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处方调剂给药规范化
- 格式:pdf
- 大小:167.47 KB
- 文档页数:2
中药配方颗粒自动调配系统调剂操作规程的标准化研究探索建立完善的中药配方颗粒自动化调配系统调剂操作流程,使其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调配准确性高,以防差错和纠纷的发生。
通过反复调剂操作,结合实际工作,将其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突发情形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实际经验制定成中药配方颗粒自动调配系统调剂操作规程。
完善的操作流程,可保证药物颗粒的稳定性,有效杜绝颗粒先后应用顺序不一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快。
操作流程规范,方法得当,调配准确,避免差错。
标签:中药配方颗粒;自动化调配;操作规程中医药作为一门独立的传统医学体系,与诸多行业一样,也同样存在着如何尽快驶入“科学化、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轨道上的现实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中药配方颗粒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几千年来中药以根、茎、叶、花、果实等直接入药的习惯,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和用药方式的革命,也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和走向世界创造了更多机遇,并从理论和实践上首次实现了传统中药用药的“科学化、产业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提高了国际上对中药科学性的认识程度。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就研究生产出200多种“汉方颗粒”,我国台湾在20世纪80年代起也生产了400多种“科学中药”及300多种经典方颗粒。
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生产出300多个品种[1]。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目前有400多味配方颗粒建立了配方颗粒检验项目(包括性状、水分、溶化性、含量测定、浸出物测定、微生物限度等),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2]。
并且国家药监局颁发了《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中药饮片管理的范畴[3]。
现今国内23个省市,800多家医院长期使用,并销往美国、英国、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等28个国家和地区[4]。
由于广泛的应用,故在使用中也发现了不少的优缺点和需要改革的地方[5-10]。
我院是从2011年7月引进中药配方颗粒自动调配系统的,销售额从2011年的9万元提高到2013年的242万元,人员也由最初的2人增加到4人,中药配方颗粒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青睐。
中药饮片调剂制度
1.严把饮片调剂质量关,调剂的中药饮片应符合炮制规范,并做到计量准确,配方使用的中药饮片,必须是按要求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品种.
2.中药饮片必须凭医师开具的处方调剂,经处方审核人员审核后方可调配和发放,调配或发药人员均应在处方上签字或盖章,处方留存一年备查.
3.中药处方调剂员、审核员应严格按处方内容配药、销售,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
4.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5.严格按配方、发药操作规程操作,坚持一审方、二核价、三配方、四核对、五发药的程序.
6.按方配制,称准分匀,总误差不大于±2%,每付误差不大于±5%。
处方配完后,应先自行核对无误后签字交处方复核员复核,严格审查无误签字后方可发给患者.
7.应对先煎、后下、包煎、分煎、烊化、兑服等特殊用法单包注明,并向患者交待清楚,并主动耐心介绍服用方法.
9.配方用毒性中药饮片按特殊管理药品制度执行。
10.严格执行物价政策,按规定价格计价,严禁串规、串级,开具合法的销售发票,发票项目填写全面,字迹清晰。
中药调剂——处方药品的规范化名称药品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或药典委员会公布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经国家批准的专利药品名为准。
如无收载,可采用通用名或商品名。
药名简写或缩写必须为国内通用写法。
中成药和医院制剂品名的书写应当与正式批准的名称一致。
(一)处方药品的正名与应付(1)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时,即付清炒或炒的品种牵牛子、苏子、王不留行、槐花、苍耳子、牛蒡子、草决明、冬瓜子、僵蚕、蛇蜕、神曲、麦芽、山楂、莱菔子、酸枣仁、薏苡仁、白术、枳壳、谷芽、芡实、半夏曲等。
