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麒麟砖雕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麒麟文化麒麟文化是一种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麒麟作为文化符号,不仅代表着吉祥、美好和幸福,更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起源和象征麒麟,是传说中的神兽,形态独特,凤尾龙身,造型神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麒麟被赋予了吉祥、祥瑞的象征意义,被称为“神兽”,是真龙与凤凰之外的另一祥瑞生物。
传说中麒麟性情仁爱,体态美丽,不伤生物,所到之处万物向之归,万民和谐。
麒麟文化的影响麒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文化中,麒麟常常被用于作为图腾、标志、装饰和祥瑞之物,寄寓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望。
在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中,麒麟形象也是常见的题材,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麒麟文化的传承麒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传承。
无论是在节庆礼仪、民间习俗、文学艺术还是哲学思想等方面,麒麟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今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会常常看到麒麟的形象,以及麒麟文化的体现,这种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仍然活跃着。
麒麟文化的当代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麒麟文化也在不断地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展现出新的魅力。
在当代,麒麟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一种抚慰人心,传递美好愿望的文化符号。
通过挖掘和传承麒麟文化,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让人们更加珍爱和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结语麒麟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它象征着幸福、祥和和美好,代代相传。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当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麒麟文化的魅力延续下去,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力量。
以上就是关于麒麟文化的简略介绍,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愿麒麟文化的独特魅力永远流传下去,为人类文明注入更多的希望和祥瑞。
麒麟有什么作用麒麟,又称为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被视为吉祥、祥瑞的象征。
麒麟形状似马,体态优美,被认为是一种古代神兽,它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意义。
麒麟具有多种作用,以下将对其主要作用进行探讨。
首先,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麒麟在中国文化中是被人们所喜爱和尊敬的对象。
传说中,麒麟能够带来好运、幸福和富贵,所以它常常被用来祈福和保护。
在庙宇、宫殿、家庭或商业场所,人们会将麒麟的形象雕饰在门前,屋檐或其他重要位置上,以期获得平安和吉祥。
其次,麒麟被赋予了招财进宝的寓意和象征。
麒麟是一种充满财宝和荣华富贵意象的神兽。
在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中,人们相信麒麟是天上的财神,所以常常将其视为财富的象征。
因此,人们在装饰品、首饰、纹身和艺术作品上常常选择麒麟的形象,以期能够吸引财富和好运。
再次,麒麟在保护和祈福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中国民间传说中,麒麟被认为是一种可以赶走邪恶、守护人类免受灾害和疾病的神兽。
因此,人们常常会将麒麟的形象作为护身符或佩戴在身上,以期能够获得安全和健康。
同时,在一些传统的节日和仪式上,人们也会通过祭拜麒麟来祈求吉祥和平安。
此外,麒麟在文化和艺术领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麒麟的形象既出现在中国绘画、雕塑和建筑中,也在戏剧、音乐和文学作品中得到广泛运用。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还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
