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药处方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179.71 KB
- 文档页数:2
我院中药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及中药材管理措施探析王世静【摘要】目的:探析中药处方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中药材相关管理措施.方法:将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存在问题的中药处方作为管理措施前的研究资料,将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存在问题的中药处方作为管理措施后的研究资料,分析中药处方中所存在的问题.结果:中药材管理措施实施之前,1770份中药处方中,差错率占据10.00%,中药材管理措施实施之后,5000份中药处方中,差错率占据2.00%,中药材管理措施实施之后,差错率明显降低.中药处方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药物使用剂量问题、处方诊断与用药不符、无脚注、炮制相关要求不准确、配伍禁忌等.实施前,177份存在问题的处方中,儿科处方占比54.24%,妇科占14.12%,内科占11.30%,外科占10.17%,其他科室占10.17%.实施后,100份存在问题的处方中,儿科处方占比58.00%,妇科占12.00%,内科占10.00%,外科占10.00%,其他科室占10.00%.结论:中药处方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对中药材相关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7(029)024【总页数】3页(P94-95,102)【关键词】中药处方;中药材;管理措施【作者】王世静【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近几年来,相关调查研究发现,中药处方多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对其所存在的问题予以改善十分重要[1]。
中药处方应具备完整的中药相关名称、明确的剂量、煎法和服法,中药处方是综合型的一种书面的医学文书,同时,其也属于中医师对患者进行中医相关治疗的一个书面的记录以及凭证。
中药处方可体现出中医师相关中医辨证的治疗情况,并为中药调剂师的药方调配工作提供指导方向。
本文抽取实施管理措施前后存在问题的中药处方用作调查研究资料,分析中药处方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和中药材的管理措施。
医院药房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分析及改进药房管理的效果分析医院药房是医院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医院的药品管理、配药、发药等工作。
而在医院药房中,成药不合理的处方问题一直是困扰着药房管理人员和患者的一个重要问题。
针对医院药房中成药不合理处方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药房管理的措施,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成药不合理处方的原因分析入手,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改进药房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医院药房中成药不合理处方的原因分析1. 医生开药不够科学、不够合理对于一些轻微的疾病,医生可能会为患者开具过多的药物,而且有时候可能会存在因为医生的处方切合度不够,导致患者的用药不够科学合理。
2. 患者求快感受不良药物有些患者对治疗的耐心不够,对药物的作用没有充分了解,片面追求治疗速度,可能存在自行购买药物或者网络购买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不当,造成用药不合理。
3. 药师对药物使用指导不够到位医院药房中的药师在配药发药的过程中,有时候对于患者对药物的使用指导不够到位,或者是因为工作疏忽导致患者使用过药的不合理。
二、改进药房管理的措施1. 建立严格的用药审核制度医院药房应建立严格的用药审核制度,对每一张处方进行仔细审核,确保医生开具的处方科学合理。
并且要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提高医生的用药水平,使得医生开具的处方更加合理。
2. 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医院药房中的药师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对每一位患者都应该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包括用药时间、用药方法、用药注意事项等,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减少用药不合理的情况。
3.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宣传医院药房应该针对常见疾病和用药知识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宣传,提高患者对药物的正确认识,增强患者的用药意识,以减少用药不合理的情况。
4. 完善药房管理制度医院药房需要完善药物的管理制度,提高对药品的管理水平,包括进货、出库、储存等环节都需要做到严格管理,减少药物的浪费和滥用。
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中医处方是临床医师为患者治疗或预防疾病而开给药房配方用药的重要书面文件,下面是的一篇探究中医处方用药问题的劳务费我,欢送阅读查看。
目的:分析总结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探讨怎样从根本上保证中医处方用药做到科学、平安、有效。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中医处方1000张,从中药的品种及其药效成分、药理作用或临床疗效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危害。