(2)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炙)时,即付蜜制(炙)的品种黄芪、马兜铃、桑皮、枇杷叶、瓜蒌子、槐角、罂粟壳、百合、紫菀、款冬花等。
(3)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时,即付盐制的品种橘核、蒺藜、车前子、小茴香、补骨脂、胡芦巴、益智仁、巴戟天、杜仲等。
(4)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时,即付醋制的品种香附、鸡内金、乳香、没药、五灵脂、延胡索、五味子、大戟、甘遂、芫花、商陆、莪术等。
(5)直接写药物正名或炒制时,即付滑石粉炒制品种狗肾、牛鞭、鹿筋、鹿鞭、象皮、刺猬皮、水蛭等。
(6)直接写药物正名或炒制时,即付炒炭的品种艾叶、地榆、炮姜、侧柏叶、蒲黄、蔓荆子、杜仲、血余、棕榈等。
(7)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煅时,即付煅制的品种龙骨、龙齿、牡蛎、磁石、赭石、海浮石、禹余粮、炉甘石、瓦楞子、花蕊石、自然铜、寒水石等。
(8)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时,即付砂烫、蛤粉烫的品种龟板、鳖甲、穿山甲、阿胶、狗脊、骨碎补等。
(9)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制(炙)时,即付姜汁制的品种竹茹、厚朴、草果等。
(10)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制(炙)时,即付酒制的品种熟地黄、山茱萸、肉苁蓉、黄精、女贞子等。
(11)直接写药物正名,即付炒黄的品种麦芽、谷芽、山楂、牵牛子、紫苏子、莱菔子、王不留行、苍耳子、牛蒡子、白芥子、酸枣仁、草决明、扁豆、葶苈子、火麻仁、蔓荆子等。
(12)直接写药物正名,即付漂去咸味的品种昆布、海藻、海螵蛸等。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
l 、严把饮片销售质量关,销售的中药饮片应符合炮制规范, 并做到计量准确, 配方使用的中药饮片, 必须是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品种。
2、中药饮片必须凭医师开具的处方调配,经处方审核人员审核后方可调配,调配或审核人员均应在处方上签字或盖章,处方留存一年备查。
3、中药处方调剂员、审核员应严格按处方内容配药、审核, 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
4、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 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销售。
5、严格按配方、发药操作规程操作。
6、按方配制, 称准分匀, 总剂量和分剂量误差均不大于±5%。
处方配完后,应先自行核对,无误后签字交具有相应资质的处方复核人员复核,严格审查无误签字后方可发给患者。
7、应对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兑服等特殊用法单包注明,并向取药人交待清楚,并主动耐心介绍服用方法和配伍禁忌。
8、配方用毒性中药饮片按特殊管理药品制度执行。
中药房调剂工作制度一、调剂人员应凭本院正式处方或领药单,调配发药。
二、调剂人员收方后应对处方内容逐项进行审查,无误后方可调配。
处方内容如有不妥或错误时,须经开方医生更正并重新签名后,方可调配。
调剂人员不得擅自更改处方。
三、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四、调配时应称量、计数准确,对处方中标明“先煎”、“后入”、“包煎”、“烊化”、“冲服”等需特殊处理的药品,要按要求特殊处理,并在发药时对病人详细说明。
五、处方调配完毕,调剂人员应再次对照处方进行检查,无误后签名,并经他人复核无误在处方上签名后,方可发药。
发药时应将用药方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向病人作详细说明。
六、对不符合规定的处方应拒绝调配。
急症处方应优先调配。
七、对毒性药品、贵重药品应专柜加锁、专人专帐管理,不得与普通药混放。
做到逐日销存统计,每月清查一次,帐物相符。
八、保持室内整洁,药品、药物放置有序,调剂用具应经常擦洗,研钵、捣药罐用毕立即擦净,若调配毒性药品后应彻底洗净。
药柜斗应经常清理,杜绝串斗、虫蛀、药品变质、不洁等现象。
九、对差错事故,应及时登记并汇报药房负责人或药剂科主任处理。
重大差错事故应及时汇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中药房调剂工作制度(二)一、中药房工作制度1、有处方权的医生应将签名模样分别留中药房,药剂人员凭医生处方调配,急诊处方优先调配。
2、药剂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负责门诊、住院处方的调配。
调剂人员应由中(西)药士或经过系统培训的具有一定药物知识的人员担任。
3、调配前要认真____处方中的病人姓名、年龄、性别、药名、用量、剂量、服法、配制禁忌,以及是否计价交款(记帐)无误后,方能调配,如有疑问,必须找处方医生问明,并及时更正,签名后再予配方,凡处方内缺味药品,应经处方医生更改后才可调配,调配人员不得擅自改动或代用。
凡超过剂量,违反配制禁忌的处方,调剂室有权拒配。
4、调剂人员必须按处方应付的统一标准去调配。
中药饮片调剂制度
1.严把饮片调剂质量关,调剂的中药饮片应符合炮制规范,并做到计量准确,配方使用的中药饮片,必须是按要求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品种.