麒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总之,麒麟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多种作用。
它不仅是一种吉祥、祥瑞的象征,还被赋予了招财进宝、保护祈福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殊意义。
麒麟通过其独特的形象和寓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
通过对麒麟的深入了解和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故宫屋檐上的神兽介绍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其宏伟壮丽的宫墙、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和独具特色的各式屋檐,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其中尤为显著的是屋檐上的神兽装饰。
故宫屋檐上的神兽包括龙、凤、狮子、麒麟等。
这些神兽造型优美,雕工精湛,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最为常见的是龙和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龙、凤被民间视为吉祥、权威的象征。
屋檐上的龙通常呈螭首九节,栩栩如生,展翅欲飞,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权威。
凤则寓意着吉祥、幸福和美好的未来,翩翩起舞,更添宫殿的神秘气息。
此外,故宫屋檐上的狮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护宝神兽,被视为带来好运和守护家宅平安的象征。
传统中国狮子雄性狮子口含一小球,雌性狮子则含狮子幼崽,形象可爱而生动。
麒麟则是传说中神兽,被认为是吉祥长寿的象征,众多历史建筑中都可以见到其雕像,形象华丽、神秘。
这些神兽造型在故宫屋檐上的布置十分精美,顶天立地,气势非凡。
它们向来被视为守护神,佑护皇家宫殿和其内的珍宝。
这些神兽雕刻工艺精湛,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展现了中国古代匠人们的高超技艺和创意。
故宫作为我国宫殿建筑的瑰宝,神兽装饰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祥瑞、庄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一只栩栩如生的神兽,都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为故宫这座宏伟的古代建筑增添了一份神秘而美丽的色彩。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些屋檐上的神兽一直默默守护着故宫,见证着时光的更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总之,故宫屋檐上的神兽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象征,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沉淀,更展现了中国古代匠人们的高超工艺和审美情怀。
它们的存在,为故宫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庄严,彰显出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和文化传承的坚守与尊重。
深入了解和品味这些神兽装饰,将更好地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优美传统艺术的魅力。
中国传统民居的砖雕艺术我国民居砖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且由于南北地域、⽂化的差异,各地的民居砖雕在风格、⼿法等⽅⾯有很⼤差异。
江南民居砖雕风格纤细、刻⼯精良,空间层次丰富、意境深远,富于⽂⼈趣味。
北⽅砖雕构图丰满、纹饰繁缛,⼑法浑厚朴茂,于雄浑之余透出粗犷之⽓。
岭南⼀带民居砖雕⼿法更⾃由,体裁更丰富,民俗趣味浓厚。
在众多民居砖雕流派中,发展最完善、成就最⾼的当数徽派砖雕以及受其影响演化发展⽽成的扬州、苏杭⼀带的江南民居砖雕艺术。
⼀、历代砖⽡发展概述 ⼀、历代砖⽡发展概述 砖雕源⾃古典建筑中的砖⽡作。
我国传统建筑艺术⾃古就有“秦砖汉⽡”的说法。
砖⽡烧作的⼯艺早在西周就有了。
战国时代,随着铁器的使 ⽤和⽊模加⼯技术的进步,许多建筑已⼤量使⽤青砖、城砖等。
两汉时代的砖作叠涩穹隆形墓室代替传统的⽊制梁式墓⽳。
此外,屋舍建筑中⽡作⽇益成为主流,其排⽔筒、拉杆的⽡作雕饰、压模均达到了很⾼的⽔平。
南北朝时期砖雕艺术的典型代表是佛教建筑,以砖造密檐式佛塔为最佳。
今存河南开封崇明寺塔除塔刹部分为⽯制之外,全由砖砌筑⽽成,塔上的门、佛龛、⾓拉和垂莲柱头很⼤程度上反映出北魏⽯窟造像的风格,是我国早期砖仿⽯构建筑的实例。
同时,南⽅砖⽯墓出现⼤⾯积模压、预制拼装的砖雕艺术,如南京西善桥⼤墓的⽴⾯砖饰,砖饰⼯艺出现规模化发展趋势。
宋代是我国砖雕装饰艺术发展的第⼀个⾼峰,砖仿⽊结构样式已经⾼度成熟。
北宋北⽅辽⾦地区出现了⼤量砖仿⽊墓⽳。
其砖雕规模⼤,⼯艺⼿法成熟,砖雕题材丰富,体现了北⽅游牧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