结果:存在超量用药、药味偏多、同类药合用、脚注遗漏、别名滥用及名称书写。
结论: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临床医师与药房两个方面的协作配合。
中医处方是临床医师为患者治疗或预防疾病而开给药房配方用药的重要书面文件,既是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又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依据,也是计价、统计的凭证,且有法律意义。
处方用药的科学正确与否,事关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用药平安。
笔者从药剂专业毕业后曾从事中药配方工作7年,从历年的调剂工作中发现中医处方用药存在某些较突出问题,现分析如下。
随机抽取我院1999年-xx年中医处方1000张,存在问题的处方有32张,不合格处方率达3.20%。
其中有些处方同时有多处问题存在,特挑选有代表性的处方分析如下。
1.超量用药超量用药是目前中医处方十分普遍的现象,指处方中药味的量明显超出《中国药典》规定的常用量。
从本质上讲,中药治病的物质根底是其所含的有效化学成分(药效成分)。
中医在诊治中按辨证论治的原那么为患者所开具的处方,不仅其药物组成,而且各药味的用量大小都直接与药效成分的发挥相关。
但不是量越大越好,如细辛的使用自古有“不过钱”之说,即临床用量超过3g时,有使用不平安问题,现已证实其地上局部含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故xx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细辛药用部位为根,删除了含毒性成分的地上局部。
而在临床的处方中,却用到了20g,马兜铃酸虽中毒缓慢,但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衰竭、尿毒症而死亡。
不少中医药人员认为,当前中药存在炮制不标准、人工栽培养殖品增多等问题,引起质量下滑,只有增加用药量才能保证药效。
处方在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处方是医生开出的药物治疗方案,对于患者恢复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处方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首先,处方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医生开出的药物不合理。
有些医生为了迎合患者的需求或者因为种种原因,会开出不符合患者病情的药物处方。
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甚至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者过敏反应。
为了防范这种问题,医生在开出处方时应该慎重考虑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诊断后再做出合理的药物选择。
其次,处方中药物搭配不当也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有些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搭配使用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或者产生副作用。
因此,医生在开出处方时需要考虑到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避免不当的药物搭配。
另外,对于患有慢性疾病或者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医生应该定期复查,调整药物搭配,确保治疗效果。
第三,患者不按处方服药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
有些患者在获得处方后,可能不按医嘱服药,或者中途停药,导致病情无法有效控制。
为了防范这种情况,医生在开出处方时应该详细告知患者如何正确服药,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引导患者正确服药,增强治疗效果。
最后,药物滥用和误用也是一个需要重点防范的问题。
有些患者可能因为自行购买药物或者听信不正规渠道的药方,导致药物滥用或者误用,对身体造成伤害。
为了防范这种情况,医生在开出处方时应该清楚标明药物的用法用量,避免患者滥用或者误用药物。
综上所述,处方在存在一些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防范。
医生要严格遵守医德医风,慎重开处方,避免药物不合理问题。
患者则要按医嘱正确服药,避免药物滥用和误用。
只有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保障治疗效果,达到预期的疗效。
医院中药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医院中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医院中药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也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对医院中药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1.中药采购不规范目前许多医院在中药采购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比如没有进行严格的品种选择和供应商审核,导致了中药品质控制难以保证。
一些医院还存在着采购环节的腐败现象,比如利用职权进行变相回扣等行为,严重扭曲了药品采购的公平和公正原则。
2.中药配液操作不规范在医院中,中药配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如果操作不规范就会导致中药的质量受损。
目前一些医护人员在配液过程中存在着疏忽大意的情况,比如未按照配液比例进行操作、未进行严格的消毒控制等,这些都会对中药的质量造成影响。
3.中药存储管理不科学中药的存储管理环节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存储环境不合理、存储时间过长等,这些都会导致中药的质量受损。