2.中药饮片必须凭医师开具的处方调剂,经处方审核人员审核后方可调配和发放,调配或发药人员均应在处方上签字或盖章,处方留存一年备查.
3.中药处方调剂员、审核员应严格按处方内容配药、销售,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
4.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5.严格按配方、发药操作规程操作,坚持一审方、二核价、三配方、四核对、五发药的程序.
6.按方配制,称准分匀,总误差不大于±2%,每付误差不大于±5%。
处方配完后,应先自行核对无误后签字交处方复核员复核,严格审查无误签字后方可发给患者.
7.应对先煎、后下、包煎、分煎、烊化、兑服等特殊用法单包注明,并向患者交待清楚,并主动耐心介绍服用方法.
9.配方用毒性中药饮片按特殊管理药品制度执行。
10.严格执行物价政策,按规定价格计价,严禁串规、串级,开具合法的销售发票,发票项目填写全面,字迹清晰。
一、中药饮片调剂规程中药调剂常规一般可分为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和发药五个部分。
(一)审方执业中药师要对处方所写的各项内容进行审阅,包括书写规范及合理用药两大方面。
收方后执业药师必须认真审查处方前记、正文、后记各项内容的书写是否符规范,是否清晰。
审查处方药味、剂量、用法,有无字迹模糊不清,以及漏写剂量,重笔药名,特别要注意是否有一字之差药味的误笔,是否有并开药名和别名等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收方计价,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核对,请处方医师确认。
调剂员不应擅自更改医师处方所列的药味、剂量、处方标注等。
如有临时缺药,应请处方医师改换并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
对未按规定书写中药饮片,处方应由开方医师修正后再给予调剂。
处方一般以当日有效,需延长有效期的,但最长不得超过3天。
急诊处方仅限当日有效。
审方时更应注意审核是否存在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超剂量用药、超疗程用药、服用方法有异、毒麻药违反规定使用等情况,应向患者说明,不予调配;除药物外,还应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性别、特殊生理病理状态等因素,保障合理用药。
如妊娠妇女使用的处方中应避免妊娠禁忌药物的使用,如存在问题,不予调配;如因病情需要超常规使用的,必须经处方医师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
(二)调配调配是按处方要求(如药味、剂量、炮制、煎法等)调配齐全药物并集于一处的操作过程。
调剂员在调配处方时,应当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饮片调剂规程进行调剂。
对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超过常用剂量等可能引起用药安全问题的处方,不予调配,并告知审方人。
注意饮片的剂量、别名、并开药名、以及旁注和有无需临方炮制的药品等,经审核无误后方可调配。
调配时应选用经检验(强检)合格的戥秤,一方多剂的处方应按“等量递减”、“逐剂复戥”的原则进行称量分配。
每一剂的重量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
为便于核对,要按处方药味所列的顺序调配,间隔平放,不可混放一堆。
对体积松泡而量大的饮片如通草、灯心草等应先称,以免覆盖前药。
中药饮片调剂规范
一、中药房工作场地、操作台面应清洁卫生,配备通风、调温、调湿、防潮、防虫、防鼠、除尘设施。
二、中药房药斗等储存中药饮片的容器应当排列合理,有品名标签。
药品名称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名称。
标签和药品要相符。
三、中药饮片装斗时要清斗,认真核对,装量适当,不得错斗、串斗。
四、中药饮片调剂人员在调配处方时,应当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饮片调剂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方和调剂。
对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超过常用剂量等可能引起用药安全问题的处方,应当由处方医生再次确认(“双签字”)或重新开具处方后方可调配。
五、中药饮片调配后,必须经复核后方可发出。
中药饮片调配每剂重量误差应当在±5%以内。
六、调配含有毒性中药饮片的处方,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二日极量。
对处方未注明“生用”的,应给付炮制品。
如在审方时对处方有疑问,必须经处方医生重新审定后方可调配。
处方保存两年备查。
七、罂粟壳不得单方发药,必须凭有麻醉药处方权的执业医师签名的淡红色处方方可调配,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三日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七天,成人一次的常用量为每天3~6克。
处方保存三年备查。
1。
第1篇一、审方1. 药师收方时,应仔细核对处方上的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处方日期、医师签名等,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2. 审查处方中的药名、剂量、剂数、服法、配制禁忌等,确认处方书写是否清晰、规范。