⼭西晋南地区出⼟的50余座⾦代砖墓在形制、构件等⽅⾯⼤⼤超出了礼制规范,装饰风格雄浑博⼤,是历史上惟⼀能与帝后墓⽳相媲美的贵族墓⽳,也是建筑与砖雕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稷⼭马村段⽒墓(前期)和侯马董⽒墓(后期)砖⽯墓是其中的典型。
清代中期以来,⽆论在佛教建筑还是民居建筑中,砖雕均呈现繁缛化倾向,其中以北⽅和岭南民居为典型。
颐和园麒麟的故事
颐和园的麒麟是一个充满传说的神兽。
相传,在清朝乾隆年间,颐和园的建设者为了增添园林的神秘色彩,特意请来了一位能够雕刻神兽的大师,让他雕刻了一对麒麟。
雕刻出来的麒麟形态逼真,威武雄壮,令人叹为观止。
据说,这对麒麟不仅仅是为了装点园林的美景,而且还有着特殊的寓意。
麒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颐和园的建造者希望通过这对麒麟来祈求园林的平安和幸福。
然而,历经沧桑的颐和园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也曾经历过风雨和灾难的洗礼。
尤其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颐和园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
但是,在那场灾难中,麒麟却奇迹般地幸存下来。
当时,英国士兵曾经对麒麟开枪射击,试图将其击毁,但最终却没有得逞。
据说,当时的士兵感到困惑不解,认为这只神兽是有着超乎寻常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如今,颐和园的麒麟已成为了园林的象征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它不仅仅是一个形象,更是一种寓意和符号。
它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颐和园增添了一份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色彩。
- 1 -。
麒麟,也叫骐麟,简称麟,是中国多个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龙、凤、龟、貔貅并称为五大瑞兽,是应龙血脉的主要传承物种,也是神的坐骑,雄性称麒,雌性称麟。
据《山海经》记载,麒麟是一种身形似鹿,长着龙头、马蹄、牛尾的神兽。
其身上覆盖着五彩斑斓的鳞片,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麒麟的双眼炯炯有神,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
它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祥云缭绕、香气四溢的奇异景象。
麒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为丰富的象征意义:
麒麟被视为吉祥如意的象征。
它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太平盛世、国泰民安。
在古代帝王的传说中,麒麟常常被描绘为伴随着圣王出现的神兽,寓意着王者的仁德和祥瑞。
因此,麒麟的形象常被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的装饰,以祈求国家昌盛、社会和谐。
麒麟还被视为仁爱和智慧的象征。
传说中,麒麟只吃草食,不伤害生灵,体现了其仁爱之心。
同时,麒麟善于运用阴阳学说和纵横之术,能够制定出各种精妙的策略和计谋,展示了其智慧过人的一面。
因此,麒麟的形象也常被用于文学、艺术等领域,以赞美仁爱、智慧等美德。
麒麟具有辟邪驱鬼的作用。
在古代民间信仰中,麒麟被认为是能够驱除邪恶势力、保护人们平安的神兽。
因此,人们常在家中摆放麒麟雕像或佩戴麒麟饰品,以祈求家庭安康、事业顺利。
此外,《瑞应图》记载:麒麟长着羊头狼蹄,头顶是圆的,身上是彩色的,高约2米左右。
《说文解字·十》记载:麒麟身体像麝鹿,尾巴似龙尾,还长着龙鳞和一对龙角。
总之,麒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话中的重要角色,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古建筑窗格样式古建筑窗格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古建筑窗格样式丰富多样,每一种样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1. 木雕窗格木雕窗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窗格样式。
木雕窗格通常由精美的木材雕刻而成,图案多样,包括花鸟、人物、山水等。
木雕窗格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能起到遮阳、保温、通风等功能。
在古代建筑中,木雕窗格常常被赋予吉祥寓意,如龙凤、麒麟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 砖雕窗格砖雕窗格是一种以砖石为材料进行雕刻的窗格样式。
砖雕窗格的特点是线条流畅、图案精细,常常用于宫殿、寺庙等建筑中。
砖雕窗格的图案多样,包括花卉、动物、神话传说等,寓意丰富。