4.中药处方使用不规范一些医护人员在使用中药处方时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比如未根据病情进行合理的中药选择、未进行严格的剂量控制等,这些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5.中药安全监管不到位目前的中药安全监管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一些医院对中药质量和安全性的监管不够到位,导致了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难以保证。
二、解决对策1.建立规范的中药采购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起规范的中药采购管理制度,明确中药的品种选择标准和供应商审核标准,并加强对采购环节的监管,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2.加强中药配液操作培训医院应对中药配液操作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中药配液操作的重视程度,确保配液操作规范化、规范化操作。
3.优化中药存储管理医院应建立规范的中药存储管理制度,加强对中药存储环境和存储时间的监控,确保中药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4.加强中药处方使用管理医院应加强对中药处方使用的管理,规范医护人员的处方行为,明确中药的使用适应症和用量,确保中药的合理使用。
医院中药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保健方式之一,在医院的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药的特殊性质以及医院管理的复杂性,目前医院中药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医院中药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药品质量问题中药是由天然植物、动物等材料制成的,其质量受到种植、采集、制剂等多个环节的影响。
目前,一些医院在购买中药材时往往只注重价格,忽略了药材的质量。
这导致了中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药效不稳定,甚至存在一些问题中药材的使用。
2. 中药处方规范问题中药处方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一些医院中药处方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现象,如药名不规范、药味不明确等,这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中药存储管理问题中药的质量和药效与存储条件密切相关。
一些医院对中药的存储管理不够注意,如存放环境不清洁、温湿度控制不恰当等,导致中药的质量下降,影响治疗效果。
二、对策建议1. 加强中药材采购管理在中药材采购环节,医院应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选择有信誉的正规药材供应商,同时加强对中药材质量的检验。
建立中药材质量档案,做好材料的追溯工作,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可靠。
医院应建立中药处方评审制度,加强对医师开具中药处方的审核,规范处方的格式和语言,使处方尽量规范化。
建立中药处方数据库,推广使用规范化的处方模板,提高处方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医院应建立中药存储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中药的存储环境卫生和温湿度的控制。
加强对中药的监测和检验工作,定期对中药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中药的质量稳定。
医院应建立中药配方管理制度,明确配方的规范和标准。
加强对中药配方的审核和核实工作,确保配方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提倡使用电子配方系统,减少手工配方的错误率。
医院应推广使用中药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中药采购、处方、存储等环节纳入系统管理,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并加强对中药使用过程的追溯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中药管理水平。
中草药处方书写的常见问题及对策中草药是中医师治疗疾病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中草药处方的书写是中医师临床必须完成的工作之一,但医师处方书写不合格、用药不合理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药房人员不知如何调配、患者取药后不能正确煎煮,导致服药后疗效欠佳,甚至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并不罕见。
作为中药饮片调剂的工作人员,笔者将中草药处方书写的常见问题加以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与同道共勉。
1 常见问题1.1 用药禁忌中草药处方中存在用药禁忌是中药调剂工作者无法及时调配的常见原因。
用药禁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1配伍禁忌(1)中药配伍禁忌。
某种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因而应该避免配合使用,如七情配伍关系中的“相恶”和“相反”。
金元以来,医家将配伍禁忌概括为“十八反”和“十九畏”[1]。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医生应尽量避免这些药物配伍,如因经验或现代药理实验结果证实某些药物可合用,医师开具药方时需在相应位置签字,否则会对药房调剂及患者取药造成影响。
(2)中西药配伍禁忌。
许多医师在临床用药时,认为中药饮片毒副作用较小,未考虑中药和西药的叠加作用。
在临床中也确实出现过由于中西药合用不当而导致毒性增强、不良反应增加、甚至产生危害的情况。
