岛、瀑布、土山、溪流、桥、亭、榭等。
日本庭院中一般有池泉,但不一定有筑山,即日本以池泉园为主,筑山庭为辅。
茶庭
茶道庭园,即茶室庭园。
也叫露庭、露路,是把茶道融入园林之中,为进行茶道礼仪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
面积很小,可设在筑山庭和平庭之中,一般是在进入茶室前的一段空里,布置各种景观。
步石道按一定的路线,经厕所、洗手钵最后到达目的地。
茶庭犹如中国园林的园中之园,但空间变化没有中国园林层次丰富。
其园林的气氛是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以地上的松叶暗示茂密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象征圣洁泉水,以寺社的围墙、石灯笼来模仿古刹神社的肃穆清静。
其特色是讲求质朴自然。
庭园中球石摆砀小河,似潺潺流水,一丛丛圆锥形的灌木,素雅的馨木,落叶苔藓,放置着一种叫"蹲踞"的石制"手水钵",是洗耳恭听漱用的石盆,道旁伫立着花岗石雕品石灯笼,发出朦胧的灯光,整个茶庭典雅清新。
茶室简朴幽雅,入口是一方活动矮门,茶室四壁悬挂松、竹、梅、龟等字画,茶室中有陶制炭炉和茶壶,炉前放着饮茶用具。
筑山庭
筑山庭是以表现土山为主的园林形式,在日本占有主要位置,其特色是堆山砌石,掘池引溪,回廊花亭,象征缩影的自然小世界。
筑山庭是在庭园内堆土成假山,缀以石组、树木、飞石、石灯笼等元素构成。
一般要求有较大规模,以表现开阔的河山,常利用自然地形加以人工美化,达到幽深丰富的景致。
日本筑山庭中的园山在中国园林中被称为岗或阜,日本称为"筑山"(较大的岗阜)或"野筋"(坡度较缓的土丘或山腰)。
平庭即在平坦的基地上进行规划和建设的园林,一般在平坦的园
地上表现出一个山谷地带或原野的风景,用各种岩石、植物、石灯和溪流配置在一起,组成各种自然景色,多用草地、花坛等。
根据庭内敷材不同而有芝庭、苔庭、砂庭、石庭。
平庭和筑山庭都有真、行、草三种格式。
坐观式、回游式、舟游式、观赏式
坐观式、回游式、舟游式、观赏式是指在大型庭园中,设有"回游式"的环池设路或可兼作水面游览用"回游兼舟游式"的环池设路
等,一般是舟游、回游、坐观三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增加园林的趣味性。
有别于中国园林的步移景随,日本园林是以静观为主,特别是小园林,其观赏角度只有一个,虽在园路,也只是看而不是让人走进去赏玩,故称为坐观式园林。
回游式与此相对应,是可以供人走进去赏玩的,其观赏角度有多个,可以做到移步换景。
舟游式是以游船为交通工具的回游式园林。
在大园林中一般是三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大一些的庭园也可用回游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