砖雕窗格的制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他们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将砖雕窗格打造得栩栩如生,给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3. 石雕窗格石雕窗格是一种以石材为材料进行雕刻的窗格样式。
石雕窗格常常出现在古代建筑的门窗上,具有装饰和实用的双重功能。
石雕窗格的图案多样,包括花鸟、人物、神兽等,形象逼真,线条流畅。
石雕窗格的制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他们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将石雕窗格打造得栩栩如生,给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4. 铁艺窗格铁艺窗格是一种以铁材为材料进行制作的窗格样式。
铁艺窗格通常由铁艺师傅通过锻打、焊接等工艺制作而成,线条流畅,图案精美。
铁艺窗格常常出现在欧洲古建筑中,给建筑增添了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氛围。
铁艺窗格的制作需要工匠具备扎实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他们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将铁艺窗格打造得精美绝伦,成为建筑的一道亮丽风景。
5. 玻璃窗格玻璃窗格是一种以玻璃为材料进行制作的窗格样式。
玻璃窗格常常出现在教堂、宫殿等建筑中,具有装饰和采光的功能。
玻璃窗格的图案多样,包括宗教题材、人物故事等,色彩鲜艳,光线透过玻璃窗格时,能产生独特的光影效果,给建筑增添了神秘而浪漫的氛围。
细数老北京城里那些老胡同里的宅门砖雕北新桥胡同里一家院门上的戗檐砖雕北京胡同四合院门楼上的砖雕、石雕装饰,有着高度的观赏价值,独具艺术光彩。
门头上的栏板及两旁戗檐上的砖雕图案不仅内容丰富,雕刻技法更是高超。
虽经过百年以上的风雨侵蚀,这些精美佳品至今仍保存完好,与整体门楼建筑结合得恰到好处,形成极好的装饰效果。
追溯北京砖雕艺术的历史,以明清时代最为兴盛,那时府第、会馆、民居的四合院门楼上装饰砖雕、石雕很普遍,用于门头、门墩儿、屋脊等处。
目前,现存一些老街巷门楼上保存的砖雕,多为清代工匠所雕,也有部分是民国期间的砖、石雕品。
工匠们采用薄肉雕、浮雕、透雕和线刻等多项高难的技法,根据门楼宅第的不同,在门楼、门头、戗檐、门墩儿上进行图案设计,按照图样的尺寸去烧制澄浆泥砖,在砖上雕刻。
其中以浮雕最具特色,有些画面的精彩部分,则单独制做,后再镶在砖面上,如花朵、兽头……还有部分运用透雕技术,表现出的图案效果更佳。
用拼接的方式,如两拼、四拼、六拼、八拼等完成门头的整个砖雕装饰。
画面上呈现的人物、花卉图案的完成,要靠工匠的刀工技巧,画面玲珑剔透,一般雕完后不再另行打磨,几块砖雕拼砌在一起,就形成了巨幅的佳品了。
今天,北京会这门砖雕技术的老艺人已寥若晨星。
门头(或称“门额”)、戗檐上的砖雕精品,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是胡同文化史与民俗的写照。
细心观赏,能分辨出画面的丰富内涵。
砖雕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吉祥富贵的图案秦老胡同路北索家花园老宅门砖雕这类图案展示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想往。
以蝙蝠、鹿、喜鹊、仙鹤、麒麟、盘长、如意、磬分别组成图案,各有讲法和寓意。
有的图案还与其谐音联系在一起,是很有讲究的。
在栏板浮雕蝙蝠(谐“福”音)、鹿(谐“禄”音)、古代乐器磬(“磬”即是喜庆的谐音)。
“喜庆吉祥”的图案中,画面上的蝙蝠口叼着磬,表达了主人求喜庆,盼福到的心愿。
“福寿绵长”图案中,蝙蝠口叼盘长(佛八宝之一)其图案中绸带不封口,表示佛法无边,其寓意是福寿绵长。
石雕麒麟摆放什么地方好石雕是根据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产和创造的动物。
它和龙、凤等中国传统吉祥动物一样,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时人们希望麒麟能一直陪伴着自己,给他们带来好运和光明,消除厄运。
那么一对石麒麟应该怎么摆放呢?一、石雕麒麟应当摆放的位置1.石麒麟应该放在大门口。
在大门口放一个石麒麟有什么作用?麒麟镇宅驱邪是个不错的选择。
恶鬼都是从大门外进入屋内的。
所以想要减少屋内邪气,调节屋内风水,自然要在大门口摆放石麒麟,这样可以起到震慑邪气的作用,给业主带来更多的安宁和更好的生活。
2.石麒麟要放在驿马侧。
有一种说法是麒麟推动公务出行。
麒麟在古代是作为官服上的刺绣图案,可见其本身的催官作用。
作为现在催官功能非常好的代表,摆放的时候要注意放在驿马边上,可以帮助顺利公务出行。
3.麒麟要放在财位。
一般家里都是有财位的。
把石麒麟放在财位上,可以让它发挥自己的生财作用,对家庭运势的提升很有帮助。
4.麒麟应该放在白虎位置。
白虎位是风水中的凶位。
根据家的位置找到白虎位置,在这个位置摆放一对石麒麟,可以起到很好的辟邪驱邪的效果。
二、石雕麒麟摆放的注意事项1.石麒麟要放在家里,所以要注意方位。
一般不应该对着大门。
门口有门神和财神,会影响麒麟的作用。
可以横着放,记得麒麟的头要朝外,这样可以更好的起到赚钱的作用。
2.石雕麒麟放在家里,对环境要求很高。
不可能把麒麟放在污秽的地方,比如厕所。
而且放置石麒麟的地方外面不应该有尖锐的物体,容易发出冲力,从而影响麒麟的良好效果。
3.石雕麒麟要养在家里,要定期供奉。
麒麟仁兽也是灵兽。