如杏仁、琵琶叶与吗啡、杜冷丁、磷酸可待因等麻醉、镇静、止咳药合用,可导致患者呼吸衰竭;含有肌酸类的中药与磺胺类西药同服易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乃至尿闭、肾功能衰竭[2]。
故对于中西药的同时使用,医生应考虑二者是否存在效果叠加或配伍禁忌,全面衡量后再用药。
1.1.2 特殊类型人群用药禁忌某些药物对妊娠期的妇女不利,如剧毒药、堕胎药及活血、攻下作用强的药物会造成堕胎或影响胎儿发育等是妊娠禁忌用药[3]。
对于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医师在用药时也一定要予以考虑。
1.1.3用量禁忌一些中药本身是有一定毒性的,中药书籍标明有毒的中药,若被加大剂量使用会引起中毒。
如附子、乌头具有一定毒性,如误食、用药不慎、煎煮不当引起中毒者并不少见,附子的毒性主要由乌头碱类生物碱引起,用药过量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眼花、口舌四肢发麻,重者可导致瞳孔散大、呼吸抑制和心律失常[4].而细辛、巴豆、全蝎等药物在药典中也都有相应的剂量限制,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此类药物的毒副作用。
浅析医院处方用中药材验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药的生产与加工炮制直接影响着医院处方用药安全及疗效,国家药典及炮制规范制定了中药材的加工处理方法。
由于中药材的生产加工不是连续生产线完成,不同于西药或中成药生产,通过市场流通等环节,再通过各级人员对不同中药、不同处方用途、不同规格品种进行加工炮制,流通到医院的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等级不一,处方用的中药质量越来越让人担忧,所以中药验收是医院的中药处方用药是否安全有效的重要关卡。
目前,医院处方用中药材验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中药材炮制不规范不同供应商的中药材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中药材一般都要进行炮制,制作人员的经验和掌握的技术及炮制方法与炮制程度不同就存在质量问题,同一个品种同一规格的中药在不同的生产厂和技术人员手中都有不同的效果。
例如炭类中药,按照中药炮制规范页下要求,通常炭类为炒炭存性,断面要乌黑发亮,表面也略有光泽,而实际上很多炭类中药没有达到此要求,这样就影响到药物的疗效。
原来5克的用量就要用到7-8克甚至10克,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
又如黄芩,药农或供应商在加工的过程中没有注意水温和时间的控制,挖出的黄芩没有及时处理或使黄芩在冷水里浸泡,黄芩苷被水解,使得干燥后的黄芩变成了没有药用价值的柴火。
还有蜜炙中药没有按照药典要求,以生蜂蜜取代炼蜜;醋制以醋酸勾兑用醋而不是谷物酿造之醋;酒制没有黄酒就用白酒代替等诸如此类问题太多太多。
2、弄虚作假就是说为了谋利在炮制过程中使用不法的手段弄虚作假,使中药从外观接近正常炮制中药的颜色以假乱真,例如:何首乌要求用乌豆汁浸润再蒸透到内心乌黑发亮为度。
但一些厂家采用生地水或其它採色染料浸润晒干使其变为棕黑色,以假乱真,使药材失去原有的功效。
又如蒲黄,经常都是参杂一些黄泥或其它杂质,使原来的蒲黄重量加倍而非法谋利。
3、药用部位混淆在验收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参杂着很多非药用部份的中药,例如柴胡,中国药典规定其药用部位是地下的根,但通过药农及供应商等的蓄意加工就变成了地下根和地上茎的混合体,把它切成片混合其中使之难以分辨。
医院中药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医院中药管理是医院药物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中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但目前医院中药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配方管理不规范、中药材来源不明确、中药饮片质量不稳定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药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用药安全。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配方管理不规范医院中药配方的管理不规范,包括医生开具的中药处方、配药、调剂等环节,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医生从未接受过中药处方的规范化培训,处方的药物组合和用量存在较大偏差。
同时,配药时可能存在人为失误和疏忽导致配方错误。
应对策略:1、加强医生中药处方规范化培训,让医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中药的应用,提高处方的准确性。
2、建立配方审核制度,确保中药处方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采用中医药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中药处方的电子化管理,减少人工错误,提高效率。
二、中药材来源不明确许多中药的生产和采购渠道不清楚,导致很多医院无法确定中药的质量来源。
这种情况下,不能保证中药的纯度和安全性,可能会对患者产生危害。
1、建立中药材选择的严格标准,对来自不同地区和来源的中药材进行鉴别、检查和评价,筛选出高质量的中药材进行采购和使用。
2、建立中药供应商的质量验收制度,确保中药材符合国家标准和医院的使用要求。
3、引进中药厂家生产的中药饮片,可保证中药品质的稳定性。
三、中药饮片质量不稳定中药饮片是中药制剂形式之一,包含了很多中药的活性成分。
但是,中药饮片的制造过程复杂,在原材料的选择、采集、炮制及炒制等过程中易受到环境温度、湿度和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存在很大的难度。
1、确保中药饮片的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要求,防止微生物污染和其他污染的发生。