3. 审查处方中是否存在相反、相畏、禁忌药物,毒剧药物超过规定使用剂量或改动时,需医师再次签字。
4. 审阅处方中有无短缺品种,对紧缺脱销品种药剂师有责任介绍相似疗效品种,但在未征得处方医师同意前,药剂师无权随意将相似疗效品种互为代用。
5. 审阅处方中“自费”药品并告知患者;向患者确认是否由医院代煎及告知等候取药时间。
二、收方及配方1. 核对处方中的相反、相畏、禁忌和毒剧药物及剂数,审核无误后,方可调配。
2. 调配小包装中药饮片需依据处方显示的规格调配。
3. 调配人员应认真核对处方中的药名、剂量、剂数、服法等,确保调配准确。
4. 调配过程中,如发现处方有误或药品短缺,应及时与处方医师或患者沟通,予以解决。
三、复核1. 调配人将调配好的药品交给复核人进行核对。
2. 核对人仔细核对患者姓名、贴数,并按处方中所开具的中药名称、数量逐一核对。
3. 复核无误后,复核人签字确认。
四、发药1. 发药人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认无误后,将药品交给患者。
2. 发药人告知患者煎、服方法,交代用药注意事项,解答患者提出的有关用药咨询。
3. 发药人签字后将药品交给患者。
五、其他注意事项1. 药剂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中药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中药饮片的性状、功效、用法等。
2. 药剂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 药剂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4. 药剂人员应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卫生,确保药品质量。
5. 药剂人员应做好药品的记录工作,便于追溯和查询。
总之,中药调剂操作规程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
药剂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第2篇一、收方1. 药师收方时,应仔细核对处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就诊科室、诊断、药品名称、剂量、用法、剂型、配伍禁忌等,确保无误。
中药调剂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中药调剂工作是中医药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指根据医师处方,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将所需的中药材配制成合适的剂型,以便于患者使用。
中药调剂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因此在中药调剂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严格执行处方1.仔细查看处方:对于每一个处方都需要进行认真查看,并确认处方是否合理、完整。
2.核对医嘱:在配制过程中应该仔细核对医嘱,确保所配制的药物与医生开具的处方相符。
3.遵循比例:在配制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比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
4.遵循方法: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制备方法,在操作时应该遵循相应的方法。
二、注意卫生1.保持环境清洁:调剂室应该保持干净整洁,并经常进行消毒。
2.注意个人卫生:调剂员要勤洗手,并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
3.妥善处理废弃物:废弃的药材和药液应该及时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三、注意质量1.选择优质药材:在调剂过程中应该选择优质、新鲜的药材,并进行检查。
2.控制温度: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保存温度,需要根据要求进行储存。
3.遵循规范:在配制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
四、注意安全1.保持警觉:在操作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警觉,防止出现意外事故。
2.正确使用器具:使用器具时要正确使用,并根据要求进行消毒和清洗。
3.妥善保存药品:已经配制好的药品需要妥善保存,并标明相关信息。
五、注意记录1.记录配方信息:在调剂过程中要详细记录配方信息,包括处方日期、医生姓名等。
2.记录操作过程:对于每一个操作步骤都需要进行记录,并标明相关时间和人员。
3.记录质量检查结果:对于每一批次的药品都需要进行质量检查,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六、注意交流1.与医生沟通:在调剂过程中需要与医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
2.与患者沟通:在发放药品时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用药注意事项等。
3.与同事交流:调剂员之间也需要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和技巧。
总之,在中药调剂工作中,需要注意严格执行处方、保持卫生、控制质量、注意安全、记录信息和加强交流等问题。