灵兽要发挥作用,首先要开灯使其精神透明,这样才能根据主人的需要发挥作用。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经常崇拜石麒麟,这样它可以有更多的力量,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麒麟的寓意和象征意义麒麟的寓意和象征意义,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瑞兽,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从古到今都是公堂上的装饰,常用麒麟来形容德才兼备的人,以下l来了解麒麟的寓意和象征意义.麒麟的寓意是平安吉祥、聚财富贵,是慈祥、人才、祥瑞的象征。
麒麟是中国古时候人们构想出来的一种神兽,并不是现实中的动物,麒麟的外形是狮头、麋身、虎眼、鹿角、龙鳞,它与貔貅、龙、凤、龟并称为瑞兽,被人们视为祥和之兽,代表着中国传统思想中平安祥和的部分,是中国古代的文化符号。
麒麟的传说与寓意有哪些1.麒麟的形象现在仍然可以看得到。
中国现存最著名的麒麟形象是南京南朝帝陵的麒麟,南朝帝陵镇守瑞兽有多种神兽,但都由麒麟形象演化而来,在南京中山门外,有一雕塑,名辟邪,此形象亦是南京的象征,取材于南京城外南朝萧梁帝陵。
此雕塑纹饰华丽,身躯趋向于狮虎形象,用巨石雕琢而成,身高在3米左右,该雕塑挺胸曲腰,目瞋口张,颈短而阔,昂首作仰天长啸状,兽身纹饰极富装饰味,其体感强,且厚实,在重视整体感的基础上,更注意夸张和变形,显得壮美而有生气。
2.麒麟在百兽中地位仅次于龙。
中国古代传说中麒麟与龙、凤、龟合为四灵,乃毛类动物之王3.麒麟对老百姓而言,乃是送子神兽。
民间有“麒麟送子”的说法,据传孔子即为麒麟所送4.麒麟是岁星散开而生成,故主祥瑞,是最著名的瑞兽之一。
麒麟含仁怀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帝王兴衰与麒麟的传说很多5.麒麟在官员朝服上也多被采用。
清朝时,一品官的补子徽饰为麒麟,可见其地位仅次于龙,清朝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佩挂龙的标识,皇帝为黄龙、紫龙,亲王、阿哥、贝勒、贝子为龙子图案6.麒麟作为吉祥物,中国古代各朝朝政也常采用。
史载汉武帝在未央宫建有麒麟阁,图绘功臣图像,以表嘉奖和向天下昭示其爱才之心。
麒麟分类有送子麒麟、赐福麒麟、镇宅麒麟,其名字代表其寓意,现今很多普通老百姓家有摆放。
麒麟因被文化赋予了高贵,仁慈、祥瑞之意,所以现今麒麟多由玉石、黄金、红漆雕、铜、黑曜石或琉璃等优质材料制成。
的“萧墙”。
障壁多于室内或廓厦的开端。
临夏常见的影壁、障壁,一般由檐部、壁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
从总体来看它们的比例关系都是十分严谨的。
许多影壁都是按黄金分割比的关系进行整体布局的。
有的用其他几何形体关系作为构图规律。
为了使影壁求得依附于墙的统一效果,又能起到必要的装饰作用,使檐部这个主要落影区有丰富的光影变化,在基座上处理几条横向线脚,形成几条平行的落影以增加影壁的稳定感。
其他部分的雕饰都服从于这一总体布局,相对于檐下的斗拱、雀替或挂落,或是须弥座上的横向线脚,这些雕饰的突起都不能过大,借以形成影壁平整统一的效果。
壁身的墙心是影壁或障壁的主题所在之处。
其中有的将这部分只作四角的装饰点缀,配以大面积磨砖对缝的清水墙面,显得素雅、端庄,如临夏大拱北经堂院依两侧厢房山墙的影壁。
更为多见的是在壁身墙心部位嵌以有主题的独幅“砖雕画”。
影壁墙嵌心画的题材广泛,有壮丽山川、松岩秀色;有累累硕果、争艳百花,还有博古陈设、瑞气祥云等。
每一画面都极为生动。
从风格来看有的采用程式化、图案化手法,如云气和松柏的枝叶;有的则着意于写实,如一幅在清风中满枝果实的桃树和垂柳,被风吹动的枝叶十分逼真。
由此可以看出砖雕艺人的技艺是非常高超的。
临夏砖雕中常以石榴、葡萄作为主要表现对象,这不只是借用它们“多子多孙”的谐意,另一层含义,像石榴、葡萄的老家都在西域伊斯兰教国家中,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才带到中原来。
如石榴又称安石榴,西晋张华《博物志》中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所以,石榴、葡萄成为常见的回族装饰纹样。
在雕刻技法上,采用把主体处理为似圆雕或半圆雕,使其跃出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
而次要部分和衬景,则以浮雕形式来处理。
同时,在砖上,注意用不同的刀法,造成光影上下不同的效果,创造出不同对象的不同质感来,如山石的厚重、树干的粗壮,枝叶的茂密、花瓣的丰盈。
此外在刀法上还吸收了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如雕石山则效法绘画中“披麻皴”、“折带皴”、。
临夏砖雕: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作为一名建筑学专家,我对于临夏砖雕的独特艺术风格和鲜明民族特色深感着迷。
临夏砖雕源自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一种结合了古典中式建筑、民族传统文化和雕塑艺术的独特艺术形式。
其精致的质感和精美的细节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认可。
在本文中,我将会更详细地讨论临夏砖雕的历史背景、原材料、制作流程和现状,并对其特点和发展前景进行展开说明。
一、历史背景临夏砖雕起源于中国明朝时期,是古代宫廷建筑的主要装饰工艺之一。
在当时,临夏砖雕被广泛应用于皇家宫殿、名门豪宅和名胜古迹的修缮。