2、建立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标准,建立定期检查和评价机制,提高中药饮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加强供应商的监管,选择信誉好、经验丰富、技术专业的供应商提供中药饮片。
浅谈我院中药不合理处方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各个医院均对门诊药房的安排加大了力度,不仅是在药物的种类上,对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也经过的一系列的岗位培训后上岗。
随着人们文化知识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与医院药物的使用与销售,因此,每年去门诊药房咨询药物相关内容的人也越来越多。
医院因此而加大对门诊药房的管理程度,安排可靠的咨询服务,可以使患者对于医院的满意程度提高,也可使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医疗纠纷减少。
本文中首先介绍了我院中药不合理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介绍了对存在问题的处理方法,最后产生了我院中药不合理处方存在的问题处理后的展望。
标签:中药;不合理;处方;问题1引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药品养护中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日益广泛,中药的现代化管理对于中药制剂的统一化生产、炮制以及药效尤其重要,保证了药品质量及安全性。
医院作为一种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而医院中药处方的管理制度将直接的对医院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致力于对中药处方的研究与管理中,以便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医务人员研制出越来越多的中药处方被应用于临床上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因此,关于中药处方的管理也已成为当下医务人员研究的当务之急,临床意义十分重大[1]。
2我院中药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医院中药处方的现代化管理中也存在相应的问题,该问题主要有:患者的信息填写不全或不准确、未写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开方医师为签名或盖章以及收费错误等多種方面,为确保广大患者接受良好的治疗,对我院中药处方的管理更加规范,并且必须规范中药处方的管理,保证中药处方的质量及安全性。
2.1患者的信息填写不全或不准确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人们联系方式越来越广泛,患者在就医时,其心理状态差,情绪较急躁,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忽视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填写不全或是填写不准确是中药处方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信息填写不准确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过程,为确保患者能够准确的接受治疗,以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时的补充患者的个人信息,是十分重要的环节[2]。
谈谈中药处方存在的几个问题中药处方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础,它是中医诊断、治疗的具体指导。
然而,正规的中药处方不仅需要医师对疾病的准确诊断和辨证施治能力,还需要医师合理运用中药知识,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和治疗需求,开具符合规范的中药处方。
然而,在现实临床实践中,中药处方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首先,中药处方中药材选择不合理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有些中医师在开具中药处方时,为了迎合患者的需求或者为了增加疗效,会盲目添加一些不必要或者没有临床证据支持的中药材。
这样一来,不仅没有达到治疗效果,反而还可能造成患者身体的负担,甚至引发不良反应。
因此,中医师在开立中药处方时,应当慎重选择中药材,确保每一味药材都有明确的治疗作用,避免盲目添加。
其次,中药处方中药用量不合理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中药处方中药用量的合理性对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些中医师在开具中药处方时,可能会根据经验或者主管的观点,随意增减中药用量,导致处方中药材的配伍不当,药效不显,甚至产生副作用。
因此,中医师在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合理控制中药用量,确保药材之间的搭配和药效的协同作用。
再次,中药处方中药煎服方法不规范也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中药煎服方法是中药处方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药效和治疗效果。
有些患者在煎煮中药时,可能会煎得时间过长或者过短,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甚至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容器,导致中药药效降低或者失效。
因此,患者在服用中药时,一定要按照医嘱和药方要求,严格遵循煎煮方法,确保中药的药效得以释放。
最后,中药处方和西药的配伍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现代医疗实践中,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有些患者在治疗疾病时,可能既要服用中药,又要配合西药治疗。