中药调剂处方的注意事项中药调剂处方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下面将从配方的准确性、配伍的合理性、用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详细介绍中药调剂处方的注意事项。
首先,中药调剂处方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医生在开具中药处方时应该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症状,并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
准确的诊断是合理用药的前提,只有了解患者的病情才能准确的选择药物和组方。
在选择药物时,还应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体重等因素,避免因特殊情况或个体差异而导致不适用、减效或过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次,配伍的合理性也是中药调剂处方的关键。
中药药性温和,使用中药常常会采用多味药物进行组方,其中的配伍关系会产生药理和药动学上的影响。
良好的药物配伍可以使药物的功效相加,相互协调,增强治疗作用。
而错误的配伍可能产生药物副作用、相互抵消,甚至导致药物失效。
因此,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合理选择药物和调配方式,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反应和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第三,用药的安全性也是中药调剂处方需要考虑的重点。
中药使用过程中,因为它是天然草药,对患者的身体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负担,容易引起某些不良反应。
因此,在调剂处方时,应针对患者的年龄、体质、身体状况进行合理选择,避免患者因过敏、不耐受和药物性毒性等原因产生不良反应。
此外,在给患者选择药物时,还需要考虑药物本身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患者进行告知和指导,让患者明确用药的注意事项,如饮食禁忌、不良反应的症状等,以免误食或用药不当,造成严重后果。
最后,患者的个体差异也是中药调剂处方需要注意的因素之一。
人体每个个体的生理状况都有所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也会有差异。
因此,在进行中药调剂处方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施治。
在选择药物和用量时要注意个体差异,尽量避免过大的药物负担和副作用的发生。
总之,中药调剂处方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准确诊断、合理配伍、用药安全和个体差异等方面。
基层中医院中药调剂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基层中医院是我国中医事业发展的最前沿,在基层中医院从事中药调剂工作多年,发现有几个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分述如下,供同仁参考。
中药调配中出现的问题调配人员方面:1人员业务素质问题:由于受重医轻药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基层医院中药房药学技术人员相对缺乏,素质良莠不齐,实际在岗人员多为低学历或非药学专业学历。
有些调剂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地学习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出现调配正确的现象时有发生。
2调剂人员的责任心问题:调剂人员的责任心又是中药调剂质量的另一关键因素。
中药调配本身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良心买卖”。
在实际工作中,不乏存在“一把抓”的现象,根本无法保证每一剂药中每一味的准确称量,其次,有的调配时不仔细审方,看错药名;有的调配时边调边聊天;遇到处方有疑问不明之处,盲目猜测,估读估认;同1张处方两人甚至多人同时调配,由于相互之间协调不好,重复称取或遗漏药味;对特殊处理药物不按调剂常规或脚注要求调配;以上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调剂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导致的。
所以一个好的责任心是作为一名调剂人员的基本素质。
处方问题:1书写不规范:首先,处方书写潦草是很多基层中医院临床医师的通病,有些医师开的处方龙飞凤舞,不知所云。
其次,处方的药名不规范,有的医师喜欢开具三字药名,比如璐党参、粉丹皮、当归尾、甘草梢、等中药名称;有的竹茹开成竹皮、半夏开成地文等。
这些问题都给处方调配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大多药房根本就不备像当归尾、甘草梢等药斗,发药时医师也是要求发当归、甘草。
竹皮和地文干脆有些专业调剂人员都不知道是什么,不敢轻易调配。
第三,处方对中药的要求标注不全及药量不清也是处方书写不规范的情况之一。
有些有特殊要求的药品应当注明,比如附子先煎、大黄的后下、葶苈子的包煎、阿胶的烊化冲服等。
2大处方现象严重:现代临床上中药处方药品的用量仍以个人经验为依据,很多医师的用量都大大超过了药典所规定的剂量,有的高出药典规定剂量的数倍,并且有继续盲目加大用量的倾向。