在清朝时期,临夏砖雕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和改进,成为了现代砖雕的基础。
此后,临夏砖雕逐渐由官方文化向民间艺术发展,成为了临夏地区和回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临夏砖雕的艺术价值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二、原材料临夏砖雕的原材料主要是化学组成稳定、耐高温的云南白草灰。
此外,还需要使用红砖、黄砖、黑砖、白砖等不同色彩的砖块作为衬托。
三、制作流程1.设计:在制作之前,需要进行规划和设计。
设计师首先需要进行图纸绘制和立体造型,然后做出精确的模型。
2.制模:根据设计图纸,制作与图纸等比例的木模,然后使用云南白草灰制作石膏模。
3.刻凿:将石膏模放在专用的工作台上,然后用锤子、凿子、刻刀等工具对砖块进行刻凿和切割。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线条和曲度的细节和准确性。
4.烧制:将刻好的砖块放置在竹节空心窑里,随后进行烧制。
烧制完成后,将砖块进行清洗和打磨,并将它们放回原来的木模上进行拼接。
5.上色:在砖雕完成后,需要进行上色。
这个过程需要使用涂刷和调色板将颜色涂在砖雕上。
四、特点临夏砖雕的最大特点就是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临夏地区人民的审美和情感。
与其它砖雕相比,临夏砖雕更加精细、宏伟和生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
泉州开元寺麒麟(犭贪)壁初探雕塑艺术陈锐关键词:贪麒麟开元寺照壁浮雕摘要:泉州开元寺有一座麒麟壁,这个镶嵌在墙上的麒麟介于饕餮、“贪”和麒麟之间,说它像谁都有联系,从造型特点看确实极像麒麟,仔细观察以及联系民间传说,它的表达意义又与饕餮如出一辙。
如果把开元寺的麒麟壁与山东曲阜孔府的贪壁相比较,就可以很明显的认为开元寺照壁上的神兽原型出自于山东曲阜孔府。
“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吞太阳”就是贪的真实写照。
开元寺的贪壁有着独特造型特点和教育意义,它从侧面反映了清朝民间艺人娴熟技艺以及创新思想。
正文“犭贪”这种神兽形象像在中国很多地方都能找到,主要在山东曲阜孔府、衢州孔氏南宗家庙、上海松江府城隍庙和泉州开元寺。
本文主要从泉州开元寺里面的麒麟壁说起,之所以叫麒麟壁是因为其中有误解,即使到现在还有一些争议⑴。
泉州开元寺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原名莲花寺,后改名为开元寺。
麒麟壁位于西塔旁边①,采用娴熟的琉璃工艺制作而成,色彩斑斓。
原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泉州府城隍庙前,于1974年移进开元寺保护。
这头色彩斑澜的琉璃麒麟壁,由传统工艺制成,但上面不是麒麟,而是一种中国神话动物——犭贪。
它虽然拥有满世界的金银财宝却不满足,它极其贪心最终因此而亡。
从造型特点上看“贪”与麒麟并无一二,同样是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牛尾。
但是贪的“鹿角”不是很明显,没有胡须却口含铜钱,身子非常长可能是为容下他所吞之物而故意拉长,另外麒麟脚下一般为祥云,贪的周围却尽是人间宝物——其中有铁拐李的金葫芦、汉钟离的还魂扇、韩湘子的笛子等等。
另一方面从两个神兽所传达的意义上来看也是不相同的,麒麟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而“犭贪”是贪婪的最后自食其果。
贪壁的两旁分别是人跪拜大象和猴子捅马蜂窝的场景,寓意拜相和封侯,起到一个简单装饰寓意吉祥的效果。
贪的性格与龙九子之一的饕餮很相似,两者生性贪婪难以分辨,但后者天性凶狠极其贪婪而前者本是天界神兽,因太过贪婪而自取灭亡,它是从善走向恶。
浅谈古建砖雕七大流派特色古建砖雕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建筑装饰技艺中的瑰宝之一。
随着时间的流逝,砖雕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经历了多次变革,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表现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下面,我将从一名建筑学专家的角度出发,对古建砖雕的七大流派进行浅谈。
1. 北方平遥流派平遥砖雕是中国明清时期(Jiajing、嘉靖和万历时期)砖雕艺术的重要类型,主要分布在山西平遥古城内。
平遥砖雕艺术以精雕细琢、细腻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和强烈的装饰感为主要特点。
平遥老城墙,作为中国现存大城墙的代表,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怀旧气息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 华中武当流派武当砖雕的代表作品是武当山大殿,其体现出的砖雕艺术特征是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充满动感和气氛感。