然而,中药处方和西药的配伍不当可能会引发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甚至加重患者的病情。
因此,中医师在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了解患者同时使用的西药情况,避免中西药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确保治疗效果。
谈谈中药处方存在的几个问题谢军(湖北省黄石市五医院435005)关键词:中药处方;中药制备;脚注;剂量单位;服用方法医生处方是指导药剂人员调配药物的书面文件,其作用是向医务工作者、患者介绍药品的重要信息,它具有技术和法律责任。
但是有部分临床医生却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开中药处方书写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在开具中药饮片处方时,较普遍存在用药名称不严谨、省略脚注、处方药名交待不清,处方药味偏多,计量单位书写不规范以及服用方法交待不清等。
试述如下。
1使用中药别名,而非《中国药典》的一药一名别名的出现由来以久,不但给药剂人员审方增加难度,同时也容易引起医患、药患和药医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影响患者用药安全。
主要表现在:①随意或沿用俗名、异写、缩写,例如把紫苏叶写成家苏叶;把金银花写成双花、二花;把郁李仁写成李仁;把土鳖虫写成土元等等;②处方中谐音字、错别字及简体字较常见,例如半夏写成半“下”;牛膝写成牛“夕”;鳖甲写成“别”甲;藤类中药中“藤”字都写成“屯”,如鸡血“屯”、钩“屯”、忍冬“屯”、蚤休写成“早”休、玄参写成“元”参等。
以上现象较普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2省略脚注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药物调配、煎煮的特殊要求应注明在药品后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
但有些医师开方时不注明脚注,而由药师据药性决定先煎后下,但药师不了解患者的病情,例如,大黄后下具有泻下功能,而久煎或其他药物同煎,则可降低泻下作用,如果脚注不清,其后果一是影响疗效,二是患者在这家医院抓药有后下的药包,在另家医院却没有,会误认为医院少抓或漏抓药味,而造成医患纠纷。
还有布包的旋伏花,先煎的石膏、龟版、鳖甲等都应在脚注中注明。
3处方药名交待不清3.1入药部位交待不清例如唇形科植物紫苏其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功效;其子能降气消痰、平喘、润肠;其梗能理气、宽中、止痛、安胎。
因其作用不同,《中国药典》以紫苏叶、紫苏子、紫苏梗的名称,作为三种药分别收载。
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问题分析及干预对策本文通过分析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问题,探讨干预对策,旨在提高中药饮片处方合理性,确保用药安全,充分发挥药物疗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标签: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问题;干预对策中药饮片相比于西药,配方灵活,针对个体差异,疗效更全面。
但是,中药饮片处方存在的不合理用药,不仅会影响临床疗效,而且可能造成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对此,本文通过实践,探讨研究了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问题及干预对策,现进行如下综述。
1 中药饮片中药饮片,指中药材依照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所得的中药,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2]。
《药典》则将饮片进行如下定义:饮片指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材,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3]。
目前,中药饮片种类繁多,且规格不一,常见的有8种:①极薄片:厚度低于0.5 mm。
②薄片:厚度为1~2 mm。
③厚片:厚度为2~4 mm。
④斜片:厚度为2~4 mm。
⑤直片:也称顺片,厚度为2~4 mm。
⑥丝:分为细丝与宽丝,细丝宽度为2~3 mm,宽丝宽度为5~10 mm。
⑦段:包括短段与长短,短段长度为5~10 mm,长段长度为10~15 mm。
⑧块:即边长为8~12 mm的立方块或长方块[4]。
2 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问题如今,中药饮片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对临床用药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增加用药风险系数,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在此,根据临床经验,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中药饮片处方的不合理问题。
2.1 诊断不规范第一,处方未写中医诊断。
第二,处方上,未写中医证型的。
部分中药饮片处方上,仅仅標有病名,未标注病种,由于不同证型患者表现不同,治疗药物也不同,若未根据证型对症给药,难以达到理想疗效,甚至加重病情。
对此,处方上,应明确标注证型[4]。
例如,感冒包括气虚、风热、风寒等证型。
第三,用药与诊断不符。
多见于单味药中,例如,肾结石治疗中,应用番泻叶,此药适用于热结便秘,对肾结石无明显效果。
医院中药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医院中药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在中药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药治疗的效果,对此,应当采取一定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中药配方管理问题