武当砖雕受到了自然形象的启示和民间传说的影响,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风光和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华北北海流派北海砖雕,盛行于明朝嘉靖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瑰宝的代表之一。
北海砖雕的特点是造型规整、刻画细腻、花式繁多以及充满神秘感,其艺术造诣堪称古代的极致之作。
4. 华东苏州流派苏州砖雕,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时期。
苏州砖雕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砖雕,其最大特点是与建筑紧密结合,塑造出建筑形体,增添建筑的美感和神韵。
苏州砖雕又分为素砖雕和彩砖雕两大流派,丰富了这一地区的建筑艺术。
5. 华南广东流派广东砖雕历史悠久,同时也是中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砖雕艺术。
广东砖雕的特点是图案细致,层次丰富,错落有致,表现出中国南方优美的文化底蕴和曲折的历史变迁。
6. 西南云南流派云南砖雕起源于明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云南砖雕的特点是造型简练、线条流畅、意境深刻,并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原始风格。
7. 西北陕西流派陕西砖雕兴盛于唐和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和艺术价值的砖雕之一。
陕西砖雕的特点是图案多样、色彩鲜艳、造型雅致,其艺术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稽古】The Archaic to Now论乔家大院砖雕艺术的文化意蕴李建峰(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山西…晋中…030900)摘 要: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院中有5000多件珍贵文物,反映了山西晋中一带的民俗风情。
乔家大院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院中的砖雕艺术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蕴。
关键词:乔家大院;砖雕艺术;文化意蕴乔家大院是乔致庸的宅院,集中体现了清代山西建筑的独特风格。
院内有雕刻300多件,主要包括砖雕、木雕等,是雕刻艺术在清代盛行的重要体现。
乔家大院中砖雕分布在院内各个位置,雕刻种类多样,技法精巧。
这些砖雕艺术不但具有观赏价值,同时美化了院内环境,还将我国传统文化意蕴生动地表现出来。
1 乔家大院概述乔家大院建于清代,建筑面积4042.4平方米,是一座集中体现我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独特风格的建筑群体。
整体建筑壮观、高大,从外面看仿佛一个城堡,内部建设较为华丽。
乔家大院内砖雕众多,且砖雕工艺精湛。
这些砖雕一方面显示了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另一方面也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以乔家大院作为拍摄地点,让人们看到了乔家大院的严肃庄严,院内圆形门仿佛一个牢笼,使人失去自由。
乔家大院与王家大院齐名,都是山西主要代表建筑。
山西地区有很多大院,一方面是因为当地有很多地主,经济水平较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晋商具有较深的乡土观念,他们把赚来的钱用来购置房产。
乔家大院内一共有6个大院,其中里面又有20个小院,宛如一个巨大的迷宫。
西南角的眺阁是全院的最高点,人们站在眺阁上能够俯看到院内的各种景观和建筑。
2 乔家大院内的砖雕艺术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由于封建时期对民宅的修建规模、用材有诸多限制,因而雕刻、彩绘等成为当时富家宅院盛行的装饰手法。
乔家大院内的砖雕技艺精湛,种类繁多,样式精美,图案各种各样,包括鱼、龙、凤、多子多福等图案。
它们将我国传统文化形象地展现出来,让人们从砖雕艺术中看到了中国古典文化之意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麒麟的文化传统
麒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一直以来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统。
它被视为吉祥之物,象征着荣华富贵和和谐美好的生活。
麒麟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非常崇高,它不仅出现在古代的传说和神话中,还被广泛运用于艺术、建筑、装饰等方面。
麒麟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一种神兽,它的形态既有龙的身躯,又有鹿的角,还有马的蹄。
这种独特的形象使得麒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存在。
据说麒麟是一种非常温和善良的动物,它不会伤害任何生灵,因此也被视为吉祥之物。
在古代,麒麟的形象被广泛地应用于宫廷建筑、织锦、陶瓷等艺术品中,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