医院中药配方管理问题是当前中药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生对中药的了解不足,不能准确判断各种中药的药效和使用方法,导致配方质量不高。
2、中药配方管理缺少科学性,医生和护士没有进行中药配方的实际操作和记录,无法对配方的效果进行比较,无法及时纠正错误。
为了解决中药配方管理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医生对中药的培训与学习,提高医生对中药的认知和应用技能,从而提高医生对中药的配方质量。
(二)中药质量问题
1、在采购中药时,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不能准确判断中药质量,导致购买到的中药质量不佳,使中药的治疗效果下降。
2、中药的贮存和运输条件不佳,导致中药的药效降低,使中药的治疗效果下降。
1、采购中药时应选择具有质量保障的供应商,建立中药质量检测机制,对进货中药逐一检验,确保中药质量达标。
1、中药剂量不合理,导致药效不佳或中毒。
2、中药的用药时间不当,使中药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有可能加重病情。
1、加强医生对中药剂量的了解,制定科学合理的中药用药方案。
2、加强对中药的监测,对中药的用药效果进行及时跟踪和反馈。
综上所述,要解决医院中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中药管理制度,加强医生的中药培训和学习,确保中药的质量和用药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中药治疗。
医院中药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中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长期以来医院中药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中药配方的不合理很多医院存在中药配方不合理的问题,即医生在开具中药处方时,未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治疗需要,过度依赖病历模板和常规配方。
这种情况下,中药的疗效可能大打折扣,浪费了医疗资源,也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对策一:建立健全中药处方审查制度医院应建立中药处方审查制度,要求医生在开具中药处方时,必须经过专业人员的审查和确认,以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疗效。
审查人员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治疗需要,对于不合理的处方要及时进行干预和调整,并给予医生适当的指导和培训。
问题二:中药采购和管理不规范许多医院中药采购和管理存在不规范的情况。
一方面,医院中药采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导致药品的价格不透明、质量难以保证;医院对中药库存管理不严格,容易出现过期、变质等问题,浪费了宝贵的中药资源。
对策二:优化中药采购和管理流程医院应加强中药采购的监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价格透明化和合理化。
要建立中药库存管理规范,严格按照药品使用期限进行管理,定期检查库存情况,及时处理过期、变质的中药,确保中药的安全有效使用。
问题三:中药质量控制不严格一些医院中药质量控制不严格,容易出现药材的次生加工、掺杂、虚假标注等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中药的疗效,还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对策三:加强中药质量管理医院应加强对供应商的审核和监管,确保中药药材的质量可控。
建立中药质量检验体系,对采购的中药药材进行抽样检测,严格监控中药的纯度、质量和安全性。
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中药,要及时追责,并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的合作,加大打击假冒中药的力度。
医院中药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建立健全中药处方审查制度、优化中药采购和管理流程、加强中药质量管理等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中药的疗效,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中药审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药审方工作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医生缺乏中药知识,审方时不够准确,容易导致用药不当或者不必要的用药。
其次,一些药房或医疗机构纵容患者自行购买中药,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监管,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或者中毒事件。
此外,一些供应商存在不合格产品或者虚假宣传等问题,给中药审方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医生对中药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中药知识水平,确保审方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其次,建立健全的中药配方审核制度,严格审查中药配方和用药目的,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
另外,加强对药房和医疗机构的监管,防止患者自行购买中药,建立规范的中药使用指导和监管机制。
最后,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和宣传监管,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中药审方工作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的对策。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