除了在艺术品中的运用,麒麟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还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麒麟常常被描述为一种神圣的存在,它能够带来好运和幸福。
因此,人们常常将麒麟的形象作为护身符或者是吉祥物来供奉和崇拜。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间习俗中,麒麟的形象也经常出现,象征着吉祥如意和幸福安康。
随着时代的变迁,麒麟的文化传统也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
如今,麒麟的形象不仅仅出现在传统的艺术品中,还被运用于现代的设计和装饰领域。
人们对麒麟的崇拜和喜爱也没有减少,相反,它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麒麟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吉祥、幸福和美好的愿望。
通过对麒麟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还能够让这种传统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愿麒麟的文化传统能够永远流传下去,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好运和幸福。
中国古代麒麟砖雕详解
麒麟是以鹿类的特征为主,融合了牛、羊、马的特征。它的始作者究竟是谁,其源流怎样,
还不是很清楚,有学者推测可能是周民族的祖先,因为周人原居西北,那时的西北,水草丰
美,适宜鹿类的生长。
到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龙、凤被最高统治者所攫取,便失去了原来的图腾综合的意
义,而成为最高统治者帝王、后妃的象征。性善的麒麟,在权利角逐中,被挤到了民间,老
百姓期望它带来丰年、福禄、长寿与美好。
公元1419年,郑和带着马林国国王赠送的长颈鹿回到了南京。由于长颈鹿长相极像
中国民间传说的吉祥之物:麒麟,再加上当时的中国国民对长颈鹿知之甚少,大家一致认定,
马林国国王所赠长颈鹿就是麒麟。 麟在官员朝服上也多被采用。清朝时,一品官的补
子徽饰为麒麟,可见其地位仅次于龙,清朝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佩挂龙的标识,皇帝为黄
龙、紫龙,亲王、阿哥、贝勒、贝子为龙子图案
1.麒麟乃是传说中的神话动物,现实生活中不存在
2.麒麟在百兽中地位仅次于龙。中国古代传说中麒麟与龙、凤、龟合为四灵,乃毛
类动物之王
3.麒麟对老百姓而言,乃是送子神兽。民间有“麒麟送子”的说法,据传孔子即为麒
麟所送
4.麒麟是岁星散开而生成,故主祥瑞,是最著名的瑞兽之一。麒麟含仁怀义,在中国
古代文化中,帝王兴衰与麒麟的传说很多
5.麒麟与凤凰一样,乃有雌雄,麒乃雄,麟为雌,麋身、牛尾、鱼鳞、足为偶蹄(但
亦有麒麟有五趾之说)头上有一角,角端有肉
6.麒麟作为吉祥物,中国古代各朝朝政也常采用。史载汉武帝在未央宫建有麒麟阁,
图绘功臣图像,以表嘉奖和向天下昭示其爱才之心。麒麟分类有送子麒麟、赐福麒麟、镇宅
麒麟,其名字代表其寓意,现今很多普通老百姓家有摆放。麒麟因被文化赋予了高贵,仁
慈、祥瑞之意,所以现今麒麟多由玉石、黄金、红漆雕、铜、黑曜石或琉璃等优质材料制成。
7.麒麟在官员朝服上也多被采用。清朝时,一品官的补子徽饰为麒麟,可见其地位
仅次于龙,清朝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佩挂龙的标识,皇帝为黄龙、紫龙,亲王、阿哥、贝
勒、贝子为龙子图案
8.麒麟或许就是长颈鹿?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回国后,带回非洲地区的长颈鹿,当时
明朝人没有见过这种只有在热带草原才出产的大型动物,以为其是麒麟!所以才有上面朋友
说的麒麟是长颈鹿一说!“麒麟”这个词在日本就是长颈鹿的意思。
9.麒麟的形象现在仍然可以看得到。中国现存最著名的麒麟形象是南京南朝帝陵的
麒麟,南朝帝陵镇守瑞兽有多种神兽,但都由麒麟形象演化而来,在南京中山门外,有一雕
塑,名辟邪,此形象亦是南京的象征,取材于南京城外南朝萧梁帝陵。此雕塑纹饰华丽,身
躯趋向于狮虎形象,用巨石雕琢而成,身高在3米左右,该雕塑挺胸曲腰,目瞋口张,颈短
而阔,昂首作仰天长啸状,兽身纹饰极富装饰味,其体感强,且厚实,在重视整体感的基础
上,更注意夸张和变形,显得壮美而有生气。
10.麒麟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民俗礼仪中,被制成各种饰物送给未成年
的儿童佩戴。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如名著《红楼梦》一书中的第三十一回和三十二回,大
篇幅写“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里的麒麟不仅是史湘云的护身符,也是暗示她婚配的一件
信物。另黄梅戏《女驸马》中,一对玉麒麟也是代表爱情的见证。女主人公与男主人公受阻
于女方父母的决定,女主人公交于男主人公一只玉麒麟,发誓“生生死死不变心,清风明月
作见证,分开一对玉麒麟,这只麒麟交于你,这只麒麟留在身,麒麟成双人成对,散心两意
天地不容”。等到双方冲破重重阻挠,有情人终成眷属,“麒麟成双人成对,并蒂花开万年
红”,大喜之夜双方麒麟终于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